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 人设是怎样崩塌的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的这句情诗脍炙人口,奠定了他忠贞不渝的痴情形象,然而他在《莺莺传》中“无中生友”,为变心人强行辩护,又让读者直呼“下头”。

自赵令畤论证张生为元稹自寓开始,一般认为《莺莺传》 是元稹假托张生讲自己的恋爱故事。

那么怎么看待和理解这种矛盾?这个问题争论不休。人大文学院副教授洪越老师提醒我们,要结合特定的历史背景,从文本内外来看待这一问题。

随着科举取士的推行,以文学素养取得政治权力的文化精英登上历史舞台,情色风流成为一种被肯定的价值,“风流才子”形象正是这一背景的产物。

士人通过讲述和写作来分享情爱诗歌和故事,既有彰显才情、建构自我的需要,还出于维持社会人际关系、积累文化资本的目的。

元稹: 同年 同拜校书郎,触处潜行 浪熳狂 。(《赠吕二校书》)

白居易:见君新赠吕君诗,忆得 同年 行乐 时。(《和元九与吕二同宿话旧感赠》)

妓乐作为政治地位和精英身份的表征,

对此的追忆还作为巩固友人情感的方式。

洪越老师的新书《礼法之外:唐五代的情感书写》把“风流”被视为某个时代知识阶层的“症候”,追问自由恋爱与理想爱情如何发生,将刷新你对爱情的一些刻板印象。

元稹的多情和无情、痴情和负心,应该放到唐五代的情感书写这个社会背景、这个文学脉络中来看。

“始乱终弃”的元稹

原来并非孤例?

对现代读者来说,《莺莺传》最激发读者兴趣的部分,是张生解释他为什么离开莺莺。张生给出的理由是,莺莺是危险的“尤物”,因此他不得不 “忍情” 离开,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莺莺传》后来改编为《西厢记》,图/陈洪绶《西厢记》插图。

《莺莺传》的叙述者也认同这一说法,说自己常常向人讲述这个故事,以“使知者不为,为之者不惑”。然而,故事对莺莺的描写并不支持这一论断。故事为张生、莺莺各自提供了对恋情的不同叙事,争夺读者的同情。

多数现代读者同情莺莺,拒绝张生的“尤物”说,认为那是“文过饰非,遂堕恶趣”,是“最为可厌”的“迂矫议论”,张生的说辞只是“场面话”,是“为了使具体描绘自己的恋爱过程成为可能”。

然而叙述者这么说,某种程度上说明这种说法在当时有一定“市场”。洪越老师就指出,这需要放在中唐士人 对情爱的迷恋与焦虑 的社会背景中去理解。年轻士人从全国各地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接触到发达的伎乐文化,与妓女和其他身份低于士人的女子交往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明·仇英《观榜图卷》

他们通过创作情欲和爱恋主题的诗歌和故事塑造风流才子的形象,传播文学声誉;但对情欲的迷恋可能引发“失序”,与道德观念和理性自我之间产生冲突,导致焦虑。 迷恋与焦虑的交织 推动了中唐情爱故事的产生,回应了这一问题。

元稹写《莺莺传》前,《李娃传》和孟简的《咏欧阳行周事》在长安流传,都曾告诫人们及时斩断情丝,避免因情爱葬送前程和性命。

学者指出,中唐士人用“尤物”一词表达对情欲的破坏力的不安。孟简和元稹都主张在情爱使人偏离正轨前及时割舍,这种观点使张生离开莺莺被理解为理智之举,而非负心薄情。

以元稹的文学才能

为何没能自圆其说?

那么为何小说叙述的主人公,给人留下的只是负心薄情的印象呢?或者说,以元稹的文学才能,为何没能够弥合二者的矛盾?

例如学者宇文所安就从叙事学的角度提出了两种可能,要么他是在阴阳怪气地反讽,要么他没有意识到写作出现了盲点,对莺莺的描写提供了莺莺的视角,足以与张生的说法抗衡。

宇文所安(英语:Stephen Owen,1946年10月30日—),美国汉学家。

洪越老师则指出,并非元稹要充当“反讽大师”,元稹之所以采用没有确定视点的叙述,是处理生活经验内在矛盾的需求。在这里, 他既要赞美情爱,又要为男主人公抛弃恋人与恋情辩护

为歌咏情爱,他描写常见的情爱场景,如艳遇,结合,离别后的思念,旁观者对情事的赞叹。为了给张生弃莺莺寻找合理的解释,他把莺莺塑造为“尤物”,小心排除张生承诺莺莺的证据,使他不会成为违背誓约的负心恋人。

但问题是, 歌咏情爱与为变心人辩护互相矛盾 。莺莺对爱和思念的表达,虽然有助于渲染情爱,却动摇了她被赋予的“尤物”形象。而张生的沉默和不承诺虽然可以让他摆脱违背誓言的名声,却使他成为一个不称职的恋人。

