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总是这样,生活总是这样。
中国运动员苏炜德失误让中国男子体操队痛失团体金牌后,因伤最后一次参加奥运会的肖若腾这样说。
这是肖若腾职业生涯最接近奥运冠军的时刻,也是他和队友们的心碎时刻
由于赛前适应训练中主力队员孙炜受伤,只得由替补队员苏炜德作为替补上场。本身的不足加上临危受命的巨大压力,导致比赛中频频失误。
两次掉杠送掉了本来 3.2 分的优势,最终中国男子体操团体项目以 0.532 分的差距获得银牌。
比赛中无论谁有一个更好的表现,我们都可能获得这枚金牌,我们还是有实力的。我哭可能是因为决赛我没有发挥好,所以非常的遗憾。
不只是中国体操队与金牌擦肩而过让人痛心,击剑运动员孙一文的遭遇同样充满遗憾。
在孙一文与吉村美穗最后「决一剑」定胜负的环节中,吉村美穗在没有击中孙一文的情况下率先亮灯,并以一分之差取得胜利。孙一文表示吉村美穗最后一剑是击中自己亮灯:
我认为最后一剑并没有刺中我。
「孙一文遭误判」迅速登上热门话题。
由于重剑运动中有效部位是全身,且只要剑尖压力达到 750g ,即便是刺中地板都会亮灯,因而孙一文描述的情况很可能发生。
但由于规定运动员对裁判关于事实判定的决定不能提出上诉,所以结局无法更改。
孙一文事后回应
这样的事件几乎每次大型比赛都会出现,每当遇到这种问题的时候,不少人都会想到,我们能否用 AI 来解决这些问题?
实际上,已经有很多 AI 应用在在进行这方面的尝试,例如首次在奥运会体操项目亮相的 AI 「裁判」——评分支持系统(JSS)。
评审支持系统画面图像
该系统由国际体操联合会(FIG)与富士通合作开发,主要通过高清摄像头捕捉运动员的动作,生成 3D 模型,辅助人类裁判在评分时提供难度分数的第二意见,提高判断的准确性和公平性。
据称该系统可以评估大约 2000 种姿势和动作,准确率达到 90%,具体主要通过四个步骤来感知体操运动员的动作:
第一步,通过多个不同位置的摄像头捕捉运动员 3D 数据。
第二步,使用 AI 分析运动员动作,追踪人体运动。
第三步,再通过 AI 识别元素,并与元素数据库进行匹配检查。
第四步,在 360° 展示中检查每个元素的角度和距离。
实际上,这套系统早在 2017 年就已经出现,当时计划在 2021 年夏季奥运会上投入使用,但后来系统开发耗时比预期更长,直到2023 年世界体操锦标赛上才完全投入使用,这也体现出该系统的复杂性。
不同于篮球「三分线外投篮进球就得三分」这样明确的得分规则,体操运动评分本身存在很大的主观性。
例如在 1976 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奥运会上,年仅 14 岁的罗马尼亚体操运动员 Nadia Comaneci 获得的奥运历史上第一个「完美 10 分」。而她的表现如果单从动作上来看并非十全十美,在落地时甚至还有轻微的拖地,但这仍然成为了一个足以载入史册的时刻。
Nadia Comaneci 在 1976 年奥运会上获得的「完美 10 分」
这主要由于当时奥运会体操比赛使用的是 6 分制的评分系统,其中 3 分代表完成度,3 分代表艺术印象,除了完成动作的难度和精准度以外,运动员是否表现出艺术性、流畅性,也是评判运动员动作的重要标准。
虽然后来采取了新的评分标准,但不变的是:体操不只是一项关乎于动作难度和精准度的运动。
艺术性是我们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希望看到两者兼而有之。
这是体操运动评分出现主观性的原因,也是体操运动的魅力所在。
中国体操运动员张博恒在比赛中,图片来自澎湃新闻
而这种主观性的另一面,是偏见。
人为的判罚往往会出现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倾向性,进而影响分数。这样的的例子我们早已屡见不鲜,体操更是误判的重灾区。
例如 2021 年东京奥运会,同样是中国男子体操队,同样是肖若腾。
他一整套动作干净利落,虽然难度并非最高,但完成度不错,但却因为结束后没有向裁判挥手示意,总分被扣除 0.3 分。
这一评判迅速直接关系到奖牌的得失,也引起了巨大争议,不少网友对裁判的判罚标准表示不解,十分心疼他,但最终仍然无法改变既定的结果。
记者捕捉到颁奖时肖若腾偷瞄金牌时复杂的神情
不仅是国籍,甚至是仅仅因为体型、服饰等因素,就有可能会影响到比赛的结果。
例如 2023 年世锦赛上,来自芬兰队的 Kaia Tanskanen 就曾因着装问题影响最终成绩。虽然评委会否认这一点,但不少观众表示:这是一种隐形的「内置扣分」项。
而 AI 的加入虽然未必会彻底改变这一局面,但或许会带来一定的改观,曾参加 2022 年世界锦标赛的加拿大体操运动员 Emma Spence 表示:
尤其是那些参加国际比赛的小国——我认为裁判们甚至在开始训练之前就已经对将要发生的事情有了这样的假设,他们会根据这一点进行评判,如果我们能消除这一点,我认为这将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公平的机会。
2023 年世锦赛女子资格赛中的 Kaia Tanskanen,图片来自新华社
除此之外,体操运动中很多动作时间持续极短,但要求很高。
