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助力海南自贸港企业降本增效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7月初,齐鲁制药(海南)有限公司完成了一种药品的申报备案。公司董事长刘文民介绍,“如果顺利通过审核,这将是我们第三种可以享受‘加工增值超30%免关税’政策的产品。”

“加工增值超30%免关税”政策,正让海南自由贸易港越来越多的企业降本增效。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明确规定,在海南自由贸易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内的其他地区(以下简称“内地”)之间设立“二线”。货物从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入内地,原则上按进口规定办理相关手续,照章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税。对鼓励类产业企业生产的不含进口料件或者含进口料件在海南自贸港加工增值超过30%(含)的货物,经“二线”进入内地免征进口关税,照章征收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

这项备受经营主体关注的政策,实施以来迅速在“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的海南落地。

齐鲁制药(海南)有限公司是海南医药行业首家试点企业。当时,刘文民和同事们选中“奥沙利铂注射液”尝试申报备案,“这种药品的关键料件需要从海外进口,关税较高,适用政策后可有效降低成本。”

申报备案阶段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外没有先例可循,海口高新区管委会全程辅导;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不兼容,职能部门上门帮助改造;报关流程不顺畅,海口海关主动简化手续……一个个堵点、痛点问题,在沟通磨合中被解决。

去年6月,海南省里的调研组在齐鲁制药(海南)有限公司发现,药品信息录入时要填写长、宽、高、毛重、净重等多个参数,费时费力。当天,企业和海关等职能部门共聚一堂,面对面沟通,将表格减少近一半。

“现在程序越走越顺。”今年7月的这次申报,刘文民明显感觉轻松了不少,“政策的实惠看得见摸得着,去年公司光关税成本就降了几十万元。”

2021年7月“加工增值超30%免关税”政策首单落地海南洋浦保税港区,2022年12月适用范围扩大到洋浦保税港区以外符合条件的园区,今年3月“不限重点园区、不限海关高级认证企业”……短短数年,改革由点及面,政策步步推进,试点层层放大。

截至今年6月底,海南已有27家企业开展加工增值业务,内销货值52.5亿元,减免关税4.3亿元。

前不久,刘文民得知,政策审批权限已正式下放至海南,“之前需要相关部委审批,现在是海南省政府审批、报部委备案,申报更简单,审核时间更短。”

“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正式写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加工增值超30%免关税”政策迎来进一步深化拓展的新契机。

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刘立武介绍,海南正开展“强化精准招商深化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政策应用”攻坚行动,2023年10月至今,全省新增申报试点企业74家,累计申报试点企业已达112家。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13日 01 版)


企业中提到的“降本增效”什么意思?

降本增效网络百科的解释为:是降低成本,增加效益,【解释】:降:降低;本:成本。 增:创造,增加;效:效率,效益。 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实际上企业中提到的“降本增效”的核心就是企业费用管理的目标。

面对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环境,“降本增效”成为释放经济发展活力的关键,也是企业管理永恒的主题。 当前,数智化已经成为新时期企业降本增效的必然选择,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战略与普遍共识。 在企业费用管理领域,已经从3.0移动报销时代迈向智能费控4.0时代,智能费控4.0跳出财务报销,从管理视角建立一整套涵盖管控制度、审计要点、合规要求、管理思想等诸多内容的企业内控体系,将过去始终游离于企业费控体系之外的消费场景纳入进来,从消费源头管控费用的发生,最终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流程费用管控闭环,解决企业费用管理顽疾。

扩展:

那么企业才能怎么实现“降本增效”呢?,答案是数字化

企业数字化转型财务先行。

财务在日常工作中常常面临着三种问题:

一是内部信息孤岛,业财数据不统一。 公司内部信息化涉及多个系统,每个系统互不相连,在对公消费过程中,消费申请、采购预订和报销往往是分开的。 财务人员无法实时掌握员工在整个业务过程中的消费以及票据的真实性,一旦票据有问题就需要打回重新报销,增加了财务与报销人员之间的内耗;

