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巴西建交50年丨巴西专家 巴中航天合作给两国民众带来福祉

8月15日,中国与巴西将迎来建交50周年。作为两国间科技合作的重要内容,中巴在航天领域的合作关系已持续36年。 巴西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纳尔丁表示,两国在航天领域的合作,给两国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

纳尔丁表示,两国的航天合作始于1988年。借助于中巴地球资源卫星项目,目前两国已经联合研发出了6颗卫星。其中,正在轨道上运行的两颗卫星04星与04A星,在巴西水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环境和灾害监测等领域发挥了重大作用。

他表示,今年4月底,在巴西南部南里奥格朗德州发生了严重的洪水暴雨灾害。借助于这两颗在轨卫星,巴西空间研究院可以监测洪水动向、评估受灾情况以及了解城市基础设施受损情况,为巴西政府灾后重建决策提供了智力支持。据他介绍,两国之间的卫星合作还对保护“地球之肺”亚马孙雨林发挥了积极作用。

巴西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 纳尔丁: 巴中之间合作研发的卫星可近距离监测亚马孙雨林的毁林情况,这种合作能真正地保护雨林,因为卫星监测到的数据被用于巴西国内一个毁林监测项目。换句话说,这种合作能帮助巴西政府做出正确决策,因此两国在卫星领域的合作,实际上有助于保护我们共同生活的地球。

纳尔丁表示,两国建交50周年将进一步推动两国在航天领域的合作,两国签署的《2023—2032年中国国家航天局与巴西航天局航天合作计划》等文件将有助于推动在联合研制卫星、深空探测等领域合作。他还表示,中国近年来在空间技术方面取得的进展,令人感到欣慰。

巴西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 纳尔丁: 中国等国家在空间技术上正在取得领先的成就,尤其是正在轨道上运行的中国空间站,前不久在武汉访问时,我有幸见证中国将三名宇航员送入空间站,这是了不起的成绩。很高兴看到像中国这样与巴西合作很多年的大国,为促进国家发展而取得的这些成绩。


中国航天打造"硬实力"是怎么回事?

正在北京举行的航天盛会——全球航天探索大会7日进入第二天,前来参会的近千位全球航天精英围绕人类深空探索的主题充分交流,太空探索的热度依旧不减。

载人空间站建设全面展开、嫦娥探测器登上月球、火星探测已经启动……大会展示出中国航天的一项项非凡成就令世界瞩目。 探索宇宙是人类共同的理想,国际合作是航天探索的主流,中国作为航天大国已成为全球航天合作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

“时隔5年再度来到中国,我感到中国航天发展有清晰的规划和目标,能很好地实施,取得的成就令人印象深刻。 ”欧空局战略规划部部长伯恩哈特·胡芬巴赫7日在大会现场对新华社记者说。

中国的航天发展,首先依靠的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自上个世纪50年代创建至今,中国航天已走过61年艰苦卓绝的发展历程。 从第一枚T-7M探空火箭仅能飞起8公里,到“嫦娥”奔向38万公里外的月球;从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升空,到现在中国已发射346颗卫星,中国航天的辉煌成就令全世界瞩目。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吴燕生在大会上介绍,中国迄今已连续成功发射了11艘载人飞船、2个空间实验室和1艘货运飞船,圆满完成了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规划的第二步任务;月球探测工程成功实施了四次任务和试验;迄今中国拥有实际在轨运行卫星140颗,初步构成了中国空间基础设施。

同时,中国航天正按照规划的宏图,迈着坚实的脚步向深空前进。 吴燕生说,中国载人空间站计划于2022年完成建造;月球探测工程计划于2017年年底发射的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将实施月球探测和采样返回,计划于2018年发射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将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计划于2020年左右发射火星探测器,同时开展载人登月概念研究。

