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船返回 龙 美航天局 滞留太空的美宇航员或将搭乘载人

据央视新闻消息,当地时间8月7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商业机组人员项目经理史蒂夫·斯蒂奇在与记者的电话会议中表示,任务控制中心仍未确定滞留太空的美宇航员的返回日期,并表示或将使用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载人“龙”飞船作为备用计划。

斯蒂奇表示,如果波音“星际客机”的机组人员需要SpaceX的载人“龙”飞船,那么两名宇航员都将加入“Crew-9”任务并于2025年2月返回。目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尚未做出最终决定。

6月6日,美国宇航员巴里·威尔莫尔和苏尼·威廉姆斯乘坐“星际客机”飞船飞抵国际空间站,原定于6月14日返回地球,但由于飞船推进器故障和氦气泄漏等问题,返航时间一再推迟。这是“星际客机”的首次载人试飞。到本月6日,威尔莫尔和威廉姆斯已在国际空间站滞留两个月。(央视记者 徐德智)

编辑 李忆林子


载人龙飞船2号将于11月8日脱离国际空间站返回地球

美国宇航局(NASA)和 SpaceX 公司11月5日决定,先接回国际空间站的四名宇航员,再进行Crew-3任务的发射。 计划11月8日四名国际空间站宇航员搭乘载人龙飞船2号返回地球,以结束为期 199 天的任务,并计划于11月11日发射载人龙飞船3号以替代返回的四名宇航员。 载人龙飞船2号计划于北京时间11月8日01时05分与国际空间站分离,于19时14分降落在佛罗里达海岸附近着陆点。 返回的四名宇航员为 Crew-2 任务指挥官 Shane Kimbrough、副驾驶 Megan McArthur、欧洲航天局宇航员 Thomas Pesquet 和日本航天员 Akihiko Hoshide。 如果载人龙飞船2号正常按时返回, Crew-3 任务的 载人龙飞船3号就能够在 11月11日9时03分在肯尼迪航天中心使用猎鹰9号运载火箭进行发射,并与国际空间站进行对接。 NASA 和 SpaceX 最初计划在 10 月 31 日发射 Crew-3 任务宇航员,但由于恶劣天气和一名机组人员的轻微医疗问题而推迟。

美国宇航员返回地球方式

美国宇航员在完成国际空间站的任务后,乘坐龙飞船返回地球。 他们在太空中停留约两个月后,龙飞船于美国东部时间1日离开国际空间站。 在北京时间2日14时48分,飞船成功溅落在佛罗里达州附近的墨西哥湾。 在穿越地球大气层的过程中,飞船外部承受了高达3500华氏度的高温,但内部的温度保持在85华氏度以下。 借助降落伞的作用,飞船缓缓地降落在海面上。 值得注意的是,Demo-2任务是自1975年以来,NASA宇航员首次通过海面溅落的方式返回地球,也是载人航天器首次溅落在墨西哥湾。 从飞船溅落到宇航员出舱,整个过程大约耗时一个半小时。 在溅落不久后,救援船只迅速前往太空舱,固定并回收。 一艘船回收了降落伞,另一艘船检查了龙飞船外部是否有泄漏。 随后,SpaceX的回收船GO Navigator利用起重机将飞船吊起,并放置在甲板上。 GO Navigator船上有约40人的团队,由SpaceX和NASA人员组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和任务。 在回收过程中,宇航员留在舱中,舱门保持关闭。 回收完成后,直升机将宇航员从甲板上接走,送回陆地。 除了Demo-2任务中的海面溅落方式,宇航员还有其他返回地球的方法:1. 离开太空站或航天器:宇航员在返回前数天或数周会进行身体适应性训练和准备。 离开前需要完成装备和个人物品的包装和准备工作。 2. 空间舱分离:返回舱与太空站分离,如中国的神舟航天器在返回前会进行返回舱的分离。 3. 进入大气层:返回舱以每秒约7.8公里的速度进入大气层,此时外部温度会升高到约1650摄氏度。 4. 阻尼和减速:返回舱通过大气层时会经历减速和阻尼过程,高温下特殊的防护层保护宇航员免受伤害,并确保返回舱结构完整。 5. 降落伞展开:在适当的高度和速度下,返回舱会展开降落伞,进一步减速和稳定下降,如中国的神舟航天器在下降到约10,000米时展开主降落伞。

