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赓续乡村历史文脉

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世界遗产视野下的建筑遗产

山东大学教授 姜 波

建筑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历史城镇及其代表性建筑物,具有极高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堪称文化遗产中的经典之作。

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古城——平遥古城、苏州园林、丽江古城、泉州古港和北京中轴线,地域不同、风格各异。

平遥古城规矩方正、街巷平直,是中国北方内陆城市的典型样板;苏州园林写意山水、水土相宜,是江南雅韵式南方城市的风格特征;丽江古城多民族共存,是极具文化多样性特色的边陲城镇;刚刚申遗成功的北京中轴线,中轴布局、方正对称,是东方儒家礼制传统下的城市典范。

历史城镇是人类生存智慧的见证。在20世纪的城市化浪潮中,如何保护、传承和利用好历史城镇及其建筑遗产,是颇具挑战性的热点话题。中国古代历史城镇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承载了各族人民的文化记忆,彰显了东方文化的独特底蕴,值得我们去珍视、保护和传承。

在这些珍贵的遗产面前,我们应保持谦卑和敬畏的心态,借鉴历史遗产的传统智慧,遵循科学严谨的原则和理念,切实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维系历史城镇和建筑遗产的生命和灵魂,为子孙后代保护和传承好中华民族的民族记忆和优秀传统。

厚植家国文化情怀 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 杜晓帆

乡村遗产是人与自然持续互动的结果,是漫长历史进程中由当地居民通过生产、生活实践,持续作用于特定自然和社会环境形成的文化遗产,包含田地、山川、建筑、植被等物质景观,蕴含着丰富的传统知识、生活智慧等无形要素。

我国乡村地域广阔,农耕文明历史悠久,在不同生态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乡村聚落,见证了个人、社区、社会、国家之间的历史互动,呈现出多样的景观特征和遗产价值。与已经停止变化或失去原有功能的遗产不同,乡村遗产仍然具有很强的活态属性。直至今日,一些乡村的社区成员出于血缘、地缘、价值观的需要,积极参与保护修复祠堂、祖厝、山川林泽等建筑和景观,在延续传统习俗方面仍发挥重要作用。

在当下乡村遗产保护实践中,也要注意延续遗产的原始功能、维护人与遗产的文化关联。

我们应把乡村遗产保护视为重新认识民族文化的契机,将其视为增强文化自信、保持区域特征、塑造共同身份的源泉,通过挖掘阐释我国乡村遗产在生活方式、生态智慧、生存哲学、社会治理、文化认同等方面的价值,激发乡村社区和社会层面保护传承乡村遗产的动力,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传统智慧资源。

多元主体协作 保护利用好古村古建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吴惠芳

古村古建是乡村历史文化与自然遗产的“活化石”。它镌刻着农业发展历史印记,是农村文化习俗和农民生活场景的集中体现,更是乡村精神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古村古建保护利用,是农耕文明优秀遗产与现代文明要素的有机结合,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古村古建保护与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市场、农民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针对古村古建的不同特点价值,应采取分类保护与利用的策略。对于公共属性较强的,应注重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乡风民俗在乡村社会生活中发光发亮。对于市场价值突出的,应挖掘其社会、情感和经济价值,发展乡村旅游,实现文化资源向市场资源的转化。

在古村古建保护与利用过程中,应坚持两个重要原则:一是建立公平的收益机制,提高村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二是守住“人”这一根本维度,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思想和智慧。

古村古建的保护与利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坚持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分类保护与利用等原则,才能让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更绚丽的光彩,为乡村全面振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出贡献。

深挖文物价值 做好保护利用

吉林大学学位办公室主任兼研究生院副院长 段天璟

如何让文物更好地赓续历史文脉?重点在于怎样正确处理好文物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一是“文物的有效保护”理念是文物保护工作的基本准则。“文物的有效保护”,对象是“文物”,关键是“有效”,核心是“保护”。

二是有效保护前提下的文物有效利用。文物利用始终都是关系到考古学和文物保护理念扎根公众的重要命题。

广袤乡村蕴藏着丰富的文物资源。新农村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中的遗产保护和利用,不仅是关乎传承中华文化的根脉、魂魄和乡愁的重大课题,也是在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更加焕发中国魅力、更好传承中国传统、更能体现中国优势,让城乡人民进一步增强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任务。

应当以多元有活力的经济样态,支撑传统村落的繁荣发展;以有效且重传承的保护措施,保障传统村落的健康发展。我们应当站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的高度上,深挖文物价值,做好保护利用,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

