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上瘾的孩子 宠 都是 出来的

本文共3300字,阅读约需8分钟

请关注并 星标 当代教育家传媒”

永不失联系

前几天,看到奇葩说知名辩手 @席瑞

他说自己曾经以为,海淀区的孩子都是被逼着学的,他们的学习应该是非常不愉快,每天垂头丧气的。

直到前不久,他录了一个小节目,里面有不少来自海淀的孩子。

他和其中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聊天,孩子告诉他,自己提前一天就把他节目中他要讲到的一本书看了。

席瑞问孩子,是不是因为学业压力不大,才有时间阅读?

孩子则摇摇头:“我今天晚上还要去学架子鼓,明天要学舞蹈,周末还要去学一个乒乓球……”

席瑞震惊不已:“这么多的事情,你忙得过来吗?这里面有多少是你爸妈让你学的?”

孩子却说:“忙得过来啊,这些都是我自己的要报的。”

从孩子的言谈中能看出来,他是非常享受这个过程的。

而孩子妈妈呢,也并没有要求孩子在节目上怎样怎样,而是默默躲在舞台的角落里,拿出手机记录下了很多画面。

评论区中有读者也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自己前一阵带孩子参加钢琴比赛,发现很多孩子脸上都写满了凝重和焦虑,仿佛下一秒要奔赴战场。

只有一个小男孩,满脸激动和期待,比赛时他的父母就站在一旁给他拍照,之后还特意发了朋友圈帮孩子分享喜悦。

可以看出来,这对父母从未逼迫孩子学钢琴,而是充分尊重孩子的乐趣。

看过不少父母抱怨,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可谓尽心尽力。

可是哪怕使出了浑身解数,却依旧教不出自律上进的孩子。

却不知,那些内驱力十足,学习上瘾的孩子,都是父母“宠”出来的。

儿童教育家杨杰曾分享过一个案例。

男孩刚上一年级时,妈妈就每天盯着他写作业。

男孩觉得烦躁,做作业时,总是东摸摸西搞搞,妈妈不催他就不动。

时间久了,他就直接无视妈妈的催促,直接跑到一边玩自己的,本来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完成的作业,他总是一拖再拖。

最后结果就是,母子俩为作业斗争一晚上,孩子依旧只字未写。

尹建莉老师说:“在教育中,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

如果父母经常逼迫、催促孩子,用外动力推动孩子,只会让孩子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剥夺孩子的自主感。

他在日本认识两个滑冰小男孩,水平都很厉害,一个在日本同年龄段前三的水平,另外一个刚滑进美国国家集训队。

值得一提的是,两个孩子的爸妈一开始全力培养的都是他们的姐姐。

他们拼尽全力培养两个女儿滑冰,为此花了不少时间和资源,弟弟们只是陪着姐姐一起在场边玩。

结果,姐姐们越滑越吃力,先后退出了,反而是一直打酱油的弟弟们却主动提出要好好练滑冰。

本来父母也没太当回事,以为弟弟只是觉得好玩。

没想到两个弟弟就跟换了个人似的,特别投入,进展飞速,连教练都惊呆了。

其实原因很简单,两个姐姐一开始是在父母的外力下推着向前走的,当阻力大过推力,又缺乏内在动力时,往往走不了多远就“没劲了”;

而两个弟弟,却是完全出于兴趣才爱上的滑冰,他们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下,内在驱动力被逐渐唤醒,这才有了后面的爆发式成长。

而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被逼着、催着学的孩子,越学越无力,而没怎么管的孩子,反而很优秀。

经过观察,发现这样一件事:

有的孩子明明很聪明,对学习也不反感。

但从小学开始就奔波于各种兴趣班、辅导班,平时课后补、周末补、假期补,年复一年,孩子开始变得疲惫不堪。

他们当中有的变得很抵触学习,有的不是那么抵触,但明显动力不足,一提学习就疲疲沓沓,软磨硬抗。

其实就是被过早的高强度、功利性的“鸡娃式”教育提前透支了本有的活力。

纪录片《起跑线》中,有一个7岁的北京小女孩汤笑嫣。

自打她记事以来,她的课余生活就与各类兴趣班为伴:尤克里里、声乐、舞蹈、西班牙语、逻辑思维……

母亲永远只有一句话:“你要学这个,咱不能输在起跑线。”

小小年纪,孩子的脸上就写满了疲惫和委屈。

很难想象这样的孩子,以后会有持续的学习动力和蓬勃的生命力。

儿童精神医生曹庆久坦言,现在患心理疾病孩子的年龄越来越小:

“为了赢在起跑线上,很小的孩子就要卷进赛道,承受巨大的压力。如果刚开始就给孩子太多压力,会把孩子压伤。”

一位心理咨询师讲过这样一个案例:

