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后又7天 印度表示可提供飞船帮助 美国2名宇航员滞留太空

序言

近些年,中国海外留学生群体中有这样一个段子,大概是“如果在外想家的时候就抬头看一看月亮吧,因为月亮上还有至少3名在空间站的中国宇航员”。

面对这一情况,7月1日,NASA和波音公司就强调两名宇航员处于安全状况,没有“被困”或“滞留”在太空中,“只是无法确定他们的返航时间”。

“需要指明的一点是,两名宇航员并没有被困在太空。我们并不急着回家。”NASA商业载人项目经理史蒂夫·斯蒂奇对记者说,“我们在对故障进行测试分析,我认为我们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难以想象,曾经在载人航天上取得辉煌成绩的美国,如今竟然送个人上天却出现了这样大的纰漏,简直成为全球笑柄。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今天我就将整件事情的前后以及相关事件都整理出来,我们不能无缘无故地嘲笑美国,只有经过详细的了解后,才能更好地有理有据地嘲笑美国。

两名被滞留太空的宇航员

事情经过

这几年美国不是一直在搞他们那航天事业吗,说着什么“重返月球”“让美国航天再次伟大”之类的话,但从前的各种技术和火箭都丢的丢、报废的报废,只能重新开始。

然后关于这个火箭搞出了多少问题,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提及过,总而言之就是几年了一直在推迟,不是舱门有问题就是液压出了故障,要么就是实在赶不上时间,有一次终于要起飞了,结果48小时被雷劈了好几次漏油……这要是放在古代,简直就是天降异象。

那么在这种背景下,6月5日波音“星际客船”飞船终于发射升空。

本来的计划是6月6日进入国际空间站后,待个一周完成点简单的任务就回来。或许是觉得任务太简单,派出的两名宇航员,一名是六十多岁的印度人,另一名是五十多岁的墨西哥人,两人都是这次任务后就要退休。

“这次任务做完后就退休”的Flag在各种游戏小说电视剧里已经数不胜数,或许真的是负面Debuff效果拔群,自从两人上去后各种问题那是接踵而至。 先是说5处氦气泄露,6月18日再回来吧;紧接着又发现5个机动推进器失灵,又是7天,得修到6月22日;之后怎么推进剂阀门也无法完全关闭,继续延迟到6月26日……

原定的一周现在已经延期半个多月了,结果连最开始的任务都没完成。本来6月14日就要进行太空行走,但宇航服不停地出问题,推迟到了7月2日,结果在出舱前又发现太空服漏水,出舱活动临时被取消。

这一连串的失误光是看下来就感觉设计师要头皮发麻,但负责人,就我们开头说到的那个斯蒂奇面对媒体质疑的时候还信誓旦旦地说“‘星际客船’可以挂在国际空间站上45天,就算飞船出现问题,也可以依靠各种备用系统停留长达72天”。

这话说的就像是有人被困在了树上下不来,大家想知道怎么把他搞下来,结果负责人来句“没关系人饿7天不会死”一样。我要是宇航员,听到这话简直要和他进行真人快打。

不过丝毫不用惊讶美国人的脸皮厚度,这种事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了,或者说上次刚刚出现这种事也才没过去多久。2022年9月21日,美国宇航员弗兰克·卢比奥乘坐“联盟号”飞船登陆国际空间站时飞船出现冷却液泄露。

俄罗斯发射联盟号飞船

本来按道理美国应该想办法进行援救,结果各方拉扯一番,最后NASA打电话给俄罗斯让他们发射一艘空的“联盟号”飞船去救人。

要说俄罗斯还挺仗义的,虽然卢比奥的任务从6个月延长到了371天,但好歹把人弄下来了,而不是问美国“你们没有自己的飞船”吗?

现在两个宇航员在天上飘了一个月,听闻美国有难,各方纷纷发来问候。丢了面子的美国当然咽不下这口气, 根据彭博社7月1日的报道,美国司法部准备以刑事欺诈罪指控波音公司,后者面临认罪或接受审判两种选择。而且不只是“星际客船”问题,之前波音身上本来就背着一大堆商业飞机的指控,美国司法部将在7月7日前决定是否要起诉波音。

面对这么一大堆焦头烂额的事情,估计NASA会很想来一句“国家怎么成了这么个样子”?

波音

事情是这两个月发生的,但其中的问题其实能再往前牵扯到很长一段时间。

美苏争霸后期两国已经完全在比拼国力,航天相关的事情全都扔到了一旁。等苏联解体后美国就更不会再管那些东西,NASA预算连年被减,每年吃饭都只能坐小孩那桌。

等航天飞船也退役后,美国的宇航员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能蹭俄罗斯的联盟号载人飞船去国际空间站。

要是苏联时代的人看到这一幕,估计会很高兴“看来星球大战计划最后是苏联胜利了啊!你看美国都没飞船了”!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美国就找来了波音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就是马斯克的那家公司——帮忙开发商业载人飞船。SpaceX很靠谱,早早就完成并且投入使用了,但是波音一直不顺利,要不是美国两手准备,恐怕美国宇航员今天都还在蹭俄罗斯的。

其实早在发射之前“星际客船”的问题就已经很多了,各种报道和指责从来就没少过。波音不停地往后延迟发射时间,但每往后拖一天,就要再消耗更多的金钱,你说美国不知道这玩意有问题吗?当然知道,但眼看外界对于美国航天的各种阴谋论和指责越来越多,再加上钱也花了这么多,最后还是强行让宇航员上去。

这种作风我一看怎么和苏联那么像,等到登月比拼后期为了赶时间,苏联让宇航员去坐明知道有问题的飞船,科马洛夫为了不让加加林送死执意上了飞船,最后自己死在了事故中。

比较黑色幽默的是,大概波音自己也知道可能会出问题,所以给这2名宇航员投了巨额商业保险,而且选择的也是两名即将退役的宇航员——我真没想到美国现在还能搞出这么纯正的美式地狱笑话。

关于这个事情还有个小插曲,就是马斯克说可以派飞船去救,但是开价3.5亿美元。我估计美国是不会想花这个钱的。

美国工业化的衰落

那么在听说美国有难后,印度这边伸出援手,说可以把"加甘扬载人飞船"先借给波音先用用。这个“先” 字可不是随便说说,而是这艘载人飞船印度自己也不太清楚质量和可靠性,毕竟印度也没拿其飞过。所以先给美国用用,还真就是先让美国试试、实验一下。对印度来说,横竖都有利,简直是秦始皇坐飞船——赢上天了。

按照美国的官方说法,“星际客船”用的就是美国本土传统供应商,并没有什么二道贩子和以次充好,确实就是阀门质量问题——那么这件事就更乐了。

你看啊,本来还可以挽尊说“美国的技术还是好的,都是买到了次货才导致出问题”,结果现在发现次货确实有,但是美国自己搞出来的!

