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呼和浩特8月9日消息(记者刘晓祺 见习记者邵玉琴)“乌兰察布市大棚里早晨采摘的蔬菜,中午便能端上北京市民的餐桌。兴安盟科右前旗的中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北京名师的授课……”
北京市2024海淀区期末试卷出了这么一道题:“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京蒙双向奔赴,同心追梦共富’的理解”。
如果给出这样的命题,你又会作出怎样的解答?
“不以山海为远 携手共谱新篇”网络主题活动启动现场(央广网见习记者 杨亚东 摄)
在2024年北疆大地瓜果飘香、山青草绿的最美时节,由北京市委网信办、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网信办主办,央广网内蒙古频道承办,赤峰市委网信办协办的“不以山海为远 携手共谱新篇”网络主题活动走进赤峰市,与海淀的学生们共同解开这道时代问答。
对口支援,是历史的选择 时代的作答
从1996年起,中央确定了东西部扶贫协作,这是促进共同富裕、实现东西部均衡发展的一次国家策略。
“对口支援,是大国治理的一个创举。”内蒙古北方城乡发展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盖志毅说,京蒙协作实现了两地新质生产力要素的相互延伸、渗透,从而形成新的功能体。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在促进共同富裕、加强区域合作、增进民族团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等方面具有重大价值。
2023年6月,北京市第七批东西部协作内蒙古挂职干部团队开赴内蒙古,北京市16个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内蒙古31个旗县完成对接任务。本轮协作开展以来,京蒙两地党政代表团互访,召开高层联席会议,共同擘画全方位深化京蒙合作蓝图。两地自上而下建立了深度交流互访机制,一年来,两地互访近7000人次。
精准对接,让服务与需求一触即达
这是一个精心布局、上下协同的精准帮扶协作网络,上至省市,下至旗县区、街道办……
7月24日7时,一辆大巴车从北京市怀柔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出发,穿越545公里,经过10个小时的车程后驶进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车上坐着来自怀柔区33家企业代表。这次草原之行,他们组团带去精心挑选的1056个岗位,参加当地面向农村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举办的专场招聘会。
除了千里送岗,怀柔区还把职业培训带到了四子王旗。怀柔区人社局副局长周海玉表示,十年来,怀柔区通过点对点精准帮扶共为当地提供保洁员、月嫂、创业培训师等多个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上万人次受益。
科右中旗杜尔基镇双金嘎查的水稻成了一道风景线(央广网发 受访单位供图)
科右中旗杜尔基镇双金嘎查是科右中旗有名的水稻生产基地,有着“万亩稻田”的美誉。2021年海淀区投入京蒙协作资金780万元,探索发展“农业+文化+旅游”,让当地实现了从“种水稻”到“种风景”的转变,也让京城市民吃上了来自大草原的绿色高科技水稻。
在东西部协作中,北京市帮扶内蒙古范围进一步扩大,点对点对接进一步深入。截至目前,北京市有31个区对接帮扶内蒙古103个旗县,其中16个区对接31个帮扶旗县。北京市大部分乡镇、学校、医院都与内蒙古各盟市、旗县都建立了帮扶对接。
项目协作,一次产业提档升级的能量释放
如果说“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内蒙古的天然底色,乳、肉、粮、奶是内蒙古的传统产业名片,那么“电风”“稀土”“光伏”就是引领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金”字招牌。
京蒙帮扶聚焦“两个基地”建设,围绕内蒙古重点产业链开展特色产业提升行动,助力打造产业集群,来自北京首都的一大批帮扶项目落地见效,释放出蓬勃发展的动能。
一些在京央企在库布其沙漠落地光伏项目(央广网发 受访单位供图)
京蒙两地山水相邻、人文相亲,协作共赢已经成为两地合作新主题:在呼伦贝尔市引进大豆精深加工等7家企业入驻鄂伦春京蒙协作产业园;帮助兴安盟引进亚马逊、新东方旅游板块,拓展国外客流、促进淡季旅游,助力文旅产业发展;力推乌兰察布市推进绿电、绿品、绿算进京……
眼下,内蒙古绿色算力势头正盛。被誉为“信息高速公路”的大容量光缆线路成功布设在京蒙两地之间,为北京的绿色算力需求提供强力支撑。
走进“中国云谷”和林格尔“东数西算”绿色算力中心,绿色电力在这里转化为绿色算力,和林格尔积极与北京大数据科技研发公司合作,建立数据资源交易机构和数据开发利用平台,发展数据加工处理、分析应用、流通交易等产业,这是和林格尔乘着京蒙协作东风在传统与创新之间的一次“转型”。
作为中国能源大省,资源转型后的内蒙古通过“绿电”点亮北京的万家灯火。
5月31日,蒙东送北京完成当月第二批次绿电交易。意味着今后通过这条“绿色纽带”,蒙东地区的绿色电力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北京企业,让蒙东新能源电量消纳有了新去处,满足了北京电力用户对绿色能源的需求。
京蒙协作团队注重“帮当下”与“扶长远”相结合,围绕打造“两个基地”,提出强基、引智、科创,延链、补链、强链等工作思路;发挥援派干部身兼京蒙两地角色优势,当好招商引资“宣传员”、企业落地“领航员”、企业发展“服务员”。
绿品出塞,草原好物走上首都百姓餐桌
内蒙古横跨“三北”,地近京畿,是祖国的“北大门”和首都的“护城河”,更是我国的“粮仓”“肉库”“奶罐”“绒都”。
一直以来,困扰内蒙古农牧民的就是“手里有粮、家里有羊”,却卖不上好价钱。“草原羊肉二道贩子收购后每斤卖到32元,当地只能卖28元左右,而且还不畅销。”家住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红格尔苏木的巴图告诉记者,通过京蒙协作的电商平台以后,再也不愁羊肉没有销售渠道了。记者了解到,截至2023年8月初,四子王旗农特产品在京销售达3500万元。
