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创业活力!这场省级大赛在珠海举行 完善培训体系

南都讯 8月7日至9日,广东省第二届马兰花创业培训讲师赛暨第四届马兰花全国创业培训讲师大赛广东省选拔赛在珠海举行。来自全省各地市的创业培训讲师激烈角逐,最终共计40位选手获得个人综合能力赛奖项,48个作品获得单项作品赛奖项。

提高创业培训讲师综合能力

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目标

8月9日上午,记者在大赛冠军争夺赛现场看到,6位选手依次登台,根据事先抽取的题目,与创业项目代表现场交流,充分展现解决创业实际问题的本领和能力,为创业项目带来中肯实用的指导建议。评委们依据选手的现场表现进行打分,根据选手分数排名决定奖项。

比赛现场。

“决定项目是否需要投入更多费用在宣传上,最重要的是需要先测算它的投入产出比。”比赛现场,“创办你的企业”(SYB)讲师选手、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副教授朱思因,对创业项目如何开展短视频宣传、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提出建议。

网络创业培训讲师选手、来自广东蒙太奇乌托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刘晨熙,则针对创业项目如何吸引更多人才建言献策。“除了工资和福利要到位,还要考虑人才未来的职业发展,建议公司可以参与一些科研项目,让人才有机会接触行业顶端、提升自我。”

比赛现场。

据了解,本届大赛旨在深入实施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全面提高广东省创业培训讲师综合能力,发挥创业培训师资引领作用,进一步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目标。大赛赛制严格参照国赛标准设置,既是广东省承办第四届全国总决赛的提前演练,也为参赛讲师们提供1:1模拟赛事机会,为冲击国赛赋能蓄力。

汇集各地市67名讲师、115份作品

优秀选手有机会被推选至全国总决赛

据介绍,本届大赛以“赋能创业培训,激发创业活力”为主题,设个人综合能力赛和单项作品赛两个赛道。自2月5日印发通知以来,大赛得到了全省各地市创业培训讲师响应,汇集了各地市选拔推荐的67名优秀讲师及115份优秀作品。

赛前培训开班仪式。

为使选手们全面做好赛事准备,大赛组委会特邀专业导师进行赛前培训,为参赛选手详细解读评判规则、交流竞赛技术规则、梳理竞赛要点,帮助选手全面、深入理解赛项设计和竞赛要求。

经过三天的激烈角逐,选手们通过小组突围赛、十强风采赛、冠军争夺赛等环节全方位展示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综合能力,最终评选出个人综合能力赛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40个,其中朱思因荣获SYB讲师个人综合能力赛一等奖,刘晨熙荣获网络创业培训讲师个人综合能力赛一等奖。此外,单项作品赛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及佳作奖48个。

比赛现场。

此外,大赛期间还同步开展了广东省创业培训成果交流展示活动,现场通过图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呈现全省及各地市的创业培训成果、优秀创业案例、晋级选手风采等内容。

接下来,各赛道排名前十位的选手将获得参加赛后师资提升研修活动的机会,深化比赛成果的理解和运用,进阶提升培训指导能力。后续,大赛组委会将择优推选单项作品赛和个人综合能力赛的佼佼者,全力冲击10月在珠海举行的全国总决赛。

全省创业培训讲师突破7000人

每年创业培训服务人次数达4-5万

据悉,广东省近年来深耕创业培训领域,纵深推进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不断壮大创业培训讲师队伍、完善创业培训体系,以渐趋成熟的服务体系扶助了无数创业者的圆梦之路。截至目前,全省创业培训讲师突破7000人,每年创业培训服务人次数达4-5万。

广东省职业训练局局长 陈志刚

广东省职业训练局局长陈志刚表示,接下来将多渠道推广“马兰花计划”,让更多人积极参与到创业培训当中去;同时,加强队伍建设,通过丰富的教研活动、培训提升活动,打造素质优良的创业指导教师队伍。“我们还将加强政策的扶持,通过平台孵化、举办创业大赛等相应措施,为有创业意愿的劳动者提供平台。”

据了解,本届大赛不仅搭建了业界翘楚对话、师资风采展示和经验成果交流的桥梁,更进一步检验了创业培训讲师的授课水平和指导能力,将助力讲师实现能力跃迁,为创业培训事业注入澎湃活力。

参赛选手合影留念。

未来,广东省将持续挖掘创业培训新动能、新潜力,以更高标准建强创业培训师资队伍,提升创业服务水平,充分释放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助力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工作目标。

本届大赛由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广东省职业训练局、珠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承办。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珠海市有关领导出席大赛颁奖仪式。

