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 RISC

8月10日,“上海RISC-V数字基础设施生态创新中心”揭牌暨“RISC-V车路云协同1.0验证示范系统”发布活动在上海临港举行。众多行业专家、企业家、RISC-V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伙伴汇聚于此,聚焦RISC-V垂直行业场景,共同见证上海RISC-V数字基础设施生态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上海RDI生态创新中心”)成立,及全球首个面向智慧交通场景应用的RISC-V车路云协同验证示范系统发布,探讨RISC-V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生态建设,加快推进RISC-V在垂直行业场景的创新应用示范落地。

会上,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张英,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副书记吴晓华,奕斯伟董事长王东升,北京大学讲席教授、RISC-V国际基金会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专委会主席谢涛、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RISC-V工委会执行秘书长周萌等出席并致辞。生态合作伙伴上海汽车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副院长武东海,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席总裁、首席运营官盖龙佳,北京大唐高鸿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静小虎,武汉元石智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宇虹等发言,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等垂直行业场景生态伙伴受邀参加。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张英致辞

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副书记吴晓华致辞

本次论坛上,RDI聚力联盟理事长单位——奕斯伟董事长王东升在致辞中表示,RISC-V计算架构由于其简洁、开放、灵活、低功耗、模块化及可扩展性等特点,正成为AI时代原生计算架构。他此前提出的RDI(RISC-V Digital Infrastructure,RISC-V数字基础设施)产业概念,是指所有采用RISC-V架构的数字基础设施,包括各场景的芯片、设备、软件、系统方案,以及由此形成的“新网络、新算力、新数据、新设施、新终端”等。他指出,RDI产业仍是一个新鲜事物,生态还不完善,需要政产学研各界伙伴携手合作,共同推动生态创新和产业发展。

RDI聚力联盟理事长单位——奕斯伟董事长王东升致辞

北京大学讲席教授、RISC-V国际基金会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专委会主席谢涛认为,RDI的产业概念,能结合地方及垂直行业需求来构建以RISC-V为核心底层架构的体系化解决方案,这个想法很好地契合了当下国际上逐渐形成共识的思路:针对特定行业或领域,在RISC-V上做指令集扩展,并团结生态链各企业分工合作,开源开放地共建系统软件栈,贡献到国际开源社区,打破当下封闭且垄断的软件生态。

北京大学讲席教授、RISC-V国际基金会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专委

人类正在步入AGI(通用人工智能)时代,智慧交通是AI应用中最具创新活力的垂直行业之一,也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交通体系的建设,需要交通、汽车、信息通信三大产业的交叉融合、相互促进、协同发展。智慧交通的未来,是车与路、车与车、车与云的深度协同。

会上,上海RDI生态创新中心总经理冷丽国重磅发布RISC-V车路云协同1.0验证示范系统。这是在上海RDI生态创新中心和奕斯伟计算、大唐高鸿、元石智算、车路通等生态链伙伴的共同努力下,搭建的全球首个面向智慧交通场景应用的RISC-V车路云协同1.0系统。

上海RISC-V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创新中心总经理冷丽国发布RISC-V

在车端,上海RDI生态创新中心开发了符合3GPP R14/R15标准的车载OBU产品原型,完成了C-V2X协议栈的移植和验证,实现了原型机与现有商用OBU和RSU的互联互通;在路侧,基于奕斯伟计算RISC-V边缘计算芯片,开发了MEC硬件产品原型,完成了多模交通数据融合感知算法的移植和优化工作,并采用临港路口交通数据进行了测试验证,已完成的测试满足SL2等级要求,其中多数结果已达到SL3等级要求;在云端,上海RDI生态创新中心开发了RISC-V服务器原型硬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操作系统、数据库、web服务等一系列基础软件的移植适配,完成了交通数字孪生平台和应用软件的开发和移植。

这是RISC-V技术在车路云一体化垂直行业应用上从理论探索到实践验证的关键一步。冷丽国表示,后续上海创新中心将继续迭代并完善RISC-V车路云协同示范系统,同时进一步探索RISC-V在其他垂直行业场景的应用,共同推动RDI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