中国传统村落的整体保护与活态传承

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胡彬彬

保护好中国传统村落,就是保护好中华文明的活态历史。中国传统村落作为活态文化的传承载体,对于中华文明的延续功不可没,是特殊的文化遗产。它能真实地反映中华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族群的生产生活方式、道德伦理观念,以及民族风情。

保护中国传统村落,就是在保护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保护我们历史文化的“根”与“源”。

对传统村落要确立并强化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突出整体保护,要将与传统建筑相辅相成的道路、水系等,构成有机整体的山林、田地等,尤其原住居民世代传承的风俗习惯、精神信仰等活态文化,纳入到保护规划之中。

传统村落的文化构成,本来就处于不断变化、创新和发展的过程中。文化遗产保护观念与“活态”文化保护,应始终摆在传统村落保护的首位。“活态”文化依赖于人而存在,要留得住传统村落中的人,就要有适宜于当地乡情的产业。所以,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产业兴旺,于传统村落文化的活态保护,至关紧要。有“活态”保护,传统村落才不至于成为没有生命力的“文化标本”。

文脉

保护古村古建 赓续历史文脉

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宋洋洋

承载乡村历史风貌与文化脉络的传统村落与建筑,其保护利用重点在于系统构建包括文脉挖掘、村落保护、产业提升等在内的完整生态。

特色文化“赋魂”。深挖传统村落的文化底蕴,保护、展现其独特地域文化元素。赋予传统村落以崭新内涵,让文化遗产不仅成为历史的见证,更成为滋养当代人精神生活的力量。

文化人才“赋智”。推进文化产业特派员制度,支持在地产业与文化发展。进一步发挥高校科研机构力量,探索推广与村民精准结对服务模式,提升村民艺术鉴赏能力与实践技能,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与文化自信的双重提升。

公共空间“赋业”。因地制宜建设产业公共空间和文化公共空间,是传统村落焕新发展的“棋眼”。通过盘活农舍、田园、山林等场所,引进新兴业态,营建乡村会客厅等,实现乡村历史空间、文化故事与现代生活有机融合。

数字技术“赋新”。5G网络、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正拓宽并革新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范式与手段。随着短视频的兴起,我们拥有更多元、高效的途径讲述传统村落的文化故事。

践行“千万工程”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山西大学乡村振兴评估中心教授 慕良泽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近年来,山西省高平市在古村古建活化利用过程中,积极践行“千万工程”经验。

在发展理念上,坚持统筹保护、利用与发展的关系,着力打造古村古建资源保护与乡村全面振兴的良性互促机制。

在工作方法上,规划先行,启动示范创建,分类施策,循序渐进,实现以点带面,以全域旅游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在推进机制上,基层政府做好规划引领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涉及古村古建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壮大村集体经济。在明晰产权主体和丰富经营主体的基础上,让市场在村庄特色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同时,鼓励村集体参与、群众参与和社会参与,实现古村古建的共建共治共享。政府推进机制、市场推进机制、社会推进机制相互协同,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调节、社会参与的乡村振兴格局。

融合数字科技 传承文化遗产

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副研究员 孙佳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数字科技、数字基础设施等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从敦煌壁画、故宫古建筑到北京中轴线,我国对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成效显著。如今广大青少年群体已成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坚实拥趸,不断自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保护利用古村古建,积极运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进行数字化保存,实现全息存储、数字赋能和线下保护,形成贯通线上线下的数智文旅新场景。

当前,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已进入新阶段,直播、微短剧等新型文化业态不断涌现。保护利用古村古建,应与受广大青少年欢迎的各种新型文化业态有机结合,充分吸收近年来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新经验,比如对古村古建开展拟人化、IP化的经营运营,跳出过去相对固定、静态、单一的陈列展示,转变为可看、可听、可感的动态传播,进而有效激发其文化和旅游发展潜能,让保护利用、活态传承实现“叫好又叫座”,最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依托历史文化底蕴 探索乡村发展新路

湖北省古建筑保护中心规划科研部主任 李长盈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湖北省宣恩县彭家寨践行“千万工程”经验,依托历史文化底蕴,积极探索创新,走出一条独具地方特色的乡村全面振兴之路。

在产业发展方面,彭家寨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文物资源,推进文旅深度融合与乡村全面振兴统筹发展。提出“泛博物馆”概念,丰富乡村旅游文化内涵,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在乡村建设方面,宣恩县因地制宜优化资源配置,彭家寨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和集体资产统一管理,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增强了作为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

在乡村治理方面,彭家寨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格局,引导支持乡村发展,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让村民成为乡村治理的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

