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事单位发布声明 副处级 1996年出生男子已 还作为专家参与调研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社8月11日发布声明,近期,《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社收到社会方面举报,称王家伟其人,打着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研究院(以下简称“战新院”)院长助理的名义在谋取非法利益。此举不仅严重损害我社及战新院商誉,更是涉嫌经济刑事犯罪,对冒用我社及战新院名义进行欺诈的非法行为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杂志社及战新院从未有王家伟其人登记在册。

此前报道:

1996年出生的男子已“副处级”,还作为专家参与调研?涉事单位:查无此人

极目新闻记者 唐佳燕

近日,网络热传一位叫王家伟的副处长出生于1996年。8月11日,传闻中王家伟的现任单位告诉极目新闻,经核实,本单位查无此人。

网络流传的王家伟简历显示,王家伟,男,1996年生于内蒙古呼伦贝尔阿荣旗,毕业于齐齐哈尔职业学院,2024年7月任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助理兼办公室副主任(副处级)。

极目新闻记者注意到,该词条源于一则东北网的报道,这则发表于7月31日的报道题为《阿荣旗沙棘产业迎来专家团队调研 助力生态原产地产品价值实现》,导语提到:“日前,应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阿荣旗政府邀请,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研究院院长助理兼办公室副主任(副处级)王家伟等一行专家团队,对阿荣旗沙棘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

极目新闻记者注意到,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社官网4月12日发布的一则研究院动态显示,今年4月9日至11日,研究院曾到阿荣旗当地进行沙棘调研,但其中并未提及王家伟。

11日上午,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研究院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极目新闻记者,该院为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社的平台,并无固定办公室,没听说过所谓办公室副主任,但也不排除是杂志社的人。

该杂志社另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极目新闻,4月份确实举办过该调研活动,自己曾参与该活动。经查,王家伟并非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社工作人员,“压根没有这号人”,该工作人员称该社会发出一条严正声明。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研究院是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社的研究平台;而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社由中国发展改革报社主办,后者是国家发展改革委直属的事业单位。