二是合规性问题。 合规与风险是相生相伴的两条铁轨,企业出现风险不一定是合规问题,但是合规出现问题必然会形成风险。 财务是企业合规的最后一道防线,从1.0模式到3.0模式,企业消费的采购预订和消费环节需跳转至第三方消费平台,既不符合比价采买的原则,费用发生环节也难以被有效管控;

三是大量重复性、低效工作带来的内耗。 一方面,重复性工作大大占据了财务的时间;一方面,人工智能、RPA、大数据等新技术的突破也对财务管理使命和财务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财务管理者需关注到未来的转型趋势和职能变化,以应对越来越多的挑战和不确定性。

智能费控4.0,数字经济时代下一种全新的企业费控管理新模式,注重与消费场景融合,通过构建开放式的供应链体系、一品多供的聚合比价模式,并充分运用AI、RPA、OCR等智能技术,将为企业提供更高效全面的费控报销服务。

针对以上三种问题,智能费控4.0模式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

01 无缝集成企业内外部系统,实现业财税一体化

针对财务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内部信息孤岛和业财数据不统一的问题,以企业费用管理为基础,为企业搭建了开放式的轻应用集成平台,打破信息孤岛,实现各个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互联互通。 通过标准的API接口实现企业内部系统、外部供应商系统、外部服务商系统、外部供应链金融和费控云平台无缝集成,各类费用统一管控,审批流程规范化,发票统一归集,在一个系统里面集中报销,减少了多套系统数据频繁交互,实现真正的业财税一体化。

02聚合比价科学采购模式,从源头管控费用发生

企业消费不缺乏消费平台,如何把企业消费平台与费控系统进行深度融合,将企业消费的事后管控变为事前管控,才是目前大多数企业缺乏的。 通过API接口方式无缝集成差旅、会务、疗养、度假、团建、红色旅游等企业高频次消费场景,实现聚合比价科学采购模式,从消费端控制费用的产生,并通过线上集采、统一结算的模式,使企业消费更加方便快捷且透明合规,减少了发票真伪、支付等费用支出环节中不合规风险。 此外,内置了审计和费用标准监控,多维度分析,进行费用项目、开支政策的实时检查,实现费用合规政策全流程化。

03AI+RPA为财务赋能,助力企业财务转型升级

智能费控时代,财务部门不再只是交易的处理者和记录者,还是企业风险的管控者和业务发展的支持者,更是多元化价值的创造者。 将AI+RPA等新技术应用到企业费用报销领域,实现费用报销智能化,财务核算自动化,提升工作效率。 财务管理者在胜意费控云的助推下,可将更多精力放在外部沟通、业务发展、融资战略、数字决策上,从而为企业发展目标的落地更好地协同。

总结: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数字化能力早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从企业的年报来看,“数字化转型”、“降本增效”等关键词频频出现,企业的“数字化”基因正全面觉醒,并逐步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战略手段。 数字技术的应用为企业塑造了更加立体式、多层次的降本增效解决方案,不仅推动了业务的转型发展,也让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资料:1 网络百科 降本增效

2 胜意科技 数智时代,财务数字化转型如何破局?

企业如何降本增效

我们先来看看政策层面的降本增效做法:为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江苏省政府先后3次出台了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相关文件,旨在为我省实体经济减负,帮助企业走出困境“轻装上阵”。

一是企业降本增效应立足于建立长期持久的竞争优势。 通过政策不断加码或缩减各项投资等办法压低成本、释放利润,以度过眼前难关,这种思维忽略了降本增效的长久效用。 政府帮助企业走出困境责无旁贷,但各项政策措施的作用在于构建良好环境、缓解暂时压力,短期内并不能为企业带来可观利润,企业增效益还是应该立足于自身,建立长远的成本优势,动态分析要素投入所带来的收益,加大研发、技术等必要投入,使企业拥有持久的竞争优势。

