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多地防备大地震 部分应急人员24小时待命

日本宫崎县近海8日发生7.1级地震后,日本气象厅发布提示信息,警告日本东部太平洋南海海槽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增高,呼吁民众未来一周左右提高警惕、做好防备。日本太平洋沿岸部分地区9日起开设避难点,并要求应急人员24小时待命。

受此影响,日本首相岸田文雄9日宣布紧急取消出国访问计划。他表示,作为国家危机管理的最高官员,他将在日本国内停留至少一周左右。

根据日本媒体的说法,一旦南海海槽发生大地震,日本太平洋沿岸包括首都东京在内的关东地区至九州、冲绳将遭遇强震和海啸。最严重情况下,大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预计可能超过32万,损毁房屋至少238万栋。

这是1月4日在日本石川县轮岛市拍摄的“轮岛早市”的废墟。图源:新华社

宫崎县、高知县和静冈县等地9日启动大地震防备工作。宫崎县9日上午召开灾害对策总部会议,下辖的日南市当天检查避难点开放情况,修复受地震影响损坏的水管;高知县部分地区截至9日上午开设了至少75处避难点;静冈县要求应急部门官员未来一周保持24小时待命。

据日本媒体报道,为防备大地震,静冈县民众9日前往超市大量购买饮用水、方便面、卫生纸等生活用品,部分超市出现断货。不少超市呼吁民众不要过分囤积物资,以使更多人能买到商品。


国家根本就预算不出什么时间会地震!受害的还是我们老百姓啊、地震了国家就会出点钱,我们该如何去做那!