南都“珠澳双创智库课题工作室”出品

统筹:王靖豪

执行:张景淞 韦锐佳 曾奎达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邮编 附地址和介绍

一、吉林大学珠海学院邮编是多少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的邮编为,该校地址位于广东省珠海市金湾草堂,是一所由吉林大学与珠海市华政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独立学院。 二、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简介 吉林大学珠海校区是吉林大学在珠江三角洲设立的战略窗口。 2002年1月13日吉林大学与珠海市人民政府签订《珠海市人民政府吉林大学合作建设吉林大学珠海校区协议书》。 吉林大学珠海校区占地5,000亩,现有吉林大学研究生院珠海分院、吉林大学南方研究院、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珠海分实验室、国家地球物理探测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珠海分中心、符号计算与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珠海分实验室、吉林大学海洋油气资源研究中心、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南方基地、吉林大学粤港澳台区域合作与发展研究中心和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等9个教学、科研和管理机构。 已经形成从学士、硕士到博士培养的完整高等教育教学体系、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完整高等学校功能体系。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以下简称学校)是经教育部2004年5月18日批准成立,现由吉林大学与珠海市华政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在吉林大学珠海校区合作建设的独立学院。 学校现设24个二级学院、9大学科专业集群,58个本科专业,全日制普通本科在校生余名。 顾问委员会 学校特邀一批著名高等教育专家、科学家成立了“吉林大学珠海学院顾问委员会”,指导学校的发展战略、改革大计、品牌建设等重大问题。 为建设一流独立学院的发展战略目标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使学校能在激烈的办学竞争中抢得发展先机,占领发展制高点。 师资队伍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水平不断提升。 学校以吉林大学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为依托,面向全国引进优秀人才,积极培养青年骨干教师,组建了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研发能力较强、德才兼备、勤奋敬业的教师队伍。 专任教师中,43%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84%具有硕士以上学位。 国家级、省部级等一批高层次人才受聘为我校特聘教授。 学校制定了《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教职工培训进修管理办法》、《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三个层次”人才建设工程实施办法》、《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博士提升计划实施办法》、《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百人工程”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实施办法》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近几年,学校荣获了首批广东省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奖励项目150万资金资助, 3名教师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地方合作项目资助出国访学,3名教师入选广东省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14名教师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教师国内访问学者计划,32名教师入选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4名教师被聘为首批“珠海特聘学者”。 办学定位 学校遵循“十一五确保质量形成规模、十二五优化结构提升质量”的发展思路,确立“综合性、应用型、开放式、强特色、居一流”的办学定位。 教学工作 一、专业建设 (一)专业基本情况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55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教育学九大学科门类。 其中理工科专业占比47.3%。 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旅游管理、广告学、英语、网络工程、建筑学、金融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流管理等10个专业被广东省教育厅确定为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特色专业)。 (二)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完善专业建设与管理,推进专业认证,加强“辅修专业”建设。 优化专业结构、构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群建设和新专业申报工作。 重点突出大数据、航空类专业的职业培训、专业方向和专业建设,促进与阿里合作专业的申报工作。 面向需求、优化结构形成了“一体两翼”的专业建设格局。 一主体是指现有的55个本科专业。 两翼是指航空类和海洋类专业群。 按照专业认证标准,推动我校“十三五”期间专业认证工作;不断加强新工科专业建设; 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多种培养模式,促进人才培养多元化,积极开设“辅修专业”。 现共有行政管理(公务员方向)、会计学、金融学、商务英语、工商管理、朝鲜语(经贸方向)、自动化、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汉语言文学、电子商务、金融学(创新实验班)、广告学(品牌传播方向)等14个“辅修专业”。 二、人才培养 将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真正转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体现企业、行业和社会需求,实施分流培养,分类指导,构建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满足专业培养要求的基础上,以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为原则,增加选修课程比重,同时,将课外实践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主要包括各级各类竞赛、科学研究、发明创造、技术开发、发明专利、发表论文、社会实践七大类,课外实践环节要求修读不少于4学分,最多可计入8学分,超出部分可以置换相关的选修课学分,计入毕业总学分。 三、质量工程项目 在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中,对项目的建设实行动态管理,按时对项目实施中期检查和结项验收。 侧重省级项目的建设与持续发展,引入校外专家组织结项验收的同时,加强对潜在项目的前期培育和优秀成果的应用与推广。 坚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的建设。 2018年校级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立项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教学团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精品资源共享课、协同育人平台、精品教材培育项目、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等个10大类共67个项目。 四、教学成果奖 2017年评选出校级教育教学成果21项,并在此基础上推荐5项成果申报广东省第八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其中一项获一等奖。 我校曾荣获广东省第七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一项。 科学研究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统筹推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师资队伍建设及建设资源的优化配置,紧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及产业结构,结合学校办学实际,不断凝炼特色学科研究方向,打造学校优势特色学科,提升为区域社会经济服务的能力。 学校每年投入专项资金用于科学研究及学科与平台建设。 现拥有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生物工程、建筑学等3个省级重点学科,车辆工程、应用化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等3个学科为珠海市优势学科,校级重点学科10个。 在目前广东省重点学科建设中,学校居于民办高校首位。 自2014年始,学校与吉林大学在金融与工程领域的金融、机械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化学工程、制药工程及生物工程等7个专业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教学管理及毕业答辩等培养的全过程在学校进行。 2017年,学校与葡萄牙米尼奥大学签订联合培养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博士研究生协议,并与韩国南首尔大学签署中韩医疗翻译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 学校现有吉林大学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珠海分实验室、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珠海分实验室、符号计算与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珠海分实验室、广东省中小企业生物医药(技术)服务示范平台、广东省中小企业化学工程与材料公共服务平台、珠海市工业设计及模具制造技术公共实验室、珠海市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珠海市新型给药系统重点实验室、珠海文化理论研究基地、珠海横琴创新发展研究基地、珠海温泉产业与文化研究基地、珠海市健康城市研究基地、珠海“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发展研究基地、珠海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珠海市保税区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国际福祉联合研究中心、海洋弹性建筑研究中心、韩国语研究中心等各类各级科研平台59个。 建有珠海市吉珠中小企业先进技术研究院、珠海吉达讯储能技术研究院等两个具有独立法人的新型研发机构。 2016年,学校梁艳春教授获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16年,学校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 2017年,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指定为“一市一高校海洋经济研究支持体系建设高校。 2018年1月,学校与珠海市海洋农业和水务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面向珠海海洋经济发展需求,共同开展智慧海洋、海洋经济、海洋环境保护与利用、海洋生物制药、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滨海旅游与港口物流等领域研究,推动珠海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发展。 2018年6月,与欧洲科学院院士院士、意大利特伦托大学教授Fausto Giunchiglia签订合作协议,建立Fausto Giunchiglia院士人工智能研究室,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深度开展人工智能、大健康等领域合作研究,搭建集社区医疗、智能家居、健康养老、远程教育、互动娱乐、安全防护等功能的数字智能多媒体系统服务平台,提升科技服务社会能力。 近5年来,学校科研可支配经费总额1亿多元,承担外来各类各级科研课题600余项,其中企事业单位委托开展的技术攻关、人才培训、政策咨询等课题2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800多篇,其中被SCI、EI、SSCI、CSSCI等检索的高水平论文500余篇;取得专利129项,取得软件著作权47项;被政府、大型企事业采纳研究报告27份。 