2014十大假新闻的典型案例

●重大事件现短板●案例:马航MH370航班失踪事件【刊播时间】2014年3月8日起【“新闻”】马航MH370客机失联事件发生后,由于权威信息源缺位,从中央媒体到各地媒体信息乱飞,让人莫衷一是。 其中比较典型、传播较广的谣言主要分为几大类:生还奇迹类——3月8日14时28分,《成都晚报》媒体微博连用数个感叹号夺人眼球:“‘降落!!!!!’马航总经理现场讲话,航班已证实在越南南宁(音)地区降落。 ”当晚,有媒体报道称MH370被正在执行搜救任务的菲律宾海事船发现。 飞机被发现时机身破损较严重,但未解体,人员伤亡程度可能远远低于此前的预期;搜索进展类——据报道,8日上午,交通部南海救助局两艘搜救船分别于10点49分、11点30分从西沙、海口两地出发,前往中国南海海域开展搜救工作。 事故原因类——失联航班两人冒用一名意大利乘客和一名奥地利乘客的护照混上飞机,致使航班遭恐怖袭击。 在马航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马来西亚交通部长希沙姆丁表示有4名乘客涉嫌使用虚假信息登机,包括此前曝出的2位奥地利和意大利乘客。 飞机坠毁类——《羊城晚报》等多家媒体微博发布消息称,据CNN报道,马航MH370航班已确定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北100公里境内坠落。 【真相】人民网“求真”栏目3月10日发布《“马航客机失联”不实传言回顾》,澄清了7个关于客机失联的假新闻。 ①“越南搜救人员发现失联客机信号”不实。 后经证实,越南媒体所报道的信号发现位置是飞机失去联络前的最后位置。 ②“波音中国总裁称飞机已经找到”不实。 此前,波音中国总裁马爱仑@小马哥爱747称飞机已经找到,波音技术团队正前往协助调查。 此后,波音中国总裁马爱仑@小马哥爱747删除了该微博,并称“飞机已经找到”是错误的消息,搜索仍在继续。 ③“MH370航班被菲律宾海事船发现”不实。 经越通社记者黎勇河证实,越通社未刊发此篇报道。 越通社网站也没看到相关报道。 “MH370航班被菲律宾海事船发现”说法不实。 ④“失联飞机被菲律宾海事船发现”不实。 这则短讯这是天涯网友“巴蒂斯图塔”在3月8日晚杜撰的一个“泰坦尼克号式”的玩笑。 ⑤“南海救助局两艘搜救船于3月8日上午前往搜救”不实。 南海救助局表示,当时为搜救船从岸边往锚地去,并非前往搜救,当时南海救助局三艘搜救船仍在待命准备中。 ⑥网传“马航飞机迫降南宁”不实。 8日,针对网传“马航飞机迫降南宁”一事,广西南宁和当地的龙洞堡机场均否认马航航班在此降落。 ⑦CNN未发布失联客机坠毁消息。 【点评】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很难避免各种虚假信息的传播。 而当媒体参与其中大肆传播的时候,各种信息更是真假难辨。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类型的事件在报道的初期往往伴随着大量的错误信息,而在此后的连续报道中不断得到修正和更新,这一行业现实或将促使我们更新对虚假新闻的惯常理解。 记者使用社交媒体等互联网工具进行报道和信息搜集工作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工作常规(news routine),与此同时也使媒体的错误变得更加突出和可见,由此引发外界对新闻业权威性的质疑。 马航事件作为一次没有事发“现场”的“特殊”灾难事件,因其与中国的强相关性而被中国媒体重点关注,但面对不确定的新闻事实、跨国跨文化的陌生环境、国际国内新闻媒体的激烈竞争,中国媒体的短板凸显,所交出的答卷很难令人满意。 ●媒体不察受欺骗●案例:郭美美澳门欠2.6亿赌债【刊播时间】2014年4月8日【“新闻”】4月8日,国内部分纸媒以及权威媒体网站,以“网传”为依据,转发了香港媒体的报道,称一个追债网页上传了一张“郭美美”照片,指一位1991年出生的湖南女子“郭美美”由前年起拖欠2.6亿元款项至今还没有清还,更透露有人称会有老板替她还钱,可惜债主至今未收到还款。 这个曾自称中国红十字会高层而造成满城风雨的炫富女郭美美又成新闻人物。 【真相】2014年7月9日,郭美美在世界杯期间涉嫌网络赌球被北京警方抓获,8月4日央视新闻频道《起底“网络红人”郭美美》,指出“郭美美澳门欠2.6亿赌债”是炒作。 警方查明,这纯粹是一条虚假新闻。 【点评】自2011年因以“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身份在微博上炫富引发轩然大波以来,郭美美已经谙熟于通过炒作获取利益。 在央视播出的新闻中,警方就表示,不论是炒作红十字会,还是“2.6亿赌债”,以及为郭美美量身定制的网络电影《我叫郭美美》,甚至郭美美因赌博被抓后,其母亲配合北京警方调查时网上出现的“郭母连夜从日本飞回国”等不实消息,都疑似有幕后推手进行网络炒作。 在每次网络炒作中,都不乏大量媒体的主动参与,甘于成为将郭美美“制造”为网络名人过程中的推波助澜者,可鄙、可悲乎!●阴差阳错陷被动●案例:京畿地沟油黑色产业链【刊播时间】2014年5月14日【“新闻”】5月14日,某国家级新闻网站重磅推出《地沟油去哪儿了?起底京畿地沟油黑色产业链》的系列报道。 报道称,记者历时一个多月的暗访,发现在京畿地区,一条地沟油生产链仍然在隐秘而高效地运作着。 在记者一路跟踪地沟油后,发现运有疑似地沟油的油罐车最后进入了嘉里粮油(天津)有限公司的厂区,其所属的益海嘉里旗下拥有“金龙鱼”等食用油品牌。 【真相】5月15日,益海嘉里召开新闻发布会,称记者误将“嘉里油脂化学(天津)工业有限公司”误认为是隔壁的“嘉里粮油(天津)有限公司”,处理废弃油脂是前者的正常业务。 5月20日,该网站记者发表声明承认其报道“不慎将嘉里油脂化学(天津)工业有限公司误报为嘉里粮油(天津)有限公司”并道歉。 【点评】这次报道本来是一次难得的服务公共利益的调查性报道,就因为记者搞错了涉事公司的名称,后续报道的重心成了这家被误点名的公司如何来维护名誉,偏离了报道的初衷,无端耗费媒体资源,残留一地鸡毛。 我们无从知晓记者是如何把两家公司搞错的,这种“不慎”给被点名公司带来的影响却不小,以致这家公司不得不花费大量力气来澄清。 但从报道来看,搞清楚两家公司的业务范围似乎并不是件困难的事儿。 这个案例又一次提醒我们,对于新闻事实的查证核准何等重要,做好了才能既不致伤及无辜,也能保护媒体自身。 ●适得其反伤诚信●案例:孤儿杨六斤的励志故事【刊播时间】2014年5月23日【“新闻”】5月23日,广西某电视频道公益节目“第一书记”播出了励志孩子杨六斤的故事。 节目称:杨六斤,12岁,广西隆林县德峨乡人,父亲去世,母亲带着弟弟改嫁,因父亲方阻挠,杨六斤继续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爷爷奶奶相继去世后,杨六斤住在亲戚提供的空房子里,独自生活。 每个星期从堂哥那里领10元生活费兼零花钱。 