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智能技术在制造 交通等垂直行业推广应用和迭代升级 工信部

“上海(浦东新区)是工信部支持创建的首个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策源、产业集聚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涌现出一批专精特新企业。上海连续7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成功举办,打造了人工智能领域重要的国际交流平台。”7月4日,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产业发展主论坛上,工信部副部长单忠德说。

单忠德认为,人工智能领域正在迎来一场由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引领的爆发式发展,智能时代正在加速到来。工信部将开展四方面工作,具体来看:

一是强化开放合作。深入践行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融的态度,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在技术、产品、标准、服务、安全等方面,与各国加强交流合作。 推动形成具有广泛共识的人工智能治理框架和标准规范 ,让人工智能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生活。

二是推动产业创新。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和重要的智能装备,深化产学研合作创新,加大投入,加快创新,积极培育智能产品、智能装备和智能服务,加速智能技术产业化,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

三是夯实产业底座。加快5G网络和千兆光网的建设、扩大网络覆盖范围、深化算网融合、稳步构建智能高效的融合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的工业数据及扩大数据运用,努力建成广覆盖、高效率、安全、稳定运行的智能基础设施,为智能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是加快应用落地。充分发挥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优势,以需求为牵引, 积极推进智能技术在制造、交通、民生等垂直行业的推广应用和迭代升级 ,支持制造业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培育一批智能车间、智慧工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

单忠德在会上表示,目前我国已经培育了421家国家级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万余家省级的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此外,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已经超过4500家,算力规模位居全球第二,推动制定了48项智能制造相关的国际标准,推动完善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生态。


2020年新基建促进5G发展 三大运营商取得哪些成绩?

2020年在疫情冲击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形势下,5G“新基建”被寄予厚望。 为此国家就加快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也明确要求要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快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建设。 在疫情和新基建的催化下,中国5G建设按下快进键。

作为推动5G发展的主力军,2020年通信运营商在推进5G基站建设部署、商用落地上取得一系列显著成绩,5G产业规模也日益扩大。 据5G产业发展白皮书预测,2020年中国5G通信产业规模将达到5036亿元,同比增长128%,实现跨越式发展。

岁末年初,流媒体网从5G网络、应用、终端等几个层面着手,汇总2020年运营商具体建设进展和成果,文章分三大运营商、广电机构两部分,供业界参考。 本篇文章先主要围绕三大运营商5G建设现状和发展动向展开。

5G网络建设步伐加快,技术创新成关键

2020年初,受疫情影响,5G基站建设工作曾一度放缓。 不过基于国家层面的支持,在国内复工复产逐步展开后,三大运营商紧抓5G建设进度。 (相关链接:疫情大考下,各方在5G新基建中能否交出“满意答卷”?)

2月22日,工信部召开加快推进5G发展、做好信息通信业复工复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扎实做好5G发展和复工复产工作,努力完成2020年发展目标任务。 随后,三大运营商陆续公布2020年5G基站建设规划,中国联通方面称,2020年上半年与中国电信力争完成10万基站的建设任务,三季度力争完成全国25万基站建设;中国移动方面则表示,力争2020年底5G基站数达到30万。

半年多以来,5G基站建设跑出了加速度。 最新的消息显示,中国已累计建成5G基站71.8万个,三大运营商网络建设速度和规模超出预期。 以中国移动为例,在2020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表示,中国移动已提前完成2020年的5G建设目标,目前已开通5G基站38.5万个,在所有地级市和部分重点县城提供5G SA服务。

另一方面,5G建网过程中,基站共建共享已成趋势。 毕竟,和4G基站相比,5G基站频点高,单站覆盖范围更小,同等覆盖下,5G需要的站点更多,同时,5G基站的电费等运营成本也较高。 而运营商的共建共享可以一定程度上节省投资建设成本,缩短建设周期,还能充分发挥双方资源优势,应对不同无线、承载网络场景以及规划、建设、维护等挑战。

