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于晏 感恩这个年纪遇到这部电影

管虎 演员

彭于晏感恩于自己四十岁时遇到了《狗阵》的剧本,或许也只有这个年龄,才让他对《狗阵》可以如此代入情感。该影片在今年的第7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斩获一种关注单元最佳影片奖和“狗狗金棕榈评审团大奖”,并于6月15日开始在国内上映。

彭于晏表示,拍这部电影让他有机会审视自己的过去四十年,“天地一粒沙,我们可能每天都在忙,但也不知道在忙什么,在戈壁沙漠那样的环境里,人类真的很渺小,也就是戈壁的一粒沙子。你以为重要的事情,可能真的没那么重要。”

“这部电影让我有机会去探索人性同时也能更了解自己”

电影《狗阵》将故事发生地设置在西北小镇,这是继《斗牛》之后,管虎导演时隔15年再回归动物题材创作。影片中,彭于晏饰演的二郎由于过失杀人而入狱,假释后重回故里,却难以融入社会。迫于生计的二郎加入打狗队,因为一次意外的车祸,二郎救下了一只黑狗,两者的命运由此联结。两个格格不入的灵魂在彼此最孤单的时刻产生共振,救赎着彼此,也成为密不可分的人生伙伴。

电影中二郎和黑狗的故事引起了许多观众的共情,人和狗虽然“言语不通”,却“心意相通”,有观众说,“二郎是个特立独行的边缘人,就像电影中的狗群,野性与血性并存。”贾樟柯评价说,“人和狗在西北的苍凉土地上相互温暖,这其中迸发的生命力让人感动。”管虎导演也在采访中表示,“人身体里蕴藏的动物性是特别可贵的,我们一路长大一路把它弄丢了,二郎本该有的血性被这只黑狗激发出来了。”

拿到《狗阵》剧本时,彭于晏说自己已有将近两年时间没有拍戏,“疫情的原因让我想做一些不同的事情,更多时间陪家人,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我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都发生了变化。在这个时间遇见这个非常优秀的剧本,看的时候我就很有感觉,我希望得到不一样的体验。所以,我必须要做这件事情,没有理由拒绝。”

《狗阵》中的二郎让彭于晏深有共鸣,“时隔十年再回到家乡,二郎的世界已经不一样了。对其他人来讲,这个世界上的时间一直在走,但对二郎来讲是遗失了好多年。我在看剧本时会去想,这个人物之前经历了什么?影片中我没有几句台词,但有很多跟狗的对手戏,对我而言这是很有吸引力的一个角色,让我有机会去探索人性,同时也能更了解自己。”

彭于晏坦陈,如果早些年前看到这样的剧本,他可能不会像现在这么有感觉,“但在快40岁的年纪遇到这个戏,我觉得很有共鸣。很多时候人生不是自己可以决定的,我要怎么样做改变,或者找到自己的位置,过程难免迷茫痛苦。电影里的二郎也是这样的处境,他挣扎着想要去突破自己,或者说寻找他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他还能为这个社会做什么,为家人做什么,为自己做什么,他处于一个很大的十字路口,不知道该怎么办。”

演艺事业

彭于晏说自己看剧本时很容易代入,如果自己和角色有某种程度上的契合,就会让他产生很强的创作欲望。“我觉得《狗阵》这个戏一定可以给我很多能量,让我再蜕变。而且管虎又是我很欣赏的导演,我很喜欢他的作品,一直希望有机会跟他合作。”

奉献出了个人从影以来最颠覆的表演

彭于晏在《狗阵》中奉献出了个人从影以来最颠覆的表演,他坦陈二郎是自己从来没有演过的一类角色。像以往一样,他为这个人物做了很多功课。

首先就是外形的改变,“《狗阵》的故事主要发生在2008年的甘肃酒泉和玉门,我的样子跟那个环境的人不像。那段时期就喝了很多咖啡和茶,用漱口代替刷牙,把牙弄得黄一点,晒得很黑,给化妆师也减少了一些工作量。因为那边紫外线比较强,人会是偏红黑一点的肤色,我就把自己晒到斑都出来了,头皮也晒裂了,剃了很短的寸头,然后让身形精壮一点,但是不会像之前《热带往事》那么消瘦。因为二郎这个角色并不是一个不健康的状态,他反倒是从一个生活很规律的地方出来的,他不好的地方在于他的脑子还没有适应当下这个时代,离开家乡十年,跟时代已经脱轨了。在拍的过程中,我觉得二郎的状态跟那条狗越来越像,我很喜欢我在《狗阵》里的造型,非常接地气。”