为企业提供产品质量提升、前沿技术支持、产品创新研发、设备共享等技术创新以及人才培养、咨询、业务培训等社会服务。 目前已为广东省及珠海市380余家中小微企业提供了近6000次检测服务,帮助企业解答疑惑。 为本地企业解决技术难题100 余项,创造经济价值20多亿元。 图书馆介绍 图书馆共八层,建筑面积合计平方米,馆藏图书294万余册,拥有中国知网、超星学术视频等多种数字资源,并与吉林大学建立了文献资源信息共享关系,与金湾区文化馆(图书馆)、 北京师范大学 珠海校区图书馆等单位建立馆际合作关系。 每周开馆时间108.5小时,年均接待校内外读者百万人次。 图书馆秉承“读者至上、文明传承”的精神,以“智慧与服务”为馆训,承担着阅读推广、文化传播、信息素养教育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多项职能。 拥有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珠海市“巾帼文明岗”、珠海市金湾区信息素养教育基地等多层面的学术平台。 每学年推出的“世界读书日”、“新生文化节”等活动,每周开展的“图书馆1小时讲座”、电子数据库操作培训、读书沙龙等工作(分别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数据库培训师以及图书馆学科馆员等参与主讲),已成为卓有成效的文化品牌,起到了春风化雨的育人效应。 图书馆还不定期举办特定主题书展、书法作品展、绘画作品展和毕业生设计作品展等系列文化活动,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此外,作为高校图书馆,其社会化服务工作亦成效显著。 联合珠海市中小学校,先后开展多场“手牵手,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人文素养教育活动,在中、小学生心中传播爱阅读、爱生活的理念,广泛发挥服务育人的社会职能。 设施设备 学校拥有一流的本科办学条件,依山傍海,占地面积2421亩,建筑面积59.2万平方米,包括4栋教学楼,40栋学生公寓,12栋教师公寓,以及图书馆、实验楼、体育馆、高尔夫球场等。 学校教学设施齐全,教学行政用房近24万平方米,其中教学楼4栋共9.2万平方米,图书馆5.25万平方米,实验楼和机电实训楼共3.4万平方米,为化工与新能源材料学院、药学与食品科学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等实验室所在地;五环体育馆和游泳馆共1.1万平方米。 此外,学校现有标准足球场2个、五人足球场2个,标准田径场1个,室内外篮球场地23个,室内外排球场地4个,室内外网球场地6个以及乒乓球馆、健身房等。 学校生活设施完善,2个大型食堂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学生公寓40栋,有3万多张床位,4人标准间,设有空调、电脑桌、电话、网络接口、电风扇、饮水机、独立卫生间、太阳能淋浴等设备。 国际合作 学校大力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 根据“立足港澳台、稳固亚洲,突出欧美澳”的发展战略,目前,学校已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瑞典、瑞士、挪威、西班牙、葡萄牙、俄罗斯、新加坡、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泰国、香港、台湾、澳门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高校建立交流关系并开展实质性合作,其中包括美国迈阿密大学、犹他大学、澳大利亚西澳大学、麦考瑞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奥塔哥大学、韩国高丽大学、韩国庆熙大学、韩国外国语大学、韩国东国大学、日本 东北大学 、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台湾“中央”大学等14所全球500强高校。 结合学校人才培养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办学思路,学校大力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鼓励学生赴国(境)外学习深造。 据统计,学校与境外高校或境内涉外机构签署各类合作协议与备忘录150多项,提供涉外项目160多个。 至今,学校总计选派了近3000名学生赴国(境)外留学、交流,平均每年约选派300-400人赴国(境)外留学、带薪实习或文化体验,每年提供公费留学名额100多个;教师赴外交流累计达160多批次,近300人次;累积引进270多人次境外专家来我校任教、讲学、开展讲座等;成功举办18次国际(双边)会议;2009年春季学期至今已有来自美国、法国、德国、瑞典、葡萄牙、爱尔兰、奥地利、西班牙、澳大利亚、俄罗斯、委内瑞拉、日本、韩国、朝鲜、泰国、菲律宾、也门、约旦、尼日利亚等21个国家的近1300人次留学生来校学习、生活。 借助优质的国际化资源平台,学校大力培育特色项目,积极创新中外人才联合培养模式。 学校先后在金融学、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英语、酒店管理等6个专业组建2+2中外双学位项目专班,聚集优质的师资资源、课程资源、国际项目资源,直接对接世界QS排名第82位的新西兰奥克兰大学、世界QS排名第240位的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等多所世界知名高校,旨在培养专业能力突出、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立足于开放式办学的总体发展思路,学校将继续拓展国际化平台,大力推动教师国际化、学生国际化、课程国际化、科研国际化的发展,努力实现学校国际化办学的新突破。 校园文化 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学校经常邀请不同领域的学术大师和吉林大学本部的名师来校进行高水平的学术讲座、专题报告;马云、王石、白岩松、鲁豫、俞敏洪等多位社会名流和同学们面对面交流,极大地开阔了学生们的学术和社会视野。 学生在感受浓郁校园文化的同时,也积极参与并推动着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学校致力于加强文化建设,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国学院建设已经进入施工阶段,国学院将以接续文脉、传承文明、弘扬国学、立足当今、走向未来为办学思路。 院士讲座 为塑造学校的学术品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学术氛围,提升校园文化知识层次,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和学术品位,自2006年秋季学期起,我校开始举办 “科技大师系列讲座”,每周邀请一位院士来校讲学,迄今已有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第三世界科学院和国际宇航科学院、欧洲科学院的97位院士光临,并主讲了142场讲座,极大地开阔了师生的学术视野。 “院士林”里,院士们手植的红木棉枝繁叶茂,与“校友林”、“国际合作林”、“校企合作林”一道为校园增添了亮丽的风景。 2013年9月,以科技大师系列讲座为引领的讲座体系建设成果经学校推荐,参加广东省2013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荣获三等奖。 学生获奖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大学生科技、文化、体育及其它专业类比赛,近四年来共获得各类奖项1530项,其中获得国家级奖项达580项,省级741项,市级209项。 近年来,我校组织学生参加了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学院奖、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ECCS)、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远华杯”全国大学生会展创意大赛、“商骄”商务英语演讲大赛、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多项国家、省、市级别的学术科技类、文化艺术类、创新创业类竞赛,学生们在竞赛中顽强拼搏、努力进取,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特别是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举办以来学校高度重视,每年投入近百万经费组织学生团队参赛,学生团队在第一至第三届荣获全国总决赛铜奖3项、广东省分赛银奖5项,铜奖12项获奖数量位居同类院校第一位并连续三届荣获优秀组织奖,为营造良好的学风校风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长足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校企合作 学校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长期坚持开放式办学,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和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目前,学校已经与社会各界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与不同行业的1000多家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实行校企合作办学,努力实现优势互补,推动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全方位培养应用型人才,尽全力促进学生就业。 2017年学校被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认定为“中国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 2018年6月,学校与阿里云、慧科集团签订共建阿里云大数据应用学院合作协议,立足珠海市、面向粤港澳大湾区,以云计算、大数据等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深化产教融合为核心要素,形成产业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型校企合作模式,构建“面向科学前沿、行业产业、区域发展”的协同创新模式,为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大数据技术人才,为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信息产业高速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学校注重加强对实习教学环节的管理,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借助于实习基地提供的良好平台和实习、实践指导教师的直接引导,实践教学环节得以更加顺利地开展,在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的同时,显著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与政校科研院所联合共建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生产实习基地,构建了优质资源共享、教学与生产衔接、学校和社会协同实践育人的新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社会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在合作研发环节,通过深化校企合作的融合度,打开了校企合作的新局面,“深度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的合作机制得以建立。 在信息资源、知识资源、智力资源和财富资源等方面,均体现出优势互补的良好态势,校企双方的需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学校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功能有效地得到了有效的发挥,协同效应逐步凸显。 2017年,我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为97.94%,就业环境和平均起薪显著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有了明显进步。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教务处电话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在哪里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快递查询入口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有哪些专业 附好的重点专业名单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专业排名,招生专业目录(10篇)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录取结果查询什么时候出来,附查询时间网址入口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是几本 师资评价怎么样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是几本 学生评价怎么样好不好(10条)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历年高考录取分数线统计表(投档线)

