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大省 而生 文化粤军向 奏响 文化强音 新

奏响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丁莉 深圳报道

2023年,广东省文化产业规模总量连续第二十年坐上了全国头把交椅。数据显示,其规上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营收2.25万亿元,独揽全国超过六分之一的份额;同时,6%的同比增速快于全省GDP整体增长,引擎地位继续凸显。

有趣的是,二十年前广东文化产业登顶全国第一时,恰逢文博会的种子开始在深圳破土萌生。多年来,大家对广东这个“坚钢硬铁、机械轰鸣”的制造大省开始“另眼相看”,注意到一股春风化雨、欣欣向荣的文化春风从南粤大地吹向全球。

如今,世界工厂的硬度和文化大省的柔度结合得恰如其分,也重塑了广东文化产业的新格局。当大家对于文化的想象仍徘徊于工艺创作、游戏动漫时,广东已向前一步踏进“赛博空间”,尝试以元宇宙、虚拟人承载起文化多元发展的新可能;广东以科技赋能文化,催生出多元共生的新业态。

5月23日,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如约而至,一场文化粤军向“新”而生的盛事即将拉开帷幕。

文化粤军挺进“数字化创意”领域

时间回到两年前,《广东省数字经济工作要点》发布,全省大力兴建算力、网络等基础设施,百行千业开始沿着数字化的大道一路狂奔;也是在这一年,第十八届文博会首设“文化科技·数字创意馆”,集聚了一批数字出版、数字阅读、动漫动画、数字创意领域企业,文化产业涌起一股“上云”浪潮。

近两年,大模型声威日显,从ChatGPT到Sora,大模型之磬的第一击均落在文化领域。目前,全国已有200多个大模型,广东坐拥其中12.9%;其10亿级参数规模以上大模型更是占据了全国四分之一。

在此背景下,今年文博会的接力棒又交给了AIGC,广东专门设置了大模型展区,包括腾讯、元象科技、鹏城实验室等在内的9家机构现身展馆中,带来了从基础型、通用型到行业垂直大模型的多种类型成果。

新

“能说会算”的大模型不仅构成文化产业的新形态之一,更充当着“智脑”和生产工具的角色,深刻改变着文化生产创作的模式。

以元象科技的大模型为例,AI辅助创作可以让生成速度提升5-10倍,元象已支持视频直接生成3D模型,可在一天内建模一个较大场景,再结合AI程序化内容生成技术,从前七八天的工作量现在两天就能初见成效,且成本大幅降低。

如今,人工智能赋能文化产业的故事已发生在越来越多的文化企业身上。

例如,咏声动漫已建立起AIGC动画制作产线,从剧本、原画到场景绘制、动画表演均实现了AI全流程辅助制作,制作效率与品质有效提升;三七互娱同样借助自研的AI工具矩阵,针对不同的出海市场,一键调整画风,对准了客户的差异化胃口。

而生

无独有偶,在文化创意领域,酷狗音乐也借助AI技术复刻了骨笛、唢呐、尤克里里等八种音效,并能模仿用户音色,生成专属模型,使之一键生成多国语言和多种方言歌曲,音乐创作的门槛进一步降低;在文物保护方面,由凡拓数创研发的宋画知识图谱,构建起了多方位沉浸式立体文物网,并支持文生图、图生图等,既为观众提供了一部宋画“百科全书”,又能助力博物馆更系统化管理文物知识。

据统计,上述数字创意、动漫、游戏产业,广东省始终遥居榜首,游戏产业营收更是占到了全国五分之四的比重。科技加持下,几项文产支柱还有望更上一层。

产业边界扩容催生多元业态

从纵向来看,广东凭借科技优势,已为文化产业备好了未来的“第二增长曲线”;从横向看,科技不仅改变着文化创作方式,还塑造着产业运作模式,广东文产正由从单一迈向融合,由卖产品走向卖服务。

文化产业的每一次蝶变均以科技和制造为基础,日益风靡的元宇宙、大模型背后,依稀可见电子信息、超高清、智能装备制造等产业支撑。数据显示,广东产业体系完备,是全国少数实现文化产业全行业覆盖的省份。2023年,全省文化制造业规上企业营业收入约1.05万亿元,全国占比超过四分之一。

广东文化产业借助科技缝合起了多元的文旅和新消费场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应用无疑是“元宇宙+数智人”,这一组合正日益活跃于游乐场、博览馆、艺术剧院等多元场景。

2022年年中,“艾雯雯”入职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家大剧院迎来虚拟员工“Art鹅”,“沁沁”也正式到岗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在这些数字人背后,共同技术支撑来自一家广东企业——凡拓数创。伴随着公众对文旅场景提出越来越高的沉浸式需求,虚拟人制作这门“新生意”应运而生,以全新模式同文旅产业深度融合,赋能后者养成IP、吸引观众。

事实上,产业融合不仅发生在企业之间。着眼于文化边界的灵活性,越来越多的头部企业正化身“多边形战士”,向多元产业延伸出商业触角。

这其中,一个典型代表是“熊羊猪”三巨头。逐一拆解,奥飞娱乐靠玩具起家,为厚植文化附加值,开始迈向动漫领域,后将喜羊羊纳入麾下;华强方特以主题乐园为主营业务,逐渐延伸至文化内容生产领域,缔造了熊出没系列,使文旅、动漫业务交相呼应;咏声动漫则从诞生之日起便扎根动漫领域,凭借“猪猪侠之父”的身份,向文旅、商贸进阶。

以IP为原点向科技、制造、文旅等多元业态拓展,凭借科技打造出的新文旅体验场景又反哺于IP成长,已成为广东文化产业的深层逻辑。


什么是文化的产业化?

