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公司 贴着用户的脸打营销战

关于我在ChinaJoy现场被硬控十分钟这件事。

现如今,大模型产品的线上投流和线下投广已经变得非常常见,各种花式出圈手段层出不穷,营销规模可以用“卷”来形容。

在线下,地铁、写字楼、机场等白领人群密集区域,广告牌都纷纷换上了大模型公司的广告。

刺猬公社在楼下地铁站拍到的广告

而在线上,不管你上学还是工作,最近这半年来,如果你打开B站或者小红书,从一键生成论文,到怎么和领导汇报,再到实时了解网络热梗,大模型公司试图告诉你,AI可以包揽从上学到上班的所有文案。

根据AppGrowing的统计,6月第一周,B站的AI广告投放量是去年同期的3到4倍,AI测评类up主广告收入不降反增。

大规模投放背后,国产大模型公司的营销思路和策略是什么,而用户感受又如何?除了营销投放,国产大模型公司的出路在哪里?

国内大模型公司如何投放?

B站是Kimi投放的主战场。在B站,Kimi几乎关联了用户可能在B站搜索“AI”的所有词条,比如ChatGPT系列、AI系列、提效系列、助手系列、打工人系列等等。

Kimi的出圈显然也掀起了一股风潮,其他大模型厂商纷纷加入这场营销大战。具有同样投流思路的还有天工AI(国内首款融入大语言模型的搜索引擎),虽然有陷入同质化的弊端,但客观来说也着实冲淡了竞争对手的标签。

广告投流的效果相当直观。拿Kimi来说,根据“量子位智库”关于AI应用月报的统计显示,6月新增下载超300万,相比5月增长速度提升了50%。但这个增长速度,在所有大模型公司里仅排第二。 第一名是字节旗下的豆包,6月新增近1700万,相较于5月,新增下载增长率100%。

这归功于字节的大手笔投放。

与Kimi的投流方式略有不同,豆包的营销主战场是同为字节旗下的抖音,其营销打法和传统互联网产品在抖音上的打法相似——首先,信息流广告,在短视频中推荐用户下载安装;其次,巨量星图合作推广,借助KOL合作打开知名度和影响力;最后,直播间讲解用法,引导用户下载。

豆包在抖音上的广告

据AppGrowing统计,6月上旬,豆包的投放金额高达1.24亿元,主要通过字节跳动旗下的穿山甲联盟进行。穿山甲的投放效果很好,但据大模型业内人士称,穿山甲是有壁垒的,不允许其他大模型公司投放。

所以,其他厂商只能另辟蹊径。 比如Kimi,在抖音营销中,更侧重强调标签 ,“国产AI”、“清华大学团队研发”、“清华AI”、“清华AI人工智能”等都是Kimi投放软广的高频字样。

而当各家都开始用标签卷获客的时候,Kimi又着眼小红书。在小红书搜索“Kimi竟然”,可以获得如下内容:竟然可以自动写情绪化爆款标题、竟然是情感陪伴型AI、竟然可以自动检测并替换各种违禁词……这样的营销方式,其实更加细分了用途和用户画像,在技术暂时未能达到重大革新之前,深挖产品功能以弥补不足。

种种迹象表明,即便每家公司策略各有不同,但国产大模型公司都更重视C端和前期营销。而营销主要面向的人群为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提效场景,因为这些场景对大模型智力水平要求更高,与大模型公司探索通用人工智能(AGI)的使命更匹配。

今年5月,Deepseek率先降价,字节紧跟其后,发起了大模型行业的价格战。 免费、降价更多是为了营销,是产品同质化的外溢。

国内大模型公司的降价手段与移动互联网企业有所不同。无论是网约车、电商还是外卖行业,所谓价格战往往通过巨额补贴来实现。而大模型的降价逻辑是通过技术手段的驱动,重构生产函数,提升研发效率,从而降低成本。

但是,移动互联网行业的价格战往往在行业竞争发展到中后期,在中腰部企业被淘汰后,只剩头部几家公司才开始进行。彼时技术相对成熟、市场明朗、竞争格局清晰。而大模型公司的竞争还在白热化阶段,产品研发和商业化进展都不甚明朗,急于投身价格战,风险不小。

面对营销轰炸,用户只关心好不好用

大模型行业内部人士指出,这些公司的营销战,属于不得已而为之,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逻辑并无不同:“之前移动互联网商业化已经探索出来一条更高效的路,我觉得这是中国的优势。”