培训计划方案

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是时候开始写计划了。 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制定计划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培训计划方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培训计划方案 篇1

一、总体要求

为加快推进经济发展,实现以创业促就业,以就业促和谐,进一步推动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以激发创业创新活力,促进市场主体发展为重点,强化创业培训,大力培训一批有创业愿望和初创业者,为经济加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二、培训对象及工作目标

辖区内城镇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在校中学生均列入培训范围。

完成创业意识培训500人,创业能力培训300人。

三、工作措施

(一)职责分工

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创业培训的统筹协调工作。

格里坪镇和各街道办事处负责组织城镇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参加创业培训。

区教育局负责组织在校中学生参加创业意识培训。

区工商局负责组织本年新增创业人员参加创业培训。

区就业局负责创业培训工作的具体实施,对全区创业培训工作进行细致规划,着力解决创业培训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二)动员招收学员

格里坪镇和各街道办事处、区工商局、区教育局要认真做好创业培训宣传工作,积极动员和推荐符合条件的人员参加创业培训。 把好报名人员初选关,做好培训意向分类统计,并在每季度初上报就业局汇总,以便确定培训项目,联系培训专家和培训基地。

(三)建立创业培训服务团队

市定点培训学校加强与街办、社区及相关部门联系,密切协作,做好创业培训和创业后续跟踪服务工作。

四、目标考核

各相关部门和责任单位要按规定将创业培训工作统计报表和总结上报至区创建办,年底区创建办将对照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对各单位进行年度目标考核,并将考核内容纳入各相关部门(单位)绩效考核项目中。

培训计划方案 篇2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市教育局XX年工作要点和xx省教师教育改革发展方案,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理念,创新机制,强化管理,结合我区教育局具体要求和实际,“办实事、求实效”,扎扎实实地开展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积极推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英语语言能力的培训,扎实搞好班主任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加快推进名师队伍建设,努力实现优质教育资源互联共享,推进我区干部队伍职业化发展和教师队伍专业化成长的进程,为实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总体目标做出积极的贡献。

主要任务概括为三个方面:一个目标,两条主线,三个侧重点。

一个目标:以促进xx教育教学的长足发展为目标。

两条主线:以干训、师训为两条主线。

三个侧重点:

(一)、加强交流与合作,开拓培训新思路

积极参加xx省教师教育学会活动,努力争取承接区域外培训任务,挖掘潜能,发挥“省级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作用,扩大对外影响与交流,拓宽眼界和视角。

(二)、课题引领,提高教师教育水准

积极承担国家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市级课题(以“活动”为中心,主体参与,提高校长培训的实效性),建立学习共同体,以校本培训为主线,丰富内涵,加强引领与管理,通过一系列课题研究与实践活动,促进区域内的交流与合作,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整体发展。

(三)、继续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创办培训特色。

充分利用目前我区开辟的“空中英才”远程教育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关于新课程学科远程教育》两大资源,结合本校实际,开展校本培训研究,创办校本培训特色,实现校本培训制度化、系列化、专题化。

(一)、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区域发展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全国教育系统干部培训“十一五”规划》的要求,积极推进教育系统“学习共同体、学习型班子、学习型校长”的建设,引导领导干部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努力形成勤奋学习,勇于创新,求真务实的风气,XX年在全区教育系统开展争创“学习共同体、学习型班子、学习型校长”活动。 各学区、班子、校长,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XX年相应的研修专题,根据专题确定必修书目及选修书目,采取集体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围绕中心议题相互交流,共同提高,达到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区域教育的提高与发展。

(二)、强化实战培训,提高新教师岗位适应能力

1、对新教师的培训突出实战性特点,在分专题对新教师进行职前集中理论培训的基础上,设置新、老教师分别执教同一内容的课堂教学,由新教师与带教老师共同听课、共同点评,人人参与、多维互动,面对新教师在管理、教学中的疑难与缺憾反复研究、咀嚼,继续设置课堂,经过多次反复性训练,强化了对新教师上课、听课、现场评课能力的提高。 为了提高理论层次,培养教科研意识和教科研能力,要求每位新教师联系实际,确定研修专题,并根据专题选读书目,每两月在培训中心借阅一本教育书籍,按培训计划要求进行读书并写出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与反思。

2、做好试用期培训的考核验收工作

新教师试用期培训考核验收工作由人事科、教师培训中心、教研室、教师任职学校联合进行,由培训中心组织实施。 并将考核情况组织各负责部门分别填入《试用期培训综合考查表》,报人事科审核。 考核合格者,成绩作为新教师转正定级的依据,并折算成学分,记入《继续教育证书》。

3、在总结XX年新教师培训的基础上,做好新编《济南市新任教师读本》与我区教育教学实际的结合与研究,进一步提高XX年新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规范性。

(三)、借势发展,丰富和引领校本培训

为继续贯彻落实《xx省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实施方案》,有效推进《方案》中第三阶段关于“联系教育教学实际,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进程,研究出台并组织实施《xx区教育局中小学校本培训评估标准》,引领各中小学在认真总结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目前我区开辟的“空中英才”远程教育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关于新课程学科远程教育》两大丰富资源开展校本培训。并组织落实下列具体事宜:

1、分批分期到远程会员学校督促、检查远程教育落实情况,召开参训教师座谈会,了解各会员点远程教育落实情况。

2、组织好中小学骨干教师异地培训,充分利用外部优质资源,拓宽视野,激活思维,提升培训质量。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辐射作用,组织好座谈与交流的汇报活动。

3、组织上海专家春季和暑期两次来济南的面授带教活动,并强化专家和参训教师的互动、交流。

4、组织好视频知识复习、考试和反馈等工作。 目的:以考促学、抓好落实、调研反馈,使远程培训更加切合我区实际。

5、组织、落实全区英语教师tkt英语学习和外教来济对英语学科带头人面授活动(培训内容:教学要素、授课技能和专业知识)。 发挥英语学科带头人作用,落实全区英语教师tkt英语远程学习,带动全区英语教师专业提升和业务发展。

6、做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关于新课程学科远程教育》春季、暑期、寒假三次培训的组织与管理。 研修课程包括小学及初中数学、语文、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8个学科的学科研修课程。 每个学科分6个学习专题,每个专题学习时间为12学时。 研修方式采用网上集中研修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4+2”模式。 通过远程研修,进一步加深中小学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帮助广大教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改进教学实践。

7、深入开展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第三阶段的培训,即:教育科学研究阶段。 各中小学要在前段学习反思和实践创新的基础上,联系教师队伍实际,开展教育教学科研方法的培训,学习科研的基本方法,增强教育科研的意识。 结合当前教育教学特别是当前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确定研究课题,深化教育教学研究,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水平。 组织参加年底全市统一组织的考核。 考核包括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两部分。 理论考试以教育科研方法的基本知识为主;实践考核由教师结合自己承担或参与的研究课题,提交不少于3000字的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本人教育教学特色的科研论文或阶段性研究成果。

总之,XX年教育局、培训中心要在提供资源、加大组织、引领的基础上,强化对校本培训的管理、督导和评估检查力度。 通过检查评估,使更多的学校跻身于教师校本培训省级示范学校的行列,推动全区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工作的深入扎实开展。

(四)组织落实班主任岗位培训,促进班主任队伍建设

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和《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的要求,总结我区“首届青年骨干班主任培训班”的经验,结合我区实际,组织落实班主任岗位培训,促进班主任队伍建设。 培训主要内容: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班级管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相关教育法规等。 培训时间不少于30学时。 今后凡担任班主任的教师,均需接受专题培训,对未参加过班主任培训的教师,近年内要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补修,近早实现人人持证上岗。

