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着力推进全面绿色转型

张家口

数千照片,背景从灰霾笼罩到碧空如洗。摄影爱好者杨元杰多年拍摄邯郸峰峰矿区,“天空日记”记录蓝天之增;

一片沙丘,因绿色屏障阻断风沙,草长树生。河北张家口市宣化林场场长杨福贵在张家口黄羊滩种树20多年,见证沙海到林海的生态变迁;

候鸟翩跹,绿色生态之城在雄安新区悄然崛起。白洋淀“常驻”野生鸟类增至280多种,“华北之肾”功能加快修复;

行走燕赵大地,深切感受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伟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河北考察,强调“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在推进全面绿色转型中实现新突破”。河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持系统观念,深化改革创新,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着力推进全面绿色转型。

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优化,10年来细颗粒物浓度下降57.6%

不见烟尘、没有异味,绿树成荫、花草茂盛。这里是邢台德龙钢铁有限公司厂区,同时也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钢厂变景区,来之不易。以前,因为环保治理水平不满足A级标准,德龙钢铁没少被限产。

痛定思痛,投入40亿元,100多个环保深度治理和提升改造项目上马。德龙钢铁成为河北第一家环保绩效A级长流程钢铁企业,通过技术改造,不仅实现一氧化碳达标排放,而且30%以上的烟气可以循环利用,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53万吨。

河北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是造成大气污染问题的根本原因。

去产能、调结构、转动能,推进全面绿色转型。河北钢铁冶炼企业从2011年的123家减至目前的39家,炼钢产能由峰值的3.2亿吨减至1.9亿多吨,高附加值钢材产品持续增长。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对钢铁等50个重点行业实施绩效评级,多排多限、少排少限、不排不限。如今,河北环保绩效A级钢铁企业已达39家。

向科技创新要动力,新兴产业跑出加速度。2023年,河北生物医药产业营收超过千亿元,电子信息产业营收超过3000亿元。今年上半年,河北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全省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9.0%。

产业结构在调整,能源结构也在优化。随着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河北初步构建起光伏、风电、氢能等新型能源体系:2023年,河北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达9300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比重约63%,装机规模及占比均居全国前列。

多措并举,河北空气质量持续好转。2023年,全省细颗粒物平均浓度38.6微克/立方米,比2014年下降57.6%。

植绿护绿,点绿成金,“十四五”以来累计完成营造林2414万亩

石头山上能种树?

科学选种、反复试验、总结技术规范……树苗在土壤薄层扎下根来,新时代塞罕坝人称之为“攻坚造林”。党的十八大以来,塞罕坝完成攻坚造林10.5万亩。

塞罕坝

走进塞罕坝机械林场,不同树龄、树种的树木共生,乔灌草等植物高低错落。“相比单一树种,这样的复层异龄混交结构,抗灾害、病害能力强,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多。”塞罕坝机械林场场长于士涛表示,过去追求“绿起来”,现在追求扩面增绿与提质增效相结合。

河北不止一个塞罕坝。

弘扬塞罕坝精神,河北持续在张家口、承德实施“再造三个塞罕坝林场”等大型生态林场建设项目。

曾经的沙地变成林海,干涸多年的河道清水汩汩……与上世纪末相比,张家口市塞北林场、丰宁千松坝林场、御道口林场三个项目区森林覆盖率提高28.1%,植被盖度达到90%以上,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有效遏制。

“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千松坝林场场长何树臣说,千松坝这片人工森林,距离北京近,是护卫京津的重要生态屏障,上世纪90年代这里还是一片荒原荒山。

植绿护绿,还要点绿成金。“没想到守着林子就能赚钱,通过碳排放权交易,我们村7500多亩林地已有收益37万多元。”丰宁满族自治县大滩镇二道河子村党支部书记于万军说。

“十四五”以来,河北累计完成营造林2414万亩,进一步提升生态系统功能、筑牢京津冀生态屏障。

承德

系统治理,解决污染,也解决“口渴”