本次活动,上海RDI生态创新中心、临港数字基建、奕斯伟计算、上汽集团、东软集团、大唐高鸿、延锋国际、天数智芯、中科驭数、忆芯科技、吉大正元、埃创科技、元石智算、奥凌科电子、锋行致远、车路通等16家企业代表联合启动“RISC-V车路云协同2.0系统共建”,RDI聚力联盟理事长单位——奕斯伟计算公司高级副总裁、首席技术官何宁博士代表生态链伙伴分享了“RISC-V车路云协同系统共建规划”,进一步明确了系统建设的阶段目标和时间表,旨在切实提升RISC-V架构在车路云协同系统中的应用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推广RISC-V在智慧交通及其它垂直行业场景中的创新应用。

16家企业代表联合启动“RISC-V车路云协同2.0系统共建”

活动上,上海RISC-V数字基础设施生态创新中心正式揭牌,并与上海临港投控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该创新中心是由RDI聚力联盟与临港投控集团共同发起成立的一家开放式平台型组织,旨在聚合RISC-V生态链伙伴资源、探索RISC-V在各垂直行业场景的创新应用,助推RDI创新生态和产业的发展。

上海RISC-V数字基础设施生态创新中心正式揭牌

上海RISC-V数字基础设施生态创新中心与上海临港投控集团签署战略

RISC-V数字基础设施生态创新和产业发展是必然趋势,更是机遇,需要生态链上下游伙伴开放合作、协同创新,紧密融合技术前沿与行业应用,推动RISC-V在更多垂直行业场景落地发展!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临港新片区管委会指导,上海聚力计算技术有限公司(上海RISC-V数字基础设施生态创新中心)、上海临港新片区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主办。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拦不住了!华为传出新消息,芯片国产化再进一步,对此你有哪些期待?

我期待的是国产芯走向全世界,不再有独市!

芯片取得最新突破,中国芯片自主再进一步!倪光南院士之前曾预言,RISC-V是中国芯片实现弯道超车的绝佳机会,现在这个苗头已经愈发明显了。

在早前的RISC-V中国峰会上,倪光南称中国芯片走第三条路,RISC-V这一新兴的开源指令集,将为我国掌握芯片产业主动权提供新机遇。

同时,也拿出了基于RISC-V架构的芯片“曳影”,刷新了全球RISC-V芯片的最佳性能记录。 而且中科院、龙蜥强强联手,打造了全球首个RISC-V的量产芯片平台——无剑600。

从芯片开发到操作系统,再到应用软件,无剑600实现了芯片开发的一条龙服务。 这就相当于给中国RISC-V芯片的上下游厂商牵桥搭线,把所有力量扭成了一股绳。

如果说曳影芯片是中国芯片在RISC-V上新的技术突破,那么无剑600平台就是中国芯片实现自主的重要一步。 前者将RISC-V的性能突破了2GHz,让RISC-V芯片在汽车、人工智能等领域有了更多商用机会。 后者则是把芯片的开发成本和时间缩短了一半,大大提高了国内RISC-V芯片的研发进程。

当然,国内还有很多企业组织都在RISC-V上有布局,上海将RISC-V列入了政府产业重点扶持对象,中科院发布了基于RISC-V的香山芯片,玄铁910实现了安卓系统的成功运行,并且是RISC-V处理器出货量最大的公司。