为了拍《狗阵》,彭于晏还学习了摩托车特技,“我之前拍过很多骑摩托车的戏,但是从来没有练过特技。这次要骑着摩托车爬楼梯,还要飞车,二郎毕竟是一个冠军特技演员,所以还是要练一下。甩尾、骑楼梯、冲下来再飞上去,然后落地,这些过程中我摔得蛮惨的,每天的训练会比较耗体力。”

彭于晏笑说学摩托车特技很难,“因为旧式的摩托车非常重,它的油离要抓得很稳。我在练习的时候都有戴护具,但拍的时候没有,所以,其实很危险,没有专业指导的话真的不要随便自己练。我们所有骑摩托的戏都是实拍,我很喜欢这种挑战。像我之前拍《紧急救援》被火烧或者吊在直升机上,就是顶着一股劲搏命,能挺过来就行。因为以前拍的那些电影,我体能训练很好,但摩托车特技不是纯靠体能,那些特技动作有时候真的做不到,因为它需要身体记忆,需要大脑存取。今天做可以,可能明天就不行。体力好可以,收工以后再练的时候就一直摔,我会有阴影,会痛,再练的时候就不敢。中间有几次砸到脚背、脚趾,也去照了好几次X光,因为大家很担心我受伤。现在,骑摩托也变成我的爱好了,像之前骑单车一样。”

彭于晏

“不是我收养了小辛而是它收养了我”

《狗阵》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跟狗的相处,彭于晏在开机之前专门去学习驯狗,和十多只黑狗培养感情,“当时剧组有很多条狗,动物拍戏不可控,所以我要跟每一只狗都培养好感情。拍摄时很多场戏都是一镜到底,没有太多剪接的部分,所以,会提前跟狗彩排很多遍。我觉得狗都知道我们在说什么,我们在拍戏时,知道我们要它做什么,每一只狗都有自己的个性,就算他们是一模一样的颜色,但眼神都不一样。当时总共有十几只狗,每一只我都记得。我们训练和培养感情的时间蛮久的,我们有吃饭的戏、洗澡的戏、睡觉的戏、咬我的戏、舔我的戏,某种程度上,狗才是这部戏真正的主演。”

彭于晏和这些狗相处了四个多月,戏里面有二郎被咬的戏份,所以,彭于晏试戏的时候要有很多次被狗咬,“有一次试戏,我没有穿护具,那只狗习惯性地直接上来咬我的腿,我没来得及闪开就被咬到了。它有时候不高兴就咬我,我干脆就不躲了,让它咬,当然有护具保护,但还是会疼。因为狗咬住是不放口的,就算穿了护具,也还是会被咬到淤血。如果没有护具,估计就拍不了第二条了,但慢慢咬得多了,我就习惯了,不怕了。狗咬人是很正常和本能的行为,你怎么可以要求一个动物失去它的动物性。《狗阵》这个戏蛮哲学的,我虽然没有什么台词,但是,跟动物的戏可以展现出很多人性的部分。狗某种程度上就是人,只是不说话而已。狗是知道你身上有没有恐惧或者不安的,它们用眼神去交流,透过嗅觉去识别,去判断这个人经历了什么。或许因为狗没有语言,感官就变得更清楚,它记得你身上的味道。你是什么心情,或者你喜不喜欢狗,它都感受得到。我相信狗是能感受到一个人的能量的,在它们眼里每个人的颜色是不一样的。”

《狗阵》中黑狗的扮演者“小辛”,在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上还获得了狗狗金棕榈组委会颁发的“评委会大奖”,而在杀青之后,彭于晏还收养了小辛,“我现在养的三只狗,一只是《狗阵》里面的小辛,另外两只是戏里面怀孕的狗生下来的小狗。这三只狗一直跟我到现在。”

小辛是和彭于晏演对手戏最多的狗,“我第一天去的时候,它就可以在我旁边睡20分钟也不会害怕,它是唯一可以在我洗澡时乖乖坐在旁边跟我一起演戏的狗。小辛很乖,它不叫,但是特别聪明,每次看我的时候,我就知道它的眼神是有思考的,它的眼神有潜台词。小辛是真的会表演,非常有灵性,有自己的想法,只是不能说出来而已。另外领养的两只小狗一公一母,母的看人的时候会想传达一些想法出来,公的就比较呆一点,但也很可爱,都有自己的个性。”

养狗改变了彭于晏的日常生活,他6点起床,养成每天遛三次狗的习惯,亲自照顾狗狗的起居,甚至他去戛纳参加电影节的行李中,大部分都是狗狗的相关用品。彭于晏说,和小辛拍《狗阵》改变了他对表演的认知,而养狗则改变了他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小辛如今已经三岁多,跟彭于晏之间的感情与默契愈加深厚,而小辛纯粹、直接、全盘托出的表达也让彭于晏更加注重生活的当下,珍惜与其相处的每一个此时此刻,他坦言,“不是我收养了小辛,而是它收养了我。”