文化产业是国际公认的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朝阳产业”或“未来取向产业”,对于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综合国力和区域竞争力具有特殊意义。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世纪新阶段,中国文化产业的悄然兴起凸显着统筹发展的新亮点。 为了推进“文化大省”建设进程,增强山东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能力,本文以现有文化产业统计资料为基础,结合相关调研成果,对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走势进行分析研究,力求为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谋划文化产业发展蓝图提供决策依据。 一、文化产业的概念内涵界定和统计范围划分文化是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反映和表现。 文化的产业化,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公众消费需求的演化决定的。 当前,国内外有关文化产业的概念界定各不相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表述为“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中国文化部《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表述为“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 其特征是以产业为手段来发展文化事业,以文化为资源来进行生产经营,向社会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为统一文化产业统计口径,2004年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将“文化及相关产业”界定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范围包括提供文化产品、文化传播服务和文化休闲娱乐等活动,及与之有直接关联的用品、设备的生产和销售活动。 文化产业统计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标准,按照文化活动的重要性分为文化服务和相关文化服务两大部分,根据部门管理需要、文化活动特点及产业链细分为: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他文化服务,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9个大类,再分为24个中类、80个小类。 二、山东文化产业的发展背景、资源优势和主要特点建国五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山东文化事业长足发展,精神产品成果喜人,在艺术教育、文物保护、文化市场管理及群众文化活动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近几年,全省文化产业迅速兴起,文化单位的产业意识明显增强,涌现出一批面向市场、创新发展、颇具经济实力和社会影响的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集团,成为发展壮大第三产业的一支文化生力军。 省统计局按照国家分类标准统计测算,2003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397.61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2%。 (一)文化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文化产业的萌生提供了充足营养和坚实基础2003年全省群众文化事业机构1949个,其中:群众艺术馆19个、文化馆138个、文化站1792个;从业人员5990人,其中:群众艺术馆643人、文化馆2325人、文化站3022人。 与1996年相比,机构和人员数分别减少了26.2%和8.2%。 文化艺术表演团体120个,从业人员5998人。 文化事业单位的精简和人员的重组无疑为产业化趋势的明朗做了必要铺垫。 2003年全省文化事业机构组织文艺活动次,举办各类展览5468个,训练班7910班次,放映录像场次,观众811万人次。 全省174个文物机构举办陈列、展览活动1145个,全年参观者502.3万人次。 全省文艺表演团体当年新排上演剧目159个,国内观众2143.7万人次。 一批优秀剧目在全国评选中获奖。 104个文化艺术表演场所演(映)出场次,观众609.4万人次。 140个公共图书馆,馆藏量2245.6万册(件),总流通量1055.1万人次。 全省文化事业的繁荣进步以及“公益文化社会办”和“文企联姻”工作的突破,为文化产业的兴起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2003年全省文化(文物)事业单位总收入.4万元,比1996年增长了94%。 其中:事业收入增长37.1%,事业收入所占比重降低8.8个百分点;财政补助收入增长了1.4倍,所占比重提高了13.4个百分点;经营收入减少了5.4%,所占比重降低了2.3个百分点。 文化事业单位总收入特别是财政补助收入的增加,显示了政府投入力度的加大;而经营收入的下滑预示着文化产业从文化事业中尽快剥离的必然性。 近年来,山东新闻出版业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2000年至2003年全省图书发行流转量逐年上升:图书购进由51.3亿元提高到64.5亿元,图书销售由49.9亿元提高到60.3亿元。 随着家用视听设备的普及和升级换代,音像制品种类丰富,数量猛增。 2003年,全省出版录音带制品12种3万盒,出版激光唱盘11种7.8万张。 山东广播影视业发展基础良好,潜力很大。 2003年全省市(地)级以上广播电台、电视台各18座,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3.79%和91.25%,有线电视入户率为27.63%。 部分地区启动有线电视数字化进程。 广电领域的资源重组和产业化运作改革初见成效。 (二)经济高速增长,收入水平提高,文化消费激增,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广阔的市场空间2003年全省生产总值(GDP)亿元,同比增长13.7%,为1996年以来最高增速,连续13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8399.91元和3150.49元,比2000年增长了29.43%和18.48%。 近年来,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性消费。 支出所占比重)持续下降,文化消费支出比重一路上扬。 如图1所示,从1996年到2003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由43.6%降到33.8%,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由52.7%下降到41.8%。 从消费构成情况看,2003年城镇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941.47元,占消费性支出的15.51%,比1996年和2000年分别提高了5.49个和1.32个百分点,但比2002年下降了1.09个百分点,主要是受“非典”影响,城镇居民文化娱乐服务支出下降为96.58元。 2003年农民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291.33元,占生活消费支出的13.66%,与1996年和2000年相比所占比重分别提高了4.98个和1.92个百分点。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消费观念的更新,人们的审美情趣、娱乐休闲活动花样翻新,多元化、时尚化甚至另类化的消费格局逐步形成,享受型、发展型的消费方式悄然兴起。 数字电视、数码电影、宽带接入、视频点播、彩信业务、电子商务等开始步入寻常百姓生活圈,假日经济带动着相关文化服务业的全面增长,预示着文化消费能力提升的空间依然很大。 (三)丰富厚重的齐鲁文明和存量可观的人力资本是山东文化产业发展的原创性资源优势山东是孔孟之乡、礼仪之邦,拥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齐鲁文明,是文化底蕴、文化传统和文化创新资源丰厚的文化大省。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轴心文化的策源地,数不胜数的文化遗产、文物古迹、文化典籍、历史文化名人是山东特有的文化资源。 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绚烂多彩的社会生活、乡土浓郁的民间文化,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源泉,为挖掘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经济价值提供了巨大的开发潜力。 通过市场运作机制的激活,巨大的资源优势会转化为丰富的产业优势。 山东是第二人口大省,人力资源存量优势明显。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全省每十万人中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3335人,比1990年“四普”时的976人增长了2.4倍;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5年,比1990年增加了1.3年。 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不仅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知识储备和人才支撑,也为文化观念的更新和产业意识的觉醒创造了条件。 (四)山东文化产业发展起步虽晚,但特点突出,潜力巨大近年来,全省部分文化单位率先闯入市场,尝试企业化经营,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社会生产属性初步显现。 与先进省市相比,山东文化领域的市场取向改革起步不早,但发展潜力大。 如今,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即将进入快速积累期,电影院线改革的推行,出版、报业、广电集团的建立,文化事业单位的改制试点等,一系列新举措成为激活文化产业的“催化剂”。 从统计视角看,山东文化产业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1、从文化产业总体发展情况看,势头看涨,速度加快,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提高。 从图2看,2003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397.61亿元,比2002年增加71.61亿元,增速高达22%,高出同期GDP增幅8.3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2%,比2002年提高了0.11个百分点。 