朋友们,这说明了什么?说明美国的工业化真的弱到不成样子了,就连航天这种大事上都能出这种纰漏。

波音现在本来就因为商业飞机事故陷入巨大舆论之中,如此频繁出事本来就不正常,更不正常的是,公开质疑波音生产线存在问题的人接二连三死亡,2024年3月9日波音公司62岁前员工约翰·巴尼特交叉质询前一天“自杀”,被发现死于车内,之后不久同样质疑的乔希·迪安死于肺炎和细菌感染,年仅45岁。

波音是家公司,但其实它像是具象化的美国。如今的波音比起飞机制造商,更像是一家金融公司,他们已经彻底地把自己金融化,更关注股市利润和涨幅。他们不再去研究如何制造更好的产品,而是关心炒股。 所以出事后他们选择封口,而不是道歉和查漏补缺。

就和现在的美国一样。美国衰落,做法是捂嘴和打压全世界,却没有一星半点想修改的意思。他们不想让中国的航天进步,就搞出《沃尔夫条款》,等中国带着月壤回来了,又说中国不邀请他们,完全把曾经拒绝的话给抛到脑后。

末尾

美国宇航员回不来这事,如今很多人都是当个娱乐新闻来说,当然我也一样,毕竟确实很乐呵。

但这件事背后透露出的信息远不止一笑了之就能过去的,曾经的美国拥有世界上最高超的技术,那时的美国人高度自信,他们拍无数关于宇宙的电影,觉得迟早会走出地球,走出太阳系。而如今的美国,却连再回到月球都遥遥无期。

断崖式的落差背后是美国工业的衰落,也代表了那个黄金年代意气风发的美国,正如同暮气沉沉的美国总统那样,都一去不复返了。

想限制别人,到头来限制的是自己。


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船的发射、飞行及返程的过程 六年级下册实践园地 48页 答得好的多给点分