在北京,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有专属的进京通道,“蒙”字号品牌备受赞誉。“绿品出塞”日渐成为京蒙协作标志性品牌,受到农业农村部的充分肯定。
内蒙古绿色农副产品走进北京展厅(央广网发 受访单位供图)
“土味”的背后,是扎根乡土、接通京蒙;“村味”的背后,是热在京城、乐在草原。乡村振兴与产业帮扶把一颗颗致富的“种子”埋在百姓的田间地头,奏响一首乡村致富曲。
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工作组加大消费帮扶力度,在门头沟区开设武川牛羊生鲜店;锡林郭勒盟工作组帮助当地在大兴区建设消费帮扶合作基地、在昌平区水屯市场建设前置仓……
如今,“北京企业+内蒙古资源”“北京市场+内蒙古产品”“北京总部+内蒙古基地”等协作方式,带动内蒙古形成优势产业集群,为内蒙古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内蒙古农旅所品牌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吴之认为,京蒙协作机制是一个双向奔赴的过程,既给首都的千万消费者送去了内蒙古大草原绿色优质的农畜产品,又让内蒙古农畜产品品牌在北京市场打响了知名度。
人才引进,活跃内蒙古大地的“北京力量”
在内蒙古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活跃着一群心系发展、积极作为的援蒙干部。他们是智力赋能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北京力量”。
北京市通州区挂职干部庄云梦在翁牛特旗入户调研(央广网发 受访单位供图)
来自北京市通州区挂职干部庄云梦说,她的祖籍就在翁牛特旗,这里有父辈的牵挂,有浓浓的乡愁,还有沉甸甸的帮扶责任。她希望通过中国农业大学的专业知识以及招商引资、宣传报道的工作背景,将北京的资源引到翁牛特旗来,将挂职团队好的做法宣传出去。挂职的第一个月,她几乎每天都在下乡调研,走遍了全旗16乡镇苏木,开展了多个大项目的对接和落地工作,努力让帮扶取得成效。
在北京,大量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立足实际,化身智囊团助力内蒙古科技创新及生态治理。除了顶尖科研团队的鼎力支持,还有无数优秀医生、教师骨干通过组团帮扶或远程互助分享宝贵经验,首都的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在内蒙古落地生根,京城名医成为百姓身心健康的守护者。
两地聚焦教育领域短板弱项开展集团化、“组团式”帮扶,支持硬件建设、培训业务骨干、拓展线上资源等。截至2024年2月,内蒙古468所学校与北京市358所学校结对,北京市“组团式”帮扶1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18所学校,有力地推动内蒙古教育水平稳步提升。
“数”说成果,京蒙情牵 见证不凡
八月的内蒙古大地绿意盎然,美丽的北疆草原京情涌动。在“产业倍增计划”强劲的发展势头下,京蒙协作取得丰硕成果。
产业项目见行见效。2023年以来,在内蒙古大地已投入的京蒙协作资金23.9亿元、实施产业类项目143个,持续推进72个京蒙共建产业园区和71个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实现帮扶旗县全覆盖。通过举办“京蒙百企情”产业对接对接系列活动,新落地和新增投资的北京市企业达到159家、投资243亿元,其中2024年上半年45家企业投资95亿元。
消费帮扶结硕果。通过帮扶,2023年农畜产品销售额达到208亿元,2024年上半年销售额达到186.03亿元,是同期的1.89倍。
乡村全面振兴提速。2023年,北京市投入各级财政资金19.88亿元,615个项目全部开工;2024年,已拨付市级协作资金14.94亿元,谋划项目180个。动员北京市社会各界积极捐款捐物3.17亿元,有序推进107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绿电市场交易攀升。近年来,北京地区大量企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绿色电力需求旺盛。截至2024年5月,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已开展蒙电入京绿电外送交易规模达到4.9亿千瓦时,是去年同期的2.6倍。
六个“倍增计划”释放新动能。截至目前,促成蒙食进京超394亿元,京资进蒙新增243亿元,京蒙互游突破1700万人次,京蒙科技合作项目260余项。
劳务协作引智增效。2023年以来,开展各类劳务培训346期,培训数量1.79万人次,助力10余万名农村牧区劳动力实现就业增收。“望京保安”“望京小哥”“敖汉架线工”等一批内蒙古就业模式和劳务品牌脱颖而出。
“组团式”帮扶聚合京力量。截至2023年底,北京市365所学校、308家医院与自治区476所学校、344家医院结对,全年有1002名专业技术人员赴蒙工作。
在2023年度国家东西部协作考核评价中,京蒙两地等次均为“好”,北京在东部省市中排名第三,继续走在前列。内蒙古在西部省区市中排名第四、实现晋位升级。
谈及京蒙协作的成果时,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副厅长海山坦言,北京市的帮扶让内蒙古地区155万贫困群众如期实现脱贫,促进了内蒙古绿电、绿色农业产品等优势特色产业的提档升级,帮助内蒙古基层设施实现巨大改善。
现代化大棚犹如一片“蓝海”隆起在内蒙古乡村大地(央广网发 受访单位供图)
“倾斜支持1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旗县,助力107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聚焦‘两个基地’建设,协调推进六个‘倍增计划’,推动内蒙古‘绿电’‘绿算’‘绿品’进京……”京蒙协作的生动实践仍在上演。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28年的携手合作,京蒙两地人民的心挨得更近了,京蒙帮扶的层次更高了,领域更宽了,成果也更好了。面向未来,京蒙协作向更大空间、更高层次迈进,两地携手绘就的高质量发展画卷在京蒙大地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