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 康熙帝为什么不肯褒奖老十三胤祥 全剧最憋屈的皇子

如果问《雍正王朝》中,哪位皇子的命运最坎坷,想必大家都能说出几个名字来,但毫无疑问的是,老十三胤祥必然排在首列!

作为一向以行侠仗义著称的“侠王”,先是跟随老四胤禛南下筹款赈灾,随后又协同老八胤禩审理刑部冤案。不管是前者的老四胤禛,还是后者的老八胤禩,都获封郡王,唯独老十三胤祥,一点封赏都没落到。

好处捞不到,那坏处总能避免吧?

不能!

每每有坏事出现,老十三胤祥也是首当其冲,热河八大山庄被围,老十三胤祥却被圈禁。任伯安的书信曝光后,太子胤礽造反,遭殃的又是老十三胤祥。

那么,问题也就来了,老十三胤祥为什么总是不招康熙帝待见?

杨角风谈《雍正王朝》系列文章:难怪老十三胤祥难被封赏,你看热河兵变前康熙帝说过啥?

一、

开篇老四胤禛带着老十三胤祥南下筹款赈灾,在他俩尚未回京的时候,康熙帝就在朝堂之上当着众位皇子的面,册封老四胤禛为雍郡王!

这个封赏一下达,众位皇子各怀鬼胎,老八胤禩甚至偷偷瞥了一眼老三胤祉,显然,大家都有点不自在。这一点康熙帝也看出来了,还特意在朝堂之上说了出来,并拿出另外一个追缴户部欠款的差事来开导大家。

其实这些皇子们心里不舒服,倒也没话可说,毕竟他们又没有南下筹款赈灾。但是,老十三胤祥就不一样了,这次南下筹款的功劳,至少也有他的一半,以至于老四胤禛都看不下了:

可老十三胤祥怎么回答的?

一句打小就习惯了,足以说明,康熙帝对老十三胤祥不公的事情,绝不止这一件,都让人家养成了好事绝不会落他头上的习惯了。所谓的干的顺心就好,不过是自己安慰自己的谎言罢了。

同样,揭露刑部冤案一事的人也是老十三胤祥,他还兼任审理此案的副主审。这个案子审结之后,赏的赏,罚的罚,老八胤禩甚至被康熙帝盛赞深明事理、用心正大、处事明达,特旨加封廉郡王!

得,老十三胤祥白跟着辛苦了一趟,又啥好处没捞到,再次替他人做了嫁衣。

二、

当然,也不是没有人问过康熙帝,为什么不能褒奖一下老十三胤祥?

这个人是老四胤禛,在接下追缴户部欠款之前,他曾经跟康熙帝有过一段对话。俩人商量妥了田文镜当帮办之后,老四胤禛乘胜追击,又提出了两个请求:

一是,老十三胤祥这次跟着南下办差,功不可没,希望能得到皇阿玛的褒奖。二是,这次追缴户部欠款的差事,还希望皇阿玛能允许老十三胤祥,跟着一起办理。

结果,老四胤禛在说这两个请求的时候,康熙帝明显一脸的不耐烦,甩过头去,回了一句:

显然,不止我们想不明白,连老四胤禛也是不明白,于是跪在地上,质问康熙帝,为什么老十三胤祥就不能受到褒奖,就不能接这个差事?

康熙帝回答:

之前我们分析过,追缴户部欠款本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康熙帝派老四胤禛去做这件事,一方面是为了充实一下国库,对其他借钱的官员予以警示。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给突飞猛进的他降降温,让他认清形势,尽心辅佐太子胤礽。

难道说康熙帝这是在变相保护老十三胤祥,毕竟这个任务根本完成不了,还会得罪其他官员。再加上老十三胤祥本就是个侠王,从他帮助魏东亭就看出来了,康熙帝也怕他意气用事?

三、

确实,老四胤禛追缴户部欠款,最终吃了瘪,不仅被康熙帝痛斥一番,连带着自己的左膀右臂田文镜和年羹尧都给调离了京城。

如果顺着这条思路走的话,康熙帝确实有保护老十三胤祥的意思在里面,若这里还没体现那么明显的话。那么,等到刑部冤案爆发,太子胤礽受牵连,被剥夺接见和代皇上款待蒙古王公的机会后。还发生了一件不起眼的小事,那就是康熙帝特意派张五哥跑去跟老十三胤祥打招呼,让他最近不要跟太子胤礽见面。

事实上,老十三胤祥第一次被禁,就是没有听康熙帝的话,狩猎当晚跟太子胤礽见了面,才倒了大霉。

难道说,康熙帝知道太子胤礽最近要倒霉,他确实是在保护老十三胤祥?

