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么可能过敏 一生要强中国人

夏日里的冰镇哈密瓜口感清甜细腻,可一些人却无法领略“吃瓜”的幸福,对他们来说,一口下去带来的不是冰爽与甜蜜,而是喉咙的红肿、刺痛。这哪是什么哈密瓜,简直就是“锁喉瓜”。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受,很可能不是因为瓜太甜齁着了,而是对哈密瓜过敏。当身体的免疫系统对哈密瓜中的蛋白质产生不良反应,就可能会出现嘴唇、口腔或喉咙瘙痒、刺痛以及肿胀的症状[1]。

西瓜、黄瓜等瓜类以及香蕉中都含有与哈密瓜结构相似的蛋白质,因此,受不了哈密瓜的人,在吃这些瓜果时也有一定几率会感到难受,真可谓是“与你无瓜”[2]。

不仅是瓜果,生活中很多我们司空见惯的食物,都存在一批因为过敏而“无福消受”的人。但与影视剧里吃花生都会被送到急救室的外国人比起来,中国人似乎真的没什么过敏的概念,难道中国人天生就有脱敏的本事?

中国人当然也会过敏

日常生活中的食物过敏,指的是人体对食物成分(一般是蛋白质)产生的免疫反应,通常在进食后几分钟到2小时内发作。这种不良反应也叫“超敏反应”或者“变态反应”(是的,真叫这个名字)[3][4][5]。由于免疫系统将血液中某种食物成分(也就是过敏原)错误地识别成了有害物质,免疫应答过于强烈,因而产生了过度的防御行为[6]。

可能造成过敏的食物种类五花八门,但总的来说集中在含有麸质的谷物、甲壳类动物、鸡蛋、鱼类、牛奶、花生、大豆和坚果,这八类食物基本上涵盖了90%以上的过敏原[7]。

芝麻、坚果也是过敏原,轻则荨麻疹、呕吐,重则可能丧失意识 / 图虫创意 芝麻、坚果也是过敏原,轻则荨麻疹、呕吐,重则可能丧失意识 / 图虫创意

世界范围内,受到食物过敏困扰的人实际上并不少。一些涉及特定地区人群的研究中,食物过敏患者占总人群的比例甚至高达10%以上[7][8][9]。但在中国,日常生活中似乎很少听说有谁食物过敏,哪怕是吃饭时的“忌口”,很多时候说的也只是在描述口味的偏好,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中国人同样对诸多食物过敏,并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基因优势。

在江西进行、发表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上一项规模超2万人的研究显示,在中国,“杀伤力”最强的8种致敏食物依次为虾、芒果、贝类、鸡蛋、鱼、牛肉、牛奶和羊肉,其致敏率分别为1.95%、1.22%、1.07%、0.68%、0.49%、0.35%、0.34%和0.25%[10]。

中国人最常见的过敏原多为肉类,芒果是排名前八中唯一的水果 / 图虫创意 中国人最常见的过敏原多为肉类,芒果是排名前八中唯一的水果 / 图虫创意

中国人食物过敏的总发病率也并不算低,这一现状的背后是食物过敏率近年来在中国的不断攀升。有研究显示,1999年至2008年,中国人食物过敏率仅为5%,经过十年,这一数字在2009年至2018年上升到8%,和食物过敏高发的欧美地区已经没有明显差距(均在8%左右)[11][12],中国人并没有更不容易过敏。

当然,食物过敏率上升不仅仅是中国人面临的一个困扰,也是全世界人民需要去应对的难题。目前还没有单一理论可以“一锤定音”地解释其缘由,而已有的理论认为,这可能和卫生条件变好(与微生物接触的机会变少)以及饮食习惯改变(接触食物的量和时间都发生变化)等环境因素有关[13]。

归根结底,虽然食物过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遗传因素影响,但环境的影响也非常大[14]。研究发现,在新加坡,无论什么族裔,在亚洲出生的人群对花生和坚果过敏的几率都要比在西方国家出生的人群更低[15]。而在美国,华裔对花生过敏的几率却并不比其他族裔低。由此可见,环境因素有时候甚至可能会起到主导作用[16]。

