巨野县博物馆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我们的节日 端午 主题活动

6月8日,巨野县博物馆成功举办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我们的节日·端午”为主题的研学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参与者深入了解端午节的历史渊源、民俗习惯以及文化内涵,同时体验传统手工艺的乐趣。

活动伊始,博物馆的研学老师首先向参与者详细介绍了端午节的起源、发展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传统习俗,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菖蒲等。通过图文并茂的展示和生动的讲解,使参与者对端午节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随后,活动进入了手工制作艾草香囊的亲子互动环节。在专业指导下,孩子们亲手缝制香囊、填充香料并进行装饰,制作出一个个造型各异、趣味横生的艾草香囊。这个过程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也让他们亲身体验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乐趣。

此外,活动还设置了端午知识竞赛环节,参与者通过抢答问题的形式,巩固了对端午节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博物馆还为优胜者颁发了小礼品,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活动结束时,参与者带着自己亲手制作的艾草香囊和满满的文化收获离开了博物馆。许多参与者表示,通过这次活动,他们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端午节的知识,还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意。

巨野县博物馆负责同志表示,未来将继续举办更多类似的文化活动,为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提供更多接触和学习传统文化的机会,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 郭丽 梁馨慧)


年轻人应怎样增强对民族传统文化保护意识?

一、重视传统节日应从政府做起 政府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上应该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宣传、立法问题,政府和立法机关以及宣传部门确实应当立即采取紧急措施予以重现!所有的传统节日都应列入国家法定假日。 对于传统节日,立法者怀有敬畏之心才是最根本的。 传统节日虽然是历史形成的,但是作为一种民众的生活文化,它是自然形成的东西,像滚雪球一样,从原来得很简单的节日逐渐演变发展,最后形成了固定的模式、主题、固定的形式。 它的形成,除了民众的力量,行政的力量也非常重要,他的兴衰也许是由历代的政府提倡和反对决定的。 就看政府提倡什么,不提倡什么,节日文化里面应该有什么东西,不应该有什么东西。 政府在这个过程里面应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应该扶植,因为它有利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同时,在政策上要明白地表明,可以这样过下去。 另外,政府应该注意文化的保护。 人们在过这个节,那就要通过研究看看这个节日形成的历史、它的发展和对这个民族起到的作用具体是什么样的,这样把它的历史来源搞清楚,把每次活动都记录下来。 二、挖掘文化内涵,加强传统文化宣传与教育 其实,我国传统节日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要大力挖掘和宏扬。 要想让民族文化资源鲜活永恒,还必须在外在世俗力量的基础上,寻找孕育内在驱动力的平台——教化——国家层面的国民教育和微观层面的个人修行。 国民教育让民族文化资源拥有获得广泛认可的社会价值尺度,并成为国家文化价值观的组成部分;而个人化的修身齐家,则让民族文化的因子拥有了潜入百姓日常生活,进而“润物细无声”的通道。 能在个人心灵生根发芽的文化资源,才是强大的、不随时间推移而摇摆的“神圣体”。 三、传媒应该有系统地宣传和普及民俗文化 传媒首先要重视民俗文化,也要很好地研究他。 民俗文化本身就是非文字的东西,非文字的东西怎么样通过传媒把它系统化,使民俗文化的介绍成为系列的、体系化的东西,这都是文化上的积累。 通过我们的传媒,把即将消失的东西赶快抢救、拍摄,对还在传承的东西要细心报道、加以引导,这些都是我们传媒应该做的事情。 特别是在网络化的时代。 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有体系化的进行宣传。 首先要介绍传统民俗文化,然后请嘉宾来讲,有研究的人来讲,另外就是到下面去采风,去了解普通民众的生活和感情,这样才能从点到面鲜活地把传统知识宣传给年轻人。 四、年轻人应重新去认识传统文化,增强对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保护意识 我们年轻人要做的事情就是通过各种方式重新去认识我们的传统文化,增强对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保护意识。 七夕这个节日有些地方还在过,有的保存得还很好,我们民间还保存了很多东西,我们不要盲目地抛弃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回过头往后看一看,看看我们的传统的东西,特别是那些优秀的传统文化。 至少通过传统文化应该知道我们的前辈、祖先是怎么思考的,在每一阶段是过着什么样的生活,这种社会正是发展到我们今天的社会,它又有一些什么新的变化和发展。

中国有哪些传统文化和民俗?

腊八节 冬至

广东,珠海旅游景点导游词

大埔县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每逢民俗活动,客家人就如同过一个盛大的节日,舞龙、舞狮、打幡、放铳、迎花灯、打锣鼓、赛龙舟等各种民俗盛行,邀请远亲近邻一同度过。大埔的舞龙、舞狮、赛龙舟与永定的“走古事”、连城的“百壶宴”最具特色。大埔又被誉为“花环龙”之乡、广东汉乐之乡。大埔还是广东汉剧的起源地。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俗称“祭春”。这一天,各村各寨以宗族为单位,集中到祠堂祭祖。祭祀时,村里除敲锣打鼓、燃放鞭炮、放土铳外,还要舞大龙、舞狮子、迎灯景、举旗扬幡、放烟花等,热闹非常。村里前一年谁家生了男丁,祭祖这一天,也要备办三牲、糖果等。祭祀完后,还要邀请族人在祠堂或在家里吃“新丁酒”,表示对“添新丁”的祝贺。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俗称“过节”。这一天除了备办牲肉外,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祭祀祖先,沿河一带的三河、大麻、高陂、湖寮等地还要举行赛龙舟。

客家的“婚嫁”,是大埔一直保留下来的一种传统习俗。客家迎亲,过去新娘行嫁是以轿代步,现在是以车代步。新娘在选定出嫁的大喜日子,穿上红装,盖上红头巾,坐在新郎开来的彩车上,往新郎家去。陪同前往的有陪伴妹、小舅子、送嫁装的阿姨和送新娘的阿婆等多人同行。

新娘下轿或下车后,步行走向燃放爆竹的大门,跨过脚下的炉火,进入男家祠堂朝拜上祖,然后引入新房。当天中午,新郎家举行婚宴,招待亲戚朋友和父老乡亲。客家人好客,在接待方面很讲究,由新郎母亲的娘家舅公坐首席,其次则按辈份高低就位,表现出客家人尊老爱幼的传统。婚礼开始,新郎、新娘在音乐声中步入宴会厅。宴会中,先是新郎、新娘向父母敬酒,后是新郎的兄弟给宾客敬酒,然后是新郎、新娘敬酒,最后是新郎的父、母亲向宾客敬酒。酒宴中还会请新郎、新娘表演节目,如喝交杯酒,咬枣子等。其意深奥,情浓意厚,喜庆非常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chuangtou/26008.html
杂交水稻 中国带给世界的礼物 观象台
新中式 旅游何以走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