在全员培训的基础上,市区教育局将选拔优秀班主任进行重点培训,努力打造一支在区、市、省甚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骨干队伍。

(五)、注重统筹规划,壮大名师后备队伍建设

以市名师工程为引领,以校本培训和远程教育为主要培训形式,加强我区名师建设工程,把这项工作作为调整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强教育人才梯队化建设的根本环节。

1、组织市名师人选参加高级研修或挂职培训学习。 XX年是我市实施“名师建设工程”的第二年,也是开展培养培训的实质性阶段。 针对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今年开始,陆续组织名师人选到著名高校或教育发达地区参加高级研修或挂职学习培训。 通过研修学习,提高理论素养,提升教育理念;激发成长动机,消除职业倦怠;反思教学实践,重新定位专业角色;创新教育思路,突破专业发展的“高原期”,促进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新的提升和发展。

2、以“济南名师网”、“市名师电视专栏”、“名师工作室”建设为契机,推动我区“市名师人选”的成长。

3、采取激励政策关心鼓励名师培养人选。 各校每年给予人选10至15天学术假期,让他们相对集中精力和时间,总结反思自己教学工作,梳理积累的教育案例与资料,撰写有推广价值的经验与体会。

4、加强人才梯队培养,壮大xx名师队伍

为提高xx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壮大名师后备队伍,让每位教师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形成教师队伍的塔式结构,实现教师队伍的分层递进,梯队攀升。 为此,我区今年启动“xx教师人才梯队培养工程”(《方案》另祥)。 评选产生我区骨干教师人选、学科带头人人选、xx名师人选,并从xx名师中输送市名师人选。 培养周期3年,经过3年的考核正式命名,同时享有相应待遇。 对人选提供相应的成长平台,而且每学年对人选考核一次,通过考核形成人选动态管理。 经过3年的努力,形成xx人才梯队,壮大xx名师队伍。

(六)、探索农村培训有效模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在对农村教师教学情况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今后要加强对农村教师培训的研究,充分发挥教师培训中心的业务统筹和服务支持职能,探索农村培训的有效模式,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城乡结合、资源共享,利用济南市名师人选优质资源,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结合我区农村教师实际,组织农村复合型骨干教师培训,提高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以适应不断增长的农村地区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培训计划方案 篇3

为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和《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建立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师德师风检查制度的通知》等精神,根据市教育局兰教(20xx)88号文件《关于做好全市中小学教师20xx年暑期师德专题培训工作的通知》精神,对广大教师坚持不懈地加强师德教育,与时俱进,并不断充实新内容,不断突出新重点,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经过学校委员会研究本次专题培训活动,制订专题培训计划:

一、培训对象:全体在职教职工

二、培训时间:8月25日——8月31日

三、培训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蓝建坤

组员:徐连寿 张宏峰 蓝马富 徐晓红

四、培训内容:

1、本次暑期师德培训的主题为“践行为人师表,争做人民满意好教师”。

2.政策法规学习,重温“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3.师德师风教育,学习“最美教师张丽莉”。

4.举行先进教师、优秀党员“教育先锋”事例报告会及专题讲座。

5、学习全市中小学校长暑期学习会上的会议精神,学习教育局长童云龙同志的讲话。

6、对照师德规范,查找自身问题,组织“开门评议”,做好边学边查边改和师德标兵评选。 扎实搞好自我剖析,对照师德规范,查找原因和症结所在,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措施,并撰写好20xx字以上的学习体会,31日前上交学校办公室。

五、培训形式: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时间与反思相结合;理论学习与交流研讨相结

合。

六、培训要求:

1、 认真学习,做好摘记。

2、 按时到会,遵守纪律。

3、 学以导行,提升自我。

4、 总结反思,上交存档。

七、培训具体安排

培训计划方案 篇4

所谓的员工培训计划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的记录,它是从组织的战略出发,在全面、客观的培训需求分析基础上做出的对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者、培训对象、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等的预先系统设定。 20xx年员工培训计划的八大趋势,希望对于企业培训能引起重视。

员工培训计划是指一定组织为开展业务及培育人才的需要,采用各种方式对员工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和训练的管理活动,其目标是使员工不断的更新知识,开拓技能,改进员工的动机、态度和行为,是企业适应新的要求,更好的胜任现职工作或担负更高级别的职务,从而促进组织效率的提高和组织目标的实现。

员工培训计划必须满足组织及员工两方面的需求,兼顾组织资源条件及员工素质基础,并充分考虑人才培养的超前性及培训结果的不确定性。

一、用学习项目代替课程组合;

二、建立基于任务模型的培训体系与执行策略;

三、提升内部讲师的授课时间及质量;

四、强化业务经理的培训职责,担负培养下属的主要责任;

五、采用即时培训技术,让培训快速地支持业务及新技术的快速落地;

六、以培训质量代替培训数量。

七、网络商学院(企业商学院)将会得到最大的发展;

八、科技进步、互联网的发展,使人们能便捷的利用碎片时间学习,移动学习模式必定是个亮点。

加强员工培训计划的讲话精神,全面提升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推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结合企业公司实际,制定20xx年员工培训计划。

一、员工培训计划——总体目标

1、加强酒店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技术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增强科技研发、技术创新、技术改造能力。

2、加强酒店员工的学历培训,提升各层次人员的科学文化水平,增强员工队伍的整体文化素质。

3、加强酒店高管人员的培训,提升经营者的经营理念,开阔思路,增强决策能力、战略开拓能力和现代经营管理能力。

4、加强各级管理人员和行业人员执业资格的培训,加快持证上岗工作步伐,进一步规范管理。

5、加强酒店操作人员的技术等级培训,不断提升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增强严格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

6、加强酒店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完善知识结构,增强综合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执行能力。

二、员工培训计划——组织领导

1、要把干部培训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实行责任制。 酒店总经理对培训工作全面负责,主管领导(分管干部人事工作)要抓好落实。

2、组织到位,经费到位。 酒店人事组织部门要按员工培训计划做好组织、协调、服务、监督等工作,公司要按照有关规定划拨(工资总额的1.5%到2.5%的比例)培训经费,以保证培训工作落实到位。

三、员工培训计划——培训内容与方式

(一)员工培训计划:专业技术人员

1、定期进行专题技术讲座,并充分利用酒店的远程教育培训基地,进行新工艺、新材料及质量管理知识等专项培训,培养创新能力,提高研发水平。

2、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同行业先进企业学习、学习先进经验,开阔视野。

3、加强对外出参加培训人员的严格管理,培训后要写出书面材料报培训科,必要时对一些新知识在公司内进行学习、推广。

4、对会计、经济、统计等需通过考试取得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业人员,通过员工计划培训和考前辅导,提高职称考试的合格率。 对工程类等通过评审取得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业人员,聘请相关专业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多渠道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等级。

(二)员工培训计划:开展学历教育

1、企业培训中心与工业大学联合办学,开办化工工艺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大专班。 通过全国成人高考,对符合录取条件的公司员工进行有计划的集中培训,获取学历。