元稹努力把张生塑造为令人同情的形象,可莺莺的深情和痛苦似乎更有感染力 。结果是,莺莺的声音揭示了张生将莺莺命名为“尤物”的男性中心话语,也动摇、削弱了叙述者为张生辩护的努力。

闵齐伋绘刻西厢记彩图第十八,朱帘低垂处可见莺莺握笔凝想,似有万种情思寄与张生。

此外,这还和元稹采用的 文类 有关系,例如元稹还在自叙诗《梦游春》中反思这段感情对自己人生的意义,他以造梦的形式描述男女情爱,用悔悟主题强调情感经验对于成长的教谕意义,矛盾感就没有那么强烈。

梦魂良易惊,灵境难久寓。

夜夜望天河,无由重沿溯。

结念心所期,返如禅顿悟。

觉来八九年,不向花回顾。

杂合两京春,喧阗众禽护。

我到看花时,但作怀仙句。

浮生转经历,道性尤坚固。

近作梦仙诗,亦知劳肺腑。

一梦何足云,良时事婚娶。

在《梦游春》中,元稹对追逐艳色这一经验的处理更复杂,对“转折”的描写也更为曲折。

而当他用传奇故事自述恋情,最大问题是作者、叙述者、男主人公之间距离过近,会影响对情爱事件的看法和叙述。

其他中唐情爱故事谴责背弃恋人者,但元稹要为自己或朋友的行为寻找合理性,因此 精心选择纳入与排除的内容,叙述的裂缝却由此而生

爱情作为一种话语

为何非要这样讲述?

那么还有一个问题,元稹为何不采取更保险的形式,讲述一个舆论上更安全的歌颂爱情、反叛权威的故事?而要用多重文体自述恋情,毕竟这在当时也很特别。

洪越老师给出了他的看法,一方面是 情感因素 ,年轻时的恋爱经验让他难以忘怀,在之后的十年间是让他牵挂的心结,此外也有 性格的原因 ,元稹争强好胜、好冒险,什么事都要为他人所不敢为、证明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也是他书写禁忌题材的重要原因。

《元白长庆集》,明代马元调校编。

在中晚唐,创作与传播以情欲和爱恋为主题的诗歌和故事成为 一种社会风尚 ,也是以文学仕进的士人在竞争的大环境中展现文学才华、经营社会关系、建构自我身份的一种方式。

不过,讲述自己的恋情仍然是讳言的话题。杜牧晚年准备自编文集时焚毁了可能被解读为自己情爱经验的诗篇,李商隐则直接否认自己的风流诗作与生活经验有任何关联。

李商隐:至于南国妖姬,丛台妙妓,虽有涉于篇什,实不接于风流。

李商隐曾将自己与柳枝相遇之事题写在洛阳里巷的墙壁上,将自己展现为风流才子,但是也曾自道“清白”。

即便元稹“特立独行”,仍旧注意“社会影响”,例如在《梦游春》等文本中,借助隐晦私密的表达方式,希望在当时认同浪漫情爱价值的小圈子里炫耀自己不羁风流,同时避免来自广大士人群体的非议责难。

他在小说中的一些现在看来匪夷所思的情节,例如向朋友炫耀莺莺的信,其实也是当时的常情。和朋友谈论浪漫情事,是建立风流才子身份的重要方式,故事收录崔莺莺的信,还可以让男性读者参与情爱故事。

然而也正是这些信,加剧了文本叙述的裂缝,让我们看见背后更广阔的时代,看见那个时代作为知识阶层“症候”的“风流”。

《礼法之外》目录(上下滑动查看)

上编中晚唐个案

公与私的交叠——政治境遇与白居易的妓乐书写

元稹:自述恋情的尝试与难题

沈亚之:带有边缘性质的写作

读者与作者的“竞争”——论晚唐五代杜牧形象的生成

韩偓《香奁集》的编录与唐末回忆性书写

中晚唐墓志中的浪漫书写

中编在五代十国的延伸

前蜀的宫廷唱和与诗集编选——唐代文化“继承者”身份的塑造

《花间集》的编选:构建具有“包容性”的后蜀文化

从徐铉、韩熙载看南唐士人对妓乐活动的评议

南唐的皇帝、词臣、史家与曲子词

下编情爱表达的“语法”

写情文学的结构

情爱故事的修辞

浪漫话语的难题

结构分析:解读唐诗本事故事的一种方法

你怎么看待洪老师的观点

和大家分享一下阅读的体会和启发

2位优秀留言读者将获赠这本新书

礼法之外:唐五代的情感书写

洪越 著

把“风流”视为“症候”

揭示自由恋爱的情感辩证法

京东满100-50优惠中

《礼法之外:唐五代的情感书写》

转载及合作请发邮件:scb01@pup.cn

▼点击名片 ⭐标关注我们▼

把“风流”作为症候

看见自由恋爱的前世今生


写出“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元稹真的是渣男吗?