这是最未知的一次拍摄经历有很多无助、脆弱甚至是恐惧的时刻

尽管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但彭于晏笑说,到了现场才发现和想象的不一样,“我没办法预测狗如何表演,所以必须推翻之前的准备,完全投入在当下并给出直觉的反应。这个过程中,有很多无助、脆弱甚至是恐惧的时刻,因为我不知道这个表演是否准确,唯一能帮助我相信自己的,是跟我演对手戏的狗,它们是最真实的。”

导演管虎不希望在彭于晏身上看到一丝表演的痕迹,彭于晏说:“他想要拍一个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人,对我来说,这是最未知的一次拍摄经历。我只能相信演对手戏的动物给我的反应,这部电影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我的大脑对于演戏的理解,让我对表演产生了完全不一样的认知。”

彭于晏很喜欢管虎的《斗牛》和《杀生》,“我看电影的时候觉得里面的演员被虐惨了,拍《狗阵》我也想被虐虐看。演员在那样的环境里,整个状态会不太一样,我不需要自己去改变太多,因为西北的冷和风,自然而然就会让我有一种在那里生活的感觉。我本来就很喜欢未知的东西,这一次,我没有给角色做任何刻意的设计,导演和我都希望可以追求最真实最生活化的表演,抛开语言,用眼睛和肢体去表演。”

《狗阵》是彭于晏拍过的台词最少的一部电影,他坦言给表演增加了难度,“因为肢体上要加强,特别是很多一镜到底的长镜头,还有特写,其实是很难的事情。有镜头的时候,我就会觉得要给一点东西,我会意识到有人在看,跟没有镜头一定是不一样的。所以,当镜头很远的时候,我比较容易更松弛地表演,但是太松弛也不可以,要找到那个平衡点很难。而且导演找了很多当地的素人和我们一起演戏,如果我设计我的表演,出来的效果就会变得很奇怪。”

过着手机没有信号的日子很纯粹地投入在创作中

这是彭于晏第一次与管虎导演合作,他感到非常荣幸。“我的角色或许就是管虎导演的内心世界,是导演想要跟世界对话时需要的媒介,而我透过表演去完成这个对话。导演对作品和细节的把控要求很高,但他还是给我很自由的空间去创作。团队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拍摄这么难拍的艺术作品,真的很不容易。很感谢有这一段经历,我们这群人一起去创造这样的作品,在四五个月的时间里过着手机没有信号的日子,很纯粹地投入在创作中,对我而言是人生中难得的体验。”

彭于晏称赞管虎很懂表演,也很会表演。“导演好像很喜欢拍动物,喜欢挑战自己。他很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镜头多一秒都不要用,演员有一点做得不对,他就直接不要。导演让我感觉非常安心,最开始会有一点怕,但他对演员非常照顾,让我们有很舒服的环境来表演,而且,他会把周边的所有东西都弄到符合他的标准,是非常有要求的导演,我觉得太好了。导演对我没有太多的设定,因为我的角色没有台词,也没有太多动作,他对有台词的演员会更严格一些。”

彭于晏笑说他和狗的戏,有一个镜头拍了八九十条,“导演说破了黄渤老师和牛的纪录。其实每一场跟狗的戏,我基本都要拍三四十条,这个片拍到最后的感觉,就是我不会再跟动物拍戏了,哈哈。”

管虎导演希望彭于晏足够真实,足够生活化,“我觉得很好,我告诉自己,拍的每一条就要像第一次拍一样,怎么样让自己每次都保持在第一次的状态,这真的最难。所以,我每一条会有一点点不一样,看导演喜欢哪一条。有时候更好玩一点,有时候加一点点小动作,慢慢变得越来越自然,越来越放得开。看导演喜欢哪条选哪条,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磨炼。因为有时候一场戏拍三四条,拍第一条后导演就说很好,但对我来讲,如果拍三十条,当然可以有机会用三十种表演,那就看我能不能够想到三十种表演,这其实是很大的挑战。而且,狗的表演每一次都不一样,所以我不能设计,每一次跟狗演的时候,它做什么我就会直接反应,所以跟狗演戏可能是最自然的。它亲我或者咬我,我最本能的反应做出来,导演就乐了,观众看到的也会是真实的反应。”