2、与理工大学联合办学,举办化工专业函授本科班;推荐优秀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到天津大学、南开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提高公司高管人员的学历、业务水平和决策能力,更好地为公司服务。

3、调动职工自学积极性。 为职工自学考试提供良好的服务,帮助职工报名,提供函授信息;调整现有在岗职工学历进修的奖励标准;将学历水平作为上岗和行政、技术职务晋升的条件,增加职工学习的动力。

(三)员工培训计划:酒店领导与企业高管人员

1、中央、国家和政府的大政方针的学习,国内外政治局势、经济形势分析,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研究与解读。 通过上级主管部门统一组织调训。

2、开拓战略思维,提升经营理念,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

3、学历学位培训、执业资格培训。

四、员工培训计划——职工基础培训

1、转岗职工再就业培训

20xx年要继续对再就业中心人员进行企业文化、法律法规、劳动纪律、安全生产、团队精神、择业观念、公司发展战略、公司形象、项目进展等方面的培训。

同时随着公司的扩建,内部就业渠道的增加,及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个月。

2、新员工入酒店培训

20xx年继续对新招收的职工进一步强化酒店的企业文化培训、法律法规、劳动纪律、安全生产、团队精神、质量意识培训。

通过实行师傅带徒弟,对新职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酒店的新职工师徒合同签订率必须达到100%,每半年考核一次,两次考核不合格,新职工予以辞退,考核优秀者给于一定的奖励。

五、员工培训计划——中层管理干部

1、管理实务培训。 生产组织与管理、成本管理与绩效考核、人力资源管理、激励与沟通、领导艺术等。 请专家教授来公司集中授课;组织相关人员参加专场讲座。

2、学历进修和专业知识培训。 积极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层干部参加大学(大专)函授、自考或参加MBA及其它硕士学位进修;组织经营、企管、财会专业管理干部参加执业资格考试,获取执业资格证书。

3、开阔眼界、拓展思路、掌握信息、汲取经验。 组织中层干部分期分批到上下游企业和关联企业学习参观,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借鉴成功经验。

酒店员工培训计划,作为直接提高经营管理者能力水平和员工技能,为企业提供新的工作思路、知识、信息、技能,增长员工才干和敬业、创新精神的根本途径和极好方式,是最为重要的人力资源开发,是比物质资本投资更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 员工培训计划,随着中国加入WTO和世界经济一体化,企业从来没有象现在那样重视员工培训计划。

培训计划方案 篇5

为了贯彻好上级关于教师校本研修的精神指示,把工作落实到实处,达到真正为教师发展负责,提高岗位上教育教学水平,制定本计划。

一、培训对象

在岗的全体教师。

二、培训内容及要求

本学年计划完成不少于48学时。具体内容如下:

1、师德教育

培训内容主要有:《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辽宁省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规范》,校本研修5学时。

2、新课程培训

培训内容主要有:课程标准与新教材培训,课程改革目标、内容,新课程与教学改革,课程标准解读。 重点开展新教材研究及新课程案例分析,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等。 研修20学时。

3、中小学管理与教育

培训主要内容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为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心理道德教育。 研修5学时。

4、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培训主要内容有:教师心理及心理健康。 研修5学时。

5、《学科专题》

培训主要内容:学科专业知识拓展及更新,课堂教育教学问题解决等。 校本研修10学时。

三、相关要求

1、村级小学成立一个独立的研修小组,校长负责。 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成立学科教研组,由教研组长负责。 课任教师研修的新课程为独立内容,其他的项目为全员统一内容。

2、各研修小组在校本研修活动中必须是带着问题先确立研修主题,然后进行研修,活动后要有总结(如活动经过、采取的方法、活动的成效、改进的措施等)