二是政府着力营造良好环境助企业修炼内功,走出困境。 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政府应继续在征收政策上做“减”法、在优惠措施上做“加”法、在鼓励办法上“降”门槛,多措并举、普惠企业,持续为企业的生存、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帮助企业走出困境。 企业更应抓住机遇,修炼内功,将效益观念和成本意识贯穿于设计、计划、制造、经营的全过程,提高设备使用效率,提升企业投入产出效率。

三是政企协作降低相对成本促企业走上转型升级之路。 企业应注重研发设计、技术投入,以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相对成本,促使企业走上转型升级之路。 因此,政府应鼓励、引导和帮助企业不断提升研发能力,紧跟市场脚步,通过技术创新,推进产品功能升级,在同类产品中拥有竞争优势;追求多元化发展,以满足不同用户需求,以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推出品质高端的新产品,以适应用户不断升级的需求,从而引领行业发展,催生企业盈利和发展的不竭动力。

企业如何降本增效,企业可以根据政策作出相应的调整实现降本增效。

当然自身管理的优化实现降本增效才是根本,企业自己也可以从很多方面实现,不同的企业侧重点不同:

企业实现降本增效相关的系统

出差比较多,差旅费多的企业:

自建一站式差旅平台出行:集合企业商旅出行所需的各种产品,满足企业对机票、酒店、火车票、用车、机服、签证、度假、门票、保险全品类产品资源的一站式预订需求。 企业员工可通过差旅费控云实现一站式预订体验,全流程移动化,预订标准可视化,无需垫资,差旅体验如丝般顺畅。

同屏聚合比价:内嵌多供应商比价机制,同一产品,多供应商同步实时比价,优质低价展现,查询预订无需多平台切换,提高员工出行体验,满足企业合规采购,有效降低成本。

开放式供应链:平台提供标准化的机票、酒店、用车、火车票产品接口,企业可以根据自己需要灵活选择接入。 支持企业自有采购协议的托管及代预订服务,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

全流程管控:预算、申请、审批、消费、管控、报销、结算、入账凭证、进项税抵扣、数据分析等完整业务场景于一体,所有流程、交易和管理功能通过平台一站实现。

精细化管控:针对企业的各类费用支出活动可以细到一人一事一标准,并针对事前、事中、事后进行预算、申请、审批、标准及行为等多方面的管控设置,实现多维度精细化管控。

报销智能化:无缝对接企业财务系统,自动化生成记账凭证,实现业财一体化;发票智能识别,智能化审核,保障费用报销真实、准确、合规。

创新运营模式:可轻运营,也可重运营,打破服务商即为供应商的传统模式,可供服分离,也可供服一体,企业可自主选择服务模式,实现按需付费。

体验人性化:支持各场景节约归己,并打通福利帐户;支持超标自付及个人福利、余额与公司支付的混合支付;支持精细化的费用标准,可实现一人一事一标准,大量应用 A I 等智能化技术帮助员工高效应用。

企业供应链优化实现降本增效:

通过自建供应链平台,可以引入企业自有供应商,建立比价采购体系,满足采购合规;另外平台内供应商,都是由企业甄选之后的,满足供应商合规;另外从费用的申请申请、事中管控、事后报销的全流程管理满足流程合规;最后,平台有大量的票据、单据校验规则预置,保障所有票据和单据提交是满足财务合规性要求的。

如何可优化企业消费供应链,其实这是一个课题,也是一个方向,与企业性质、企业消费规模、企业核心诉求等都有直接关系。接下来,从几个方面来阐述企业消费供应商常规优化方案:

1)知己知彼:优化供应链的前提,首先得做分析企业的实际情况,例如企业的消费规模,消费构成,数据分布等(企业年机票和酒店消费总额在多少,机票各航空公司的消费额分别是多少,各航线消费额分别是多少,平均折扣是多少,平均价格是多少,酒店消费总额是多少,按酒店价格区间分别消费额是多少,按入住城市消费额分别是多少),有了这些数据基础;其实就是客户的需求到底是什么,企业最想实现成本降低、还是保障服务、还是合规要求,确定好客户的优先需求后;最后就要盘点一下企业自有资源的情况;