试图让自己多一点变化而不是去做自己比较拿手的东西

二郎这个角色和彭于晏的性格很不一样,但彭于晏说自己一直都喜欢这种反差大的角色,“我以前也不是体操选手,只是拍《翻滚吧!阿信》把自己练成那样。我本人当然跟二郎差很多,其实不管是这种偏文艺一点的电影,还是运动励志片、警匪片,我都尽量试图让自己多一点变化,而不是说选择做自己比较拿手的东西,我希望每个类型都可以尝试。这次是管虎导演找我,导演觉得他可以把我改成这样,那我就尽力去达到导演的要求就好。”

谈及角色与本人的“距离”,彭于晏说:“可能我看起来好像跟角色很不像,但我觉得有趣的是,大家也不见得知道我是什么样的个性,透过访问或者其他途径了解到的我,某种程度上也是我在扮演的‘彭于晏’,真正的我有很多面,可能真正的我,就藏在我的角色里。”

拍过的每部戏,也成为彭于晏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不管是学到的技能或交到的朋友,像骑单车的朋友或者MMA的教练,都会成为我之后生活的一部分。比如,我之前因为拍戏考到了海豚训练师的执照,虽然平时不会想起来这件事,但到了海洋公园,就会突然回想起那段经历。这次拍《狗阵》遇到了这些狗,也希望把跟狗的相处延续到自己的生活中,所以收养了小辛。”

彭于晏认为做演员幸福的一点就是有影像帮他记录下自己的生活,“很多事情不记得的话就好像不存在,但我很幸运有影像可以记录,我会记得哪年做了什么。我接到《狗阵》时就想,在这个时候碰到二郎这样的角色,一定有一些意义,可以让我在未来的日子里有所收获,我觉得这是一个礼物。”

人到四十,彭于晏说拍《狗阵》时的心境和以前也不一样,“随着年纪的增长,我也有经历更多的事情。这部戏是魔幻现实的主题,是一个失意的男人重新找回自己的故事。我的很多想法在疫情这段时间有了改变,这时遇到这个角色,我可以把对于世界的理解传达出来,例如,二郎面对新世界的无所适从,他身上的脆弱、迷茫,也是我那时对于外部世界的感受。不管是导演还是我,我们愿意全情投入去创作出一个可能没那么商业的艺术品,我们愿意冒险去做这件事,我们有和二郎一样的勇敢。”