3、以上为内容为必修的内容,经过培训并通过考核后,每10学时计1分。

暨南大学珠海学院的简介

开创了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的先河为了满足海内外延伸学子求学的需求,办学空间,1998 年 8 月,我校与珠海市政府就共建暨南大学珠海学院签订了协议,地点设在唐家湾。 由于办学条件的限制,1998 年仅招生 2 个专业:计算机和旅游管理,共 100 名学生,但是他们却开创了珠海经济特区历史上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的先河。 2000 年4 月29 日2000 年4 月29 日 ,珠海市府与暨南大学 再次签订合作协议,将学院从唐家湾迁至市区内的前山镇,并永久无偿提供近 900 亩的土地作为新校区的用地。 经过五年的建设,2000年,珠海校区已成为一个拥有在校学生5800 余人,近 20 个本科专业,风景秀丽、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学府。 校园内,巍峨壮丽的教学实验综合楼,造型别致的餐饮中心和学生活动中心精连巧构,9 幢现代化学生公寓,设施先进的运动场地,为莘莘学子提供了舒适的学习、生活条件。 1998年8月28日,暨南大学率先与珠海市政府首次签订了办学协议,以此开创了珠海经济特区历史上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的先河。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伟长为学院破土动工奠基,原教育部周济部长对这种办学模式给予充分肯定,并说:暨南大学珠海学院是暨南大学办学的延伸。 2000年4月29日,暨南大学与珠海市政府签订进一步合作建设珠海学院的协议,将学院从唐家湾迁至距离澳门仅十分钟车程的前山镇,校园占地面积近900亩。 经过十年的建设,如今的珠海学院风景秀丽、设备齐全:多功能的教学综合大楼、舒适的餐饮中心、别致的学生活动中心、整齐化一的学生公寓、绿草茵茵的运动场所以及潺潺山泉汇聚而成的日月湖,为在校莘莘学子提供了宁静、舒适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2009年4月1日,珠海学院更名为暨南大学珠海校区。 未来几年,珠海校区将全面实现校区化管理模式,建设具有特色的专业化学院,走国际合作办学道路,打造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培养创新型人才,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2010年,除了珠海学院原有的20个本科专业(涵盖文、管、经、法、工等学科门类)和3个硕士及2个博士招生专业之外,珠海校区还有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外语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应急学院、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以及国际关系学系等十个院系在珠海校区开设的33个本科专业。 为了适应社会需求,促进产、学、研发展,珠海校区设有5个研究所和5个实践中心,即:包装工程研究所、电气自动化研究所、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所、香山文化研究所、华人留学文化研究所;创业经济研究与实验中心、外语实践中心、数学建模创新实践基地、法律与政策实践中心、以及ACM程序设计训练基地。 校区现代技术教育中心由电教中心、网络中心、计算机中心组成。 校区实验中心包括“包装工程实验室”、“电子与信息科学实验室”、“新闻与传播实验室”、“电气自动化实验室”和“普通物理实验室”,其中,“包装工程实验室”和“电气自动化实验室”成为珠海市科技创新公共实验室。 原暨南大学珠海学院已经于2009年实现校区化,改分为国际商学院、人文学院、翻译学院以及电气信息学院。 为了给教学科研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学院以高质量、高水平、高起点的原则来构建教学设施和教学服务体系。 现代技术教育中心、各类专业实验室以及图书馆为全院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和优质的教学服务。 珠海学院的学生工作秉承 “团结进取,服务暨南人” 的宗旨,以 “ 内练素质,外塑形象 ” 为目标,对内推动我院学生文体、学术、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向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活跃校园文化,构建高品位校园生活,对外加强与兄弟院校及社会各界的沟通与联系。 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文娱、体育、科技等各类活动,并取得良好成绩。 在 2004 年度的校运会中该院学生运动队分别取得男子团体总分第二、女子团体总分第二的好成绩。 在 2004 年 8 月举行的“ 泰豪杯 ”全国大专电视辩论赛中,以我院辩论队为主力的学校辩论队取得亚军的好成绩,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珠海校区是暨南大学年轻而有活力的校区,在办学过程中始终与校本部在 “ 招生标准 ”、 “教学组织与管理 ” 以及 “ 师资的招聘 ” 上保持同一;紧密围绕学校 “ 侨校 +名校” 的发展战略和 “ 国际化、现代化、综合化 ” 的办学思路;强化 “ 从严治校、从严治教、从严治学 ” 的办学原则,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学风、教风和工作作风。 为把学院建成特色鲜明,与校本部优势互补的教学科研型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将不懈努力,未来的珠海校区必将成为暨南大学的一颗璀璨明珠。 暨南大学电气信息学院成立于2010年8月,是在暨南大学包装工程研究所、暨南大学电气自动化研究所、原珠海校区计算机系、基础课部数学教研室的基础上,经学科整合而形成的理工类专业学院,主要从事电气工程、包装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 依托暨南大学珠海校区近12年的基础设施、师资队伍、管理规范、学科基础等各方面建设和发展成果,暨南大学电气信息学院形成了人员稳定、结构相对合理的教学、科研及管理队伍,各项管理规范日趋完善,整个管理架构和管理体制与暨南大学校本部完全接轨,为学院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基本情况1.现有学科及招生规模电气信息学院目前有包装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信息与信号处理)6个本科专业,涵盖包装工程、电气自动化、信息技术三个学科领域。 其中,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广东省名牌专业。 学院现有全日制4年制本科学生797人。 2.师资队伍建设电气信息学院目前有教职员工53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6人、副教授16人。 24 人具有博士学位,20人具有硕士学位,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教学科研群体。 3.学科基础设施建设学院现有数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技术4个教研室和包装工程、电气自动化两个研究所(教研室)。 已建成微机系统与接口、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智能信息处理、计算机网络、电子工艺、计算机组成原理、牵引供电、电机与配电、电路原理、自动控制、过程控制、单片机、电力系统仿真、微机保护、测控技术、电磁兼容、运输包装、包装印刷、食品与药品包装等21个教学科研实验室及数学建模、ACM、机器人3个课外实践教学基地。 包装工程实验室、电气自动化实验室分别于2006年和2008年被认定为珠海市公共实验室,产品包装与物流实验室于2010年获批为广东省省级重点实验室。 依托暨南大学珠海校区现代教育中心(网络中心、计算中心、电教中心)、图书馆、体育部、后勤服务中心,学院师生员工享有良好的教学、科研、生活、后勤保障及校园环境。 4.科研成果截止到2010年11月,电气信息学院教师共承担各类基金项目34项,总经费750万元,其中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部级项目9项,地厅级项目11项,横向合作课题11项,发表A类论文114篇。 二、特色与优势1.精干、高效的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截止到2010年学院的日常管理和运作已步入正轨,在校学生人数797人。 现有专职教师43 人,师生比为1:18。 目前有专职管理人员4人,承担了全院的教学、科研、行政等各项管理工作。 有实验教师6人,负责全院21个实验室的教学、科研和日常维护工作。 各教研室、研究所及各部门在高负荷运转的情况下高效率运作。 2.综合而又相对集中的学科布局经优势资源整合力量,凝练出包装工程、电气与信息二个学科群,形成了电气与信息、产品包装设计与制造2个学科平台,并成为电气信息学院“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学科。 3.良好的教学环境和高质量的本科人才培养体制教学质量是学院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和生命线。 建院伊始,学院承继了暨南大学珠海校区已有的科学而系统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并将这一思想贯穿到学院的各项工作中。 4、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学院建有数学建模、ACM程序设计、机器人3个课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机会,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 三、发展定位通过5-10年的建设,把电气信息学院建设成为特色明显、与校本部优势互补的教学研究型学院,建成1-3个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学科。 坚持以内涵发展为主的办学思想,整合优势力量,凝练学科方向,调整学科结构,创新管理机制,营造良好环境,实现学院从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转变。 适度扩大办学规模,合理调整规模发展、速度和教育层次结构,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 创造优良的人才成长环境,培养和造就一批德才兼备、具有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在教学、科研、管理上形成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相对稳定的骨干队伍。 1.调整学科结构,形成特色明显、与本部优势互补的学科体系根据未来发展趋势和学校“十二五”规划要求,加大学科建设和调整力度。 通过资源和学科方向整合,构建电气与信息、产品包装设计与制造2个学科平台。 将食品与药品包装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作为重点学科加以建设和扶持。 培养3—5名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建设相应的学术团队。 在现有的学科基础上,调整学科结构,形成特色明显、与本部优势互补的学科体系,力争到2015年基本建成涵盖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多层次教育体系,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科布局。 2.以优势学科为龙头,实现科研实力总量快速增加整合学院整体资源,形成跨专业的申报团队,以提高项目申报质量为切入点,确保基金项目和科研经费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实现在重大项目的申报和获准方面有大的突破。 力争承担国家级项目2-5项,省级项目10-15,其他项目30-50项,力争年平均科研项目经费达到200-300万元。 3.力争将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电气自动化、包装工程等学科中的2-3个学科建成硕士授权点。 力争在“十二五”期间自行申报一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在一级学科下设置1-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4.按照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的原则,力争到2015年,将现有的6个本科专业扩大到9个。 