神舟六号飞船仍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整船外形和结构与原来相同,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 飞船入轨后先是在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350公里的椭圆轨道上运行5圈,然后变轨到距地面343公里的圆形轨道,绕地球飞行一圈需要90分钟,飞行轨迹投射到地面上呈不断向东推移的正弦曲线。 轨道特性与神舟五号相同。 由于此次飞行没有交会对接任务,神舟六号取消了用于这项功能的附加段,另外,飞船上新增加了40余台设备和6个软件,使飞船的设备达到600余台,软件82个,元器件10万余件。 神舟六号的改进大致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 [被屏蔽广告] 一、围绕两人多天飞行任务的改进。 首先,准备了足量甚至余量的航天员消耗品,包括食品、水、睡袋等。 食品柜置于轨道舱中,以前处于空置状态。 按照每人每天一个半暖壶的用水量,通过水箱和单独的软包装两种方式准备了航天员用水。 其次,提高了座舱的环境控制能力。 一人一天呼出近一升水,神舟六号提高了对水汽冷凝的能力,扩大了冷凝水箱,把所有裸露管线都贴上了吸水材料,确保飞船湿度控制在80%以下。 舱内的氧气、温度和湿度都可自动感应并调节。 二、轨道舱功能使用方面的改进。 放置了很多航天员生活的必需品,如食品加热装置和餐具等。 轨道舱中挂有一个睡袋,供两名航天员轮流休息用。 失重状态下人其实可以浮在空中睡觉,但考虑到人在地面养成的习惯,所以通过睡袋人为地制造一种“床”的感觉,否则航天员睡觉时可能会产生坠入万丈深渊的错觉。 轨道舱中还有一个专门的清洁用品柜,航天员可以用里面的湿巾等物品进行清洁。 大小便收集装置这次也是首次使用。 三、提高航天员安全性的改进。 返回舱中航天员的坐椅设计了着陆缓冲功能,这是为了在反推火箭发生故障时依然能够保证航天员安全。 神舟五号飞船里只有杨利伟乘坐的那个坐椅有着陆缓冲功能,并且有个小的缺陷,就是返回前坐椅提升后航天员难以看到舷窗外的情况。 神舟六号对缓冲器进行了重新设计,并与整船结合进行了反复试验,从高塔、飞机上抛下的3次试验每次均获得了成功。 返回舱与轨道舱之间的舱门,如果在返回时关闭不严,将威胁航天员安全。 俄罗斯曾经有3名航天员因此而丧生。 神舟六号科研人员研制成功了舱门密闭快速自动检测装置,并花费了数月时间研制出一种专用抹布,这种布不产生纤维、静电、异味,专门用来清洁舱门。 四、持续性改进。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于1992年正式启动,至今已经过去了13年,飞船上最初使用的元器件和原材料有的已经不再生产,个别技术已经稍显落伍。 神舟六号做了一些日常的持续性改进。 比如神舟一号到五号上的“黑匣子”,是1994年研制的,存储容量只有10兆字节。 现在的黑匣子不仅存储量比原来大了100倍,而且数据的写入和读出速度也提高了10倍以上,体积却不到原来的一半。 神舟六号飞船构成 轨道舱:“多功能厅” “神舟”飞船的轨道舱是一个圆柱体,总长度为2.8米,最大直径2.25米,一端与返回舱相通,另一端与空间对接机构连接。 “神六”的轨道舱之所以被称为“多功能厅”,是因为2名航天员除了升空和返回时要进入返回舱以外,其他时间都在轨道舱里。 轨道舱集工作、吃饭、睡觉、盥洗和方便等诸多功能于一体。 逃逸塔:保飞船万全 逃逸救生塔:位于飞船的最前部,高8米。 它本身实际上就是由一系列火箭发动机组成的小型运载火箭。 在运载飞船的火箭起飞前900秒到起飞后160秒期间�火箭运行距离在0至100公里,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这个救生塔将紧急启动,拽着“神舟六号”飞船的返回舱和轨道舱与火箭分离,迅速逃离险地,并利用降落伞降落到安全地带。 留轨舱:航天员的“家” 轨道舱:也叫工作舱。 其外形为两端带有锥角的圆柱体,它是航天员的“太空卧室”兼“工作间”。 它还兼有航天员生活舱和留轨实验舱两种功能,所以也称留轨舱。 轨道舱里面装有多种试验设备和实验仪器,可进行对地观测,其两侧装有可收放的大型太阳能电池帆翼、太阳敏感器和各种天线以及各种对接结构,用来把太阳能转换为飞船的能源、与地面进行通讯等。 作为航天员的“太空卧室”,轨道舱的环境很舒适,舱内温度一般在17至25摄氏度之间。 返回舱:航天员的“驾驶室” 返回舱:又称座舱,它是航天员的“驾驶室”。 是航天员往返太空时乘坐的舱段,为密闭结构,前端有舱门。 “神舟六号”完成绕地飞行任务后,两名航天员也将乘坐返回舱回归地球。 推进舱:又叫仪器舱。 通常安装推进系统、电源、轨道制动,并为航天员提供氧气和水。 推进舱的两侧还装有面积达20多平方米的主太阳能电池帆翼。 缘何选择秋季发射? 晨报讯综合新华社电细心的人会注意到,两年前的这个时候,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今年神六的发射,又逢金秋时节,难道是巧合吗?不是。 这是因为秋季的气象条件,最适合我国发射载人飞船。 飞船发射季节的选择,要考虑到各种可能影响到发射的因素,其中气象条件是最直接、最关键的决定因素。 飞船上天后,要由航天测控网对飞船实施测控管理。 如果把神舟飞船比作放飞太空的“风筝”,那么,航天测控网就是那根重要的“风筝线”。 我国的航天测控网由多个地面测控站和4艘远望号航天测量船组成。 这4艘测量船分别是太平洋上的“远望”一号和“远望”二号测量船,印度洋上的“远望”四号测量船,大西洋上的“远望”三号测量船。 其中,3艘测量船都在纬度相对较高的南半球。 南半球的季节正好与我国相反。 我国的春夏季节在南半球是秋冬季节,海况很恶劣,即使正常航行都难保安全,更不用说在海上执行测控任务了,因此不宜发射飞船。 我国的秋冬季节在南半球是春夏季节,海况较好,便于航行和执行测量任务。 因此,我国神舟一号至五号飞船的发射时机都选在与南半球相反的秋冬季节。 另外,秋季和冬季相比,尽管2002年12月30日发射的神舟四号曾突破我国低温发射的历史纪录,但在载人航天飞行中,以人为本、充分保障航天员的安全,成为发射的最大特点,因而发射段的气象条件也是非常重要的。 显然,秋季比冬季更适宜。 因此,两年前的神五和今年的神六载人飞船都选择了在秋季发射。 据中国科学院空间环境预报中心研究员龚建村介绍,“今年正是接近周期谷底的位置,预计神舟六号飞行期间太阳活动稳定,适合人类开展空间活动。 ” 龚建村说,人们已经掌握了太阳的活动周期是11年,2000年是这个周期的最高峰,2006年达到谷底。 因此今年太阳异常活动频次较低,大趋势有利于人类开展空间活动。 神六将在“晴好天气”中飞行 从神州五号拔地而起、实现中国载人航天零的突破,到神州六号的两人多天外太空飞行,中国航天员专用奶蒙牛牛奶,陪伴着航天员们从撒满汗水的训练场走向了浩瀚的太空,见证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艰苦与辉煌。 