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弹来了!商汤飙涨

中国基金报记者 姚波

港股反弹。恒生指数涨1.18%至17978点;科技指数大涨2.48%至3626点。

资讯科技、地产和医疗保健引领大市反弹,商汤领涨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中国中免港股在昨日触及上市新低后,受出行消费、政策预期及技术面等因素影响,出现了放量反弹。

商汤飙涨

商汤受消息刺激影响,大涨17.39%,成交量35.71港元,涨幅在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中居首。

消息面上,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2024)将于7月4日在上海展开,为期三日,主题将围绕着核心技术、智慧终端、应用赋能三大板块。商汤科技将在本周五(7月5日)举办以「大爱无疆-向新力」为主题的WAIC商汤论坛,并发布“日日新5.5”版本,全面升级“云、端、边”大模型产品矩阵,同时进行多项重磅合作的签约发布,加速生成式AI向产业落地的全面跃迁。

商汤预告,届时将全面升级“云、端、边”全栈大模型产品矩阵,并将签约发布多项重磅合作,与行业合作伙伴共同加快生成式AI向产业落地的跃迁。

据了解,“日日新5.5”将进一步展现强大的混合模态能力,模态跨度也将不仅限于图文,同时多模态能力也将加持长文档等多项功能。该大模型也是国内首家在SuperClue评测中超过GPT-4Turbo的中国大模型,有望推动AI商业化进程提速。

中免反弹

受多方因素影响,中国中免港股底部反弹,一度大涨超16%。

技术面上,中国中免自2024年5月20日持续下行,于昨日触及港股上市低点后,7月3日,股价出现了放量上涨,成交额扩展至5亿港元以上,约为平时3倍。

消息面上,一是近日内地传出多项刺激旅游业的措施,除内地居民自香港进境内地的旅客行李物品免税额度提高至1.5万元人民币外;由7月1开始至明年底,新西兰、澳洲及波兰持普通护照人员到中国经商、旅游观光、探亲访友及过境不超过15日,可免签证入境。

数据显示,在中国对全球多个国家实施免签和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后,今年暑期入境旅游订单同比增长1倍。此外,叠加巴黎奥运会等赛事拉动,暑期出境游同样需求高涨。