他说,未来一段时间,中国航天还将建成完备的空间基础设施,推进空间科学发展,实现新一代运载火箭的迭代,继续提供国际商业发射和卫星在轨交付等服务。

中国航天不断突破,基础在于自力更生,但这一伟大事业要长远发展,也离不开国际合作。 当前,太空探索对任何一个国家地区来说,都是投入巨大、难度很高、风险很高的工程,需要凝聚全人类的智慧和力量。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于登云表示,人类未来航天探索的内容会更丰富、探索的目标也会更远,如果能集中全球各国的力量,则能快速实现航天探索的目标,化解技术风险,分摊经费,共享成果,这对全球各个国家都是有利的。

6月5日,美国“龙”飞船往国际空间站送“中国货”。 尽管受阻于美国国会2011年出台的“沃尔夫条款”,中国与美国官方的太空合作被“冷冻”,但“龙”飞船将中国独立设计的实验项目送向国际空间站,仍在释放一个积极信号,那就是航天探索国际合作仍有很大空间。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杨利伟称,在中国空间站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将继续坚持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基本原则,与世界各国及相关国际机构开展更加广泛、更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

目前中国嫦娥工程已经为国际合作提供了良好的项目平台。 明年我国计划发射的嫦娥四号,将搭载荷兰、德国等国低射频电探测仪等4台科学载荷,共同飞赴月球,探索宇宙科学奥秘。

这4台国际合作科学载荷由中国按照技术指标先进性、科学目标创新性等原则,面向全球征集,集中体现了各国在相关领域的技术优势。 吴燕生说:“用开放的心态,取长补短,共同利用太空资源,才能推动全人类宇宙探索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 ”

除了技术合作之外,中国还积极进一步推动空间领域国际合作,先后与欧空局、俄罗斯、巴西、法国等国家及国际组织建立双边航天合作机制,签署一系列合作大纲,明确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等领域,特别是在深空探测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

在此次大会上,国际上对中国的所有航天计划都非常关注,他们对我国的航天成就表示祝贺,也对未来合作充满兴趣。

国际宇航联合会秘书处执行主任克里斯汀·费齐廷格告诉新华社记者,航天探索需要合作,而合作中需要一些国家来牵头和主导,中国在航天国际合作上的态度很开放,相信中国未来会在合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伯恩哈特·胡芬巴赫表示,在探索宇宙的国际合作中,不同的国家可以优势互补,共同实现探索目标,而中国未来会扮演重要角色。

“国际上月球探测的成功率大约为50%,而中国目前已实施的四次月球探测任务和试验都100%成功。 中国航天探索已取得的显著成绩,更坚定了国际合作的自信。 ”于登云说,除了在现有的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之外,下一步,中国还将在火星、小行星、木星探索领域,更广泛地与各国加强合作,共享成果。 中国参与国际航天合作的条件越来越成熟,这为我国在国际合作中掌握主动打下很好的基础。

“无垠的太空是人类共有的疆域,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为全人类谋福祉是中国航天发展始终秉承的理念。 ”中国宇航学会理事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雷凡培表示,中国愿与所有致力于航天发展的各国政府、航天组织、企业集团和科技工作者加强合作,携手并进,共同推动航天技术的发展,共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圭亚那与中国建交时间

圭亚那1972年6月27日与中国建交。

圭亚那是中国政府向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派遣医疗队的第一个国家。 自1993年起,中国累计派出援圭医疗队17期,诊治患者130万人次,赢得当地人民和政府的充分肯定与赞誉。 圭亚那在加勒比地区率先与中国建交,坚定奉行一个中国原则。 圭中合作遍布贸易、投资、农业、基建、通信、卫生、教育、文化、体育等诸多领域。

圭中在中拉论坛、中国-加勒比经贸合作论坛框架内积极开展合作,并在国际多边机制中保持密切协调,共同支持多边主义。 圭中关系前50年的发展为下一个50年打下了坚实基础,圭方期待同中方携手共进,为两国发展和世界福祉不懈奋斗。

圭亚那的地理环境

圭亚那位于南美洲北部,东北濒大西洋,东邻苏里南,西北接委内瑞拉,南交巴西。 面积21.5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为19.685万平方公里,水域面积为1.812万平方公里。 境内有圭亚那高原,是南美洲第二大高原。

