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华视点|坚定不移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深入贯彻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做好2024年下半年经济工作)
新华社北京7月30日电题:坚定不移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深入贯彻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做好2024年下半年经济工作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7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
“坚定不移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会议作出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指引各地各部门各方面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积极主动应对问题和挑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增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态势,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汇聚强大合力。
以改革为动力 坚定发展信心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同比增长5%,增速预计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先。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今年以来“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延续回升向好态势”。
会议同时指出,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运行出现分化,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多,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
“会议对经济形势作出的重要分析判断,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全面科学把握,这是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前提。”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郭丽岩说。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是发展中、转型中的问题,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克服的。”中共中央7月26日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如此强调。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以改革为动力促进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及时推出一批条件成熟、可感可及的改革举措。
“把握新机遇、应对新挑战,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都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更好发挥牵引作用。”郭丽岩说,当前既要坚持底线思维,也要坚定发展信心,更好统筹稳增长和增后劲,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已出台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汇聚发展合力 宏观政策要持续用力、更加给力
今年以来,我国加强宏观调控,有效应对风险挑战,经济延续了回升向好态势。
面对下半年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会议明确指出,宏观政策要持续用力、更加给力。要加强逆周期调节,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快全面落实已确定的政策举措,及早储备并适时推出一批增量政策举措。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会议明确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增强社会信心,确保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要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更大力度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大宗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会议围绕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作出具体部署。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姚东旻认为,会议释放出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的信号,并对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策工具作出进一步部署,有利于更好解决当前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
会议还提出,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不断丰富工具箱,有助于进一步畅通政策传导,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曾刚说,在将更多金融资源投向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同时,利率汇率工具将进一步发挥配置资源的关键作用,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业内人士认为,会议强调要切实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并提出继续发挥好经济大省挑大梁作用,这将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汇聚强大合力。
深挖内需潜力 多举措促消费扩投资
下半年如何破解内需不足难题?“要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要进一步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扩大有效投资”,会议围绕促消费扩投资作出具体部署。
上半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0.5%,拉动GDP增长3个百分点,但总体看消费市场全面恢复的基础仍需巩固,居民消费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郭丽岩分析,会议提出“要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增强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和意愿”“支持文旅、养老、育幼、家政等消费”,系列部署既着眼增强消费能力、消费意愿,也明确了服务消费作为消费扩容升级的重要抓手,对于助力居民增收、消费挖潜有很强的针对性。
投资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民间投资意愿和能力不断恢复。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许光建表示,要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更好激发民间投资积极性。
深化创新驱动发展 增强新动能新优势
会议强调“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既体现了一以贯之的要求,也释放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增强新动能新优势的重要信号。
“当前,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已从成本竞争优势向创新优势转变。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有助于打造我国产业发展新优势,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研究室主任邓洲说。
会议指出,要大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邓洲表示,无论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还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都需要具有颠覆性意义的技术和产业转化,持续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特别是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领域攻关。
“要有力有效支持发展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会议的部署引人关注。
“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正在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推动力量。”邓洲说,要着力营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推动更多中小企业成长为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
当前,部分新兴行业存在重复布局和“内卷式”竞争。专家表示,会议部署有助于引导企业加强创新,退出落后产能,积极挖掘细分市场需求,不断增强核心竞争优势。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下半年如何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备受关注。
