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号子 何以中国 运载千秋丨喊响运河文化宣传的

保护

在神州大地之上,有这样一条人类文明史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人工河流,它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蜿蜒3500多公里,对中华民族影响深远。这就是大运河。

2014年,中国大运河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十年来,作为占总河段近三分之一的重要河段,山东始终致力于大运河的保护、开发、利用,让滔滔运河之上的“山东号子”喊得分外响亮。

喊响“文化号子”,讲好传承创新的运河故事。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大运河是一条流动的河,也是一条文化的河。自古及今、自南向北,大运河促进了齐鲁文化与燕赵文化、吴越文化、荆楚文化之间的互动联系,不同地域的服饰、饮食、舞蹈、音乐、建筑等沿运河传入山东,并与山东区域文化融会贯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山东运河文化。

齐鲁大地与运河的碰撞,为山东留下了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运河(山东河段)拥有运河、泰山、曲阜三孔等世界文化遗产,8段河道、15个遗产点入选大运河遗产名录。沿线拥有南运河德州段、中河台儿庄段、汶上南旺分水枢纽、东平戴村坝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生态

要让运河的精魂留得住、走得深、流得远,山东做出了一系列实践。

2020年,《山东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发布,旨在深入挖掘大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宝贵遗产,统筹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2023年,山东实施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程,启动大运河沿线重点文物保护项目,将大运河沿线名城名镇名村和历史文化街区全部完成规划编制。此外,山东坚持活态化传承、创新性发展,立项建设81个高校文科实验室,加强“大运河文化数据平台”“大运河民间文献数据库”建设。

山东还将运河文化传承纳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进运河文化元素进学校、进家庭、进机关、进社区、进村庄、进企业,开展大运河文化体验活动,让大运河流淌出时代新风貌。

喊响“旅游号子”,讲好文旅融合的运河故事。

2023年,山东全面启动沿黄河、沿大运河、沿齐长城、沿黄渤海、沿胶济铁路线“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建设。

同时,山东将大运河与齐鲁文化要素融合,打造“鲁风运河”旅游交通廊道,不断提升沿线旅游景区、特色民宿、休闲乡村等旅游产品品质。

运河山东河段的文旅融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以微山湖、东平湖为集聚发展区,整合开发运河两岸文化旅游资源,串联山陕会馆、戴村坝、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济州古城、台儿庄古城以及鲁故城、大汶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标志性项目,深入挖掘传统工艺、民俗节庆、地方戏曲等资源,积极打造大运河文化旅游示范区。

为弘扬运河文化,各地开展“文旅+演艺”的跨界尝试。通过创作现代戏《微山湖》、山东梆子新编历史剧《运河老店》《河都老店》、民俗风情剧《我家就在岸上住》、舞剧《忠义水浒》等文艺作品,把运河人家的故事搬上了舞台。

依运河而建、依运河而兴的枣庄市台儿庄区,立足“古城、水城、绿城、慢城”定位,保护水生态、打造水景观、弘扬水文化,以齐鲁文化新地标演绎着运河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新篇章。

同样巧打“运河牌”的还有位于泰安的大宋不夜城,当地将运河元素融入实景演艺中,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向游客全方位展示东平运河文化。当地还在坚持保护性开发的基础上,编制了百里运河风情游线路,串联起运河之心戴村坝、千年宋城、安山古镇等,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

喊响“生态号子”,讲好水绿山青的运河故事。

东平湖

擦亮运河文化的“金名片”,文化、生态要比翼齐飞。

“润万物者,莫润乎水”,水是大运河的生命。但受历史演变、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影响,一个时期以来,运河黄河以北河段水资源短缺,不少河道断流。

位于泰安的东平湖,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调蓄枢纽和京杭运河复航战略枢纽,对山东河段的生态保护意义重大。

东平县近年来下大力气先后开展了网箱拆除、砂场清理等九大攻坚行动,确保水质稳定在国家地表水三类水标准以上,东平湖终于碧波再现。环境好不好,动物最有发言权。近年来,许多摄影爱好者在这里连续拍到全球极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头潜鸭。生态的向好与山东大力修复提升运河沿线环境是分不开的。