二是消费税改革传闻再起。因其免税行业免征消费税,若上游供应商不调整供货价格,消费税调整不会对中国中免销售免税品价格造成影响,公司有望从税制改革中获益。

编辑:乔伊

审核:陈墨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庄子的简介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人)。 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史记》的介绍】 《史记》用寥寥几行字介绍了庄子,说他著书十余万言,大抵都是寓言,如其中的《渔父》、《盗跖》、《胠箧》等篇,都是用来攻击孔子的学说,从而辨明老子的主张的。 【《庄子》】 《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 【庄子的品质】 庄子看起来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人,他生活在战国时期,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约比孟轲的年龄略小,曾做过漆园小吏,生活很穷困,却不接受楚威王的重金聘请,在道德上其实是一位非常廉洁、质直,有相当棱角和锋芒的人。 虽然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则充满着对当时世态的悲愤与绝望,从他哲学有着退隐、不争、率性的表象上,可以看出庄子是一个对现实世界有着强烈爱恨的人。 正因为世道污浊,所以他才退隐;正因为有黄雀在后的经历,所以他才与世无争;正因为人生有太多不自由,所以他才强调率性。 庄子是以率性而凸显其特立的人格魅力的。 正因为爱得热烈,所以他才恨得彻底,他认为做官戕害人的自然本性,不如在贫贱生活中自得其乐,其实就是对现实情形过于黑暗污浊的一种强烈的觉醒与反弹。 庄子是主张精神上的逍遥自在的,所以在形体上,他也试图达到一种不需要依赖外力而能成就的一种逍遥自在境界;庄子是主张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具有平等的性质,人融入于万物之中,从而与宇宙相终始;庄子提倡护养生命的主宰亦即人的精神是要顺从自然的法则,要安时而处顺;庄子要求重视内在德性的修养,德性充足,生命自然流注出一种自足的精神的力量。 【庄子所持的宇宙和人的关系】 庄子所持的宇宙与人的关系是“天人合一”的,是物我两忘的,所以他有着通达的生死观;庄子认为是道给了我们的形貌,天给予了我们形体,我们要做的是不要因为好恶而损害自己的本性。 他以人的完整生命为起点来思考人应当度过一个怎样的生活旅程。 他超越了任何知识体系和意识形态的限制,站在天道的环中和人生边上来反思人生,他的哲学是一种生命的哲学,他的思考也具有终极的意义。 【庄子的哲学】 “仁义”二字被视为儒家思想的标志,“道德”一词却是道家思想的精华。 庄子的“道”是天道,是效法自然的“道”,而不是人为的残生伤性的。 在庄子的哲学中,“天”是与“人”相对立的两个概念,“天”代表着自然,而“人”指的就是“人为”的一切,与自然相背离的一切。 “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 庄子主张顺从天道,而摒弃“人为”,摒弃人性中那些“伪”的杂质。 顺从“天道”,从而与天地相通的,就是庄子所提倡的“德”。 在庄子看来,真正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的,因此不需要去教导什么,规定什么,而是要去掉什么,忘掉什么,忘掉成心、机心、分别心。 既然如此,还用得着政治宣传、礼乐教化、仁义劝导?这些宣传、教化、劝导,庄子认为都是人性中的“伪”,所以要摒弃它。 作为道家学派始祖的老庄哲学是在中国的哲学思想中唯一能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学说分庭抗礼的古代最伟大的学说。 它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的地位绝不低于儒家和佛家。 【庄子的地位】 在知识分子的心目中,老庄,尤其是庄子的哲学是最为适应创造力的需要,最贴合他们内心深处隐微的部分的。 它在儒家的规矩严整与佛家的禁欲严峻之间,给中国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块可以自由呼吸的空间,它是率性的,是顺应自然的,而反对人为的束缚的,它在保全自由“生命”的过程中,竭尽了最大的心力。 庄子在中国哲学史上既是一位有着鲜明特色的伟大哲学家,又富于诗人的气质,在他的著作中,用生动形象而幽默诡异的寓言故事来阐述自己的思想,这种寓言的方式使庄子的思想和想象具有着水一般的整体性。 庄子的文章结构,很奇特。 看起来并不严密,常常突兀而来,行所欲行,止所欲止,汪洋恣肆,变化无端,有时似乎不相关,任意跳荡起落,但思想却能一线贯穿。 句式也富于变化,或顺或倒,或长或短,更加之辞汇丰富,描写细致,又常常不规则地押韵,显得极富表现力,极有独创性。 庄子文字的汪洋恣肆,意象的雄浑飞越,想象的奇特丰富,情致的滋润旷达,给人以超凡脱俗与崇高美妙的感受,在中国的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他的文章体制已脱离语录体形式,标志着先秦散文已经发展到成熟的阶段,可以说,《庄子》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 庄周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 这部文献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代,我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玄远、高深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 因此,庄子不但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予了我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思想吏、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 【庄子对后人的影响】 后人在思想、文学风格、文章体制、写作技巧上受《庄子》影响的,可以开出很长的名单,即以第一流作家而论,就有阮籍、陶渊明、李白、苏轼、辛弃疾、曹雪芹等,由此可见其影响之大。 后世道教继承道家学说,经魏晋南北朝的演变,老庄学说成为道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庄子其人并被神化,奉为神灵。 唐玄宗天宝元年(724)二月封“南华真人”。 所著书《庄子》,诏称《南华真经》。 宋徽宗时封“微妙元通真君”。 视权贵如腐鼠 《庄子·秋水》载:惠施在梁国作了宰相,庄子想去见见这位好朋友。 有人急忙报告惠子,道:“庄子来,是想取代您的相位哩。 ”惠子很慌恐,想阻止庄子,派人在国中搜了三日三夜。 哪料庄子从容而来拜见他道:“南方有只鸟,其名为凤凰,您可听说过?这凤凰展翅而起。 从南海飞向北海,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这时,有只猫头鹰正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只腐烂的老鼠,恰好凤凰从头顶飞过。 猫头鹰急忙护住腐鼠,仰头视之道:‘吓!’现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国来吓我吗?” 【宁做自由之龟 】 一天,庄子正在涡水垂钓。 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来聘请他道:“吾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相累。 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为君王分忧,下以为黎民谋福。 ”庄子持竿不顾,淡然说道;“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时已三千岁了。 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锦缎,供奉在庙堂之上。 请问二大夫,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而贵,还是宁愿生时在泥水中潜行曳尾呢?”二大夫道:“自然是愿活着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啦。 ”庄子说:“二位大夫请回去吧!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而行哩。 ” 【是贫穷,不是潦倒 】 《庄子·山木》载:一次,庄子身穿粗布补丁衣服,脚着草绳系住的破鞋,去拜访魏王。 魏王见了他,说:“先生怎如此潦倒啊?”庄子纠正道:“是贫穷,不是潦倒。 士有道德而不能体现,才是潦倒;衣破鞋烂,是贫穷,不是潦倒,此所谓生不逢时也!大王您难道没见过那腾跃的猿猴吗?