目前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在共建共享上取得积极进展,在11月7日举行的天翼智能生态博览会上,中国电信宣布与中国联通已提前完成2020年5G共建共享建设任务,累计开通超过32万个5G基站,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年底前双方还要增加5.8万个5G基站的建设任务。 为保障共建共享工作的高效开展,双方还在工作机制上进行了创新,在广西、黑龙江、江苏、上海等地都设立5G共建共享小组。

与此同时,中国移动与中国广电5G共建共享的合作也在推进中,不过,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在2020年中期财报会上表示,对于如何共同投资建设700MHz 5G无线网络,双方正在就有关细节问题进一步商谈,预估2020年中国广电和中国移动在5G合作方面将不会有实质性的网络建设部署。

2020年在三大运营商积极推动下,中国5G网络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12月15日,中国信通院发布《中国5G发展和经济 社会 影响白皮书(2020年)》指出,商用一年来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5G商用网络,独立组网率先规模商用,网络性能显著提升。 2021年,新一轮5G建设正蓄势待发,近日三大运营商竞先启动2021年5G设备招标采购工作,在世界5G大会上,工信部副部长刘烈宏也表示,将按照适度超前原则,稳步推进5G网络建设,目前工信部正同运营商制定2021年的基站建设计划。 加上中国移动和中国广电的合作若也能如期开展,2021年5G建设将全面提速。 不过5G建设也仍面临建设运维、服务运营、重大能力重塑等挑战。 而5G带来的大规模云化、虚拟化实施也对运营商自身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依靠技术进行多维度创新尤为关键。

加速5G套餐推广和垂直应用创新

5G商用一年多来,5G发展正在从政策主导、技术推动向产业主导、业务驱动转换,得益于网络成片覆盖,5G应用全面开花。 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拓展5G应用便被着重提及,同时《关于推动5G发展的通知》中也多次强调5G应用。

面向TO C市场,随着5G商用规模推进,运营商5G套餐用户数持续走高。 根据11月份三大运营商发布数据来看,5G套餐用户总和已突破2.2亿。 与此同时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已经提前完成预先设定的2020年目标。

具体来看,中国电信的5G套餐用户总数为7948万户,预计在2021年上半年,电信能实现5G套餐用户破亿,此前规划2020年5G用户发展为6000-8000万。 中国移动5G套餐用户累计达到1.亿户,先前计划2020年发展5G套餐用户突破1亿户。 而中国联通并未公布具体的5G套餐用户数量。 (相关链接:三大运营商11月成绩单 中国移动4G用户负增长)

三大运营商也通过一系列举措吸引用户升级5G套餐,首先是推出优惠的套餐价格,在“6·18”前夕,三大运营开启自 5G 商用以来的首次降价潮,中国移动最低档套餐从128元降至88元,中国电信129元套餐折后为103元,中国联通由129元降到90元。 11月23日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0》蓝皮书也显示,三大运营商的5G套餐资费,均已下调至百元以内。

同时三大运营商着眼进行品牌化建设,争夺Z时代用户群体,深度布局粉丝时代下的全新产品生态体系。 6月22日,中国移动联合蔡徐坤启动动感地带M-ONE卡预约活动;7月11日,中国联通携手鹿晗正式推出“福鹿相伴卡”;9月26日,中国电信正式发布“青派”品牌,推出z代专属产品“π卡”。

拓展应用场景也是吸引用户的有效利器,三大运营商也在 探索 VR/AR、超高清视频、云 游戏 、视频彩铃、5G消息等特色应用。 以5G消息为例,2020年4月8日,三大运营商联合推出《5G消息白皮书》;5 月,中国移动率先推出了5G消息 App;7月,中国移动开展5G消息系统设备集中采购招标;10月,中国移动透露,5G消息已面向15个试点省份的部分客户开放试商用;11月19日,中国移动联手中兴通讯推出5G消息平台;11月底,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开启 5G 消息中心联合公开测试;12月17日消息,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均已开始5G消息规模化部署。 (相关链接:三大运营商合推“5G消息”,要抢占移动应用高地和信息服务入口?)