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3年全国文化产业测算数据相比,山东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国的11.12%,份额不小,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略高于全国3.06%的比重。 2、从文化产业内部构成及分层情况看,新兴文化产业实力在膨胀,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大,文化与相关产业的关联度增强。 2003年,全省直接从事文化活动的“文化服务业”增加值103.68亿元,仅占全部文化产业的26.1%;而提供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生产和销售的“相关文化服务业”增加值293.93亿元,占73.9%。 文化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0.83%,而相关文化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2.36%,后者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远远高于前者。 而从全国情况看,文化服务业、相关文化服务业增加值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48%和52%,二者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47%和1.59%,相关文化服务业略高于文化服务业。 将文化产业细分为三个层次看(见表1):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为主的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产业“核心层”实现增加值32.15亿元,占GDP的0.26%;以网络、旅游、休闲娱乐、经纪代理、广告会展等新兴文化服务业为主的文化产业“外围层”实现增加值71.53亿元,占GDP的0.58%;以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生产和销售为主的文化产业“相关层”实现增加值293.93亿元,占GDP的2.36%。 三层增加值之比为8:18:74,而全国这三层增加值之比为25:23:52。 可见,山东新兴文化服务业发展呈后来居上之势,而文化服务业自身的发展又极大地带动了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也预示着山东传统文化服务业的发展空间依然很大。 表1:2003年山东及全国文化产业各层增加值及占GDP比重对照表项目山东全国山东占全国的比重(或增减的百分点)核心层增加值(亿元)32..84山东占3.64%核心层增加值占GDP的比重(%)0.260.76-0.5个百分点外围层增加值(亿元)71..61山东占8.57%外围层增加值占GDP的比重(%)0.580.71-0.13个百分点相关层增加值(亿元)293..27山东占15.82%相关层增加值占GDP的比重(%)2.361.59+0.77个百分点3、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略高于全国平均值,但在华东地区属偏低省份。 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资料显示,2001年全省文化产业从业人员90万,其中:文化服务业38.9万,占43.22%;相关文化服务业51.1万,占56.78%。 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占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5.39%,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1.93%,高于全国0.04个百分点。 与华东各省市比(缺安徽数据),山东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数少于上海、江苏,多于浙江、福建、江西;而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山东仅高于江西(见表2)。 表2:全国及华东地区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数及所占比重情况表地区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数(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全国1377.811.89上海135.3419.55江苏109.983.08浙江863.1福建39.482.35江西23.181.2山东901.93资料来源:2001年全国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数据4、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文化艺术等传统文化服务业蓄势待发,市场化改革将带来超常规发展。 2003年全省文化产业各领域中增幅相对较慢的就是处于“核心层”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了10.1%,而“外围层”的新兴文化产业增幅为21.1%。 从“核心层”总产出看: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分别占37.7%、44.8%和17.5%,而三个行业的发展速度分别为8.1%、8.5%和19.3%。 随着文化事业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化运作机制的建立,传统文化服务业特别是文化艺术业的发展潜力巨大,行政系统内格局将被全社会多元发展格局所取代。 5、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制造业企业数量增多,效益增强,主导产业优势明显。 2003年全省规模以上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制造业企业(以下简称文化制造业企业)836家,与2000年和2002年相比,企业数分别增加251家和107家;从业人员也由32万、33万增至35.8万。 2003年全省全部文化制造业企业增加值占全国的13.1%。 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企业增加值180.3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83%。 文化制造业企业的主导产业集中于“机制纸及纸板制造”、“工艺美术品制造”、“家用视听设备制造”三个行业,2003年三行业增加值分别为64.18亿元、52.77亿元和35.33亿元,各占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企业增加值的35.6%、29.3%和19.6%。 6、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销售企业增加值率高,主营产品文化特色鲜明。 2003年全省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销售企业实现增加值60.66亿元,增加值率高达43.7%。 据2001年基本单位普查数据推算,文化销售业中营业收入所占比重较高的几个行业是:与文化有关的家用电器批发、零售占35.3%,图书报刊批发零售占23%,工艺美术品及收藏品批发、零售占12.2%,音像及电子出版物批发、零售占11.5%;比重最低的是文化物品拍卖仅占0.9%。 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一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新兴文化用品销售形势看好。 三、山东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当前,山东文化产业仍处于起步、探索、培育的初级发展阶段,尚未形成规模优势,同先进省市相比有一定差距,只有清醒认知我们的劣势,才能准确定位,谋求突破。 (一)产业发展不充分,总量规模偏小,文化产业远未成为山东的支柱产业。 2003年,山东文化产业增加值仅占全省生产总值的3.2%,无论是规模水平还是发展速度都落后于先进省市。 虽然(表3)中的数据因统计口径不一、年份和数据来源各异而缺乏规范性和可比性,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地区差异。 如今,一些省份提出要在未来5至10年内使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至6%的目标,这对山东是个不小的压力。 如果不能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按2003年的发展趋势预测,山东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要超过5%还需15年左右。 表3:山东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与全国和部分省市比较表地区年份文化产文化产业增与上年相比加文化产业增加文化产业业增加加值占GDP文化产业增值值增长率与GDP统计范围值(亿元)的比重(%)增长率(%)增长率相比全国.723.1----国家分类标准北京.505.114.9+4.5与国家标准基本相同吉林.404.512.5+2.3国家分类标准浙江.005.324.1+13.6含教育、体育等安徽.003.816.9+8.0含教育、体育等山东.613.222.0+8.3国家分类标准湖北.003.5----含体育等广东.935.714.6+3.8含教育、体育、科技等海南.522.911.5+1.0国家分类标准四川.501.068.7+56.9与国家标准基本相同注:全国及各省市文化产业统计数据取自有关调研报告,年份和产业界定范围均有差别。 (二)文化产业组织集约化程度不高,资源相对分散,制约了市场主体地位的确立。 山东文化产业领域小型企业居多,现代大型文化企业寥寥无几。 从2001年基本单位普查看,平均每个文化产业活动单位从业人员24人,其中文化服务业更少,只有20人。 从文化制造业企业看,单位人员数也在缩减:2000年到2003年,平均每个企业从业人员数分别为542人、460人、427人。 文化产业组织的小型化,资源优势的分散化,难以适应强势市场竞争的要求。 部分文化产业单位没有完全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一些由事业单位转制的文化企业组织,思想观念仍停留在依赖政府资金办文化的基础上,缺乏市场营运活力和团队创意活力。 (三)文化资源的产业要素发掘不够,资源占有意识和创新开发意识相对薄弱。 目前,山东本土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全面盘点与评估,文化产品特色不鲜明、品种不丰富、包装不时尚,缺乏系统超前、视角独特的二次开发,各种文化资源要素得不到市场确认、产品链接和营销整合,难以完全转换成产业资源。 比如,一些著名的旅游资源尚未发掘出深遂的文化内涵,缺乏旅游主题吸引物。 从前几年省外“水浒城”旅游热抢占先机,而正宗水浒故事发源地旅游产业经营惨淡且内耗性竞争严重,到今年亚洲杯足球赛期间济南文化市场鲜见相关纪念性旅游工艺品等怪现象看,山东文化产业资源整合开发中抢抓机遇、创新竞争意识的弱化可见一斑。 远离产业化开发和市场化运作的资源对文化产业而言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 (四)文化消费观念滞后,有效需求不足,文化市场供求结构失衡。 2003年全省城乡居民人均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分别仅占消费性支出的15.51%和13.66%。 