中国花生致敏蛋白低于外国花生可能是花生过敏率低的主因 / 图虫创意 中国花生致敏蛋白低于外国花生可能是花生过敏率低的主因 / 图虫创意

随着经济发展,国内的环境也在发生改变,食物过敏的问题可能会越来越无法忽视。而且,虽然大部分的过敏都起源于童年,但成年后过敏依然会有新发的可能[17][18]。也就是说,即使你现在能毫无顾忌地“炫”海鲜,之后哪天突然对海鲜过敏也是有可能的。

我们会觉得身边的食物过敏现象并不常见,或许是因为从上至下,整个社会对过敏缺乏足够的认知和重视。

直到2024年要修订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新国标GB7718)中,监管部门才强制要求食品生产商标注过敏原,此前的标准都只要求“自愿标注”[19][20]。

“新国标”中明确规定了几类需明确标示提示信息的食品配料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新国标”中明确规定了几类需明确标示提示信息的食品配料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与此同时,公众对于过敏相关的知识了解不足,对医疗人员的培训也还远远不够。据报道,2022年时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估算,全国变态(过敏)反应专科医生不足300人,将其他科室一同算上,能够从事过敏性疾病诊疗的医生也不超过3000人[21][22]。

在这样的背景下,会有“中国人不过敏”的错觉,也就不足为奇了。

实际上的过敏,和你以为的过敏

好在,即便是对食物过敏并不上心,通常来说也不会酿成大祸。多数由食物过敏引发的不良反应还比较“温和”,也就是口腔刺痛、咽喉或舌头肿胀、鼻塞、肠胃不适、起风团(荨麻疹)以及眩晕等[23]。

但也正是因为过敏症状往往比较“路人脸”,再加上大众对食物过敏缺乏了解,很多人在口腔、皮肤、肠胃等身体部位产生不适时,并不会在第一时间将其与食物过敏联系起来,而是用其他的说法去自行解释。

除了哈密瓜“锁喉”可能被解释为“太齁”以外,吃芒果嘴巴发麻发痒可能被当成是“上火”,吃鸡蛋犯恶心可能会被归咎为“挑食”......

生活中许多水果虽然不会让你过敏,但还是有办法让你难受 / Unsplash 生活中许多水果虽然不会让你过敏,但还是有办法让你难受 / Unsplash

这还是“罪魁祸首”相对明确的情况,平时我们摄入的食物五花八门,给了过敏原隐匿其中的机会。如果碰巧“真凶”还不在几种最常见的过敏原之中,就更难被觉察到。

比如,有的人对茄子过敏,吃了就会感觉喉咙瘙痒难耐;有的人对玉米过敏,甚至“沾不得”玉米糖浆、玉米淀粉等被用于多个领域的玉米衍生产品[24][25]。但诸如此类的过敏很难被精准定位,进而被诊断出来。

另一方面,也会有人将食物引发的一些其他的身体不适当成是过敏。

例如食物不耐受(Food Intolerance)也很容易与食物过敏混淆。食物不耐受通常是因为体内缺乏相关的消化酶,例如常见的乳糖不耐受就是缺乏乳糖酶而导致一喝牛奶就拉肚子。而牛奶过敏反应会更严重,可能引起食道、呼吸道和皮肤等部位的不适[29][30]。

同样的还有会被当成是酒精过敏“喝酒上脸”,这其实是因为缺乏乙醛脱氢酶(ALDH),导致乙醛在体内积累,引发血管扩张[26][27]。真正意义上的酒精过敏其实相当罕见,症状也更加严重,除了身体发肿、瘙痒、起皮疹外,还可能出现严重的胃部痉挛[28]。

虽然许多人并非真的酒精过敏,但过量饮酒同样容易导致血压骤降乃至死亡 / 图虫创意 虽然许多人并非真的酒精过敏,但过量饮酒同样容易导致血压骤降乃至死亡 / 图虫创意

