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救治张志杰的医疗人员如果判断是心源性猝死 运动医学专家 应马上使用AED

比赛中的张志杰(资料图) 图据视觉中国

今天(7月1日),亚洲羽毛球联合会和印尼羽毛球协会发布公告,表示张志杰在小组赛对阵日本队的比赛中晕倒,赛事医生和医疗小组对他进行了抢救。他在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内被救护车送往医院。截至红星新闻记者发稿时,当地医院方面尚未明确病因,而张志杰的启蒙教练李伟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他记忆中,张志杰过去并无癫痫或心脏相关疾病。

就事件现场处置流程,红星新闻记者联系到了拥有美国心脏协会(AHA)高级心脏生命支持认证(ACLS)的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队医管理科副主任、中国国家羽毛球队2024备战奥运运动损伤治疗课题(成都体育学院合作部分)成员刘志杨。

现场处置人员第一时间判断是啥?

如若不是心源性猝死,可不使用AED

“我们从画面中看到,进场的医疗人员将队员从俯卧位调整成了仰卧位,这个动作是合理且必要的,能够让医疗人员对当事人的意识、呼吸、脉搏进行观察和掌握,这也是在进行救治之前重要的医疗判断过程。”

张志杰在比赛中 截屏图

在那之后,从流露出的视频画面中并未看到医疗人员采取进一步的急救措施。刘志杨表示:“医疗现场有太多的可能性和不可控性,同时我们也不清楚这几位医疗人员第一时间的判断是什么。 如果他们在观察和问询时,运动员还有脉搏或者是呼吸,那AED的使用可能就不是必要的。 比如说如果他们判断是癫痫,那只需要在确保他安全的情况下等待他度过发病期。 但如果是心源性猝死的话,队员很可能很快就没有脉搏、没有呼吸了,那这个时候必然是要第一时间使用AED的。

多频次开展实际演练

多支国家队随队医疗团队再度强化安全工作

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刘志杨表示,在不少赛事的指南中,并没有明确要求医疗人员将AED设备随时提在手上。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来说,确需使用AED时,医疗人员必须第一时间能够拿到并熟练使用设备。

在与红星新闻记者的对话中,刘志杨表示,今天下午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所保障的多支国家队随队医疗团队就已经进行了紧急的讨论,首先是要让大家再进一步熟练急救流程,做好应急预案的同时,多频次开展实际演练。“ 不管是人员的演练,还是器械的检查,我们都会定期做这个工作,毕竟安全无小事。从今天下午开始,我们会在这段时间再度强化大家应对此类事件的意识和能力。

此类情况若发生,普通市民如何应对?

一观察、二呼救、三心肺复苏

尽管不希望此类运动意外再度发生,但如若在市民日常生活中遇到这种情况,究竟应该如何应对。刘志杨给出了他的建议。

“第一就是判断和评估。对于老百姓来说,就是需要观察平躺状态下的伤者是否还有反应、呼吸和脉搏。如果医疗知识非常欠缺的人,那也应该判断清楚前两点。最直接的就是,如果你的提问伤者不能答应,同时又没有呼吸的话,就需要做下一步的处理。”

“其次,就是要确保伤者在安全的位置下平卧,同时应该呼救,需要去寻找能够提供帮助的人员甚至是专业人员,以便争取治疗的有利时间。”

“在做好前两点的情况下,如果伤者无意识、无呼吸,那就可以开始做CPR(心肺复苏术)了,就是胸外按压。以前我们讲究先对嘴吹气,再胸外按压,甚至比例是30次按压后接2次吹气。但现在即便只按压不吹气也是允许的,每按压30次观察一下伤者的反应,直至AED的到来。”