航天员食品的选择有着怎样的特殊要求、蒙牛牛奶又是如何成为“中国航天员专用牛奶”的?伴随着神州六号的成功归来,笼罩在航天员食谱上的神秘面纱也被营养专家轻轻地揭开。 在中国,一名空军飞行员要从1000名军人中选出,而100名空军飞行员中,只有一个人有机会成为战斗机飞行员,航天员则是从这些战斗机飞行员中千里挑一,经过各方面综合考察比较后最终选拔出来的。 为了确保这些肩负祖国重任的“国宝”们保持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早在神州五号首次载人航天任务之前,一个由各方专家组成的营养小组就开始了苛刻的航天员专用食品遴选工作。 为了确保航天食品的安全、绿色和营养,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有关航天员食品的规定长达8页之多!对“全营养食品”牛奶的考察和选定工作首当其冲。 奶源是决定牛奶品质的第一关键,因而也成为专家们考核的首要因素。 考虑到以内蒙古大草原为核心的中国西部大草原地处国际公认的中温带季风气候优质奶牛饲养带,是整个中国无可匹敌、世界上也具有领先意义的优质草原,主要奶源基地全部处于这一地带的蒙牛乳业进入了专家们的视野。 而在蒙牛的生产基地,他们又看到了全球领先的“样板工厂”,在这里,每一滴原生奶经过一道道全自动工序成为香浓合格的牛奶产品,全过程都在封闭无菌的状态中进行。 从市场到工厂、从工厂到牧场,蒙牛牛奶的表现说服了每一位专家。 国家航天部门经过严格检测后,认为蒙牛牛奶的各项指标均已经达到或超过国内、国际标准。 凭借着纯天然、高质量、丰富的营养和好的口味,蒙牛牛奶最终成为太空营养学专家唯一指定的“中国航天员专用牛奶”。 从此,“每天三杯奶”成为了航天员训练、工作和生活中的一首“白色乐章”。 每天早晨,在享用精心搭配的其他食品的同时,航天员都要喝一杯蒙牛牛奶来有效保证全天的热能和营养”。 而在午餐之后,训练基地的营养师又会及时为每一个航天员送上一杯蒙牛酸奶。 原来,酸奶中含有的乳酸、醋酸等有机酸,不仅赋予了酸奶清爽的酸味,还能帮助牛奶形成细嫩的凝乳,从而降低肠道PH值,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让航天员们一个下午都精神抖擞。 “蒙牛已经将其酸奶产品中的益生菌由两种变成了四种,这样不仅营养价值比同类产品有了明显的提高,其帮助消化、抑制有害菌的作用也得到了更一步的加强,很受航天员们的欢迎。 ”基地的营养师这样评价道。 结束了一天紧张的训练之后,航天员们还将在晚饭时喝上一杯牛奶。 营养专家指出,一方面,晚餐饮用的牛奶,其安神作用促进了航天员的深度睡眠,另一方面,人体处于睡眠状态下,也更易于吸收牛奶中的蛋白质。 “一天三杯牛奶,每天500-800毫升。 这个科学的食谱既保证了营养补给,又不至于引起脂肪堆积,不仅适用于宇航员,用样也适用于普通人”!营养专家认为,航天员膳食中牛奶的科学搭配,值得在全社会进行大力推广。 成为“中国航天员专用牛奶”,对于蒙牛,既是一项崇高的荣誉,也是一种期待和责任。 在中国航天事业用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鼓舞中国心”的同时,每一个蒙牛人也在致力于“强健中国人”的伟大使命。 2003年,当神州五号拔地而起,实现中国载人航天事业零的突破时,蒙牛牛奶也迅速成为了中国液体奶市场的领跑者,并于2004年成为了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运动员训练专用牛奶,为中国健儿扬威世界赛场奉献了自己的力量。 随后,蒙牛率先建起了中国规模最大的“澳亚国际牧场”,在国内第一个引进机器人挤奶设施,种植世界十二国优质牧草,养殖全球优质奶牛,开启了中国乳业奶源升级之路。 2005年,当神州六号用完美的姿态围绕着我们这颗美丽的星球一圈圈旋转的时候,蒙牛已经以日销液体奶7000吨的成绩,超越众多百年历史的跨国乳业巨头,成为了全球液体牛奶领域的领先者。 作为首位“中国航天事业合作伙伴”,蒙牛不仅将“为中国喝彩”,还将用洁白醇厚的牛奶,为每一个航天员、每一个中国人的健康加油,为“强健神州梦想”而不懈追求。 神舟五号与神舟六号的比较 神舟五号 神舟六号 两者的大小、重量、设备等基本不变;采用“长征2号F”运载火箭作为动力载体 发射时间 2003年10月15日 2005年10月中旬 活动范围 仅限返回舱 打开返回舱舱门,进入轨道舱进行科学实验活动 宇航服 杨利伟的宇航服始终未能离身 有机会脱下重达10公斤的太空服,新的宇航服主要由服装、头盔、手套和航天靴等组成 太空时长 21小时 119小时 航天员人数 1人 2人 食品 即时食品,不需要加热、也不需要加水 50种左右:包括四种主食,“鲍鱼”、“咸水大虾”等菜肴以及水果 如厕问题 尿不湿 专用马桶 神舟六号飞船=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整船外形和结构与原来相同,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 飞船入轨后先是在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350公里的椭圆轨道上运行5圈,然后变轨到距地面343公里的圆形轨道,绕地球飞行一圈需要90分钟,飞行轨迹投射到地面上呈不断向东推移的正弦曲线。 轨道特性与神舟五号相同。 由于此次飞行没有交会对接任务,神舟六号取消了用于这项功能的附加段,另外,飞船上新增加了40余台设备和6个软件,使飞船的设备达到600余台,软件82个,元器件10万余件。 飞船发射季节的选择,要考虑到各种可能影响到发射的因素,其中气象条件是最直接、最关键的决定因素。 飞船上天后,要由航天测控网对飞船实施测控管理。 如果把神舟飞船比作放飞太空的“风筝”,那么,航天测控网就是那根重要的“风筝线”。 我国的航天测控网由多个地面测控站和4艘远望号航天测量船组成。 这4艘测量船分别是太平洋上的“远望”一号和“远望”二号测量船,印度洋上的“远望”四号测量船,大西洋上的“远望”三号测量船。 其中,3艘测量船都在纬度相对较高的南半球。 南半球的季节正好与我国相反。 我国的春夏季节在南半球是秋冬季节,海况很恶劣,即使正常航行都难保安全,更不用说在海上执行测控任务了,因此不宜发射飞船。 我国的秋冬季节在南半球是春夏季节,海况较好,便于航行和执行测量任务。 因此,我国神舟一号至五号飞船的发射时机都选在与南半球相反的秋冬季节。 另外,秋季和冬季相比,尽管2002年12月30日发射的神舟四号曾突破我国低温发射的历史纪录,但在载人航天飞行中,以人为本、充分保障航天员的安全,成为发射的最大特点,因而发射段的气象条件也是非常重要的。 显然,秋季比冬季更适宜。 因此,两年前的神五和今年的神六载人飞船都选择了在秋季发射。 据中国科学院空间环境预报中心研究员龚建村介绍,“今年正是接近周期谷底的位置,预计神舟六号飞行期间太阳活动稳定,适合人类开展空间活动。 ” 龚建村说,人们已经掌握了太阳的活动周期是11年,2000年是这个周期的最高峰,2006年达到谷底。 因此今年太阳异常活动频次较低,大趋势有利于人类开展空间活动。 神六将在“晴好天气”中飞行