而卷营销战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技术还没有更大的突破, “目前这个阶段,除非你率先做出了更厉害的技术产品,否则如果不能让更多人知道你,其实你就掉队了。”

此外,有了更多用户,才知道用户的细分需求,有助于把模型做得更好。月之暗面创始人杨植麟曾在采访中表示:“今天用户帮我们发现了很多从没考虑过的场景。他拿这个筛选简历,这是我们设计产品时没想过的,但它天然work。用户的输入反过来让模型变得更好。”

来势汹汹的营销确实吸引了很多用户。小易就是看了Kimi的推广之后,发现它主打职场沟通,所以试着用它来对付中式职场中的“废话文学”。

“有些材料之前没写过,不知道怎么表达,用AI来出第一稿再精修很方便。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很离谱的场景,我们项目乙方主要项目负责人离职,我要以公司总裁的名义给乙方CEO发函,要求重新派人和加强派驻我司人员力量。这种离我本职工作十万八千里的沟通函,用AI就很合适。”用口语表述输入进去,能够转化为清晰易懂的专业书面语言,阅读长文章做文献摘要也很清晰,国产AI在文本概括和文字生成方面表现十分优秀。

但处理起复杂数据,国产AI的能力就差点意思。网友@AIGCLINK 指出,“国产AI在编程问题的回答基本上都是一堆正确的废话,方案始终不给,”和国外大模型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智谱AI在机场的广告

也有不少用户表示,最初确实被国产AI的营销吸引,“营销确实厉害,有几次都被营销吸引进去体验了,结果每次都失望。”主要原因是在生成内容的准确性差。以大语言模型为例,“胡说八道”的毛病一直没有克服。这种不可控的状态,很难让它在生产中真正落地,发挥很大作用,还需要时间打磨。

用户其实并不关心不关心模型、算法是不是自研,用户最直接的感知就是好不好用。

这其实也是国产大模型公司面临的一大问题,即推广获客率高,但用户留存差。获客有用的前提,是产品有价值,能留得住客户。但大模型在C端,给普通人提供的价值零散、随机且不稳定,很难盈利,商业模型仍进一步探索。

同时,无论从投流的平台还是面向的潜在用户,用户是同一批用户,蛋糕就这么大,而且各家的模型能力没有断层式差异,疯狂卷营销的路能走多远呢?

国外大模型公司为什么不卷营销?

OpenAI也在今年实行了降价策略,但纵观国外大模型生态,并没有营销战和价格战的趋势,各大厂商还是在卷能力。

国外大模型公司,一直比的是研发“硬创新”。就拿最近来说,OpenAI发布了GPT-4o;谷歌推出了Gemini 1.5 Pro 的更新,秀出了超强AI语音助手Astra,还有对标当今领先视频生成模型的Veo等等;微软发布了AI PC,更新了Copilot;苹果推出了首颗重点突出AI功能的M4芯片……

这也是从移动互联网时代一直就存在的趋势。“国外的大模型公司,产品力强,只要搞一些发布会和官方信息,自然有人去使用和扩散。”一位资深互联网从业者感慨道。

国外的AI市场相对更加成熟,用户本身的付费习惯强,因此生成式AI应用市场进展更快,而中国用户付费的习惯一直没有养成,应用研发生态也不成熟,成本限制了开发者们的热情,导致整个市场发展相对较为缓慢。

7月初起,我们能看到国内厂商开始投入对浏览器AI插件的应用和推广,此前,国外AI厂商就开始尝试推出各类AI插件。这一举措同样是为了争夺用户入口,积累更多用户数据,才能训练更强大的模型。

插件种类繁多,从基于本身产品大模型功能的浏览器衍生品插件,到基于已有模型的“套壳”(即不开发产品而只做产品整合)产品,再到只做垂类功能的翻译、语音转文字等功能性插件……目前各类插件眼花缭乱,虽然看起来更像是大模型公司害怕不赶趟的焦虑行为,但这也是AI厂商在寻找更多细分落地场景的体现。

一位国内大模型行业从业者表示,“国外厂商其实一直在引领国内,因为他们确实更成熟,中国的C端大模型公司,模型能力其实都差不多。比如AI搜索和AI情感陪伴,做得比较领先的还是国外的公司。但是 关于应用方向,大家都在摸索阶段,现在的AI还在很初级的形态,全球都在拿着锤子找钉子。