2)价格优化:通过盘点企业自有资源,结合企业的消费数据和分布情况,协助企业签署对应的供应商协议进行补充,引入与企业实际需求匹配的供应商,让企业自有的资源占比超过六成,其他四成,再找其他的供应资源来补充,既保证了价格的最优,也能够保障资源覆盖;

3)服务优化:通过了解到客户的需求之后,针对客户实际的需求,可以做服务保障优化,例如高管出行保障,机场贵宾厅服务,高效且优惠的退改政策,优先入住和含早的住宿体验等,从服务优化的角度,既能够帮助企业变相降本,同时也能够提升出行体验;

4)创新模式:可以根据企业的行业和规模,推荐客户灵活的运营模式,例如供服一体、供服分离、轻运营、重运营、代运营,帮助企业引入供应链金融,减少消费供应链的资金压力;

财务数字化转型实现降本增效:

财务数字化系统是财务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基础,“财务为体,技术为用”,建立财务数字化系统最终目的是实现财务的自我解放,运用新技术来提升财务价值,让财务部门能够更好地支持企业决策并提高业务效益。搭建企业财务数字化系统大体分为“四步走”:

一是明确战略愿景,采用设计思维方法,绘制明确的重塑蓝图;

二是部署试点,利用敏捷开发方法,测试和部署目前企业各项软件,征求反馈,迭代改进,

三是持续迭代,加快速度,通过战略计划扩充数字能力。持续构建和部署必要的应用,以响应数字化,重塑运营模式和生态系统战略;

四是统筹生态系统,要根据全面重塑原则制定战略。

在数字化转型的共识下,企业积极调整业务策略,并通过深化数字化管理,依托数据、场景和算法发掘业务本质逻辑、依据业务洞见进行预测和决策,孕育出新的数字化生产力,对财务赋能业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创造价值与融合协同已成为企业财务智能费控管理体系的重要期待,企业如何利用好工具修炼内功也成为今后持续进行的“大考”。

基于智能费控管理数字技术的融合应用,构建业务、财务深度融合的财务体系,使财务在基础核算职能的基础上,向战略支撑、赋能业务、辅助决策、防控风险、提质增效、合规管理等职能延伸,全面参与到企业的战略、营销、资产管理等活动中来,强化对经营全过程的决策支撑和价值管控,是未来财务转型的最主要目标之一。

过去四十年,财务数字化发展大体经历了电算化、信息化、智能化三个阶段。 以前,财务更多是“被动执行部门”,主要以核算为主,强调“硬专业”上的统计、汇总、分析。 但智能费控管理会计的快速崛起让财务逐渐从幕后走向前台,成长为“主动规划部门”,业务上开始强调“软技能”中的洞察、规划、决策。

因此,智能费控管理作为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财务数字化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以数据为导向,驱动业务创新发展,以此推动财务转型。 而费控管理由于与企业各部门、各项业务深入关联,构建数字化费控系统,以事前规划、事中管控、事后分析为核心,深度融合业务场景与财务费控,推动企业费用支出精细化闭环管理,实现财务核算全程的自动化流转和企业消费行为的全流程管控,从而快速适应业务需求的变化,赋能企业财务价值创造,驱动企业持续增长。 可以说,费控管理数字化是助力推动业财融合,实现财务数字化的重要抓手。

财务数字化转型的难点

智能费控管理场景融合打通业财壁垒,人机协同重构数字财务

传统费用管控模式下,财务流程和交易是分离的,每次经历月末集中报销大潮后,企业管理层才知道本月到底支出了多少,这种通过报销对费用做“事后”而非“事前”的管理方式,使得企业费用管控往往流于表面,无法在更大程度上帮助企业降本增效。