深入挖掘、合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拓宽村民增收渠道;优化配置、协同治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赋能乡村全面振兴,仍有广阔空间。

坚守初心使命 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山西鹏飞集团文旅事业部总经理 程 钢

古村古建不仅是文化遗产,更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鹏飞集团文旅事业部负责运营管理的湘峪古堡和柳氏民居两处古村古建均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我们始终将古村古建保护置于首位,坚持“科学规划、精细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力求在尊重历史、保护原貌的基础上,让古老文化遗产焕发新生机。

我们采用先进科技手段,如数字化记录、智能化监测等,确保每一处古建筑得到精准有效保护。以湘峪古堡、柳氏民居等为例,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展览和研学项目,让游客在游览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在推动古村古建保护与文旅融合的过程中,我们注重整体规划、统筹协调,通过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工程,改善了古村古建周边的生态环境和生活条件。

展望未来,鹏飞集团文旅事业部将继续坚守初心使命,深化古村古建保护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

读懂古建魅力 加强保护能力

《映像》杂志副主编 王 芳

作为一名作家,我多次写过山西古建筑。作为一名编辑,在《映像》杂志编辑过程中,因为杂志定位,我们也策划过许多古村古建相关选题。

这些年我走过山西的多数古建筑,它们每一个都有自己的故事、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想。

古建筑最炫目的美,莫过于光影中飞檐的剪影,这剪影具有永恒的魅力,吸引着中外游客。半城车马为君来,交织出不一样的风情。

对古建筑的保护,不能局限于古建筑本身,还要包括壁画、雕塑等。对古建筑的宣传,不能停留在专业术语的介绍上,还要重点关注古建筑本身的历史信息、古建筑背后的故事、建筑与时代的关系、建筑史的传承、中西建筑的对比等。让游客通过亲身游历,感知山西古建筑的魅力不仅在于形制,更体现在其对文明的赓续,从而对古建筑从了解到喜爱,让古建筑旅游真正“热起来”。

致力于古建筑修复与文化传承

文化底蕴

山西华夏营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荀 建

山西作为文物大省,拥有大量珍贵古村古建,它们反映了深厚的历史底蕴,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信息。

古建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修复过程中,我们注重挖掘和传承当地建筑的地域特点及其特色工艺、技艺。坚持尊重原貌与科学修复的原则,采用保养维护、抢险加固等多种修缮措施,确保建筑的原貌和风貌得以保留。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山西华夏营造集团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合作创建的钢木结构研发中心,将传统与现代材料相结合,充分展现了传统建筑的时代特征,以全新的视角诠释了古今之美。

此外,我们参与的多个修复项目,如运城市盐湖区常平村平常街、太原市钟楼街修复项目等,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尊重历史、科学修复、保护利用,注重传承与创新,我们成功地克服了修复过程中的多重挑战,为古建筑的保护与传承开辟了新的道路。

树立文化自信 推动文化创新

河南卫视演艺事业部重大项目组经理 李维佳

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创作不仅是文化传承,更是时代创新的实践。河南卫视将文物保护利用的理念融入节目内容,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

创作层面上,节目利用新技术和新创意赋予古村古建以故事感和存在感,打造强势IP,延伸文化产业链条。价值层面上,节目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使其更具象地走进人们的生活。

在现代文化娱乐节目中,平衡创新与传统的关键在于坚定文化自信,与传统文化同频共振,并利用科技和创意推动传统文化与时俱进。河南卫视的节目如《唐宫夜宴》《洛神水赋》等,不仅强化了中华文明标识,也展示了如何将古村古建与中华文明标识体系相结合。

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古村古建的保护与创造转化并行,以点带面形成系统的文化遗产视角,让中华文明标识发挥出更强大的文化属性和生命力。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02日 16 版)


苏州文化旅游线路推荐

苏州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有古色古香的建筑、碧绿狭长的河流,连接成串的灯笼、干净质朴的人民,来到苏州旅游的小伙伴们可跟着以下路线游玩,不同的主题带你领略不一样的苏州。

1、苏州园林文化主题游

苏州园林近百座,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杰出代表,浓缩大自然之精华,典雅古朴、精致秀气,花光水影、蕉窗听雨,采千块多姿的湖畔奇石,分一片迷蒙的吴门烟水。