供图/小萱


黄渤

彭于晏:很多事我都不了解,但我想探索这个世界

彭于晏35岁了。 他的标签仍然是肌肉、阳光和一抹坏笑。 只是,在戏外,他开始越来越愿意面对真实的世界,也不可避免陷入更多的思考。 本刊记者/周甜 他穿着黑色皮鞋,黑色牛仔裤,浅灰色棉体恤,肤色黝黑,这是他参演电影《明月几时有》的时候,为了让自己更接近游击队员“刘黑仔”这个角色而特意晒黑的。 这个7月,彭于晏主演的两部作品接连上映。 在《明月几时有》中,他是上世纪40年代名扬港九的传奇抗日英雄“刘黑仔”;《悟空传》中,他是那个一身反叛精神的孙悟空。 想得多了 彭于晏35岁了,已经到了一个被人叫“小鲜肉”会觉得不好意思的年纪,摆在面前的机会越来越多,他的节奏也越来越快。 刚刚过去的半年,彭于晏有6个月是在剧组度过的。 他想趁着精力旺盛的时候多留下一些作品。 当然,他也坦然承认,这也是压力所致,他怕一旦停下来了就会被大家遗忘。 从2002年出演第一部电视剧到现在,15年过去了。 非科班出身,20岁刚开始演戏那会儿 ,彭于晏说自己全凭感觉。 演电视剧《海豚爱上猫》,他拿到了海豚训练师资格证,这是他得到这个角色的条件。 做演员初期,彭于晏更多的是听从和照做,他不断在挑战身体的极限,而近些年,他学会了观察和思考,比以前想得多了。 而想得太多有时候会束缚他的表演。 这是他从《明月几时有》的导演许鞍华那里学到的。 “你可以换种方式,试着再放开一些,说不定会更好。 ”拍摄期间,许鞍华经常这样跟他讲戏。 彭于晏发现,表演,有时候需要松弛。 作为香港回归20周年的献礼之作,《明月几时有》讲述了一段发生在1942年的抗日故事。 当时日军攻占香港,知识分子成了被通缉的目标。 为了把文化人士转移出去,彭于晏饰演的游击队队长刘黑仔和周迅饰演的小学女教师方兰里应外合,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秘密营救。 “我想都没想过,许鞍华导演会找我拍戏。 ”彭于晏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2011年时,彭于晏凭借电影《翻滚吧!阿信》入围第4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那一届,许鞍华凭借《桃姐》摘得最佳导演奖。 在那场颁奖典礼上,《桃姐》三次提名,三次拿奖,成为那届金马奖上的大赢家。 《明月几时有》是彭于晏第一次和许鞍华合作,此前两人只是在电影人云集的颁奖礼上碰过面,从来没有过交流。 所以当“刘黑仔”找到他时,彭于晏一开始有点懵。 “这个角色对我来说很难,我不像一个游击队的人,不会讲广东话,什么都不会。 ”一开始他完全没有信心,开拍前,许鞍华给了他三本关于“刘黑仔”的人物传记,读到最后,他慢慢读出了自信。 和“刘黑仔”一样,彭于晏也没想过自己有机会成为“孙悟空”。 《悟空传》改编自今何在的同名小说。 讲述了在大闹天宫的五百年前,未成为齐天大圣的孙悟空,不服天命,向天地诸神发起抗争的故事。 这部出版于2000年的小说曾在网络上取得了颇高的点击率。 导演郭子健曾与周星驰联合编剧并执导过古装神话片《西游·降魔篇》。 “他很帅,但帅当中有一点猴子的气质在,《悟空传》的定位是孙悟空成为齐天大圣之前,还没有名扬天下的那个阶段,必须兼具可爱、反叛、坚持和无奈这些气质,彭于晏是第一个跑进我脑海中的那个跟剧本不谋而合的演员。 ” 郭子健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彭于晏是他第一个定下的演员,之后根据他的气质去选择其他的演员。 这是郭子健和彭于晏第一次合作,在此之前,只是在他执导的电影《救火英雄》的片场,彭于晏探班好友余文乐时,他和彭于晏有过几次简单的关于电影的交谈。 “如何在人的状态下去演孙悟空?”这是郭子健想要尝试的,也是吸引彭于晏加入的原因。 “我们要让他像一个人,但又不能完全去掉他是猴子的事实。 ”这是导演希望呈现出的效果,至于怎么做到这一点,他没有给彭于晏现成的答案。 彭于晏需要自己去摸索,比如手指如何颤抖,眼神如何更到位。 而比起肢体表演,这部戏对于彭于晏最大的挑战是声音的表演。 导演希望彭于晏为自己扮演的孙悟空配音,而彭于晏的普通话并不标准,多少带点台湾腔。 在专业配音演员的指导下,在提前观影的观众的吐槽声中,彭于晏前后进出录音室十多次,最长的一次,在录音室连呆两天。 “这次行不行,不行我们再来。 ”郭子健记得,彭于晏从没有过一句抱怨,每次离开时都会这样问他。 不停的翻滚! 其实,早在三年前,“孙悟空”的角色找到彭于晏时,身边不少朋友都建议他放弃这个机会。 理由几乎一致:经典很难超越,观众的期待值会很高。 事实上,早些年他拍电影《激战》《黄飞鸿之英雄有梦》和《破风》的时候,身边也总有不理解的声音。 “不要太在意别人说什么,喜欢就会去把握。 我觉得人有时候是这样,还是会选择听跟你想法一样的人的意见。 ”彭于晏形容自己比较“自我”。 “会不会很难?”“观众会不会接受?”或者“我根本就不适合这个角色?”以及“为什么我做不到?”对于这类问题,彭于晏觉得,他必须得先踏出去,接受这个选择,才有机会一探究竟。 彭于晏坦言,自己不是一个善于规划未来的人,比起看不见的未来,他更在意当下。 回看自己的作品,彭于晏只有一个打分标准:拍戏过程中,我是不是过瘾?我有没有学到新东西? 在演员这条路上,彭于晏似乎一直在“被选择”。 彭于晏成长在一个单亲家庭里,小时候大部分时间和外婆一起生活。 外婆喜欢看电影,经常带他去电影院,外婆最喜欢的电影演员是周润发,那个时候,周润发对于彭于晏而言,是隔着屏幕的遥不可及的一个梦。 