将教育消费剔除,城镇居民纯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仅占7.27%,文化娱乐消费缺乏刚性,仍处于弹性系数较大的次要位置。 人们没有主动花钱消费文化的观念,潜在的精神文化需求亟待唤醒后转化为现实购买力。 根据国际经验,当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40%左右时,人们对文化消费的需求会迅速增长。 2003年山东人均GDP达到1651美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34.6%,文化消费潜力很大。 但文化市场还存在供需缺口,多元文化消费需求没有得到全面关照,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定位及功能单一,与居民的多维文化消费预期产生较大落差。 (五)宏观管理政出多门,产业链条人为割断,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长期以来,条块分割、行业壁垒的存在,难以形成全面系统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 政府文化管理部门尚未完全从直接办文化的管理模式中脱离,且各自为政,文化市场呈“围棋”状分布,不利于规模化发展和大市场运作。 如音像业的内容审查、出版发行和市场管理,分属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三个部门;旅游业的服务、文物管理、餐饮销售等也分别由旅游局、文物局、工商局主管。 这种“三国演义”格局,使同一产业链条在不同部门间游离发展,部分文化资源被闲置浪费,难以系统开发、充分利用。 一方面是基础文化建设投入不足,基层文化设施陈旧,农村文化生活较为贫乏;另一方面则是追求轰动效应的文化造势工程中投入产出比的低下,在风行一时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以及“地区名片”式文化节庆活动中,有些地方的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只是一个吸引投资、招揽生意的诱人幌子,沦落为“托儿”的文化资源既得不到应有的文化尊重,也不可能得到真正的投资开发。 (六)文化产业人才队伍总量不足、素质不高,影响后续发展。 全省文化产业吸纳的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1.93%,略高于全国平均值。 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为3%至6%。 虽是人口大省,但山东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不仅总量偏少,整体素质也不高,特别是农村基层文化人才匮乏。 “五普”资料显示,全省每十万人中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低于全国3543人的平均值,在各省(市、区)中仅列第15位。 人口文化素质不高,既影响文化受众的接受力和参与度,也影响文化产业人才队伍的战斗力和竞争力。 四、对山东文化产业资源重组、跨越发展的几点建议当前,山东文化产业发展面临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必须以创新理念、超常发展为导向,以体制改革、结构调整为契机,以市场配置、投资多元为保障,以科技进步、人才支撑为动力,实现山东文化产业资源的优势化重组和跨越式发展。 (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深化体制改革促政府职能转变,确保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各级党委、政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文化产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使之成为提升综合发展实力的重要拉动点。 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要树立“大文化产业”观念,把工作视野从文化系统内向全社会延伸,积极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改变多头管理、职能交叉、条块分割的局面,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转变,将工作重点放到培育文化市场、营造宽松和谐的文化发展环境上来。 各地应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文化资源的浪费,加强对不可再生性文化、文物资源的有效保护,坚持以人为本,保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促进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要加大文化企事业单位改制力度,深化国有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聘用制和人事代理制,调整内部收入分配机制。 (二)精心打造创新亮点,努力提升科技附加值,激活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潜力。 文化产业是“内容为王”的产业,文化原创力是文化产业的生命线。 只有放开视野,学习创新,才能引领文化娱乐时尚经济、文化注意力和文化创意经济的新风向,促进城乡区域文化产品的丰富,完善文化产业门类结构。 各地应立足不同的文化资源和经济基础,采取不同的产业培植措施和市场运作方式,建立支柱型文化产业,找准发展的“切入点”。 要正视区域文化产业竞争格局,发挥半岛城市群的辐射带动效应,打造环渤海湾文化产业区域合作框架。 鉴于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文化产业的渗透力逐步增强,山东文化产业要突出高技术、高智能特征,提高文化产品生产和文化服务手段的科技含量。 在数字化装备、网络化系统、多媒体技术等领域,与科研机构协同攻关,力争突破。 发挥创业园、大学科技孵化基地的人才技术优势,为“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提供科技创新的后盾。 (三)通过多元化投融资,调整文化产业结构,全面整合文化资源。 整合的目标是进一步解放文化生产力,挖掘国有文化资源存量潜力,释放民营文化资本增量实力。 充分发挥财政、税收的杠杆作用,逐年增加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投资比例,尝试建立文化产业基金,鼓励民营资本和外资向文化产业领域流动,形成以政府资金为引导、以企业投入为基础、以银行信贷和民间资金为主体、以股市融资和境外资金为补充的多元化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弥补文化产业跨越发展中的巨大资本缺口。 进一步打破国家包办文化的单一模式,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政府、社会、个人共同参与的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多层次、多渠道、多体制办文化的新格局。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公司,形成一批过得硬、叫得响的地方特色“文化品牌”。 (四)坚持管理与繁荣并举,培育良性互动的文化市场环境,铺设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高速路”。 要加快文化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建设,放开市场准入,通过优胜劣汰,有序引导文化商品流通及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消除市场垄断和市场歧视,形成按市场价格优化资源配置的良好局面。 特别要加快文化产业中介代理服务机构建设,大力培养演艺市场经纪人,发展经纪公司,建立项目建设招投标制度。 运用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和院线制等现代市场营销方式,减少流通环节,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企业经营质量。 在繁荣文化市场的同时,加大执法监管力度,构建文化市场管理的信息网络体系,严厉打击盗版,切实保护知识产权,抵制各种商业欺诈行为,加强对非法经营活动的清查整治和依法取缔,铲除各类社会丑恶现象滋生的土壤,保证文化市场的健康繁荣。 (五)立足“复合型”构架,实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工程,使人力资本真正成为文化产业的核心资本。 实践证明,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将成为夺取文化产业未来制高点的决胜因素。 目前除山东大学和青岛海洋大学设有文化产业专业,省内院校此类专业设置均为空白。 全省适应多种产业融合需求的文化资本运营人才、文化经纪代理人才、数字艺术软件、网络游戏开发和媒体产业经营管理人才供不应求。 各级政府和文化管理部门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工程,着力培养国有文化产业单位的优秀骨干力量,大力引进经营管理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 既要培养出类拔萃、德艺双馨的文化专业人才,又要培养熟悉艺术、有较高创新意识和文化品味,懂市场运作、有较高经营管理才能和依法办事能力的文化产业高级复合型人才,为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积蓄人力资本。 (六)研究建立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和调查核算制度,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信息支撑。 在《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的基础上,省级政府综合统计部门要与有关部门统计机构密切合作,形成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统计信息交流平台,从山东实际出发,尽早建立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和调查核算制度,及时准确地开展文化产业统计核算数据分析研究,为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提高党政领导宏观决策的科学性提供依据。 建议将文化产业发展指标纳入行政效绩考核体系。 因文化产业涉及面广,新兴行业不断涌现,统计难度较大,必须加强领导、加大投入,才能完成统计监测任务。 我们正处在一个文化创新风起云涌的时代,文化产业的异军突起成为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精神基石和活力源泉。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呼唤、激发文化的伟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正是山东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我们坚信,在文化事业的百花齐放与文化产业的百舸争流中,齐鲁文明将重铸辉煌。