“进一步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出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举措,促进利用外资企稳回升”……此次会议释放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鲜明信号。
首次在全国范围对跨境服务贸易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出台《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公布《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规定》……今年以来,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步伐蹄疾步稳。
“服务业扩大开放是新形势下顺应国内服务业快速发展、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主动作为。”深圳大学开放与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顾学明说,要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促进双循环中不断拓展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6.1%,季度走势持续向好,但受主要贸易伙伴经济走势不明朗、订单转移等因素影响,外贸仍然承压。
会议提出,要积极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拓展中间品贸易、绿色贸易。要扎实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要加快推进多边贸易协定谈判进程,鼓励以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为代表的外贸新业态创新发展,着力调整和优化外贸结构,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和新优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陈红娜说。
积极主动应对 持续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统筹发展和安全,才能确保经济行稳致远。当前,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多。会议强调,“增强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积极主动应对”“要持续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我国房地产市场仍处在转型调整中。会议提出,要落实好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新政策,坚持消化存量和优化增量相结合,积极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进一步做好保交房工作,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此次会议强调了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的重要性,并明确了多项具体举措。其中,重点是要落实好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新政策。”中国城市经济学会房地产专委会主任王业强说。
王业强表示,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是破解房地产发展难题、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要通过防范化解风险,为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提供健康平稳的环境。
会议还对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作出部署,明确提出“要完善和落实地方一揽子化债方案,创造条件加快化解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此外,会议强调“要统筹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提振投资者信心,提升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此次会议突出问题导向,聚焦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等重点领域风险,有针对性进行部署,有助于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守牢风险底线,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曾刚说。
努力夺取全年粮食丰收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当前,多地发生洪涝和地质灾害,是否会影响全年粮食生产?在今年夏粮再获丰收基础上,此次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抓好农业生产,努力夺取全年粮食丰收。
许光建表示,当前我国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也是秋粮作物产量形成的关键期,会议系列部署必将指导各地全力做好防汛抗洪救灾工作,奋力夺取秋粮和全年农业丰收。
此外,会议明确提出,要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农村人口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释放出进一步推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的积极信号。
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会议也作出具体部署。
下半年如何稳就业?会议强调,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
“从7月份开始,我们启动实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以未就业毕业生等青年为重点,坚持精准施策与普惠服务相结合,集中力量开展就业帮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运东来说,将坚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积极采取措施,支持青年到各行各业施展才华。
当前正值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关键期,全国电力供应总体有保障,但高峰时段局部地区可能供应紧张。会议强调,做好迎峰度夏期间能源电力供应。
华北电力大学教授王鹏说,要发挥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作用,加大跨省区交易规模,同时深入挖掘负荷侧资源潜力,推动采用虚拟电厂等需求响应模式,夯实迎峰度夏电力供应基础。
“系列部署旨在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王鹏说,落实好会议部署,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将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保障。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的内容
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新华视点:保护农民利益 尊重农民权利 30年中央农村工作文件制定访谈录新华视点:小岗“三问” 追寻农村改革起点的思考新华网北京10月12日电 题: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传递的政策信号“新华视点”记者孙承斌、邹声文、陈芳金秋时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圆满闭幕。 这次全会的重要议题,是研究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 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这次全会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是党的十七大代表中从事农业农村工作的部分基层同志和研究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部分专家学者也应邀列席了会议。 有关专家认为,此举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更加广泛地凝聚各方面的智慧,以使中央制定的方针政策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实际,更加契合8亿农民的意愿,表明了党中央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坚定决心。 我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历程,是率先在农村起步并取得突破的。 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必将因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而载入史册。 科学判断:准确把握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方位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全会突出强调,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的新形势下,必须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这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总要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部署贯穿了这一总要求。 