乡村

品园雅逸园林经典线

苏州园林,花草树木中赋予文人风骨,分水裁山中孕含吴地雅蕴。 拙政园山水萦绕,花木繁茂,层次分明,厅榭精美,清新秀雅,极具诗情画意,誉为“中国园林之母”。 网师园布局精致,深藏文化内涵,极富园林气息,中小古典园林的代表作。 艺圃布局简练开朗,风格自然质朴,无繁琐堆砌娇捏做作,艺术价值远胜晚清。 怡园博采众园之长,以琴会友,“怡园琴会”成为千古佳话。

赏园问月夜赏幽庭线

夜风习习扣门环,深院幽庭坐听曲,夜间园林里独享细赏。 网师园的《网师戏语》实景戏曲演艺,在岁月中打磨,凸显迷人魅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为特定旅游项目。 拙政园的《拙政问雅》,一条游线穿越500年,乘夜园之幽,回归清心自我。 沧浪亭的《浮生六记》,“春再”一折戏,昆曲正上演。 严家花园的《遇见姑苏·木渎往事》,首部园林沉浸式实景话剧,戏中有戏,景中生景。 退思园的《退思邀月》,造就“月是人间客,嬉戏夜色间”的浪漫意境。

游园石趣假山真趣线

石为园之骨,山由堆叠出。 园中假山有如天开,尽得造化。 留园厅堂宏敞华丽,庭院变化万千,内藏太湖石以“冠云峰”为最,有“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 狮子林拥有国内最大的古代假山群,出神入化,堪为迷宫,誉为“假山王国”。 “耦园住佳耦,城曲筑诗城”,黄石假山气势雄伟,浑厚古朴,苏州园林假山之上品。 环秀山庄的湖石假山出自叠山大师戈裕良之手,将名山洞府融会于胸,运石如笔,终成千古名作。

2、苏州山水文化主题游

苏州百余山峰星罗棋布,万千水系纵横交错,美在简约的水墨写意,美在多姿的湖畔奇山,感受迷蒙江南烟雨,记下淡远岁月印迹。

水上休闲线

2万余条蜿蜒河道,300多个清澈湖泊,水上画舫点点,湖面扬帆奋楫。 环古城水上游,船在水中行,人在画中游,古城墙下垂杨轻拂,水陆城门国内唯一,昆曲水磨调、悠扬琵琶声耳边回荡,多彩华灯璀璨呈现,古城夜色美轮美奂。 金鸡湖水上游,欣赏主题音乐喷泉,远看东方之门的霓虹闪烁、科文中心的流光溢彩,李公堤已然成为一条妩媚灵动的彩带。 石湖泛舟游,泛起一叶扁舟,漫步十里长堤,沉醉于吴越争霸的爱情传说中。 水乡古镇手摇船体验游,岸边村姑捣衣,船上渔歌唱晚,水岸联动其乐融融。 新近推出的吴门望亭、浒墅关、横塘驿站、宝带桥、平望·四河汇集等十处美景开启苏州运河旅游的新篇章。

太湖醉美湖畔漫游线

三山岛素有“世人呼为小蓬莱,胜概甲吴中”美誉,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怡然自乐。 太湖半岛的石公山,观太湖碧波万顷,赏奇石千姿百态,明月湾里望明月。 登上太湖第一峰的缥缈峰,看飞瀑流泉、怪石嶙峋,听水声淙淙、鸟啼虫鸣。 到达峰顶,三万六千顷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云雾缭绕,如临仙境。 天下“第九洞天”的林屋洞,洞内冬暖夏凉,四季恒温,一泓池水与状态各异的钟乳石,创出无尽想象的优美韵律。 盘桓于此,静享太湖之美,恍如忘却归期。

寻幽毓秀城西访古线

沿乾隆登山石阶至穹窿山,溪水潺潺,绿树成荫,山道蜿蜒盘旋,曲折伸向山巅,遮天的密林深处,掩藏着孙武苑,孙武隐居于此,写就兵法十三篇。 古老的灵岩山,流传夫差和西施的爱情故事,吴王夫差馆娃宫旧址是最好的见证。 天平山的“红枫、奇石、清泉”堪著三绝,赏漫山红枫,观奇石嶙峋,饮甘冽山泉。 遥望虎丘,形如蹲虎,山小景多,山中泉水,奔涌不息,山下“剑池”,幽深莫测,山顶斜塔,斜而不倒,难怪有“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的传世慨叹。

诗画水乡江南古镇线

苏州古镇,旧时江南的缩影,一草一木,一水一屋,都仿佛还是那个时代的模样。 在人来人往的快门下,一张张定格的照片越镜而出,尽显岁月沉淀的韵味。 周庄,一幅《故乡的回忆》,让双桥闻名世界;一台《四季周庄》,展现水乡原真画卷。 同里,手摇橹上听渔歌,退思园中邀明月,传统古镇与湿地公园完美结合,开创古镇旅游迭代升级的崭新模式。 黎里,80多条明暗弄堂堪为一绝,古有柳亚子立“百年南社”,今有国际友人建“六悦博物馆”。 锦溪、千灯、_直、沙溪等十余个古镇各有风情、风姿绰约、引人入胜。