胜意费控云基于对行业智能费控管理问题进行高度提炼与总结,并将解决方案与信息化手段做融合,引入“费控引擎配置中心”的理念,可以帮助企业自主将企业的个性化管理规范、流程、标准,通过引擎配置的实现独有的管理模型。 涉及到单位内部的人员、岗位、职级,各种出差或费用场景,各种精细化标准,各种事项的审批流程、报销规范等,都可在费控云内置化做好规则,从而让企业员工所有消费支出行为都可以实现按规则执行和管理。

智能费控管理同时融入在线消费场景,支持多供应商接入,建立比价采购体系,帮助企业将自有协议资源落地,一品多供比价预订,满足采购合规的要求。 还支持根据且根据差旅事项、职级岗位,自动匹配差旅标准,同时支持超标不许预订、超标不显示、超标二次审批等严格控制,防止因为超标带来的合规问题。

此外,智能费控管理财务机器人的广泛运用不断让流程化繁为简,为财务提供了更便捷、更智能的工具箱,让财务从繁琐重复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洞察业务,实现管理协同:OCR发票识别能快速准确识别发票真伪、查重,并提取发票结构性数据,辅助员工一键报销;智能费控管理审单机器人前置财务审核,内含100多项校验规则,自动审查费用报销单据合规性;记账机器人一键生成记账凭证;付款机器人以业务单据打开银企通道自动付款;认证抵扣机器人从发票池直接勾选认证,自动计算可抵扣进项税额……财务可通过所积累的海量结构化数据,深挖数据价值,进行业财融合分析,强化费用管控,有效控制企业业务风险,提升决策支持能力,促进集团财务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身处数字化浪潮之下,众多企业争相踏上完善财务智能费控管理能力、创建一流财务体系的道路,我们期待这些走在数字化变革前沿的企业交出满意的答卷。 胜意科技已经服务了众多行业头部企业客户,助力他们踏上数字化转型之路,其中不乏各领域的佼佼者。 未来,胜意科技还将继续深耕行业,围绕客户需求,不断进行产品迭代升级,持续优化业态、效率和体验,帮助企业建立高效、融合、敏捷的财务管理体系,助推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加速构建数字化新发展格局。