如在高大的楠木、樟树上,它们则攀缘其枝而往来其上,逍遥自在,即使善射的后羿、蓬蒙再世,也无可奈何。 可要是在荆棘丛中,它们则只能危行侧视,怵惧而过了,这并非其筋骨变得僵硬不柔灵了,乃是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现在我处在昏君乱相之间而欲不潦倒,怎么可能呢?” 【巧论三剑,一言兴邦 】 战国时代,赵国的赵文王特别喜欢剑术。 投其所好的剑士们纷纷前来献技,以至宫门左右的剑士达三千人之多。 他们日夜在赵文王面前相互拚杀。 每年为此而死伤的人数以百计,但赵文王仍兴趣不减、好之不厌。 于是,民间尚剑之风大盛,侠客蜂起,游手好闲之徒日众,耕田之人日益减少,田园荒芜,国力渐衰。 其他诸侯国意欲乘此机会攻打赵国。 太子赵悝为此忧虑不已,召集左右大臣商量道:“如此下去,必将国破家亡,为别国所制。 诸位大臣中,如有既能悦大王之意,又能止剑士相斗者?吾将赏赐千金。 ”左右异口同声说:”庄子可担此任。 ”太子问:“庄子是什么人?”一大臣答:“庄子是个隐士。 其才足可经邦,其能足可纬国,其辩可以起死回生,其说可以惊天动地。 如能请他前来,定能顺大王之意,又能救民于水火。 ”于是,太子便派使者带上千金去请庄子。 庄子见了使者,听明来意,说道:“此事何难,竟值千金之赏?”坚辞不收千金,而偕使者一道去见太子,问太子道:“太子赐我庄周千金大礼,不知有何指教?”太子道:“闻先生神明,特奉上千金作为您的学生们一路上来的开销。 先生不收下,我赵悝还敢说什么呢?”庄子说:“听说太子想要用我庄子的地方,是欲绝弃大王的癖好。 倘若臣上劝大王而逆大王之意。 则下有负太子,我也会受刑而死,要千金何用?假使臣既能上讨大王之欢心,下又使太子称心,我在赵国何求而不得呢?” 三天后,庄子身穿儒服来见太子。 太子便带他去见赵文王。 文王长剑出鞘,白刃相待。 庄子气宇轩昂,神色萧然。 入殿门不趋,见大王不拜。 大王道:“太子介绍您来,欲以什么教给寡人?”庄子道:“臣闻大王好剑,故特以剑术拜见大王。 ”王说:“您的剑术有何特长?”庄子说:“臣之利剑锋利无比,臣之剑技天下无双,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文王听了,大为欣赏,赞道:“天下无敌矣!”道:“夫善舞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 愿大王给机会,让我得以一试。 ”文王道:“先生且休息几天,在馆舍待命,等我安排好后,再请先生献技比剑。 ”于是,赵文王以比剑选择高手,连赛七天,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位佼佼者。 便让他们持剑恭候于殿下,请庄子来一决雌雄。 庄子欣然前来,赵文王下令:“此六人都是高手,望您大显身手,一试锋芒。 ”庄子答道:“盼望好久了!” 赵文王问:“不知先生要持什么样的剑?长短何如?”庄子答:“臣持什么剑都可以。 不过臣有三剑,专为大王所用。 请允许我先言后试。 ”大王点头,道:“愿闻三剑究竟何样?”庄子道:“此三剑分别是: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 ”大王好奇相问:“天子之剑何样?”庄子道:“天子之剑,以燕溪、石城为锋,齐国、泰山为愕,以晋、卫两国为背,以周、宋两国为首,以韩、魏两国为把,包以四夷,裹以四时、绕以勃海,系以恒山,制以五行,论以刑德,开以阴阳,持以春夏,行以秋冬。 此剑直之无前,举之无上,按之无下,挥之无旁。 上决浮云,下绝地维。 此刻一出,匡正诸侯,威加四海,德服天下。 此即我所谓天子剑也。 ” 文王听后,茫然若失。 又问:“诸侯之剑何如?”庄子道:“诸侯之剑,以智勇之士为锋,以清廉之士为愕,以贤良之士为背,以忠圣之士为首,以豪杰之士为把。 此剑直之亦不见前,举之亦不见上,按之亦不见下,挥之亦不见旁。 上效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效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 此剑一用,如雷霆之震动,四海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 此乃诸侯剑也。 ”文王听了,频频点头。 文王接着问:“庶人之剑又如何?”庄子道:“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浓眉长须者所持也。 他们衣服前长后短,双目怒光闪闪,出语粗俗不堪,相击于大王之前,上斩脖颈,下刺肝肺。 此庶人之比剑,无异于斗鸡,—旦不慎,命丧黄泉,于国事无补。 今大王坐天子之位却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深感遗憾!”赵文王听了,马上起身牵庄子双手上殿。 命厨师杀鸡宰羊,好酒好菜款待庄子。 赵文王绕桌三圈。 庄子见了,道:“大王且请安坐定气,臣剑事已奏完毕了。 ”文王坐下,沉思良久。 赵文王自听庄子畅论三剑后,三月未出宫门。 自此戒绝好剑之痛,一心治理国家。 那些剑土自觉再无出头之日,个个心怀忧惧,不久都纷纷逃散或自杀了。 【人生本如是迷茫吗 】 一天,庄子靠椅而坐,仰天而叹,沮丧得如失魂落魄一样。 弟子侍立在旁,说:“先生为何嘘叹?人之形体真可以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吗?今之靠椅而坐者,不是昔之靠椅而坐者吗?”庄子道:“问得好。 而今我丧失了自我,你可明白?”弟子道:“自我是什么?弟子愚钝,实不明白。 ”庄子道:“天下万物,都是彼此相对。 故没有彼就没有此,没有你就没有我,这就是相反相成,可不知是谁使成这样的?是冥冥之中的道吗?道又是什么样子?骨骼、五腑六脏,遍存于一身,自我究是什么?我与谁亲近些呢?都喜欢它们,还是有所偏爱?如此,则百骨九窍、五腑六脏彼此有臣妾关系吗?如果皆是臣妾,这些臣妾之间到底是相互制约呢?或是轮流为君臣呢?难道其中真有主宰者吗?唉,人生一旦接受精气,成就形体,不知不觉中精力就耗尽了。 天天与外物争斗摩擦,精神耗尽象马飞奔一样,而自己却不能制止,不亦太可悲了?终身忙碌而不见成功,颓然疲役而不知归宿,可不哀邪!虽说身体不死,有何益处?心神也随身体消亡,可不谓大哀乎!人之生时,本来就这样茫然吗?亦或只我独觉迷茫而别人都不迷茫吗?” 【齐一万物,莫强分别 】 弟子问:“人与天地相比,谁大谁小,谁贵谁贱?”庄子道:“人成形于天地,受气于阴阳,立于天地之间,犹如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一般,实在太渺小了,又凭什么自尊自大?计四海之位于天地之间,不似蚁穴之在大漠中乎?计中国之在海里,不似小米粒之在大仓库中吗?天地万物无数,人不过是其中之一;人与万物相比,不似毫毛之在马体乎?” 弟子似有所悟,道:“先生的意思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吧?”庄子说:“有这方面的意思。 ”弟子问:“那么我以天地为大、以毫末为小,可以吗?” 庄子道:“不可!任何物体,从度量上讲无法穷尽,从存在的时间上讲又无休无止;可以无限地分割下去,来无始,去无终。 因此,大智大慧的人对待远近的看法是:小而不以为少,大而不以为多,知量上各无穷也。 他博通古今:远古虽遥不可及,但不感困惑;近虽伸手可及,亦不踮脚去取,知时间上各无起止也。 他知天道有盈虚消长、得失存亡,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 他明白天道坦荡,故生而不悦,死而无憾,知终始之变化也。 计人之所知的东西,远不如其所不知的东西多;其生之时,不如其未生之时长久。 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如此则迷乱而无所获世。 由此观之,又怎能知道毫末就足以定为至小至细的界限呢?又怎能知道天地就足以穷尽至大之域呢?” 弟子道:“我明白了。 先生您是说:大中有小,不要以大为大;小中有大,不要以小为小。 ”庄子道:“似不确切。 不如说:大上有大,小下有小。 大无穷,小亦无穷。 ” 弟子问:“那物里物外,怎样来分别贵贱,怎样去区别小大?”庄子道:“站在道的立场去看,万物无贵无贱;站在物的立场来看,自贵而相贱;以世俗的观点来看,贵贱不在自己本身,都以外在的荣辱毁誉作标准。 以外在的差别去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 如果懂得天地如同株米,毫末如同丘山,则无所谓大小之别也。 古时候诊尧、舜相禅让而称帝,但子之与燕王哈相禅让而亡国;商汤王、周武王相争而称帝,但白公争夺王位却自取灭亡。 由此观之,争让之礼、尧梁之行,贵贱有时,不一定常贵常贱。 大柱可以撞破城门却不能塞住洞口,用途不同也;骐骥一日奔驰千里,捕鼠不如狸猫,技能有别也;猫头鹰夜能抓蚤,明察毫末,但白天即使双目圆睁却不见丘山,性能有限也。 帝王禅接有不同的方式,或同姓相传,或传给他姓;三代间继承的方式也不同,或父子相继,或兴兵讨伐。 但如不合时宜,有背世俗。 则称之为篡夫。 如合其时,顺其俗,则称之为义士。 可见贵贱有时,不由自主也。 我说弟子,你怎能了解贵贱之门、小大之家?” 【真人行世,入火不热,沉水不溺 】 弟子问:“怎样才算了解大道的人呢?”庄子道:“了解道的人必定通达于理,通达于理的人必定明白权变,‘明白权变的人才不会因外物而害累自己。 有至德的人,入火不觉热,沉水不能溺,寒暑不能害,禽兽不能伤。 这是因为他能明察安危,安于祸福,谨于去就,故没有什么东西能损害他。 ” 弟子问:“世士真有至德之人吗?”