白洋淀北部的烧车淀,淀泊辽阔,荷香扑面。很难想象,这片水面曾被分割得七零八落。“过去,一些人围堤围埝搞养殖,只算小账,亏了大账。”白洋淀淀边村的村民张洁说。

绿色转型

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近年来,白洋淀上下游一体化实施清淤疏浚、堤埝拆除、百淀连通,2019年以来共清除污染底泥1190余万立方米,拆除围堤围埝200多公里。

当地村民讲:水系通了,旅游火了,收入比过去搞养殖多了;当地干部讲:水系通了,思想也通了,要算好长远账。

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施策。

河北着力推进全面绿色转型

水里的问题岸上治。2023年,河北完成白洋淀流域740多家涉水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复核,530多个村庄完成生活污水治理任务。

科学管护,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推动“天空地淀一体化”监测管护。雄安新区生态环境监控中心化验室负责人张冬生打开远程遥控视频画面——一艘黄色无人船如潜水艇一般在白洋淀水下行进,执行监测任务。“这款多功能船,能捕捉水下排污暗管,还能监测、实时上传氨氮、总磷等12项指标。”

解决污染,也要解决“口渴”。河北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要素,科学调水补水,增厚生态之基。据统计,近年来河北共向96条河道补水256亿立方米,形成最大有水河长4000多公里、水面面积200多平方公里。通过“节引调补蓄管”,河北地下水位实现止跌回升。2023年,全省地下水开采量与2014年相比减少47.2%,占总用水量比例由73.7%降至40.2%,基本实现采补平衡。

今年上半年,河北84%以上国控断面水质达到Ⅲ类及以上。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河北将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推进全面绿色转型中实现新突破,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提供有力生态支撑。”河北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11日 01 版)


近30亿!唐山两家民营钢厂投建新项目!

近30亿投资,唐山钢铁产业迎来绿色转型新纪元

河北省生态环境厅近日披露了两项重大钢铁项目:唐山东华钢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的1580立方米高炉厂区内部技术改造项目和唐山首唐宝生功能材料有限公司的950mm热轧合金带钢工艺升级项目,预示着唐山钢铁行业即将迎来一场绿色高效的技术革新风暴。

唐山首唐宝生:升级项目

改建中的首唐宝生950mm热轧合金带钢工艺升级项目,总投资高达15.2亿元,坐落在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京华道7号,将改造原有650mm生产线为950mm生产线,并配套建设先进的轧钢车间和环保设施。 预计12个月内完工,目标年产能达到220万吨,其中优特钢占比超50%,将采用国际领先技术,实现环保与生产效率的双重提升。

这个项目已获得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备案,计划年底竣工,将为唐山钢铁业注入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东华钢铁:绿色转型新举措

另一边,唐山东华钢铁企业集团的1580立方米高炉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131,124.14万元,环保投资占比14.8%,旨在优化工艺、提升装备的环保和信息化水平。 项目将淘汰部分落后产能,引入高效污染治理设施,迈向高端化、智能化与绿色化生产。

合并后的东华钢铁,作为唐山钢铁产业的重要一员,现有现代化生产线涵盖烧结、炼铁、炼钢和轧钢,新项目将进一步增强其绿色生产能力,年产能将显著提升。

这两项技改项目的实施,无疑为唐山钢铁行业描绘出一幅绿色、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壮丽图景,标志着唐山钢铁企业在绿色制造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标志着唐山钢铁产业正在向高质量、高效率的未来转型。

河北省2023年的发展趋势?

河北省,作为中国的一个重要省份,其经济与社会发展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预计到2023年,河北省的发展趋势将呈现以下特点:1. **制造业升级**:河北省将持续作为制造业大省,致力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重点加强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领域的研发与生产,推动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化发展。 2. **建设绿色低碳省份**:河北省重视环境保护,计划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治理等措施。 同时,推动煤炭产业的转型升级,加速清洁能源的发展,以实现绿色低碳的生态环境。 3. **基础设施建设**:河北省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重点发展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 加快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等交通设施的建设,提升区域内的交通连通性与流动性。 4. **人才引进与创新创业**:河北省将持续引进各类人才,包括高端人才、创新人才和创业人才,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经济发展新优势。 5. **建设“健康河北”**:河北省将继续加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推进全民健康体系建设,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为民众提供更优质的医疗保障服务。 总体来看,河北省预计到2023年的发展趋势将是高质量、高效益、高技术、高水平的全面发展,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林海