一开始我(杨角风)确实是这样认为的,毕竟热河兵变之后,老十三胤祥都被圈禁了,康熙帝还讲江山不能留给没德之人,这方面十三阿哥胤祥就做的不错等等的话。

可是,直到最近重刷《雍正王朝》,再结合康熙帝几次都不肯封赏老十三胤祥的深层次思考,才发现,真相或许不是我们想的那样!

康熙帝一开始对太子胤礽是十分器重的,可是接连发生的事情,让他越发觉得这个大清未来的皇帝实在不靠谱。这种情绪的变化,从老四胤禛南下赈灾时的太子表现的不解,到追缴户部欠款的寒心,再到刑部冤案的失望,康熙帝开始觉得太子胤礽的病是很严重了。

四、

但太子胤礽病归病,康熙帝虽然对此痛心疾首,但也不想放弃治疗,还是想治一治的。

毕竟,真要按邬思道说的那样,刑部冤案结案之时,就是太子胤礽被废之日,那也太儿戏了。毕竟从康熙帝的视角来看,这样做的后果必然导致朝政不稳,甚至会引发萧墙之祸,得不偿失。

在这种情况下,他才决定带着众位皇子皇孙,去热河散心,顺便狩猎。

当然,光感慨太子胤礽不争气没用,关键时刻还得敲打他一番。所以才有了接见蒙古王公时,太子胤礽的缺席,以及招待他们时换上了老八胤禩。

为了不至于大清的脸面太难看,太子太难堪,康熙帝还替他找了个理由:

康熙帝这样做,最难受的还是太子胤礽,当然,这也是他自作自受。虽说审理刑部冤案的时候,老八胤禩存在诱供的行为,但若是太子胤礽能独善其身,那苍蝇又怎会盯上无缝之蛋?

所以,难受之余,太子胤礽也想搞清楚,究竟是谁在搞自己,于是便来到了老十三胤祥的住处,表面上是诉苦,其实另有目的。

我们再看,太子胤礽找到老十三胤祥,一共都说了些什么?

首先,他在询问肖国兴的去向,他想搞明白,究竟是谁,用了什么办法,让肖国兴开了口?

其次,他想搞明白,老八胤禩究竟在皇阿玛面前说了什么,怎么就造成这个结局了?

最后,他还想敲打一下老十三胤祥。

五、

从太子胤礽的角度来看,他来找老十三胤祥,确实很有必要!

首先,太子胤礽很清楚,自己这次之所以栽倒,原因就出在肖国兴身上。只要能找到他的下落,搞清楚他背叛自己的原因,那么,自己就还有机会打个反击战。

其次,他想知道老八胤禩拿到供词之后,究竟怎么跟康熙帝说的,存不存在添油加醋,故意捏造事实的情况,以便找到破绽,予以回击。

最后,他也想试探一下老十三胤祥,你跟着老八胤禩一起办案,怎么就一点消息都不清楚,怎么就不拦着老八夜审肖国兴,以及拦着他面圣?

是啊,太子胤礽一下子栽了这么大一个跟头,他自己都搞不清到底该相信谁了,也不知道老十三胤祥跟老四胤禛他俩有没有背叛自己。

老十三胤祥的脾气,太子胤礽也清楚,这么一通话问下来,他自然就急了,发起了毒誓:

老十三胤祥都发誓了,太子胤礽自然就信了,毕竟他的为人,大家都知道。不然的话,鹿园事件发生后,太子胤礽也不会跑去见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更不会在钟敲响十二点后,突然给老十三胤祥下跪,交代起后事来:

六、

可是,在鹿园事件发生之前,康熙帝就早有预见,在太子胤礽跟老十三胤祥刚有接触后,就派张五哥去传了话:

可惜,老十三胤祥并未听从康熙帝的指令,为了老四胤禛不受找上门的太子胤礽牵连,把自己豁了出去。

至此,也就有了热河兵变发生后,太子胤礽下跪求情的事情。

与此同时,面对凌普的两千军队突然进驻八大山庄,康熙帝震惊之余,也下达了三条指令:

一是命令御前侍卫德楞泰,命令众位皇子,全都到戒得居待命;二是命令上书房大臣张廷玉马上调集狼覃部队进入八大山庄,抵御凌普的军队;三是自己也急忙赶往戒得居,其他人比如马齐,也全都过去,待命。

在这之前,康熙帝已经接连派出好几拨人寻找太子了,结果李德全回报是:

当康熙帝见凌普的军队开过来后,马上就意识到这是太子胤礽在谋反。既然是他谋反,那么理论上,包括众位皇子在内,都是他的剿杀对象。

所以,他才会将大家都聚集到戒得居,一方面提供保护,另一方面也防止其他皇子趁机作乱,让自己的部署功亏一篑。

等到八大山庄被控制住,太子胤礽跟老十三胤祥露了面,张廷玉也擦干了眼泪,康熙帝也喝了药后,大家才发现问题的蹊跷。

七、

因为整件事从头到尾都透着一股邪性,让人不得不怀疑,于是张廷玉就对康熙帝讲:

果然,一语惊醒梦中人,康熙帝急忙拿过调兵手谕来一看,果然是假的。但是,就算发生调兵手谕是假的,康熙帝又能怎么做呢,无从下手啊。

这时候,康熙帝就接纳了张廷玉的意见,先假装不知道这事,然后暗中调查,究竟是谁伪造了调兵手谕?

显然,老十三胤祥又成了首要嫌疑犯,因为随后张廷玉就出来问了他四个问题:

一是,今晚这么多阿哥都在戒得居待命,为什么你十三阿哥却跟太子单独外出?

二是,凌普带兵进驻八大山庄的事,闹得这么凶,你到底知道不知道?

三是,这张调兵手谕,你看看,你知道吗?

四是,这次带兵过来的凌普,是你老十三胤祥曾经的部下吧?

可以说,康熙帝派张廷玉问的这四个问题,无疑都在向在场的各位表示,八大山庄被围,跟老十三胤祥脱不开干系!

甚至,面对老十三胤祥的极力争辩,康熙帝都不给他说话的机会,直接从屋子里冲着张廷玉大喊:

确实,按照剧中的说法,这封伪造的调兵手谕,也不是直接伪造太子胤礽的笔迹,而是老十三胤祥的。再结合他跟太子胤礽的关系,确实存在这种动机,跟当年的赵匡胤龙袍加身一样,存在助太子胤礽上位的嫌疑。

八、

难道,康熙帝真的怀疑老十三胤祥伪造了调兵手谕,要助太子胤礽上位吗?

并不是!

因为随后康熙帝就当着众位皇子的面讲了,说老十三胤祥尽到了一个做弟弟的情义,也尽到了一个做臣子的忠荩。而自己之所以要圈禁他,并不是因为凌普调兵的事,而是因为口出狂言:

那么,老十三胤祥怎么就口出狂言,煽乱朝纲了?

就在于他面对老大胤禔的指责时,说了这么一句话:

可是,老十三胤祥究竟有多大能力,怎么就说句气话,都可以达到煽乱朝纲的程度呢?

这就回到我们的题目了,康熙帝为什么不管老十三胤祥做的多好,都一直不肯褒奖,甚至只要有屎盆子,都先往他头上扣?

就连他过寿,老十三胤祥提交了一份用鲜血写成的《孝经》,他都能无动于衷。虽然,康熙帝临终前也解释过自己为什么要委屈老十三,是担心他意气用事,从而影响到了老四胤禛,故而将其圈禁了整整十年。

可真相,真是如此吗?

并不是!

问题的答案就在张廷玉的这句话中:

其实何止凌普啊,包括康熙帝身边的图里琛,以及丰台大营、西山大营和步兵统领衙门近一半的军官,都是出自老十三胤祥的手下。

九、

老十三胤祥从小就在军营长大,其外公又是喀尔喀大汗,一旦他脱离控制,不仅康熙帝,其他皇子们都得抖三抖。

还记得老十三胤祥被圈禁十年后,在雍正帝面前都胆战心惊,下棋都不敢赢对方不?

当时雍正帝就不解,反问他是不是瞧不起自己,为什么有事还瞒着朕?

当时老十三胤祥咋说的?

其他皇子想夺得皇位,为什么不把老四胤禛当成眼中钉,肉中刺,偏偏冲老十三胤祥下手呢?

原因就在这里啊!