他的生存能力特别强,常吃野菜充饥,还自制工具抓鱼,算是肉菜。 【真相】6月27日,《南方都市报》刊发记者实地探访广西后的报道《杨六斤身世堪怜但并非节目中那般孤苦无助》,指出了这个节目中的3个不实之处:第一,年龄误报。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杨明治接受采访时表示,杨六斤现年14岁,并非电视节目上说的12岁。 第二,独居5年的说法不准确。 实际情况是,2012年5月爷爷去世后,杨六斤于2012年7月前往德峨镇新街村上马排屯与伯父生活,后来到堂哥杨取林家居住,堂哥一直在家,直到今年3月才外出打工,其独居生活从今年3月才开始。 每周杨六斤有五天住校,周末才回堂哥家,到电视节目播出时独居时间加起来不超过25天。 第三,吃青草的说法有误。 当地学生对南都记者表示,电视里杨六斤吃的是剪刀菜,一种当地居民经常食用的野菜。 新街完小校长杨佳勇表示,按照规定,杨六斤享受国家的政策补助,每天在学校吃三餐,每天的伙食标准大约为8元,每天基本都会有肉菜,在学校的生活还是有保障的。 【点评】这个貌似弘扬正能量的公益报道引起了不少的争议,一个直接的诱因自然是电视节目中的瑕疵。 具体来说,其主要原因是记者有意识地夸大了一些事实。 该电视频道总监表示,记者之所以说“杨六斤独居5年”,是因为记者想帮助他,让大家更多地同情他,挖掘不够深入从而造成了失实。 除了主观上的考虑,电视节目的一些工作常规也在其中推波助澜,比如电视拍摄了杨六斤吃野菜、捕鱼的画面,还原以前的生活,试图用有限的时间高浓度表达孩子的吃苦耐劳、励志向上。 电视台方面认为,这是电视拍摄的基本方法,并不是“摆拍”、“演戏”。 虽然在随后的澄清声明中,一再强调节目的动机而淡化其中的操作瑕疵,但正如有网友指出的,记者对杨六斤身世的艰苦做出夸大报道虽是出于好意,但这种好意却触碰了新闻报道和慈善诚信两条底线。 ●张冠李戴闹笑话●案例:碰瓷男惨遭女司机径直碾轧事件【刊播时间】2014年7月22日【“新闻”】7月22日,某报用半版的篇幅报道《女司机遇碰瓷男开车轧了过去……》,报道称:一段名为“碰瓷男惨遭女司机径直碾轧”的视频在网上热传。 视频中的男子在一缓慢驶入十字路口的车辆左前方突然倒地,女司机左右张望后碾轧过去。 这一过程被经过车辆上安装的行车记录仪拍摄下来。 该视频传出后迅速引发网友热议。 此外,国内还有多家媒体也做了转载或报道,并请交警和法律专家做了解读,又引发了关于女司机到底有没有责任、该定多少责任的热烈讨论。 【真相】7月24日,《南方都市报》指出,经查证,“碰瓷男遭碾轧”发生在韩国,视频最初来源于英国的一家视频网站。 7月25日,《人民日报》证实,这段名为“金女士VS自害恐吓团”的视频由网友“pd yoon”在7月19日发布。 【点评】报道中提到的这段视频最早是在网上流传的,某报的报道丝毫没有质疑视频的真实性,只是洋洋洒洒地引用了一些网友的话。 这是当下不少媒体惯用的一种操作手法,选题的线索来自互联网,记者不做任何的采访,且故意“省略”5个W,仅搜集一些网友的评论,一篇稿件就炮制出来了。 而一些媒体的后续报道同样没有对视频的真实性产生怀疑,还煞有介事地请交警和法律专家做“解读”,讨论责任的归属问题。 其实记者只要认真地看下视频就能看出不少端倪来,至少不会发生把国外的事当作国内新闻的低级错误。 ●打假失实反被“打”●案例:浑水泡面事件【刊播时间】2014年8月5日【“新闻”】8月4日下午,正在云南昭通地震灾区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记者发回一条报道称:震中龙头山镇的龙全中学目前食品匮乏,只能吃外面输送进来的泡面,地下水和自来水因为地震水质现在比较浑浊,目前救援人员只能用浑水泡面做饭。 8月5日深夜,某报网站发布报道《救灾部队:浑水泡面不属实勿轻信伤害前方士气》,宣布“浑水泡面”系假新闻。 文中写道:该报记者5日就此向前方救灾部队求证时得知这是一则假新闻。 一名前方救灾部队的负责人确认,经查证,没有发现救灾过程中出现相关情况。 他呼吁,前方部队正在忘己地全力救灾,请后方不要误信这种别有用心的图片,以免伤害救灾部队的士气。 【真相】在这篇“打假”报道刊发后,一时间,舆论反转,网友纷纷指责之前发布“浑水泡面”的媒体。 但最先发布新闻的“中国之声”强调,事件系“央广记者李腾飞亲眼看见,部队要求只吃面不喝汤,他和同事都吃了”。 中国之声还批评“打假”记者并不在灾区现场,却下了“假新闻”的结论,违背新闻原则,指对方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8月6日上午9点许,该报网站要闻部副主任郝珺石发布道歉声明,承认“浑水泡面”事件确有发生:看了视频,部队确实吃了浑水泡面,后勤是当地组织的,不是部队做的饭,浑水是自来水,放了消毒药片。 【点评】这是2014年度最具戏剧性的一起“假新闻事件”。 这条“打假”新闻操作中的瑕疵一目了然。 但更值得探究的是其“打假”的动机,抗震救灾中的“政治正确”似乎要更重要,以至于出现采访中的疏漏,并在报道中出现“请后方不要误信这种别有用心的图片,以免伤害救灾部队的士气”这样的说法。 这恐怕是更值得思考的问题。 ●报道失当惹风波●案例:湘潭县妇幼保健院产妇死亡事件【刊播时间】2014年8月12日【“新闻”】8月12日,由湖南一家新闻网站发布一则关于“湘潭产妇手术台上死亡”的报道,报道称:8月10日下午,湖南湘潭县妇幼保健医院一名张姓产妇,在做剖腹产手术时,因术后大出血不幸死亡。 家属认为“她是非正常死亡,医院存在很大责任,如果发现及时不至于死亡,也不至于隐瞒我们这么久”。 报道中还有这样的描述:“(产妇)赤身裸体躺在手术台满口鲜血,眼睛里还含着泪水,可却再有没有了呼吸,而本应该在抢救的医生和护士却全体失踪了。 ”这则新闻随后被全国网络媒体传统媒体大量转载。 【真相】8月13日14时左右,湘潭县官方微博通报此事称,胎儿娩出后,胎儿出现呕吐、呛咳,初步诊断为“羊水栓塞”可能,院方立即启动院内、县、市孕产妇抢救绿色通道,市、县有关专家主持抢救,但因羊水栓塞引起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经全力抢救无效于21点30分死亡。 8月13日16时许,湘潭县卫生局副局长齐先强就“本该在抢救的医护人员全体失踪”的说法回应媒体记者,称医护人员在产妇心跳停止后抢救了半小时才放弃,院方宣布死亡后,手术室外聚集数十名家属情绪激动,家属冲进手术室时,医护人员正在休息室,并非“全体失踪”。 8月16日,湘潭县卫生局负责人表态称,从整个医疗程序来讲,院方应该也还是尽到了医院的责任。 【点评】医患矛盾之所以成为当下中国社会的突出问题,媒体无疑起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这起事件的新闻报道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在事实尚未搞清楚的情况下,媒体急于给事件定性,单方采信病患一方的说法,当事另一方的声音缺席,报道失去平衡和客观。 