当前的全球芯片架构格局,英特尔制霸电脑芯片,ARM制霸手机芯片,中国芯片架构只能看人脸色,想要实现追赶,RISC-V架构或许就是最好的机会。

SGI公司简史

1982年,SGI公司由James Clark博士创立,这位博士凭借其创新的几何图形发生器技术开启了公司的征程。 同年,SGI推出了首批图形终端,奠定了其在图形领域的基础。 1984年,SGI进一步推出了首批图形工作站,这标志着公司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的重要突破。 紧接着,1986年,SGI成功在纽约股票交易所公开发行股票,公司发展步入快车道。 1987年,SGI推出了首批RISC工作站,使其成为全球RISC技术的先驱。 1992年,SGI通过并购MIPS公司,成立了MTI(MIPS技术公司),进一步强化了其在芯片技术上的领先地位。 同年,与Time Warner合作,SGI开发了全球首个全功能交互式网络系统,展现了其在互联网技术的前瞻性。 1995年,SGI收购了ALIAS WAVEFRONT,扩展了其在动画软件领域的影响力。 1996年,cc-NUMA结构的新一代服务器的推出,展示了SGI在服务器技术的革新。 1997年,SGI的互联网多媒体宽带网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表明其在技术革新中的活跃身影。 1998年,Fahrenheit计划的推出,标志着SGI与Microsoft和Intel建立了战略联盟,强化了其在市场上的地位。 同年,SGI开始推出基于Intel架构的Windows NT及Linux工作站和服务器,进一步拓宽了产品线。 2000年,SGI的第三代NUMA服务器和超级计算机的发布,显示了公司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的持续投入。 2003年,SGI推出了基于Intel安腾2和64位Linux的Altix系列服务器,持续引领技术潮流。 SGI在2004年推出了性价比极高的Altix中端服务器,满足了更多用户的需求。 2005年,高端图形服务器Prism和全系列InfiniteStorage的推出,进一步巩固了SGI在图形处理市场的地位。 2006年,SGI的刀片高性能计算服务器Altix4000和Alitx XE集群服务器展示了其在集群计算方面的实力。 然而,2009年,SGI被Rackable Systems收购,更名为SGI硅图国际,经历重组后的公司摆脱了债务困扰,重新聚焦于技术创新。 尽管公司名称有所变化,但SGI在图形和高性能计算领域的核心价值始终如一,其产品和技术在业内依然独树一帜。