他曾经接诊了一个女孩,14岁,读高二。

目前已经休学在家一个月,还伴随中度抑郁症状。

据咨询师了解,女孩曾经初中也是班上数一数二的学霸,但妈妈对她的学习要求特别高。

但凡作业出了一点错,妈妈就对她发脾气,劈头盖脸地骂;

不管她考得如何,妈妈都会表示不满意,只是说:“你还可以考得更好”;

长期的压力,让她一学习就感到焦虑和紧张,经常难以集中注意力。

久而久之,女孩对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

到了高一下学期,每天早上想到要去上学,她都恶心想吐。

再怎么强打精神,也难以专注于学习,去学校也变得困难,不得不休学在家。

就像席瑞在视频中说的:

最后孩子们不仅早早失去了对学习的热情,还很可能向内攻击,最终压抑成伤。

有时我也在想,那些优秀又自律的孩子,到底是怎么养成的?

为此,我研究了近多位学霸的成长经历,发现他们的家庭都有共同的底色——

来自山东高考711分的学霸孟令昊,从小家庭氛围就特别自由。

父母对他格外“宠爱”,对他的学习没什么硬性要求,也没逼他上过任何学科辅导班。

他在高中以前成绩一直都很普通,父母对他从来都是鼓励和引导,即使考砸了,也一直在安慰他。

他从小学开始喜欢上了拉大提琴,很多学艺术的孩子,都因为成绩不稳定被父母逼迫放弃了艺术爱好。

但孟令昊的父母却始终尊重和支持他的选择。

在宽松自由的家庭氛围下,孟令昊学习特别自觉,学习也是格外投入。

每天不管多累,他都要坚持练习2个小时的大提琴。

也正是通过练琴,他在高中阶段学习压力很大时,精神上得到很好的放松,学习劲头更加充足,最后一举逆袭。

想要孩子持续保持对学习的热情,父母就要给他足够的“宠爱”:

不干涉、不逼迫、多尊重、多放手。

来自浙江的朱科航学霸,曾因获得郭沫若奖学金而登上热搜。

他从小就喜欢玩,从小时候的溜冰、滑板、魔方……到小学时的三国杀、

他的父母不但不阻止,还允许他邀请一堆朋友来家里一起玩;

而一路爱玩,爱钻研的朱科航不仅成功进入中科大,还在毕业时拿到9所名校的全奖直博offer。

杭州15岁的初二男生屠彦博从小就喜欢观鸟。

他甚至为了观鸟休学一年,去做一些鸟类志愿者的工作。

他的父母不仅不反对,还从杭州自驾到云南,开了1万多公里,只为陪他去观鸟;

如今屠彦博已经观测到了1600种国内外鸟类,还跻身于各大专家组成的裁判团中;

不仅如此,他还早早有了自己的目标——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生态学专业,并一直为之努力。

想要孩子专注于自我成长,父母要给他创造一个和谐、温暖的成长环境,让他在家庭中得到充分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当父母不焦虑、不功利、不施压,做孩子坚强的后盾;

孩子的“内驱力”自然会被唤醒,从“我想学”,变成“我要学”。

家庭教育专家王秋云说:

父母的教育智慧里,藏着孩子未来20年后的样子。可如果不懂得正确的方法,就会把孩子带上错误的道路。

弦拉得太紧一定会断,教育用力过猛一定会得不偿失。

唯有做一对有松弛感的父母,情绪稳定、积极乐观,给孩子真正的关心和爱,才能照亮孩子前进的道路。

当孩子的心被爱充盈时,呈出现的是快乐、是自信、他脚下的每一步都会是坚定有力量的。

愿每个孩子,都能梦飞山林、心驰原野,到达自己想去的地方。


你听过“嗜考症”吗?这个比网瘾更可怕

——《为何家会伤人》读书笔记18【读】 西安某中学一高二女生患了”嗜考症” 。 症状是迷恋考试, 如果有几天不考试就觉得烦躁、 空虚 ,并且只要不能得第一就认为是失败,而考高分的目底是赢得老师的奖励和同学的羡慕。 应试教育使孩子们考试压力极大, 对此产生厌倦情绪是正常的。 相反,如果迷恋上考试, 把考试当做生活中最大的快乐来源 ,这是 非常可怕的心理状态 。 考试上瘾源于不正常的奖罚方法,这种完全以考试成绩为标准的单一奖罚方法,很容易催生孩子的考试瘾。 严重考试成瘾需要心理干预 因为他的这种单一的爱好,一不随其所愿,容易造成偏执型人格障碍,严重的会导致精神分裂。 (比如一个高一男孩,以考试为乐,也为了父母不吵架,平衡父母的关系而喜欢考试考的好,怕自己进入高中落后于他人,从中考后开始自学高中课本,严重的是上了高一每天晚上学习熬到凌晨两三点,五六点钟就又起床学习了,这种紧张的心里状态随时可能会因为可能某一时的考试失利而接近崩溃……所以需要心理干预。 ) 学习上瘾的孩子,享受的是知识带来的快乐, 这是天然的快乐 ,是好奇心得到满足的快乐, 是对这个世界更多一些了解后的快乐。 考试上瘾的孩子,他们的快乐其实掌握在别人的手中,他们所追求的不是知识带来的天然快乐,而是家长、老师等外人的奖励和认可。 为了防止孩子染上“嗜考症”,心理专家于东辉有以下建议: 一、不要只根据成绩好坏奖罚孩子 如果频繁给予物质奖励 这种内在内在喜悦会被外在的奖励所取代,学习动机会变得不单纯。 二、孩子考砸时要给予理解,而不是责骂 三、让孩子适度参与家务 四、鼓励孩子有其他爱好 【思】 什么事情到了极端,就趋害避利”了。 对考试上瘾也是一样。 所以,家长从小教育孩子要理性的对待考试,家长首先做到不太把考试和成绩当回事。 不让孩子只为了分数和高成绩而学习。 对知识获得的欣喜和敬畏,才是学习该有的内驱力和动力。

怎么劝学习学上瘾的人

怎么劝学习学上瘾的人,首先了解他的想法吧.问一下他为什么压力这么大,这么努力的原因是什么,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其实你们不要反对他这么努力,否定他的努力,你们要做的应该是理解他支持他,然后再这个基础上缓解他的压力,身体才是最重要的,想要让他改变。

读书笔记-为何家会伤人11-考试瘾比网瘾更可怕

在我接触的人中,我觉得没有一个孩子是考试上瘾的,很多都是畏惧考试,害怕考出不理想的成绩。 考试上瘾的孩子会有一个收获——取得比较优秀的成绩,但是,他们会付出非常昂贵的代价。 考试上瘾的孩子可能会很偏执,执着于把考试考好,执着于拿到优异的成绩。 书中指出,考试上瘾,源于不正常的奖罚方法: 过度奖励让人考试成瘾,这就促使孩子们趋利避害,为了极大的奖励而热衷于考试,为了物质需求而考试,趋利避害的心理机能就会受到严重伤害。 我们要学会区分学习上瘾和考试上瘾,学习上瘾是享受学习这个过程;考试上瘾是为了追求结果而努力,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学习上瘾的孩子,享受的是知识带来的快乐,这是天然的快乐,是好奇心得到满足的快乐,是对这个世界更多一些了解后的快乐。 于东辉说,要防止孩子染上“嗜考症”,他有以下几条建议: 内部评价系统与外部评价系统 对于考有些孩子试压力,孩子有自己的看法和做法,用考砸表达对老师、母亲的不满。 最常见的表达方式是“被动攻击”,即孩子有意无意地做错一些事情,然后惹得父母特别生气。 实际上是孩子内心深处故意惹父母生气。 但因为他是被动的,而不是主动的,所以就仍像是一个乖孩子。 考砸让孩子反而有一丝快感,用来报复老师、父母。 这种一闪即逝的快感是问题的真正所在,原来有些孩子内心深处其实是不想考取好成绩的。 这种心理很微妙。 书中案例中的孩子,他们的父母有三个共同的地方: 第一,对孩子的控制欲望非常高,他们生怕孩子遇到任何挫折,于是希望尽可能完美地安排孩子的一切,以防止他们遇到麻烦; 第二,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很高; 第三,他们不允许孩子表达对父母的不满,他们认为,孩子最好的优点就是听话。 生命的价值在于选择,在父母常常不给孩子选择的自由,总是忍不住要替孩子作选择,这就无异于是在杀死孩子的生命。 读书笔记-为何家会伤人01-每一次分手都是心灵的修复 读书笔记-为何家会伤人02-别拿自己的尺子量对方 读书笔记-为何家会伤人03-孩子不该是你的最爱 读书笔记-为何家会伤人04-妈妈是婴儿的镜子 读书笔记-为何家会伤人05-男孩归爸爸,女孩归妈妈 读书笔记-为何家会伤人06-溺爱的心理真相 读书笔记-为何家会伤人07-密不透风的“爱”源于自私 读书笔记-为何家会伤人08-痛苦的童年为神经症“播种” 读书笔记-为何家会伤人09-孩子有问题,大人先自省 读书笔记-为何家会伤人10-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 读书笔记-为何家会伤人11-考试瘾比网瘾更可怕 读书笔记-为何家会伤人12-和孩子一起直面高考失利 读书笔记-为何家会伤人13-家有失败留学生怎么办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chuangtou/14545.html
侠客岛丨岛读 这份重磅报告揭开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真面目
化石扫描揭示古生物重要生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