关于神舟飞船的资料

神舟一号发射时间: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9次飞行,也是最近3年连续17次获得成功。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火箭起飞约10分钟,飞船与火箭分离,进入预定轨道。 返回时间:1999年11月21日3时41分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1分/14圈搭载物品:一是旗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奥运会会旗等;二是各种邮票及纪念封;三是各10克左右的青椒、西瓜、玉米、大麦等农作物种子,此外还有甘草、板蓝根等中药材。 技术应用:首次采用了在技术厂房对飞船、火箭联合体垂直总装与测试,整体垂直运输至发射场,进行远距离测试发射控制的新模式。 我国在原有的航天测控网基础上新建的符合国际标准体制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也在这次发射试验中首次投入使用。 飞船在轨运行期间,地面测控系统和分布于公海的4艘“远望号”测量船对其进行了跟踪与测控,成功进行了一系列科学试验。 评论反应:此间评论高度评价中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称其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对突破载人航 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神舟二号发射时间:2001年1月10日1时0分3秒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六十五次飞行,也是继一九九六年十月以来中国航天发射连续第二十三次获得成功。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飞船起飞十三分钟后,进入预定轨道返回时间:2001年1月16日晚上7时22分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108圈试验项目: 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 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三个舱段组成。 与“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相比,“神舟”二号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 据介绍,我国首次在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其中包括:进行半导体光电子材料、氧化物晶体、金属合金等多种材料的晶体生长;进行了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大分子的空间晶体生长;开展了植物、动物、水生生物、微生物及离体细胞和细胞组织的空间环境效应实验等。 评论反应:此次航天飞船发射,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次飞行试验,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向实现载人航天飞行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神舟三号发射时间: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66次飞行,自1996年10月以来,我国运载火箭发射已经连续24次获得成功。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火箭点火升空10分钟后,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返回时间:2002年4月1日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108圈.搭载物品:处于休眠状态的乌鸡蛋;进行空间试验的有效载荷公用设备十项,四十四件之多,包括:卷云探测仪、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地球辐射收支仪、太阳紫外线光谱监视仪器、太阳常数监测器、大气密度探测器、大气成分探测器、飞船轨道舱窗口组件、细胞生物反应器、多任务位空间晶体生长炉、空间蛋白质结晶装置、固体径迹探测器、微重力测量仪、有效载荷公用设备。 据介绍,微重力测量仪、返回舱有效载荷公用设备是第三次参加飞船试验;空间蛋白质结晶装置、多任务位空间晶体生长炉和轨道舱有效载荷公用设备是第二次参加飞船试验;其余设备均是首次在太空作试验。 试验项目: “神舟”三号是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状态完全一致。 这次发射试验,运载火箭、飞船和测控发射系统进一步完善,提高了载人航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飞船上装有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在太空中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 这次发射,逃逸救生系统也进行了工作。 这个系统是在应急情况下确保航天员安全的主要措施。 飞船拟人载荷提供的生理信号和代谢指标正常,验证了与载人航天直接相关的座舱内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 神舟四号发射时间: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发射火箭: 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此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69次飞行,也是自1996年10月以来,我国航天发射连续第 27次获得成功。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火箭点火升空十几分钟后,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返回时间:2003年1月5日19时16分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108圈搭载物品: 除了大气成分探测器等19件设备已经参加过此前的飞行试验外,其他的空间细胞电融合仪等33件科研设备都将是首次“上天”。 一场筹备了10年之久的两对“细胞太空婚礼”也将在飞船上举行,一对动物细胞“新人”是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另一对是植物细胞“新人” ———黄花烟草原生质体和革新一号烟草原生质体。 专家介绍说,在微重力条件下,细胞在融合液中的重力沉降现象将消失,更有利于细胞间进行配对与融合这些“亲热举动”,此项研究将为空间制药探索新方法。 神舟五号发射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整发射火箭: 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此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71次飞行,也是继1996年10月以来,我国航天发射连续第29次获得成功。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9时10分,船箭分离,“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返回时间: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地区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4圈搭载物品: 除了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外,“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内还搭载有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一面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旗、一面联合国国旗、人民币主币票样、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纪念邮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纪念封和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农作物种子等。 试验项目: 神舟5号将尽量减少机舱内的实验项目及仪器,以腾出更多空间来供航天员活动并执行科学观察任务,可以说这一次的任务主要是考察航天员在太空环境中的适应性。 新技术应用: 首次增加了故障自动检测系统和逃逸系统。 其中设定了几百种故障模式,一旦发生危险立即自动报警。 即使在飞船升空一段时间之后,也能通过逃逸火箭而脱离险境。 神舟六号发射时间: 2005年10月12日9时0分0秒发射火箭: 神箭--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584秒返回时间: 10月17日凌晨4时32分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四子王草原秋韵飞行时间/圈数: 115小时32分钟/飞行77圈搭载物品: 共有8类64种搭载物品,其中包括香港金利来、查氏集团等知名企业标识,搭载的生物菌种、植物组培苗和作物、植物、花卉种子则用于太空育种实验。 