而他指出,中国的市场并不能完全模仿借鉴国外,因为中国的情况很特殊,也有自己的市场优势。“拿B端产品来说,很多AI大厂自己本身就有自己庞大的应用需求,除此之外,高速、水利、金融,这些都有很强的应用场景。”

比起国外厂商更注重产品和底层研发这些从0到1的能力,中国企业其实更擅长从1到10。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成熟,加上巨大市场规模带来的丰富应用场景,大模型落地,一定是从场景开始突破。其实国内大模型公司与其去卷营销、降价格,更应该尝试去从场景去找价值,这样的商业化探索更健康,也更持久。

先从营销战中走出来,落地到应用,才能探索更多可能。

媒介合作联系微信号|ciweimeijiejun

如需和我们交流可后台回复“进群”加社群


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首搭星途星纪元ES 人机交互更自由

易车讯 8月17日晚,星途星纪元与科大讯飞强强联合,在智能化领域全面发力,战略布局进一步拓宽,“LION AI”大模型平台首发落地,星纪元ES首搭。

这次合作颠覆人机交互和信息生产方式,实现降本、提质、增效。 打造更有情感的极致智能座舱体验,夯实温暖舒适的品牌、产品形象。 星途星纪元与科大讯飞引领高端新能源智能发展方向,携手共进新能源智能化第一梯队,让星纪元ES在智能化竞争中抢占先机。

科大讯飞是中国智能语音领域的领军企业,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经验积累,人工智能“国家队”之一,承建认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牵头设计了通用认知大模型评测体系,与中科院人工智能产学研创新联盟和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共同探讨形成了覆盖7大类481个细分任务类型,有力推动大模型的发展。

科大讯飞在汽车语音市场占有率第一。 已为数千个车型提供业界领先的智能语音交互服务,提供多轮、多人、多区域、多模态的语音交互,累计服务用户已超过4610万。 科大讯飞车载语音交互中台技术,荣获2023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及前沿技术评选金奖。

星途及星纪元定位高端和智能

星途是奇瑞集团面向“行业新四化变革”的战略布局,承担着带领奇瑞品牌拥抱绿色智能新时代、品牌向上的历史使命,是技术奇瑞的集大成者、奇瑞技术的先行者、奇瑞品牌向上的突破者。

星纪元是星途品牌在奇瑞汽车26年造车经验积累下,基于对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而推出的全新系列,它的目标是为用户打造极致舒适出行体验。 星纪元是在星途高端化基础上向电动化方向发展的新能源系列,是星途品牌的连接与延伸,也是星途品牌形象“新潮、智能、活力”的延伸,肩负着引领奇瑞集团在新能源领域向高端发展的重任。

在产品规划中,星途已形成“432”产品矩阵,开启了BEV+REEV+PHEV+ICE全赛道布局,未来产品布局:涵盖全赛道,2大产品序列的445规划,既4款燃油、4款混动、4款纯电,其中5款纯电分别是:ES、ET、大七座MPV、大SUV、猎装SUV。

星纪元生而全球,致力于成为全球空气悬架的普及者,让空气悬架+CDC连续阻尼减震控制系统成为纯电汽车标配,重新定义舒适新标准,让舒适平权。

市场定位:星纪元定位在20万元-50万元新能源市场,覆盖B到C级,轿车、SUV、MPV 等多种车型,纯电和增程的全赛道,还将同步进入欧盟,让中国高端新能源汽车遍布全球。

用户定位:星纪元的目标群体是基于星途温暖科技潮男形象的进阶,他们是温暖科技中产家庭,他们是人生进阶者,家庭引领者,事业自信者,时代创造者。 他们需要生活和事业的平衡,更需要内心共鸣的温暖舒适。

“LION AI”的技术应用

“LION AI”大模型平台建设的必要意义:创新引领、能源管理、个性化服务、企业数字化、数据价值释放。

“LION AI”大模型平台具备的三个阶段、六大能力:Step1-智能座舱应用:AI语音助手;Step2-产品级应用:智舱&智驾融合、单模到多模的生成式人工智能; Step3-企业级应用:营销服务场景、企业数字化升级、边缘计算和智能分析。

AI语音助手:解决3大痛点、运用6大技术驱动、实现5大应用场景。 3大痛点:对话风格单一、聊天与技能未打通、缺乏跨场景业务。 6大技术驱动:跨业务场景、多轮交互、知识实时更新加载、深度语义理解、学习进化、多风格。 5大应用场景:车辆功能导师、冷暖共情伙伴、知识百科全书、旅游规划管家、身体健康顾问。