另一方面在5G应用场景中,约20%面向消费者,80%面向企业,即5G主要应用场景在于垂直行业。 而行业市场对于运营商而言也是商业转型的重要机会。 目前在TO B市场,三大运营商对各类5G行业应用开展了大量试点示范项目,应用场景不断丰富,涉及智能制造、医疗 健康 、能源、农业、教育、 旅游 、媒体等领域,矿山和港口等也有望实现进一步落地推广。

中国电信方面,岳阳电信5G互联网+智慧金融、厦门电信/福州电信/北京电信/新疆电信5G+MEC智慧商业综合体、深圳电信5G智慧交通示范路、新疆电信5G 智慧监管平台、上海电信5G VR小镇、广东电信5G 工业互联网、梅州电信5G智慧公路、青岛电信5G智能电网等等;

梅州电信5G智慧公路

中国移动方面,内蒙古移动5G医疗会诊中心、云南移动5G+幼儿教育应用、河北移动5G 边缘计算智慧工地/5G+智慧校园、山东/北京移动5G+8K+卫星2020全国两会直播、江苏移动5G无人仓、厦门移动5G全场景应用智慧港口、海南移动5G AR机务远程维修应用、安溪移动/福建移动5G+智慧园区、福建移动5G融媒体智慧党建、四川移动5G网联无人机测试示范基地、浙江移动5G智能 汽车 /智慧出行/智慧文旅、广州移动5G智慧高铁应用/5G+智慧电网、苏州移动5G教育中心云、东莞移动5G融媒体等等;

四川移动5G网联无人机测试示范基地

广州移动5G +智慧电网

中国联通方面,海南联通5G无人驾驶车、浙江联通5G智慧园区/5G智能制造、广东联通5G全景VR任君游玩/5G+智慧医院/MEC边缘云+智能制造、河南联通5G智慧便民服务中心、上海联通5G+未来工厂、石家庄联通5G 工业互联网、保定联通5G智能工厂、山西联通5G智慧同煤、江苏联通5G 智慧交通、青岛联通5G 融媒应用、宁波联通5G+智慧景区等等。

山西联通5G+智慧同煤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年初抗击疫情中,从5G直播“云监工”雷神山、火神山医院建设,到5G远程会诊、远程办公、远程教育,再到5G热成像测温、智能机器人等应用,5G也发挥出重要作用。(相关链接:从蓝图到现实,5G垂直应用如何助力疫情防控?)

2020年5G应用融合步伐加快,7月3日,5G标准的R16版本冻结,进一步增强了5G更好服务行业应用的能力,为5G行业应用前景带来更多可想空间。 但目前5G在各个行业的应用深度还不够,大多数融合应用处于尝试 探索 阶段。 如何加速释放5G行业应用红利也将是下一阶段发展的重点。

终端营销和生态建设

5G终端的普及对5G成功商用也尤为重要。 2020年运营商在疫情期间推出积极举措,提振5G终端发展,并携手产业链不断丰富5G终端形态,增加终端数量。

在疫情期间,中国联通向合作伙伴做出五大承诺,不仅开放“总部集采+省级自采”两级权限,可以先采后审,还给予商务条件支持,包括且不限于面向供应商预付款、缩短付款周期,面向渠道商提供账期等;中国移动开放信用购、顺差让利等终端营销资源及能力,共享中国移动线上渠道触点资源,建立终端入库绿色通道,还积极协同终端厂家、渠道开展终端促销活动,帮助代理渠道开展终端销售,缓解库存压力;中国电信坚持全网通策略,同时推出了多项支持措施,包括给予渠道商资金方面支持等措施,还加强厂商合作,开放自由渠道能力,加快产品的供货保障。