学院在读学生总人数达到1600人左右,其中4年制本科生1400左右,研究生50人左右(包括博士研究生10人),成人教育、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等150人。 国际商学院现有金融学、国际商务、工商管理等3个教研室;财务管理、金融学(金融工程)、国际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和市场营销等6个本科专业;设有国际商学院实验中心(下设金融工程实验室、国际商务实验室、ERP试验室、创业与经济学实验室)、国际合作交流中心和教育培训中心;另设暨南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暨南大学港珠澳服务业发展研究中心2个科研机构。 学院现有正式教职工38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1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2人,拥有博士学位和在读博士老师的比例达73%;在校本科学生约1300人。 截止到2010年来,学校注重引进国外教学资源,努力为学生创造国际化的学习条件,使学院在国际化办学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学院在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欧克莱尔)相关院系合作与交流的基础上,还与美国纽约理工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等开展全面合作;与台湾建国科技大学开展本科生境外实习合作等。 为进一步实施学校“侨校+名校”发展战略,推进珠海校区专业化、国际化和差异化方向的发展,国际商学院将继续秉承“忠信笃敬”的暨南校训,坚持“教学重精品、科研上水平、专业显特色、合作促提高、发展创品牌”的发展思路,在学校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同心协力、开拓进取,着力打造“ 立足本土、融汇中西、彰显特色、务实求真”的一流国际商学院,为社会培养和造就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胸怀、敢于担当和作为的高素质商科人才。 人文学院于2010年8月成立。 人文学院是暨南大学在珠海校区办学的延伸与发展,同时也是学校新开辟的又一人文高地。 学校办学百余年来,蕴积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学科专业基础,人文学科名师荟萃,杰才辈出,其思想以及所倡导的办学理念、学术思想和精神人格形成了丰厚而珍贵的文化遗产,启迪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暨南人。 临海凭风,纵览天下,人文学院以传承暨南大学百年来的人文精神、办学理念和弘扬优秀中华文化为己任,恪守忠信笃敬的校训,秉承着忠信笃敬,知行合一,自强不息,和而不同的暨南精神,不断开拓进取,与时俱进。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暨南大学人文学院汇聚了珠海校区相关的人文学科专业、研究所,其中包括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法学系法学专业、行政管理专业、新闻与传播学系新闻学专业、广告学专业、基础教学部社科教学室,以及香山文化研究所、华人留学文化研究所、法律与政策实践中心、新闻与传播实验室。 暨南大学人文学院现有教职工50人,教师队伍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3人;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师28人,初级职称9人,教职工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8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28人。 教师队伍中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5人。 学院职教师中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暨南大学十佳授课教师2人;暨南大学优秀教师2人;暨南大学优秀科研工作者1人;珠海市先进教师3人。 迄今,学院共有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厅局级社科基金在研项目,并有广东省高校精品课程1门、暨南大学校级精品课程2门,以及珠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 暨南大学人文学院在校学生有600多人,现有汉语言文学专业、法学、行政管理、广告学4个招生专业。 暨南大学人文学院学生在人文学科专业的各类、各级比赛中获得多项奖励,多名毕业生考取国内外著名学府留学深造。 暨南大学翻译学院是在现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翻译方向的基础上建立的。 暨大外国语学院的前身是创办于1927年的外国语言文学系。 历史上曾有许多著名专家学者在该系任教,如叶公超、梁实秋、钱钟书、许国璋教授等。 1978年暨南大学复办以后,外语系在曾昭科教授、翁显良教授主持下,教学科研均取得辉煌成绩。 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于2001年5月在原暨大外语系和大学英语教学中心的基础上成立。 自成立以来,外国语学院已发展成拥有英语语言文学系、商务英语系、日语系、大学英语教学部4个教学单位,外国文学研究所和应用语言学研究所两个专门科研机构,现已拥有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以及翻译专业硕士学位点(MTI)。 其中,外国语学院的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点是暨南大学最早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曾经以文学为主、专长翻译和翻译研究,其翻译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著名学者翁显良、曾昭科、谭时霖、张鸾铃、黄均、黄锡祥等教授先后担任导师。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点在语言应用认知、语篇分析和音系学等方向具有鲜明的特色。 研究生导师主持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人文社科项目近20项,厅级和校级项目数十项,并在外语类和社科类权威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或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数十部。 外国语学院于2005年开始招收翻译方向本科生,2007年申报翻译专业,2009年获教育部批准。 鉴于国内办学格局的整体需求,学校决定在原有外语学院的基础上,整合校本部和珠海学院外语资源(特别是翻译师资力量),联合成立翻译学院,扩大招生规模,使我校本科专业教育的布局和结构更趋科学、合理。 翻译学院将一如既往地贯彻忠信笃敬的校训,致力于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文学、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方面的训练,在系统的英语听、说、读、写等能力训练和培养的基础上,更加全面而系统地讲授翻译的基本理论和技巧,进行大量各种各样的翻译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较强的英汉口、笔译能力,并能够熟练地运用翻译工具,从事科技、经贸、法律、政治、新闻、旅游等实用类文本的实际翻译工作,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通用型翻译专业人才。 同时,为适应现代社会对多元化人才的需求,学院将全面奉行以人为本,因材施教,面向未来,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逐步打造成重实践、重应用、重素质培养的人才培养与教学特色。 学院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英语学科教学改革和建设为中心,继续强化教师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 培养具有坚实的双语语言基础和娴熟的语言交际能力,掌握多方面的笔、口知识和技能的高层次翻译应用型人才。 翻译学院的成立继承了暨南大学传统上外语学科的翻译强势,整合了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和珠海学院外语系新的教学、师资和研究资源,力争在数年内把翻译学院建设成为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广东省内一流的教学与研究型学院。 为实施暨南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确保新生入学后的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正常开展,培养新生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学校决定由“四海书院”具体负责暨南大学本科通识教育阶段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工作。 2010年,进入四海书院的院系包括: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和国际关系学系。 四海书院,源自《尚书·禹贡》篇:“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 ”意即将中华文化远播到五洲四海。 以“四海书院”命名,表明暨南大学作为“华侨最高学府”, 积极贯彻落实“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致力于招收来自五湖四海的优秀学生。 同时,寓意着“书的海洋”、“知识的海洋”,体现我校厚重的知识底蕴和丰富的文化氛围,注重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和与时俱进的现代科学技术培养造就“四海”人才。 四海书院的宗旨是,以 “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和“侨校+名校”的发展战略为指导,贯彻“质量是生命、创新是灵魂”的办学理念,始终坚持以“宏教泽而系侨情”为历史赋予我校的教育使命,以培养港澳台侨学生为国家赋予的政治责任。 把优秀传统教育思想“因材施教”与国际社会发展趋势相结合,把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把培养应用型人才与造就创新型人才相结合,不断提高港澳台侨学生人才培养质量,探索和实施我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改革。 通过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四海书院将逐步探索符合现代教育教学规律、适应各类学生学习特点和实际需要的相对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促进本科学生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的全面发展。 珠海校区在校学生近7000人,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全国乃至全球范围的各种竞赛,连连获得佳绩,充分体现了暨南大学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珠海学院数学建模竞赛队伍连续3年参加国际、国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共获得国际一等奖6项、国家一等奖10项的骄人成绩。 2008年,珠海学院代表暨南大学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在世界475所著名大学参赛队伍中名列第14位;同年,珠海学院参加“全国数学建模比赛”,在全国1022所参赛大学中荣获金奖数和获奖总数双第一的桂冠。 除此之外,珠海学院代表队还曾获得全国“泰豪杯”大专辩论赛亚军;全球华人大学生广告创意大赛和全球金铅笔广告创意大赛金犊奖和银犊奖;第五届挑战杯飞利浦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并且在珠海市首届大学生运动会中一举夺得了62枚金牌中的36枚,荣获团体总分第一。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chuangtou/9551.html
复古手机真有人买 诺基亚一代神机来了!HMD复刻
马龙 乒乓男团决赛第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