ARM是什么处理器

随着移动设备平台的日益壮大,甚至有取代桌面平台的势头,“ARM”这个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特别是手机或平板处理器上,然而却从不见ARM的处理器,而是“采用ARM最新架构”的处理器。 其实,ARM(Adanced RISC Machines),不仅是是一种处理器的通称,也是一个公司名字,还可以认为是一种技术名字。 1991年ARM公司成立于英国Cambridge,主要销售晶片设计技术的授权。 目前,采用ARM技术知识产权(IP)核的微处理器,即我们通常说的ARM微处理器,已遍及工业控制、消费类电子产品、通信系统、网络系统、无线系统等各类产品市场,基于ARM技术的微处理器应用约占据了32位RISC微处理器75%以上的市场份额,ARM技术正在逐步渗入到我们生活的各方面。 (ARM生态系统)ARM公司是专门从事基于RISC技术晶片设计开发的公司,作为知识产权供应商,本身不直接从事晶片生产,靠转让设计许可由合作公司生产各具特色的晶片,世界各大半导体生产商(RFID射频快报注:如PHILIPS、TI、Intel、BroadCom、ATMEL等)从ARM公司购买其设计的ARM微处理器核,根据各自不同的应用领域,加入适当的外围电路,从而形成自己的ARM微处理器晶片进入市场。 目前,全世界有几十家大的半导体公司都使用ARM公司的授权,因此既使得ARM技术获得更多的第三方工具、制造、软件的支持,又使整个系统成本降低,使产品更容易进入市场被消费者所接受,更具有竞争力。 ARM的来历, 如果说,“嵌入式”是2001年电子工程师谈论得最多的词之一,2002年谈论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ARM”。 究竟什么是ARM呢,他是英国一家电子公司的名字,全名的意思是Advanced RISC Machine。 该公司成立于1990年11月,是苹果电脑,Acorn电脑集团和VLSI Technology的合资企业。 Acorn曾推出世界上首个商用单芯片RISC处理器,而苹果电脑当时希望将RISC技术应用于自身系统,ARM微处理器新标准因此应运而生。 80年代末90年代初半导体行业产业链刚刚出现分工,台积电,联电等半导体代工厂正悄悄崛起,美国硅谷中的一些fabless公司也如雨后春笋一样涌现出来,所谓的fabless公司自己设计芯片,但是生产过程则包给台积电等代工厂生产。 而ARM更是为天下先,12年前首创了chipless的生产模式,即该公司既不生产芯片,也不设计芯片,而是设计出高效的IP内核,授权给半导体公司使用,半导体公司在ARM技术的基础上添加自己的设计并推出芯片产品,最后由OEM客户采用这些芯片来构建基于ARM技术的系统产品。 这种方式有点象通信行业的高通和半导体行业的RAMBUS,他们站在了半导体产业链上游的上游。 12年前成立的ARM可能面临着很大风险,因为没有人知道这条路能不能行得通,但是现在的事实已经证明,ARM走了一条没人走过,却是正确的道路。 作为附加产品,他还让中国的行业人士从这个窗口认识到了英国的电子公司,ARM的成功带动了英国的chipless公司的发展。 因为ARM的产品是IP Core,没有任何物理意义上的硬件或者软件实体,所以只能在中国注册成为“咨询”公司,尽管咨询只是其业务中很小的一块。 ARM的核心业务是销售芯片核心技术IP,目前全球有103家巨型IT公司在采用ARM技术,20家最大的半导体厂商中有19家是ARM的用户,包括德州仪器,意法半导体,Philips, Intel等。 20大巨头中唯一没有购买ARM授权的是Intel的老对头AMD,因为Intel便携式处理器采用的是StrongARM,而AMD则收购了Alchemy公司与之抗衡,采用的是MIPS结构。 (iPad Air 2采用了基于ARM核心的A8X处理器)微处理器核是ARM技术的重中之中,目前面向市场的有ARM7, ARM9, ARM9E-S,StrongARM和ARM10系列。 ARM专利技术收入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专利授权费用,客户如果采用ARM专利时一次性付给ARM的费用; 另一部分是按照一定比例收取客户产品的专利使用费,即客户每卖出一片芯片,就收取同等比例的费用。 这两项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70%。 目前在中国已经有中兴通讯,中芯国际和上海华虹购买了ARM的内核授权,生产自己的芯片。 ARM中国方面的业务的其它重点还在于对芯片设计公司(fables)的支持,开展大学计划等。 另外ARM还授权科汇宏盛(Impact)和北京旋极为开发工具的授权分销商2002年的销售额增长在三位数(100%)以上。 一般来说,ARM的合作伙伴分为三种:1. EDA伙伴计划,融合了ARM在线系统设计、可重复使用IP生成和IP模型等方面的专长与领先EDA工具厂商的专业特长,开发SoC产品。 2. ARM技术共享计划,为ARM与外部设计服务公司合作关系的扩展和规范化结果,现在已经有2900多工程师成员。 3. 制造商计划,使新兴市场的OEM能分享ARM处理器技术,用于设计和制造先进的SoC解决方案。 (采用ARM核心的华为海思麒麟处理器)总之,ARM是英国全球著名的32位嵌入式RISC芯片内核的设计公司,也是ARM的产品商标,其产品ARM嵌入式内核已被全球各大芯片厂商采用,基于ARM的开发技术席卷了全球嵌入式市场,已成为嵌入式系统主流技术之一。 旋极公司作为嵌入式业内的皎皎者,锐意创新,致力于ARM技术的、开发应用和推广,再一次走在了同行的前列,率先成立了ARM的研发中心,并在全国开办了基于ARM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应用培训。 2001年12月,旋极正式成为ARM授权中国唯一指定培训中心(ATC)和其系列产品代理商。 ARM开发的32位CPU核,全球厂商都可以获得授权生产ARM芯片。 而且价格出乎意料得便宜,比如做网络应用的4510只需45元人民币,这样低端产品可以采用8051等8位单片机,而中高端产品采用ARM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现在很多人开始学习ARM,开始都是买ARM实验板和JTAG仿真器。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chuangtou/10352.html
文班保罗再添帮手 50分先生加盟 5年2.38亿美金!马刺因
25日在上海举行 李政道追思会将于8月11日在北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