从整体来看三大运营商还积极通过组建产业联盟的方式,搭建5G终端生态。中国联通方面,3月11日,中国联通推进5G XR终端生态联盟建设,9月联合25家领军企业、科研机构力量成立联盟5G行业终端专业委员会;中国移动方面,5月15日,中国移动启动5G行业终端扬帆计划,11月还启动了5G+终端能力升级计划;中国电信方面,5月,中国电信携手35家产业链伙伴共同开启5G创新终端商用合作行动计划……

2020年年末三家运营商也纷纷总结终端发展成绩和发布下一年规划。 2020年中国移动合作机型超150款,计划2021年实现网内新增5G手机2亿部、合作销售智能硬件1亿部、联合打造数字生活店5万家,同时将携手合作伙伴持续推动5G手机成本下降,实现1000元以上机型全覆盖;中国电信年度终端接入量1.7亿部,同比增长12%,预计2020年终端接入总量将超过2亿,其中手机1.3亿(5G手机3200万),家庭终端2000万(路由器1400万),物联设备2400万(气表水表占比73%),2021年计划发展5G终端1亿,智家终端6000万,行业终端3000万;中国联通联合合作伙伴共同推出了14个品牌141款5G手机,13个品牌32款模组以及22款5G数据类终端,并持续在 游戏 类、视频类、XR类、云化类等应用领域深耕。

5G+工业互联网向各行各业延伸

5G+工业互联网向各行各业延伸

5G+工业互联网向各行各业延伸,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将加速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加速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技术的不断成熟,为5G毫米波的落地应用打下了基础。“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将呈现梯次落地

5G+工业互联网向各行各业延伸1

在数字技术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延伸的过程中,“5G+工业互联网”引领着技术变革,深度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和产业升级。

在近日举办的“推进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 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布会、2021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5G+互联网高峰论坛”和“2021中国国际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大会”上,“5G+工业互联网”再度掀动热潮。 与会者表示,当前我国正全力推进“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5G+工业互联网”

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全力推动工业互联网与实体经济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融合发展。

首先,进一步提升产业支撑能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标准研制。 深入推进网络、标识、平台、安全体系建设,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其次,进一步增强应用创新水平,推动工业互联网、“5G+工业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推进跨行业跨领域资源和能力共享,促进一二三产业融通发展。

第三,进一步壮大融合发展生态,加强部门协作、央地协同,完善工业互联网产业政策体系。 在标准研制、技术验证、先导应用等领域开展更广泛的国内外交流合作,构建开放发展新格局。

工信部新闻发言人、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赵志国表示,近年来,工信部会同相关部门和全国各地,尤其是产业各方,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推动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

赵志国说,未来几年是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关键期,要把发展和安全统筹好,一手坚定不移抓发展,一手坚定不移保安全、保护知识产权,促进工业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 工信部将推出工业互联网三年行动计划。 抓好两个工程,即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 开展两类示范,一类是工业互联网产业基地示范,一类是工业互联网试点项目示范。 同时,研究进一步完善新的政策工具包。 推动“5G+工业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融入千行百业。 同时也要丰富应用场景,呈现千姿百态。

工业互联网赋能赋智赋值作用凸显

前不久,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开通“5G+工业互联网”系列科普问答栏目。 科普内容显示,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日益成为支撑实体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关键驱动。 对于为什么要发展“5G+工业互联网”的解释是,一方面,5G是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关键技术;另一方面,工业互联网将为5G应用开辟广阔空间。

据专家介绍,“5G+工业互联网”是指利用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构建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应用模式和工业生态。 通过5G技术对人、机、物、系统等全面连接,构建覆盖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新制造和服务体系,为工业乃至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供新的实现途径,助力企业实现降本、提质、增效、绿色、安全发展。