而且,在行文中一些带有鲜明感情色彩的词汇被频频使用,如“含泪”、“惨死”等,意指医院冷血不作为,漠视患者的生命,容易产生不当暗示和联想,而对于造成这起孕妇死亡事件的真正原因“羊水栓塞”却被屏蔽被忽略。 当然,不是说医院一方就没有责任。 而作为媒体,所需要的是客观、全面地呈现事件的过程,事件如何定性则是相关专业部门的工作。 事实上,在很多类似的医患纠纷事件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媒体近乎相同的“越位”表现。 正如《人民日报》的评论《关注医患纠纷,请别轻易下结论》一文所说,人命关天,不要轻易下结论、定责任。 ●视觉形象遭误读●案例:上海地铁老外晕倒乘客无一相助【刊播时间】2014年8月20日【“新闻”】8月20日,上海一家报纸刊发报道《上海地铁披露2起乘客盲目惊慌典型案例老外晕倒,全车厢人跑光》称,8月9日晚9点34分,一男性外籍乘客在列车将进入金科路站时突然缓缓倒向右侧,头几乎贴到身旁中年女乘客的肩膀。 随后几秒内,他先是躺倒在座位上,又因列车刹车减速而翻落在地,似乎没了知觉。 见状,对面座位上的5位乘客猛地起身逃离。 不到10秒,该车厢已空荡荡的,只剩晕倒在地的老外。 【真相】8月20日,微博账号“新民晚报新民网”发布:【上海地铁澄清:无人相助并不属实】上海地铁方证实,乘客当时慌乱是因情况突然,反应不及,但当列车进站后,跑出车厢的乘客立即寻求站务员帮助,站务员也及时上车救助外籍乘客。 8月21日《人民日报》15版也刊发《上海地铁一外籍乘客晕倒“无人相助”说法不实》,报道称,根据上海地铁运营方提供的监控视频显示,由于事发突然,周围乘客第一反应是立即躲开,跑到后续车厢里。 由于不明白具体情况,看到有乘客奔跑而来,后续车厢乘客也受到这种惊慌气氛的影响,待该列车停站后纷纷冲出车厢。 不过在离开车厢后,有热心乘客立即找到了站台上的值班站务员,描述了车厢里的突发情况并进行求助。 随后,站务员迅速到达事发车厢,准备展开救助。 而这时,晕倒的外籍乘客已经苏醒,并自行起身离开。 【点评】这几年视频、图片引发的虚假新闻频频发生,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人们对视频或图片可以有不同角度的解读。 而记者在解读这些视频或图片时更侧重于它所具有的新闻价值。 对这起发生在上海地铁车厢内的事件来说,外籍乘客晕倒众人相助也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但比起最初报道中呈现的角度而言,后者更有想象的空间。 试想一下,老外在车厢内晕倒,国人四散奔逃,不又成了社会冷漠症的典型例证吗?不就更具传播的价值吗?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随着国内各大城市地铁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地铁成为城市人口非常重要的活动场所,发生在地铁里的新闻、商家在地铁里搞商业策划的情况也随之大大增加。 地铁运营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以后在面对类似事件时,记者还是要多方求证,并听听专业人士的说法。 ●无良公司乱炒作●案例:95后女网友用身体换旅行【刊播时间】2014年10月23日【“新闻”】10月23日,某报用一个整版刊载了一条新闻:《95后女子“用身体换全国游”每到一地征临时男友》。 报道称,一名自称“95后萌妹”的女网友,在网络上发布《用身体旅行:95后萌妹向全国征集各地临时男友陪游啦!》一帖,公开宣布了自己“0元游中国”的计划:面向网友展开“临时男友”的征集。 文章将网帖的内容详细陈述,同时还罗列了网帖下面网友的留言,最后还告诫读者“旅行蹭吃蹭住有风险,女生最好不要轻易尝试”。 这个原本在微博、网络论坛流传的故事终于登上了传统媒体的版面,随后大量权威媒体网站也纷纷转发。 【真相】10月23日,自媒体微博账号“传媒大观察”发布微博:“已经初步证实这依然为某社交软件涉嫌色情营销假新闻炒作,我们正在搜集更多证据向公安机关及互联网管理部门举报。 奉劝各大‘权威’媒体自重。 ”10月28日,“身体换旅行”报道中提到的“友加”软件被国家网信办以“涉嫌传播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对其采取暂停接入服务措施,责令整改,并通知主要应用商店下架该软件,同时正协调有关部门对相关单位和责任人进行依法查处。 【点评】事实证明,这是一家软件公司企图利用色情影响进行新闻炒作以推广其开发的社交软件。 而且这家公司此前已经炮制了一条“挖掘机车震”的假新闻,堪称有前科的“惯犯”。 这家公司为了推广产品,迎合网络热点,进行低俗营销,有意炮制虚假新闻,理应严惩。 而被无良公司利用的这家传统媒体,用了一整版来报道“95后萌妹用身体换旅行”,95后、萌妹、身体,新闻标题里充斥着这些令人产生遐想的词汇,制造了一条地地道道的既虚假又低俗的新闻。 报道刊发后,一些知名的新闻网站也纷纷跟进,对这条假新闻的传播做出了“贡献”。 这些不辨真伪、不遗余力地参与传播假新闻的媒体也应该想想,即使这是一则真实的新闻,报纸和网站想要表达怎样的价值观呢?●理解偏差闹乌龙●案例:中国“落榜”世界空气最差20城【刊播时间】2014年10月28日【“新闻”】10月28日,某新闻网站刊发《中国城市“退出”世界空气最差20城之列》,报道称,中国“落榜”空气最差20城。 在WHO“2014年城市户外空气污染数据库”的排名显示数据中,PM2.5数值最高的20个城市印度的占了一半,其余城市分别来自巴基斯坦和伊朗等国。 该数据库囊括了世界91个国家1600个城市的网络公开数据,时间跨度为2008~2013年。 CNN报道称,20个城市中,没有一个中国城市上榜。 尽管在中国,很多城市被灰色浓雾笼罩,数以百万的居民戴着口罩外出。 【真相】10月29日,网络开始辟谣。 知情人士指出,世卫组织并没有搞过“世界空气最差20城排名”。 WHO确实有一个“城市户外空气污染数据库”,最新一期数据发表于2014年5月。 在这份数据库中,只是记录了一些城市某年的PM10和PM2.5测量值(或估算值)。 WHO并没有根据这些数据做排名,事实上也不可能做出排名,因为数据整体上残缺不全,没有可比性。 【点评】中国的环境质量多年来一直遭人诟病,每到雾霾发作的时候,各种段子便在网上流传,这反映了国人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媒体也开始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报道题材,一些媒体设置了绿色新闻版面,有专门的跑口记者。 应该说,这篇《中国城市“退出”世界空气最差20城之列》抓住了社会关切的新闻点,但由于记者对相关数据的使用不够谨慎,导致传播了一条错误的信息,有违事实真相。