2014年辽宁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2014年辽宁公务员考试真题 >>2014年辽宁公务员考试答案

1.随着网络和电视制造业的发展,全球电视剧市场已经进入了“大航海时代”。随意按动鼠标就能看到世界另一端同样在看的剧集。观众可以坐在家中尽享剧集的极致体验,“追剧”俨然成为都市白领的一种生活方式。

而作为2014最为火爆的美剧代表,《纸牌屋》一经推出便极度受宠,引起全民热议,连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是《纸牌屋》的忠实粉丝,有观众看完《纸牌屋》后表示对于美国政治产生了浓厚了兴趣。对权利与爱情更有了新的认识,甚至翻出以往讲述美国政治历史的书籍、影片观看。参与到这部剧的讨论。

美国电影和电视节目的总出口额是143亿美元(2011年),畅销100多个国家。2012年在法国播出美剧多达数十部,其中30多部单集观众超过百万,《超感神探》还一举成为当年的电视剧收视冠军。在德国,美剧基本处于垄断地位,占据约90%以上的播出份额,韩国2011年也从美国引进了122部电视剧。

“美剧《纸牌屋》这类全球剧的热播趋势有目共睹,它们真正开创了电视剧‘24小时全球联播’的奇迹。”英国某传媒的中华区首席执行官梁先生如此评价。专家认为,电视文化产品的价值日益凸显,中国应从中借鉴经验,提升电视剧制作水平,同时加强文化产品对外输出能力。

《纸牌屋》的热播并不影响《来自星星的你》赚取过亿眼球。由于两部电视剧对受众有明显的划分,出现了同期上映却“平分天下”的局面。《来自星星的你》在韩国播出时,网络收视率达68.9%。

美剧、韩剧在全球热播并非偶然,“以受众为导向,创新电视剧制作、播出模式,直接对接市场,接受评判。全新的制作模式给了电视剧全新的生命。”S大学新闻传播学唐教授认为,与中国的电视剧传统意义上的播出模式不同,美国大都按“季”播出,通常一星期只播一集,边拍边播。由于美国电视剧播放平台不多,每年能在季播期黄金时间段播出的不到2000集,因此竞争异常激烈。近年来韩剧也采取边拍边播的模式,《来自星星的你》每周播出两集,每次网上更新剧集都会引发下载热。

