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油增化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看区域·东北篇 东北石化产业 再造产业新动能

这是8月8日拍摄的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公司乙烯裂解三套装置和罐区外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近年来,作为老工业基地支柱性产业,东北石化产业努力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油头大、化尾小”问题,调整产业结构,持续推进石化行业“减油增化”“减油增特”,在延链、补链、强链中再造产业动能,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这是辽阳石化公司生产的PETG共聚酯产品(8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8月8日,在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公司一生产车间内,技术人员在巡检。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这是位于大连长兴岛的恒力石化产业园,园区新建的恒力新材料科创园包含年产260万吨功能性聚酯、160万吨高性能树脂等项目,可将基础化工品转化为高端化工及新材料产品(6月1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这是8月8日拍摄的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公司乙烯二部生产区域外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8月8日,在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公司一生产车间内,技术人员在巡检。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这是8月8日拍摄的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ABS树脂产品。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8月7日,在辽阳石化公司车间,工人操作叉车装卸高性能聚丙烯产品。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8月8日,工人在吉林省吉林市的吉林石化炼油化工转型升级项目120万吨/年乙烯装置现场施工建设。新华社记者 颜麟蕴 摄

8月8日,在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公司一生产车间内,技术人员在对聚乙烯产品进行采样。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8月8日,工人在吉林省吉林市的吉林石化炼油化工转型升级项目120万吨/年乙烯装置现场施工建设。新华社记者 颜麟蕴 摄

这是位于大连长兴岛的恒力石化产业园,园区新建的恒力新材料科创园包含年产260万吨功能性聚酯、160万吨高性能树脂等项目,可将基础化工品转化为高端化工及新材料产品(6月1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8月8日,在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公司一生产车间内,聚乙烯烃部技术人员在检查聚乙烯产品质量。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这是位于大连长兴岛的恒力石化产业园,园区新建的恒力新材料科创园包含年产260万吨功能性聚酯、160万吨高性能树脂等项目,可将基础化工品转化为高端化工及新材料产品(6月1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8月8日,在吉林省吉林市,吉林石化炼油化工转型升级项目120万吨/年乙烯装置在加紧建设(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颜麟蕴 摄

8月8日,工人在吉林省吉林市的吉林石化炼油化工转型升级项目120万吨/年乙烯装置现场施工建设。新华社记者 颜麟蕴 摄

这是位于大连长兴岛的恒力石化产业园内展示的环保纤维和环保高端工业丝产品(6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章磊 摄

8月8日,在吉林省吉林市,吉林石化炼油化工转型升级项目120万吨/年乙烯装置在加紧建设(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颜麟蕴 摄

这是8月8日拍摄的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公司生产的聚乙烯产品。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这是辽阳石化公司生产的PEN聚酯产品(8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椰子,丝绸,人参,唐三彩属于我国哪个区域

椰子 学名: Cocos nucifera L.别名: 胥余、越王头、椰瓢等科属: 棕榈科Palmaceae,椰子属Cocos形态特征:常绿乔木。 树干挺直,高15-30m,单项树冠,整齐。 叶羽状全裂,长4—6m,裂片多数,革质,线状披针形,长65—100cm, 宽3-4cm先端渐尖;叶柄粗壮,长超过1m。 佛焰花序腋生,长1.5-2m,多分枝,雄花聚生于分枝上部,雌花散生于下部;雄花具萼片3,鳞片状,长3-4mm,花瓣3,革质,卵状长圆形,长1 -1.5cm;雄蕊6;雌花基部有小苞片数枚,萼片革质,圆形,宽约2.5cm,花瓣与萼片相似,但较小。 坚果倒卵形或近球形,顶端微具三棱,长15-25cm,内果皮骨质,近基部有3个萌发孔,种子1粒;胚乳内有1富含液汁的空腔。 生态特征:椰子为热带喜光作物,在高温、多雨、阳光充足和海风吹拂的条件下生长发育良好。 要求年平均温度在24一25℃以上,温差小,全年无霜,椰子才能正常开花结果,最适生长温度为26-27℃。 一年中若有一个月的平均温度为18℃,其产量则明显下降,若平均温度低于15℃,就会引起落花、落果和叶片变黄。 水分条件应为年降雨量1500-2000mm以上,而且分布均匀,但在地下水源较丰富或能进行灌溉的地区,年降雨量为600-800mm也能良好生长;干旱对椰子产量的影响长达2-3年,长期积水也会影响椰于的长势和产量。 椰子适宜在低海拔地区生长,我国海南岛在海拔150-200m以下的地方才能生长发育良好。 适宜的土壤是海淀冲积上和河岸冲积土,其次是砂壤土,再次是砾土,粘土最差。 地下水位要求1.0—2.5m,排水不良的粘土和沼泽土不适宜种植。 就土壤肥力来说,要求富含钾肥。 土壤PH值可为5.2-8.3,但以7.0最为适宜。 椰子具有较强的抗风能力,6-7级强风仅对其生长和产量有轻微的影响。 8-9级台风能吹断少数叶片,并撕破小叶。 10-12级以上强台风对椰子有严重的危害。 条件适宜,椰子植后了年开始给实,15-18年为盛产期,单株结果40-80个,多者超过100个,经济寿命超过80年。 椰树每年产生的叶片数,随树龄不同而异,盛产期前,有随树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盛产期后略有降低,但仍可保持恒定。 大致幼苗期年抽叶约了片,未结果幼树10-13片,幼龄结果树14-15片,成龄树12-13片。 随着植株衰老,年产生叶片数相应减少。 一年内,由于季节的变化,每月的抽叶数也有一定的变化(表150-1)。 幼龄结果树每年抽出的花苞数较成年树少,前者平均为10.6个后者为12个。 一年中,抽苞数以5-6月为最多,11-12月最少。 花苞抽出后经3.5个月露出花序,称为开花,开花最多的7-9月,并且所开放的花苞中雌蕊最多,11月至次年3月最少。 椰子自受精至果实发育成熟需12个月时间。 营养价值:椰汁及椰肉含水量蛋白质、果糖、葡萄糖、蔗糖、脂肪、维生素B1、维生素E、维生素C、钾、钙、镁等。 椰肉色白如玉,芳香滑脆;椰汁清凉甘甜。 椰肉、椰汁是老少皆宜的美味佳果。 饲用价值:椰子作为饲料主要是椰肉榨油后剩下的椰子油饼。 一般每个椰子能生产0.18 kg椰千,可榨油0.11kg,同时可以获得0.055kg椰子油饼。 利用椰子油饼饲喂家畜,需逐渐添加于其日粮中,家畜习惯后十分喜食。 奶牛的饲用量为每天1.5-2.0kg,饲喂椰子油饼,可以提高奶牛的乳脂含量。 在猪日粮中,以添加25%最好,此外,椰子树叶和椰干也为家畜喜食,但一般不做饲料利用。 新鲜椰子水可以作为家畜人工授精稀释精液的一种成分。 地理分布:椰子为古老的栽培作物,原产地说法不一,有说产在南美洲,有说在亚洲热带岛屿,但大多数认为起源于马来群岛。 现广泛分布于亚洲、非洲、大洋洲及美洲的热带滨海及内陆地区。 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0° 之间,尤以赤道滨海地区分布最多。 其次在南北纬20°—23.5°范围内也有大面积分布。 我国种植椰子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现主要集中分布于海南各地,台湾南部、广东雷州半岛,云南西双版纳、德宏、保山、河口等地也有少量分布。 栽培技术: 繁殖:采用种子繁殖。 完全成熟的椰子,只要有适当的温、湿条件,两个多月的时间就开始发芽。 海南普遍采用预备苗圃催芽法。 