五级职员和正处级哪个工资高

事业单位正高工资构成相对固定,但工资待遇特别是津补贴因地、因单位而异,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直接比较正高和正处的工资待遇并不客观。 整体来看,只能说正高的工资待遇大致和公务员正处相当,不过个体存在差异,有的正高工资远远高于行政正处,有的又不如,具体要看所在单位情况。 一般来说,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正高工资待遇普遍要低于公务员正处,差距主要体现在车补、年终综合绩效考核奖、物业、通讯等福利性津补贴上。 以本地为例,事业正高的工资基本上在7000元上下,而公务员的正处多半可以到8000元,年终绩效这一块,公务员正处领导可以拿到四到五万,而事业正高最多三万多,两者相差一万多,各种收入差加起来,实际上事业正高的年收入和公务员的副处差不多。 当然,如果是正高一级或二级,工资待遇基本可以和公务员正处持平,甚至略高于后者。 如果是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比如高校、科研院所的正高职称人员,工资待遇就要高多了。 比如一级教授、二级教授,其工资待遇比副厅还高,有的教授因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等各类专项津补贴,工资待遇超过正厅的不在少数。 比如本地一位知名教授,其享受国家、省、市三地人才专项津贴,加上各类改革性补贴收入,每月应发工资接近两万,而本地从副厅应发工资也不过是一万三左右,可见其收入之高。 类似的收入水平在一些科研院所也很普遍,一方面正高的基础工资高,另外一方面单位有各类津补贴,有的还有其他绩效收入,加上个人其他方面的创收,一个技术正高的收入远远高于普通的公务员正处。 比如做课题,正高职称有相关的经费渠道;每年参加职称评选当评委进账;技术性正高涉及项目方面的,还可以参与项目的评审等工作,来自邀请方、业主单位或者项目方都会给予一定的报酬。 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规定个人创业、办公司、利用专业技术优势做项目,包括带学生等等,都有来钱的手段。 而这些,在行政机关几乎都是被限制的。 换言之,一个正高职称的事业人员特别是有专业特长的知识分子,想要创收并不难,他们年收入的大头主要来源于工作之外,对日常的工资收入反倒不是特别看重。 拿这些人来和公务员比收入,实话实说也不公平。 总的来说,正高工资笼统讲大致和公务员正处持平,具体是高多少还是低多少,要看个人所在的单位定,不能一概而论。 众说纷纭,大多因是局外人。 我以所熟悉的高校的角度回答一下。 学术职称(13个级别)与行政职务有一定平行度的,大致是:一级教授(院士),副省级;二级教授,正厅;三级教授,副厅;四级教授,正处。 对于收入,基础工资相差不大,但实际教授的收入弹性很大(主要由于科研这一块儿),行政岗位的收入弹性很小。 对于985/211的大学的理工科教授,收入会大于或远大于所参照的行政职务。 以本人自己为例。 二十多年前已经是正教授的我(那时还没有明确分级),曾担任副厅级行政职务,就仍旧拿正教授工资,因为副厅级工资要低些(这叫就高不就低);而我身边还没有晋升为正高的副厅级同事,就按照副厅级发薪。 (这里不包括上面所说的弹性收入)非科教单位(比如国有大企业及其研究院所),往往把普通高级工程师更高的技术职称与教授等同(称:教授级高工),但一般不会进一步分级(如三级教授级高工的说法极少见到),所以无法准确定性本问题。 正高级分为高校正高、中小学正高、政府全额类事业单位正高等,而正处级又分为高校类正处、政府全额类事业单位正处(管理岗5级)、公务员正处。 至于正高级职称与正处级工资待遇,由于单位类别不一样,编制性质不一样,工资待遇肯定不一样,二者谁高谁低,确实没有定论。 一、正高级工资待遇情况①中小学正高级。 以我所在市区为例,正高4级每月6700元,加上年终绩效,每年总收入大概11万元。 正高3级比正高4级,每月高300元左右。 ②政府全额类事业单位正高级。 每月打卡工资与中小学正高级基本持平,但年终绩效比中小学教师稍微高一些。 ③高校正高级。 分为一级教授、二级教授、三级教授、四级教授。 对应的行政级别副部级、正厅级、副厅级、正处级。 就是四级教授(正处级)工资待遇也比中小学正高级、政府全额类事业单位正高级高很多,如果再加上科研绩效、科研成果分红等,其工资待遇久更高了。 二、正处级工资待遇情况①高校类正处级。 高校类的处长、招生办主任等属于正处级,他们的工资待遇普遍低于高校正高级四级教授,若再算上科研奖金,那就更低了。 ②政府全额类事业单位正处级(管理岗5级)。 市直单位的正处级事业单位不多,大概有公路事务中心、市农科院、市中心医院(其他重点医院)、市科协、市住房公积金中心等。 每月打卡工资大概6900元,加上年终绩效,全年大概11.5万元。 ③公务员正处级。 市直单位局长,每月打卡工资大概7400元,加上年终绩效,全年大概13万元。 综上,高校类的正高级工资待遇最高,其次是公务员正处级,然后依次是事业单位正处,中小学正高与高校类正处级。 不清楚机关单位和企业的情况,就我所在的省直事业单位来说,肯定是正高工资高,不然我们院长(正处级)为啥非要走正高职称呢?我们是一家省直事业单位,几个院长、副院长为厅管干部,其中院长为正处级,副院长为副处级。 这些人没有一个走管理岗的,都走专业技术岗。 事业单位管理岗分十个等级,分别为十级、九级、八级、七级、六级、五级、四级、三级、二级、一级,依次对应公务员的办事员、科员、副科、正科、副处、正处、副厅、正厅、副部、正部十个职级。 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包括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和初级岗位。 其中1~4级为正高级,5~7级为副高级,8~10级为中级,11~13级为初级。 从上述两表中,可以看到,正高级中的最低级也就是4级,其岗位工资为3530元。 正处对应的是管理人员5级,其岗位工资为2780元。 正高4级比正处的岗位工资高3530—2780=750(元)。 甚至比副厅级(管理岗4级)的岗位工资都高出3530-3360=170(元)!副高7级的岗位工资是2500元,副处(管理岗6级)的岗位工资是2360元,副高7级比副处高2500-2360=140(元)。 正高除了岗位工资比正处至少多750元外,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也比正处多,同等条件下正高月工资要比正处高一千元以上。 以吉林省取暖补贴为例。 根据吉直房改字[2000]2号中规定党政机关公务员、社会团体、事业单位人员住宅面积(建筑面积)标准:正厅级150平方米、副厅级140平方米、二级局副职120平方米、处级(含副处级)110平方米,科级(含一般职工)80平方米。 各类人员按其技术职称,与行政人员职级相对应,正高、副高、中初级职称人员分别比照副厅、处级、科级住房标准。 由此可见,正高的住房标准是比照副厅,当然取暖补贴要比正处高了。 我院今年月取暖费补贴为正高245元,正副处(副高)192.5元,前者比后者每月多245-192.5=52.5(元)。 如果不考虑其它待遇,事业单位的正高工资比正处工资高。 你好,事业单位正高级共有4个等级,一级岗位、二级岗位的福利待遇远高于正处级公务员,四级岗位的福利待遇和正处级公务员相差不大。 目前,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分为4等13级:正高级岗位为1至4级;副高级岗位为5至7级;中级岗位为8至10级;初级岗位为11至13级。 同样的正高级岗位中,4个等级也是天壤之别。 以收入中的一部分为例,专业技术人员一级岗位的岗位工资是6010,二级岗位是4650,三级岗位是4110,四级岗位是3530,而正处级公务员的职务工资仅为2100,差距明显。 当然,岗位工资、职务工资仅仅只是收入中的一部分,薪级(级别)工资、津补贴、奖金也有不小的差异。 但是,到了正高级、正处级这一层次,收入不是重点,更重要的是隐形的福利待遇,这才是二者最显著的差异。 一级岗位是国家专设的特级岗位,其任职必须要符合下列条件中的一个:1、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即两院院士);2、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的专家、学者;3、其他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享有盛誉,业内公认的一流人才。 