庄子说:“孔子即是。 ”弟子问:“何以见得?”庄子道:“孔子周游列国,推行仁义,虽到处碰壁,仍坚持不懈。 其忧国忧民之心,可敬可佩、可歌可泣也。 一次,孔子游说到匡地,被卫国人层层包围时,仍弹琴高歌,满不在乎。 路人见孔子,问道:‘老师您有什么可乐的呢?’孔子说:‘过来!我告诉你吧:我早就忌讳贫穷。 仍难免潦倒,命运所制也;我也早就向往腾达,仍未得富贵,时运所限也。 当尧舜之时而天下无穷人,非智得也;当继纣之时而天下无通达者,亦非智失也。 时势使然也。 行于水中不避蚊龙,此是渔夫之勇;行于陆上不避狮虎,此乃猎人之勇;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此乃烈士之勇;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仲由,你且坐下。 我的命运自有老天安排!’不一会儿,有身披销甲的人走过来,向孔子道歉:‘很对不起先生!我们以为是阳虎,故包围起来。 现在才明白误认先生了,我们马上撤退!’孔子可谓通达权变的至德之人啊!” 【利害唯己,谁贵谁贱 】 弟子又问:“先生说,以道观之。 无贵无贱,无大无小。 那么有没有一定的是非标准呢?也就是说,先生您知道万物有一个共同认可的真理吗?”庄子说:“我怎么知道?”“那您知道您所不知道的原因吗?”庄子说:“我怎么知道?”“那么万物就不可知了吗?”庄子说;“我怎么知道?即使如此,我不妨尝试着说说。 怎么知道我所谓知不是不知呢?又怎么知道我所说的不知不是知呢?我且试着问你几个问题:人睡在湿地上则会腰痛,泥鳅会这样吗?人在树上则心惊胆战,猿猴会这样吗?这三者谁知真处?人喜欢吃蔬菜肉食,廖鹿吃草,蜈蚣爱吃蛇,猫头鹰嗜鼠,人、兽、虫、鸟这四者谁知真味?狙爱雌猿,麋爱与鹿交,鳅爱同鱼游。 毛嫱、丽姬,人认为美;可鱼见之则深入于水,鸟见之则高飞于天,麋鹿见之则远逃于野,这四者谁知真正的美色?在我看来,仁义之端,是非之途,或对我有利,或对彼有害,利害各有其标准,我怎能搞清其中的区别?” 弟子问:“您不知利害,那至人也不知利害吗?”庄子说:“至人可神了!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冻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 象这样的人,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对待生死尚且无动于衷,何况利害之端呢?” 【逞能辩论,终于徒劳 】 弟子问:“辩论可否确定是非?”庄子答道:“假使我与你辩论,你胜了我,你就果真是,我就一定非吗?我胜了你,我就一定是,你就一定非吗?我俩有一个是,有一个非吗?亦或都是,亦或都非吗?我与你无法判断,则人各执己见,有所不明也。 那我们请谁来订正呢?请意见与你相同的人来裁判,既与你相同了,怎能判定呢?请意见与我相同的人来裁决,既与我相同了,怎能判决呢?请意见与我你都不同的人来裁决,既与你我都不同,又怎能断定你我究竟谁是谁非呢?请意见与你我都相同的人来裁决,既与你我都相同了,又怎能裁定?那么我与你与人都不能确定谁是谁非,再又靠谁来判定呢?” 弟子深感困惑苦恼,问:“那怎么对待是非问题呢?”庄子道:“事物皆有两面。 从彼方面看,无不是彼,从此方面看,无不是此。 自彼方看问题看不清楚,自此方看问题则很明白。 故彼出于此,因彼而有此,彼此并生也。 既然这样,那么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 因此圣人不拘泥于是非之途,而明照于天道。 此亦彼也,彼亦此也。 彼亦有一是非,此亦有一是非,果真有彼此吗?果真无彼此吗?如彼此俱空,是非两幻,彼此不对立而互为偶,则道存于其中了。 这就叫道枢。 执道枢而立于环中,以应无穷。 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 以道言之,是无定是,非无定非。 照之以自然之明,而不固执我见,则无是非之说也。 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可乎可,不可乎不可。 道行之而成路,物称之而有名。 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 无物不然,无物不可。 因此,粗与细,丑与美,正与斜,道通为一。 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 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 唯有旷达者知通为一!” 【方今之时,仅免刑焉 】 一天,庄子偕弟子穿行在崇山峻岭之中。 时值秋冬之际,万木凋零,枯草遍野,黄叶漫卷,乌鸦哀号。 庄子破帽遮头,旧衣裹身,脚穿烂麻草鞋,踩着崎岖的山路,迎着萧瑟的秋风,望着惨淡的夕阳,不禁仰天长啸、放声高歌道: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 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天下有道,圣人成焉; 天下无道;圣人生焉! 方今之时,仅免刑焉! 福轻干羽,莫之知载; 祸重于地,莫之知避。 已乎,已乎!临人以德。 殆乎,殆乎!画地而趋。 迷阳迷阳,无伤吾行。 吾行却曲、无伤吾足。 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弟子不解,问道:“先生一向乐观大度,今日为何悲歌哀叹?”庄子道:“天下有至乐的国土吗?有可以养生全身的诀窍没有?身处当今乱世,干什么正当,不干什么无凶?住在哪儿为安,逃向哪儿无险?依就什么可靠,舍弃什么无忧?喜欢什么合理,厌恶什么无祸?”。 弟子道:“天下人所尊崇的,是富贵、长寿、美丽;所喜好的,是身安、厚味、美色、美服、音乐;所鄙弃的,是贫贱、病夭、丑陋;所苦恼的,是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昧、身不得美服、眼不得好色,耳不得好音乐。 以上不就是常人的好恶避就、养生全身的道理吗?先生还有何高见?” 庄子道:“倘若不能如愿,则大忧而惧,其对待生命的态度,岂不是很愚蠢?想那贪富者,辛苦劳作,积财很多而木能用尽,其养身之法是知外而不知内;想那求责者,夜以继日,思虑好坏,其养身之法是知疏而不知密。 人之生也,与忧俱生,寿者昏昏,久忧不死,何苦呢?其养生之法是知远而不知近。 ”弟子道:“先生之意,是说富贵、长寿等都是外在的东西,都不足以真正地养生。 对吧?” 庄子点点头,又道:“烈士是为天下所称赞的人,未足以保全己身。 你说烈士是该称善还是不该称善?若以为善,不能保全自己;若不以为善,却能保全他人。 古人道:忠谏不听,则闭口莫争。 伍子胥忠谏强争,结果被吴王害了性命;如不争,伍子胥又难成忠臣之名。 你说怎样作才算善行?” 弟子似有所悟:“先生是说:名可害生,追求美名并非养生之道?” 庄子未置可否,继续说:“今世俗之所作与所乐者,我也不知其乐果真是乐,果真不乐?我看世俗之所乐,不过是举世群起追赶时髦,蜂涌向前如被鞭之羊,洋洋自得而不知何求,都自以为乐,我也不知是否真乐。 不过,我视无为恬淡方是真乐,而世俗却不以为然,以为是大苦。 ” 弟子道:“我明白了。 先生认为: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 庄子道:“对,对!无乐方为至乐,无为方可保命。 天下是非果未定也,不过,无为可以定是非。 至乐活身,唯有无为可以保命。 为何这么说呢?你想:天无为而自清,地无为而自运。 此两无为相合,万物皆化生。 恍恍炮炮,不知所由;恍恍惚惚,不知所出;万物纷纭,皆从无为而生。 因此,天地无为而无不为,人谁能体会到无为的益处呢?” 无用之用,方是大用 庄子与弟子,走到一座山脚下,见一株大树,枝繁叶茂,耸立在大溪旁,特别显眼。 但见这树:其粗百尺,其高数千丈,直指云霄;其树冠宽如巨伞,能遮蔽十几亩地。 庄子忍不住问伐木者:“请问师傅,如此好大木材,怎一直无人砍伐?以至独独长了几千年?”伐木者似对此树不屑一顾,道:“这何足为奇?此树是一种不中用的木材。 用来作舟船,则沉于水;用来作棺材,则很快腐烂;用来作器具,则容易毁坏;用来作门窗,则脂液不干;用来作柱子,则易受虫蚀,此乃不成材之木。 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有如此之寿。 ” 听了此话,庄子对弟子说:“此树因不材而得以终其天年,岂不是无用之用,无为而于己有为?”弟子恍然大悟,点头不已。 庄子又说:“树无用,不求有为而免遭斤斧;白额之牛,亢曼之猪,痔疮之人,巫师认为是不祥之物,故祭河神才不会把它们投进河里;残废之人,征兵不会征到他,故能终其天年。 形体残废,尚且可以养身保命,何况德才残废者呢?树不成材,方可免祸;人不成才,亦可保身也。 ”庄子愈说愈兴奋,总结性地说,“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 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 ” 【一龙一蛇,与时俱化 】 师徒二人出了山,留宿于庄子故友之家。 主人很高兴,命儿子杀赝款待。 儿子问:“一赝能鸣,一赝不能鸣,请问杀哪只?”主人道:“当然杀不能鸣的。 ”第二天,出了朋友之家,没走多远,弟子便忍不住问道:“昨日山中之木,因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赝,因不材被杀。 弟