还有一些“吃坏肚子”的情况,则是因为食物含有毒素(如“毒蘑菇”)或者其中含有的物质刺激性过强(如辣椒),而非过敏[31][32]。吃了它们当然也会感到难受,但蘑菇和辣椒本身引发过敏的情况堪称罕见[33][34]。

对食物过敏的误会,还包括对过敏反应可能会有多严重还不够了解。比如,一些人猜测婴儿在进食后很容易睡着,是因为发生了过敏性休克。但婴儿会哭闹,可能只是因为饿。进食后平稳入睡也相当正常,并不是一些人猜测的过敏性休克[35]。真正的过敏性休克会让人呼吸困难、失去意识,甚至可能危及生命,绝不会仅仅起到“助眠”作用[36]。

食物引发的不良反应是否属于食物过敏,最根本的标准在于是否涉及免疫系统对食物成分的过度反应。

脱敏不是“习惯就好”

要想不被食物过敏“祸害”,最简单的方法其实就是对引发过敏的特定食物避而远之。但偏偏国人对“吃”这件事有非同一般的执着,在“过敏难受”和“吃不到难受”之间,不少人会选择先吃再难受。

而脱敏治疗,并不是有些人以为的“吃多了就习惯了”这么简单。以“力大砖飞”为基本思路的“疗法”完全有可能导致出现更严重的问题。

有些人摄入很少的过敏原就会出现危急情况,对于病情危重的过敏发作,一般的过敏药是起不到治疗效果的,目前治疗严重过敏的最佳甚至是唯一选择,就是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可偏偏中国绝少有人能够在真正需要时手握这样一支“肾上腺素笔”[37][38][39][40]。

出现严重过敏时需要在大腿上注射肾上腺素实施急救 / 图虫创意 出现严重过敏时需要在大腿上注射肾上腺素实施急救 / 图虫创意

目前科学家们在探索以逐步加量、逐渐提高耐受性为原理的脱敏免疫疗法,主要分为口服、舌下和表皮免疫疗法三种形式[41]。

其中,口服免疫疗法可能比较接近我们所想象的“脱敏”。但这种疗法讲究在医生监督下的循序渐进,每次治疗时接触过敏原的量不能超过引发过敏反应的临界值,并需要配备上肾上腺素笔且要定期复诊,疗程可能长达数月。整个过程比自己“随心炫”,要谨慎小心得多[42][43]。

好消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也许会摆脱对一些食物的过敏(其几率与食物种类有关,比如不再对牛奶、鸡蛋和小麦过敏的几率就要比花生和坚果大)[44]。而研究数据也表明,趁早接触某种食物,是一种降低过敏风险的方式[45]。

80.3%的中国成年人一餐中可以承受约200毫升牛奶的乳糖 / 图虫创意 80.3%的中国成年人一餐中可以承受约200毫升牛奶的乳糖 / 图虫创意

但坏消息是,对于一些“顽固”到跟你一起进入成年期的过敏,直到目前,还没有根治的方式[42]。

倘若你怀疑自己对某种食物过敏并且想要得到治疗,建议你先到医院的变态反应科及相关科室检测过敏原。目前,口服潜在过敏原的食物激发试验是诊断食物过敏的“金标准”[46]。

过敏原检测通常会使用抽血等方式检测几项或几十项过敏原 / 图虫创意 过敏原检测通常会使用抽血等方式检测几项或几十项过敏原 / 图虫创意

不过其实,除了会让你过敏的食物,这个世界上还有数不清的好吃的。如果有什么是不能吃的,要不就放过自己吧。

毕竟,已经是成年人了,如果食物过敏都不能教会你放下,那大概也没有谁能了。

参考文献

[1] Rodriguez, J., Crespo, J. F., Burks, W., Rivas-Plata, C., Fernandez-Anaya, S., Vives, R., & Daroca, P. (2000).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rossover challenge study in 53 subjects reporting adverse reactions to melon (Cucumis melo).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106(5), 968-972.

[2] Enberg, R. N., Leickly, F. E., McCullough, J., Bailey, J., & Ownby, D. R. (1987). Watermelon and ragweed share allergens.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79(6), 867-875.