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5G+工业互联网”在建项目超过1600个;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型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00个,接入设备总量超过7600万台套;工业互联网已延伸到约40个国民经济大类,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等一些新模式、新业态孕育兴起,赋能、赋智、赋值作用凸显。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认为,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将加速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加速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和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中,“5G+工业互联网”将主要发挥基础性作用、聚合性作用、融合性作用,推动产业升级与行业转型。

相关企业应抢抓机遇尽早布局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胡坚波表示,国内外工业互联网发展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国外企业因信息化程度相对较高,更加注重通过信息化、大数据来挖掘其中的价值,向智能化升级;国内也有大企业致力于信息化向智能化升级,但大量的中小企业则是借助工业互联网实现数字化补课并获取资源。 基于工业互联网,许多行业和企业正实现市场拓展和要素优化配置。

对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趋势,胡坚波认为,应不断强化数字孪生支持能力,使平台的“工具箱”属性不断增强,由技术工具向商业工具转变。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柴森春表示,4G的应用场景更多与消费相关,而5G最大的应用场景应该是工业。 当前,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方面的人才还比较短缺,如何实现“5G+工业互联网”对产业的支撑还没有成熟经验,也缺乏可复制的成熟模式。

柴森春认为,“5G+工业互联网”赋能产业融合创新,其中工业软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需要通过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工业软件来实现大范围知识迭代。 工业软件是支撑工业企业生产运行的基础,自主工业软件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桥梁,在产业数字化时代,国内工业企业亟须在工业软件方面发力。

相关专家建议,当前国内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尚处在初级阶段,相关企业应抢抓机遇,尽早布局,尽快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的精准对接和深度融合,有效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5G+工业互联网向各行各业延伸2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8月份,我国累计建成5G基站超过100万个,覆盖全国所有的地市级城市,以及95%以上的县城城区和35%的乡镇镇区。 5G在广泛进入日常生活的同时,还加速渗透到众多垂直行业,其中5G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应用也被人们寄予厚望。

根据十部门联合印发的《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5G+工业互联网”已被列入行业融合应用深化行动,未来三年将推动5G应用到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产品服务等多个环节,打造典型应用场景,并通过示范引领进行复制推广。 目前来看,我国“5G+工业互联网”在建项目已超过1600个,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型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00家,接入设备总量超过7600万台套,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

相对于大家熟悉的消费者应用场景,工业领域要考虑到生产效率、生产安全等方面的因素,对5G网络连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5G毫米波具有大带宽、高速率、低时延等优势,可以满足工业互联网海量数据传输、实时控制等方面的需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不过,也是因为毫米波的特点,频率高、波长短,信号传播的过程中衰减较大,导致同一个基站的信号覆盖范围较小,还有信号遮挡、移动性等方面的问题,曾被认为无法用于移动通讯。 公开信息显示,高通已经与产业伙伴合力解决了阻碍5G毫米波商用的这些技术难题,例如在信号覆盖方面,通过波束成型的办法让波束越来越窄,增强传输能力,提升信号覆盖范围。

技术的不断成熟,为5G毫米波的落地应用打下了基础。 在前一段时间举办的一场5G毫米波技术研讨会上,高通高级资深工程师刘志平分享了一个智慧工厂相关的应用案例,即在面积约为3100平方米的厂区里安装15个5G毫米波小站,为整个厂区提供5G毫米波网络覆盖,从而可以支持以下三类业务的运作。

首先是自动搬运车的运行 ,支持搬动车在厂区搬运货物,同时车上安装了高清摄像头,还能够完成智能巡检的功能。 5G毫米波网络支持超高速数据传输,可以将高清摄像头拍摄的画面实时传送到控制中心,使总控室的工作人员能够更好地监测厂区内设备的运行情况,带来工作效率的提升。

其次是 设备的 远程协作维修 ,当某个地方的设备发生故障时,赶到现场的维修工程师可以通过携带的AR(增强现实)设备,与远程进行故障排障分析的工程师进行沟通。 在5G毫米波高速、低时延无线网络的支持下,AR设备能够很好地工作,从而协助现场和远程的工程师排查并修理好故障。