13岁时,彭于晏离开台湾,去了加拿大,在那里,他考上了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主修经济学。 之所以选择经济学,是外婆的建议,“学金融前景好”。 大学一年级结束后的那个暑假,外婆过世,彭于晏回台湾奔丧。 这一年他19岁,小时候找他拍过广告的导演杨大庆当时在筹备偶像剧《爱情白皮书》,被杨大庆看中后,彭于晏接拍了这部剧,之后休学,正式开启了他的演员职业生涯。 多年后他曾回忆,那个时候完全是抱着打工的心态去拍戏,合约也没有签。 当时他的想法很简单,只是为了圆外婆的电影梦。 圆梦之路一开始走得并不顺利。 2001年入行,2011年电影《翻滚吧!阿信》在台湾上映,即将步入而立之年的彭于晏第一次在大屏幕上找到了作为演员的成就感。 而在此之前的十年间,彭于晏拍了20多部影视剧,收视和票房都反响平平。 让他在真正意义上走进大众视野的是一则他和台湾演员桂纶镁为某口香糖所拍的一则电视广告。 2010年7月,这则广告在电视上首播。 播出前的一个月,他拿到了《翻滚吧!阿信》的剧本。 同年年底进组拍摄,当时工作人员见到他,都会喊一句“兄弟,加满”。 这是那则广告里彭于晏的一句台词。 《翻滚吧!阿信》是彭于晏和台湾导演林育贤的第三次合作。 早在2006年时,彭于晏就出演了林育贤执导的电影《六号出口》,这也是彭于晏的第一部大银幕作品。 电影的名字叫《六号出口》,不过他们并没有找到出口,这部电影后来以亏损收场。 三年后,提前和当时的经纪公司解约,26岁的彭于晏遭遇事业最低谷,没有工作机会,没有收入,还背负着解约带来的数额不小的赔款,他甚至要靠家人的救济来维持生活。 如果不是《翻滚吧!阿信》来得正是时候,他很有可能在那时选择退出这个行业。 故事主人公林育信是一名体操运动员。 电影讲的是阿信从人生低谷翻身赢得冠军的故事。 开拍前,彭于晏用三个月的时间学会了体操的全部六个项目。 2011年8月,《翻滚吧!阿信》上映后,在台湾获得了8000万元新台币的高票房,彭于晏凭借这部电影入围了第4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 得知入围的消息后,彭于晏闪过一个念头,他觉得这应该是他演员生涯的最高峰了。 “不停的翻滚!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这是彭于晏写在自己社交媒体简介中的一句签名。 戏里过瘾,戏外恐慌 第二年,彭于晏和桂纶镁为那部广告片拍了续集。 这款口香糖随后成为了中国市场上的销量冠军。 为了角色而练就的完美身材也让彭于晏成了“健身改变命运”的最佳代言人。 自此之后,“肌肉”成了彭于晏的一大标签。 之后他只在大荧幕上出现,几乎没有再拍过电视剧。 早期拍电视剧那会儿,除了演戏之外,经常需要出席各种各样的见面会,彭于晏不习惯这样的大环境。 拍电影后,他发现自己只需要专心演戏,穿梭在一个又一个剧组,宣传期出来露面就好。 这是他喜欢的演员的状态。 更重要的是,拍戏的过程中,他足够过瘾。 拍电视剧那会儿一天20场戏,通常是照着本子拍,拍完离开,第二天继续这样“完成任务”。 后来他拍《翻滚吧!阿信》,在片场,他会和林育贤导演商量,台词怎么改一下更好。 他初次体验到了创作角色的兴奋感。 他开始早起,期待去片场迎接新一天的拍摄。 有时候戏份儿相对轻松,早早结束,他不够尽兴,就留在现场当围观群众,看别人是怎么拍的。 而具体是什么时候对演戏这件事开窍的,彭于晏自己也说不上来,他把所谓的“演技”归功于年纪的增长。 而至于“拼命”一说,彭于晏每次被问起,总是会笑着回应。 他不觉得自己为角色做的那些功课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那是他的方法。 彭于晏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拍第二部电视剧《恋香》的时候,在剧中扮演他父亲的是台湾演员刘松仁。 他那时候不懂怎么演戏,全凭直觉,每天吃饭的时候,跟刘松仁聊天,从前辈那里取经。 刘松仁的台词本密密麻麻,做了很多标记,“我就以为拍戏就该那样”。 彭于晏说。 后来《海豚爱上猫》的剧本找到他,参演的前提是考取海豚训练师资格证。 “那么酷,为什么不学呢?”到了电影《听说》,练就角色具有的技能已经成了他演戏的习惯,“如果我不会手语,只是现场摆弄一下手指,好像有点欺骗观众的感觉,对聋哑朋友也不尊重。 ” 彭于晏说,他自己是一位“挑剔”的电影观众,如果演员演得不到位,他没法投入那个故事。 “我不能总在表演,内心没那种体验的话,会觉得很空,会觉得不踏实。 ”他要尽可能让自己成为扮演的那个角色。 到了《湄公河行动》,彭于晏注意到了更多的细节。 “开枪这种事情,给你一把枪,谁都会开。 练习上两三个月后,拿枪的动作和第一次一定是不一样的。 ” 而过瘾之后是恐惧。 “进入那个故事后其实有点恐惧,就不想离开了,会把较多的能量留到那个戏里,拍完之后,回到日常,就不去想别的事情,只想放空自己。 ”这种恐慌通常会随着下个角色的来到慢慢消散。 彭于晏说自己其实有点矛盾,有时候,他会想要给自己制定一个职业规划,找一个确定的方向,有时候他又觉得“想那么多干吗,顺其自然就好”。 “有时候我们是被环境改变的。 ”这么多年,他似乎都是“被选择”,他清楚演员这个职业的被动,近些年,找来的剧本多了,他有了更多主动选择的权利,有一点始终没变,他还是想要去挑战一些远离日常生活的故事。 拍戏占据了他生活中大部分的时间,而拍戏之余,他的生活非常简单,他想要在那些角色的故事中寻找远离日常生活的边缘经验和奇妙感受。 “很多事情我都不了解,但我想探索这个世界。 ”彭于晏这样总结演戏对他的意义。