[3] Lopez, C. M., Yarrarapu, S. N. S., & Mendez, M. D. (2018). Food allergies.

[4] Robison, R. G., & Pongracic, J. A. (2012, May). Food allergy. In Allergy & Asthma Proceedings (Vol. 33).

[5] 高洪元. (2021). 免疫学检验理论与临床研究.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6] Fernandez, J. (2023, September). Food Allergy. MSD Manual Consumer Version.

[7] Gupta, R., Marvel, J., Tassinari, P., Mnif, T., Hleyhel, M., Vincent, B., ... & Fiocchi, A. (2023). Global prevalence of pediatric and adult ige-mediated food allergies: Results: from the assess fa study. Annals of Allergy, Asthma & Immunology, 131(5), S7-S8.

[8] Hultquist, H., Dyer, A., Jiang, J., Gupta, R., & Warren, C. (2022). Phenotypic characterization of childhood-and adult-onset food allergy among adults in the United States.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Global, 1(4), 257-264.

[9] Tanno, L. K., & Demoly, P. (2022). Food allergy in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s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ICD)‐11. Pediatric Allergy and Immunology, 33(11), e13882.

[10] Feng, H., Chen, Y., Chen, H., Liu, C., Zhou, W., Wang, L., & Wu, Y. (2022). A methodology of epidemiologic study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focusing on food allergy—China, 2020. China CDC weekly, 4(34), 749.

[11] Luo, J., Zhang, Q., Gu, Y., Wang, J., Liu, G., He, T., & Che, H. (2022). Meta-Analysis: Prevalence of Food Allergy and Food Allergens—China, 2000− 2021. China CDC Weekly, 4(34), 766.

[12] Warren, C. M., Jiang, J., & Gupta, R. S. (2020). Epidemiology and burden of food allergy. Current allergy and asthma reports, 20, 1-9.

[13] Benedé, S., Blázquez, A. B., Chiang, D., Tordesillas, L., & Berin, M. C. (2016). The rise of food allergy: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emerging treatments. EBioMedicine, 7, 27-34.

[14] Suaini, N. H., Wang, Y., Soriano, V. X., Martino, D. J., Allen, K. J., Ellis, J. A., & Koplin, J. J. (2019). Genetic determinants of paediatric food allergy: a systematic review. Allergy, 74(9), 1631-1648.

[15] Lee, A. J., Thalayasingam, M., & Lee, B. W. (2013). Food allergy in Asia: how does it compare?. Asia Pacific Allergy, 3(1), 3-14.

[16] Dunlop, J. H., & Keet, C. A. (2019). Allergic diseases among Asian children in the United States.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144(6), 1727-1729.

[17] Lee, E. C., Trogen, B., Brady, K., Ford, L. S., & Wang, J. (2024). The Natural History and Risk Factor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ood Allergies in Children and Adults. Current Allergy and Asthma Reports, 24(3), 121-131.

[18] Kamdar, T. A., Peterson, S., Lau, C. H., Saltoun, C. A., Gupta, R. S., & Bryce, P. J. (2015). Preval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dult-onset food allergy. The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In Practice, 3(1), 114-115.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11). GB 7718-2011_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2024). GB 7718-XXXX_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征求意见稿)

[21] 罗嘉莹, 霍顺婷, 陈韵如, 黄惠敏, 黄嘉敏与孙宝清. (2015). 家长对儿童过敏性疾病知识认知情况调查. 中国公共卫生, 31(4), 419-421.

[22] 熊建. (2023年8月2日). 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学系主任尹佳解读—— 为什么过敏的人越来越多了. 人民日报海外版.

[23] Food Allergy. (2023, December 13). Mayo Clinic.

[24] Pramod, S. N., & Venkatesh, Y. P. (2008). Allergy to eggplant (Solanum melongena) caused by a putative secondary metabolite. Journal of Investigational Allergolo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18(1), 59.

[25] Zhang, S. (2019, January 18). What Life Is Like When Corn Is off the Table. The Atlantic.