恒生科技指数春节期间累计涨超5%创下2022年7月以来新高

香港恒生指数周五收盘小幅上涨0.54%,恒生科技指数收涨1.04%。 软件开发、包装食品、汽车零件等板块走强。 商汤涨20%,中创新航涨近17%,卫龙涨超15%。

A股休市期间,港股于周四、周五正常交易,期间,恒生指数累计涨2.92%,恒生科技指数累计涨5.35%,创下2022年7月以来新高。

机构论市

公募对港股配置比例显著回升2023年港股该如何配置?

港股延续自去年10月31日以来的反弹势头,令市场对港股市场的关注度倍增。 广发证券指出,公募基金对港股配置的广度和深度均有显著回升,整体重仓持股比例较2022Q3上升。

从上图来看,基金在个股占比从2022Q3的10.47%上升至10.53%;持股市值占比从2022Q3的7.2%上升至9.9%。

传媒医药非银增持较为明显

从上图来看,传媒行业的持股市值占比从2022Q3的13.94%上升至22.16%;生物医药从2022Q3的6.66%上升至10.35%;非银金融从2022Q3的4.62%上升至6.09%;计算机从2022Q3的0.92%上升至2%。

而社区服务的持股市值占比从2022Q3的19.34%下跌至16.22%;食品饮料从2022Q3的8.29%下跌至5.50%。

2023年港股该如何配置?

对于2023年港股市场,广发证券此前指出,人民币汇率对港股的走势息息相关。

一般来说,港股EPS多为人民币计价,即汇率升值带来港币计价盈利走高;事实上USDCNY与恒指盈利预测走势背离情况不在少数。

汇率变化对港股影响的主要通过基于资产比价的国际资本流动实现。

以美元指数为例,升贬值反映了美国与非美市场的实际利率的相对变化,反映国别资产比价关系,伴随着国际资本跨市场的流动。 美元贬值,资金流入新兴市场,美元升值,则流入美国。

广发还指出,在内需走强、外需走弱背景下,人民币升值仍是中期方向,再度审视自“三支箭”的推荐机会。 汇率升值的信号意义:受益于扩内需地产股、受益于弱美元+扩内需原材料。 人民币升值下外资“买beta”:资讯科技、医疗保健、可选消费是外资流入的主要受益行业。

管仲、诸葛亮、王猛都是济世之才,然而后来齐国衰落,蜀国亡国,前秦分裂,其共同原因是什么?