例如以超高难度著称的结环跳动作,根据计分规则,要想获得全部功分,动作必须处于拱形状态:头部必须完全伸展,腿必须达到 180 度分开,前腿必须水平,后腿弯曲,后脚达到头顶或更高。
而这个动作需要运动员在很短时间内完成,裁判肉眼评判造成的人为错判往往是不可避免的。
2019 年美国体操锦标赛上的 Sunisa Lee,图片来自美联社
奥运选手兼科技编辑 Jennifer Mcllveen 表示:
倒立角度或体操运动员劈叉的程度的细微差别可能会决定金牌或银牌的得失。因此,让技术帮助确保这项转瞬即逝的运动做出公平的判决,可以让参赛者和粉丝对结果更有信心。
赛场上的细微差别不仅会直接影响到奖牌的得失,也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命运。
当然,JSS 在实际使用中仍然存在很多技术限制,尤其是在识别体操中的连续动作是否真正连接方面仍然会存在一定误差。
而这是体操运动评分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连接不同的动作会直接影响到动作的难度分数。
JSS 系统的矫正算法,但仍然会在运动中出现一定误差
此外,JSS 高昂的成本及对特定场地的要求,也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尽管如此,JSS 在训练和健康护理等领域展现出潜在的多种应用前景。例如,它可以作为训练辅助工具,帮助运动员和教练分析技术动作,甚至在医疗领域用于康复治疗。
中国体操队科研保障团队负责人何卫表示:
很多年轻运动员会主动要求查看自己的动作和优秀运动员的差别,我们就会把同一场比赛或者不同比赛的相同动作调出来,实时进行对比分析,这是一个非常直观的感受,能清楚看到和高水平运动员的差距在哪里,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改进。
赛场上的判罚或许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科技在训练中对运动员能力的提升或许是其更大的价值。
2021 年,肖若腾在面对失意时曾引用塞缪尔·厄尔曼《青春》中的一句话来回应:
岁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肤;热忱抛却,颓废必致灵魂。
虽然结果难以改变,但在越来越多的 AI 技术运用加持下,使用更科学地提升运动员成绩,减轻运动员的心理负担,让运动更纯粹,这不正是奥运精神之所在么?
疫情对参加东京奥运会的运动员的发挥有影响吗?
疫情对于参加东京奥运会的运动员们当然是有影响的,在我国痛失乒乓球的混双冠军时我就非常的痛心,感觉这就是疫情后遗症之一。
而疫情对于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们的影响真的很大,首先就是奥运会的举办时间延后。 2020年东京奥运会,因为新冠疫情的原因延后了整整一年。 期间很多运动员心情都是非常忐忑的,因为谁也不知道奥运会究竟什么时候可以开始,更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能够坚持到那个时候。 在这一年的等待时间里,有太多的不确定,而且大多数的运动员还要不停的锻炼,提升自己。 而在提升的过程中,也有人受了伤,甚至有人因为没有办法坚持而退赛。
其次,因为疫情的原因,所以东京奥运会没有观众。 这不仅会让奥运会的氛围没有那么热闹,也会直接影响到运动员们的待遇。 大家都知道举办奥运会,大多数是会亏本的,而奥运会最大的收入应该就是门票收入了。 受疫情影响,这一切的奥运会是没有观众的,也就是说,东京奥组委就失去观看票这一项重大收入相对的,他们给运动员们提供的住宿条件等等都有所下降,甚至在奥运村里面,运动员们购买可乐的钱都要比外面贵。 为了缩减开支,日本把废品分类做到了极致,纸板做的床让很多运动员只能选择睡在地上,而睡在地上对他们赛场上的发挥肯定是影响的。
而对运动员们最大的影响就是比赛规则的改变。 比如说乒乓球运动,要求运动员们不准触摸乒乓球台,也不准向乒乓球吹气。 要知道这两个小动作都是运动员们在打乒乓球的时候,经常会做到的,现在规定不准做这样的动作,也就意味着他们在打球的时候还要有一些心力来控制自己。 那就意味着运动员们根本就没有办法,全心全意投入到比赛中。 在乒乓球混双到比赛中,我们的运动员肯定是受了影响的,而日本的运动员也犯了规,但是裁判并没有看到,在一定程度上就影响了比赛的公平性。 而增加新的规则的运动项目并不只是乒乓球,其他的项目也因为疫情的原因或多或少增加了一些规则,这些规则会打破运动员们以往的训练规律,自然会对他们最后的发挥有影响。
总之,这一届的奥运会是非常艰难的。 有运动员感谢东京举办的这一届奥运会,当时网上很多人在喷他,但一个正常的人都能够理解,因为如果不是都不将顶着压力,按照这一届的奥运会,这一届的奥运会很可能就会取消,这对于努力了好几年的运动员们是很不公平的,因为运动员的运动生涯就只有那么长的时间,四年一届的奥运会,对于他们而言真的很重要。 现在运动健儿们正在现场上努力的拼搏,为自己的国家,为自己争夺荣誉。 希望他们在取得好成绩的同时,要保护好自己,毕竟中国有一句话叫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