地震这种自然灾害不能预测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科技手段还不够,这是国际上都无法解决的问题,也许以后会改变吧但是其实国家还能做的有很多,小时候记得看过一篇日本怎么防御地震的文章,不记得哪里看到了,这里网络一篇给你吧——有时候不管你看得起看不起、讨厌还是喜欢,人家确实做得比我们好剖析日本地震的预防与应对措施第一章日本简介1.1地理位置(多发地震的原因)日本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是地震频发的国家。 据资料统计,全世界每年所发生的里氏6级以上地震,有20%就发生在日本。 1.2典型地震案例数百万年前,由于太平洋海底火山爆发,形成了日本现在的大小岛屿。 日本东海岸面临太平洋的一片极深海域,如今这一带海底仍不稳定,因而日本成了地震多发地区。 如,1923年9月1日,东京发生里氏7.9级地震。 1933年3月3日,本州岛北部三陆发生里氏8.1级地震。 1944年12月7日,日本中部太平洋海岸发生里氏7.9级地震。 1946年12月21日,日本西部大面积地区发生里氏8.0级地震。 2004年10月23日,日本中部新潟发生里氏6.8级地震。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 第二章 日本对于地震的预防措施2.1 社会教育日本儿童刚上小学的时候,学校会吩咐所有家长为孩子准备一顶棉帽子(在日本叫防灾头巾),其用意当然是一旦发生地震,学校就会让孩子们立即戴上这些帽子,保护自己。 而在平时,这些帽子就套在座椅背上。 学校每年实行一次地震演习,借助区里的地震体验车让学生“亲身经历”地震。 为了让地震的灾害减低到最低限度,日本各地中小学都非常重视防灾组织的建立、教师防灾研修、学生防灾知识的学习和防灾演习等防灾教育工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中小学一般都把防灾教育列入学校年间教育计划中,编制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防灾教育课程。 如在理科、社会等课程中指导学生学习地震发生的机理、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及过去所遭受的自然灾害的特征等,在道德课、综合学习课、课外活动等课程中培养学生的防灾意识、讲解日常生活中防灾的注意事项、灾害发生时应采取什么样的行动,以提高学生的放在技能。 防灾演习是把学生平时习得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践的一项综合活动,日本各校分别针对地震发生在课上、课间、放学回家途中等不同情形进行各种实战训练,并请防灾教育专家或当地消防员来校指导,总结每次的经验和不足之处,以便下次改进。 2.2 完善的建筑物为了抵御地震的破坏,日本的高层建筑普遍采用地基地震隔绝技术。 这种技术,就是在建筑的底部安装弹性橡胶垫,或者摩擦滑动承重座缓冲装置来缓冲地震带来的晃动。 其次,日本建筑在选材上也格外讲究,比如在欧洲、中国经常被当作主要建筑材料的砖瓦,很难在日本的建筑物中找到其踪影。 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证明砖结构房屋不抗震,从那以后,砖结构建筑在日本几乎不再被使用,取而代之的是辅以轻型墙面材料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另外,为了提高传统木结构建筑的抗震能力,日本普通的民宅采用了箱体设计——地震发生时,房屋整体翻滚,不至于损毁。 这也就是本次强震引发的海啸过后,漂浮在海面的房屋很多都没有散架的原因。 频繁的地震灾害促使日本颁布并完善了多部建筑物抗震方面的法律。 日本有关建筑物抗震法规多达63部。 历次大地震后,都要对相关法律进行完善和修改,可以说每一部法律都是日本抗震经验的一个总结。 尤其是1995年阪神大地震发生后,日本政府先后在1996年、2000年、2005年、2006年连续四次修改《建筑基准法》。 修订后的《建筑基准法》将住宅、楼房的抗震标准提高为经得住6至7级地震摇晃而不会坍塌;地方行政部门、消防署、警察局、广播电视局等社会服务机构必须能继续维持其使用功能;商务楼等人员密集场所要求能够经历8级地震不倒,使用期限能够超过100年。 日本防震还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学校是第一避难所”——所有房子都可以倒,但学校的房子不能倒。 日本有一个《建筑物耐震修改促进法》,规定所有的公立学校必须高度耐震,新校舍要按最新严格耐震标准兴建,现存学校必须接受定期“耐震诊断”,有问题的会被补强或是改建。 2.3 居民防灾意识日本的街道委员会经常会向居民发放“回览板”——上面第一行印着居民的姓氏,下面就是通知内容。 大家阅读完以后,在自己的名字下盖个私章,或者签个名,然后再送到下一户人家。 