最后,刘志杨提示,如若遇到此类情况,最重要的还是不要慌张、保持镇定,再按照流程科学处置。

红星新闻记者 裴晗

编辑 欧鹏


心肺复苏课堂上学员一般会问哪些问题

从医学上来说,发生心源性猝死时,在6分钟内能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对抢救生命至关重要。 一般会问如下问题:1、心肺复苏的重要性是什么?2、人工呼吸的要领是什么?3、心肺复苏的步骤是什么?4、胸外心脏挤压要注意些什么问题?5、如何保持开放气道?心搏骤停一旦发生,如得不到即刻及时地抢救复苏,4~6min后会造成患者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心搏骤停后的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必须在现场立即进行。 2010年美国心脏学会(AHA)和国际复苏联盟(ILCOR)发布最新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来表达实施紧急生命支持的重要性:(1)立即识别心脏停搏并启动应急反应系统;(2)尽早实施心肺复苏CPR,强调胸外按压;(3)快速除颤;(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1、评估和现场安全:急救者在确认现场安全的情况下轻拍患者的肩膀,并大声呼喊“你还好吗?”检查患者是否有呼吸。 如果没有呼吸或者没有正常呼吸(即只有喘息),立刻启动应急反应系统。 BLS程序已被简化,已把“看、听和感觉”从程序中删除,实施这些步骤既不合理又很耗时间,基于这个原因,2010心肺复苏指南强调对无反应且无呼吸或无正常呼吸的成人,立即启动急救反应系统并开始胸外心脏按压。 2、启动紧急医疗服务(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EMS)并获取AED:(1)如发现患者无反应无呼吸,急救者应启动EMS体系(拨打120),取来AED(如果有条件),对患者实施CPR,如需要时立即进行除颤。 (2)如有多名急救者在现场,其中一名急救者按步骤进行CPR,另一名启动 EMS体系(拨打120),取来AED(如果有条件)。 (3)在救助淹溺或窒息性心脏骤停患者时,急救者应先进行5个周期(2min)的CPR,然后拨打120启动 EMS系统。 3、脉搏检查:对于非专业急救人员,不再强调训练其检查脉搏,只要发现无反应的患者没有自主呼吸就应按心搏骤停处理。 对于医务人员,一般以一手食指和中指触摸患者颈动脉以感觉有无搏动(搏动触点在甲状软骨旁胸锁乳突肌沟内)。 检查脉搏的时间一般不能超过10秒,如10秒内仍不能确定有无脉搏,应立即实施胸外按压。 4、胸外按压(circulation, C):确保患者仰卧于平地上或用胸外按压板垫于其肩背下,急救者可采用跪式或踏脚凳等不同体位,将一只手的掌根放在患者胸部的中央,胸骨下半部上,将另一只手的掌根置于第一只手上。 手指不接触胸壁(图4)。 按压时双肘须伸直,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成人按压频率为至少100次/min,下压深度至少为125px,每次按压之后应让胸廓完全回复。 按压时间与放松时间各占50%左右,放松时掌根部不能离开胸壁,以免按压点移位。 对于儿童患者,用单手或双手于乳头连线水平按压胸骨,对于婴儿,用两手指于紧贴乳头连线下放水平按压胸骨。 为了尽量减少因通气而中断胸外按压,对于未建立人工气道的成人,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推荐的按压-通气比率为30:2。 对于婴儿和儿童,双人CPR时可采用15:2的比率。 如双人或多人施救,应每2分钟或5个周期CPR(每个周期包括30次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更换按压者,并在5秒钟内完成转换,因为研究表明,在按压开始1~2分钟后,操作者按压的质量就开始下降(表现为频率和幅度以及胸壁复位情况均不理想)。 胸外按压法于1960年提出后曾一直认为胸部按压使位于胸骨和脊柱之间的心脏受到挤压,引起心室内压力的增加和房室瓣的关闭,从而促使血液流向肺动脉和主动脉,按压放松时,心脏则“舒张”而再度充盈,此即为“心泵机制”。 但这一概念在1980年以后受到“胸泵机制”的严重挑战,后者认为按压胸部时胸内压增高并平均地传递至胸腔内所有腔室和大血管,由于动脉不萎陷,血液由胸腔内流向周围,而静脉由于萎陷及单向静脉瓣的阻挡,压力不能传向胸腔外静脉,即静脉内并无血液返流;按压放松时,胸内压减少,当胸内压低于静脉压时,静脉血回流至心脏,使心室充盈,如此反复。 不论“心泵机制”或“胸泵机制”,均可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更强调持续有效胸外按压,快速有力,尽量不间断,因为过多中断按压,会使冠脉和脑血流中断,复苏成功率明显降低。 胸外按压法5、开放气道(airway, A):在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CPR及ECC指南中有一个重要改变是在通气前就要开始胸外按压。 胸外按压能产生血流,在整个复苏过程中,都应该尽量减少延迟和中断胸外按压。 而调整头部位置,实现密封以进行口对口呼吸,拿取球囊面罩进行人工呼吸等都要花费时间。 采用30:2的按压通气比开始CPR能使首次按压延迟的时间缩短。 有两种方法可以开放气道提供人工呼吸:仰头抬颏法(图5)和推举下颌法。 后者仅在怀疑头部或颈部损伤时使用,因为此法可以减少颈部和脊椎的移动。 遵循以下步骤实施仰头抬颏:将一只手置于患儿的前额,然后用手掌推动,使其头部后仰;将另一只手的手指置于颏骨附近的下颌下方;提起下颌,使颏骨上抬。 注意在开放气道同时应该用手指挖出病人口中异物或呕吐物,有假牙者应取出假牙。 仰头举颏法6、人工呼吸(breathing, B):给予人工呼吸前,正常吸气即可,无需深吸气;所有人工呼吸(无论是口对口、口对面罩、球囊-面罩或球囊对高级气道)均应该持续吹气1秒以上,保证有足够量的气体进入并使胸廓起伏;如第一次人工呼吸未能使胸廓起伏,可再次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给予第二次通气;过度通气(多次吹气或吹入气量过大)可能有害,应避免。 实施口对口人工呼吸是借助急救者吹气的力量,使气体被动吹入肺泡,通过肺的间歇性膨胀,以达到维持肺泡通气和氧合作用,从而减轻组织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方法为:将受害者仰卧置于稳定的硬板上,托住颈部并使头后仰,用手指清洁其口腔,以解除气道异物,急救者以右手拇指和食指捏紧病人的鼻孔,用自己的双唇把病人的口完全包绕,然后吹气1秒以上,使胸廓扩张;吹气毕,施救者松开捏鼻孔的手,让病人的胸廓及肺依靠其弹性自主回缩呼气,同时均匀吸气,以上步骤再重复一次。 对婴儿及年幼儿童复苏,可将婴儿的头部稍后仰,把口唇封住患儿的嘴和鼻子,轻微吹气入患儿肺部。 如患者面部受伤则可妨碍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可进行口对鼻通气。 深呼吸一次并将嘴封住患者的鼻子,抬高患者的下巴并封住口唇,对患者的鼻子深吹一口气,移开救护者的嘴并用手将受伤者的嘴敞开,这样气体可以出来。 在建立了高级气道后,每6-8秒进行一次通气,而不必在两次按压间才同步进行(即呼吸频率8-10次/min)。 在通气时不需要停止胸外按压。 7、AED除颤:室颤是成人心脏骤停的最初发生的较为常见而且是较容易治疗的心律。 对于VF患者,如果能在意识丧失的3-5min内立即实施CPR及除颤,存活率是最高的。 对于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或在监护心律的住院患者,迅速除颤是治疗短时间VF的好方法。