在开舱仪式现场,6位特殊的“乘客”有机会精彩亮相,它们分别是极地考察时使用过的中国国旗、国际奥委会会旗五环旗、上海世博会会旗、《申报》百年纪念特刊、书画作品《六骏图》和10幅少先队员太空画作品。 神舟六号返回舱搭载的物品还有“我给‘神舟’六号航天员写封信征文活动”特等奖作文、共和国元帅特种邮票和神舟六号个性化邮票等邮品以及书画名家的作品等。 技术应用: 飞船的种类非常多,但最常用的是卫星式载人飞船。 这种飞船像卫星一样在离地面几百公里的近地轨道上飞行,飞行高度大约为300公里。 飞船有单舱式、双舱式和三舱式,目前国际上成熟航天国家的飞船均是三舱式,这次神舟六号就是三舱式飞船,说明中国航天技术已经初步达到国际水平。 神舟六号飞船有以下特点:首先是起点很高,飞船具有承载3名航天员的能力;其次是一船多用,航天员返回后,轨道仓可以在无人值守的状态下,作为卫星继续利用半年,甚至可以在今后进行交会对接实验;第三是返回舱的直径大,俄罗斯的直径是2.2米,我国的是2.5米。 最后是飞船返回,非常安全,这方面已经进行过全面的测试。 总体来看,神舟六号飞船的技术进步是巨大的。 技术进步主要反映在:首先是新材料领域,据悉近年来中国在新材料领域所取得的进步上,有2000多种是来自航天领域;其次是电信领域,这方面有硬件设备的进步,也有软件领域的进步,比如编码技术就确保了话音质量和图像的清晰度;第三是图像技术,这些技术可以用于军事领域,也可以用于民用领域;第四是特种食品,航天员的食品研制非常复杂;第五是特种纺织材料,航天服是一个系统,更是高科技的结晶;第六是电子控制系统的进步,飞船是涉及各种复杂子系统的复杂系统,所有系统均需要有电子控制系统进行控制;第七是生物医学体系的进步,载人航天与无人航天有本质上的差异,系统复杂性和可靠性大为不同,神舟六号的成功,表明中国的相关生物医学已经有了巨大的进步。 神舟六号飞船仍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整船外形和结构与原来相同,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 飞船入轨后先是在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350公里的椭圆轨道上运行5圈,然后变轨到距地面343公里的圆形轨道,绕地球飞行一圈需要90分钟,飞行轨迹投射到地面上呈不断向东推移的正弦曲线。 轨道特性与神舟五号相同。 由于此次飞行没有交会对接任务,神舟六号取消了用于这项功能的附加段,另外,飞船上新增加了40余台设备和6个软件,使飞船的设备达到600余台,软件82个,元器件10万余件。 神舟六号的改进大致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一、围绕两人多天飞行任务的改进。 首先,准备了足量甚至余量的航天员消耗品,包括食品、水、睡袋等。 食品柜置于轨道舱中,以前处于空置状态。 按照每人每天一个半暖壶的用水量,通过水箱和单独的软包装两种方式准备了航天员用水。 其次,提高了座舱的环境控制能力。 一人一天呼出近一升水,神舟六号提高了对水汽冷凝的能力,扩大了冷凝水箱,把所有裸露管线都贴上了吸水材料,确保飞船湿度控制在80%以下。 舱内的氧气、温度和湿度都可自动感应并调节。 二、轨道舱功能使用方面的改进。 放置了很多航天员生活的必需品,如食品加热装置和餐具等。 轨道舱中挂有一个睡袋,供两名航天员轮流休息用。 失重状态下人其实可以浮在空中睡觉,但考虑到人在地面养成的习惯,所以通过睡袋人为地制造一种“床”的感觉,否则航天员睡觉时可能会产生坠入万丈深渊的错觉。 轨道舱中还有一个专门的清洁用品柜,航天员可以用里面的湿巾等物品进行清洁。 大小便收集装置这次也是首次使用。 三、提高航天员安全性的改进。 返回舱中航天员的坐椅设计了着陆缓冲功能,这是为了在反推火箭发生故障时依然能够保证航天员安全。 神舟五号飞船里只有杨利伟乘坐的那个坐椅有着陆缓冲功能,并且有个小的缺陷,就是返回前坐椅提升后航天员难以看到舷窗外的情况。 神舟六号对缓冲器进行了重新设计,并与整船结合进行了反复试验,从高塔、飞机上抛下的3次试验每次均获得了成功。 返回舱与轨道舱之间的舱门,如果在返回时关闭不严,将威胁航天员安全。 俄罗斯曾经有3名航天员因此而丧生。 神舟六号科研人员研制成功了舱门密闭快速自动检测装置,并花费了数月时间研制出一种专用抹布,这种布不产生纤维、静电、异味,专门用来清洁舱门。 四、持续性改进。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于1992年正式启动,至今已经过去了13年,飞船上最初使用的元器件和原材料有的已经不再生产,个别技术已经稍显落伍。 神舟六号做了一些日常的持续性改进。 比如神舟一号到五号上的“黑匣子”,是1994年研制的,存储容量只有10兆字节。 现在的黑匣子不仅存储量比原来大了100倍,而且数据的写入和读出速度也提高了10倍以上,体积却不到原来的一半。 神舟七号现在神舟七号运载火箭已经开始研制,按照计划是在2008年实现发射。 届时,神舟七号将重点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太空行走)技术。 原订2007年发射,但由于部件的技术问题被推迟了半年,计划今年发射。 神舟飞船构成轨道舱:“多功能厅”“神舟”飞船的轨道舱是一个圆柱体,总长度为2.8米,最大直径2.25米,一端与返回舱相通,另一端与空间对接机构连接。 “神六”的轨道舱之所以被称为“多功能厅”,是因为2名航天员除了升空和返回时要进入返回舱以外,其他时间都在轨道舱里。 轨道舱集工作、吃饭、睡觉、盥洗和方便等诸多功能于一体。 逃逸塔:保飞船万全逃逸救生塔:位于飞船的最前部,高8米。 它本身实际上就是由一系列火箭发动机组成的小型运载火箭。 在运载飞船的火箭起飞前900秒到起飞后160秒期间�火箭运行距离在0至100公里,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这个救生塔将紧急启动,拽着“神舟六号”飞船的返回舱和轨道舱与火箭分离,迅速逃离险地,并利用降落伞降落到安全地带。 留轨舱:航天员的“家”轨道舱:也叫工作舱。 其外形为两端带有锥角的圆柱体,它是航天员的“太空卧室”兼“工作间”。 它还兼有航天员生活舱和留轨实验舱两种功能,所以也称留轨舱。 轨道舱里面装有多种试验设备和实验仪器,可进行对地观测,其两侧装有可收放的大型太阳能电池帆翼、太阳敏感器和各种天线以及各种对接结构,用来把太阳能转换为飞船的能源、与地面进行通讯等。 作为航天员的“太空卧室”,轨道舱的环境很舒适,舱内温度一般在17至25摄氏度之间。 返回舱:航天员的“驾驶室”返回舱:又称座舱,它是航天员的“驾驶室”。 是航天员往返太空时乘坐的舱段,为密闭结构,前端有舱门。 “神舟六号”完成绕地飞行任务后,两名航天员也将乘坐返回舱回归地球。 推进舱:又叫仪器舱。 通常安装推进系统、电源、轨道制动,并为航天员提供氧气和水。 推进舱的两侧还装有面积达20多平方米的主太阳能电池帆翼。 舱段介绍轨道舱尺寸:长2.8米,直径2.2米。 神舟飞船的轨道舱的外形为圆柱形的。 为了使轨道舱在独自飞行的阶段可以获得电力,轨道舱的两侧安装了太阳电池翼,每块太阳翼除去三角部分面积为2.0×3.4米,轨道舱自由飞行时,可以由它提供0.5千瓦以上的电力。 轨道舱尾部有4组小的推进发动机,每组4个,为飞船提供辅助推力和轨道舱分离后继续保持轨道运动的能力;轨道舱一侧靠近返回舱部分有一个圆形的舱门,为航天员进出轨道舱提供了通道,不过,该舱门的最到直径仅65厘米,只有身体灵巧、受过专门训练的人才能进出自由。 舱门的上面有轨道舱的观察窗。 轨道舱是飞船进入轨道后航天员工作、生活的场所。 舱内除备有食物、饮水和大小便收集器等生活装置外,还有空间应用和科学试验用的仪器设备。 返回舱返回后,轨道舱相当于一颗对地观察卫星或太空实验室,它将继续留在轨道上工作半年左右。 轨道舱留轨利用是中国飞船的一大特色,俄罗斯和美国飞船的轨道舱和返回舱分离后,一般是废弃不用的。 返回舱尺寸:长2.00米,直径2.40米(不包括防热层)。 神舟飞船的返回舱呈钟形,有舱门与轨道舱相通。 放回舱式飞船的指挥控制中心,内设可供3名航天员斜躺的座椅,共航天员起飞、上升和返回阶段乘坐。 座椅前下方是仪表板、手控操纵手柄和光学瞄准镜等,显示飞船上个系统机器设备的状况。 航天员通过这些仪表进行监视,并在必要时控制飞船上系统机器设备的工作。 轨道舱和返回舱均是密闭的舱段,内有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确保舱内充满一个大气压力的氧氮混合气体,并将温度和湿度调节到人体合适的范围,确保航天员在整个飞行任务过程中的生命安全。 另外,舱内还安装了供着陆用的主、备两具降落伞。 神舟好飞船的返回舱侧壁上开设了两个圆形窗口,一个用于航天员观测窗外的情景,另一个共航天员操作光学瞄准镜观测地面驾驶飞船。 返回舱的底座是金属架层密封结构,上面安装了返回舱的仪器设备,该底座重量轻便,且十分坚固,在返回舱返回地面进入大气层时,保护返回舱不被炙热的大气烧毁。 推进舱尺寸:长3.05米,直径2.50米底部直径2.80米神舟号的推进舱又称设备舱,它呈圆柱形,内部装载推进系统的发动机和推进剂,为飞船提供调整姿态和轨道以及制动减速所需要的动力,还有电源、环境控制和通信等系统的部分设备。 两侧各有一对太阳翼,除去三角部分,太阳翼的面积为2.0×7.5米。 与前面轨道舱的电池翼加起来,产生的电力将三倍于联盟号,平均1.5千瓦以上,差不多相当于富康AX新浪潮汽车的电源所提供功率。 这几块电池翼除了所提供的电力较大之外,它还可以绕连接点转动,这样不管飞船怎样运动,它始终可以保持最佳方向获得最大电力,免去了“翘向太阳”所要进行的大量机动,这样可以在保证太阳电池阵对日定向的同时进行飞船对地的不间断观测。 设备舱的尾部是飞船的推进系统。 主推进系统由4个大型主发动机组成,它们在推进舱的底部正中。 在推进舱侧裙内四周又分别布置了4对纠正姿态用的小推进器,说它们小是和主推进器比,与其他辅助推进器比它们可大很多。 另外推进舱侧裙外还有辅助用的小型推进器。 附加段附加段也叫过渡段,是为将来与另一艘飞船或空间站交会对接做准备用的。 在载人飞行及交会对接前,他也可以安装各种仪器用于空间探测。 对于附加段现阶段的设备没有官方介绍,但是一些业内人士进行了大胆的推测,如:其中一个半环型装置,据推测是用来安装方形的仪器装置。 而三个相互垂直并可伸出的0.4米的探针被推测为可能是导航系统的一部分或对接系统的一部分。 因为美国的阿波罗飞船上曾有类似的装置用来进行对接。 神舟飞船轨道舱前端可能装有俄罗斯式的对接系统。 但这些装置可能只是一种试验型,在将来执行与太空站对接的任务时肯定会被新型对接系统所替换。 希望对你有用,呵呵