十部好看的校园青春电影推荐(国产)

一场无悔的青春不过是拼了命、尽了兴!你在最纯粹的年纪,遇到的那一羣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点疯狂的事!当你长大了,回想自己的青春期,不自觉的会为自己当时的大胆和疯狂感到不可思议,但却从不后悔。1.《谁的青春不迷茫》 主演:白敬亭、郭姝彤、李宏毅、王鹤润、丁冠森该片根据刘同的同名书籍改编而成,是刘同的自传体故事。片中林天娇和高翔和大多数少男少女一样,感情止于校园时期的朦胧与懵懂,并没有狗血的情节和过度亲暱举动。故事主线也并不在于男学渣与女学霸的感情故事,而是表现两个出生背景和成长环境完全不同的年轻人在青春期对彼此的影响,以及各自对梦想的追寻。该片并没有灌输高考才是唯一的出路,也没有鼓吹只要努力就一定可以成功,甚至还有对应试教育的反思,真的值得一看!2.《匆匆那年》 主演:彭于晏、倪妮、郑恺、魏晨、张子萱、陈赫影片讲述了阳光少年陈寻、痴心女孩方茴、温情暖男乔燃、纯情备胎赵烨、豪放女神林嘉茉这羣死党跨越十五年的青春、记忆与友情的故事。该片在时间跨度长达十年的叙述中有美好的青春校园生活,有涉及青少年犯罪的探讨警示,有建国五十年大庆、迎接新世纪、北京申奥成功的历史事件,有大学时代的颓废迷茫,有工作以后的艰难奋斗,有婚姻生活的现状等。3.《青春派》 主演:董子健、秦海璐、咏梅、安悦溪《青春派》主打写实主义,泰戈尔诗歌、iphone手机、陪读租房这些元素贴近真实的中学生活。在每个青春的回忆中,一个深陷暗恋默默付出的女孩儿,几个情感丰富讲义气的哥们,一羣各有故事特色十足的损友,一段所有人共有的回忆。这就是青春派——生活里总在闪烁,永不褪色的一段岁月。4.《左耳》 主演:陈都灵、欧豪、杨洋、胡夏、马思纯该片改编自饶雪漫所著同名书籍《左耳》,主要讲述了左耳失聪的女主李珥与坏女孩黎吧啦、高中暗恋的男孩许弋以及张漾等几人之间的青春成长故事。原著陪伴了很多的年轻人的青春路途,也有很多人在这本书中或多或少都会找到自己年轻时候的影子。 5.《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主演:赵又廷、韩庚、杨子姗、江疏影、包贝尔、郑恺、王嘉佳、佟丽娅影片改编自辛夷坞同名畅销小说,讲述了邻家女孩郑微从小暗恋青梅竹马的邻家大哥林静,一直到考上大学,来到林静上学的地方,林静突然不辞而别,远飞他国,留下郑微一个人独守校园。新鲜 *** 的校园生活里有一个叫陈孝正的男生闯入郑微的眼帘,后来在这两个人之间展开了一段女求男的青春青涩恋爱。 6.《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 主演:刘亦菲、吴亦凡、金世佳、李沁、李梦这部电影是《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姊妹篇,根据辛夷坞2007年创作的同名爱情小说《原来你还在这里》改编,讲述了程铮对爱情真诚执着,爱上了倔强、自尊心强的苏韵锦两人演绎了一段纯粹又纠结的爱情故事。影片诠释青葱校园中的男儿本色,青春荷尔蒙霸屏袭来,其中青春正当年的甜蜜爱情故事也令大家充满了遐想与期待。 7.《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主演:柯震东、陈妍希、敖犬、郝劭文难以忘却的青春、无法割舍的校园爱恋、过剩的男性荷尔蒙、好好学习的清纯女学生,身为网络写手的九把刀借电影打造时光机,完成了他写给青春,写给已为人妇的沈佳宜的一封情书。在这个动不动就说“再也不相信爱情”的年代,有太多的欺骗和现实。可是这部电影,却 *** 裸告诉你,信不信,爱不爱,只是你自己的事。8.《同桌的你》 主演:周冬雨,林更新,隋凯,王啸坤,龚格尔小学,小虎队的歌曲正流行,男主角林一为一见钟情的小学同桌女生周小栀大打出手;中学时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去美国大使馆前抗议而促成的牵手;电视上的911事件和高考前的约定;大学里恋爱开房堕胎分手,在非典肆虐时又复合;毕业散伙饭上的信誓旦旦,再到离开校园后林一远走美国与周小栀渐行渐远;回国参加周小栀婚礼时幻想着大闹婚礼现场抢走新娘……80后所能经历或想象的典型事件被密集又潦草地搬上银幕,正如其“同哭、同笑、同青春”的宣传词一样,成功唤起了80后的青春回忆。9.《栀子花开》   主演:李易峯、张慧雯、蒋劲夫、李玟、张予曦、魏大勋影片讲述了年轻一代为了实现梦想孤军奋斗的过程中,发生的关于爱情与友情的故事。在内地青春片普遍沉浸在伤痛中的时候,《栀子花开》走了一条不一样的路,用轻喜剧的方式讲述了一羣逗比的欢乐青春。它自成一派,故事简单、清新、搞笑,没有大喜大悲,用生活中的小乐趣和小感动讲述了身边大部分人的青春故事。 10.《全城高考》 主演:方中信、谭杰希、乔乔、吴俊余、陆翊、午马该影片主要讲述的是四个高三学生以及老师、家长、社会在一场青春无悔、感动时代、见证风华、牵动每一个中国人神经的高考大试面前的所思所求、所苦所乐,以考生的拼搏精神和远大理想折射时代精神,以父母的关切、以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情怀关注民生,以考生的不同命运和不同选择扣问社会良知,以社会的百态反观、反思高考制度。