心源性心脏病如何急救

中年人的猝死大部分是由于心脏病突发所致,其中多数是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是由于供应心肌血液的冠状动脉突然闭塞,导致心肌的血液供应中断,心肌坏死,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引起心脏的功能突然丧失,出现猝死。 冠心病好发于40岁以上的男性和绝经后的女性,大部分急性心肌梗塞是突然发生的,之前一般无心脏病的病史。 但仔细询问病史,大部分往往有心悸、烦躁、心前区疼痛等情况,因之前无心脏病病史,所以往往不能引起患者的注意,导致猝死。 一般患者可有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紊乱、吸烟、肥胖、过度劳累等好发因素,所以有上述好发因素的患者,出现以上症状,一定要引起重视。 急性心肌梗塞危险在于,患者猝死往往没有明显先兆,身上也没有急救药。 临床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病突发猝死,很多与中青年人工作压力过大、生活方式不良等高危因素有关,喝酒、抽烟、熬夜、缺乏锻炼等是公认的损伤身体的生活方式。 长期精神高度紧张或过度焦虑,同样会引起或加重冠状动脉痉挛而导致心梗。 以下症状出现一定要重视:正常情况下,早晨起来时应该感觉头脑清醒。 如果晨起后头脑昏昏沉沉的,或者有头晕现象,提示患有高黏血症或患有颈椎病。 血黏度的高峰值一般在早晨出现,高黏血症是突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所以早晨头晕、头昏者需警惕。 另外,一般健康人在早晨醒后也可能出现轻度浮肿,但起床活动后浮肿现象应在20分钟内彻底消失。 如在清醒后,头面部仍有明显浮肿,特别是眼睑浮肿,提示患者有心脏病或肾病,应到医院及时检查一下心脏肾脏的情况。 心梗重在预防,要控制好血压,对血脂紊乱进行干预治疗,控制糖尿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绝不能抱侥幸心理。 急救措施一旦病发后,如果在2-4分钟内没有获得有效的治疗干预,大脑就会出现不可逆的损害。 由于“猝死”多数在家中或正常工作及日常活动中发生,或在睡眠中发生,因此,争分夺秒、即时的现场救护非常重要,往往可挽救其生命或争取一定的抢救缓冲时间。 在日常生活中,当发现有人突然意识丧失而倒地时,应立即将其平卧,进行现场救护,拍击其面颊并呼叫,同时用手触摸其颈动脉部位以确定有无搏动,若无反应且没有动脉搏动,就应立刻进行心肺复苏。 首先令其头部后仰以畅通气道,继之进行有效的胸外按压,同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应立即对病人的心前区拳击,拳击的部位是病人左胸前乳头部位。 拳击的次数一般为2-3次,拳击要有力,而后立即进行心脏按摩。 按摩时用力要均匀,以一手掌平放病人胸骨下段胸壁上,另一手掌压在该手背上,上下起伏垂直按压.◆在对猝死者进行急救时,人工呼吸应和心脏按摩同时进行。 先解开患者领口和裤带,使其平卧,抽出枕头垫在肩下,用一手将患者颈部托直,使头最仰,打通气道,然后一手捏紧患者双侧鼻孔,急救者口唇与患者口唇密合后进行吹气.这些基本的救治措施应持续进行到专业急救人员到场。 在进行基本的心肺复苏的同时,应尽快呼叫急救人员以采取进一步的救治措施。 保持良好习惯打造健康心脏由于冠心病是一种老年退行性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为了避免心源性猝死,专家建议采取以下预防措施:保持情绪稳定:要避免情绪激动、精神紧张,以免内分泌功能增强而引起心肌突然缺血。 戒烟禁酒:要彻底戒烟禁酒。 保持理想体重:如果超过标准体重20%,则冠心病突发的危险性增加1倍。 治疗高血压:高血压不仅可因突然发生中风而导致猝死,同时也会增加“心脏猝死”的危险。 降低增高的血脂:血脂(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增高是发生和加重冠心病的重要原因,故不宜吃富含高胆固醇食物和易使甘油三酯升高的高糖食物及大量饮酒。 防止便秘:大便秘结排便时增加腹压影响心脏,诱发冠心病急性发作,故平时应多吃水果和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及蔬菜,以保持大便通畅。