选择半荫蔽、通风、排水良好的环境,清除杂草树根,耕深15—20厘米,开沟,宽度比果稍宽,将种果一个接一个的斜靠沟底45°角,埋土至果实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 当芽长10—15厘米时,移芽到有适度荫蔽的苗圃中,注意浇水、排水、除草和施肥。 一般一年左右,苗高约1米便可出圃定植。 管理:一般在小雨季或雨季开始定植,成活率高。 应深种浅培土,以恰好盖至种果顶部为宜。 以后应注意除草、中耕、培土和施肥。 特色:椰子形似西瓜,外果皮较薄,呈暗褐绿色;中果皮为厚纤维层;内层果皮呈角质。 果内有一大贮存椰浆的空腔,成熟时,其内贮有椰汁,清如水、甜如蜜,晶莹透亮,是极好的清凉解渴之品。 药用简介棕榈科椰子属植物椰子Cocos nucifera L.,以果肉汁和果壳入药。 果实成熟时采集,随时取肉汁及果壳供用。 【性味与归经】甘,温。 【功能与主治】果肉汁:补虚,生津,利尿,杀虫。 用于心脏病水肿,口干烦渴,姜片虫。 果壳:祛风,利湿,止痒。 外用治体癣,脚癣。 【用法与用量】椰汁或椰肉适量;外用椰壳放炉上烧,用碗覆盖收集其蒸气,冷凝得馏油,加30%酒精混合后涂患处。 【备注】生长9个月的椰子,曾取汁试用于临床,紧急时作为静脉输液的代用品。 椰子是热带地方之宝,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特多。 随手摘来树上熟的椰子,已能提供一餐好营养。 香港人对椰子最大的误会,莫过于以为它清润。 其实椰肉性温,能补阳火,且能强身健体,最适合身体虚弱、四肢乏力、容易倦怠的人享用,尤其是椰子糯米炖鸡,效力特佳,因为椰肉、糯米和鸡肉皆滋补,以炖汤方式处理,补益功效更加显著。 不过,依然是老话一句,体内热盛的人不宜常吃椰子。 如果你长期夜睡,爱吃香口煎炸食物,容易发脾气、口干舌燥的话,就要切记勿多吃椰子。 另外,一向被誉为清热清润的海底椰,其实一样性温带补。 要是你真爱椰香,可选清凉消暑的椰青水,或者弄椰子甜品时,加入其它配料来平衡,例如用沙参、百合、石斛,可清热养阴;加冬瓜子可泻肺火;加性凉的雪耳或清补的黄耳又可中和椰子的温燥。 前人相信椰子能驱虫,特别是姜片虫。 不过,今时今日,这种天然杀虫剂相信没有多大市场,反而是患寒咳时,不妨吃些椰肉,能止咳化痰补火。 如果你不晓得分辨何谓寒咳,忽略了本身体虚、喉痒、无痰等征状,碰巧又喝了白菜汤而寒上加寒、咳个不停的话,椰肉或椰子炖鸡可以有效地舒缓这些症状。 价值 椰子的营养价值很高。 我国的中医认为,椰肉味甘,性平,具有补益脾胃、杀虫消疳的功效;椰汁味甘,性温,有生津、利水等功能。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椰肉中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椰油中含有糖份、维生素 B1、维生素 B2、维生素 C等;椰汁含有的营养成分更多,如果糖、葡萄糖、蔗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 B、维生素 C以及钙、磷、铁等微量元素及矿物质。 由此可以看出椰子是药食两用的佳品。 当脾胃倦怠、食欲不振、四肢乏力、身体虚弱时,将椰肉切碎,并加入适量的鸡肉和糯米,蒸熟后饮食,效力更佳,因为鸡肉、糯米及椰肉三者皆滋补,用炖汤的方式处理,补益功效更加显著;椰子中加入冬瓜子可泻肺火;加性凉的雪肉或清补的黄耳可中和椰子的温燥;患寒咳时,也不妨吃些椰肉,能起到止咳、化痰的作用。 体内热盛的人不宜吃椰子;如果您长期夜睡,爱吃煎炸食物,容易发脾气,口干舌燥的话,也要切记请勿多吃椰子。 椰子除了其果实有很大的作用外,其它部分的功用也不小:椰壳可以烧制活性炭或加工椰雕、乐器;椰干可加工成椰油;椰木质地坚硬,花纹美观,可做家具或建筑材料。 椰子综合利用产品达360多种,在国外有“宝树”、“生命木”之称. 丝绸简介】 丝绸sī chóu英文:[silk cloth; silk] 一种纺织品,用蚕丝或合成纤维长丝织成。 用蚕丝或人造丝织成的织品的总称。 【丝绸来源】 丝绸,是由蚕的蚕茧抽丝后编制取得的天然蛋白质纤维,再经过精心编制而成的纺织品,人们通过养蚕,当蚕结茧准备羽化成虫时,将蚕茧放入沸水中煮,并及时抽丝。 一个蚕茧可以抽出800——1200米的蚕丝。 丝绸著名的光泽外表来自于像三棱镜般的纤维结构,这令布料能够以不同的角度折射入射光,并将光线散射出去。 在中国,丝绸一词也指代人造的,具有与天然丝绸一样光泽的纺织品。 丝是桑蚕在桑树上所吐出的纤维。 蚕丝是一种生态学非污染的天然纤维。 具有其它纤维及加工品无可替代的独特性能和无可比拟的旺盛生命力。 经过染织而成的各种色彩绚丽的丝绸面料,更易缝制加工成各种高级成衣和室内装饰品、旅游纪念品及众多工艺美术品,难怪国外消费者将丝绸誉为“美的源泉”。 另外,用真丝绸为衣料做成的丝绸服装,对人体有保健作用。 自古以来,真丝就有丝绸皇后的美誉。 到了现代,人们又赋予了它健康纤维、保健纤维的美称。 因此,真丝纤维的保健功能是任何纤维都无法相比的、无法替代的。 真丝纤维中含有人体所必须的18种氨基酸,与人体皮肤所含的氨基酸相差无几。 故又有人类的第二皮肤的美称。 穿真丝衣服,不但能防止紫外线的辐射、防御有害气体侵入、抵抗有害细菌,而且还能增强体表皮肤细胞的活力,促进皮肤细胞的新陈代谢,同时对某些皮肤病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另外,由于特殊的吸湿性和透气性,还有调节体温、调节水份的作用。 【丝绸的产地】 盛泽是我国最大的丝绸产地之一,据介绍该镇丝绸出口量占我国丝绸出口量的四分之一,质量比较好,盛泽位于苏州南部的吴江市,距苏州60多公里。 盛泽镇有许多丝绸交易市场,据当地人讲,在盛泽舜新中路上买真丝服装一般是比较放心的,买真丝服装,一定要问清是否是真丝的,因为有些商家会用偷换概念的方法,用“丝绸”代替真丝,一般消费者不明其里,认为丝绸就是真丝,就会买来真丝与化纤交织的服装,这种面料做的内衣,穿在身上非常不舒服。 【丝绸发展简史】全新世大暖期(大西洋期)为中国带来了温暖的气候,令桑树和蚕的养殖可以在黄河流域广泛的进行。 传说中,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取丝”,但现实中丝绸究竟是何时被发明尚具争议。 中国考古学家在1998年河南荥阳青台遗址的一次考古中,发现了距今约5500年的丝绸碎片。 另一种说法是在河姆渡遗址中人们已发现了纺织工具,借此可以推断丝绸的使用至少不迟于良渚文化(卫斯,《中国丝织技术起始时代初探》)。 不过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说法,是中国科学家在1958年考古发现的,距今公元前3700~前3100年(大汶口文化时期)的丝绸织品。 丝绸织品技术曾被中国垄断数百年,由于其编制技术在当时是一种复杂的工艺,又因其特有的手感和光泽备受人们的关注。 因而丝织品成为工业革命以前世界主要的国际贸易物资。 最早丝绸织品只有帝王才能使用,但丝绸业的快速发展令丝绸文化不断的从地理上、社会上渗透进入中华文化。 并成为中国商人对外贸易中一项必不可少的高级物品。 起初中国严密控制着丝绸织造业和养蚕业的技术流传,并禁止其流向外国。 但韩国则在中国移民的协助下,与公元前200年成功实现养蚕技术的突破。 此外,西域和田河流域(前500年——前300年)与印度(300年之前)成功实现养蚕。 不过罗马帝国则是在550年左右才得到蚕种并发展养蚕技术的:传说几位为东罗马帝国皇帝工作的僧侣将蚕种放在中空的手杖中,私自从中国带出,并辗转到达君士坦丁堡。 虽然这个传说的可信度并不高,但随后的拜占庭人确实发展了丝绸编制技术,在皇宫庭院内设立蚕室和缫丝机,为皇帝服务。 当时拜占庭所有的土产丝绸大多被皇室成员享用,剩余的材料也能以一个高昂的价格卖到市场上。 专家们根据考古学的发现推测,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中期,中国便开始了养蚕、取丝、织绸了。 到了商代,丝绸生产已经初具规模,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有了复杂的织机和织造手艺。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饲养家蚕和缫丝织绸的国家,中华民族的祖先不但发明了丝绸,而且昌明丝绸、利用丝绸,使其在服饰上、经济上、艺术上及文化上均散发出灿烂光艺,进而使丝绸衣披天下。 被称为三大名锦的古代四川蜀锦、苏州宋锦、南京云锦是丝织品中的优秀代表,至今在世界上仍享有很高声誉。 因此,丝绸在某种意义上说,代表了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 随着战国、秦、汉时代经济大发展,丝绸生产达到了一个高峰。 几乎所有的地方都能生产丝绸,丝绸的花色品种也丰富起来,主要分为绢、绮、锦三大类。 锦的出现是中国丝绸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把蚕丝优秀性能和美术结合起来,丝绸不仅是高贵的衣料,而且是艺术品,大大提高了丝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影响是很深远的。 到了秦汉时期,丝织业不但得到了大发展,而且随着汉代中国对外的大规模扩展影响,丝绸的贸易和输出达到空前繁荣的地步。 贸易的推动使得中原和边疆、中国和东西邻邦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从而形成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这条路从古长安出发,经甘肃、新疆一直西去,经过中亚、西亚,最终抵达欧洲。 公元前126年,在汉武帝的西进政策下,大量中国丝绸通过丝绸之路向西运输。 经过魏晋北朝发展到唐代,中国丝绸发生了很大变化,它一方面条贯、折衷传统遗产,另一方面又兼容了外来技术、纹样的优点。