如何评价湄公河行动电影?

在电影圈中,动作片《湄公河行动》与好莱坞动作大片相比,带给观众的惊险与刺激也是一点都不逊色,网友的评价也比较中肯。 影片的情节还是比较紧凑的,打斗场面也很激烈,给观众营造了一种视觉和感官上的刺激感。 作为华语动作片中的精彩影片,它的豆瓣评分8.0,可以说是一部好片了。

这部影片在人物的塑造上,无疑是追求英雄主义的,也将这一影片特色给发挥的淋漓尽致。

在以真实事件为原型的基础上,导演林超贤也充分运用了自己的擅长,通过2个男人的对决加上火爆的打斗动作,将《湄公河行动》所演绎的热血和激情展现于观众面前。

《湄公河行动》可谓是一部硬汉电影,将大陆警匪片的口碑不断刷新高度,可以称得上是佳作了。

为了让影片更加接近真实,也更加详细的展现事件原型,导演和编剧也对案件信息及数据进行了认真的,并获得我国缉毒公安及金三角当地警方的大力支持,也是我国第一部获得“境外持枪许可”的电影。 通过该片的真实演绎,也能让观众深刻体会我国电影界的软实力。

观众争议最多之处就在于剧情的不完整,为了规避一些国际化的问题,造成了人物形象塑造上的缺陷,显得过于单薄。

特别是核心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成了模板化的反派,并不能给观众留下多么深刻的印象。 即使是加入了张涵予、彭于晏两大主演阵容,也让他们的实力演技失去了作用,最后只停留在英雄主义的层面,反而凸显了英雄人物的刻板形象。

其实,说到这部电影的亮点就在于它的动作戏,枪战、爆炸以及飞车演技,简直让观众眼球不够看,帅翻了的感觉。

导演林超贤设计的动作场面还是比较惊动魄的,动作设计精细,完成难度也较高,非常有实实在在的质感,彰显了一个颇具实力导演的霸气自信,让观众犹如身临其境。

感恩这个年纪遇到这部电影

同时,这也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国家宣传片,让人民永远坚信国家的力量。

观众最大的激情在于这部动作片真的堪称完美,打斗场面涉及水、陆、空三个领域,绝对是很好看的力作!在影片的结尾,镜头也从比较混暴力的金三角,回到了稳定和平的祖国大地,让身为中国公民的观众也深觉自豪,这就是国家强大为人民带来的幸福感。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jinrong/40307.html
你好 我那个先天韭菜圣体的朋友!
首发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辞典 新版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