1、从夏开始的历代王朝最大的危险是反叛。 各主要王朝共有五个直接亡于反叛。 2、其次是农民起义。 直接亡于起义的只有两个,但间接亡于起义的却有三个。 也就是说,在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成功者并不多,但是却可以动摇王朝的基础。 当农民起义后,统治集团内部有人反叛时,灭亡对这个王朝来说就不可避免了。 这就是反叛是王朝的最危险的。 需要指出的是,史界一致认为秦亡于农民起义的观点值得商榷。 陈胜、吴广起事是导火索,而楚贵族项氏、秦帝国的基层官吏刘邦、萧何才是推翻秦帝国的主要政治力量。 隋末也是如此。 3、直接亡于侵略的只有宋王朝。 先是被金破京城掠走二帝,最后亡于元。 晋虽亡于五胡乱中原,最主要原因是内乱,即八王之乱。 4、从历史走势来看,自西晋后中华民族生存的外部压力逐渐增大。 南北朝时期外来势力并没有建立起统一的中央政权。 但宋以后却建立了统治中国长达八十九年的元朝,而明之后则是统治中国长达二百六十五年的满清王朝。 到了1840年后中华民族(包括蒙、满在内)面临的挑战就变成世界性的了。 5、历代王朝政治的类同性。 从各王朝灭亡的基本的或是主导性因素来看无非是暴政、昏政、恶政。 当王朝初立除去极少数外,大多都有一个发展期、鼎盛期,然后就进入衰败期,也就是暴政、昏政、恶政阶段,最后灭亡。 发展期王朝的统治集团政治上还算清醒,鼎盛期就忘乎所以,衰败期更荒唐可笑、愚不可及。 所谓中兴之主也只是昙花一现。 这是各王朝灭亡的共同原因。 令我们伤心的是繁荣的宋朝确实被落后的游牧民族灭亡的。 看来落后并不一定挨打,有时却可以打他人。 关键是制度。 6、对各王朝的评价。 因夏商周史料太少不敢妄评,仅对秦以后的各主要王朝从个人立场上加以评价。 最牛的当属两汉,汉族称谓就源于此,那个朝代把政治军事外交融为一体成就非凡。 透过庄重不失飘逸、规范又泛着灵气的汉隶就知道汉代是怎样一个时代了。 最喜高谈阔论要数魏晋了,另外,那个时代最时髦的是男人减肥,男人对自己容貌的关心甚至到了令今人恶心的程度。 是美男子最多的时代。 最强盛的是唐朝,赞美的资料太多恕不赘述。 我只想强调一点唐诗影响了中国语言。 政治上最宽松的是宋代。 虽然宋代积贫积弱,但那是中国自秦汉至今文字狱最少的朝代。 这就是为什么宋朝给我们留下众多文化遗产的原因。 要知道宋代的数学论文明清的数学家是看不懂的。 可惜蒙古骑兵的铁蹄踏碎了这种学术环境。 最不可思议的是明朝的政治开放度。 明朝承认元朝为中国正朔,任用天主教徒徐光启主政务,为了保卫边防从葡萄牙购进大炮。 重视国民教育。 等等。 假如明朝的那些皇帝们不滥用酷刑,中国的历史将会怎样?虽然历史不能假设。 所以明朝也有许多值得赞颂的地方。 最愚蠢的是清朝统治者及其集团。 其愚蠢表现为:利用李自成造反灭明,顺手得了天下,却做了寄生虫。 用全国民众的血汗养着八旗;不思进取,康熙时皇宫内就有西洋管乐队,清军进关时用的火枪到鸦片战争时一点没改进;不知吸取中国文化的精髓以强壮自己,却想方设法抽取其筋骨;清朝晚年大厦将倾,却不顺应世界潮流实行君主立宪,却死抱帝制僵尸不放,祸害了包括满族在内的中华民族,也害得大批满族同胞们辛亥革命后不知如何养家糊口。 君不见今日世界发达国家君主中立宪制国家的比例吗? 基本上走的路线都是政治腐败(一般历史书上会认为起于外戚或者宦官专权,不过,这个红颜祸水一样没有必然的联系),民不聊生自然变成官逼民反,外部形态就是农民起义,接着军阀混战,混战到一个程度以后,打破京城夺取政权。 宋朝和明朝是例外,尤其是宋朝是彻底的侵略战争的失败者。 明朝是没有经过严格的军阀混战而是农民起义的绝对胜利,8过,和宋朝的原因一样的是,接替者(被接替者)是侵略性质的外族。 PS:清朝虽然也是外族,我认为那不是侵略战争,而是军阀战争,明朝到灭亡的那天作为中国的主流政权还是没有承认清政府的独立性,所以,以古代的定义来讲,这是一个造反的军阀而不是侵略者。 政治腐败是根本原因,中国历朝相信人治,人治的好处就是遇到好皇帝就是太平盛世,坏处就是遇到坏皇帝(坏皇帝除了暴君、昏君以外,类似于平庸的好人之类的懦弱软弱型的人物也算),就会天下大敌。 有时候皇帝平庸天下并不乱是因为平庸的皇帝撞上了不错的重臣。 韩子曰:“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 ”要说第一个提出重民思想的人不好得出确定的结论,但是我们可以知道在从氏族社会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过程中重民思想可以说是一直存在的,从《史记》中的记录就能够看出,五帝本纪中“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 ”来说明“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 ”说明氏族社会很看中百姓的生存状况,汤征诸侯。 汤曰:“予有言: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 ”说明奴隶社会也把“民”的状况如何当做衡量统治好坏的标准。 《尚书》中夏书的五子之歌也写到其一曰:“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西周统治者吸取夏、商两朝特别是商纣的兴亡教训,总结出一套“眀德慎刑”、“保民”的理论,周人认为夏商的灭亡是由于“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尚书》),而正是因为文王的“保民”大德“怙冒闻于上帝,帝休,天乃大命文王殪戎殷,诞受厥命越厥帮厥民”(《尚书》)而又吧“保民”视为“德”的突出标志,强调“天命”的归属的转移是以“人王”能否“保民”为依据的。 周公就把夏灭亡的原因归诸夏人“不克开于民之丽”,“洪舒于民”,“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刑殄有夏”;把殷灭亡的原因归为殷的后嗣诸王“罔顾于天显民祗,惟时上帝不保,降若兹大丧”。 武王伐殷做《泰誓》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百姓有过,在予一人,今朕必往。 ”周公谈到“慎罚”曰:“予旦已受人之徽言咸告孺子王矣。 继自今文子文孙,其勿误于庶狱庶慎,惟正是乂之”。 周人憧憬“欲至于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 重民思想在这时已经初具雏形了。 夏商与西周 夏朝的创始人是禹。 大禹因治水有功,得到了人民的拥戴,舜便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让给他。 禹登位后,推行以宽容对待诸侯,平定四方。 大约在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朝代——夏朝。 禹建立夏朝后,仍然推行公共推举、首领让贤的禅让制。 当初,众人推举皋陶做王位继承人;皋陶早死,众人又推举伯益做继承人。 但是,当时禹的儿子启已经有了很大的势力。 禹死后,启自立夺取王位。 于是“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并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4000多年之久。 夏朝建立了自己的军队、监狱,这是我国历史上国家政权的首次产生。 但夏朝初年,政治并不稳固,曾经发生过“太康失国”的事件。 太康是启的儿子,即位后不理朝政,被诸侯打败,逃到洛内。 直到少康即位后,打败反叛的诸侯,夏朝才开始兴盛起来,这一盛世史称“少康中兴”。 夏朝早期结束,进入中期。 帝孔甲时,夏朝开始衰落。 夏朝的末代君主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穷奢极欲,大量搜刮民财为自己建造宫殿,引起人民的反抗,对着太阳指桑骂槐:“你这个太阳什么时候灭亡啊?我真愿意与你一起灭亡!”桀又用武力压迫其他诸侯国,诸侯不能忍受,纷纷叛变。 这时,亳地的一个诸侯——商发展起来了,它的首领叫汤。 汤推行仁政,以宽容待人,人们都很敬仰他。 夏桀听说后,曾经把汤囚禁在夏台,但为财色所惑,又把他放了。 汤重用伊尹等贤人,发展自己的势力。 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商汤起兵攻夏,桀的军队大败,夏朝灭亡。 夏朝立国约470年,传14代17帝。 汤建立了商朝,改变历法,变更服色。 经过伊尹的辅佐,商朝的国力很快就强大起来了。 商朝进入中期后,王位宗室混乱,四方诸侯都不来朝见。 大约在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将都城迁到殷,故商朝又叫殷朝。 盘庚迁都后,百姓安宁,商朝的势力重新复兴,这是因为盘庚能够遵循成汤德政的缘故。 随后,武丁任用傅说,修明政,推行德教,商朝再度中兴。 商朝末年,社会混乱。 商朝的最后一个君主叫纣,是历史上继桀后又一个出名的暴君。 他宠爱妲己,兴建富丽堂皇的鹿台,大肆搜刮民财,滥用酷刑。 还曾经五次东征。 这非但没加强他的统治,反倒引起诸侯反抗,国内的反叛势气像开水沸腾了一般。 纣立九侯、鄂侯,及周国的首领西伯姬昌为三公。 前两者都因为不满纣王之意而被处死,叔父比干强劝他改正过失,被纣挖心处死。 周文王西伯听说这些事情后,暗自叹息。 纣于是就将西伯囚禁在羑里。 后来周朝大臣以财物和美色为代价,使纣赦放西伯,并赐给他弓矢斧钺,使他能够征讨其他诸侯。 西伯被放回周国后,作用姜尚、周公等人,势力日益强大。 西伯逝世后,其子姬发即位,自立为武王,大约在公元前1046年,周国进攻商朝,与商军决战于牧野。 周军大获全胜,趁机进攻商都朝歌。 商朝灭亡。 周朝建立,定都镐京。 周朝建立后,为了加强对全国广大地区的管理,实行分封制。 周王自称天子,将自己的势力范围分给诸侯,诸侯在自己的领地里再将自己的一部分势力分给卿大夫,卿大夫再将自己的一块势力范围分给士。 再下面就是平民和奴隶。 士是统治阶级里地位最低的一级,但却有权力控制平民与奴隶。 这标致着中国历史上的奴隶制社会达到了顶峰。 诸侯虽然可以管理自己的领地,有分封其他阶级的权力,但必须忠于天子。 要定期向周天子缴纳贡物,发生战争时要带兵保护周王。 周朝经过两次分封,全国势力的诸侯达到了八百多个,这样,周王就把治理全国的权利,牢牢地掌握在手中。 西周共传了十二个王。 第十个王周厉王统治时,严密地派人看守国人,堵住百姓诽谤的口。 人民受不了。 公元前841年,发生国人暴动,将厉王赶走。 大臣登位掌权,史称“共和”,这是我国历史上有明确纪年的开端。 西周的最后一个王是幽王,他宠爱褒姒,废掉申后,引起了申侯的不满。 因为褒姒不爱笑,幽王于是虚报军情,诸侯来时却没有发现敌情,褒姒望着累得气喘吁吁的诸侯,哈哈大笑。 幽王很高兴,于是就多次点燃烽火,后来就失去了信用。 公元前771年,申侯起兵攻入镐京,诸侯们都不来援救。 西周也就灭亡了。 从此后,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各个诸侯王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相互争霸。 历史进入了春秋战国时期。 夏朝时,我国已经能够造出青铜器。 进入商周时期后,青铜业兴盛起来。 最著名的青铜器工艺品是“司母戊方鼎”,是迄今为止所发掘出来的最大的青铜器。 此外,还有“四羊方尊”等青铜工艺品也很有名。 人们称夏、商、周三代为青铜时期。