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长期战乱,造成对黄河流域经济的严重破坏,到了隋代,中国蚕桑丝绸业的重心已经转移到了长江流域。 唐朝是丝绸生产的鼎盛时期,无论产量、质量和品种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丝绸的生产组织分为宫廷手工业、农村副业和独立手工业三种,规模较前代大大扩充了。 同时,丝绸的对外贸易也得到巨大的发展,不但丝绸之路的通道增加到了三条,而且贸易的频繁程度也空前高涨。 丝绸的生产和贸易为唐代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宋元时期,随着蚕桑技术的进步,中国丝绸有过短暂的辉煌。 不但丝绸的花色品种有明显的增加,特别是出现了宋锦、丝和饰金织物三种有特色的新品种,而且对蚕桑生产技术的总结和推广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明清两代,由于资本主义的萌芽与发展,丝绸的生产与贸易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丝绸生产的商品化趋势日渐明显,丝绸的海外贸易发展迅速。 但是,封建制度对生产力的阻碍也十分突出,中国丝绸业在苛捐杂税和洋稠倾销的双重打击下,陷入了十分可悲的境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丝绸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从1980年到1990年的十年间,中国生丝产量从3.6万吨上升到5.7万吨,增长了1.58倍;丝织物的产量增长了2倍多;丝织品消费量也从4亿米增长到了12.2亿米,增长了约3倍;出口的生丝占世界生丝贸易量的80%以上,绸缎也要占50%上下。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又争得了在世界丝绸市场上的主导地位,丝绸业成为国家的创汇支柱产业。 我国丝绸更得到了迅速发展,建成较完整的丝绸业体系,丝绸产品已行销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我国古老的丝绸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正焕发出新的青春,走向灿烂的未来。 【丝绸与中国民族文化】 丝绸的出现,使养蚕织绸逐步发展成为中国古代非常重要并且具有高度创造性的手工业门类。 丝绸的兴盛则开创了中华民族丝绸服饰文明的新时代,给中国古代民俗、习惯以巨大的影响。 与此同时,丝绸对中国汉字的巨大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在人类历史上,因丝绸贸易而兴起的东西方人民的大规模经济文化交流,对推动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在浩若烟海的中国古典诗词里,不少诗篇是以蚕桑丝绸为题材的。 如《诗经》中反映妇女从事农桑事业的情景: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爱求柔桑。 ……大量对蚕桑丝绸的描写,可以窥见丝绸对中国古代诗词文化的巨大影响。 作为世界蚕桑丝绸业的发源地,中国流传着许多与此相关的神话和传说。 如蚕马神话、螺祖教民、天仙配等等,都以天真美丽的幻想和清新质朴的风格,艺术地概括了人们对蚕桑丝绸的认识,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蚕桑丝绸的亲情。 【丝绸的特性】第一,舒适感。 真丝绸是由蛋白纤维组成的,与人体有极好的生物相容性,加之表面光滑,其对人体的摩擦刺激系数在各类纤维中是最低的,仅为7.4%。 因此,当我们的娇嫩肌肤与滑爽细腻的丝绸邂逅时,它以其特有的柔顺质感,依着人体的曲线,体贴而又安全地呵护着我们的每一寸肌肤。 第二,吸、放湿性好。 蚕丝蛋白纤维富集了许多胺基(-CHNH)、氨基(-NH2)等亲水性基团,又由于其多孔性,易于水分子扩散,所以它能在空气中吸收水分或散发水分,并保持一定的水分。 在正常气温下,它可以帮助皮肤保有一定的水分,不使皮肤过于干燥;在夏季穿着,又可将人体排出的汗水及热量迅速散发,使人感到凉爽无比。 正是由于这种性能,使真丝织品更适合于与人体皮肤直接接触,因此,人们都把丝绸服装作为必备的夏装之一 丝绸不仅具有较好的散热性能,还有很好的保暖性。 它的保温性得意于它的多孔隙纤维结构。 在一根蚕丝纤维里有许多极细小的纤维,而这些细小的纤维又是由更为细小的纤维组成。 因此,看似实心的蚕丝实际上有38%以上是空心的,在这些空隙中存在着大量的空气,这些空气阻止了热量的散发,使丝绸具有很好的保暖性。 第三,吸音、吸尘、耐热性。 真丝织物有较高的空隙率,因而具有很好的吸音性与吸气性,所以除制作服装外,还可用于室内装饰,如真丝地毯、挂毯、窗帘、墙布等。 用真丝装饰品布置房间,不仅可以使屋子纤尘不染,而且能保持室内安静。 由于蚕丝具有吸湿、放湿性能以及保湿性、吸气性和多孔性,还可调节室内温湿度,并能将有害气体、灰尘、微生物吸掉。 另外,真丝纤维的热变性小,比较耐热。 它在加热到100℃时,只有5~8%左右脆化,而大多数合成纤维的热变度要比真丝大4~5倍。 蚕丝的燃烧温度在300~400℃,属难燃纤维,而合成纤维的燃烧温度在200~2600C,即易燃、易熔。 因此,采用蚕丝纤维作为室内装饰的原料,不但可以起到吸音、吸尘、保温作用,还有起到阻燃功能。 第四,抗紫外线。 丝蛋白中的色氨酸、酪氨酸能吸收紫外线,因此丝绸具有较好的抗紫外线功能。 而紫外线对人体皮肤是十分有害的。 当然,丝绸在吸收紫外线后,自身会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使丝织品在日光的照射下,容易泛黄。

求有机食品的行业分析报告

有机食品(Organic Food)也叫生态或生物食品等。 有机食品是目前国标上对无污染天然食品比较统一的提法。 有机食品通常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 除有机食品外,目前国际上还把一些派生的产品如有机化妆品、纺织品、林产品或有机食品生产而提供的生产资料,包括生物农药、有机肥料等,经认证后统称有机产品。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日益重视,而“无公害食品行动”和绿色食品渐为消费者所接受,也为有机食品在我国生根发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我国有机食品产业已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并形成了以有机豆类为主的东北地区、以有机蔬菜为主的山东省、以有机茶叶为主的江浙皖赣等几大集中生产区域。 2010年我国共有有机食品生产企业1202家,生产有机食品5598种,有机食品国内认证面积达到3673.56万亩。 2010年有机食品国内销售额为145.39亿元,出口总额达到0.95亿美元。 我国近年来有机食品的消费市场也迅速增长。 为严格规范有机产品认证活动,确保有机产品认证的有效性,自2012年3月1日起,《有机产品认证目录》开始实施;2012年7月1日起,我国《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全面实施,7月1日之后出厂销售的有机产品将统一加施国家有机产品认证标志(含有机转换产品认证标志)、唯一编号(有机码)和认证机构名称(标识)。 近年来,苏丹红、三聚氰胺、瘦肉精以及转基因等名词相继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食品安全问题成为民生的头等大事。 于是,打着“无污染”、“纯天然”标签的有机食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 在中国,有机食品是朝阳产业,目前认同有机的人群数量还有限,但是随着安全意识的进一步增加,有机产品正在成为高端人群的高关注类别。 现在有机食品在整个食品行业市场份额中所占的比例还很小,但政府政策的支持将为有机食品的发展打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第一章 有机农业及有机食品概述第一节 有机农业概述一、有机农业的定义二、有机农业的特征三、有机农业具有的优势第二节 有机食品的介绍一、有机食品的概念及种类二、有机食品的产生及其背景三、有机食品应该具备的条件四、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的不同点第三节 中国有机食品相关介绍及发展意义一、中国有机食品的发展历程二、中国有机食品标志的含义三、中国发展有机食品的意义四、发展有机食品有助于推进经济增长第二章 有机农业发展分析第一节 国际有机农业发展概况一、世界有机农业的发展进程二、世界有机农业发展近况三、美国有机农业发展综况四、欧洲有机农业发展现状五、法国有机农业呈加速发展态势六、2011年西班牙有机农业发展现状七、瑞士有机农业发展状况简述第二节 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分析一、中国发展有机农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二、中国有机农业市场发展迅速三、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四、2012年有机农业行业资本投资持续升温五、有机农业与生物多样性的管理分析六、中国有机农业发展前景光明第三节 