参考资料: 1 江苏省人民政府 减负降本助企业走出困境 挖潜增效促企业转型升级——江苏工业企业降成本增效益典型案例分析

2 胜意科技智能费控管理4.0助力企业解码财务数字化转型奥秘

最大机场破产重整案:海口美兰机场

海南省高法分两批公布所裁定的海航破产重整公司名单。 第一批是2月10日,共有64家。 第二批是3月15日,共第二批321家(包括第一批七家集团公司)。 共有378家公司破产重整。 一直以来,大家对海航航空公司体系关注较多,对机场体系关注较少,今天翼哥再来谈谈海航破产重整的机场情况。 第一批破产名单中:有整合机场板块的上市公司海航基础、有三亚凤凰机场,还有博鳌机场。 第二批破产名单中:最重磅的当属海口美兰机场。 如果说三亚凤凰机场是我国第一家破产重整的机场,那么海口美兰机场就是我国迄今为止破产重整中规模最大的机场。 美兰机场破产令人震惊说实话,相对于三亚凤凰机场来说,翼哥对美兰机场的破产也颇感意外和震惊。 为何说海口美兰机场破产比三亚凤凰机场更加令人震惊。 主要是由于海口美兰机场与三亚机场存在着三大不同之处。 一是海口美兰机场影响更大。 美兰机场是在省会城市海口,政治影响比三亚机场大得多。 正常情况下,除非万不得已,省会城市机场不会走破产重整这条路的。 二是海航只是参股美兰机场。 与海航控股三亚凤凰机场不同的是。 美兰机场的股权结构比较分散。 海航机场集团仅持股18.1677%,排名国开发展基金、海南省国资委之后位居第三。 三是海口美兰机场规模更大。 从机场规模来看,美兰机场也大于凤凰机场。 2019年度,海口美兰机场旅客吞吐量2422万人次,排名国内第17名;三亚凤凰机场旅客吞吐量2016万人次,排名国内第23名。 2020年度,海口美兰机场旅客吞吐量1649万人次,排名国内第16名;三亚凤凰机场旅客吞吐量1541万人次,排名国内第18名。 四是海航美兰机场价值更大。 美兰机场旗下的控股子公司美兰空港在港股上市,是国内6家上市机场之一。 此外还参股了联讯证券、海航机场控股集团。 2019年,三亚凤凰机场营收14.02亿元;海口美兰机场营收46.2亿元,是三亚凤凰机场的3倍多。 所以说,这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美兰机场为何成了海航的机场?我们常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对海航的问题,我们需要客观全面的看待。 海航出问题,也不必一棍子全部打死,一概全部抹杀海航曾经取得的成就。 实际上,美兰机场是第一家纳入海航管理的机场,有着很强的示范效应。 也就是说,作为第一家由海航管理的机场,美兰机场当初管理得是很不错的,发展也很好,业绩也很棒,机场也顺利上市,正是有了这个明星效应,才有了后来美兰机场,又有其他省市的机场竞相加入海航机场集团,交由海航管理。 毕竟各地政府、各个机场既不天真,也不幼稚,选择与海航合作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上世纪90年代,海口的机场还是大英山机场。 1993年,海口启动了美兰机场建设项目。 1996年11月,海口美兰机场正式开工建设。 1999年5月25日,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于正式通航,就在一天前的5月24日,大英山机场迎来最后两个航班,此后正式停止运营。 大英山机场搬迁后,海口大英山机场跑道中心线两侧的3000亩土地,由海航集团控股企业海口美兰机场有限责任公司获得开发权。 此后大英山机场也成了海口新的核心区,大英山CBD。 直到今天,很多人都认为海航第一桶金是来自于大英山机场的搬迁。 1998年8月24日,在海口美兰机场注册成立时,注册资本为6.52亿元,海航只是股东方之一。 中国民用航空中南管理局持有46%。 海航控股30.7%。 海南省国际信托投资15.6%。 中国航空油料总公司7.7%。 这时候的海航还是个二股东。 到了2000年,事情发生了改变,美兰机场注册资本增至13.5 亿元,股东也增至6个。 这时候海航控股以30%的持股比例成为大股东,海航控股集团以28.1%成为二股东。 实际上,海航系以58.1%的比例成为大股东。 值得注意的是,2001 年 1 月 2 日,海航控股集团更名为此后著名的海航集团。 美兰机场实际为海航集团所管理。 此后的20年里,美兰机场的股权经过多次的变更,股东也多次变化。 期间,甚至甘肃省国资委都曾经做过美兰机场的股东。 到了2019年底,美兰机场的注册资本已增至38.1亿元。 股东如下:股权较为分散。 对此,美兰机场认为:由于公司的股权结构较为分散,股东中无一持股比例超过 50%;同时,公司董事会成员也无占半数以上人数的机构,股东中也无通过投资关系、协议或者其他安排能够实际支配公司的实际经营决策,因此公司无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一般认为在没有实控人的企业,往往为内部管理者所控制。 而美兰机场的高管层多由海航集团派往,因此,美兰机场实际控制权就在海航集团手中。 