而且,其聘用程序也非常复杂,先由事业单位按照行政隶属关系逐级上报,经省政府或主管部委审核后报人社部,由人社部审核确定后才能聘用。 也即是说,正高一级基本和院士是划等号的,都是学术泰斗级人物,其福利待遇自然远超正处级公务员。 二级岗位是省重点设置的专任岗位,主要在高校、重点科研机构、骨干医疗机构设置,由省人社厅实行总量控制、统一核准和聘用管理。 二级岗位属于学科带头人,一般不超过所有正高级岗位总数的10%,主要针对以下人群:1、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国家杰出技术人才、国家和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省级以上重点学科、研究室、实验室的学术技术带头人;3、省级以上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等领域或行业的学术技术领军人物;4、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省内同行业公认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 可以看到,二级岗位也是省里的宝贝,是省内最有影响力、最有号召力的顶尖人才,其待遇自然也远超正处级公务员。 目前,二级、三级、四级岗位的比例是1:3:6,三级岗位一般不超过所有正高级岗位总数的30%,属于省市级骨干人才、杰出人才。 整体而言,三级岗位的福利待遇或略高于正处级公务员,四级岗位的福利待遇和正处级公务员相差不大。 当然,事业单位正高级的优势主要在于学术地位高,受人尊重,能掌握的科研经费、项目多。 而正处级公务员的优势在于职权较大,对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各项事务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欢迎关注@瑛杰小猪,一起聊聊体制内的小知识。 正高工资高,我就在事业单位工作,我们单位正高职称的工资要比局里的正处级干部工资高一些。 下面我就谈谈我们单位的具体情况。 我所在的单位属于事业单位,我们单位的职工比较多,一共有三四十人。 但是由于正高职称评选的要求比较高,所以我们整个单位只有两个正高职称。 分管我的领导正好就是我们单位里的一个正高职称领导。 我所在的地区由于属于中部地区,所以整个事业单位的工资水平比较低。 因此我们单位的正高职称的工资和其他外省相比还是比较低的。 有一次发工资的时候我看到了我们单位职工的工资单,我们单位的正高职称的领导目前一个月的应发工资大概8700多块钱,他的工龄已经30年了。 我们单位属于正处级单位,我们单位的规格还是比较高的。 因此我们单位的一把手位置非常吸引人,一般每年都是很多公务员非常想来我们单位。 我们单位的一把手一直是公务员领导担任。 毕竟这个正处级领导的位置还是非常吃香的,引来了很多公务员竞相报名。 今年我们单位调过来一个新的一把手,他之前是我们市里一个区的副区长。 那么之前他的职级属于副处级,他目前调到我们单位算是升了一级,目前他属于正处级干部。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了解到我们单位这个正处级领导的工资待遇情况,他目前一个月的应发工资是7000多块钱,所以他和我们单位这个正高职称的领导一个月工资相差将近1000块钱。 有一次我们单位开一个小会,这个正处级领导就无意间提出了这样一句话,他说我现在虽然是公务员,而且是单位的正处级的领导,但是我的工资还不如你们正高的工资高。 可见他对自己的工资待遇不是很满意,他觉得自己作为一个公务员,在单位里当一把手,拿的工资居然不如下面的事业编待遇高。 我们单位这个正处级领导还有4年就要退休了。 他调到我们单位来说已经升了一级,由于他的年纪比较大,可以说他已经很难继续晋升了。 最近听说我们单位这个正处级领导正在着手一件事情,他居然想把自己正处级干部的身份转成正高身份。 也就是说他想把公务员身份变成事业编身份。 因为他一旦变成正高身份的话,一个月工资又能将近多拿1000块钱。 我听说到这个事情也惊呆了,我还是第一次听说公务员想变成事业编的。 一般来说每年都有很多事业编都想考公务员,因为公务员有车补,而且各种福利比较高。 但是一旦事业编员工评上副高或者正高以后,他们如果拿到高级职称,那么同等级别下事业编的工资要比公务员高,所以这也是事业编的一个优点。 按照公务员职级标准,公务员正处级干部一般只有两个职级,一个是一级调研员,属于大正处级,另一个是二级调研员,属于小正处级。 但是按照事业单位岗位标准,正高职称主要分为四个职称,分别为4级(副厅),3级(正厅),2级(副部),1级(正部)。 因此正高职称最低也属于四级教授级别,工资待遇和副巡视员差不多,因此正高职称的工资待遇肯定要比正处级干部高。 总得来说,正高职称工资待遇要比正处级干部待遇高一些。 但是正高职称属于事业编身份,主要从事技术性和研究性工作,而正处级干部的权力更大,社会地位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高的。 关于正处级,实际上有两种。 一种是国家机关的,也就是公务员。 还有一种是事业单位的,也叫正处级。 例如大学里,不但有处级,厅局级都有。 话说回来,这种正处级的待遇就是不一样的。 公务员的要高于事业单位的。 如果要比较,就要在一个单位,或者一类单位进行比较。 例如大学,大学里面的一个处长,合法收入肯定要少于正高级职称人员。 就是说,教授要高于正处。 在许多地方,组织和人事部门把正高级职称人员列为厅局级干部进行管理。 在政治待遇,医疗保健等方面,等同于厅局级。 这也说明比正处级高。 这还需要问吗?凡是具有正高职称的,肯定比正处工资要高得多。 按公务员职级序列,公务员正处有两个级别,即一级调研员,算大正处级,二级调研员,算小正处级。 按事业岗位职级序列,正高级分为四个级别,即管理岗4级(四级教授为副厅),管理岗3级(三级教授为正厅),管理岗2级(二级教授为副部),管理岗1级(一级教授为正部)。 通过两相对比,正高级技术职称,最低为四级教授,工资待遇也相当于副巡视员,所以,正高工资待遇要比正处级高。 这个怎么开以比较呢?我在1964年在上海崇明县参加“四清工作时,是在(城东公社)工作的,公社党委书记是13级老革命”工资是112元,而我在大学里教授级别的工资有级别的,最低的教授工资也比正处级干部工资高,上海市纺织局工厂里的高级技师有的厂里的人工资也高于正处级干部工资的。 如果使用全国统一的工资表,很明显还是正高的工资高。 像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分为1~13级岗位,管理岗位分为一到十级岗位。 根据2018年国家调整公布的事业单位基本工资表,管理岗位的五级岗位是正处级岗位,对应的岗位工资为2780元。 正高级岗位是对应着专业技术1~4级岗位,一级岗位的基本工资为6010元,四级岗位的基本工资也能达到3530元。 甚至五级岗位的基本工资也比正处级高达到了3070元。 中小学教师的基本工资标准更高,是提升了10%标准的工资额度。 所以,仅仅从岗位工资的待遇上讲,正处级岗位仅相当于专业技术副高五级岗位。 正高级四级岗位的岗位工资,甚至超过了副厅级3360元的。 可是机关事业的基本工资待遇如此,并不代表其他待遇是一样的。 机关事业单位除了基本工资以外,还有津贴补贴、绩效工资、改革性补贴、其他奖励等待遇。 正高级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一般都是些大学的专家教授,他们的待遇除了基本工资以外,还有课时费金待遇,学校的奖金福利待遇。 最重要的是一些教师还有相应的科研经费,确实有一部分经费支出被用于了改善教师的待遇。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教师自己会开一些专业技术的企业。 比如说我们单位曾经测量过所在办公室楼板的承重,联系了一个大学教授以后,派了两三个学生过来,现场测量以后,回去做了一份检测报告。 这样就两万元花进去了。 如果仅凭工资性收入,一些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待遇也不低。 比如广东深圳的某特级教师,每月工资1万多元,另外发放住房补贴2800元,还有两贴3800元,公积金双边是5200元,年终绩效工资和其他奖金奖励待遇绩9万多,一年至少三十五六万元,而且是相当稳定逐步提升的。 正处级的岗位,在很多艰苦边远地区是很难领到这样高的工资的。 尽管艰苦边远地区有相应的津补贴,但实际上相应的绩效和奖金、奖励却差得远。 总体来说,除了基本工资以外,其他收入主要在于地区或者考核差异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