奇瑞汽车与科大讯飞联合在大模型和汽车领域继续深耕合作,标志着两家公司在智能汽车技术领域的合作关系进一步强化。

星纪元ES定位超舒适中大型电动轿车 将于第四季度上市

新车前脸造型设计灵感来源于蝴蝶,横向贯穿式大灯结合ISD智能灯光交互形成蝴蝶主题概念,宽体低趴风范:同级最宽车身,最小高宽比。 侧面设计修长车身:车长和车宽约5米和近2米,轴距约3米。 超低车身塑造出极致动感溜背造型,流线式腰线设计,简洁而不失运动韵味。 尾部设计极简风,横向贯穿式尾部,营造出舒展,优雅的车尾,具科技感;横向贯穿式尾灯,LED展示水晶阵列效果;可自动升降的智能电动尾翼,支持手动打开和随速打开。 打开时可增大后轴的下压力,从而提高高速路况下的车辆稳定性。

星纪元ES全系标配空气悬架+CDC、前双叉臂+后五连杆、同级最低0.205Cd风阻、11.4m最小转弯直径。 百公里电耗11.7kWh,重新定义电耗标准、第一个量产800V高压平台的中国品牌轿车、充电5min续航150km、15min补能30%~80%、超长续航720km。

新车拥有“五好”智能座舱: “好看”,2.5K高清中控大屏;“好用”,全场景协同、智慧服务、智能交互、娱乐化、科技化。 “好听”,23扬、1000W峰值功率、全景声、头枕扬声器。 “好闻”,5A级健康座舱+AQS系统+CN95级空气滤芯+负离子+智能香氛。 “好喜欢”,星纪元ES智慧座舱能力领卷同级新能源产品,演绎极致智能与极致舒适。

新车上市时间在2023年第四季度。

“超舒适”体验官:“LION AI”大模型平台用户共创活动,探索应用新场景;用户参与共创,先人一步享受智能化普惠带来的体验升级,用户与星纪元ES共同成长,探索更符合用户需求的场景化应用,与用户共同成长,获得更贴近人类自然语言的交流能力和更强的学习能力,通过用户共创活动,让每位用户及时享受到新能源智能化发展带来的便利,与用户共成长。

打开易车 App,搜索“真十万公里长测”,看最真实的车辆长测报告。

当营销传播遇到大数据

当营销传播遇到大数据

如果微 信某一天宕机,我们总会觉得少了点儿什么。如果BlueView突然宕机了呢?

“然后整个蓝标里骂声冲天,这个大数据部怎么搞的,弄得我今天没有办法工作。 我说这就是我们成功了。 ”蓝色光标高级副总裁兼大数据部负责人王炼 半开玩笑地说。 BlueView智能营 销系统,是蓝标基于大数据的智能营 销平台的主力产品,目前主要服务于蓝标集团的业务体系及其客户。

发展触及天花板,一直是悬挂在公关和营 销行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当传统的整合营 销传播行至移 动互联网的岔路口,转型是必然,蓝标也不例外。

完成上市融资后的蓝标,一直在通过并购把蓝标做大:并购有市场规模的同行,并购有客户资源的同行,现阶段并购的关键词是“数据”和“技术”。 2014全年蓝标并购30家公司,其中有8家是大数据广 告技术领域的公司。 今年上半年蓝标又大举收购多盟和亿动两家移 动广 告公司,业界甚至有评论“因为蓝标的入场,可能会改写移 动广 告市场格局”。

2010年上市时蓝标是一家标准的公关公司。 随着并购业务的发生,最近几年在公关业务之外,发展壮大了广 告、营 销、电商等服务。 事实上,大数据部是蓝标集团“新兴事业群”的分支业务之一,与之并行的有移 动互联、电商等,而大数据是这些的“幕后支持”。

如蓝色光标集团董事长兼CEO赵文权所说过的,在智能营 销时代,蓝标的基因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 在提供传统的整合营 销传播服务之外,蓝标一直在努力增加自身的数据基因、技术基因。 某种程度上,蓝标大数据部是这家传统的营 销传播公司在智慧时代转型的缩影。

外界也不乏疑问,不论是之前的公关公司还是现在的营 销传播公司,蓝标均没有像互联网巨头、运营商或者产业企业一样掌握着海量用户进而掌握海量数据,凭什么将大数据作为战略?“数据”和“技术”这种异于之前 蓝标的思维体系,在蓝标集团中孵化、酝酿、渗透的过程中,新老基因能否和谐共生,并且在未来成为新蓝标的驱动力?