红壤忠魂红色经典线

四面环水、风景秀丽、清静幽雅的双山岛度假区内,坐落着渡江战役纪念馆,教育后人铭记历史、感怀先辈。 泛着小舟穿梭在沙家浜千亩芦苇荡,耳边回响着京剧《智斗》唱段,仿若回到硝烟四起的战争年代。 新四军太湖游击队纪念馆面朝太湖,近看粼粼波光,远眺绵延湖岸,依稀聆听新四军冲锋杀敌的战斗号角。 重访革命印迹,赓续红色精神,引发情感共鸣,不能错过的还有五卅路红色支部、枫桥铁岭关和苏州革命博物馆。

3、苏州工匠文化主题游

“天工开画卷,苏作见匠心。 ”苏州拥有160多项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工匠技法精益求精,可谓以匠心追求艺术,于水乡雕琢净土。

云裳锦绣丝绸刺绣线

“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 ”一针一线,织成历史的霓裳羽衣,绣出姑苏的繁华安乐。 苏州丝绸博物馆活态展示古法丝织,精美文物争相陈列,述说曾经的辉煌与荣耀。 苏州刺绣研究所摆满当代工艺大师得意之作,购得、赏得更谈得。 镇湖刺绣一条街,“闺阁家家架绣绷,妇姑人人习针巧”,如今已成特色产业小镇。 中国宋锦文化园汇集“锦绣之冠”,领略非遗惊艳。 “蚕丝之乡”的震泽古镇,自古以来描绘着“尽趁晴明修网架,每和烟雨棹缫车”的繁忙盛景。

苏作匠心苏作开物线

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运用“开物”“成器”“致用”手法,再现御窑金砖历炼艰辛,讲述点土成“金”的无穷智慧。 苏扇博物馆隐藏平江路深处,犹如美人举扇遮面,精致庭院中陈列着或清新雅致,或华丽精巧的各式苏扇。 东方红木家俱艺术馆展现苏式家具的“书卷气”,古典韵味的秩序感中,跃动着时尚灵气。 桃花坞木刻年画,传颂着亘古久远的“一团和气”。 太湖之滨的舟山核雕村家家户户讲核雕、做核雕,刀刻之间让花鸟、人物与山水变得如此灵动。

天工承启建筑美学线

蒯祥与香山帮已为一体,北京故宫和苏州园林永恒流传。 苏州园林博物馆“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揭示着园林历史、工匠技艺与文化底蕴。 苏州博物馆新馆由世界级建筑大师贝聿铭量身定制,汲取古典园林精华,体现天人合一意境。 沧浪亭以一曲回廊、半幅碧波,分割着尘世喧嚣与山水野趣。 梅花亭为清代香山帮大师传世作品,与“香雪海”暗香浮动,见梅之形,得梅之意。 太湖书院和香山工坊,带来的是一种尊重、几多记忆和无尽传承。

4、苏州街巷文化主题游

1400多条街巷,古城肌理脉络;2500多年历史,历尽沧桑,始终坚守,见证着苏州的曾经过往。 幽幽街巷,聚起来是烟火,散开来是人间。

古巷寻踪小巷悠游线

“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平江路,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展示疏朗淡雅。 大儒巷,观大隐隐于市的儒雅之巷,享小隐隐于野的安逸时光。 富仁坊巷,坐拥一代王府,隐匿潘家宅院,深藏盆景“慕园”,前世今生历历在目。 剪金桥巷里有记忆,演绎着一段颇具浪漫色彩的“吴王剪金买胭脂”的故事。 在苏州古城,无论哪一条街巷,轻轻扣开,或许是古朴典雅的精致园林,抑或唯美风情的苏式人家。

文化遗产

历史相逢古音今风线

古色古香的东北街,名园汇聚,人流如织,名为一条街,实则园林陈列馆。 干将路,因春秋时期干将莫邪在此铸剑而得名,现为贯穿古城东西的景观大道。 道前街,金黄银杏飘荡的季节,成为名副其实的“金色大道”。 观前街,“苏州第一商圈”,清朝时期成街,始终繁华兴旺,古老的物件,时尚的商品,随处可见。 山塘街,西起“吴中第一名胜”虎丘,东至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阊门,店肆林立,会馆集聚,彰显盛世繁华。 更为惊喜的是,信步在苏州的街头巷尾,弥漫着江南小书场、小剧场的曲艺之音。