处级以下是不是还有科级部门呢?

本站推出新版,内容更全,速度更快,点击进入!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首页 实用文档 个人简历 公务员考试 论文 电子教案 试题试卷 法律文章 职场指南 演讲稿 自考成考 求职技巧 社会学 *职场指南*类文章推荐列表 河北省机关事业单位工资调整测试:你适合的职业类型?企业管理中团队精神的培养女人须知12经典美态六招轻松让你突出你的工作业绩职场:办公室里不宜谈论的话题销售经理的七大定理营养保健师成为抢手人才提高情绪20招轻松搞掂办公室四类“小人物”世界500强面试提问攻略如何进行人际沟通和训练?10条赚钱规则成就一个又一个富...情绪智力与职业生涯发展如何培养择业的自信心职场精英是如何练就的必读:开店铺赚钱之16条经验共...职场中请学会心理沟通原则15条如何度过三十岁事业提升期新兴行业者:汽车销售顾问走向高...你的面试是不是“门不当户不对”青年不就业5类型 “精英就业观...*职场指南*职场故事*广州公务员双向会异常火爆 千人争200余个饭碗昨日,广州市区划调整人员安置双向选择大会在南方人才市场举行,原定于上午9点半至下午3点的大会,比预定时间提早了一个半小时结束。 现场场面火爆,越秀区筹备组组长周庆强也来到现场为公务员们打气助威,还专门推荐了两名“得力干将”给新区。 从现场的招聘情况看,公务员们大多青睐新区,据初步统计,有的新区已经收到上千份简历。 双向选择见面会后,各单位将按照程序筛选合适人选,但萝岗等新区表示:原定9月10日完成的选调计划估计要推迟,还需要花一定的时间来仔细斟酌。 里外三层围住一摊位要意向表 人才市场工作人员称很少看到这么火爆的招聘场面 昨日的双向选择大会定在上午9点半举行。 9点开始,已有不少单位的车陆续停在了南方人才市场楼前,来自老四区各部门的公务员们三三两两地走进人才市场,大多数人都带着一份简历,有的神情严肃,有的谈笑风生,表情不一。 从他们的外表可以看出,很多人都提前做了精心准备,男士大多着衬衫西裤,皮鞋擦得光亮,女士则衣着靓丽大方。 市直机关多数职位要招硕士 记者在现场观察了20多个招聘摊位,发现市直机关一般都要求有双学士学位、硕士甚至博士学位,即使是处级、科级干部也要求本科以上。 在年龄上,市直机关一般也有规定,要求处级干部在45岁或者40岁以下,科级在40或者35岁以下,科员在30 岁以下。 南沙由于只设立了两个摊位,聚集的人最多。 而萝岗在现场设立了20多个摊位,填写意向表的人也不少。 记者看到,当日上午10点多的时候,20多人争相到南沙一个摊位前咨询、递简历,几乎里三层外三层。 该摊位面前的道路被人群挤得水泄不通,有人想拿意向表却不能靠近,只得趴在隔板旁伸手向前大呼“给我一张,给我一张!”有的人拿到了意向表想出来填写,却被挤在人群中间不能出来。 人才市场的工作人员笑称,很少看到这么火爆的“招聘”场面。 越秀区两“局座”到新区上任 “以往公务员调动是政府行政命令说了算,公务员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而现在人性化的首次启用了双向选择模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前来为越秀区分流公务员“打气”的新越秀区筹备领导小组组长周庆强这样告诉记者。 在一刻钟之前,这位为区内超编的373名公务员分流问题着急上火的他,还与市人事局、南沙、萝岗等区负责人关起门来商讨公务员分流问题。 据介绍,东山、越秀区是老的教育强区,而两区在教育、文化和社区管理方面积累了不少先进的经验。 如何将这些经验带到新区,也是公务员分流工作的重点之一。 为保证公务员流通渠道畅通,只要东山、越秀区的公务员表示想换岗位、而接收单位也愿意接受并达成双向选择,作为主管方面的新越秀区人事部门就会予以放行。 昨日,在周庆强组长的举荐下,两名原越秀区局级公务员得到了妥善的安置分流。 从事过多年教育工作的越秀区科技局局长孙礼平被萝岗区相中,将在新区教育局内任党组书记。 而原越秀区教育局党委书记陈松,也被南沙区相中,将担任南沙区教育局局长一职。 萝岗60多个职位面向老四区 据了解,萝岗区与原广州开发区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该区将继续沿用广州开发区“人员精干、机构精简”的作风,多个部门合并在一起办公。 据该区党委委员朱志超介绍,广州开发区一共设立14个部门,过去该区共有225个编制,此次按照区域调整,增至383个编制,也就是要新招158名公务员。 此次萝岗区提供了60多个职位,面向越秀、东山、荔湾、芳村4个老区,主要是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群团等方面所需的编制。 萝岗南沙偏爱35岁以下年轻人 到南沙上班每月多500元补贴 每天班车接送 记者在会场看到,萝岗、南沙不少部门在需求条件上,都列出了“年龄35周岁以下”,对此要求,不少公务员提出异议,认为年龄限得太低,有点苛刻。 据称,原定9月10日前完成选调现在还难以确定下来,可能需要多点时间慎重考虑。 有人担心在开发区上班太远,朱志超表示,开发区距离天河体育中心30多公里,其实有不少公务员都是住在市内,每天上下班有20多台大巴车接送,大家不用担心;另外,开发区的公务员每天上班时间是上午8点半至下午5点半,中午只休息1个半小时。 在选调会现场,南沙开发区建设指挥部办公室组织人事处长吴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市里给了南沙区304个行政编制,原南沙开发区有140人在编,尚有164个空缺,可谓空间广阔。 为了真正能招到贤才,南沙区不搞“唯学历”,区人大、区政协、区纪委大批岗位只要求大专学历即可,年龄也没有任何限制,也没有要求有同类岗位的工作经验,总之一切要看具体的工作能力。 去南沙区工作的公务员工资与在市区工作的同等公务员工资一样,但每月可以领取500元的交通补贴。 即使家住在市区,也不用担心去南沙上班的交通问题,因为每天会有9辆大巴往返于市区与南沙区之间。 凌伟宪:我们要的是一岗多能的公务员 昨日,广州市市委常委、广州市副市长、广州市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凌伟宪,就当天开发区在区内招60名正科以下公务员的标准发表了个人的看法。 凌伟宪说,除了按照国家要求,在硬件上比如学历等要达到要求之外,我们还需要的是一个高效率、团结协作、作风顽强,并一岗多能的人才。 他进一步解释说,过去开发区没有扩区之前,政府委托管理的地方有215平方公里,才有200多个公务员,14个政府机构;现在也只有383个行政编制,加起来20个机构,而其它各区最低平均人员有499个编制,28个机构。 在开发区,一个宣传部门里会包括统战、台办等在内,教育、卫生等会合在一起办公。 所以,他认为一岗多能是必要的。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标准是要高效率。 因为百姓的衣食住行、政府形象、政府工作态度、工作效率,都要通过公务员的一言一行来反映,作为政府的一员,必须要在工作的效率、效果上体现出来。 因此,政府要建立的是一支为百姓办成事、办好事、能办事的公务员队伍。 应聘众生相 重找一个合适岗位不容易 小郑,25岁 越秀区某机关科员 昨天上午10时许,小郑来到南沙区的摊位前准备投递第一份简历。 现场围着许多人,他好不容易才挤到桌台前要了一张意向表,又从人群中挤出来,在一边认真地填写了相关资料及应聘职位,之后再重新挤到摊位前,把自己精心准备的简历和这张填好的意向表递给了招聘单位,他本想和对方详细聊一下自己的情况,但因为人实在太多,他不得不退了出来。 小郑说,从并区开始时,他就有意想去南沙发展,于是,在做简历时特别制作了符合南沙相关部门的简历,每个部门都突出介绍自己的相关特长,共有4份,但由于南沙没有具体标明,所以他只投出其中的一份简历。 投完第一份简历已经花了20分钟。 小郑发现,去南沙投简历的人实在太多,于是,他决定去其他的摊位前看一看。 随后,他分别向萝岗区、白云区及市安监局等部门共投递了5份简历。 小郑说,两年前,他刚从学校毕业通过公务员考试才进到现在的这个单位,本以为从此以后不用再愁着应对时下流行的跳槽,可没想到,这次区划调整,让他好像又回到大学毕业前的那种无着落的心态。 参加应聘的前一天晚上,他的心情有点紧张,还特意上网搜索了一下自己最想去的南沙的相关情况,以及并区的一些相关政策等,很晚才上床睡觉,可昨天早上还是一早就醒了。 小郑告诉记者,由于工作的繁琐,平时可能对现在的工作有所抱怨,但应聘后才觉得,其实,要重新找到一个合适的岗位并不容易,想想还是觉得原单位好。 小郑说,来应聘之前,他以为来的应该大多是年轻的科员较多,但来到现场时才发现,一些经常坐在活动现场的台上的领导都来了,顿时感觉竞争压力增大了许多。 面对年龄限制自觉没优势 廖科长,39岁 越秀区某单位科长 昨天上午9时10分左右,廖科长便来到了招聘现场的门口排队准备进场,9时35分左右,顺利进场。 他先在招聘现场的6楼转了一下,觉得很多单位的要求太高,而且很多有年龄限制,于是,他转向招聘现场的7楼,7楼主要是萝岗区的南沙区的摊位。 当天上午9时40分左右,廖科长来到萝岗区的一个摊位前,向招聘人员递上了自己的简历。 记者发现,廖科长的简历封面还是彩色封面,里边的内容介绍也比较详实。 廖科长说,当他知道有这么一个专门的招聘会时,他就开始制作自己的简历了,他们科的很多人都只是简单地弄了一页纸,但他还是仔细准备了一下,还把封面制作成彩色的。 