中国部分地区有机农业的发展一、广西有机农业发展现状分析二、山东青州有机农业的发展优势及发展思路三、山东沂源县对有机农业发展给予财政支持四、淄博淄川区有机农业发展现状五、2011年四川成都市出台新政推进有机农业发展六、2012年江西万载县有机农业发展成绩卓著七、广西乐业县采取多项措施壮大有机农业八、未来哈尔滨有机农业基地建设规划第四节 有机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制约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的问题二、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三、有机农业在中国的发展策略四、有机农业的市场突围路径探索五、建设有机农业基地需注意的三个基本原则第三章 国际有机食品行业的发展第一节 国际有机食品行业发展综述一、全球有机食品行业发展概况二、全球有机食品行业发展特点三、全球有机食品市场消费快速增长四、2012年国际有机食品行业兴起整合潮第二节 欧盟一、欧洲有机食品市场发展回顾二、欧盟有机食品的消费模式三、进入欧盟有机食品市场的准入条件四、欧盟对有机食品实施的新规定介绍五、欧盟有机食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第三节 德国一、德国有机食品行业发展概况二、德国有机食品发展迅速的影响因素三、德国有机食品市场的准入政策及进入机会四、德国有机食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第四节 美国一、美国有机食品发展概况二、美国有机食品市场正逐渐扩大三、美国有机食品的消费热潮四、美国有机食品产业遭受巨大的保费压力第五节 英国一、金融危机重创英国有机食品市场二、英国有机农产品消费需求空间巨大三、英国有机食品进口的有关规定介绍第六节 其他国家一、丹麦有机食品市场发展趋热二、法国有机食品市场消费状况三、意大利有机食品市场运行简况四、2011年荷兰有机食品市场稳定增长五、台湾消费者对有机食品信任问题分析第四章 中国有机食品行业分析第一节 中国有机食品行业概况一、中国有机食品发展的三个阶段二、我国有机食品产业发展综述三、2010年中国有机食品行业主要指标统计四、2011年中国有机食品行业主要指标统计五、中国有机食品行业发展优势六、中国有机食品生产企业发展势头趋好第二节 有机食品市场状况分析一、中国有机食品市场发展现状二、实力企业积极引导有机食品消费三、国际有机食品巨头看好中国市场四、2012年有机食品开始发力礼品市场五、有机食品的市场推广措施第三节 中国有机食品消费情况一、我国有机食品的消费现状二、有机食品消费人群浅析三、消费有机食品是否增加对生物污染物的暴露分析四、制约有机食品销售的主要因素五、2012年有机食品消费者调查分析第四节 有机食品认证情况分析一、中国有机食品认证概述二、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证情况三、2011年中国有机食品认证遭遇美国质疑四、中国有机食品认证存在的主要问题五、我国有机食品认证市场混乱第五节 中国有机食品出口情况分析一、有机食品出口欧盟市场有新政二、中国有机食品出口存在的问题三、中国有机食品出口大有潜力第五章 有机蔬菜第一节 有机蔬菜相关概述一、有机蔬菜的定义二、有机蔬菜基地的三个基本要求三、有机蔬菜生产主要栽培技术措施第二节 国际有机蔬菜行业发展状况一、全球有机蔬菜产业发展概况二、有机蔬菜在西方市场广受青睐营养价值仍存争议三、日本有机蔬菜的产销模式分析四、台湾有机蔬菜发展状况分析第三节 中国有机蔬菜发展状况一、中国发展有机蔬菜具有重要意义二、中国有机蔬菜转攻国内市场三、中国有机蔬菜出口国际市场潜力分析四、有机蔬菜及农场受风投青睐五、网上有机蔬菜市场启动第四节 山东省有机蔬菜发展状况一、山东沂南有机蔬菜取得创新发展二、肥城有机蔬菜成为全国行业龙头三、肥城有机蔬菜行业发展势头良好四、泰安有机蔬菜种子标准研究制定打破出口门槛五、德州打造有机蔬菜配送上门服务第五节 其他地区有机蔬菜发展状况一、郑州有机蔬菜行业销售现状二、台企开拓成都有机蔬菜市场三、河北怀来县斥巨资发展有机蔬菜产业四、河南漯河市大力推广有机蔬菜发展五、2013年哈尔滨双城建设大型棚室有机蔬菜基地六、长沙有机蔬菜市场现状及未来展望七、“十二五”南京市拟扩大有机蔬菜种植规模第六节 有机蔬菜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发展策略一、中国有机蔬菜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二、我有机蔬菜出口面临标准接轨难题三、发展有机蔬菜的对策分析四、推广及规范有机蔬菜行业发展的建议五、有机蔬菜建立可追溯制度的建议第六章 有机茶第一节 有机茶相关概述、有机茶相关介绍二、有机茶发展的意义三、有机茶开发和茶业产业化两者关系探析第二节 有机茶行业发展分析一、中国有机茶产业发展迅速二、中国发展有机茶的有利条件三、中国有机茶产业的区域发展格局四、中国有机茶认证的发展五、目前国内外主要的有机茶认证机构第三节 部分地区有机茶发展状况一、江西婺源有机茶产业发展分析二、浙江武义生态有机茶产业发展概述三、天台县有机茶工程实施取得明显成效四、安徽休宁县有机茶产业发展概况五、2013年福建安溪巨资打造大型有机茶庄园六、纳溪上马镇大力发展有机茶产业第四节 中国部分茶企有机茶发展状况一、湖南茶业公司有机茶出口高速增长二、湖南茶叶总公司优质低农残茶与有机茶关键技术探析三、亿健茶业成功开拓国际有机茶市场四、2012年黄山松萝有机茶公司经营状况及未来规划第五节 有机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一、中国有机茶市场必须打假二、中国有机茶开发和出口面临的挑战三、我国有机茶国内市场开拓策略四、中国有机茶行业可持续发展建议五、有机茶产业化发展策略第六节 有机茶行业标准情况一、《有机茶》标准二、《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三、《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四、《有机茶加工技术规程》五、《有机茶标识管理章程》第七章 其他有机食品发展分析第一节 有机水果一、中国有机水果的发展状况及优势二、北京延庆县有机水果产业效益突出三、西充县有机水果行业发展乐观四、2012年麦积区建造我国第一大有机水果出口中心五、有机水果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第二节 有机大米一、泰国有机米发展概况二、柬埔寨有机大米成功进入美国市场三、宜春成江西省绿色及有机大米主产区四、临沂有机大米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五、2012年南宁生产首批有机大米六、有机大米加工技术规程第三节 有机奶制品一、国内外有机奶发展现状二、有机奶制品成英国奶制品行业发展最快的部分三、丹麦有机奶制品市场已突显商机四、我国有机奶受国际权威机构认可五、三大国产有机奶品牌抢滩上海市场六、内蒙古源真乳业打开中国有机奶消费新时代第四节 有机水产品一、世界有机水产品市场发展状况二、印度政府支持有机水产品的发展三、中国有机水产品发展概况四、千岛湖绿色有机水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五、2011年丹江口高端有机水产品成功进入江城超市六、沂蒙有机水产品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七、临沂市有机水产品发展态势良好八、内蒙古有机水产品市场紧俏第八章 中国主要地区有机食品的发展第一节 江西省一、江西有机食品产业发展的优势与措施二、2010年江西有机食品产业发展概述三、2011年江西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发展良好四、2012年江西万载县拟建我国第一大有机食品加工中心第二节 北京市一、北京发展有机食品产业的主要优势二、北京有机食品推行连锁销售三、国内首个超有机食品专营市场在北京开业四、2011年北京有机食品打入欧洲市场第三节 黑龙江省一、2011年黑龙江绿色有机食品业运行回顾二、黑龙江与俄罗斯继续合作开发绿色有机食品三、哈尔滨发展有机农业及有机食品的五大优势四、哈尔滨绿色有机食品稳步增长五、哈尔滨有机农业及有机食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第四节 新疆自治区一、2010年新疆有机食品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二、新疆积极打造有机食品生产基地三、新疆木垒哈萨克积极发展有机牛羊肉四、新疆有机食品产业发展面临新要求五、新疆有机食品面临品牌缺失出疆难的困局第五节 其他地区有机食品发展状况一、辽西有机食品行业发展潜力巨大二、湖北省十堰山地有机食品发展状况分析三、天津蓟县大力发展绿色有机食品四、牡丹江积极推动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发展五、四川西充全力构建西部有机食品基地第九章 有机食品重点企业第一节 陕西天人有机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一、公司简介二、天人有机成中国有机食品的“蓝海”领航员三、天人有机欲领军农业产业化四、2011年天人集团扩大深加工柑橘产能第二节 泰安泰山亚细亚食品有限公司一、公司简介二、泰山亚细亚发展状况分析三、泰安泰山亚细亚公司创新有机种植模式四、泰安亚细亚发展的四大策略解析第三节 北京欧阁有机农庄科贸发展有限公司一、公司简介二、欧阁有机农庄的成功运营经验三、欧阁有机农庄营销渠道转变解析四、欧阁有机农庄实现跨越式增长之路五、欧阁有机农庄发展建议第四节 江西省婺源大鄣山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一、公司简介二、大鄣山茶发展概况三、大鄣山茶牵手欧盟造就有机食品品牌第五节 