览故知俗民国风情线

石库门住宅群信孚里,触摸清水砖墙上的岁月痕迹,观赏古罗马式的拱券门。 五卅路的一栋栋老洋房,一排排法国梧桐,东西方文化在这里尽情演绎与深度碰撞。 同益里和同德里,打卡网红剧《都挺好》取景地。 不仅有上海式石库门,也有两层砖木结构,还有清幽洁净的小街巷道,穿梭小巷之中,来一场古今对话,享一次闲适之旅,留下的是足迹,挥不去的是几多思绪。

5、苏州府衙文化主题游

府衙建筑,镌刻时代的深刻印记;府衙文化,串起了古往今来。 或完整或残留的府衙旧址,见证时代变迁、沧海桑田,定格着一座城市的历史地位。

古村

司政探源讼事文化线

江苏按察使衙门为清朝司法主管部门,深入其中,潜心探究,体会法治理念,感悟法治精神,晚清名臣林则徐任职于此。 江苏巡抚衙门,明清时期省级最高行政衙署,凸显苏州城市地位,风风雨雨五百年,周忱、海瑞诸多名臣治事其中。 江苏按察司监深系国之法度,现为苏州警察博物馆,米字形的古老建筑,完整呈现苏州警察的历史变迁。 一株千年紫藤,植于校园内的元和县衙旧址,花开时节,繁花似锦,静观县衙更替与兴衰。

繁荣问古天下衣食线

督粮道署明清时期掌管督运全省漕粮,调整地方赋役编审与征收制度,驰援中央,地位非凡。 凸显江南富庶历史的苏州织造署,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祖父曹寅曾担任织造之职。 康熙帝六下江南,均在此驻跸。 在觅渡桥西、红砖外墙的西式别墅建筑为关税务司署旧址,国内较早的近代海关,内设壁炉,烟囱高耸,英式建筑格外显眼。

6、苏州庙宇文化主题游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游古寺名刹,悟生活五味,寻访心灵净土;凭思历代名士风骨,传承延续着生生不息,抚今追昔中畅叙人生。

定慧悟道名寺古刹线

唐代张继一首《枫桥夜泊》令寒山寺闻名遐迩,踏上枫桥,畅想诗人夜泊之境,古今变换中听钟声悠远。 云岩寺与虎丘山浑然一体,层楼叠宇,错落有致,掩映葱茏古木之间,外揽山水之幽,内得人文之胜。 紫金庵罗汉彩绘装銮,工艺精湛,世人称之为“天下二堂半”之一堂。 上真观乾隆六次驻跸,几经损毁重修,依山而建,气势庄严。 灵岩山寺处太湖之滨,居高临下,奇石嶙峋,湖光山色,蔚为壮观。

铭记思忆历史人物线

苏州杰出人物不可胜数,百姓为其建祠立庙,追思风骨,踵事增华。 伍相祠庄重肃穆,抒发吴人对伍子胥“忠而见谤,信而见疑”的不平与惋惜。 泰伯庙奉祀吴地开发始祖泰伯,三让高踪,至德无名,东奔至吴,始启蒙昧。 白居易为苏州修筑七里山塘,苏州人在山塘街建起白公祠,石雕壁画精雕细琢,生动展现美名美迹。 苏州文庙府学由范仲淹亲创,江南学府之冠,如今成了“天、地、人、城”为主题的碑刻博物馆。 孔子“七十二贤”之一的言子,用文学礼乐启迪江南文化,常熟言子祠始建于宋,重建于元,历代修葺,至今文风蔚然。 张家港东渡苑,唐代高僧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的启航福地。 太仓郑和公园,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传承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崇高精神。

7、苏州乡村文化主题游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是江南水乡的真实写照,近百个乡村旅游点遍布姑苏城外,为乡村振兴赋能增色,诠释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与幸福。

振兴典型乡村活化线

长江之畔的永联村,集工农业旅游于一体,用风情小镇手法书写共建共享,农耕文化园、陶瓷手工坊和特色民宿深入解读乡村休闲。 蒋巷村走出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旅游富家的特色之路,美丽乡景绘就幸福蓝图,置身农事体验园,感受庄稼人的劳作辛勤。 传承冯梦龙廉政文化的冯梦龙村,纪念馆中看冯氏戏剧,山歌酒馆里听一曲吴语民谣,农耕地头体验农趣,乡村民宿创意无限,在传统农家乐感受当地人的烟火气。