昨天上午10时20分左右,他正准备去广州市政策研究室的摊位前投递简历,可走近一看,正好有一位条件比自己好而且更适合这个岗位的同事正在应聘,他觉得若是自己再去投可能就只能浪费简历了,于是,他便退了回来。 昨天上午10时50分左右,廖科长便提前离开了现场。 他总共做了9份简历,但只投出5份简历。 据了解,很多年前,廖科长就从部队转业到越秀区某单位工作,工作一直没太大变动,都是平静安稳地上下班,但这次区划调整时,今年已39岁的他又要像大学毕业生一样亲手制作求职简历,去人才市场应聘。 廖科长说,虽然自己一直以一个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这次招聘,但他还是非常希望能找到一个比较好的岗位,换一个新的工作环境,所以在招聘前便精心制作了自己的简历,在前天人事局公布了岗位之后,他还是有针对性地对部分单位进行了了解,但去到现场之后才发现,前来竞聘的人还是很多,另外,很多单位对年龄的限制、对专业的要求等都让他感到自己没有优势。 有公务员表示“不服从分配” 选调会上不少求职者担心身份降级 专家认为提升自身素质是关键 当上公务员就等于捧上了铁饭碗,这基本上可以说是当今社会许多人的共同认识。 而在昨日南方经典大厦的公务员双选会会场内,记者看到的却是近千名公务员激烈争夺200余个饭碗的场景。 这么多公务员为岗位集中找工作的情景在广州还是首次。 一种担忧 参加此次选聘犹如赌博 在昨日的双选会现场,不时有公务员递交简历后在招聘台前坐下来,就自己关心的问题进行咨询。 东山区卫生局公务员李先生投放了一份简历在海珠区的用人单位处,他和工作人员作了简单交流。 话题涉及到海珠区经济贸易局副局长学历要求如何?是否有年龄、干部级别限制?据了解,和李先生一样担心身份改变的公务员占绝大多数。 一名公务员直言不讳地向记者表示,在目前广州市大力进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前提下,选择事业单位对于经历过严格选拔的公务员来说是一次赌博。 一旦身份“降级”,成为事业单位人员,则要面临聘任制问题,更会担心带来福利方面的下降。 一般来说,已成为公务员的人员不会、不想也不敢轻易做出放弃公务员身份的改变。 对于想去新区的公务员,比较关心的是职位的安排及生活配套设施的问题。 现场拼搏 多投简历期待多些机会 “没想到毕业10年了,现在又重新来应聘,好像回到了大学毕业的时候。 ”东山区区委组织部黄小姐笑着对记者说。 黄小姐先是将会场通看了一遍,然后选择了几个“心水”单位投放简历。 记者跟随其来到海珠区的招聘台前,该台是6楼众单位的“热门区”,开场不到一小时,已收取上百份简历。 海珠区这次计划招收12名公务员,职位分别有区经济贸易局副局长、区文联主席或副主席,其他是未表明单位的科级干部。 让记者意外的是,众多投放简历的公务员都显得十分大方。 交了简历后,不仅会向招聘人员简单介绍自己的工作经历、优势,还清楚说明自己就业意愿和信心。 黄小姐告诉记者,她一开始没有想到准备简历,后来经同事提醒才准备。 “因为跟重新找工作差不多,所以花了一些时间,将以前的简历找出来,重新整理一番后准备了6份。 ”不过现场的情况还是让黄小姐觉得很意外,简历准备得还是太少了。 据说有的公务员准备了几十份之多,到处投放,希望可能会大一些。 据海珠区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介绍,该区这次提供的职位比较诱人,而如区文联主席或副主席的学历要求仅是大专以上,还有的不限学历,要求都不是太高,所以吸引了不少公务员的兴趣。 目前投放简历的公务员多数来自东山区、越秀区,也有个别是海珠本区的。 专家评说 区划大调整提供大契机 “近千人参加的公务员双向选择会只是一种借鉴市场进行公务员岗位调整的方式,从本质而言,它和之前的公务员招考、公务员岗位调整、甚至公开选拔公务员领导干部的模式都是一种双向选择的行为。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陈天祥副教授如是说。 陈天祥副教授表示,所不同的是,在以往的公务员岗位调整过程中,行政机关占据着岗位调整的主导性,留给公务员个人发挥的空间则相对狭窄。 而在本次大规模的双选活动中,公务员个人发挥的空间已经扩大,至少可以在设定的“参加新区人员选调、参加市直机关和其他各区人员选调、申请提前退休、参加脱产学历教育、自谋发展、留在本区”六大项选择中自由发挥了。 而将这次大规模的双选放在广州市区划大调整的时代背景下,就出现了广州历史上第一次如此大规模、大批量的公务员岗位调整。 陈天祥副教授表示,大的行政区划调整只是为此次公务员的大规模流动提供了一个契机和平台,公务员要想取得自身的发展,最为主要的一点还是在于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提升自己服务老百姓的水平。 镜头 熟人见面脸上写满尴尬 昨天上午9点30分,省人才市场门前已经是人头攒动,公务员选调会马上就要开始。 平时看惯了外来工为找工作而四处奔波的落泊相,现在自己也拿着简历,像工仔一样前来找工,心里多少有些不适应。 既然是来应聘,就难免要看招聘者的脸色。 两位熟人在选调会现场偶遇,两人都尴尬地打了个招呼。 一个说:“你也来招人?”“哪里哪里,我是来找饭碗的。 ”言谈中透出些许尴尬。 老父教儿不要仅盯肥缺 在现场,记者看到一位年过五旬的男子和一位20多岁的青年男子在小声交谈。 长者说:“别光盯着市财政局、区委、区政府等一些热门单位,去那些单位应聘的人多,人家自然要好中选优。 还是多投几份简历,好单位坏单位的摊位前都去转转,多投一份简历就多一个机会。 ”年轻人答道:“知道了,我已投了5份简历,不算少了。 ”“5份不算少?我投了10份简历心里还不塌实。 ”原来,这是一对父子,他们都来参加选调会。 恋人相约想找同一单位 记者还看到一对恋人手拉着手来选调会,他们想在同一个地方工作,这样不会为日常生活而奔波。 一位挺着大肚子的妇女犹豫地在选调会现场转悠了老半天,才在一个要求不高的招聘摊位前坐了下来,看得出她有些担心。 毕竟,招聘单位招一个人总是希望她能一个顶俩,而不希望招一个人进来就休长假。 遗憾的是,本次选调会没有明确规定有关保护孕妇权益的说明。 萝岗区循环播放宣传片 在昨日的选调大会上,准备得最充分、最具“招聘会”风格的要数萝岗区。 该区在南方人才市场静典大厦7楼设了20多个点,每个点都有人员接待,各部门招牌、需求信息及要求条件,一目了然。 在会场内,还不间断用多媒体播放广州开发区及萝岗区的宣传资料。 在大厦的一楼门前,萝岗区还放置了两大块宣传资料牌。 据了解,他们还按照1000人的预计量,准备了1000份饮料和宣传资料,免费提供前来咨询交流的公务员。 有人填写“不服从分配” 两大新区在现场分发了双向选择意向表,公务员填写后直接交给其“心水”单位。 意向表比较简单,包括个人基本情况介绍,现工作单位和岗位,希望安排的工作部门和岗位等。 比较特别的是,有一栏写着“是否服从组织调配”。 东山区政府办张先生边填表边告诉记者,他选择“不服从分配”,因为“一定要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岗位,如果调配到自己不喜欢的岗位还不如不换”。 张先生说,现在的工作单位也不错,但有新的机会,还是想试试,在一个地方工作久了,反而会有惰性,换个环境可面临新挑战。 编辑点评 公务员PK,掌声响起 李 龙 曾经被众人羡慕为最稳定职业的公务员,如今也要备好简历到人才市场赶集找“饭碗”,其火爆的场面、竞争的激烈竟然不亚于其他招聘会,在旁观者看来,实有点意外。 而那些政府部门也在选调会上大发宣传资料,推广自己,吸引人才,弄得很有些招聘的味道,就更值得玩味了。 但不管如何,用市场化的双向选择模式取代以前的行政命令调动,多少可称得上是一种进步了。 如今这公务员似乎也不是那么容易做。 前一阵子要考普通话,现在又要面临着残酷的岗位竞争,搞不好,随时有“出局”的危机,看来,再稳定的职业在现代社会的潮流中都要接受优胜劣汏的市场规则。 担心、失落也好,视为新的机遇和挑战也好,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这才是参加选调会的公务员应该做到的。 然而选调会上传来的声音表明,要想公务员的择业意识全部改变,可能不是一场选调双向选择会就能做到。 像此次参加双选的公务员最担心的依然是身份问题,有些人眼光只盯着那些肥缺,至少反映了“官本位”思想还起着不小的影响。 舍弃不下的是稳定、高福利的工作,换来的却不是对等值服务意识的反思,这不能不说是个小遗憾。 与求职的公务员相比,部分政府部门亮明“招聘”风格,大有在选调会上一揽人才的架势,倒让人惊喜。 作为权力机关的“衙门”如果真的拿出“能者上、庸者下”的选择勇气,以游戏规则的制定者身份推进参与者的公平竞争,这无疑更利于职能部门角色的转变,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的执政意识转变。 我们已经迈入了权利平等的社会,公务员双向选择已是大势所趋,因为没有人能置于社会准则之外,没有什么职业可享受任何特权。 面对广州公务员的PK,让我们毫不吝惜地把掌声送给他们。 (何建、周涛、郭柯堂) 来源: 信息时报网站地图|广告服务|本站声明|Copyright@2005 , All Rights Reserved.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12182.html
美运动员的禁药阳性理由太炸裂 和男友亲热时进入身体 父亲的口
奥运MVP给错人了 马布里发声质疑 詹姆斯这次不配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