福建闽中有机食品有限公司一、公司简介二、2011财年福建闽中经营状况分析三、2012财年福建闽中经营状况分析四、2013财年第一季度福建闽中经营状况分析第六节 其他有机食品重点企业介绍一、黑龙江巨龙食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二、绿都集团股份公司三、福州超大嘉和茶业有限公司第十章 有机食品投资与前景趋势第一节 有机农业及有机食品投资分析一、投资环境概述二、行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三、有机农业投资情况四、有机农业投资机会五、有机食品的投资运作策略探讨第二节 国际有机食品发展前景及趋势一、国际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发展新动向和趋势二、有机食品将引航国际消费新时尚三、全球有机食品市场发展潜力巨大第三节 中国有机食品发展前景展望一、2014-2018年中国有机食品行业预测分析二、有机食品将成中国下一个朝阳产业三、未来有机食品行业发展形势看好四、中国有机食品经销市场展望五、有机食品市场拓展趋势分析第十一章 有机食品政策标准第一节 有机食品政策标准概况一、国家11部门对推进有机食品产业发展的意见二、有机食品认证管理移交国家认监委三、有机食品配料使用情况规定四、2013年3月1日《有机产品》新国标实施第二节 有机食品认证标准及要求一、有机食品认证程序二、有机食品认证的基本要求三、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四、有机食品认证收费管理细则第三节 有机食品相关规范要求一、有机食品技术规范二、有机(天然)食品运输技术规范三、有机(天然)食品贮藏技术规范四、有机(天然)食品销售技术规范五、有机食品检测技术规范全文链接:略…………

求高二地理复习资料

●区域和区域差异考点 详解区域的含义 l 是指地球表面的某空间单位,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指标方法划分的空间单元,这些空间单元之间的界线有明确的,也有过渡性质的。 区域差异 1、区域之间有明显的差异性,运用区域比较法研究;区域内部有整体性,运用综合分析法研究;2、区域比较的方法:(附表在后)区域比较的方法大项 小项 内容自然地理特征 位置 1、纬度位置;2、海陆位置;3、相邻关系 气候 1、气温特点;2、降水特点;3、气候类型概括;4、特殊气候现象。 地形 1、地形单元;2、地势特征;3、主要地形类型;4、特殊地貌景观。 水文 1、主要河流水文特征;2、主要湖泊水文特征;3、其他湿地水文特征。 植被动物 1、地带性植被;2、典型动物;3、特殊物种。 土壤 1、地带性土壤;2、特殊的非地带性土壤; 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 水资源 气候资源 生物资源 矿产资源等资源构成;2、资源优势及其问题;人文地理特征 人口民族民俗 1、人口规模及密度;2、人口分布;3、民族。 语言及文化 1、语言种类;2、宗教信仰;3、民俗文化;4、现代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活动。 生产活动 1、农业(作物、熟制、农业类型、在世界农业地域分工中的地位、农业区、农业区位条件);2、工业(工业部门构成特征、工业区位条件、工业区及其重要工业城市) 其他 其他具有明显区域特征的地理事物。 中国的区域差异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地形地势 海拔多在1000米以下,平原、丘陵、盆地、山地相间分布在二、三级阶梯上 海拔多在2000米左右,以高原、盆地为主,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上。 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以高原、盆地为主,位于我国第一级阶梯上。 气候 季风气候显著,风向、降水、气温明显随季节变化。 雨热同期,温暖湿润 深居内陆,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量少,日温差和年温差都较大。 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风力大,河谷地区气候垂直变化显著。 水文 河流湖泊众多,河流多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河水和地下水的补给雨水为主。 多数为内流河,湖泊以咸水为主,山地冰雪融水是主要的水源补给形式。 内流区与外流区兼备,高山湖泊众多,山岳冰川成为众多大江大河的源头。 植被、土壤 以森林和森林草原为主,有大量的农作物和人工林植被,森林植被发育土壤 从东到西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荒漠和戈壁。 土壤层稀薄,有机质含量低。 高寒荒漠广布,水分条件稍好地区有高山草甸、灌丛和山谷森林。 冻土广。 区域分异主导因素 随纬度位置变化的气温是该区内部自然区域变化的主导因素。 距离海洋远近而变化的干湿状况,是该地区内部自然地域变化的主导因素。 随海拔高度而变化的垂直地带性是决定该地区内部自然地域变化的主导因素。 ●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基础知识与原理一、资源的跨区域调配:1.背景: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是不均匀的,存在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 另一方面,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因此,为了适应区域发展与自然资源供给的平衡,就必须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结论:资源的区域分布不均和供需矛盾是导致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根本原因。 2.方案:主要是工程建设方面的相关问题,如各种工程方案的优、缺点比较,结合区域地理考查相关内容,影响工程建设的区位因素等。 这一部分内容一般不属课标要求考查的重点。 3.影响:这一部分内容是课标要求的核心问题,侧重考查学生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的能力。 总体来说,资源跨区域调配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具体来说,要结合不同的资源类型、区域特征,从社会、经济、环境等各个方面来分析对资源输出地和资源输入地产生的积极和不利影响。 资源跨区域调配,不仅要关注对资源输出地和输入地地理环境的影响,而且还要注意对资源调配所涉及的有关区域(工程建设沿线地区)的影响,如西气东输工程沿途经过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等省区,对于沿线地区同样可以起到拉动经济增长、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增加就业机会、解决沿线农村生活能源问题等积极影响,工程建设也可能产生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居民日常生活等相关负面影响。 又如,北煤南运对于沿线地区会加大交通运输(尤其是铁路运输)的压力、运输过程中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 归纳: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的一般解题思路:结合世界、中国各类能源、资源分布图,要求学生关注各类能源、资源的分布、运输线路、沿线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特征,其中重点是该类资源的特征、分布;输出、输入、沿线各地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线路的走向及影响选线的主要因素;沿线地区该种资源的补给需求状况;调配后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二、产业转移1.概念:产业转移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达区域的部分企业顺应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通过跨区域直接投资,把部分产业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区域进行,从而在产业的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该产业由发达区域向发展中区域转移的现象。 产业转移一般包括对外直接投资、设立营销网络、建厂、设立研发机构等形式,其中设立研发机构是产业转移的高级形式。 跨国公司在国外设立研发机构有利于实现生产与开发一体化,缩短新产品生产周期。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劳动力因素、内部交易成本、市场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环境因素、资源问题等。 