什么是"心源性猝死"?

心脏性猝死可发生于许多种心脏病,但以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为最多见,其中有一部分是急性心肌梗塞;大部分虽无新发生的心肌梗塞,但有冠状动脉狭窄。 对心脏性猝死的研究目前还处于初步阶段,一般认为发生猝死的基础是由于心肌缺血,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心肌电不稳定,从而引起心室纤维性颤动,很快造成死亡。 少数是引起心室停顿,而导致死亡。 “健康人”或是患者病情已处于稳定状态,骤然发病,常因事出意外而不及救治,导致迅速死亡之叫做猝死,也叫做急死。 引起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心脏疾病,其中又以冠心病者为常见.发病后即刻死亡者,几乎100% 是心血管病,发病后l小时内死亡者,80~90%是心血管病,发病后24小时内死亡者,:0~60%是心血管病.心源性猝死中,冠心病猝死占55~90%。 此外,急性喉炎、脑血管意外、食道静脉曲张出血、急性出血性胰腺炎、羊水栓塞以及急性中毒性菌痢等都可引起猝死. 猝死平均年龄均偏轻,约为30~49岁.由于猝死的特点是迅速发生死亡,而且,多数病者在发生猝死之前缺少明显的征兆。 大多数病人在猝死之前处于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状态,甚至在安静的睡眠之中,因此给预防带来实际困难。 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在猝死发生之前,并非毫无预兆。 只要对病的任何一个主观感觉加以重视和观察,也并不是没有任何蛛丝马迹的.如顽固的心绞痛发作前,病人往往突然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这些常常是猝死的预兆。 因此对有发生猝死可能的人,应辅以医疗上的指导,并令其即使出现极其细小的症状和体征,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就医。 心脏性猝死发生突然,常常使人措手不及,所以专等医生来救或送往医院去救,都会耽误最宝贵的抢救时机。 分秒必争,时间就是生命的真实涵义,就是要立即开展现场急救。 心脏停跳后,要使心脏恢复跳动以维持血液循环,最有效的急救方法就是心脏挤压。 并配合以口对口吹气式的人工呼吸。 抢救心脏病人时要用除颤器。 预防心源性猝死的具体措施:(1)保持血压、血脂在理想水平。 (2)戒烟、限酒。 (3)保持理想的体重。 (4)若出现心慌、胸闷、胸痛、气短、乏力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心内科检查。 检查项目有:静息心电图、运动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心肌核素显像、冠状动脉造影等。 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是临床判断冠状动脉病变并确定其部位和程度的最可靠的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对某些原因不明的胸痛、胸闷、心前区不适的病人是很重要的。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chuangtou/38678.html
贾玲 又被抵制了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