通知中,内容最多的就是防灾。 防灾意识就是这样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日本人的日常生活。 2.4 预警系统日本开发了“地震受灾早期评价系统”,这个系统储存了大量4级以上地震的灾难资料,一旦发生大地震,该系统可以在30分钟内自动算出受灾规模,指导当局有针对性地迅速展开救援措施。 长期以来,日本在建立城市防灾体系的工作中,始终把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公路、铁路、公园等城市基础设施的抗震性与安全性上。 走在东京的大街小巷,你会发现只要稍微开阔一些的绿地都会被政府划定为灾难来临时的“缓冲地带”。 在记者居住地的附近就有一处小小的公园,其入口处插着一块“地震避难所”的牌子。 2.5 防灾用品现在,日本越来越多的家庭日常都备有防灾用品,以应付随时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 历史上经历过无数次大灾难袭击的日本人,用自己的智慧开发出很多用于防灾的商品。 紧急避难用包——这是一个用经过防火处理的聚酯材料制作的背包,里面备有最起码的日常用品,一旦灾害发生,就可立刻带上它疏散到安全处。 背包内有各类用品27件,其中包括饮用水装运桶、罐装压缩饼干、罐装面包、矿泉水、手电筒、电池、蜡烛、火柴、防滑手套、棉毛巾、塑料袋、便携纸巾、开罐刀、护创膏、药棉、三角巾、绷带、棉花棍、剪刀、小钳子、镊子、塑料布、绳子、防尘口罩、急用哨子、摇动发光灯、固体燃料等。 急用哨子——这种哨子的特殊设计在于它能发出容易被人听到的三千赫频率的音声,所以,在地震发生后,可以吹哨来求助。 压缩内衣——圆领衫、三角裤等被紧紧压缩成体积为110×70×26mm的大小。 使用时,只要用手将其松开即可。 无需用水的洗发剂——一旦发生灾难,水就变得无比宝贵,洗发也就成为一种奢望。 而这种洗发剂,只要将其抹在头发上并搓揉后用毛巾或纸巾擦净,头发的污垢就去除了。 可燃烧100小时的蜡烛——灾难发生后就会停电,夜晚就需要用蜡烛来照明。 这种蜡烛能长时间燃烧,如果以每天点燃10小时来计算,便可以使用10天。 饮用水长期保存罐——种商品名为MEDETANK的饮用水长期保存罐,其罐壁内侧贴有光半导体无纺布,由于光催化的杀菌作用,它可以将自来水保存3年。 这种存水罐需被放置在光亮的地方,以利用光的作用来杀菌。 饮用水长期保存罐一般为20升装。 此外,市场上有销光半导体无纺布封囊,每一封囊可用于5升水。 只要放入这种封囊,无论何种容器都会有杀菌作用。 手摇充电的收音机及电灯——体积小巧,仅手掌般大小,内带收音机(限日本国内使用)、发光二极管灯泡、警铃以及便携电话充电功能。 因为它是用手动摇杆来充电的,所以不用电池。 手摇一分钟(约120次)的充电量,收音机可使用约60分钟,或是照明约30分钟,用于警铃的话,约可发出5分钟的报警声,而如果用于手机,可以通话约3分钟。 冷冻蔬菜——蔬菜经过冷冻并干燥后便成为一种保存食品。 用热水发开后便能恢复蔬菜本身的润泽。 冷冻蔬菜可保存3年。 第三章 日本对于地震的应对措施3.1 政府部署日本根据《灾害对策基本法》,设立了以防灾为首的由有关省厅局长级官员组成的“非常灾害对策本部”负责调查灾情和指挥救灾。 日本自卫队在地震后也迅速采取行动,大概在地震发生几分钟后,防卫厅便会设立“灾害对策本部”。 半个多小时后,陆上自卫队、海上自卫队和航空自卫队的飞机相继飞往灾区。 1个小时后,防卫厅召开了“灾害对策会议”,决定迅速收集灾情。 (日本防卫厅和自卫队在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修改了内部规定,一直坚持“地震烈度5级以上出动飞机、派遣自卫队员”的应对机制。 此外,陆上自卫队各驻地都有一支由二三十人组成的24小时救灾部队,随时准备前往灾区进行救助。 目前,有4.3万名陆上自卫队队员和180架飞机正在待命,随时准备赶赴灾区。 陆上自卫队的168辆配有炊具的车辆也会迅速驶抵达灾区。 )此外,警察厅、防卫厅和消防厅等也有相应的应对机构。 安装在日本各地高大建筑物上的高音喇叭不断地向日本国民播放着各种警报和通知。 尽量提高除体制外一切的救援速度。 3.2 志愿者地震发生后,立即有志愿者奔赴灾区,其后3个月会有相继超过百万的志愿者进入灾区援救,按日本的法律规定,公务员不能进入私有领域,所以灾后只能由自卫队,志愿者进入灾民家搬运残留所需的物品。 且志愿者在救灾时的募捐、鲜血和物资提供上都发挥积极作用,1995年为了纪念志愿者的积极抗灾行动被称为“志愿者元年”。 由于日本灾害频繁,国民全民从小便进行地震防御训练,在地震日,全民演练,一些免费的地震知识培训中心等等。 政府对志愿者的要求也颇为严格,经验不足者,反而会妨碍救援活动,而且也无法保障安全。 由于灾后物资奇缺,自己不能解决食宿问题者也不接受。 赶来的志愿者迅速完成中心功能的恢复,赶到灾区的志愿者装备十分专业:头盔、护目镜、防尘口罩、橡胶手套一应俱全,上衣必须是长袖,同时他们所穿鞋子的鞋底必须有防止钉子扎伤的钢板。 