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殷商时期发明了甲骨文,它是一种将文字刻在龟甲、兽骨上面的原始文字,出土于殷墟。 它记录了商王的活动,反映了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 晚商周初时期,发现了一种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由于古人称青铜为金,所以这种文字叫“金文”,又称为钟鼎文。 它也是研究商、周历史的重要资料。 商周时期的文字的主要造字法是象形,但也有了形声、会意等造字方式 朝: 孔甲乱政,夏王朝的统治日益衰落。 直至夏的最后一个国王桀,他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桀虽然有智有勇,但很残暴凶残,杀人成性,加上酗酒好色,劳民伤财,残害百姓。 东边的商部落便趁机骑兵伐桀,灭掉了夏朝。 夏自禹至桀,历十四世十七王,存在了将近五百多年时间。 商朝 武丁死后,他开创的太平盛世,没能长久延续下去。 祖庚、祖甲以后诸王,特别是帝乙帝辛时期,国内矛盾十分尖锐,东南方的侯起来反叛。 面对这种情况,商王帝辛(纣)少年英勇,派部向东下征讨莱夷,自己攻打南方九苗,将商的势力延伸到了东海和长江流域,但是其连年的征战,极大消耗了国力,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国内兵力空虚,使其对西北的控制下降,给了周以可趁之机。 在周武王时,周起兵攻商,商王帝辛(纣)仓促间只能以奴隶为军抵御周人,结果,商王的军队毫无斗志,“前徒倒戈”,牧野一战,“血流浮杵”,国内商军尽墨,帝辛逃到鹿台自焚而死。 商王朝就此灭亡。 西周 史的发展总是不平衡的。 商周时期中原已进入青铜时代的繁盛时期,周边的一些地区仍相对落后一些。 因此,为财富及利益所驱动,周人与其它国族的战争几乎一直不断。 江汉流域是蛮族的根据地。 昭王率大军征伐南蛮,遭到蛮族的强烈抵抗,周朝军队几乎全军覆没,昭王也死于汉水之中。 这是西周早期遭到的一次严重失败,从此失去了对南方各国的控制能力。 穆王与宣王也曾南征,均未获得重大战果。 东方的夷族也时常侵扰周境,战事不断。 噩侯驭方不堪周朝的奴役,「率南淮夷、东夷,广伐南国东国」,一直打到成周附近,震惊朝野。 周王派西六师、东八师前往作战,仍无力抵御。 后靠同姓诸侯的兵力增援,才取得了胜利。 西北方的犬戎是西周时期最重要的外患。 穆王时,犬戎的势力逐渐强大,阻碍了周朝与西北各国的往来,穆王西征犬戎,「获其五王」,并将一批犬戎部落迁到太原,打通了周与西北各国的道路。 以后,犬戎仍屡次侵犯周境。 宣王之子幽王,宠爱褒姒,想杀太子宜臼,立褒姒之子伯服做王位继承人。 宜臼的母亲是申侯的女儿。 申侯勾结犬戎攻打周王,杀幽王于骊山之下,犬戎乘机掠走大量财宝。 西周就此灭亡。 宜臼靠诸侯的帮助,登上王位,是为平王,翌年迁都洛邑,从此,历史进入东周时期。 东周 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东周君欲趁秦连丧昭襄、孝文二王合纵伐秦,秦庄襄王以吕不韦为大将,起兵十万,执东周君而归,尽收巩城等七邑。 周朝至此彻底灭亡 秦朝 公元前246年秦始皇执掌秦国政权,公元前221年统一秦王朝建立。 准确地说:秦始皇共执政达36年,其中执撑秦国政权25年执撑秦朝政权达11年。 秦始皇用10年时间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存在15年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南方回归山东至河北道上病死.丞相赵高与李斯结谋杀害了太子扶苏,另立其弟胡亥继位,即秦二世.二世昏庸暴政,二世元年(前209)七月,终于爆发了以戍卒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各地反秦力量都来参加.后赵高杀丞相李斯,又杀二世,立始皇孙子婴为秦王.公元前206年刘邦入关,至咸阳城外坝上,子婴出城降,秦亡。 秦亡后,历史进入了以项羽为首的「楚王」和以刘邦为首的「汉王」的「楚汉战争」阶段。 前202年,项羽败死,刘邦即汉朝皇帝位。 汉朝 西汉 多年战争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因此堨西汉初年,采取黄老无为而治的手段?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人民负担得到堏轻。 汉文帝 、 汉景帝 时经济逐渐恢复,史称 文景之治 。 汉武帝 时政治、经济、军事都已经很强大。 堨政治上,加强王权,取消了大部分的堌姓诸侯王。 采纳 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 儒家 思想从此时起成为了中国的主流思想?并且历经2000年, 民国 成立后失去官学地位,但至今仍然是堎人最主流的价值观念。 经济上,将铸堁、盐铁收归中央管理。 加强农业生产?开凿 白渠 。 军事上为了抵抗 匈奴 ,出现了 卫青 、 霍去病 等将领,击败 单于 。 外交上,两次派 张骞 出使 西域 ,开辟了 丝绸之路 。 到了西汉后期,政局动荡。 外戚 王莽 在 8年 夺取政权,建立 新朝 ,西汉灭亡。 东汉 23年 , 王莽 政权在 赤眉起义 、 绿林起义 下终于灭亡。 其中绿林军拥立汉宗室 刘玄 作皇帝,恢复汉的国号,年号 更始 。 其后赤眉军推翻刘玄的统治。 25年 ,自称汉朝宗室的 刘秀 在鄗县(今 河北 高邑 东南)之南即皇帝位,是为汉光武帝?沿用汉的国号,以这一年为 建武 元年。 定都 洛阳 ,史称 东汉 。 37年 终于消灭各处割据势力,实现全国统?。 汉光武帝废除王莽时的弊政,社传安定,史称 光武中兴 。 但是分封土地,也造成了土地兼并頞常厉害。 东汉中期以后, 宦官 把持朝政,皇帝的废立都受到宦官的栧制,而且宦官与 外戚 之间经常发生斗争,造成政局不稳。 184年 , 黄巾起义 爆发。 220年 , 汉献帝 被废,东汉结束,汉朝也宣告灭亡 唐朝 其实很简单,唐朝灭亡是由于统治瓦解,地方节度使过多,像什么安禄山,史思明,就是因为节度使的关系,使他们各自占山为王,让唐朝统治瓦解,至此出现五代十国,使赵匡义有机会等上皇帝宝座,建立大宋。 。 宋朝 1、内部腐败 2、军队战斗力差; 3、蒙古军队中有很多汉人部队,作战能力很强; 4、周边的金、西夏、大理、吐蕃先后亡国,蒙古完成了对宋的包围。 北宋是1127年被完颜·守绪统治的金政权灭亡。 南宋是被孛儿只斤·忽必烈建立的元王朝灭亡。 元朝 元朝后期,蒙元统治者不断向人民收取各种名目繁杂的赋税,人民被压迫被掠夺更为严重。 早在泰定二年(1325年)就发生了河南赵丑厮、郭菩萨领导的起义。 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发生的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同时元朝统治阶级内部却依旧在为争权夺利而互相征战,由此加速了元朝灭亡的进程。 至正十六年(1356年)到至正十九年(1359年),起义军首领朱元璋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统一了江南的半壁江山。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开始北伐,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的协助下,于1368年八月攻陷元大都,元顺帝北逃,元朝的统治结束,中国复国。 同年,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称帝,建立了明朝。 之后,在漠北的元君臣仍沿用大元国号,史称北元。 北元于1388年天光帝被阿里不哥后裔也速迭尔袭杀后(一说1402年鬼力赤即位后)去国号。 元朝灭亡后皇室血脉一直在蒙古代代相传直到1696年蒙古被清朝征服为止。 明朝 明朝的末期是内忧外患。 此前有宦官之乱,英明的大臣基本被杀光,余下的再没有血性。 而崇祯帝又是一个心有余却能力不足的皇帝。 他徘徊在诏安李自成和不诏安之间,又徘徊在与满清的战与和之间,最后坐失良机。 本来他有机会荡平李自成,兵据满清,但他一再错杀前方得力干将,导致北京沦陷。 此后南明彼此分裂,被满清各个击破,更是悲中之悲 清朝 19世纪上半叶,英国开始大量向中国贩售鸦片导致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的爆发。 鸦片战争失败后,继位的咸丰帝所面对的时局是西方列强开始入侵,迫使清政府与其缔结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中英《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又签定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等。 根据这些条约,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清廷的威信一落千丈,同时中国也自此逐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主权受到严重损害。 由于人民的负担逐年加重,因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反抗运动,大规模的太平天国运动,一度对清朝的统治构成了严重挑战。 至1880年代,清朝军队的装备和洋务运动之前相比已有了明显的提高;在1884年至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的一系列战役中,清军和法军互有胜负。 战后,清朝设立了海军衙门,并建成了近代海军舰队--北洋水师。 洋务运动虽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由于时人多数未明当时的国际形势,少数人的急迫性并无法改变多数官僚的旧思维,清朝的维新运动最终未达日本明治维新般的成效,结果导致1894年甲午战争的失败,并于1895年与日本签定《马关条约》。 随后,由光绪帝与梁启超和康有为领导发动的政治改革运动--戊戌变法,又因为慈禧太后和保守派的反对,而软禁了光绪帝,变法因此失败,因为只有103天,因此称为“百日维新”。 19世纪末,在《马关条约》的影响下,列强纷纷在中国强行取得“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如俄国的势力范围是长城以北和新疆,英国的是整个长江流域,法国的是云南和两广,等等),大有一举瓜分中华之势。 因此,中国国内的排外情绪高涨,引发义和团运动仇杀洋人,八国联军入侵。 1901年因此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慈禧太后为了拢络人心开始推行“新政”,进行了包括建立新军、废科举在内等一系列改革。 不久,中国发生了立宪与革命的改革路线之争,一开始立宪派占上风,清廷也答应实行君主立宪。 不过,1911年5月组成的“责任内阁”中的大多数成员为皇族身份,故被称为“皇族内阁”,结果引发立宪派的不满。 同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各省随后纷纷宣布独立,清朝的统治开始走向瓦解。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举报|评论