BlueView的前传与正传

王化淼是2009年加入蓝标的,当时蓝标想做一个类似舆情检测的系统,也就是Blu View的前身;蓝标上市之后“买买买”收购了不少公司,王化淼转而负责开发蓝标的财务系统、OA系统等,等到再回来做BlueView项目时,中间已经间隔了两年。

这两年间,BlueView在蓝标体系内的定位,已经从一个类似舆情检测的系统,直接跳转到大数据的层面来。 王化淼现在是蓝标大数据部门系统架构师,“原来我们只是一个内部的尝试,现在是公司想往大数据这边发展,已经确定了这个大方向”。

简单来说,BlueView的前身是用数学模型做分析,就像市场研究公司通常所做的搭建一个分析模型然后定期出报告,为蓝标的公关服务提供工具 支持;现在基于大数据的智能营 销系统BlueView则要复杂得多,在蓝标体系内的定位也发生了变化,未来希望能成为支撑“科技公司”蓝标各个业务线发展的平台型产品。

王化淼介绍,现在BlueView主要是服务于蓝标的业务体系,比如给投案做支持,以前是外部采购投案所需的数据分析或者市场调研报告,现在可 以通过BlueView自动生成相应数据图表;下一步系统会扩大各种数据源,包括广 告、广 告效果监测等数据,会提供更深层次的分析,比如用户类型的分析、广 告效果分析等。

如此一来,基于大数据的智能营 销系统BlueView,其数据资源从哪里来?专注于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的大数据人才从哪里来?换句话说,在基于大数据的智能营 销领域,蓝标还是个“新兵”,后来者何以居上?

王化淼介绍,一方面是“专业人做专业事”,公司补充了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方面的专业人才,完成数据建模、算法等工作;在产品竞争力上,学习和运 用一些人工智能化分析的开源产品,来提升智能营 销系统BlueView的人工智能性能;通过收购的方式来补充大数据方面的技术实力和资源储备。

李攀登就是2015年加入蓝标的新鲜血液,之前在数据公司从事技术工作,现在是蓝标大数据部门高级顾问,也是蓝标大数据部向国家申请的第一项技 术专利——基于非参数话题自动标注的分布式系统和方法——的主要负责人。 该专利已经应用在蓝标BlueView用户标签自动化的实践中。

李攀登介绍,之前业内做标签和用户画像,基本上都是用人工,效率比较低,“尤其是做语义分析这块,通过人工去做,工作量太大了”。 现在,结合现 有标签知识库,系统会根据指定的数据源输入自动生成用户和标签的对应关系、偏好程度以及标签词与标签的映射关系,效率上比之前的方式提高10倍以上,有效 提高用户画像的效率和准确率。

已经在蓝标工作五六年的王化淼,现在感觉不再那么孤单,周围像自己这样的IT“异类”逐渐多起来。 “我们这种公司想找计算机类、软件类的人,特 别难找。 一般大家都不愿意来这种非互联网类型的公司,一是没有这种气氛,二是因为不是它最重要的业务。 ”不过,这样的状况正在转变。

像蓝标首席数字官熊剑所言“未来蓝标将成为一家科技公司”,那么拥有自己独立的技术能力只是蓝标科技转型的开始。 王炼介绍,不光是专利,未来在知识产权方面,蓝标会做得越来越多。

“接地气”的大数据

蓝标大数据部成立于2013年年底,在这之前,在蓝标业务体系内分散有一些功能板块,比如有做粉丝俱乐部的数据分析,有做舆情监测的等等。 王炼之前是蓝标的客户,美国留学后加入美国银行从事数据挖掘工作,10余年后回国成为蓝标大数据部门负责人。

“大数据的任务是什么?赵总(赵文权)有一个说法,蓝标现在是在高速飞行中换引擎。 大数据就是蓝标未来的‘引擎之一’。 ”王炼说。 换言之,以前 的蓝标通过规模化扩张可以实现很好的增长;当营 销传播已经步入移 动互联网时代,随着移 动端爆发式增长,传播的内容、触达用户的方式、以及客户对于营 销传播的诉求等等都在发展变化,客户的数据应用越来越多,比如CRM、程序化购买、电商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来做数据分析的,“如何让数据成为蓝标业务增长 的驱动力”,这是王炼他们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王炼介绍,从中期看,他们要给蓝标搭建一个数据平台,为蓝标业务体系及其客户提供及时有效的数据支持,同时要锻造一些具有独特用户价值的解决方案,包括行业解决方案、给客户定制的解决方案;长期目标就是让大数据成为蓝标真正的业务推动引擎,成为蓝标的基因之一。