这种开放的模式可以使制作方充分感受到观众对剧集的关注程度,根据每周更新的收视率和观众的反映,及时调整创作方向,美剧《越狱》第一季播放时,收视率曾高达1800万人次;而《生活大爆炸》主人公谢尔顿的性格就是根据观众的反馈几经改变才定型的。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热播剧大多高水准、大投入,保证质量精良,季播和周播的模式本身就拉高了电视剧制作成本。而对制作团队、剧本、导演、演员、道具等精益求精的追求,使得热播剧拍摄成本提高。

对比艾美奖得主《广告狂人》《斯巴达克斯》等美剧每集200万美元左右的制作费用,《纸牌屋》近400万美元的单集平均成本大大超过了一般制作标准。2011年美剧《史前新纪元》,重金打造的首集拍摄费用就接近2000万美元,甚至超过众多电影的投资成本。

这些热播剧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同于中国的“武侠剧”“清宫剧”“名著剧”,而以现实为题材,用写实手法描述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与观众不疏远。除科幻剧外,美剧大多务求内容真实,有时涉及技术层面还要请顾问或相关专家亲自操刀。《生活大爆炸》剧组甚至拥有一个真正的“科学顾问”,专门负责剧本中关于科学部分的内容创作。

现实题材的电视剧制播能最充分地反映电视剧生产流程的市场化属性。《来自星星的你》尽管有科幻成分,但人物感情进展、尊老爱幼优良传统贯穿其中,传递出韩国普世价值观。

唐教授说,美剧和韩剧都通过简单的日常生活与谈话交流传递价值趋向,剧中对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情感问题、生活细节问题的揭示,让人觉得真实可信,贴近生活中的文化输出才容易被外国观众认同。

在国产电视剧产量猛增的背景下,专家建议中国加强对产品质量抬头,积极探索并生产出既承载中国文化价值观,又符合国际主流“文化经验”和“感觉结构”的电视产品。

2.当前,中国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存在着逆差,中国优秀文化走向世界和外国文化涌入中国,在数量质量上都难成比例。为了扭转这种逆差,有学者提出了中国文化输出问题。

这个问题的提出不是偶然的,而是中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产物。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水平进一步的提高,人们认识到中国当代文化建设不仅要“引进”,而且要“输出”,有学者认为:“在最初的挪用套用之后,必须有自己的创造性输出,否则这个民族就会丧失真正的精神生命力,”“中国当代文化需要进一步莫定自己的文化精神生长点,籍此从中西文化交流的逆差中走出来,真正开始自己的文化创生性,走向中西文化平等对话和文化输出。”

从1934年鲁迅提出拿来主义到当前我们提出文化输出,已经整整过去80年了,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对外开放要坚持“引进”和“输出”相结合。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不仅是对经济建设提出的要求,而且也适合文化建设。这就是说,我们的文化建设要坚持“拿来主义”与“文化输出”相结合。

学者指出,中国当代文化建设从拿来主义到文化输出虽然是一个巨大转变,但是,我们的文化输出不能为输出而输出,而是应在人类文化发展占有一席之地。正如我们拿来的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我们的文化输出也必须输出的是中国当代文化中对人类健康向上发展的有价值的东西,我们的文化输出应以我们的原创作品为主,即能够代表中国的国家形象,代表中国人民的形象,代表中国民族文化的形象,过去,我们也有一些文化产品输出,我们也输出了不少优秀的文化产品,但是,不可否认,我们输出的有些文化产品却是迎合西方一些人的狭隘需要,贩卖的是一些中国文化的落后的、丑陋的东西,这种文化输出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形象,损害了中国人民的形象,损害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形象。这是我们必须坚决反对的。

广东

因此,中国当代文化解决中外文化交流中存在的“逆差”现象,就必须在努力解决现存冲突的过程中大力创造有价值的文化产品。这样,中华民族才能在人类的健康向上的发展中做出自己应有的独特贡献,这种“有价值的文化产品”,首先就内含着中国人自己的价值观,因此,有学者套用法国前总统德斯坦的话说:“中国在能够输出价值观之前,是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国的。”

鉴于有人提出从文化拿来主义走向文化输出主义的理念,有学者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一、少提“主义”,一提主义往往会走向极端;二、在文化上还是“拿来”与“输出”并举,文化上的平等交流座应该是互连的,一手进一手出,不应该前进不出现只出不进。现在没有哪个国家愿意只做进口生意不败出口生意的,文化上也如此,否则根本不符合世贸协定。“拿来”拿的是我们没有的。而且是必要的:“拿来”也不是全盘西化,囫囵吞枣,而是图嗑而化,为我所用。“输出”也不是不分好歹地“残销”,文化上的伪劣产品应该杜绝出口,以次充好必然败坏名声,后患无穷。即使是中国优秀的统统文化,尽管 十分丰富,也需要经过现代的阐释,方能切合现时代世界的需要,最能体现中国当今文化软实力的,应该是经过中西会通又从现实需要出发,体现时代特点的原创性的文化观念,文化思想和文化产品。所以在输出什么,创造什么文化产品和怎样输出等方面,还需要作通盘的规划,并付之行动。

3.“真的太美了!能把它送给我吗?”

“天呢,这是用剪刀剪出来的吗?太神奇了!”

这样的赞美,几乎不用打草磷,每一个看到高清红剪纸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发出这样的惊叹!