相关案例:(1)二战后,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从发展中国家进口产品,其主要因素是发展中国家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 (2)第三次工业革命以来,美国东北部地区的产业向西部、南部转移,其主要因素是因为东北部地区的环境、资源问题。 该产业转移有利于东北部地区环境的改善,但若不注意发展其它产业,也可能造成就业问题和经济衰退。 (3)近年,台湾大量机电、IT企业向大陆转移,其主要因素是寻找新的市场。 (4)近年来,广东珠三角地区部分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向山区和两翼转移,其主要因素是为了实现区域内部产业布局的均衡发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当然其中也有山区和两翼地区的比较区位优势)。 3.国际三次产业转移及其对我国的影响一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将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向日本、西德等国转移,集中力量发展半导体、通讯、电子计算机等新兴技术密集型产业;二是20世纪60-80年代,日本、西德等国将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如亚洲“四小龙”等),重点发展集成电路、精密机械、精细化工、家用电器、汽车等附加价值较高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三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将自身不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向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转移,重点发展自身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 20世纪80年代我国抓住了以轻纺产品为代表的国际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历史机遇,完成了轻重工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20世纪90年代我国承接了大量制造业的国际转移,进入了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快速发展阶段,使机电产品成为我国出口主导产品。 新世纪以来,我国积极承接以IT为主导的国际产业转移,使我国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首选地之一,还促进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成为全球IT制造基地。 同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迅速提高,并已高于国际平均水平。 4.当前,中国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的三大特点:第一,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行业越来越多。 制造业仍然是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行业,在制造业中,高耗能产业成为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方面。 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为减小本国的环境压力,从能耗、环保、税收等方面对高耗能项目进行限制,加上《京都议定书》生效后,这些国家为完成减排温室效应气体的任务,越来越多地将此类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越来越重要的行业,服务业是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新重点。 第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区域越来越多。 东部地区因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一直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占据优势地位。 但西部地区所拥有的资源优势、环境优势和要素低成本优势等,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到西部进行投资。 东部地区外商到西部地区再投资,也已成为西部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式。 第三、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方式越来越多。 如制定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设立各种形式的开发园区、开展产业链招商引资、技术引进和消化提升和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等。 跨国公司是国际产业转移的主体,但中小企业的作用也日益显著。 5.国内产业转移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区位优势的衰退,另一方面,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和促进中部崛起的实施,一些产业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 中西部地区幅员辽阔,资源和区位优势明显,如果中西部地区努力完善体制机制,优化投资环境,推动本地区成为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能源和重要原材料基地、劳动力资源开发和输出基地,那么中西部地区将成为最佳的产业转移承接地。 6.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与升级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出现了两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第一次始于改革开放初期,香港传统制造业(服装、纺织、电子元件等)大量向珠三角地区转移,这次产业转移一方面加快了珠三角地区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另一方面也使珠三角地区环境污染加重。 第二次产业转移始于20世纪90年代,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向广东欠发达地区、甚至“泛珠三角”地区转移,而珠三角地区则通过大力引进计算机、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珠三角经过20多年的长足发展,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目前,珠三角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困境,突出表现在政策支持的削弱,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压力,珠三角经济体本身存在的缺陷(地理空间有限、资源约束越来越严重)、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等。 因此珠三角地区必须调整并优化承接国际产业的结构,全面提高产业整体素质,着力优化提高第二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拓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空间,有步骤地向东西两翼和山区进行产业转移。 今年3月,广东省政府出台《关于我省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试行)》,“产业转移”迅速成为各级政府、各地企业广泛关注的热点。 《意见》重点提出了扶持产业转移园区建设的措施:一是给予用地政策支持。 二是给予园区外部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支持。 三是确保园区电力供应。 四是加强园区企业用工培训。 通过教育扶贫或委托培养、培训等方式,由省属和珠三角地区有关技工学校、职业技术院校为山区及东西两翼培养紧缺专业的技能人才。 五是加大对产业转移的政策支持。 7.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于转移地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于承接地可以加快本国或本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进程。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产业转移可经使各地区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产业的分工和合作,推动区域经济的一体化。 (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一方面,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地理景观,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往往由乡村地区变为高度工业化地区;另一方面,产业转移也往往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 (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产业转移地往往会出现就业机会减少,出现失业人口增加的现象;而对于产业承接地则可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 ●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1、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从经济、生态、社会三方面效益评价其“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自然方面: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矿产等◆人文方面:人口、聚落、交通、文化、农业、工业等如:上中游河道特征——河谷狭窄,比降较大,多急流,水力资源丰富下游河道特征——河谷较开阔,通航便利2、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根据“资源优势”确定流域开发方向◆资源开发:水能资源开发——发电、养殖、旅游、航运、防洪等,有利于发展高耗能工业。 水资源开发——旅游、灌溉、养殖、航运等。 生物资源开发——旅游、教育等。 土地资源开发——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渔等多种农业。 矿产资源开发——建立矿产开发基地,建立相应的工业部门(利用廉价电力)。 旅游资源开发——做好旅游规划,发展交通,发展旅游业。 ◆生态(恢复)建设:矿产资源开发:①矿产资源开发导致植被破坏,产生的废石、废渣占用大量土地;②不合理的开采引发地面沉降、滑坡、塌陷、泥石流等地质灾害;③矿产资源开发形成的废渣、废水中的有毒元素污染环境。 3、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根据“存在的问题”确定流域的治理措施◆对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①调整农业结构,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生物措施;②工程护坡、打坝淤泥等工程措施;③进行小流域治理。 ◆对河流污染的治理措施:①关闭污染较重的小工业;②对工农业及生活污水进行治理;③减少枯水期用水,使流量增加;④调整生产过程,适当在洪水期排污。 ◆对生物资源破坏的治理措施:①建立自然保护区,②适当迁出保护区内的居民;③调整农业结构,控制人类活动(如交通建设);④宣传教育。 ●区域经济发展——农业1、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分析:根据所学知识或图示信息,弄清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根据与区域农业发展的相关程度,从光热、降水、水源、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人口密度、农产品市场需求、交通运输、国家政策、资金投入、农业科技等方面评价其农业区位条件。 2、区域农业布局特点分析:区域农业布局体现人类农业生产活动对自然条件的适应和改造,以适应为主。 农业生产必须与自然条件相适应,这样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否则,会陷入经济效益不断下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恶性循环。 不同自然因素对农业布局有不同影响,主要控制因素是地形和气候。 地形:从宏观看(大区域图)——山区适宜发展林业或牧业,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湿地(湖区、库区等)适宜发展水产养殖业。 从微观看(小区域,通常为等高线图)——坡度较大的山地适宜营造水土保持林,较缓处可发展经济林木(如茶叶、果树等)或修筑水平梯田,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可发展种植业,湿地发展水产养殖业。 气候:热量——不同热量带有各自的典型农作物品种。 水分——不同的干湿状况决定不同的用地类型:湿润地区—水田,半湿润地区—旱地,半干旱干旱地区—草地。 3、区域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总体认识:区域农业发展通常以中国地区为例,可迁移到发展中国家的其它地区。 中国农业发展总体和实现两个转变,即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从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向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转变。 因此首先要明确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区别。 对落后地区的农业发展来说,传统农业的特点就是其面临的问题,现代农业的特点大致即其发展的方向:产业结构 农业投入 农业技术 经营方式 农产品商品率 农民收入 增收措施 农业生态传统农业 中国农业大多为传统混合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结构单一而缺乏特色;以自给自足为目的,产品多样而缺乏优势。 低。 劳动密集 手工劳动为主(精耕细作), 粗放 低 低 扩大生产规模(垦荒、扩大载畜量等),外延式扩大再生产 人地关系紧张,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荒漠化、水旱灾害)现代农业 选择具有区域优势的一种或几种农畜产品,集中生产。 特色突出,优势明显。 高。 资金技术密集 生物技术、机械化程度高 集约 高 高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良品种等),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能源消耗大(农业污染较重)问题总结:对区域农业发展现状的评价通常要从上表所列诸方面着手,结合区域实际,选择最符合当地情况的项目展开分析或论述。 生态恶化区的农业发展还要结合可持续发展思想,围绕循环经济、生态农业的有关理论分析阐述。 4、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历史、现状、特点不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就不同。 答题时应结合区域实际,从以下项目中选择符合题目要求的条目作答。 加大资金、技术的投入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牧民生活条件;营造水土保持林、防护林,恢复生态;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防灾减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变种植业为主为多业并举,发挥区域优势,大力发展商品农业、特色农业;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商品率,提高农民收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植被,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一、能源概述1、概念:凡是能够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或物质的运动,统称为能源。 2、分类:(1)按形成和来源分类:①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生物能、水能、风能等。 ②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地热、核能。 ③来自月球、太阳对地球的引力而形成的潮汐能。 (2)按利用的技术状况分类:①常规能源:被人类利用多年,现在仍大规模使用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生物能。 ②近若干年才被利用的能源,如核能、地热、海洋能、太阳能、沼气;或过去利用过,现在又有新的利用方式的能源,如风能。 (3)按性质分类:①可再生能源:使用后仍可更新或再生的能源,如太阳能、水能、生物能、风能等。 ② 非可再生能源:是经过地质作用在亿万年中形成的,开采以后,短期内无法恢复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核能等。 二、矿产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1、存在的问题:滥采、滥用矿产资源,造成矿产资源的浪费甚至枯竭,废弃物处理不当,使环境受到污2、解决措施:合理开发和利用,加强勘探,跨区域调配,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开展矿区土地复垦等。 