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前瞻10月31日报道,昨天,波士顿动力发布了一则Atlas机器人在汽车工厂环境中搬运汽车发动机零部件的视频。
Atlas正在搬运汽车的发动机盖,它先在架子上找到零件,然后找到目标位置,把一个个发动机盖搬运过去: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波士顿动力还展示了Atlas在工作出错的时候可以自主纠正。零件摆放的时候没对齐位置导致放错了,Atlas赶紧拿出来,然后愣了下,再重新把零件放好:
评论区网友觉得,这意味着 Atlas可以进入一个“正常”的工作环境中工作 ,因为它可以适应工作中出现的突发情况,也可以适应形状不规则的集装箱、凹陷的卡车、不平坦的表面等不同的场景。
据了解,Atlas能够结合视觉、力和感知来检测环境变化(如移动固定装置)和动作故障(如未能插入盖子、绊倒、环境碰撞)并做出反应。
当放好东西后需要转身继续作业时,Atlas 并不是像人类一样进行转身,而是以腰部为中心,头部、上半身和下半身分别旋转,从而能够减少机器人在作业过程中的移动:
虽然这种移动方式有点“”惊悚”,但不少网友还是挺欣赏这种类人身体但是超越人类极限的运动方式:
相较于让“人形机器人更像人”,波士顿动力选择的是让人形机器人更实用的发展路线。 看上去肢体活动有点“惊悚”的Atlas,在不同场景下能够用各种姿势随时复位、高效行动,对工业生产效率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展示视频中,波士顿强调了Atlas是完全自主运行,没有预设程序或遥控动作,可以使用机器学习算法理解并适应真实世界的环境。
这也不由得让人联想到特斯拉的Optimus。毕竟在前阵子的“We, Robot”发布会中,不少人就怀疑Optimus 在展示过程中部分依赖于人类的远程操控。
视频中展示的Atlas机器人,是波士顿动力在今年4月初正式发布的“油改电”版本。
前脚突然宣布停止开发液压驱动的人形机器人Atlas,震惊业界;后脚就发布新一代采用全电驱动方案的新一代Atlas。
▲液压驱动版本的Atlas正在后空翻
新一代电驱动Atlas发布后,马斯克还围观评论,附上一张惊悚图片内涵Atlas,贴脸开大:
波士顿动力公司曾自豪地表示,这款新Atlas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人形机器人”。公司计划在未来几个月到几年内,通过与一小群合作伙伴的测试,逐步展示Atlas的各项功能,包括其全新的抓取系统,该系统能够举起和移动各种重物和不规则物体,确保Atlas适用于一系列商业需求。
实际上,从2021年被现代汽车收购后,波士顿动力一直在加速自身的商业化步伐。波士顿公司在发布新款Atlas时曾表示,现代汽车团队正在构建下一代汽车制造能力,它也将成为 Atlas 新应用的完美试验场,并且电动版的 Atlas 将于明年初在韩国现代汽车工厂里开始进行试点测试,并会在几年后全面投产。
从昨天发布的视频看来,这个试点的节奏加快了。机器人接管工厂的那一天,也似乎越来越近了。
特斯拉仿生人,马斯克的下一份“PPT”?
