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落花开,花开花落,红颜少女的耳边,最后还是会见到白发。
再美好的宴席,也会有曲终人散的一刻。巴黎奥运会也是这样。
巴黎奥运会与东京奥运会只间隔三年,她是疫情结束后首个世界性大型综合运动会。
在北半球一年中最炎热的日子里,中国观众与全世界的人们,一起观看了这届开幕式浪漫有余,闭幕式华丽洒脱的奥运会。
然后,在结束的这一天里,让我们回顾一下中国奥运军团以及奥运会里的重要赛事,我们用一句话写下了每一个奥运热点,当然,总会遗憾,而遗憾的答案,则在每一个读者的心中。谢谢你们陪伴着搜狐体育,你们才是真正的主角。
田径:有希望,有失落
男子短跑:苏炳添的缺席,一度让项目蒙上阴影,但在4X100接力预赛后,重新燃起了希望。梦想虽然短暂,但让人热血沸腾。
女子100米栏:吴燕妮跑入13秒的成绩创造了历史,但距离打入半决赛还差了一点实力在内的运气加持。
男子110米栏:戴着眼镜、学霸形象的徐卓一跑入半决赛,他的松驰感一度让人觉得,他能闯入决赛。他失败后,让人明白,二十年前刘翔创造的成绩,直到今天依然是个无法去复制的奇迹。
女子铅球:对于巩立姣来说,她略带遗憾地看着队友宋佳媛夺得铜牌。
女子标枪:35岁的吕会会参加了伦敦、里约、东京和巴黎四届奥运会,虽然中国队无人杀入最后的决赛,但也没有什么可以遗憾的。
创造历史的网球
网球女单:放弃了混双,郑钦文创造了她的历史。八强里击败前世界第一,半决赛击败现世界第一,罗兰加洛斯见证奥运新女王的加冕。
网球混双:赛前组建的草台班子,冲入最后的决赛。
羽毛球:当颜值超越冠军
羽毛球男单:安赛龙拥有统治力。
羽毛球女单:膝盖有伤的韩国选手安洗莹,在比赛中不断利用场内宽度调动何冰娇,拿下金牌。颁奖仪式上,何冰娇拿着半决赛对手马林的国旗徽章,虽然失败,但赢得了感动。
羽毛球男双:男双亚军王昶成为社交媒体上的金牌人物。王昶被称为“爱笑的帅孩子”,他被看作郑元畅的化身,也很像张翰。有女球迷公然声称,“把他送来给我安慰一下”。看来,颜值足以弥补一切。
羽毛球女双:中国包揽金银牌,但颜值也成为女双比赛里最吸人的内容,日本女将志田千阳用爽朗的笑容和清澈的眼神,吸引了整个东亚男性的目光。纯朴和自然,永远是女人最美丽的一面。
羽毛球混双:中国组合夺冠,然后所有人毫无界限感地看到了求婚仪式。
乒乓球:中国的统治力
乒乓球混双:朝鲜组合以黑马之势,在首轮斩下冲金组合张本智和与早田希娜。强大的专注力让朝鲜组合冲到决赛;中国球手最终击溃了黑马,拿回在上届失去的金牌。王楚钦的球拍在赛后被踩断,改变了他在本届奥运会上的走势。
乒乓球男单:王楚钦败于十六分之一决赛,樊振东从死亡半区杀入决赛,决赛里没有悬念,中国拿到金牌。
乒乓球女单:饭圈文化震惊全世界。
乒乓球男子团体:群雄之战,中国男乒笑傲江湖。
乒乓球女子团体:中国女队毫无悬念地拿到了冠军。
综合项目:创纪录和大心脏
拳击:创造历史拿到金牌,女子项目突破最快。
花样游泳:美丽而自信的水中精灵。
男子10米气手枪:孤胆侠谢瑜,独闯奥运,射落冠军。
10米气步枪混合团体:最年轻的组合,用最大的心脏,拿到最年轻的第一名。
女子三米跳板:爱比心的小姑娘们,夺得冠军。
女子十米跳台:全红婵在跳台上两连霸,17岁的她在第二个奥运周期里避开发育期,但未来依然存在着变数。
举重:为了石智勇感动,没有朝鲜的压力,中国队展现强大的实力。
中国男子体操:错失男团金牌,刘洋的平衡木和邹敬园的双杠金牌,证明中国体操男队仍是世界最强队之一。
中国女子体操:批评队员的教练成为最抢镜的人。周雅琴在平衡木上拿到银牌,咬奖牌的一幕,如同可爱的精灵。
三大球:美国三金一银一铜
中国女排:小组赛里稳定又轻盈,但被土耳其重炮巴尔加斯挡在半决赛外。里约奇迹可能是一个让人回忆很久、又无法超越的故事。
中国女篮:场外的影响力超过篮球场内,同样,球员们对场外的关注,超越球场内的投入。所以小组出局。
女足:王者归来,美国队六连胜失两球,十二年后拿到第五座奥运冠军。日本队打入八强,技术流在加时负于美国。
男足:视频与裁判帮不了法国队,西班牙是冠军。
男篮:美国与塞尔维亚打了一场充满悬念又精彩的半决赛,第四节拿到32分的美国队有些艰难的闯入决赛。决赛中,库里在最后两分三十秒用四个三分杀死法国队的幻想。
女篮:法国队在第三节开始打出漂亮的10:0,她们把压力一直延续到比赛结束前,最后以一分败于美国,美国拿到八连冠。
女排:首夺奥运金牌,意大利证明了自己是世界第一。从世界女排总决赛到奥运会,她们稳如山。
男排:法国拿到三大球中唯一一枚金牌,决赛中战胜了波兰。
(搜狐体育原创 钱琨)
急…北京奥运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现代奥运具有多元价值,它对主办国,尤其是主办城市的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拉动作用。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给南加利福尼亚地区带来了32.9亿美元的收益;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给加泰罗尼亚地区带来了260.48亿美元的经济效益;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为乔治亚州带来了51亿美元的总效益;2000年悉尼奥运给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斯州带来了63亿美元的收益。 据著名投资机构高盛证券的分析,北京申办成功后,从2002年起到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每年将额外增加0.3%。 中国经济的发展将大大提速。 一、2008年奥运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新世纪的前10年中国经济仍将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奥运会作为工业化时代最有效的营销媒介,它对加速主办国工业化进程,促进该国经济由工业化向后工业化时代的转变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很有代表性地说明了奥运会对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的国家经济所具有的特殊价值。 北京主办2008年奥运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有形和无形两个方面。 有形影响是指奥运会在拉动举办国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需求以及在扩大就业等方面的作用,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主办地区的经济总量和结构变化中。 无形影响是指奥运会对主办国经济发展环境、开放度、国家声誉、形象和信誉度等方面的影响。 从主办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来说,无形的影响往往比有形的影响更重要、更有价值。 