2021世界航天发射活动预报!(附详单表格)

文 | 刘进军这是来自未来的报告!2021年1月8日,美国太空 探索 技术公司从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猎鹰-9”火箭,将一颗土耳其的通信卫星送上天,打响了新一年火箭发射和竞赛的第一枪。 2021年,世界航天发射将再度出现许多新奇迹和新 科技 ,各国的重点发射引起广泛注意,从诸多动向体现世界航天的变化。 2021年,世界航天发射预计将具有10大特点和成就。 (图)“神舟”飞船翱翔太空按目前统计:2021年,世界航天发射大约100多次,其中预备发射大约60次,计划发射大约40次。 美国准备发射45次;俄罗斯准备发射24次;中国航天发射可能会超过40次,再创新高。 美国太空 探索 技术公司将发射24次,其中14次发射“星链”互联网卫星。 但是,火箭预备发射会有变化,计划发射大多数不能完成。 2021年,各国会报告新的发射计划,发射次数可能创造新纪录。 根据预测:2021年,美国发射次数保持第一,中国可能第二,俄罗斯第三。 (图)美国“猎鹰-重型”火箭发射升空(图) “长征-5B”运载火箭正在测试。 2021年,各国报告的航天器发射数量将超过1000颗,超越2020年。 美国太空 探索 技术公司将14次发射“星链”互联网卫星,将790颗“星链”卫星送上太空。 1月24日,美国太空 探索 技术公司发射一枚多次回收的“猎鹰-9”火箭,将143颗卫星送上天,创造世界航天发射新纪录。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已经全面转入建设“天宫-1”空间站的准备阶段。 2021年 2022年间,中国预计发射空间站核心舱、2个实验舱、4艘载人飞船、4艘货运飞船等11次发射任务。 2021年,中国可能3次发射阿根廷卫星逻辑公司的卫星,每次13颗。 如果成功,中国将创造本国发射卫星数量的纪录。 根据预测:2021年,美国发射航天器数量稳居第一,中国第二,俄罗斯第三,但俄罗斯都是大卫星和飞船。 (图) 气象卫星2021年,美国、俄罗斯将发射8艘载人飞船,奔赴太空和国际空间站。 俄罗斯“联盟-MS”载人飞船将执行3次飞行任务。 美国太空 探索 技术公司的载人“龙”飞船飞行2次,“公理太空-1” 旅游 飞船1次,为国际空间站接送宇航员和太空游客。 2021年,美国波音公司的“星际线”载人飞船将首飞。 “星际线”直径4.56米,长度5.03米,体积 11立方米,发射质量 千克,乘员最多7名;自由飞行60小时,停靠飞行210天,可重复使用10次。 “星际线”的指令舱采用无焊接结构,直径为4.56米,比“阿波罗”稍大,比“猎户座”稍小。 指令舱增加了一个返回罩,以便在大气层猛烈下降时提供额外的保护。 服务舱则为飞船提供推进和电力。 2019年,“星际线”已经经过2次飞行试验。 根据计划:2021年3月29日,“星际线”会进行一次无人试验飞行。 6 7月间,“星际线”进行首次载人试飞,对接国际空间站。 宇航员为3上太空的巴里·威尔莫尔、4次飞天的迈克尔·芬克和航天女兵妮可·阿努阿普·曼。 最值得庆贺的是2021年中国“神舟-12”飞船可能飞行,对接“天宫-1”号空间站的核心舱。 中国航天已经计划了“长征-5B”火箭、“天和”核心舱、“神舟”飞船、“天舟”飞船等6次飞行任务。 (图)“星际线-1”飞船“(图)星际线”试飞宇航员(左起:迈克尔·芬克、巴里·威尔莫尔和妮可·阿努阿普·曼2021年,美国、俄罗斯、中国将发射9艘货运飞船,奔赴太空和国际空间站。 俄罗斯的“进步-MS”货运飞船将执行3次飞行任务。 美国太空 探索 技术公司的“龙”货运飞船飞行3次,为国际空间站运送零部件、科研仪器、燃料、水、食品、水果和服装等。 美国轨道科学公司“天鹅座”货运飞船将执行2次任务,为国际空间站运送货物。 中国的“天舟”货运飞船至少飞行1次,为建设“天宫-1”号空间站贡献力量。 (图)“天鹅座”飞船对接国际空间站(图)“天舟”货运飞船2021年,美国国防部将发射2颗“大黄蜂”太空反导卫星,“国家侦察局-111”军事卫星、“国家侦察局-174”绝密卫星、“锁眼-11 18”光电侦察卫星、“突发轨道网状网络-1”试验卫星、“太空测试计划-6”卫星、“天宇-6”太空试验军事卫星、核爆炸探测传感器等6颗试验军事卫星、“全球定位系统-3 5”导航卫星、“普罗米修斯-2 10”超视距军事通信卫星等,以及10多颗小军事卫星和试验军事卫星。 “天宇-6”卫星,又称为“太空测试计划-6”,是美国国防部太空测试计划的实验航天器,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参加太空测试。 它将在地球静止轨道上进行多项实验。 其主要有效载荷是“太空与大气爆炸报告系统-3”(SABRS-3)。 该系统提供核爆炸探测和太空环境数据,旨在补充现有GPS导航卫星上的核爆炸探测器。 第2个有效载荷是美国宇航局的激光通信中继展示器,将进行激光通信中继实验。 “天宇-6”卫星还将承载来自太空测试项目办公室的7个国防部太空实验审查委员会的有效载荷,其中包括一个名为SENSER的实验性有效载荷。 SENSER有效载荷将在生产和集成到下一代系统之前测试太空环境中的关键技术,以降低未来核爆炸探测传感器的开发风险。 2021年,美国空军太空司令部、太空与导弹系统中心择机从肯尼迪太空中心发射“猎鹰-重型”火箭,将搭载“太空司令部-44 PL1”重型军事卫星和“太空司令部-44 PL2”微型军事卫星。 这到底是什么卫星?为什么要用世界上最强大的火箭发射?“猎鹰-重型”火箭是目前世界上运载能力最强大的火箭。 它高度70米,芯级直径3.66米,宽度12.2米,质量1420.8吨,配备5.2米整流罩。 “猎鹰-重型”火箭的低轨道运载能力为63.8吨,静止轨道运载能力为26.7吨,火星运载能力为16.8吨,冥王星运载能力为3.5吨。 它的大倾角发射的发射场是范登堡空军基地,低倾角发射的发射场是肯尼迪太空中心LC-39A发射台。 这次,美国空军用“猎鹰-重型”火箭发射“太空司令部-44 PL1”军事卫星,证明卫星的重量大约60吨左右,是一颗重型军事卫星。 “猎鹰-重型”火箭从肯尼迪太空中心发射,说明“太空司令部-44 PL1”重型军事卫星运行在经度不高的轨道或静止轨道。 “太空司令部-44 PL1”重型军事卫星尚未命名,不知功能和类型。 它可能会是一颗影响未来世界和平的卫星,引起各国关注。 俄罗斯国防部将发射多颗军事卫星:“迷宫-1”电子侦察卫星、“酒吧-M3”光电侦察卫星、“中子-1”雷达侦察卫星、“芍药-NKS-1”海洋侦察卫星、“子午线-M 9”军事通信卫星,以及几颗“飓风-M”导航卫星等。 日本防卫厅将发射“X频段-2”合成孔径雷达卫星。 印度将发射几颗合成孔径雷达卫星、“水手-1J”导航卫星。 德国国防部将发射一颗第2代相控阵合成孔径雷达侦察卫星、2颗“莎拉”雷达侦察卫星。 (图) 军事卫星,硝烟弥漫英国空客防务与太空公司、欧空局、欧洲通信卫星组织联合研制了“欧星-量子”通信卫星。 “欧星-量子”是一颗实验性通信卫星,具有软件可定义有效载荷。 “欧星-量子”卫星计划提供了一种新的通用有效载荷设计,与传统的、定制的、一次性的卫星建造方法不同。 它将首次使用户能够要求在覆盖范围、带宽、功率和频率方面的性能和灵活性。 “欧星-量子”通信卫星与目前使用的通用子系统和设备的方法相比,制造成本更低,速度更快,能够实现更大规模的生产和更有效的库存控制。 “欧星-量子”卫星也能够在轨道上完全变换。 一旦进入太空,这颗类似变色龙的卫星可以适应覆盖范围、频段、用电等方面的新指令,甚至改变轨道位置。 这将使它能够服务于世界任何地区,并适应新的业务,而用户无需购买和发射一颗全新的卫星。 