文丨伊然
火星旅行已经不能满足马斯克的“画饼”野心了。
当地时樱余间8月19日,在特斯拉第一个“人工智能日”(AI Day),特斯拉的高管们轮番登台向大众介绍了 FSD 完全自动驾驶最新进展和规模深度神经网络训练集群系统Dojo 。 特斯拉所研发的名为D1的AI芯片采用7纳米制造工艺,处理能力达到1024亿次,一组芯片能够提供的计算功率达到9千万亿次。 人工智能机器人给大众带来了无尽的想象。
在众多的科幻作品中,创作者们已经天马行空地表达过自己的美好畅想与潜在担忧;而在现实的生活中,无数的科学家和企业也前赴后继地投入到机器人产品的研发中。
现在,机器人研发大军加入了一位重磅级大亨——马斯克。
在发布会现场,马斯克压轴登台。 发布了特斯拉机器人计划Tesla Bot 。 显然,这就是特斯拉在邀请函中所说的“人工智能在自动驾驶以外的应用”。
根据马斯克的介绍,Tesla Bot身高1.72米,体重56千克,承载能力20千克,最快行走能力为每小时8公里。 TeslaBot外部造型完全仿照人体线条,肩膀以上是黑色无面孔形态,下半身则是像《星球大战》里面太空部队的乳白色铠甲质感外壳,细看之下带有些许静默的诡异感。
Tesla Bot的面部是一个显示屏,显示屏背后是多个摄像头;脖子、胳膊、手、腿位置累计搭载了 40 个机电推杆。 Autopilot 摄像头会作为它的眼睛,它的胸腔内则安放了特斯拉 FSD 芯片,此次发布的多摄像头视觉架构的深度神经网络架构也会在其身上得到应用。
马斯克宣称,Tesla Bot将会达到和人类的尺寸以及重量相近的物理特性,并且会具有用于自动驾驶的相机系统和计算单元,未来会用来帮助人类处理“无聊、重复和危险的工作”。
当然,发布会并没有实物亮相,只是马斯克和他的PPT, 预计产品原型机将在2022年面世 。
马斯克简短介绍完后,一位演员穿着Tesla Bot造型的紧身衣在舞台上开始了短暂的机械舞表演,颇有超级变变变风范。 或许是为了缓解尴尬,马斯克自嘲地表示:“演员没帆不是真正的机器人,但是特斯拉的机器人将会是真实的。 ”
看起来,马斯克也知道大家对他的“狂言”并没有那么的信任。 他在发布会结束后的新闻交流会上还特别强调, 因为特斯拉已经造出了带着轮子的“机器人”( 汽车 ),所以现在几乎拥有制造人形机器人所需的任何零件。
在特斯拉官方招聘页面,最近也发布了四个工作地点位于加州帕洛阿尔托的职位,被外界视作与机器人项目直接相关。
岗位要求分别是专注于执行机构齿轮设计和系统;机器人的机械设计和执行器组件的集成上;高级人形机电机器人架构师;高级人形建模机器人架构师。
马斯克确实是掌握流量入口的高手。
TeslaBot的诡异造型和莫名其妙的发布会,社交网络的注意力又成功被“顶流”马斯克吸引了,各种段子和表情包层出不穷。
一如既往,同行们对马斯克的介绍内枯颂雹容持有异议,有媒体直言Tesla Bot完全是商业宣传——特斯拉绝对不可能在一年内制造出马斯克所宣扬的人形机器人。
目前,全球研制人形态机器人产品最为知名且公认的行业技术标杆是波士顿动力公司。
199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马克·雷波特创办波士顿动力,并在美军的资助下,研发商用机器人 。
虽然机械的运动能力进展迅速,然而感知、认知和决策能力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没有过多进展。
2012年,随着深度学习等算法突破,人工智能大爆炸。 5G、物联网带源源不断地产生海量的大数据,投喂给AI大模型。 加速迭代的AI大模型给机器人行业带来无限的遐想。
8月17日,波士顿动力分享了一段一分钟视频,双足人形机器人Atlas展示了手跨栏、后空翻下台阶、过独木桥、跳箱子、走斜板等高难度跑酷运动。 波士顿动力公司表示,跑酷测试展示了Atlas全身在各种快速变化的情况下保持平衡,无缝切换动作的实力。
Atlas使用IMU、关节位置和受力传感器来控制其身体并感受地面获得平衡,通过感知算法来识别障碍物。
据波士顿动力介绍,深度相机以每秒15帧的速度生成距离测量数据,形成环境点云,使用多平面分割的算法从点云中提取表面。 接着,算法输出的数据被输入地图系统,最后系统帮助Atlas用相机看到不同物体建立模型。
短短三天后,Tesla Bot用几张PPT就盖过了Atlas的风头,马斯克选择的时间节点就颇为值得玩味。
波士顿动力相关负责人向媒体表示,特斯拉机器人的理论和设想非常前沿,对于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应用也有借鉴和推动意义,但是从目前的行业发展格局和技术水平来说,Tesla Bot的商业化蓝图近乎是痴人说梦。
即便特斯拉有优秀的硬件研发能力,有强大的人工智能计算硬件和算法基础,有钱和政策支持,但是人形机器人研究 在关节控制、手部精细操作、视觉信息理解等几乎所有的技术细节上有太多尚未攻克的难题。
目前,Atlas也仅可以实现每小时5.4公里的移动速度,并没有可以实现灵活运动的手指关节,特斯拉基本不可能在一年内就完成同行们十几年都没有突破的瓶颈。
有不客气的评论人士指责马斯克宣布的Tesla Bot计划不过是为了转移大众注意力的幌子。
7月,美国权威的消费者权益机构《消费者报告》指出 特斯拉的FSD Beta V9缺乏安全保障措施,不应使用未经专业训练的用户进行驾驶测试。 从用户公开的测试视频中可以看到,纯靠视觉方案的FSD有时会莫名出错,无端乱打方向盘,不按道路线行驶等状况。
车企进行类似的测试时,一般会在电脑上模拟运行,由专业人员完成。 特斯拉把测试版FSD开放给普通用户,是让未经训练的消费者成为了试验品,还给公共空间的行人带来了风险。