三、世界能源问题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存在地区差异。 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以俄罗斯、中国、美国、加拿大和英国为代表。 南半球常规能源丰富的国家主要有南非、澳大利亚等。 从总体上来说,发展中国家能源的生产量大于消费量,而发达国家消费量大于生产量,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和不合理性。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目前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 以核能为例,美国发电总量最大,法国能源消费构成中,核能所占比例最大。 我国核工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核电设计建设和运营水平明显提高,核电工业基础已初步形成。 目前形成了浙江秦山、广东大亚湾和江苏田湾三个核电基地。 世界上能源完全自给的国家为数甚少,主要有俄罗斯、加拿大和英国。 中东是世界最大的石油产区和出口区,主要出口到西欧、美国和日本,其中绕道好望角的海上航线被西方国家称为“海上生命线”。 由于石油比煤炭更容易运输,更容易使用,发热量更高,而且基本是无灰燃料,所以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目前是以石油为主,将来还是以石油为主。 中国现在是以煤炭为主,将来还是以煤炭为主,这是由中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因为中国煤炭资源分布广,储量大,开采和使用都比较方便。 而石油储量有限,除了可作为燃料,更应作为化工原料。 无论是世界还是中国,目前能源消费构成中都是以常规能源为主。 但对于中国来说,除了继续保持和发挥煤炭的优势以外,还应大力开发水力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发新能源,以能源结构的多样化促进经济的快速、良性发展。 四、关注我国目前的能源问题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很快,2004年我国成为第二大石油进口国,能源问题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我国目前不仅1/3以上的石油消费需要进口,而且由于生产发展对电力的需求过大,导致电力需求出现较大缺口,为弥补电力供给不足,缓解近两年的电荒,各地纷纷增加了发电机组和发电量,增加了对电煤的需求,从而使煤价不断上扬。 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发能源、保护资源已成为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的当务之急。 缓解我国能源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必须立足国内,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一要坚决实行“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二要抓紧制定专项规划;三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四要加强矿产资源的开发管理;五要大力倡导节约能源资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另外,还要积极开展“能源外交”,从多渠道拓展我国的能源供应。 ●说明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工业化和城市化1、城市化的内涵: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集中和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化的过程。 2、衡量城市化的标志:⑴城市人口数量增加⑵城市人口比重上升⑶城市用地规模扩大3、衡量工业化是否完成的指标:⑴农业产值/国内生产总值<15%⑵农业就业人口/全部就业人口<20%⑶城镇人口/总人口>60%4、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的关系):工业化推动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化又会反作用于工业化,促进工业化的发展。 5、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的特点:⑴一般规律:在工业化初期,城市化就已超过工业化,随后就明显地高于工业化水平。 ⑵发达国家:城市化超前于工业化,两者相互协调发展,较为合理。 ⑶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化与工业化及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因而产生严重的“城市病”(交通拥挤、住房困难、污染严重等)。 ★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江苏省为例)1、存在的问题:⑴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 ⑵工业发展产生环境问题⑶乡镇工业发展分散产生如服务设施效益不佳、基础设施成本高等问题⑷城市规模相对缩小,城市的带动作用不明显,特大城市少,难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2、城市化建设思路:⑴加快实现“城市现代化,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 ⑵打破旧体制下的行政区划,增强城市聚集力,带动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⑶适当发展特大城市,加快发展大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重点培育中心城镇。 3、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主要措施:⑴调整行政区划,加快城市化,加大城市的聚集力和辐射力⑵“组团式”地发展城市群,建设大城市圈⑶工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⑷保障进城农民利益,使农村城市化有稳固的基础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一、全球定位系统(GPS)1、概念:利用卫星网络来获得地面某点的经纬度和高程的系统。 2、组成:空间部分:由分布在距离地面千米的6个轨道面上的24颗卫星(其中3颗备用)组成。 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 用户设备部分:GPS接受机。 3、特点:提供精密的经、纬度、高度且具有全天候、高精度、自动测量的特点。 4、应用:确定考察点的经、纬度和高度,主要用于定位和导航。 二、遥感技术(RS)1、概念:利用一定的技术设备和系统,在远离被测目标的位置上对被测目标的电磁波特征进行测量、纪录与分析的技术。 2、环节:目标物----传感器----遥感地面系统----成果(遥感影像)。 3、特点:探测范围大,获得资料快、周期短、适应性强。 4、应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 三、地理信息系统(GIS)1、概念:依靠计算机实现地理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分析和应用的系统。 2、程序: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管理----空间分析----可视化表达(地图、三维视图、多媒体)。 3、应用:解决与地理事物分布、位置有关的问题;分析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揭示地理事物分布与组合的规律;建立数学模型。 四、数字地球1、概念: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的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与再认识,是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虚拟技术、网络技术等各种技术的综合应用。 2、基础:全球网络与分布式存储3、依据与特征:虚拟现实技术4、信息源:高分辨率卫星影像5、应用:使人类拥有一个数字化空间实验室,为国家大型工程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为人类提供前所未有的方便。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chuangtou/11313.html
弯路 字节走了半年
专访 西方民众看到真实的中国 打碎滤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