这种在地球静止轨道上任何地方镜像或补充另一颗卫星的能力将改变卫星 星座 管理,并使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 萨里卫星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基于GMP-TL卫星平台的卫星平台。 相控阵天线由空客西班牙CASA部门提供。 第一颗量子卫星将于2021年5月发射,由欧洲通信卫星组织运营,服务于政府、移动和数据市场。 (图)“欧星-量子”通信卫星美国公理太空公司成立于2016年,总部位于德克萨斯州休斯顿。 它的目标是建造世界上第一座商业空间站。 2024年,公理太空公司将发射第一个“公理太空”舱段。 2020年初,美国宇航局宣布:公理太空公司已获准进入国际空间站“和谐”号舱的前方端口。 公理太空公司计划将“公理太空”舱段对接到“和谐”号舱端口。 “公理太空”舱将至少有3个加压舱和一个大的观察窗,类似于国际空间站观察窗的综合体,将有助于太空游客在近地轨道上的活动。 在2024年发射“公理太空”舱之前,公理太空公司计划组织飞行载人任务去往国际空间站,成员由太空游客、公共机构或私人机构的宇航员组成。 2020年3月,美国公理太空公司宣布与太空 探索 技术公司合作,将第4艘载人“龙”飞船命名为“公理太空-1” 旅游 飞船,包机飞往国际空间站。 2021年10月,“公理太空-1” 旅游 飞船将发射升空,向国际空间站运送1名宇航员和3名太空游客,进行为期10天的飞行。 这项任务将是国际空间站首次完全商业化运营的载人任务,也是第一批专门的太空 旅游 游客任务。 公理太空公司雇佣了原美国宇航局宇航员迈克尔·阿莱格里亚当宇航员。 迈克尔,1958年5月30日出生,是一名西班牙裔美国宇航员和试飞员。 他曾执行过3次航天飞机飞行任务和1次国际空间站飞行任务;进行了10次太空行走,共计67小时41分16秒,目前保持着太空行走时间的亚军纪录,在美国宇航员中排名第一;太空飞行了215天,全美太空飞行长度排名第5位。 3名太空游客:托马斯·克鲁斯是美国演员和制片人。 道格·利曼是美国电影导演和制片人,太空 旅游 电影的拍摄者。 伊坦·斯蒂比是以色列英雄和以色列第一批太空游客之一,他服完兵役后在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担任顾问。 每位太空游客的太空 旅游 费用为5500万美元。 太空 旅游 有风险,但太空游客们都说:哪怕太空 旅游 变成葬礼,也非常荣幸,在所不惜!(图)第4艘载人“龙”飞船命名为“公理太空-1” 旅游 飞船(图)原美国宇航局宇航员、“公理太空-1” 旅游 飞船宇航员迈克尔·阿莱格里亚航天 科技 早已超出地球观测、星地通信的范畴。 2021年10月31日,美国宇航局将发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 它拥有比“哈勃”更高的红外分辨率和灵敏度,并将在天文学和宇宙学领域进行广泛的研究,包括观察宇宙中一些遥远的事件和物体,例如第一个星系的形成。 “韦伯”太空望远镜的4大主要科学目标:寻找宇宙大爆炸后形成的第一批恒星和星系,研究星系的形成和演化,了解恒星和行星系统的形成,研究行星系统和生命起源。 “韦伯”太空望远镜能观测宇宙最遥远时代,也就是宇宙大爆炸时发出的光芒。 “韦伯”太空望远镜焦距131.4米,收集区25.4平方米,功能强大。 它的主镜由18个内圆直径为1.32米的六边形镜片组成。 这些镜片由镀金铍制成,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直径为6.5米的大镜子,比“哈勃”望远镜2.4米的镜子大得多。 “哈勃”观测近紫外、可见光和近红外的光谱。 “韦伯”将在较低的频率范围内观测长波可见光到中红外光谱,尤其能够观测到高红移的物体。 这些物体太老太远,“哈勃”无法观测。 “韦伯”望远镜必须保持非常冷,以便在红外观测中不受干扰,因此它将部署在地球-太阳L2拉格朗日点附近的太空。 它由硅涂层和铝涂层制成的大型遮阳板将保护镜子和仪器保持在-223.2 。 从1996年开始,美国宇航局就开始研发“韦伯”太空望远镜,时间长达24年,研发成本超过100亿美元。 “哈勃”望远镜颠覆了人类对宇宙的看法。 “韦伯”太空望远镜必将穿越宇宙黑暗时代,又一次改变天文学、宇宙学和人类对宇宙的看法。 (图)美国宇航局的“韦伯”太空望远镜(图)“韦伯”太空望远镜的底部美国宇航局研发了一种“双小行星重新定向测试”卫星,简称“飞镖”卫星。 2021年7月,美国宇航局将发射“飞镖”卫星。 这是有史以来首次利用动能撞击器,推离和偏转小行星的太空任务。 2022年10月,“飞镖”卫星计划拦截“迪蒙菲斯”小行星。 它是迪迪莫斯(Didymos,即小行星)的第2个成员,编号“迪迪莫斯-B”,绰号“迪迪蒙”。 这是一个双星近地小行星系统,其特征非常适合美国宇航局的整体行星防御工作。 “飞镖”卫星的设计很简单。 它分为一个动能撞击器,一个用于小行星侦察的照相机两部分,可以在接近小行星时观察小行星。 “飞镖”卫星支持导航和目标定位,并确定撞击地点和地质背景。 “飞镖”卫星的推进器仅重约500千克。 在照相机镜头和先进的自主导航软件的帮助下,“飞镖”卫星将以大约6千米/秒的速度撞上“迪蒙菲斯”。 “飞镖”卫星精确、自主的导航是动力冲击成功所必需的。 美国宇航局为“飞镖”卫星开发了一种小型机动自主实时导航算法。 该算法由图像处理、导航与控制算法组成。 此外,智能导航燃料管理逻辑还可以确定航向修正的适当时间,以优化有限推进剂供应的有效利用。 当“飞镖”卫星撞击后,“迪蒙菲斯”可能发生偏转,飞离地球;也可能更逼近地球。 为了观察和拍摄到精彩的撞击小行星,意大利太空局研制了一颗“撞击小行星观测”成像卫星,专门拍摄撞击小行星的精彩画面,用于科研、科普和欣赏。 (图)美国宇航局“飞镖”卫星撞击计划(图)“飞镖”卫星撞击小行星“成像X射线偏振测量探测”卫星是美国宇航局马歇尔航天飞行中心研发的一个X射线天文卫星。 它作为第一个专门的偏振观测天文卫星,将为宇宙源的研究增加一个新的维度,扩大观测空间,为基本问题提供答案。 “成像X射线偏振测量探测”卫星采用美国宇航局和马歇尔航天飞行中心制造的X射线光学器件和意大利太空局提供的气体像素焦平面探测器。 “成像X射线偏振测量探测”卫星测量天体的线偏振,作为能量、时间和位置的函数,能提高对磁星等天体如何产生X射线发射的理解,以及对孤立的脉冲星、脉冲星风星云和超新星遗迹、微类星体、活动星系和超大质量黑洞的认识。 世界航天是全人类的事业。 航天 科技 已经从地球、月球、火星延伸到其他行星、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 航天 科技 研究等离子体成像探测、小行星撞击探测、电离层与伽马射线、银河宇宙辐射、等离子体宇宙射线、粒子与太阳辐射、太空废品、抓捕卫星、维修卫星、太阳帆、新型推进器、离子成像等尖端科学。 世界航天的新目标:月球空间站、火星空间站、登陆火星、登陆小行星、银河系探测、洲际航行、太空 旅游 、太空探矿和太空移民等。 这些目标和太空探测,会改变航天学、天文学、行星学、宇宙学,甚至人类的思维和想象!祝火箭和卫星们一路走好,快乐升空,永垂史册!:首次发射; :国际空间站发射; :安装在国际空间站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chuangtou/40777.html
职场中的特战精英 不轻言放弃的星座 事业一路高歌猛进!
已经向郭碧婷道歉 Miss回应团队背刺郭碧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