此外美兰机场的航空及非航空业务是由其旗下美兰空港运营的,美兰空港于2002年在香港上市。 很多人对美兰国际机场有限责任公司与美兰空港股份有限公司分不清楚区别。 美兰机场相当于机场集团,更像一个投资公司,旗下拥有除了美兰空港,还有其他各类资产和公司。 美兰空港就相当于机场公司,实际负责运营的。 美兰机场是美兰空港的老子。 所以有问题,主要是老子有问题,儿子被连带着出了问题。 美兰机场的业绩回顾美兰机场的业绩,其实还是不错的。 客观的来说,海航对美兰机场的经营也是不错的,旗下美兰空港上市,自身业绩也在逐年上升。 如果就搞航空公司和机场,海航本可以发展不错,只可惜……过去五年来,美兰机场的业绩是这样的:2015年,营业收入33.8亿元,净利润5.2亿元;2016年,营业收入35.8亿元,净利润3.2亿元;2017年,营业收入39.6亿元,净利润4.4亿元。 这样的业绩,对美兰机场这样的规模,还算是不错。 更重要的是,在海航接管海口机场的初期,美兰机场创下了最高的国内机场排名。 2000-2003年4年内,海口美兰机场旅客吞吐量连续4年排名全国第8位。 这样的排名还是非常厉害的。 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美兰机场的经营形势便急转直下。 当年三季度,其利润还高达5.3亿元,到年末时,已减至8300万元。 2019年,营业收入46亿元,更是净亏10亿元,其中公允价值变动损失高达11亿元。 也就是说美兰机场的亏损非经营原因导致。 进入2020年,加上疫情冲击,前三季度美兰机场收入21.8亿元,净亏损4.3亿元。 美兰机场缘何破产:三大原因截止2020年9月底,美兰机场的资产情况如下:总资产518.9亿元总负债388.6亿元净资产130.4亿元,资产负债率为74.9%。 这样的机场负债率在机场公司中还是比较高的,此外流动负债高达275亿元,显示着美兰机场的债务压力还是非常巨大的。 那么美兰机场为何从一家经营还不错的机场沦落至破产重整,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原因与凤凰机场相差不大,主要有四大原因。 一是受海航拖累。 和海航系其他公司一样,美兰机场也被与海航集团内关联方的资金拆借及往来款金额依然较大,仍存在资金占用;此外还为海航系企业提高大量担保。 二是疫情冲击。 疫情冲击从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美兰机场的财务危机,收入同比在减少,债务负担却在不断增加。 特别是从原来的盈利转为亏损,影响还是非常之大。 三是二期扩建影响。 2015年,三亚机场启动了二期扩建工程。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批复,相关投资如下:机场工程138.38亿元,资本金62.27亿元,由我委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5亿元,民航局安排民航发展基金7.84亿元,海南省政府安排财政性资金12.84亿元和海口美兰国际机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按持股比例出资解决。 资本金之外投资由海口美兰国际机场有限责任公司筹措解决。 也就是说美兰机场方面需要掏出175亿元。 二期扩建工程给美兰机场带来了较大的投资压力,也加重了美兰机场的财务负担。 美兰机场每年的财务费用都高达7、8亿元。 四是受限资产较多。 受债务危机影响,加上较多担保,美兰机场的受限资产规模非常大。 受债务危机影响,美兰机场将持有的部分公司股权质押,银行存单、土地使用权及房产用于进行抵押或质押贷款,2015 年、2016 年、2017 年及 2018 年 9 月末,受限资产入账价值分别占当年发行人净资产的 51.51%、37.64%、45.41%和 48.78%。 美兰机场资产受限比例较高,对其偿债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由此,美兰机场的信用评级一路下降,仅2021年以来,已经是三连降,由AA+到AA,再到C。 总之而言,多个因素连锁作用,使得美兰机场不得不走上破产重整之路。 实际上,美兰空港的年度财务也已延迟发布,受此影响,美兰空港目前正在停牌之中。 艰难的扩建工程我们知道2020年2月底,海南省派驻以顾刚为首的工作组进入海航集团,其中最重要的任务当然是解决海航集团的相关问题。 但还有另外一项重大任务,就是确保美兰机场二期扩建工程顺利完工。 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是重大国家战略。 2020年是海南自贸港建设总体方案实施之年。 海南是个海岛,对外交通运输主要靠海港和空港,空港承载着发展海南旅游业,发展海航高端技术产业以及服务业的重任。 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不断深化,海口作为省会所在地,美兰机场二期承担着海南民航扩容升级的重要使命。 