全会强调,继续解放思想,必须结合农村改革发展这个伟大实践,“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农村发展难题”;坚持改革开放,必须把握农村改革这个重点,“在统筹城乡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加强农业发展这个基础,“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促进社会和谐,必须抓住农村稳定这个大局,“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 “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一个“发展阶段”、一个“关键时刻”、一个“重要时期”,全会闭幕时发表的公报用简洁的语言,科学概括了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 对历史方位的准确把握,是作出战略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专家认为,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关键环节和突出矛盾,有了更为深刻、透彻的认识和把握,意味着在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我国农村改革发展意义更加重大、时机更加紧迫、任务更加繁重。 农村改革仍然是我国改革的关键环节,农村农业发展仍然是我国发展的战略基础。 目标任务:全面描绘农村未来美好图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之时,我国农村的面貌将会怎样?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农村改革发展6方面的基本目标任务,让广大农民清晰地看到了未来生活的美好图景——“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明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要求,到十六届六中全会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一项重要措施,再到党的十七大对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全面部署……专家梳理这一脉络后认为,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涉及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各个方面,是我们党对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想的进一步细化,为8亿农民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奋斗目标。 全会还确立了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并在总结30年来农村改革发展经验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农村改革发展必须遵循的5项重大原则。 专家表示,这一指导思想的确立和5项重大原则的提出,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确保了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向前推进。 3大部署:勾勒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路径图”“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 30年前起步的农村改革,使我国广大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但我国农村的改革发展仍然面临不少挑战和问题: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仍然突出,无法适应构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紧迫要求;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保持农业稳定发展的难度加大;国际粮食供求形势紧张,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压力增大;农民持续增收的机制仍未完全建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许多农村的面貌仍然较落后,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任重道远……“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这3个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和部署,既切中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又有力应对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为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勾勒了一幅切实可行、富有可操作性的“路径图”。 制度创新:夯实农村改革发展的制度保障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经过30年的不断探索,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已进入依靠制度创新的新阶段。 全会紧紧围绕当前农村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围绕农村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对农村制度建设作出了具体部署:——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改革最重要的制度性成果,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 专家表示,全会提出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意味着不仅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还将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为进一步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留下了更大的探索空间。 ——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 全会立足地少人多的基本国情,突出强调要“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意味着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坚守18亿亩耕地这根红线,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各项制度。 ——全会明确提出要“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意味着我国将从农业投入、农业补贴、农产品价格等多个方面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不断强化对农业这一国民经济基础和战略产业的支持和保护。 ——“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着眼于为农村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旨在从根本上破除导致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基础;“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根本目的在于加强村民自治机制建设,不断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抓手并作出全面安排,必将从根本上优化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制度环境,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现代农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放在首位进一步明确发展现代农业的总思路,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另一重要成果——全会强调: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早在2006年,我们党就提出“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并初步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总的思路。 十七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现代农业的总思路,必将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就新形势下如何发展现代农业,全会从7个方面进行了部署,引人关注的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被放在7项部署的首位。 专家表示,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对粮食安全保持高度清醒的具体体现。 此外,全会还就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等作出了具体部署。 有关专家表示,全会针对我国农业生产中的薄弱环节作出系统部署,目的就在于从根本上改变农业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真正建立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在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的情况下,全会还研究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强调要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严格全程监控,切实落实质量安全监管责任,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 专家表示,这段表述虽然篇幅不长,却鲜明地表达了我们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 可以预料,今后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控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8大举措:彻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基于对“三农”问题的准确把握,这次全会深刻提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本措施:“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专家表示,长久以来,许多地方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有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来通盘考虑,城乡发展二元化结构的长期存在,不仅使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提升较慢,而且使城市发展特别是城市经济发展也面临后劲不足的问题,最终必然会制约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根据这一指导方针,把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确提出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目标。 