田园乡愁优先养生线

离苏州古城最近的最美山村,当属旺山村,竹林郁郁葱葱、茶园青翠欲滴,戈家坞里民宿集聚,遇见卢浮宫美味纯正,乡村创客首选基地,登至山顶吴中大地一揽无遗,可谓生态美、人气旺、产业兴。 树山村,姑苏城外的世外桃源,梨花遍山野,片片杨梅林,都喜酒店提升乡村品质,温泉酒店享受不一样的体验。 谢家路村,水乡慢生活,深度悠休闲,这里曾是周瑜水上练兵之地,至今周生荡里宛有鼓响金鸣。 苏州乡村旅游之美,美在花开遍地,东西山岛里的民居、民俗、民风中散落大量的精品民宿;临湖片区的“森林里”特色民宿、“呼吸森林”的咖啡屋;藏在虞山尚湖之间的乡村茶舍;还有每到菊花黄、蟹脚痒的季节,阳澄湖边的农家乐忙得不亦乐乎。

8、苏州民俗文化主题游

悠悠岁月的积淀,辛勤劳作的休憩,孕育出独特民风民俗,节令庆典热闹非凡,四方艺人轮番献艺,游客与市民彼此在举手投足间共享生活的惬意。

庙会轧仙市集风情线

苏州民间最大的庙会轧神仙,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五月初五,来山塘街轧轧吕洞宾,看看舞龙狮,赏赏花鸟鱼虫,尝尝风味小吃。 金秋季节,虎丘庙会,白天提线木偶、对顶唢呐竞相争艳,晚间曲词名家吟咏较艺、竞技演唱,共聚昆曲集会。 八月十八,皓月当空,赏石湖串月奇观,逛夜间集市,呈现“走月亮”盛景。 _直的打连厢,融合水乡妇女服饰和“_直连厢”,裙舞飞扬中展现道地的原汁原味。

迎新纳福迎春祈福线

辞旧迎新,每一个仪式都是一段历史演绎,每一句祝福都是一种质朴问候。 绵延42年的寒山寺“听钟声”,除夕夜晚聆听108响钟声,除旧岁烦恼,生智慧菩提。 正月里,东山民众“抬猛将”巡游村户,手持“帖子”,互道吉祥。 正月初一,周庄庄主持彩鞭,绕福禄寿三星,边“打春牛”边祝祷,“金元宝”洒落人间、满地是福。 同里的“春台戏”,一出接着一出,共祈平安吉祥。

端午乐聚吴风传承线

端午佳节,纪念苏城设计和建造者伍子胥,佩香囊、挂菖蒲、吃粽子、赛龙舟,场面热闹非凡,主客乐在此中。 金鸡湖国际龙舟赛,每年9月如约而至,国内外龙舟蓄势待发,一起迸发团结协作、奋力前行的力量。 木渎水乡古镇乌米粽,艾满香溪岸边行,佩一枚沁心的本草香囊,尝一口乌汁的独特米粽。 古镇端午手作,编织五彩网袋,特制艾桂香包,手绘写意团扇,真诚祈福心中的“粽”情“粽”意。

什么读懂中国

强调加快塑造什么读懂中国:加快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

行走河南尽览千年风采,读懂中国再谱当代华章。 6月30日,2023全省文旅文创发展大会在洛阳召开。 会议对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作出全面部署,加快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推动文旅文创产业成支柱,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注入新动能。

要提升思想认识,深刻理解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是坚定文化自信、赓续历史文脉的具体行动,是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重要抓手,是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培育新的支柱产业的迫切需要。

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推动形成文旅文创深度融合新格局,走好文化大省以文化人、以文兴业的新路子。

要抓实重点任务,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创意驱动、美学引领、艺术点亮、科技赋能、跨界融合,把我省打造成为中华文化传承创新中心、世界文化旅游胜地。

1、要强化标识构筑,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

充分用好我省丰富的文旅资源,聚焦“读什么、在哪读、怎么读”,深度开发文旅精品线路和景区,高标准规划建设博物馆群,积极构建中华文化超级IP矩阵,开展体系化推广推介,让更多人在行走河南中触摸历史、感知文明、滋养精神、读懂中国。

2、要赓续历史文脉,建设文物强省考古强省。

坚持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做好考古发掘和研究阐释,创新文化遗产展示传播,切实扛牢扛稳守护国家历史文脉、研究阐释中华文明的重大责任。