[26] Thomasson, H. R., Crabb, D. W., Edenberg, H. J., & Li, T. K. (1993). Alcohol and aldehyde dehydrogenase polymorphisms and alcoholism. Behavior genetics, 23, 131-136.

[27] Jung, J. G., Kim, J. S., Kim, Y. S., Oh, M. K., & Yoon, S. J. (2014). Hypertension associated with alcohol consumption based on the facial flushing reaction to drinking. Alcoholism: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38(4), 1020-1025.

[28] Eastin, E. F., Tiwari, A., Quach, T. C., Bonilla, H. F., Miglis, M. G., Yang, P. C., & Geng, L. N. (2023). New Alcohol Sensitivity in Patients With Post-acute Sequelae of SARS-CoV-2 (PASC): A Case Series. Cureus, 15(12).

[29] Goh, L. H., Mohd Said, R., & Goh, K. L. (2018). Lactase deficiency and lactose intolerance in a multiracial Asian population in Malaysia. JGH Open, 2(6), 307-310.

[30] Bahna, S. L. (2002). Cow's milk allergy versus cow milk intolerance. Annals of Allergy, Asthma & Immunology, 89(6), 56-60.

[31] Broussard, C. N., Aggarwal, A., Lacey, S. R., Post, A. B., Gramlich, T., Henderson, M. J., & Younossi, Z. M. (2001). Mushroom poisoning—from diarrhea to liver transplantation.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Gastroenterology| ACG, 96(11), 3195-3198.

[32] Chang, A., Rosani, A., & Quick, J. (2017). Capsaicin.

[33] Ogino, R., Chinuki, Y., Tobita, R., & Morita, E. (2021). Identification of Ribosomal Proteins as Cross-Reactive Allergens in a Case of Mushroom Allergy. Journal of Investigational Allergology & Clinical Immunology, 32(1), 58-60.

[34] Chen, J. L., & Bahna, S. L. (2011). Spice allergy. Annals of Allergy, Asthma & Immunology, 107(3), 191-199.

[35] Signs Your Child Is Hungry or Full. (2024, March 15).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36] 过敏性休克症急救措施. (2014). Australasian Society of Clinical Immunology and Allergy.

[37] Mayo clinic staff. (2023, December 13). Food Allergy . Mayo Clinic.

[38] Ring, J., Klimek, L., & Worm, M. (2018). Adrenaline in the acute treatment of anaphylaxis. Deutsches Ärzteblatt International, 115(31-32), 528.

[39] Kothari, P. (2020, July 9). Epinephrine Is the Only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Anaphylaxis. Harvard Health Publishing.

[40] 李全生与魏庆宇. (2015). 欧洲变态反应与临床免疫学会《 严重过敏反应指南》 解读.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35(8), 686-690.

[41] 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2024, May 23). Food Allergy Treatment Research.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42] Wang, J., & Sampson, H. A. (2012). Treatments for food allergy: how close are we?. Immunologic research, 54, 83-94.

[43] The Current State of Oral Immunotherapy. (2024, January 10). American Academy of Allergy, Asthma & Immunology.

[44] Kattan, J. (2016). The prevalence and natural history of food allergy. Current allergy and asthma reports, 16, 1-7.

[45] Fox, A. T., Sasieni, P., du Toit, G., Syed, H., & Lack, G. (2009). Household peanut consumption as a risk facto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eanut allergy.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123(2), 417-423.

[46] 陈浩与程雷. (2021). 《过敏原诊断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36(21) , 23.


人对花粉过敏是怎么一回事?