专家认为,这是我们党对8亿农民作出的庄严承诺,表明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更加重视解决广大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这既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 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就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全会从8个方面作出了具体部署。 专家表示,随着一项项极有含金量的措施的陆续出台,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步伐将不断加快,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崭新格局将不再遥远。 相信在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的进程中,8亿农民将分享到更多改革发展成果。 3个要求:为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党。 坚持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党的一个传统和重大原则,也是建设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证。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紧紧抓住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主线,着眼于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不断提高党领导农村工作水平,对全面推进农村党的建设作出系统部署——全会强调,要完善党领导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上切实体现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基层组织建设,始终是做好党管农村工作的基础。 全会提出,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 全会还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专家表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是整个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形势下,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将以维护农民权益为重点,加强监督检查党的农村政策落实情况,切实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涉农违纪违法案件。 全会作出的这一系列具体部署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必将对建设文明、清廉、和谐的乡村产生重大而积极影响。
全国百强县最多的城市是哪个?苏州有几个。温州有几个?有没有超过五个的?泉州是不是有五个百强县?怎么
被媒体频频质疑发布“全国百强县”系“野鸡奖”的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实为中郡县域经济咨询所)所长的刘福刚,日前接受了中国经济网记者曹伟的专访,正面回应了近日来主流媒体们对“注册资本只有十万元”的民营小企业评选“全国百强县”并“涉嫌多环节收费”的质疑。 中郡所长刘福刚在回应中高调声称,新华社、新华每日电讯报及京华时报、南方日报等诸多媒体报道的“部分内容”纯属“子虚乌有”、是“虚假报道和被利益操纵”。 此言一出,媒体哗然!公众愕然! 那么,到底是主流媒体真的缺乏了公信力?还是“中郡所长”在编织谎言愚弄人?无辜的公众正在苦苦等待答案。 10月10日,新华社在新华视点发表多位记者署名 “百强县榜单惊现17个国贫县,评价权威性受质疑”的新闻,文中称:在位于北京海淀区郦城工作区“中郡所”总部,记者见到所长刘福刚。 刘得知后边把记者往楼下拽,边推说自己不是“刘福刚”。 记者随即拿出网上发表其演讲图片当场指认后,刘不得不承认。 面对“百强县评比是否收费”等提问,刘福刚边拍记者后背边说:“咱别报道行不?等这事儿风头一过,我请你喝酒!”。 如此情形曝光后,几日内被几百家媒体刊转,网络视频、电视、报纸、互联网立体轰炸,万众围观,盛况空前。 针对媒体的报道,刘福刚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曹伟专访时更正:我在“采访”最后确实说过“请喝酒”的话,但“请喝酒”并不是在为了请求“不要报道”的语境下所说!文中所说“向楼下拽”、“避风头”、“指认照片”等,“纯属子虚乌有”!由此看来,一方说“向楼下拽”,另一方辩称“没拽”;一方说“指认照片”了,另一方坚称“没指认照片”;一方说“避过风头”就喝酒,另一方辨称“子虚乌有”。 云里雾里,公众被搞的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试问:是谁在误导大众?是谁在愚弄大众?是谁在娱乐我们大众啊?党报党刊还需不需要坚持党性原则?民营企业者还有没有最起码的道德底线? 事实真相到底是怎样的,面对刘福刚对媒体的回应,公众目前还没有看到相关媒体对此事的正面澄清。 在信息如此发达的文明社会里,倘若是新华社、京华时报这样的主流媒体出了错,记者做了虚假报道,冤枉了民营企业经理刘福刚,那么至少也应该给人家道个歉吧。 当然,身为民企性质、注册资金区区10万元的中郡县域经济咨询所的刘福刚经理也绝非等闲之辈。 根据公开的资料表明,这个民营企业经理刘福刚至少是凌驾于许多县市党政领导之上的。 刘福刚所到之处,基本是由县委书记陪同考察,县长或者至少是常务副县长向刘福刚经理汇报本县近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在听取了县市领导的汇报后,刘福刚经理通常要发表感言,通常是充分肯定成绩,提出希望;最后指出:要努力早日实现成为全国百强县的目标。 如此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姑且不说,其对地方发展的误导危害甚广、甚深。 (图为刘福刚经理在茌平县考察,来源:茌平县政府网站)这是个令人相当迷惑的疑团,一方面中郡所质疑媒体虚假报道,并且澄清自己是民营企业而且很无辜的被媒体曝光了;另一面却是全国各地的县委县政府的主要领导积极的向民营企业经理汇报本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这是一出多么滑稽的“肥皂剧”,太搞笑了,实在堪称新版的“拍案惊奇”。 公众不得不这样认为:作为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所长、自封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评价委员会主任的刘福刚,如果他不是欺世盗名、蒙骗了百姓父母官的骗子;那就是地道的11年来自费研究百强县经济发展状况,免费出版县域经济年鉴,由于个人有着研究县市经济的兴趣而为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做贡献的好人了。 (刘福刚经理来凌海市调研 来源:凌海市政府网站)由此看来,刘福刚回应百强县质疑:反对利益操纵和不正当竞争一文中,刘福刚经理质疑媒体虚假报道、被利益操纵的说法至少有一点是真实的,那就是媒体曝光“中郡百强县评比是个野鸡奖”的确触犯了某些个人或者部门的利益。 那么,到底是谁在11年来的县域经济百强县的评比中受益呢?其中道理不辨自明了吧。 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组织?县域经济百强县的评比真相如何?媒体披露:中郡县域经济咨询所所的刘福刚不过是10万元注册资本的民营企业经理而已。 就是这样的民企小经理竟然还理直气壮的提出:著名的国际评级机构标普、穆迪、惠誉都能做的事情我就为何不能做?基于这种理论,刘福刚经理通过网上收集的县市部分经济数据再经过电脑的测算,全国百强县便诞生了。 绝了!太有创意了。 我想,任何评价体系都该是一项系统工程,国际三大评级机构恐怕也不敢这样随便的做吧。 刘福刚经理真要能与国际三大评级机构媲美了那可真是国人的骄傲啊!虽然刘福刚一味地强调他自创的体系是如何的完善,如何的科学,但公众至今都没有看到这套所谓科学的评价体系的庐山真面目。 事到如今,公众有理由知道到底哪些专家学者参与了这套评价体系的制定?它的研究方法是什么?计算方法是什么?只凭简单的几个指标、指数,专家们看不懂,公众们看不懂,刘福刚经理你怎么服众啊?也难怪媒体质疑你。 如果评价百强县这么容易,那全国的数以万计的咨询公司都可以去评啊,竞争之下说不定还真生成一个中国的“标普”呢。 但,就是这样荒诞的唯GDP的评价由于披上了“全国百强县”美丽的外衣,蒙得全国各地不少县委书记、县长争相向这位民营企业的经理汇报地方的党政工作。 地方的老百姓情何以堪?公众更是跌破了眼镜!难道政务公开都公开到这种份上了吗?更让人不能理解的是,中央三令五申要清理规范评比表彰活动,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严格按批准的项目内容开展评比达标表彰活动,未经批准不得变更、不得冠以“中国”、“中华”、“全国”等字样。 但刘福刚经理对媒体的回应中大胆放言:“中郡所评比的全国百强县不需要任何部门审批”,并坚称“要将评比活动进行到底”。 这样明目张胆地与中央的政策叫板,刘福刚的底气到底来自哪里呢?刘福刚啊刘福刚,你真的太有才了!与其让这样一个没有学术影响力,又缺乏正确导向的企业来愚弄地方政府,莫不如由国家统计局重启百强县评比,以便更好地指导地方发展。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1中国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区排名在社会上就产生了很好的影响。 (何鱼友)