着陆了!全私人机组乘坐SpaceX龙飞船由空间站返回,每人花3.6亿

美国首次全私人的国际空间站往返任务Ax-1成功完成,载着4名私人宇航员的奋进号载人龙飞船,已经顺利地在佛罗里达附近海上溅落。 这次成功也让该任务的经营者——商业航天公司Axiom Space成了焦点。 而在飞船上的4个人中,有一位NASA退休宇航员是隶属于Axiom Space的员工,其他3个都是大富翁。 说白了,除了几项锦上添花的实验任务之外,这3位就是去空间站 旅游 的。 不过本次太空之旅并不全是那么一帆风顺,龙飞船于4月8日发射升空,一天后与国际空间站对接,原计划4月19日脱离空间站,4月20日降落,但由于着陆区的恶劣天气,返回时间一推再推,“旅行团”也被迫在太空滞留了数日之久,终于在4月24日与国际空间站脱离,在空间站总共呆了15天。 而从分离到降落到海面则用了16个小时。 在返程日期屡屡推迟的几天里,游客们虽然并不寂寞,但没准心里也在打鼓。 因为他们毕竟不是专业的航天员。 在3名富豪游客中,年纪最大的一位是美国房地产大亨Larry Connor,已经71岁了,另外两个富豪分别来自加拿大和以色列,年龄也都不小,一个53岁一个64岁。 虽然3个人中有两个拥有飞机驾驶经验,以色列那位还曾经是战斗机飞行员,但是大家应该都能看出:他们能上太空的主要原因还是有钱! 那么去一次空间站需要花多少钱呢?此前曾有过报道:每人的往返船票是55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大约是3.5~3.6亿元。 肯花这么多钱来玩太空游,不得不说这几位不光是有身家,还得有一股心气儿。 花这些钱上一次太空值不值呢?据说费用中包含这么几项: SpaceX的发射承运费、太空飞行任务培训费、保险费,以及NASA收取到访国际空间站的相关费用,例如飞行任务管理费480万美元/次,用于任务规划与执行、天地通信费用等,官方宇航员时间占用费520万美元/人,用于官方宇航员陪同太空游客所需时间成本,最后还有国际空间站生活费用,每人每天8.8万~16.4万美元。 不知道Axiom公司于游客们签的合同是不是一口价,因为返回时间比原计划推迟了好几天,费用成本肯定是要上涨的。 不过相信几位富翁应该不会在意多花几个钱,只要能成功上天,安全返回就算大功告成了。 其实这几个人并不是太空游的第一批游客,此前曾经有11名游客到访过国际空间站。 第一位是美国人丹尼斯·蒂托,曾在2001年乘坐联盟号飞船进入太空,当时花了2000万美元。 而拥有美国、匈牙利双重国籍的查尔斯·西蒙尼,曾在2007年、2009年两次进驻ISS,是迄今为止唯一两次进入国际空间站的太空游客。 除了这些到访国际空间站的游客外,SpaceX还曾进行过一次“启迪4”任务,也是一次全平民太空飞行,但那4位游客虽然到达了环绕地球的轨道,却没有进入国际空间站。 此外蓝色起源公司也曾进行过搭载平民的亚轨道飞行。 Axiom Space公司还计划在国际空间站上建造舱段,有一个大大的观景台,专门用于观光游览。 该舱段未来还可以脱离国际空间站单独运行。 如果能成功的话,私人游客到空间站一游也许会更加普及。 而与国外频频出现的“私人宇航员”形成对比的是,我国截止目前上过天的航天员都是从空军飞行员中选拔的,包括前不久返回的神舟13号乘组在内,各方面素质都是优中选优。 这种现象也引起了很多网友的讨论,有些人便以此为依据, 觉得既然年纪这么大的私人都可以轻松上天,那么我国如此严格的航天员选拔和训练,是不是多此一举呢? 持这种想法的人在网络上不在少数,但此观点却是相当片面的。 任务的性质不同,对航天员的要求也不同。 在天宫空间站建设之前和正在建设的时期,我国的载人航天任务多为 探索 、开拓和验证性质,任务复杂艰巨,航天员需要具有直接操纵驾驶航天器的能力,而且往往还要出舱活动,因此对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很高,训练时间也比较长。 