3.3 法律政策日本的灾后应对还有完善的专门性法律体系作为支撑。 应对各种灾害的《灾害对策基本法》,专门应对地震的《地震防灾对策特别措施法》要求政府设定地震防灾对策的目标,制定地震防灾紧急应对的五年规划,从国家财政上给地《地震保险法》则通过规定政府对保险公司承担的地震保险责任予以再保险,谋求地震保险的普及,进而确保地震受灾人员生活的稳定。 《建筑物抗震改造促进法》,要求各级政府采取措施促进建筑物的抗震改造,提升建筑物应对地震的安全性。 《灾害救助法》、《受灾者生活再建支援法》、《灾害抚恤金支付法》等,则对重大灾害发生后灾民的救助、经费保障、抚慰金发放等做了规定。 在灾后重建方面,日本制定有《严重灾害特别财政援助法》、《受灾者生活重建支援法》、《灾害抚恤金支付法》等。 日本还针对一些特定的灾害出台专门规定,比如,针对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日本出台有《阪神、淡路大地震处置特别财政援助与资助法》。 除此之外,各种普通法律中也有针对地震灾害的专门性规定,如《建筑基准法》等。 完善的法律机制无疑是日本防震,震后救灾高效率行动的保障。 3.4 地震保险专门的地震保险制度。 因地震的危害较大,个人难以预料和控制。 所以设置了地震保险,地震保险是一种专门性的保险,用以补偿因地震、火山喷发以及由此引发的海啸等造成的损失。 该险种由投保人自愿加入,以居住用的建筑物和家庭财产为保险对象,是火灾保险的附加险。 但其只对地震10日之内的财产损失予以赔偿,且不包括偷盗损失,国家为了此政策能顺利进行,制定了《地震保险法》国家对保险公司承担的地震保险责任予以再保险,确保地震保险制度的实施。 3.5 震后废品处理震后废品大体可分为3钟可燃,不可燃,金属废品。 废品焚烧是震区可燃废品处理的最主要方式。 建立大型焚烧厂,在日本其焚烧要求较高,日本《废弃物处理法》规定,只要是废弃物,绝对不允许焚烧。 但在两种情况下可以例外:第一,在有非常健全的焚烧设备、能保障焚烧安全的前提下;第二,在受到震灾、风灾、水灾的情况下,也可以焚烧,“即使渔民自然焚烧废品对环境有害,但并不违法。 例如进海水泡过的木材和废品要做焚烧处理就会产生二恶英,而这种物质的危害要在几年后才会显现。 因此焚烧也须谨慎。 日本的建筑废品多由木材和水泥块构成,甚至木材占比重更高。 水泥块多由建筑行业的从业公司进行回收,并在混凝土工厂进行再生。 而水泥块中间的不同种类的钢筋也被分门别类回收利用。 由于东北一部分地区的海岸线塌陷宽度达五米,日本政府目前也有意将部分建筑废品用于海水填埋,以补造被地震和海啸“剥夺”的领土,“很可能灾区产生的水泥块建材还不够用。 ”这样回收利用的举措既环保有可以将资金用于其它急需项目。 日本是电子产品消费大国,震后必然会产生大量家用电器,汽车等机械类型的废品,日本要求企业自主负责废品处理费用。 丰田、索尼、三菱等日本工业巨头在震后第一时间都曾关闭位于东北地区的工厂,厂区震灾废品的处理也由企业自主负责。 至于震灾中受损的汽车,其处理费用则多由汽车厂家和保险公司共同支付。 而一些房屋废品,政府会发放相应的抚恤金,助其拆掉。 废品处理公司考虑将其作为临时板房的建筑材料,并尽可能雇佣当地灾民参与工作,“让他们在灾后能尽快找到一份工作。 ” 第四章 总结4.1 特点及不足之处日本在应对自然灾难方面也有不足之处,例如福岛核电站的机组爆炸和放射性物质泄漏,虽然有地震空前强烈并引发海啸等客观原因,但不能否认确实存在核安全管理方面的人为原因和失误。 各国在应对地震等自然灾难方面各有长处和短处。 在这块经常晃动的岛屿上,“久经震场”的日本由于掌握了大量的地震知识,积累了丰富的临震经验,所以面对地震往往比其他国家的人要镇静得多。 日本对于地震的预防与应对具有“多化性”。 监测预警系统化、抗震教育基础化、自助互助自觉化、保险基金常态化、抗震救灾法制化等等。 日本的这种“多化性”对于其他国家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性。 4.2 启示作用从日本对待地震采取措施的态度上,也给了我国在对于地震等自然灾难的预防与应对许多启示。 我国应重视、加强国民抗震、防灾教育,从小抓起;不断完善地震保险制度;健全综合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提高抵御复合性灾难的实际能力;切实提高危机意识,有针对性的加强灾难防范工作;强化防灾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灾抗灾能力;加大应急物资储备力度,提升防灾减灾科技水平,以及加大核电安全管理,等等。 在重大的自然灾难面前,人类是渺小而无辜的。 它警示人类要加强团结合作,共同应对与人类活动有因果关系的大灾难。 国与国之间有矛盾,但在面对人类与破坏性的自然力的这个更大矛盾的时代,自然灾难的发生无疑起到了极大的教育作用。 ……其实,不论如何,关心老百姓才能做得更好,如果只是为了政绩,为了自己升官,呵呵哪怕真是到了科幻电影般的科技,还是会死人。