对于美兰机场二期扩建工程的意义,海航集团认为:美兰二期作为海南省建设自贸港的重大标志性工程,是海南高效联通世界、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落点,不仅承担着未来海南民航扩容升级的重要使命,更是海南临空产业、总部经济等核心业态的“引擎”中枢。 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美兰机场将全面升级提效、扩容增速,形成南北双跑道运行格局,并将整合航空、铁路、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打造高效便捷交通换乘体系,构建核心陆海空立体交通节点,推动海南成为面向太平洋、印度洋的航空区域门户枢纽,助力海南加快自贸港建设进程,服务国家深化改革开放新高地。 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二期)扩建项目总投资154.71亿元,美兰机场二期的设计目标为2025年满足年旅客吞吐量35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40万吨。 2015年国家发改委批复该项目,2016年9月开建。 如何确保美兰机场不受海航集团流动性困难影响,准时完成竣工,也是地方政府一项重要工作。 事实上,美兰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已经不同程度的受到海航集团的拖累。 如果我们查询相关新闻,就会发现美兰机场的竣工时间几乎是一拖再拖。 所以顾刚到了海航集团之后,很快就布置了相关工作。 根据海航集团的新闻,3月4日,海航集团机场板块复工复产及运营工作专题会议在海口海航大厦顺利召开。 会上,顾刚执行董事长强调,在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序、有力推动全面复工复产,一要紧抓安全生产不放松,二要加快美兰机场二期扩建项目建设,三要积极推动美兰临空产业园及三亚新机场等重点项目,为助力海南自贸区(港)建设担起应有的责任。 事实上,美兰机场二期扩建工程也在顺利推进之中。 海南省国资委的动作前文曾说道,美兰机场的股权非常分散,实际控制权在海航手中。 为此,在美兰机场重整前,海南省国资委就开始了相关股权变更事宜。 2020年11月30日,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海南省发控)发布公告。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国资产业布局,做大做强省属国企,发挥海南省发控在自贸港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工作要求,随着公司产业布局和管理半径的不断扩大,为了调整和集中力量聚焦发展重点产业,做强做优做大核心主业,规避非主业资产带来的管理及财务风险,根据海南省国资委要求:将所持的参股公司美兰机场29.98%股权和海钢集团100%股权无偿划转至海南省国资委。 本次划转的美兰机场29.98%股权和海钢集团100%股权截止2019年末入账价值合计为70.25亿元,占本公司净产的17.30%。 本次划转的美兰机场29.98%股权来自于两家企业:一是省发控:18.2324%。 二是省发控旗下的海南省机场投管:11.7529%。 划转过后,海南省国资委将成为美兰机场第一大股东。 美兰机场何去何从海口美兰机场及三亚凤凰机场的破产,既创下国内机场也会破产的先河,同时也将加速海航旗下机场回归国有控股。 毕竟,民航控股机场产业存在许多的不确定性,虽然海航做了有益的尝试,曾经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但海航作为民营企业控制机场特别是大型机场这条道路最终是失败的,因为民营企业自身的风险最终不可避免的传导至机场身上。 机场具有一定的公益属性,同时又具有一定的自然垄断性,由民资控制机场无论如何都是说不过去的。 特别是机场占有大量土地资源,一旦迁建,老机场土地资源属于谁,当初如何定价的,其中存不存在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海航破产重整,也给解决海航旗下的机场问题提供了契机。 对于海航机场板块未来走向,海航集团管理人也明确表示:确保重整后的机场板块长期保持国有控股地位不变,未经地方政府许可,不得擅自向其他第三方转让股权。 也就是说,美兰机场回归国资将是大势所趋。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chuangtou/13888.html
国泰航空凭什么是中国最赚航司 上半年赚了36.13亿港元
小孩姐 暑假抽空去巴黎玩了一趟 奥运首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