海拔在300~1500米之间,西和南部较高,向东、北方向缓倾。 基底岩系主要由太古代花岗岩、片麻岩和片岩组成,在湿热气候条件下,经过长期侵蚀,一般成为高300~400米的丘陵状高原;岩性坚硬的地区往往构成坡陡而顶部浑园的蚀余山,高约1000~1500米,如东南部的图木库马克山。 中西部一带,覆有呈水平层次的中生代和第三纪沉积,形成桌状高地。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百科-圭亚那

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亮相巴西

当地时间2月28日,作为南美洲最大规模的铁路、轨道交通行业展览会之一,2023年巴西国际铁路装备展览会在巴西圣保罗开幕,吸引了世界各国铁路企业展示产品技术、进行沟通交流。 出席展会的巴西交通部长菲略指出,铁路和公路等基础设施必须具有越来越强的韧性,需要具备抗击山洪暴发、洪水和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能力。 人民的福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始终是最重要的。 适应极端天气、高标准和可持续性发展是巴西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指导方针。 巴西政府欢迎各国企业为巴西基础设施提供创新的技术,与巴西共同成长发展。 巴西目前的交通运输主要依靠公路和航空,铁路设施发展相对缓慢,急需进一步的投资建设和改造。 巴西国家陆路交通局负责人维塔莱指出,近年来,巴西在铁路方面取得了显着进步,扩大铁路以促进巴西交通矩阵更加平衡十分重要,巴西将进一步扩大铁路网络发展。 展厅里汇聚了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家企业参展。 在展会中央位置一家全场最大的展台吸引了不少参展人士、观众驻足,这正是中国中车的展台。 各种多媒体系统、图片展板,生动地展出下一代地铁、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机车、磁悬浮列车、内燃动车组等各类型轨道交通产品和技术系统。 实物模型前自拍留念的当地民众们也吸引来了多家当地媒体前来拍摄报道。 中国中车在展会技术论坛环节发布了新一代最高等级无人驾驶地铁、全球领先的100%低地板轻轨列车以及全球首列氢动力市域动车组等前沿产品,同时介绍了“城轨云平台”“车辆智能维护系统”等一体化的“智慧列车”全寿命周期服务系统,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智能、绿色的一体化轨道交通系统解决方案。 “其中车车通信技术指列车基于运行计划和实时位置实现自主资源管理并进行主动间隔防护的信号系统,以信号车辆深度融合为特征,实现列车运行方式由自动化向自主化转变的一种全新系统制式。 ”中车长客股份公司设计师姜柏洋的生动介绍,吸引来场下满座的观众热情提问。 据介绍,今年是中国中车进入巴西市场15周年。 15年来,中国中车先后为巴西里约热内卢、圣保罗等城市提供了668辆轨道列车。 里约地铁1号线、4号线、城际EMU动车组等产品为里约市提供了超过60%的运力,曾先后服务巴西里约世界杯和奥运会,获得世界各地游客的广泛好评。 为圣保罗市13号线量身打造列车于2020年正式投入运营,为南美首条机场线路提供运输服务。 2022年,中国中车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签署了62辆干线铁路客车出口合同,这也是中国企业首次向巴西出口干线铁路客车。 马耶福是跨国工程咨询集团赛思达巴西负责人,技术发布会后,欣喜地跑来中车展台打招呼。 来自法国的马耶福在巴西工作生活了15年,他满脸赞许地说,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及服务在拉美地区得到了行业内外及民众的一致好评。 因为赛思达专门从事城市公共交通和铁路交通工程的咨询业务,自己已经与中国中车在巴西,哥伦比亚、墨西哥等地区的项目上有过多次合作,“中国企业在拉美铁路事业的出色表现,我期待并期待,未来我们一定还会更多的合作。 ”中国中车展台。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chuangtou/15024.html
新歌身着超短热裤 Lisa疯马秀后身价暴涨 身材火辣像小野猫
搬出大深山 中华一家亲 奔着幸福来 铸牢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