小茉家的餐桌上除了花甲,基本不会见到其他海鲜产品,这是因为小茉的父母都对海鲜过敏,吃了身上就会发痒,但奇怪的是花甲也算海鲜类,他们吃了却相安无事,这倒是让小茉有点费解。 相信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过敏的经历,由于每个人的体制不同,对过敏的东西也不同,有人对花粉过敏,有人灰尘过敏,并且每个人过敏的反应也有所不同,除了常见的一些过敏原,人们还会对哪些东西也过敏呢?因对灰尘和气味过敏,曾2周未出门据外媒报道,一个叫Laura Weaver的女子今年24岁,来自英国,她由于患了异位性皮炎,因此对很多东西都过敏,甚至外面的灰尘和气味都会让她全身起疹子。 为此,Laura不得不离开工作岗位,如今也很少出门,最长在家里待了两周都没出门过,只有男朋友在家陪伴。 Laura和男朋友已经交往2年了,但由于严重的皮肤过敏,使得两个人从来没有在外面吃过饭,也没法出去度假。 为了治皮肤病,Laura每天要在身上涂7种药膏,尽管她的病很难治愈,但幸运的是她男朋友对她不离不弃,非常相爱。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过敏的经历,而过敏原也是五花八门,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人体过敏的原因和反应是什么。 过敏其实就是人体免疫系统对来自接触物、水源、食物和空气等某些物质,出现了过度的反应,也就是人体出现了过敏。 过敏的发生需要内因(过敏体质)和外因(过敏原)的相互作用。 食物过敏的现象现在已经非常普遍,在理论上来说任何食物都可能会引起过敏。 对于中国人来说,导致过敏的食物主要有牛奶、坚果、鸡蛋、小麦、大豆、海产品和一些蔬菜水果比如芒果、菠萝、桃子、樱桃、芝麻、芹菜、西红柿等。 症状轻微的食物过敏一般会出现皮肤潮红、口唇肿胀、荨麻疹等症状;症状严重者的会导致血压下降、哮喘、喉头水肿甚至是过敏性休克等。 一旦发现对某种食物过敏,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吃这种食物,包括所有含这种食物成分的东西。 同时,在生活中要注意细节,避免发生食物过敏。 盘点世界十大奇葩过敏原一【衣服过敏】印度有一名农夫巴曼,由于对衣服过敏,不得不全裸生活了将近40年,他无法穿任何的衣服,因为会让他的皮肤出现难忍的灼热感。 不过,他现在已经习惯了全裸生活,其他村民也并不介意。 二【静电过敏】英国女孩梅根‧史都华对静电过敏,每梳一次头发或碰到气球,都可能让害她丢掉性命,因此她必须避免所有静电,否则就可能致死。 根据医生诊断,这可能和“隔疝”的分娩并发症有关。 三【小麦过敏】小麦是引起中国人过敏性休克最多的食物,食物占到诱发过敏性休克主要原因的77%,其中,小麦就占到总诱因的37%。 有专家推测发现,我国缺少“免面筋”的小麦制品,以及中国人的遗传易感性是我国小麦导致过敏性休克比例高的原因。 过敏患者通常会表现出皮肤瘙痒、红肿、流鼻涕、打喷嚏、腹泻等症状。 过敏原在进入人体后,会刺激分布在皮肤和黏膜组织中的肥大细胞,从而释放出过敏介质,过敏介质会引发一系列的过敏反应,从而表现出过敏症状。 食物过敏危害不亚于毒素在众多的过敏原中,食物过敏是最常见的,食物过敏是指在正常进食时引起身体出现异常的免疫反应。 当不属于身体的“异物”侵入时,人体的免疫机制就会做出“消灭”入侵者的反应,食物过敏轻则影响生活,严重时会威胁生命。 四【水过敏】在世界上有极个别人对水过敏,虽然能正常地喝水,但是洗澡或肢体接触水就会带来大麻烦。 来自澳大利亚的艾什蕾·莫丽斯在得了一场急性扁桃体炎而大量服用青霉素后,开始对水过敏。 她不能游泳、不能出汗,甚至洗澡也只能洗1分钟左右。 五【Wifi过敏】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称,15岁的少女Jenny Fry对WiFi过敏,会感到疲惫、头痛和膀胱不适等症状。 对Wifi过敏其实这叫做电磁波过敏症(EHS),是指长期暴露在电磁波下所引起的头痛、恶心等过敏症状。 六【精液过敏】台湾《苹果日报》曾有报道,一名24岁女子每次和男友同房后下体就会刺痒,最终医生确认女子是对男性的精液过敏,不仅影响夫妻生活,甚至可能无法正常受孕。 七【划痕过敏】患有划痕过敏的人,皮肤只要受到东西压迫,就可能会引发人工荨麻疹,比如手表、皮带、戒指等,可能会因为佩戴戒指后手指过敏发生肿胀而无法取下。 其发生的原因多是由于皮肤受到外界物理性刺激后人体发生的变态反应。 八【温度过敏】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人患有罕见的温度过敏,不管过冷还是过热都不行。 寒冷性荨麻疹患者如果暴露在寒风中,就会出现过敏反应;炎热性荨麻疹患者如果接触到40度以上的温度时,也会出现过敏症状。 九【运动过敏】现实生活中还存在对运动过敏的人,概率只有千分之一,这种过敏症称为“运动诱发过敏症(EIA)”,是因为运动导致的严重过敏反应,或者是在运动前食用了某些食物引起的。 十【情绪过敏】心理学家们研究发现:人在情绪激动时会使皮肤发热潮红,在愤怒或紧张时皮肤会冰冷苍白。 人的情绪突然发生剧变,引起皮肤过敏,这在医学上的专业名词叫做情绪过敏,在心理学上情绪过敏是一种心理障碍,是外部环境对人心理带来的伤害。 总之,过敏原多种多样,如果发现自己对某种东西过敏,一定要注意避免接触,以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哪些食物容易让人过敏