在他看来,要让包括BlueView在内的大数据产品、解决方案成为支撑“科技公司”蓝标各个业务线发展的平台型产品,不是靠公司内部的行政命 令能行得通的,而是得用产品、用价值来说话。 姜军介绍,他们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团队的KPI考核包括,服务蓝标体系内的业务组支撑了多少项目,帮助业务组 实现增收多少等等。

蓝标凭什么能做大数据?在王炼看来,蓝标虽然不直接拥有海量用户和海量数据,但它为拥有大数据的企业服务,“有很多客户群可以去搜集数据,可以 做合作、实验”。 从公关到营 销传播,18年间蓝标服务过超过1000家国内外top企业,涉足行业众多,比如高科技(包括互联网及3C)、快消、汽车、房地产、游戏等,“与行业客户 有很好的合作关系,懂客户也懂行业”,无疑是蓝标做大数据的既有优势。

“我们有条件能够接触到客户的很多第一方数据,包括客户的CRM数据、电商数据、客户在互联网上的包括官方微 博官方微 信等在内的第一方数据。 ”如何在保证用户隐私、保障客户数据利益的前提下,合法合规地使用数据,这也是王炼他们做大数据要解决好的。

数据从应用中来、到应用中去,是蓝标做大数据的另一个差异化。 “有没有实际应用检验你的数据模型?是不是能够运营?是不是运营得很好?如果没有应用端的检验,那就是纸上谈兵。 ”王炼认为,蓝标做大数据有机会去不断地跟他们的客户做反馈和沟通,这也是与别人不一样的。

华素珊原来是某社交媒体营 销洞察公司高层,现在是蓝标大数据部咨询总监,现在的工作让她感觉“更加接地气”。

“以前总觉得你的咨询或建议是在云端,现在在蓝标体系内做这个事,你有充足和丰富的机会接触业务前端的同事,了解他们到底怎么做执行,他们做营 销中具体出现哪些问题,需要你从数据或分析调研的角度给出什么样的支持或建议。 ”去年华素珊他们大数据咨询组与蓝标业务线的同事,一起合作了某品牌手机在 京东上的一次预约投放,大数据这边通过预约页面人群的检测做出用户分析和画像,再通过画像找更大群体的相似人群做精准投放。 类似的案例让华素珊他们觉得大 数据“这个东西是有意义的”。 “我们将会在10月下旬向外界发布PeopleView洞察解决方案是一款以人的研究为核心,将12个市场营 销应用场景和全量多源数据整合在一起的解决方案,这一切更会让洞察咨询不仅仅只在停留在云端,而变得更加有行动力。 ”

如外界所见,从2014年开始,蓝标加速在大数据、移 动入口、技术平台等方面的收购布局。 王炼介绍,这种外部的力量与蓝标既有的内部力量之间协作才刚刚开始,而且是“数据走在前面”,未来也会探索在产品端、甚至在系统端打通的可能性。

是投资非常前瞻性的技术,还是投仅仅比别人快半步的技术,蓝标的风格是选择后者。 在王炼看来,这也是蓝标做包括大数据在内的新兴业务的风格。 就 像熊剑曾说过的,如果说与其它公司大数据战略的区别,那就是蓝标更致力于把大数据变成向企业提供商业智能化营 销管理的产品级服务,从而实现资产变现,借此让大数据应用打破公关、广 告、电商等行业的区隔,进入到几万亿元的商业化市场当中。