当地时间8月16日,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对特斯拉自动驾驶系统启动正式调查,认为该系统存在“难以识别停放在路边的紧急车辆”的隐患。
8月24日,马斯克在个人社交账号上承认公司最新发布的驾驶辅助软件FSD“不够好”,Autopilot/AI团队正在以尽可能快的速度进行改进。
特斯拉试图开发比普通人类司机驾驶安全约10倍的辅助驾驶系统,需要更大量的神经网络培训。
虽然Tesla Bot的“狂言”大概率是马斯克又一份“炒作PPT”,但马斯克的长远眼光一向精准 , 在线支付、新能源车辆、自动驾驶、动力电池、太空 探索 ……他几乎踩准了发展的路径。
近几年,各大服务机器人厂商开始加码技术链条布局,SLAM、AI芯片、机器视觉、语音识别等核心技术获得较快发展,服务机器人产品性能和智能化程度也有明显提升,产品类型愈加丰富。
QYReaserch相关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仿人机器人市场销售额达到了2.11亿美元,预计2027年将达到8.4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
产品方面来看,双足机器人正在逐步替代轮式机器人,教育和 娱乐 、研究与空间 探索 仍是机器人主要商用范围。
中国市场在过去几年变化较快,2020年的市场规模为超过4800万美元,占全球的23%,预计2027年将达到2.9亿美元,全球份额提升至34%。
中国厂商是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后来者,但近年来国内快速发展的智能家庭小机器人和商场里随处可见的引导机器人,市场对人形机器人的认可度和接受度越来越高。
7月,上海举行的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优必选发布了国内首款可商业化的大型双足仿人型服务机器人Walker X。 Walker X身高130cm、体重63kg,拥有41个高性能伺服驱动关节,能够操控冰箱、吸尘器等家电,还可以帮人按摩,下象棋。
虽然人形机器人不一定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马斯克所言的便利,但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生产的前景确实越发的光明,或许会成为新能源造车后的下一个增长点。
马斯克曾说:“从长远来看,人们会将特斯拉视为一家人工智能机器人公司,就像我们现在被视为 汽车 或能源公司那样。”
马斯克对相关 科技 在产业应用落地中的判断和界定值得思考,将新能源 汽车 视作是物联网终端已经不算是新概念,但将智能车比作是长了轮子的机器人却是另辟蹊径。
人形机器人全面介入到人类日常生活带来的变化绝对不会亚于智能手机的普及,时刻要为未来规划。
大数据支撑人工智能发展 应用爆发将迎拐点
大数据支撑人工智能发展 应用爆发将迎拐点随着大数据等技术发展,人工智能应用令人瞩目。 有专家认为,竖乎氏这是20年来全球最重要的科技,并将成为工业机器人、无人机、无人驾驶等新兴产业的重要基础。 人工智能应用爆发记者从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研究院获悉,微软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冰”即将登陆屏幕,成为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卫视早间一档新闻直播节目的“主持人”。 人工智能已成为当今学术界、产业界,甚至是社会上火热的话题。 全球科技领域预言家、《失控》作者凯文.凯利日前表示,未来20年全球最重要的技术是人工智能。 华安证券认为,“互联网+”概念中,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可以看到利用互联网技术与人工智能自动化技术的深度融合将成为新的高精尖科技领域。 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研究院院长王永东坦言,人工智能发展一开始发展缓慢,但这一两年随着互联网发展,积累了许多数据,让普通用户贡献数据成为可能,以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基础,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起到极大促进作用,将从前以算法为主的模式发展到“算法+大数据”结合的发展模式。 搜索引擎和大数据技术是人工智能顷基发展的基础。 投资大幅增加发达国家已充分认识到人工智能的战略意义,纷纷从国家层面加大投入。 比如,美国国防部、欧盟在近年以资金或项目的方式支持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外国科技巨头也加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和研发。 有资料显示,截至2014年4月,谷歌已斥巨资收购了包括波士顿动力公司在内的多家机器人公司,还不惜重金收购代表人工智能发展方向的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技术公司。 