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全面分析了形势和任务,认为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系统回顾总结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进一步统一全党全社会认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全会研究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如下决定。 一、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 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始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成功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道路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道路。 一九七八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我们党全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局,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率先在农村发起改革,并以磅礴之势推向全国,领导人民谱写了改革发展的壮丽史诗。 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程中,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使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废除人民公社,确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全面放开农产品(17.68,0.07,0.40%)市场,取消农业税,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初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粮食生产不断跃上新台阶,农产品供应日益丰富,农民收入大幅增加,扶贫开发成效显著,依靠自己力量稳定解决了十三亿人口吃饭问题;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小城镇蓬勃发展,农村市场兴旺繁荣,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亿万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切实巩固了新时期工农联盟;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社会事业加速发展,显著提高了广大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农村党的建设不断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全面推进,有效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极大调动了亿万农民积极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极大改善了广大农民物质文化生活。 更为重要的是,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创造性探索,为实现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为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积累了宝贵经验。 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 我们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胜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就要更加自觉地把继续解放思想落实到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继续解放思想,必须结合农村改革发展这个伟大实践,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农村发展难题,为推动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提供不竭源泉。 坚持改革开放,必须把握农村改革这个重点,在统筹城乡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加强农业发展这个基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促进社会和谐,必须抓住农村稳定这个大局,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农民安居乐业,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 我国农村正在发生新的变革,我国农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正面临新的局面,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对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突出。 农村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不健全,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要求紧迫;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耕地大量减少,人口资源环境约束增强,气候变化影响加剧,自然灾害频发,国际粮食供求矛盾突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求平衡压力增大;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区域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任务艰巨;农村社会利益格局深刻变化,一些地方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社会管理任务繁重。 总之,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 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加倍努力,不断巩固和发展农村好形势。 全党必须深刻认识到,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 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 我们要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应农村改革发展新形势,顺应亿万农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抓住时机、乘势而上,努力开辟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广阔道路,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崭新局面。 二、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 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和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到二0二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是: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二00八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要遵循以下重大原则。 ——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 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方针,加大国家对农业支持保护力度,深入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实现农业全面稳定发展,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维护国家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必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意愿,着力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障农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权益,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促进农民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 坚持不懈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和改善国家对农业农村发展的调控和引导,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调整不适应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活力。 ——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 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巩固和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使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必须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始终把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完善党管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保持党同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形成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