人群中的高清红与普通的中年妇女井无二致。但只要给她一张纸。一把剪刀,她仿佛顷刻间就拥有了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

“我是为剪纸而生的。”因为有了剪纸,高清红的人生道路从此不同。广灵剪纸作为中国民间剪纸三大流程之一,以彩色剪纸为特色,每件作品经二十余道工序成形,是集绘画、色彩、 于一体的手工艺术品,被誉为“中华民间艺术一绝”。2009年广灵剪纸作为中国剪纸的部分申报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广灵剪纸传到渠道这里。已经是第六代了。也许是广灵的青山绿水 予了她灵巧的心思。也许是 的匠心造就了她杰出的 ,4岁起高清红禁着外祖母和 学剪窗花,年纪轻轻就已经能独立完成设计巧妙。

和身边很多同龄人一样,高中毕业后高清红走上了工作岗位, 1996年她所在的县水泥厂企业效益滑坡。她只得被迫下岗。回到家一次儒然的机会,她听说上世纪80年代广灵剪纸的主要创作生产基地广灵工艺美术厂增闭了,她心底埋藏多年的那个儿附的“剪纸梦”突然萌动了,于是追随梦想的召唤,青红剪纸艺术有限公司应运面生。作为广灵民间剪纸艺术的带头人,高清红开始带领广灵剪纸走民间文化产业化的道路。

从“一年一枯荣、岁岁上窗棂”的窗花做起,青红公司规模越做越大,层次越做越高,单色的变成了多彩的,民间的变成了民族的。由高清红创新的“剪纸加减法”让构图跃然纸上,出图力透纸背,把传统的广灵剪纸艺术推到了创作新阶段,在众多形式的剪纸中独成一家,据了解,广灵剪纸中难度的多层剪纸,高清红目前已经可以剪到八层。这在全世界也是绝无仪有的。而在民间,她的多幅作品的市场价值已达数万元。

不再是传统福禄寿禧和飞禽走兽,高清红的剪纸瞄准了更广的文化经典:历时半年完工的长达数米的《清明上河图》以精湛的刀工艺术将北宋时期的繁荣审井刻画得惟妙惟肖:色彩明艳的《醉迷红楼十二金钗》让曹雪芹笔下的十二位古典美人生动传神。2013年,当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收到高清红为其创作的剪纸肖像礼品时选赞不绝口,连连说:“太神奇了,比我本人还漂亮。”

青红剪纸愈剪愈美,作品也愈传愈远,如今的广灵青红剪纸公司被山西省大 定为“民间手工艺术专业公司”和被流产品定点生产公司,在全国各地开设了10余个殿厅和办事处,而青红剪纸不仅走进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也随着中国的文化开放走向了国际舞台,青年实现产能1500万元,出口创汇100万美元。

产品走出了国门,高清红的心思在广灵。“中国剪纸是中国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向发展道路却 艰难,多年来难登大雅之堂。为了保护传统方化,让传统文化换发出新的活力,我们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带领全县上万农民从事剪纸产业,还专门建立了广灵县剪纸产业文化园,用市场的力量唤醒传统文化。高清红告诉记者,前不久,她们与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培训剪纸人才一万多人:同时还成立了剪纸民间艺术协会,与多个国际组织合作,力图将中国民间艺术推向国际市场。2013年7月,高清红带领剪纸作品《清明上河图》全卷走入联合国,受到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莉娜·博科娃的高度赞赏。

“事实证明,中国传统文化是能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的,但是这条路并不好走,规模也比较小,市场认可度仍有待提升。”高清红呼吁社会更多地关注民间文化,为传统文化与现代市场创造更多的对接平台,只有这样,传统文化才能真正走向市场、发扬光大。

4.大批赴美志愿者汉语教师在美国校园和社区内担当着文化使者的角色,来自四川的高中教师小琼就是其中之一。为期一年的赴美教学经历给她、她的美国学生乃至美国“街坊邻居”都留下珍贵记忆。

小琼在俄克拉荷马州一座小城执教,借住在一对老夫妇家中,小城只有一家沃尔玛超市。用男主人加里的话说,“全镇人几乎互相都认识”。这个四川姑娘每次出门都会被当地人认出来,很多人都会友善地同她打招呼。

文化交流归根结底是人的交流、感情的交流、小琼说,自己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不幸失去双亲,很长时间难以从悲伤中走出来,但这对美国老夫妇的悉心照顾、小镇居民的热情让她真切感受到人间真情。

和其他汉语教师一样,小琼也配备了介绍中国文化的“资源包”,内容从神话故事、历史名人到古典名著不一而足。不过,在和孩子们的接触中,她本身就是当地人了解中国的一个“资源包”。“你们也有手机么?”“家中有电视吗?”一个个问题背后是美国孩子对中国的不了解。当然,在打开“资源包”的同时也不可能避免引发价值观碰撞。“美国老师不加班、中国老师爱加班”“中国人爱储蓄”,甚至小琼想起万里之外家人时充盈的泪水,都让孩子们乃至大人们真切地感知着“中国人”的家庭观念,碰撞后带来的是了解和欣赏。

文化粤军向

“我们觉得她是的‘中国制造’。”加里对记者幽默道,“如果你们国家要派出中国文化大使,选我们的琼准没错。”

当记者在世界各地问起:“提起中国文化,您会想到什么?”在赤道边春城内罗华,中非关系专业在读研穷生瑟库拉这样告诉记者:“孔子,我会想到他。我上过不少有关中国外关,非中关系的课,每次遇到理解不了的思想时,我们就开玩笑说‘这是孔子的思想’,每次辩论课上找论据时,我们最后总会找到‘孔子曰……’。西方也有很多先贤,但中国先贤似乎我只了解孔子。”