河北省党代会报告全文 谁告诉我啊

同志们: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河北省第七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河北省第八次代表大会,是在全省上下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环京津、沿渤海优势,着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以人为本,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稳定,努力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河北特点的发展路子,为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而奋斗。 当前,河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凝聚全省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战略目标,励精图治,开拓进取,不断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这是时代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庄严使命!一、过去五年的主要工作省第七次党代会以来,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先后召开10次省委全委会,分别就农村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制定“十二五”规划等重大问题作出决策部署。 五年来,我们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抗击自然灾害中砥砺奋进,在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中乘胜前进,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顺利开启“十二五”规划,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新成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新阶段。 (一)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 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超过2万亿元,全部财政收入超过2400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1.7倍和2.3倍。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粮食连年增产。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扎实推进。 曹妃甸新区、渤海新区等重点区域开放开发力度加大。 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二)经济结构调整实现新突破。 大力实施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瞄准先进开展“对标行动”,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 传统产业改造步伐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加速发展。 企业兼并重组有序展开,河北钢铁、冀中能源等大型企业集团成功组建,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不断提高。 民营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 (三)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 狠抓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和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综合承载能力明显提升,现代城市魅力初步显现,居民生活环境大为改善。 区域中心城市聚集生产要素、聚集优质产业、聚集财富的效应逐渐增强。 2010年全省城镇化率达到44.5%,比2005年提高6.8个百分点。 统筹城乡发展,以新民居建设为抓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力展开。 (四)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 就业、社保、医改、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工作深入推进,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元和5958元,是2005年的1.8倍和1.7倍。 文化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文化事业产业的实力活力明显增强。 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卫生事业加快发展,科技、人口与计划生育、体育等事业健康发展。 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不断加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进一步巩固。 首都“护城河”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北京奥运会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等重大安保任务圆满完成。 在承办北京奥运会有关赛事和参加上海世博会中展示了良好形象。 援藏援疆工作取得新成绩,对口支援四川平武灾区恢复重建任务提前完成。 (五)党的建设得到新加强。 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活动以及解放思想大讨论、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党员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 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加强,政府机构改革扎实推进,市县乡党委换届顺利完成。 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抓好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反腐倡廉成效明显。 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人民政协工作、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指示,人大、政协和统一战线工作扎实有效。 领导和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团体积极开展工作。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不断加强。 五年的历程很不平凡,五年的成就来之不易。 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中共河北省第七届委员会,向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冀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和武警部队官兵,向中央驻冀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河北发展进步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主要是:经济发展中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资源环境制约日益凸显,调结构、转方式的任务十分繁重,科技创新能力、管理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亟待提升,城乡发展不协调、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 社会转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增多,维护和谐稳定的任务非常艰巨,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一些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生活还有不少实际问题。 食品安全和生产安全方面发生的重大事故,教训极为深刻。 有的地方基层党组织比较薄弱,有的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时有发生,干部队伍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精神懈怠、因循守旧、能力不足、脱离群众、作风漂浮等问题。 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五年来,我们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获得的启示尤为深刻。 这就是:必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始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一切从实际出发,统筹兼顾、重点突破,着力解决制约科学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必须不断解放思想,坚决破除陈旧观念和惯性思维,在改革创新中开拓河北发展的新天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中焕发创造热情,凝聚振兴河北的强大力量;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让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必须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发挥好各级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这六条启示,是在河北现代化建设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 只要坚持继承、发展、创新,任何困难都吓不倒我们,任何挑战都难不倒我们,任何艰难险阻都挡不住我们前进的步伐!