日本人的危机意识在日本地震中的体现

其实很简单。 日本位于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火山活动和地震频繁。 日本是一个经常发生火山爆发和地震的国家。 1792年,日本境内发生火山爆发,使1.5万人丧生;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夺走了13万人的生命,国家损失惨重。 日本境内为什么多火山、多地震呢?原来,日本列岛正好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按照地质板块学说,太平洋板块比较薄,密度比较大,而位置相对低一些。 当太平洋板块向西呈水平移动时,它就会俯冲到相邻的亚欧板块之下。 于是,当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发生碰撞、挤压时,两大板块交界处的岩层便出现变形、断裂等运动,从而产生火山爆发、地震等。 日本是个岛国,境内共有大大小小活火山83座,占世界活火山总数的十分之一。 目前日本有近四分之一的国土面积被火山喷发物覆盖着。 另外,日本不仅火山多,地震发生的次数也多。 据统计,日本每年发生地震数千次,其中震级在3级以上的每天就有4次。 2.日本人为何不怕大地震?日本是地震频发国家,据资料统计,全世界每年所发生的里氏6级以上地震,有20%发生在日本。 记者发现,面对这场严重的天灾,日本民众却没有恐慌、混乱,而是异常镇定、沉着,社会秩序有条不紊;日本政府则以极高的效率,组织实施了抗震救灾行动。 那么,日本人为什么不怕大地震呢?镇定面对灾难 灾民谈笑风生面对这场巨大的灾难,日本大多数老百姓却一点都不怕。 新潟地震发生后,很快,日本NHK电视台就播放了架设在东京闹市区街头的多架摄像机拍下的镜头,人们可以看到地震时街面都在晃动,带着镜头里的万家灯火也跳跃着,摇摆着。 然而,大街上的行人却照常走路,汽车照样运行,商店里依然人头攒动,看不到一个人东张西望,惊惶失措,更没有人大呼小叫,就像没发生地震一样。 次日早晨,记者又在电视上看到了异常镇定的新潟人:由于部分道路塌陷,救援车辆无法及时到达灾害现场,成群结队的受灾者在寒风中只是静静等待,默默地采取着自救措施;从人们的表情上,很难区分出谁是灾民谁不是灾民,他们用一种十分平静的心态对待自己失去房屋、财产甚至亲人的现实;刚刚从脱轨的“新干线”列车上被救下来、还困在附近一座车站里的旅客,竟然有许多人面带微笑,向记者描述地震时的遇险场面。 高效实施救援 官民默契配合新潟地处山区,秋天的气温要比平原地区低得多,对灾区的救援成了日本人最关心的话题。 地震发生3小时后,新潟县知事平山征夫就呼吁日本自卫队给予紧急支援。 自卫队出动了30多架直升机四处搜寻被困人员,救助伤员、老人和孩子,帮助运送食品和饮水。 日本政府也立即在首相官邸的危机管理中心设立了“官邸对策室”。 日本警察厅设立了以警备局局长为首的“灾害警备本部”。 日本媒体也行动起来,进行了实用性很强的报道,比如NHK的教育频道从地震发生一小时后就开始播放寻找受灾地区的亲朋好友的信息。 在新潟各地,许多老人和孩子被安排在一些学校的体育馆里过夜;医院里虽然躺满了受伤人员,甚至有的医院还停了电,但是医护人员都在尽心尽责地为伤员治疗;许多商店、超市的货架全倒了,满地狼藉,但是营业员将食品清理出来搬到路边,向人们销售;有的饮食店在路边支起锅灶,免费向灾民提供做饭的地方;有的地方山高路又断,人们就聚集在山上,一起烧火御寒,等待救援。 普及防灾意识 地震演习频繁1995年1月17日,日本遭遇了里氏7.2级的“阪神大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这次大地震后,日本政府又强化了防震抗灾措施,不仅从中央到地方迅速制定了地震防灾策略,还提高了建筑物抗震的标准。 此外,各个地震多发区的居民组织经常进行一些综合性防震训练和地域防灾训练。 日本全国各地设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地震博物馆和地震知识学习馆,免费向市民开放,让市民们亲身体验地震。 这些地震馆内有模拟火灾现场的烟雾走廊,有模拟地震的震动平台,供人们亲身体验6级“地震”的状态。 因此,对日本国民来说,强烈的防震救灾意识已经深入人心。 在每年法定的“防灾日”,日本全国上下都会动员市民参与大规模的地震防灾演练,一方面让市民懂得如果应付突如其来的灾难,另一方面也是提醒市民时时不忘防灾。 防震体系完备 临震经验丰富数百万年前,由于太平洋海底火山爆发,形成了日本现在的大小岛屿。 日本东海岸面临太平洋的一片极深海域,如今这一带海底仍不安定,因而日本成了地震多发地区。 在这块经常晃动的岛屿上,“久经震场”的日本人由于掌握了大量的地震知识,积累了丰富的临震经验,所以面对地震往往比其他国家的人要镇静得多。 同时,日本在测震、防震、救灾方面下了很大工夫,投入了巨资,这也是日本人不怕地震的一个重要原因。 早在1978年,日本便制定了《大规模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规定一旦预测到大地震,在发生前两三天,将由首相亲自发表《警戒宣言》,政府随即启动全面避难救援措施。 除此之外,日本科学家还在一些海域的水下2000米的海槽上安装了监测系统,通过海上监测船将有关信息发射到人造卫星上,再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密切监视大陆架板块的移动。 另外,日本政府还开发了“地震受灾早期评价系统”,这个系统储存了大量4级以上地震的灾难资料,一旦发生大地震,该系统可以在30分钟内自动算出受灾规模,指导当局有针对性地迅速展开救援措施。 长期以来,日本在建立城市防灾体系的工作中,始终把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公路、铁路、公园等城市基础设施的抗震性与安全性上。 走在东京的大街小巷,你会发现只要稍微开阔一些的绿地都会被政府划定为灾难来临时的“缓冲地带”。 在记者居住地的附近就有一处小小的公园,其入口处插着一块“地震避难所”的牌子。 补充资料:1)高层、特高层大楼每隔数层会有一层防震措施,就像我们垒积木一样,我们垒一个完整的“高楼”容易倒,但是我们可以把几个小积木垒接起来,用“胶”粘连,下层建筑震动,在粘结处震动被化解一部分,对上层的影响变小。 这是常见的防震措施。 2)日本在地震方面做得的确很出色。 包括地震预警,这是美国也做不到的。 日本可以在地震发生,但震动尚未传到地面,之前12秒预警,并将地震预警在所有电视频道上播出。 很多人正是在看到预警之后从容应对的。 3)日本多地震,所以很多家庭、学校都有“地震应急包”。 地震应急包中日常用品是不宜多储存的。 日本多地震就意味着他们可以放心储存日常用品,因为可以在保质期内就派上用场。

