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瓶 石头版 文博日历丨来自2300年前的 有哪些秘密

一块来自2300年前的石头

镌刻着 “最美中国古文字”

跨越时间长河的问候

传递着超越时间的温度

来自2300年前的“漂流瓶”

是“问好”还是“教诲”?

公乘得守丘刻石

是一块天然的河光石

来自2300年前的战国时期

是我国已发现时代最早的石刻文字之一

在其平整的一侧刻有

仅19个字

“监罟(gǔ)尤臣公乘得守丘,

丌(qí)臼(jiù)将曼敢谒后尗(shū)贤者”

“我们是给王打鱼的,

公乘得和旧将曼,

我们哥俩现在给王看守陵墓,

后世的君子们,你们好啊!”

这段问候

像一个来自2300年前的“漂流瓶”

被千年后的有缘人“捞起”

不过,也有学者认为

最后一句应翻译为

“敬告后来善良贤德的人”

是公乘得对后人的劝诫

无论哪种释义

这个“漂流瓶”都让人们

通过刻石与古人对话

感受到一种

跨越岁月长河、见字如面的温度

粗糙与精致的融合

天然石块上也能刻出艺术

守丘刻石表面并非平整光滑

形状也不是标准的几何形

显然并未经过刻意的打磨或是筛选

在这样的天然石头上进行篆刻

是先秦时期刻石的一大特点

△总台节目《探索·发现》画面

就在这“坑坑洼洼”之中

硬是让古人刻下了精致的“最美古文字”

——中山篆

中山篆字体纤锐修长

结构匀称整齐

笔锋刚柔相济

是由战国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国家中山国

对部分中原国家使用的篆文

进行本土化后创造的

△篆文

△总台节目《探索·发现》画面 公乘得守丘刻石上的文字

这证明了北方游牧民族文化

和中原文化的相互交融

也将中山古国千年前的

社会风貌呈现出来

小小刻石

叩开中山古国历史大门

守丘刻石的发现

不仅叩开了文字艺术的大门

还为研究中山古国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线索

(1)证实了古代苑囿的存在

刻石中提到的“尤(囿[yòu])”

指皇帝的园林

随着文字的指引

考古学家在刻石发掘地的周围

发现了帝王苑囿的存在

划定了中山国王都后期都城的范围

(2)为研究古代官职提供了史料

刻石铭文中提到的 “将” 是古代官职名称

其职务是守护国王陵墓

“臣” 则是官员的一种自称

这两个称呼的出现

对研究中山古国官职、政治体系

贡献了不菲的研究价值

正是公乘得守丘刻石的出现

中山古国尘封的历史和文化才得以揭开

拭去岁月的落尘

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相隔千年,见字如面

这个“漂流瓶”

叩开了中山古国历史之门

让文物有了温度、历史成了故事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12376.html
苏帅一个糊涂决定太不应该 国安2 2战平西海岸 改写了比赛走
出手就是50亿 奥运冠军勇闯金融圈!去银行内卷 进投资圈做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