2019年营销5.0的时代,怎么围绕用户实现营销战略

最近和很多做营销的朋友聊天,谈到最多的问题就是用户营销?到底什么是用户营销,很多的互联网企业都在为项目的增长而睡不着觉,营销怎么才能结合用户产生连贯组合拳? 围绕用户做营销的时代已经到来了,抖音的快速崛起,小红书的KOL社区带货模式出现,社交电商平台玩家不断涌入,都离不开营销,但是营销的方式变了,现在的营销并不是你策划一个线上活动,做一个H5的传播,拍一个公益走心的纪录片,线下做场用户体验会,黏性做好就够了,现在到了用户营销的时代,用户营销是一个交互的过程,我们不能盲目的去做营销,想到一个创意就去尝试执行是好事,但背后你要考虑成本很多,比如:创意出来是不是自嗨,创意和用户的交互有多少?创意执行完,曝光率转化率有多少?希望这篇文章能在您做营销的路上能带来些独立的思考: 营销的变革传统营销时代:经典的模式包括直营和招商,总经销商,二级批发市场,到三级到店面在到消费者手中,这样的方式居多,那么营销的方式相对来说也比较简单,比如线下的招商会,展会,横幅广告,电话销售,电视广告,等,当时也叫4P组合,即产品,价格,渠道,促销这样的模式。 互联网营销时代:互联网初期的时期最流行的广告营销模式有,网站建设,博客营销,论坛营销,邮件营销,搜索引擎优化,B2B平台,网页广告,行业网站信息发布,互联网软文,互联网小说,RSS杂志,SNS营销,开心网,人人网等,QQ社群营销等。 移动互联营销的时代:移动互联网的出现,营销的渠道也多了起来,当然前几年也随着产业的发展,从计划经济带市场经济,手机的消费也逐渐的升级,从诺基亚,到中兴,后期的opp,华为,iphone等,用户聚焦的方向发生了变化,大部分都停留在了手机市场,移动互联网营销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比如从seo,到SEM,到AppStore应用渠道,网络广告语,贴吧,线上社区,微博,微信,搜狐自媒体,以及大的APP广告位,DSP大数据的定点投放曝光,积分墙,联合推广,到跨界的合作,这些都是都可以不同组合的去做营销。 营销的发展营销发展的5个时代:1.产品营销2.品牌营销3.体验营销4.个性营销5.用户营销 1.产品营销的时代: 营销1.0时工业化时代以产品为中心的营销,始于工业革命时期的生产技术开发。 当时的营销就是把工厂生产的产品全部卖给有支付能力的人。 这些产品通常都比较初级,其生产目的就是满足大众市场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尽可能地扩大规模、标准化产品,不断降低成本以形成低价格来吸引顾客。 图片来自追忆工业时代 2.品牌营销的时代: 营销2.0是以消费者为导向的营销,做品牌的时代崛起,其核心技术是信息科技,企业向消费者诉求情感与形象。 目标是满足并维护消费者,企业获得成功的黄金法则就是“客户即上帝”这个时代里,企业眼中的市场已经变成有思想和选择能力的聪明消费者,企业需要通过满足消费者特定的需求来吸引消费者。 正如宝洁、联合利华等快速消费品企业开发出几千种不同档次的日化产品来满足不同人的需求,这个时期即品牌营销,塑造品牌发展的时代。 品牌营销2.0时代,满足消费者需求 3.体验营销的时代: 营销3.0的时代,到了体验营销的时代,逐渐的开始注重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其次把营销理念提升到了关注人的期望,价值和精神高度了,把情感的营销和精神想结合,这样更容易和用户产生内心的共鸣。 体验营销的时代,线下交互 4.个性营销的时代: 21世纪初开始,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兴起,当下最火的词也层出不穷,比如:互联网+大数据营销,O2O,AI技术,区块链,共享营销,社会化营销等,这一系列营销都属于实现价值的营销,消费的升级的情况下,个人的安全,归属,与尊重得到了提升,对消费者用户来说,有了更大的需求,就是提升自我,基于社交媒体、客户社群等移动互联网传播技术,客户与客户之间、客户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不断地交流,产生了大量的行为数据,营销4.0所需要面对和解决的,是以价值观、连接、大数据、社区、新一代分析技术来实现客户的自我价值。 社会化个性营销 5.用户营销的时代:经历过产品,品牌,体验,个性化的发展,截止到2018年底,移动互联网时代,改变了我们很多的生活习惯,比如:滴滴打车的出现,共享单车的出现,IPAD的出现,所以的商业行为也随着时间变化而改变,手机等移动设备和移动应用成为连接一切的工具了,微信已经拥有了几个亿的用户,也改变了通讯的习惯,而作为商业的载体,这个时间,我们应该以什么为中心?把产品,品牌,体验,个性化需求链接到一块呢?毫无置疑的就是:用户,也就是说,2019年无论是做品牌,还是做什么的项目,要围绕用户的生活习惯做精准营销。 用户的营销 用户在哪里,我们的生意就在哪里。 用户营销的本质,就是要和用户从没有关系,到建立关系,到熟人关系,再到裂变宣传。 和用户建立强关系的特征有哪些呢?