在内罗华CBD地区一家大排档餐厅,28岁的顾客贝利对记者说:“我通过在内罗华工作的中国人了解中国文化。我觉得要想让肯尼亚人了解中国文化,最重要的是生活在本地的中国人的态度,希望中国人能同当地人多交流,中国政府也应在非洲多办一些展览,比如饮食展览、传统服饰展览,这样我们才能了解更多中国文化。”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最深刻的体悟是:在融合流动的地球村里,每个人都是一国最生动的“文化名片”,你传达什么,对方就感受什么。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看似工程浩大,却始于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政府需要做的还很多,而民间交流、业界合作也亟待进化升级。

作答要求

文旅产业

一、“给定资料1”介绍了美剧、韩剧的成功事例,请根据“给定资料1”,概括我们从中能借鉴到哪些经验。(15分)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100字。

二、根据“给定资料2”,谈谈你对“文化输出”的理解。(20分)

要求:全面、准确、有概括力。不超过250字。

三、假如你是某单位派驻广灵的观察员,请根据“给定资料3”,以《高清红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为题写一份材料,供领导参考。(25分)

要求:

(1)内容具体,符合实际;

(2)目的明确,切合主题;

(3)条理清楚,有概括性;

(4)不超过500字。

四、“给定资料4”划线部分写道:“我们觉得她是的‘中国制造’。”请结合你对给定资料的思考和对这句话的领悟,以《我所理解的“中国制造”》为题,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1000—1200字。

在当前建设文化强省的语境下,在当今广东经济、社会面临新一阶段发展机遇的转型时期,我们

答: (1)在当前建设文化强省的语境下,在当今广东经济、社会面临新一阶段发展机遇的转型时期,我们需要大力宣传和实践“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新 时期“广东精神” 。 “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 ,它是对广东人民发展建设实践的概括和总结。 “厚于德”是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它具有像大地一样的美德,仁爱 奉献,它既是一种美德也代表了广东人民的追求和情怀。 “诚于信”是一种处事 的准则,也是一种胸怀的体现,实际上就是要做到真诚、友信。 “敏于行”是一 种行事的风格, “敏于行”是《论语》里面的一句话: “君子讷于言,敏于行” , 不空谈,务实、不张扬,很敏锐地知道世界发展的趋势,敢于先行一步。 (2) “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提法既体现了广东特色,又带有普遍性,与 我们以往多次论述的岭南文化精神有着一脉相承、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岭南文化历来倡导尚德、乐善、好施,造就了广东人宽厚的精神品格;广东 在对内对外贸易的过程中形成了讲诚信、重契约的历史传统;广东是中国近代革 命的发源地之一,也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敢想敢干,具有敏于行的行为特征。 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广东不可避免出现了一些道德滑坡的现象,时代呼唤整体 道德水平的提高;广东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下一步培育诚信意识、契约精 神;广东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过程中,也将遇到各种困难,只有善于把握发展机遇,敢想会干,才能化解改革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广东要当好推动科学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 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精神支撑。 所以说广东精神体现了广东特色,与岭南文化精神有着一脉相承、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3)个人认为,践行新时代的“广东精神” ,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首先,我们要明晰践行新时期广东精神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广东精神是一种道德追求,是一种精神信仰,也是一种道德力量,它是不分群体,不分阶层的,在广东生活的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去践行广东精神。 因为一个 人生活的环境跟当地的社会环境、社会风气、社会氛围是息息相关的,每一个人 都要在其中起到应有的作用,这样整个社会向善的风气才能弘扬起来。 当然,党政领导干部在践行广东精神方面更应该起模范带头作用, 起到践行广东精神的榜 样力量。 其次,践行新时期“广东精神”需重视榜样的力量 实践广东精神需要全体广东人的努力,我觉得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要明确实践“广东精神”的具体要求;树立实践“广东精神”的先进典型,通过榜样 的力量培养广东人践行“广东精神”的自觉; 将“广东精神”转化为具体的道德 规范、行为准则。 比如以推进广东志愿服务开展及创新来践行新时期“广东精神”。 志愿者, 在践行广东精神的过程中他也是个非常重要的主体。 志愿服务、志愿者精神是一 种新时代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基于德、立于信、践于行”的。 志愿者的这种行为是基于德的,因为它是利他的,同时也立于信,大家找到志同道合者共同来服 务社会,而且他们不是坐而论道,而是付诸实践的,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志愿者 服务跟我们所倡导的广东精神是相符的,可以成为我们践行广东精神的一个重要 的方式。 再比如,让“广东精神”走进课堂,让广大学生明白“广东精神”的基本内 涵与实践要求;其次,要让广大学生认同“广东精神”,将“广东精神”作为自己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再次,要让广大学生将“广东精神”落实到行动上, 将“广东精神”转化为创业干事的具体实践。 第三,践行新时期“广东精神”人人有责。 开展广东精神的活动当中一定要把形式和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干实事、求实效,真正使广东精神在全省人民群众中落地、生根、发芽,让广东精神之花处 处盛开。 一方面,我们要有实践广东精神的文化自觉,明确实践广东精神的重要 性和实践广东精神的途径。 另一方面, 我们还要有实践广东精神的文化自信,相信通过践行广东精神能化解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 彰显广东精神的魅 力,有了这样一种文化自信,就能够把广东精神的精神品格转化为发展的动力。 作为一个公民,生活在广东,我们要认同、理解和践行广东精神。 从小事做起,贯穿于具体工作的细小环节,体现在现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要培养家 园意识” ,我也希望广东人和来到广东工作生活的新广东人能够真诚地融入到广 东的大家庭里,来宣传和践行新时期广东精神。 作为教师,实践广东精神,最重要的是在教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过程中,体现广东精神的要求,各项工作都做到厚于德、诚于信、敏于 行。 比如,以厚德的精神关爱学生,行为示范,在学生中形成一种表率的作用,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学生;以诚信的品格从事研究,不浮躁、不造假;以敏行的品 格从事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多思考、多创新。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chuangtou/11776.html
S19系列官宣5月30日发布 首发索尼IMX921大底主摄
外交部回应 梵蒂冈表示希望在中国设立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