二、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总体要求现在,我们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正处于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放眼世界,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使外部环境更为复杂,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以及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没有改变,应对危机催生科技革命和重大科技创新,产业重组和产业转移步伐加快,总体有利于我们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参与经济合作与竞争,实现发展的新跨越。 综观全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经济增长的有利条件、内在优势和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各地竞相加速转型升级、抢占发展先机,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体制活力显著增强,区域合作日益紧密。 这些都有利于我们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拓展发展的新空间。 审视河北,经过努力,我省经济实力和竞争力明显提高,物质技术基础更加雄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这是我们继续前进的重要条件。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首都经济圈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冀中南地区被列为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首都新机场将在北京和廊坊交界处兴建,这是我们面临的新的重大历史机遇。 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奋发有为,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不断巩固,这是我们办好河北事情最重要的政治保障。 河北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广大干部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旗帜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谋发展、奔小康、思稳定、促和谐的愿望十分强烈,这是我们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今后五年,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发展得更好一些、更快一些。 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切实用好机遇,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共同谱写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新篇章。 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战略选择,是推进河北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 经济强省,就是总量要大,素质要高,结构要优,活力要足,质量要好。 总量是规模、是实力,代表发展基础;素质是内涵、是核心,体现发展能力;结构是体系、是构架,提供发展支撑;活力是容量、是能量,反映发展环境;质量是档次、是效益,标志发展水平。 具体讲,全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努力走在全国前列;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深入实施,经济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能源消耗向科技引领、创新驱动转变,由低水平扩张向高端化升级演进,知名企业和名牌产品大量涌现;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稳固,传统产业焕发生机活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优势,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大幅提升,具有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立,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城镇化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日益完善,发展环境全面优化,生产要素实现无障碍流动,各类市场主体竞相发展,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发展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水平与东部沿海区位相适应,企业效益明显提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稳步提高。 和谐河北,就是生活品质提高,文明程度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提高。 具体讲,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增强,贫困人口显著减少,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社会保障水平全面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遵纪守法、团结友爱、和睦相处、诚实守信、扶危济困蔚然成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社会管理新格局基本形成,民主法制更加健全,公平正义日益彰显,人民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各类矛盾能够及时妥善处理,首都“护城河”的屏障更为稳固,和谐稳定的大局不断巩固;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得到有效遏制,传统生产和消费模式实现新的转变,生态质量有更大提高,使河北的天更蓝、地更绿、山更青、水更秀,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更美好,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实现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奋斗目标,关键是要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河北特点的发展路子。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河北实际出发,按照优势地区聚集发展、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城市乡村统筹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总体布局,深入实施“一产抓特色、二产抓提升、三产抓拓展”的经济发展战略,用活京津优势,做大沿海经济,走出产业新路,打好扶贫硬仗,创造幸福生活,全面建设小康。 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任务艰巨而繁重,前景美好而光明。 我们一定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不进则退的危机感、勇于担当的责任感、不负重托的使命感,奋力开创河北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三、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是建设经济强省的关键所在。 必须突出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以更大决心推动河北更好发展、更快发展、更大发展。 (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认真贯彻中央扩大内需的方针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向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坚持项目支撑,毫不放松地加大投入,高起点、高标准地抓好重点项目建设。 以各类园区为平台,着力谋划和实施一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支柱和引领作用的产业项目。 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继续推进能源、信息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切实把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全面落实“广开源、重节水、强治理、惠民生”的要求,突出抓好南水北调、引黄入冀等重大水利工程。 坚持扩大消费需求,构建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培育消费热点,改善消费环境,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和水平。 坚持基地带动、主体拉动、品牌牵动、进出口互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优化出口产品结构,重视发展服务贸易,促进外贸转型升级。 (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把优化结构作为建设经济强省的战略基点,在结构调整中促进发展,在加快发展中优化结构。 要改造旧的、发展新的、培育好的,突出重点、重点突破,体现特色、特色增效,推动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统筹融合协调发展。 坚持把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作为结构调整的首要任务,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全面推进工业提升计划,抓好对标行动、技术改造、兼并重组,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严控钢铁总量,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品结构,加速钢铁大省向钢铁强省迈进。 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整机和成套设备,石化工业上抓能力、下抓链条,建筑建材、食品医药、纺织服装等产业着力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坚持把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支持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扩规模、上档次,推动海洋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等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重点突破。 坚持把拓展服务业发展领域作为结构调整的战略任务,优先发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做大做强做精旅游休闲、商贸流通等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研发设计、服务外包、总部经济等高端服务业,构建规模大、领域宽、水平高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坚持质量兴省,推进名牌战略,培育一批有影响的知名品牌。 集中力量扶持壮大优势企业,力争有更多的大型企业集团进入中国500强和世界500强。 (三)构筑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推动优势地区聚集发展,促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 充分发挥环京津、沿渤海优势,着力抓好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沿海经济隆起带、冀中南经济区建设。 举全省之力打造曹妃甸新区和渤海新区两大增长极,加速优化港口布局,拓展港口功能和腹地纵深,大力度推动港口、产业和城市互动发展,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工业化基地和现代新型城市。 实施倾斜政策,加大支持力度,促进环首都欠发达地区、张承坝上地区、燕山太行山片区、黑龙港流域加快发展。 举全省之力推动贫困县乡村开发建设和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致富,大力度开展水电路讯房和公共服务等基础建设,大规模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大幅度提高群众收入水平和县域经济实力。 (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中心环节,贯彻到建设经济强省的各个方面。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大力推进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促进“政产学研金介”紧密结合,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围绕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集中力量在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搭建一批技术创新平台,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培育一大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 强化人才支撑,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实施重点人才工程,抓好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集聚国内外尤其是京津的高端人才,形成优质创新资源汇聚河北的良好局面。 (五)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坚持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加快构建环首都城市群、冀中南城市群、沿海城市带,在做大做强中心城市的同时,扶持壮大中等城市,推动小城市扩容升级,建设一批特色重点镇,促进产业向园区聚集、园区向城镇集中、人口向城镇转移。 继续加强城镇改造建设,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城市功能、聚集优质产业、强化精细管理,确保城镇建设上水平。 增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严肃性,加大基础设施、公共设施、便民设施建设力度,形成完备体系。 着眼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和环境质量,坚持硬件软件一起抓、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相结合,做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开发工作。 注重以产兴城,在城市规划建设中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城市的繁荣程度。 实行建管并重、综合治理,下移管理重心,健全体制机制和运行模式,以人性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为核心,以提高市民素质为基础,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 (六)狠抓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统筹推进,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继续强力实施新老“双三十”节能减排示范工程,坚决落实领导责任,坚决有序淘汰落后产能,坚决禁止新建违规项目。 发展循环经济、低碳技术和环保产业,推进工业节能、建筑节能和交通节能,最大限度地集约节约资源能源,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 坚持以大工程带动大治理,重点整治工业污染,综合治理城市大气和流域水污染,有效防治农村面源污染,严格控制海洋污染,加大环保监测和综合执法力度。 加强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管理,推进河湖水系全流域治理,继续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环省会生态林带等重大生态工程,做好造林绿化、水土保持、防沙治沙、防灾减灾等工作。 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共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将使全省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集中彰显河北人民的创造伟力,充分展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美好图景!四、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增加农民收入为首要任务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要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推进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 抓好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推进连村道路和村内街道硬化,加快农村废品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完善城乡一体客运网络,促进农村通信全面升级。 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健全新农保、新农合和农村低保制度,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发展,让农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顺应广大农民过上好日子的愿望,扎实推进新民居建设。 (二)着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毫不放松地抓好农业生产,提高农业防灾抗灾能力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建设4000万亩粮食生产核心区,培育一批吨粮市和吨粮县。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在特色上做文章,在优质上下功夫,在高效上找出路,尤其是发展壮大畜牧、蔬菜、果品和特色水产业。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专业化服务,抓好农产品加工项目,培育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建设特色鲜明的农业产业化基地,打造叫得响的农产品品牌。 健全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11630.html
黔南州小戏 小品展演在长顺县举行
改革为人民 改革有所应 切实做到人民有所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