而这仅仅是山东河段向新、向绿、向美的一个缩影。

大运河里流淌着历史、承载着乡愁,是山东人流动的基因,更是温故知新的时代密码。山东高度重视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着力打造大运河文化交流互鉴先行区、大运河文化保护展示核心区、大运河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区、大运河文化旅游融合示范区。

山东积小胜为大胜,不断与生态环境改善、产业结构升级、乡村振兴等相结合,在改善好沿岸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的基础上,着力修复森林、河道、湖泊、湿地生态系统,打造运河绿色生态廊道,创建沿岸民众宜居环境,在大运河保护与治理上展现山东作为,让悠悠运河永续润泽两岸百姓。

何以中国

无论是保护还是利用,都离不了创新与坚守。在嘹亮的“山东号子”声中,厚重的文化底蕴、多彩的旅游资源、美好的生态环境,将会随着一叠叠浪花,唱出大运河的时代新风采。


大运河是哪个朝代修建的,目的是什么

大运河始建于公元前486年,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大运河三部分,全长2700公里,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e59b9ee7ad、浙江8个省、直辖市,纵贯在中国最富饶的华北大平原上,通达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至今大运河历史延续已2500余年。 早在2400多年前,吴国为北伐齐国争霸中原,在江苏扬州附近开凿了一条引长江水入淮的运河(称邗沟),以后在这基础上不断向北向南发展、延长尤其经隋朝和元朝二次大规模的扩展和整治,基本上完成了今日京杭运河的规模。 京杭运河的许多河段是利用原来的天然河流和湖泊,部分河段是人工开挖的,运河水流主要从沟通的天然河道中得到补给。 到隋炀帝(杨广)时,据说炀帝为了到扬州看琼花,也为了南粮北运,开凿京淮段至长江以南的运河,全长2000多公里。 到元朝时,元定都大都(今北京),必须开凿运河把粮食从南方运到北方。 为此先后开凿了三段河道,把原来以洛阳为中心的隋代横向运河,修筑成以大都为中心,南下直达杭州的纵向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按地理位置分为七段:北京到通州区称通惠河,长82公里;通州区到天津称北运河,长186公里;天津到临清称南运河,长400公里;临清到台儿庄称鲁运河,长约500公里;台儿庄到淮阴称中运河,长186公里;淮阴到瓜洲称里运河,长约180公里;镇江到杭州称江南运河,长约330公里。 扬州是里运河的名邑,隋炀帝时在城内开凿运河,从此扬州便成为南北交通枢纽,藉漕运之利,富甲江南,为中国最繁荣的地区之一。 京杭运河一向为历代漕运要道,对南北经济和文化交流曾起到重大作用。 十九世纪海运兴起,以后随着津浦铁路通车,京杭运河的作用逐渐减小。 黄河迁徙后,山东境内河段水源不足,河道淤浅,南北断航,淤成平地。 水量较大、通航条件较好的江苏省境内一段,也只能通行小木帆船。 京杭运河的荒废、萧条,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的写照。 解放后部分河段已进行拓宽加深,裁弯取直,新建了许多现代化码头和船闸,航运条件有所改善。 季节性的通航里程已达1100多千米。 江苏邳县以南的660多千米航道,500吨的船队可以畅通无阻。 古老的京杭运河将来还要成为南水北调的输水通道。

京杭大运河

运河

京杭大运河,又称京杭运河或大运河,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古代运河,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 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流经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四省一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 历史上,京杭大运河在隋、唐、元、明、清时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延伸、扩宽,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江南一带在全国农业发展地位不断加强、物流需求日益加大所导致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也对京杭大运河进行过多次疏浚。 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1]

大运河的开凿有什么重要的历史作用

山东

一,利于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加强南北沟通,促进民族融合,也有利于中央对南方的控制.二,分散丞相权力,避免丞相专权,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jinrong/40134.html
投资方为鼎兴量子 本原聚能公布A轮融资 融资额数千万人民币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