强关系特征:信任—达成真诚,建立关系沟通—达到认同的共鸣参与—项目的导入,品牌的影响互动—融入个性协作—价值机制消费—水到渠成只要是消费者喜闻乐见的商品,她愿意为自己喜欢的东西付出更高的成本!很多人说,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弱关系,笔者认为这是一个伪命题,原因在于没有找到和用户建立强关系的有效方法,无论网撒多大,自媒体导流、网红导流、媒体导流,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你的有效用户依然是那么一小撮,而这一小撮没有带来预期的裂变,让用户的获取成本连年飙升,投入与产出显然不成正比。 在个性化、小众化、人文化的消费升级风口上,与其撒网,不如专注精准用户建立强关系! 用户营销核心方法:自建流量池社群化运营社群运营的4个方面:用户的获取—大数据的匹配或者自建流量池用户的链接—时间,方法,和规则玩法用户的互动—内容,社群的沟通,协作,角色交流用户的价值—分享,共享,互利用户的营销核心方法就是社群化的运营,或者以自建流量池,自做IP的形式和用户产生交互,现实中,我们看到有很多的微信群,QQ群,这些群基本都是弱关系,要把用户从弱关系发展成强关系,那么我们就要有明确的定位,品牌,或者项目做社群的目的是什么?圈层,裂变?还是二次的口碑传播?还是引导购买?我认为,首先用户的获取在于品牌项目的定位,针对的群体,然后找到适合自己的一批用户,构建模型,通过联营或者整合大数据,或者一批精准的种子用户,然后进行有效的链接,做生意的方式变了,现在我们只需要运营好社群的模型,选好一批有潜力的用户,通过他们就可以进行有效的裂变。 而自建流量池后,社群的用户要进行合理的分类,进行角色的定位和紧密的协作,用户价值可以通过分享,共享形成渡价机制,这是强关系可持续的关键。 用户营销切入的时间产品技术的从0-1 环境的变化,用户的营销就是内容产出的过程,我们从创新消费品来说,用户营销必经的5个阶段就是:品牌创意打磨,让用户全程参与,千万别闭门造车,你及你的团队的所有创新都会滞后与用户的需求变化; 品牌预售众筹,不一定是因为缺钱,关键是验证项目通过用户创意打磨后的变现能力和投资价值;种子用户培育,目的是要解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问题,小众化不是几十个,几个百个,个性化也不是天下仅此一件,唯我独尊,而是通过小众引领大众,要让种子用户裂变更多的用户, 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建立好让渡价值机制;渠道拓展优化,进行销量释放,扩大项目的经济效益,扩大用户基数;项目更新迭代,不断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这是确保品质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这一环节上,你的用户获取成本机会为0。 如何进行“以用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 1、建立目标用户的信任感 “以用户为中心”的意义在于争取用户的信赖感,而品质是建立信任感的第一步,达成信任感,无论从哪个方面方面切入,切入后用户反馈的问题,通常建立信任感的几个方面,免费的体验,持续的,有价值的专心信息分享,正规,真实专业的产品和服务解读,0风险的承诺,这些都能让用户对品牌形成信任感。 2、提升用户的参与感 “以用户为中心”不仅仅只是停留在品牌传播上,更应该深入消费群体中,让用户有真切的参与感。 消费者是一次性的、缺少交互的,而用户却是可以持续消费的,没有用户,不只是营收问题,更是企业与市场的衔接断层。 因此,品牌必须以用户为中心,建立核心用户群体,让他们参与到品牌从产品研发到销售的各种环节中来。 3、以用户为中心就是要追逐用户热爱的事情 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品牌定位和目标受众,“以用户为中心”最核心的点还是在于了解目标受众到底需要什么,然后尽其所能地给到用户,这也就是所谓的追逐用户热爱的事情。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哪个品牌抓住了顾客的需求,使顾客满意,哪个品牌就能赢得更多的顾客,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而言之,品牌“以用户为中心”的核心在于产品品质获得用户的信赖,然后通过用户的参与感来打造品牌口碑,并根据用户的喜好做营销传播,从而获得用户的喜欢和认可。 一个能够全方位为用户考虑的品牌,怎么能不成功?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chuangtou/6870.html
首年免费使用 Pro 测试验证微信通话 8 小米智能家庭屏
一个真开眼… 一个真乌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