鎏弘

采纳率:31%擅长:小说历史学历史话题网络产品文学

其他回答

夏商两代的灭亡基本原因相同:统治者过於残暴,基本上不存在中央集权,激起民愤导致诸侯(部落)联盟形成,推翻前朝统治。 周的灭亡是因诸侯兼并使少数诸侯实力过大而王室实力薄弱导致的。 秦的灭亡是由於其高压统治引发百姓的不满,六国遗民对统治者的记恨以及秦二世的无能所导致的。 西汉灭亡是由於外戚专权以致篡位;东汉灭亡是由农民起义引起,继发宦官外戚夺权,进而引发诸侯割据兼并,最终由大势诸侯篡权。 三国中蜀汉和吴是战败而灭,魏是篡权所灭。 西晋于戎狄作乱,东晋灭于篡位。 北朝历代除北周灭与禅位外都灭于兼并和分裂。 南朝宋齐两代灭于兵变,梁陈两代灭于兵败。 隋灭于农民起义和地方武装,根本原因在於隋炀帝穷兵黩武且生活奢华引发民怨。 唐灭于篡位,但本质上是安史之乱后国力日衰和晚唐农民起义造成的。 五代十国多灭于兼并和兵变,特别是后周因兵变灭亡后宋朝建立了。 北宋灭与金国入侵,原因在於军事力量较弱和妥协,根本原因在於宋对军队的集权导致军事力量相对於国力而言过弱;南宋灭于元的入侵,根本在於半壁江山国力微弱不足与蒙古军队抗衡。 元灭与农民起义,根本在於汉人对异族统治特别是元朝等级制度的不满和仇视。 明灭与农民起义,原因在於政治腐败和自然灾害导致的民生疾苦。 而清是乘明末农民起义军事上已经成功而政治未稳之际夺取了统治权。 清灭与武装起义,根本原因在於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和外交上的懦弱、异族统治引发的对民众对政府的不满以及生产力发展引发的社会变动。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chuangtou/39826.html
一起来探讨一下! 朋友家的猫粮真的适合我家猫咪吗
才会赢 拼 爱 云南青年说 青年茶人杨文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