康熙帝为什么离开京城,到了热河后,特意嘱咐老十三胤祥不让他跟太子胤礽接触。就是担心这时候的太子胤礽会铤而走险,老十三胤祥又是他的铁杆跟班,真要孤注一掷,也不是不存在成功的可能。

一个老十三胤祥不可怕,可怕的是太子胤礽跟他结合,因为康熙帝一直防着的也是太子胤礽。

不然的话,凌普的军队刚开过来,康熙帝的第一反应就是太子胤礽反了,而不是凌普的老领导老十三胤祥反了。

不要觉得康熙帝的担心是多余的,大家别忘了,两次力挽狂澜,救雍正帝于水火之中的就是老十三胤祥。一个被关了整整十年的人,单枪匹马独闯丰台大营,还能斩了陈文运,搬来大军。一个都躺在担架上,不久于人世的病秧子,还能一举拿下四大旗主王爷的将领,夺回丰台大营。

十、

正因为康熙帝知道老十三胤祥有这样的实力,而没有这样的野心,才会一直防止他跟其他皇子接触过密。

这种预防,并不仅仅是太子胤礽跟老十三胤祥,也有老四胤禛跟老十三胤祥交往过密的考虑。

所以,追缴户部欠款,康熙帝就不同意老十三胤祥跟着老四胤禛一起。并在对方不解时,刻意强调一个词——孤臣!

孤臣嘛,自然是孤独,没有伴的意思。他根本就不希望老四胤禛跟老十三胤祥走的太近,若他俩有了争夺天下的心,自己的皇位也坐不稳啊。

这也是他后来发觉老四胤禛有了夺嫡之心后,狠心将老十三胤祥圈禁的原因所在,毕竟就算皇位打算给老四,那也得等康熙帝老了不是。

也正是因为康熙帝知道老十三胤祥有控制军队的实力,所以才会明知丰台大营和隆科多跟老八胤禩有关联,他依然视而不见,仅给张五哥留了一个金牌令箭。而且,他的这种认知并没错,雍正帝即位当晚,确实在老十三胤祥的大力辅佐下,有惊无险。

事实上,不止康熙帝忌惮老十三胤祥,就算是雍正帝,一样忌惮啊。

是啊,他为什么宁可让年羹尧当大将军,也不愿意接受老十三胤祥的主动请缨呢?

虽然他嘴上说的是,朝中也需要十三弟,把他派出去了,朝中就不稳了。可是,连年羹尧打了胜仗后,雍正帝都不知道该怎么赏赐了,更不用提已经成了铁帽子王的老十三胤祥了。

当赏无可赏时,可不就剩下一个皇位可以给了?

别忘了,当年康熙帝选大将军王的时候,老四胤禛就解释过,自己为啥不推荐老十三胤祥:

说是不担心,其实内心怕的很,不然的话,雍正帝即位当晚杀回府邸,一听邬思道讲老十三胤祥控制了五路人马,硬是吓出了一身冷汗。

所以,正应了老十三胤祥的那句话,无情最是帝王家啊!


雍正王朝中康熙帝圈禁十三阿哥胤祥十年时间,是什么目的?

康熙的十三子确实不受康熙待见,可以说康熙非常不喜欢他,每次封赏都把他给忘了。 康熙一生两次大封皇子,一次是康熙三十七年,康熙封有军功的老大为郡王,老三,老四,老五,老七,老八为贝勒,康熙四十七年废太子,老大被牵连圈禁,废为庶人,老八革贝勒爵,康熙四十八年复立老二为太子,老三,老四,老五为亲王,老七,老十为郡王,老九,老十二,老十四为贝子,老十三没有爵位,而且康熙历年赏赐,老十三都很少,甚至被忽视,直到雍正即位后,雍正直接封老十三为亲王,老八由贝勒晋亲王,老七晋亲王,雍正最信任的兄弟是老十三,老十七,老十六,老二十四,雍正初年把老八,老九,老十,老十四都收拾了,收拾老十四的时候,顺便把老十二也带着去守皇陵去了,老十三去世的时候,又把老三给套进去了,但是把老十二给放出来了,也封了亲王,雍正对于老五,老七虽然不受重用,但是还是挺照顾的,没过多为难,对于年龄小的弟弟们也依礼封爵。

雍正王朝里面,为什么感觉康熙总是在压制13阿哥呢?