以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为例,在他乘坐神舟五号发射升空后,曾经历了26秒令人非常痛苦的奇特振动,杨利伟曾在《太空一日》中回忆说:“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 我几乎难以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 后来科研人员找到了振动的元凶:长征二号F火箭氧化剂中的燃料管和火箭结构的振动频率接近,于是产生了POGO振动。 虽然这一问题在后续的任务中得以解决,但如果将当时的杨利伟换成一个仅经历过短时间培训的平民航天员,能不能坚持下来就是个未知数了。 当然,杨利伟是第一个开拓者,风险比较大。 如今我国的载人航天技术相比十几年前已经成熟得多,但航天员的任务依旧复杂而繁重: 刚刚返回的神舟13号乘组,在轨时间长达183天,完成了首次径向交会对接,2次出舱太空行走,首次利用机械臂操作大型在轨飞行器进行转位试验,首次在轨进行手控遥操作试验(天舟二号),还完成了多项空间科学实验。 而与神舟13号相比,神舟14号任务的艰巨程度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在神舟14号在轨期间,将实现问天号和梦天号实验舱与核心舱的对接,一举完成我国空间站主体部分的建设。 有人将神舟14号乘组的任务形容为:9种组合体、5次对接、3次分离和2次转位。 为什么有9种组合体呢?因为在此期间不仅问天号、梦天号要上天,还将发射天舟四号、五号,再加上已经与空间站对接的天舟三号,以及将实现航天员“在轨换班”的神舟十五号,这么多航天器与空间站合体,有时还要变换对接口,各种构型将如走马灯般转换。 具体来说,天舟三号前向对接,天舟四号后向对接,神舟十三号径向对接,这是第一种构型,而天舟三号分离后又形成了第二种。 接下来就将是空间站建设的重头戏:问天号和梦天号的对接和转位。 由于这两个实验舱都达到了20吨级,相当巨大,因此需要先与核心舱进行轴向(前向)对接,然后再转位到两侧,进行转位对接,最终形成天和号、问天号、梦天号三舱鼎立的局面。 这一过程中空间站将经历4种构型。 而之后天舟四号的分离、天舟五号对接,以及最后神舟15号前向对接,又会形成3种构型,加起来不多不少,正好是9种构型、5次交会对接、3次分离和2次转位对接。 在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对接变换中,航天员还需要完成主气闸舱的转换,即启用问天号实验舱上的“人员专用气闸舱”,而原来核心舱的气闸舱将变为“备份气闸舱”。 另一项大工程则是7自由度小机械臂与原有大机械臂的“级联组合”测试,二者将组合成为长达15米的超长机械臂,并实现舱体爬行功能。 除以上任务外,神舟14号乘组还将完成两个实验舱内多台科研机柜的解锁与安装工作,以及多次出舱作业。 说了这么多,估计大家听都听晕了吧?这么多的工作不能出一点儿差错,可想而知我们的航天员是如何辛苦。 相比之下,Ax-1任务那几个在太空看看风景,体验生活的“私人宇航员”,简直是太轻松了。 如果让他们去完成神舟14号乘组这样的复杂任务,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不过,当我国空间站建成之后,开始稳定运营并开展各项实验的时候,就不只是需要航天驾驶员、航天工程师这样的角色,还需要一些技术专家进驻。 对这些专家的身体素质要求不会像航天驾驶员那么高,训练时间也没那么长。 至于我们啥时候能上空间站 旅游 的问题,也并非没有希望。 已担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的杨利伟不久前就曾表示: 可见,将来大家有可能也能到我国空间站来个太空游,观赏一下太空和地球的壮丽景色,而且这个梦想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实现了。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chuangtou/7748.html
基金经理却犹豫了 7天6个涨停板
内蒙古通辽开鲁县发现1000多年前的陪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