日本如何面对地震?

在日本传统里,地震被列为日本人“最害怕的4个东西”之首。 仅在20世纪,日本则遭遇过10次死亡人数超1千人的大地震,关东大地震更曾夺走了10万人的生命。 正因如此,日本也拥有了世界领先的防灾救灾机制。 虽然日本的经验未必能被简单借鉴,但在面对地震之时,日本人表现出的对科学的严谨与对生命的尊重,却对我们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放弃精准预报地震,只作地震“预警”全世界约有20%的地震发生在日本。 2005年,日本政府正式提出建立“全民危机警报系统”。 这套系统由地面数字电视、手机短信、入室警报设备等多个媒介组成,当地震仪器监测地震的初期微动、并且震级到达4级以上时,预报就通过电视等媒介发送出去。 研究地震预测不如研究地震机理与美国类似,日本也曾经在上世纪60年代提出过以地震预报为目标的研究,还曾经实施了5个有关地震预报的“五年计划”。 但随着国际地震学界在越来越多的讨论中否认了地震能精准预测的可能性,日本对地震的研究重点也逐渐放弃了地震预测。 现在,日本负责监控地震的主要机构——国家气象厅,依然在通过监测系统在24小时不断地对地壳活动进行检测,但更多地是为确保在地震发生的瞬间计算出震源、规模、是否引发海啸并发出海啸警报和预报。 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在一场地震被检测到的时候,要马上把有关信息第一时间传递到警察机构、通信公司、电视媒体、海上保安厅、消防机构等,并进一步发布至民宅、学校甚至船舶等地方。 哪怕只提前10秒,也试图作“临震预警”虽然日本气象厅早已不再试图精准预测地震,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地震的“临震警报”,即在地震来到人身边的几十秒之内发出通知。 根据日本的经验,在地震袭来之前,哪怕能提前10秒预警,对于人们完成自我保护工作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2008年6月14日,日本东北部岩手县和宫城县发生7.2级地震。 在这一次地震中,日本气象厅在部分区域成功实现了由电视等媒体发布的“地震预警”。 日本气象厅提前10秒做了预报,并且在部分区域在电视等媒体发布了预警。 东京非赢利组织“实时地震信息联盟”的数据曾就此指出,如果主震区能提前2秒获得警报,其区域的死亡人数最高能减少25%;如果能提前5秒,死亡人数最多则可减少高达80%——因为人可以在最短5秒的时间内对自己进行基本的保护措施。 当然,这套警报系统还远不完美,日本气象厅每年还在继续加大这一项目的科研。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chuangtou/12111.html
中国代表团刷新奥运境外参赛最佳战绩 李雯雯拿下第40金
绝地求生运行异常 提速妙招助大家驰骋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