元稹,字微之,唐朝诗人。 元稹其人在历史上一直存有争议,他曾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名句,但却有着渣男之称。 后世骂他为奸佞小人,他却曾同大诗人白居易情同手足,有着深厚的感情。 元稹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他的几段情史了。 但如果我们深入探究,仔细考据会发现,元稹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渣。

使得元稹一举成名的是他所著的传奇小说《莺莺传》,许多人认为这是元稹的自传,小说中背弃了崔莺莺的张生,就是元稹本人。 但事实上,究竟是否有崔莺莺本人还不可考,说崔莺莺是元稹的表妹,更是无稽之谈。 《莺莺传》本质上是一篇传奇小说,含有大量的杜撰成分,是元稹为了打响知名度开拓仕途所作。 元稹写出《莺莺传》之后名动京城,《莺莺传》为他赚取了名声,却也使得他背上了背信弃义的渣男名号。

其实元稹只娶过一任妻子,就是韦公之女韦丛。 元稹娶韦丛为妻,算得上是高攀。 两人婚后过着几乎算得上是清贫的生活,但韦丛为人贤淑,从未抱怨。 元稹与韦丛的感情相当深厚,两人相守六年间,元稹从未纳妾,更没有辜负韦丛。 但好景不长,韦丛因病去世,留下元稹一人。 痛失爱妻的元稹悲痛难忍,写下著名的悼亡词《遣悲怀》三首,字字真切,感人肺腑。 诗中“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两句,情真意切,读来催人泪下。 可见他在同韦丛的婚姻中,一心一意从未不忠。

至于元稹和薛涛之事,更是坊间传闻,无稽之谈,两人真实的年龄相差甚远。 元稹其人,为官清廉耿直,为夫情深意重,为友肝胆相照,却不得善终。 生前在政治上被朝臣权贵针对,几乎赶尽杀绝,死后遭到社会舆论攻击,无故背负骂名。 所作诗句情真意切,还被污蔑成千古渣男,实在是可哀可叹。

元稹被贬一次,就拥有新欢一次,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元稹是个多情又有才的人,很像《天龙八部》里的段正淳,出身高贵、修为也好,但就是喜欢到处留情,见一个爱一个。 说他是“渣男”,似乎还有些不妥。 因为元稹并不始乱终弃,也不以玩弄女子的感情为乐,他就是纯粹的多情,他对每个喜欢的女子都是真爱。 因为有了深厚的感情基础,所以写起情诗来也格外动人。

元稹最有名的诗就是《离思五首》了,其中一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更被引为爱情绝句。 这首诗是写给他死去的原配妻子韦丛的,意思是除了妻子韦丛外,其他人都不值得他留恋了。 可见元稹对其妻用情之深。

但再厚的深情都经不起时间的打磨。 韦丛病危时的某一天,元稹前往蜀地办事,遇上了一个比他大11岁的女诗人薛涛。 两人从一见如故很快就发展成了一见钟情,薛涛深深爱上了这位每次谈恋爱就写诗的才子。 只不过,元稹很快又接到了任职洛阳的命令,所以这对“痴男怨女”才不得不分开。 这段跨年恋比较为人不齿的一点是,当时元稹的妻子还在病危中,元稹便与其他女子勾三搭四,情意上可以说他多情,但在道理上却挺不负责任的。

原配韦丛死后,元稹写下那首动人的悼念之诗,从诗来看,很容易以为元稹爱极了原配,不会再和别的女人在一起了。 然而,事实却很快打脸了。 元稹又娶了个安仙嫔的小姑娘。 婚后生活倒还不错,只是这位新媳妇很快也染病死了。 安仙嫔死后,元稹倒也没浪费自己的相貌与才情,又娶了个叫裴淑的女子。 这已经是他的第三个妻子了。 而元稹重新结婚后,还养了小情人无数,可以说这际遇倒是能让很多直男都羡慕不已。

只不过福祸所依,元稹一生在情场上花团锦簇,老了却是副得病的身体。 他担心自己年华老去,便学起了炼丹术,搞得身体越来越差,最后还因此而死。 一代浪子情痴就此一命呜呼。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表达了什么哲理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落寞无奈的心情。 告诫人们好好珍惜身边的亲人,没有他们你的人生就不完整,不要等到失去后,那时你想找也找不回来了的人生哲理。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jinrong/39363.html
森林狼获得二轮签互换权 李凯尔3年2700万签换加盟勇士 W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