脸书在2013年底宣布成立新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宣称要给人工智能带来重大突破,15亿用户所产生的数据和搜索技术成为其发展人工智能的基础。 微软也是较早研究人工智能的企业,除了布局深度学习之外,微软还在软件层面加强了人工智能的应用和基础研究,并基于必应搜索技术以Windows10为入口直接推出了面向公众的人工智能产品小冰和小娜。 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研究院资深总监、“小冰”项目负责人李笛直言,人工智能投入巨大,微软进行了大量技术积累,未来将会提供人工智能的基础服务,再接入上下游相对应的垂直行业,形成一种新的行业或矩阵。 特斯拉CEO伊隆.马斯克最近宣布,将和多位硅谷投资人发起OpenAI人工智能项目,该项目获得了10亿美元投资。 发展迎拐点我国科技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发和人才等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储备和积累与先进国家企业的差距不断缩小。 据网络介绍,其已建成全球最大的深度神经网络,包含200亿个参数,在人工智能多个应用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业内人士和专家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将极大提升和扩展人类的能力边界,对促进技术创新、提升国家竞争优势,乃至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已迎来拐点。 从宏观层面看,由于人工智能技术与互联网密切相关,而互联网的“泛在化余散”使其正在渗透进生产生活的各个角落,因此人工智能技术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将是全面而深远的。 无论是机器人、无人飞机,还是其他智能设备,都需有强大的人工智能系统作为核心技术支撑。 从微观层面看,人工智能有着改变操作系统、互联网入口乃至各种传统产品的潜能。 微软全球副总裁陆奇说,通过听觉和基于大数据和用户个性化研究,将极大提升用户体验和获取信息的方式。 比如,作为操作系统层面上的人工智能,微软人工智能助手“小冰”背后不仅可以连接整个互联网的大数据,更能将来自合作伙伴的信息、服务和产品囊括其中,实现人工智能入口的价值。 未来人工智能的商业化潜力巨大。 陆奇认为,从商业角度看人工智能的发展具有颠覆性,很多商业模式和新的需求行为将随之形成。 同时,人工智能也是具有显著产业溢出效应的基础性技术,能够推动多个领域的变革和跨越式发展。 网络公司CEO李彦宏认为,人工智能可以加速发现医治疾病的新疗法,降低新药研发成本,促进医疗产业的创新;可带动工业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将成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推动器。 “目前,可说是介入人工智能的较好时机。 ”李笛说,“人工智能投入巨大,需要深入的积累,未来人工智能可能会形成产业链,但现在还处于雏形。 ”李彦宏建议,国家需将传统“相马模式”的科研机制,转变为“赛马模式”的市场机制,吸引相关各方的广泛参与。 同时,尽快搭建人工智能基础资源和公共服务平台,支撑各计划参与方的数据调用、模型调试和应用开发,高效对接全社会的智力、数据、技术和计算资源,依托统一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促进研发创新。
马斯克,为何被称为科技与狠活第一人?
在10月1日,特斯拉在加州举办了一场活动。 活动中,随着舞台的打开,一个名为擎天柱的机器人缓缓走上舞台,向现场的观众挥手,并模仿马斯克进行了舞蹈表演,场尺袜面十分生动有趣。 自从马斯克宣布将研究AI以来,他就一直非常重视机器人研究,相信机器人将拥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波士顿动力公司曾推出一款身高1.5米、体重75千克的机器人,它能完成跳跃、后空翻等高难度动作。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机器人逐渐被淘汰。 许多资本家认为人形机器人无法盈利,但马斯克看到了不同的机会。 他用更广阔的视野发现了机器人身上潜藏的经济效益。 马斯克的成功并非偶然,他具有巨大的格局和远见,拥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和勇于创新的态度。 这些品质是许多企业家应该学习和借鉴的。 有人认为马斯克是土豪或邪恶的资本家,也许他的确有些疯狂,但他的头脑却比许多人更为尘段清醒。 在许多人用自己的技术颠覆某一领域时,马斯克并未止步。 他将目光投向了更难以想象的行业,如太空探索。 太空研究耗费巨大资金,但马斯克仍敢于派困誉用自己的资金进行研究。 正是有了像马斯克这样的人,我们才能在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拥有更便捷的生活。 只有不断在创新的道路上前进,我们才能拥有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