在史书中康熙的第十三子名叫爱新觉罗·胤祥 (1686—1729)清康熙帝第十三子,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所生,努尔哈赤裔孙。 弟兄间,惟与雍亲王胤禛关系最密。 胤禛继位,即封为和硕怡亲王,总理朝政,又出任议政大臣,处理重大政务。 胤禛念国储关系民生,即位不久,命领户部,管理三库事务。 他以“国家休养生息,民康物阜”为务,针对前朝财政积弊,清理天下赋税,稽核出纳,量入为出,致府库充盈,国用日裕。 天下浮粮,害民甚剧,在胤禛支持下,竭力剔除,仅江南之苏、松,浙江之嘉、湖,江西之南昌,通计每年减除60多万两,直省正供蠲免多达数百万两。 三年(1725),总理京畿水利营田事务,将直隶分作四区,区设专官,负责疏浚河渠,筑堤置闸,区分疆亩,经划沟腾,千里之内,沮洳污菜,都化作良田。 江南水道,多致浅塞,因其倡导兴修,数十州县,河流畅通,几千顷良田,悉获灌溉之利。 因官吏徵求、苛索,两淮盐政一直不振,自总理户部,便力加整饰,取消一切浮费,由此商力日苏,盐务渐见起色。 七年(1729),准噶尔部策妄阿刺布坦、噶尔丹策零父子叛清,朝廷决定对西北两路用兵,奉命参与帷幄,筹划建立军机处,出任首席军机大臣,全权筹措兵马粮草以及各类军需之转输。 以所领度之储备充足,调度得宜,而屡博奖谕。 而实际上胤祥是雍正的铁杆支持者。 真正告发太子导致太子被废的就是胤祥。 所以康熙很不喜欢他。 康熙因为少年丧父,身处尔虞我诈的朝堂之争,所以从心底渴望其乐融融的和美家庭生活,他对孩子极为溺爱。 特别是太子。 但是康熙的疑心病又很重。 越到晚年越怕太子篡位。 最后在他与众人的努力之下终于把太子给逼的崩溃了。 于是太子被废,愤怒的康熙将一腔怒气全转嫁到了别人身上,索额图是太子的姥爷,康熙的老泰山杀不得。 但是康熙每到愤恨之处,还是迁怒于索家,把索额图的儿子们一个个拉出去杀了。 弄得索家门口那条街成了北京著名的一个鬼街,出去的人都成了刀下之鬼。 康熙把众子夺嫡的过错迁怒于兄弟不和。 如告发太子的胤祥。 因此在康熙晚年胤祥一直被压制,一直未封王。 直到雍正登基,胤祥才有了出头之日。 雍正与胤祥关系极好。 雍正即位之后曾下令要兄弟避讳将他们名讳中的“胤”字一律改为“允”字。 但是对胤祥却格外开恩,在胤祥去世时,特意下旨,令其恢复原名,可以用胤字。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我们可以看到雍正兄弟中唯有胤祥的名讳中有胤字的原因。 小说把康熙善良化了很多。 所以找出了个要保护胤祥的理由。 《康熙王朝》依旧走的是这条路子。 所以看起来是压制实为保护。 其实康熙实在不是那样一个善良的主。 康熙的所谓仁慈是建立在对所有人的不信任上。 他的博学、兼听以及秋决批斩全部罪犯的三成,都是因为此。 他认为刑部大臣定的案子多有不实。 所以才不批斩。 但是他可不是仁慈。 他杀起人来其狠辣令人发指。 至于他的所谓擒鳌拜、平三藩的壮举全都是他挑的祸,只是最后都被吹成了他的大功绩。

雍正王朝中,老十三为什么不受康熙待见?

...........呵呵呵 就剧情来说,是康熙故意冷落老十三,为的是留给雍正当臂膀(帝王权术,比如皇帝生前把有能力且忠心的人抓起来,等他儿子当皇帝了再放出来,这些人必定对新皇帝感恩戴德......),这点从康熙向雍正交待遗言时就看出来了.....还有啊,你看过陈道明演得康熙大帝吧? 那个在草原上和康熙XXOO的蒙古公主宝日龙梅你记得吗?那个就是十三的妈了,生下十三就扔给康熙自己当女王去了......我估计这个原因也是有的.........(个人推断)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chuangtou/18247.html
被放倒在禁区!球迷 姆巴佩11秒80米生吃 3万人沉默 阿扎
文旅部推动景区科学调整预约制度;茶百道 吉野家等被警告 茉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