容易过敏的食物有:1、海鲜类:海鲜属于比较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的食物,因为海鲜中异种蛋白含量较高,易过敏人群摄入后可刺激机体免疫细胞,诱发过敏症状。 常见容易导致过敏的海鲜有螃蟹、小龙虾、扇贝、鱿鱼、金枪鱼、蛤蜊等。 2、果蔬类:部分人群食用柠檬、芒果、桃子、猕猴桃、菠萝、榴莲、草莓、蘑菇、芹菜、西红柿、竹笋等,也会出现过敏反应,如出现腹泻、恶心、皮疹,甚至喉头水肿等。 3、其它: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如牛奶、花生、核桃、鸡蛋、小麦、大豆及其制品等,也是容易引起过敏的是食物。

过敏体质是怎么回事

一【衣服过敏】印度有一名农夫巴曼,由于对衣服过敏,不得不全裸生活了将近40年,他无法穿任何的衣服,因为会让他的皮肤出现难忍的灼热感。 不过,他现在已经习惯了全裸生活,其他村民也并不介意。 二【静电过敏】英国女孩梅根‧史都华对静电过敏,每梳一次头发或碰到气球,都可能让害她丢掉性命,因此她必须避免所有静电,否则就可能致死。 根据医生诊断,这可能和“隔疝”的分娩并发症有关。 三【小麦过敏】小麦是引起中国人过敏性休克最多的食物,食物占到诱发过敏性休克主要原因的77%,其中,小麦就占到总诱因的37%。 有专家推测发现,我国缺少“免面筋”的小麦制品,以及中国人的遗传易感性是我国小麦导致过敏性休克比例高的原因。 四【水过敏】在世界上有极个别人对水过敏,虽然能正常地喝水,但是洗澡或肢体接触水就会带来大麻烦。 来自澳大利亚的艾什蕾·莫丽斯在得了一场急性扁桃体炎而大量服用青霉素后,开始对水过敏。 她不能游泳、不能出汗,甚至洗澡也只能洗1分钟左右。 五【Wifi过敏】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称,15岁的少女Jenny Fry对WiFi过敏,会感到疲惫、头痛和膀胱不适等症状。 对Wifi过敏其实这叫做电磁波过敏症(EHS),是指长期暴露在电磁波下所引起的头痛、恶心等过敏症状。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chuangtou/4590.html
我们的潮生活 新疆丨北斗放牧!一部手机在家全搞定 话 现代
小孩姐 滑 松弛感 出答案 奥运赛场上的 哪儿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