第三是创新科普项目的实现 ,该工厂是一个中水处理厂,其业务涉及环境保护。 在5G毫米波网络的支持下,前来参观的观众借助AR、VR等设备可以生动、直观地体验到中水处理的过程,形成类似于科技馆的应用场景,持续传递环保理念。

除了上述三类业务,工业互联网领域需要5G毫米波支持的应用场景还有很多。 典型的例子是质量检测,传统模式下,人工检测效率较低,长时间工作还会影响工人视力,而且可能还存在高温等苛刻环境,因此5G毫米波支持的超高清视频智能检测成为一个很好的替代方案。 今年上半年,在中国IMT-2020(5G)推进组和中国联通的支持下,高通、中兴通讯、TVU等成功完成了基于大上行帧结构的 5G 毫米波 8K 视频回传业务展示,充分体现了5G毫米波在超高清视频实时传输上的优势,为质量检测、赛事直播等应用场景的落地打下基础。

当然,5G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长期系统的工程。 根据计划,“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将呈现梯次落地,2020年到2021年以5G超高清视频等大带宽类业务为主,2022年到2024年逐步推动5G+远程控制等低时延控制类业务,2025年以后规模商用中高速低成本物联网业务,促进海量设备接入网络。 根据埃森哲预测数据,2035年工业互联网中国市场规模将达到13万亿元,未来可期。

中国智能制造五年规划发布定调两步走战略

12月7日,工信部在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上发布《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下称“《规划》”)。 《规划》指出,到2025年前,推进智能制造实施“两步走”战略,并明确了加快智能制造装备发展、加强共键共性技术创新、建设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构筑工业互联网基础等十大重点任务。 会上,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中国制造业快速发展,在2015年已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建成了世界上门类最为齐全的现代制造业体系,但在发展质量、创新能力、品牌塑造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大而不强的问题一直是急需破解的瓶颈。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制造业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必须顺应全球制造业发展趋势,把推进智能制造作为培育中国制造业增长的新动力、提高生产效率和发展质量、重塑竞争新优势的重要举措。 为此,《规划》提出了实施“两步走”的战略:第一步,到2020年,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和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产业智能转型取得明显进展;第二步,到2025年,智能制造支撑体系基本建立,重点产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 《规划》还提出了十大重点任务:一是加快智能制造装备发展,攻克关键技术装备,提高质量和可靠性,推进在重点领域的集成应用;二是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布局和积累一批核心知识产权;三是建设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开展标准研究与试验验证,加快标准制修订和推广应用;四是构筑工业互联网基础,研发新型工业网络设备与系统、信息安全软硬件产品,构建试验验证平台,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检查和信息共享机制;五是加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推广力度,开展智能制造新模式试点示范,遴选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六是推动重点领域智能转型,在《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试点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在传统制造业推广应用数字化技术、系统集成技术、智能制造装备;七是促进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引导中小企业推进自动化改造,建设云制造平台和服务平台;八是培育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加快培育一批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大力发展龙头企业集团,做优做强一批“专精特”配套企业;九是推进区域智能制造协同发展,推动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建设,加强基于互联网的区域间智能制造资源协同;十是打造智能制造人才队伍,加强智能制造人才培训,构建多层次的人才队伍。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司长李东表示,要分类分层指导,分行业、分步骤持续推进智能制造,“十三五”期间同步实施数字化制造普及、智能化制造示范引领,以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为目标,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为重要抓手,着力提升关键技术装备安全可控能力,着力增强基础支撑能力,着力提升集成应用水平,着力探索培育新模式,着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参会的一些专家认为,智能制造是整个工业升级的主体,《规划》是中国在制造业升级方面的具体设计和步骤,预示着制造业将在“十三五”期间进入政策黄金期,企业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和优势。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jinrong/41677.html
海港vs梅州客家提前至8月9日进行 因比赛场地举办大型活动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