3、要讲好黄河故事,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

以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为主题,加快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郑汴洛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推出黄河文化研学之旅,把黄河打造成为连通古今的文脉河、近悦远来的观光河、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4、要用好山水资源,建设全国重要的休闲康养基地。

以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地区为重点,以5A级景区建设为带动,提质发展乡村旅游,着力打造精品民宿,加快培育康养产业,打造各具特色的康养胜地。

5、要丰富业态体验,大力发展新文旅。

做好“旅游+”、“+旅游”的文章,发展城市旅游、工业旅游、农业旅游、红色旅游、体育旅游等,加强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端传播,以新文旅出圈出彩带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6、要深化创意创新,加快发展全链条文创产业。

坚持文创主体、文创人才、文创产品一体推进,做强工艺美术产业,打造精品演艺项目,发展影视动漫,推动非遗活态传承和创新发展,加快特色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

7、要加快数智赋能,构建数字文旅新高地。

在文旅资源的可视化呈现、互动化传播、便捷化消费上下功夫,打造数字文旅新基建,培育数字文旅新场景,发展数字文旅新消费,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插上“数字翅膀”。

8、要突出龙头带动,培育文旅文创旗舰劲旅。

坚持招大育强,打造一流现代文旅集团,扶持高成长性文创企业发展,积极引进国内文旅文创龙头企业,以企业强有力支撑产业强。

9、要注重品质提升,完善“食住行游购娱”服务体系。

提高景区品质,打造舒适交通,推动豫菜振兴,提供优质住宿,挖掘消费潜力,让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愿意再来。

强调加快塑造什么读懂中国

强调加快塑造什么读懂中国:加快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

行走河南尽览千年风采,读懂中国再谱当代华章。 6月30日,2023全省文旅文创发展大会在洛阳召开。 会议对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作出全面部署,加快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推动文旅文创产业成支柱,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注入新动能。

要提升思想认识,深刻理解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是坚定文化自信、赓续历史文脉的具体行动,是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重要抓手,是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培育新的支柱产业的迫切需要。

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推动形成文旅文创深度融合新格局,走好文化大省以文化人、以文兴业的新路子。

要抓实重点任务,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创意驱动、美学引领、艺术点亮、科技赋能、跨界融合,把我省打造成为中华文化传承创新中心、世界文化旅游胜地。

1、要强化标识构筑,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

充分用好我省丰富的文旅资源,聚焦“读什么、在哪读、怎么读”,深度开发文旅精品线路和景区,高标准规划建设博物馆群,积极构建中华文化超级IP矩阵,开展体系化推广推介,让更多人在行走河南中触摸历史、感知文明、滋养精神、读懂中国。

2、要赓续历史文脉,建设文物强省考古强省。

坚持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做好考古发掘和研究阐释,创新文化遗产展示传播,切实扛牢扛稳守护国家历史文脉、研究阐释中华文明的重大责任。

3、要讲好黄河故事,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

以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为主题,加快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郑汴洛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推出黄河文化研学之旅,把黄河打造成为连通古今的文脉河、近悦远来的观光河、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4、要用好山水资源,建设全国重要的休闲康养基地。

以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地区为重点,以5A级景区建设为带动,提质发展乡村旅游,着力打造精品民宿,加快培育康养产业,打造各具特色的康养胜地。

5、要丰富业态体验,大力发展新文旅。

做好“旅游+”、“+旅游”的文章,发展城市旅游、工业旅游、农业旅游、红色旅游、体育旅游等,加强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端传播,以新文旅出圈出彩带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6、要深化创意创新,加快发展全链条文创产业。

坚持文创主体、文创人才、文创产品一体推进,做强工艺美术产业,打造精品演艺项目,发展影视动漫,推动非遗活态传承和创新发展,加快特色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

7、要加快数智赋能,构建数字文旅新高地。

在文旅资源的可视化呈现、互动化传播、便捷化消费上下功夫,打造数字文旅新基建,培育数字文旅新场景,发展数字文旅新消费,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插上“数字翅膀”。

8、要突出龙头带动,培育文旅文创旗舰劲旅。

坚持招大育强,打造一流现代文旅集团,扶持高成长性文创企业发展,积极引进国内文旅文创龙头企业,以企业强有力支撑产业强。

9、要注重品质提升,完善“食住行游购娱”服务体系。

提高景区品质,打造舒适交通,推动豫菜振兴,提供优质住宿,挖掘消费潜力,让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愿意再来。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chuangtou/6425.html
养得好不如生得好 江旻憓刷屏 美遗传学专家支了关键一招
樊振东喜提新绰号日媒感叹 中国の壁 张本智和未能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