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新世纪前10年我国经济将处在以结构调整为主导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不仅要继续扩大经济总量,更要解决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与发展问题,如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与完善、劳动力增长与就业困难的矛盾以及“入世”、经济全球化对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度的要求等。 解决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都需要提升社会向心力和凝聚力,而主办奥运会是最佳、最典型的方式。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从申办开始到奥运会结束,至少能在10年的时间内让全民普遍关注。 以北京为例,从1999年北京奥申委正式成立到2008年奥运会圆满结束,这10年将会出现前期的“人人盼奥运”和后期的“人人都是东道主,全民支持办奥运”的祥和局面,而这10年正是我国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主办奥运会无疑将为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2、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开放,使中国经济能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进程 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最基本的成功经验。 改革开放的20多年我们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这一体制还不成熟,还需要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度,在主动参与全球经济竞争中不断完善。 扩大市场开放度除了市场主体在成长过程中的自我推动之外,政府利用重大事件来有意识地推动这一进程尤为重要。 主办奥运会即是一个国家扩大市场开放度,加速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媒介。 首先奥运会是当今世界上最具国际化的事件。 主办国的政府、组织和企业要与多个国际组织和众多跨国公司进行业务往来和商业谈判,因此从申办到实际运作的全过程都必须按照国际惯例来操作。 这样的操作要求该国政府、组织和企业都必须调整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管理和运作方式,而这样的调整过程无疑就是扩大开放,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过程。 其次,现代奥运会投资巨大,一般来说,主办夏季奥运会用于赛事的直接投资和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间接投资加起来会超过几百亿美元,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办奥运会投资会更大。 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总投资将会达到1323亿元。 这样大的投资规模对国内外企业都有巨大的吸引力,特别是奥运工程都要求有一流的设计水平、一流的工艺和施工水平以及很高的科技含量,因此在工程的招投标管理中绝不能搞地方保护主义,只有扩大市场开放度,按国际惯例操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外资、保证工程的质量和投资的效益。 最后,承办奥运会会使主办国在整体上获得一个开放、民主和有活力的形象,这种形象对吸引外资以及国内企业拓展海外市场都有实际意义。 所以,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开放。 3、有利于在国际上打造“中国品牌”,能更好地带动国内企业由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的转变 现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除了企业自身要有雄厚的实力和一流的产品,还需要企业所属国在国际上有美誉度和影响力。 也就是说,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竞争实际上是需要国家这一大品牌支撑的。 主办奥运会是一个国家在国际上打造“国家品牌”,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冷战结束以后,中国成为西方阵营竭力遏制和打压的对象,在以美英为首的西方主流媒体中,对中国的正面报导并不多,中国通过申办和主办奥运会,将使西方媒体不得不在10年左右的时间里持续关注中国,并给予更多正面和客观的报导。 这种长周期、高频率的报导,对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树立“国家品牌”都有重要作用。 国家盛,企业兴。 国家这一大品牌打响了,企业的小品牌才更容易进入国际市场,才会更具国际影响力。 另外,承办奥运会还能使本国企业借助奥林匹克市场营销计划宣传、推广企业形象和品牌,以悉尼奥运会为例,本届奥运会共有106家企业成为各类赞助商,其中TOP赞助商24家�澳大利亚公司13家 ,支持商18家。 一般产品供应商40家,体育产品供应商24家,其中绝大部分为本国公司。 这些企业借助奥运会的巨大传播力使自己的企业和产品品牌具有了国际影响。 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国内的众多企业就可以借助奥运会来推进企业由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的跃升。 二、2008年奥运会对首都经济的影响 承办奥运会的经济价值集中反映在主办城市和地区的经济总量和结构变化上。 2008年奥运会对首都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主办奥运会将给首都经济在新世纪初叶高速增长提供“核动力” 近年来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柱的首都经济已初步成形,并表现出较大的增长潜力。 但是,由于首都经济特殊的产业结构,它的持续高速增长对环境、基础设施以及城市所具有的国际形象、声誉和影响力有非常高的要求,也就是说,首都经济越发展它就越会遇到基础条件和软环境的硬约束。 而要消除这种制约,一方面要加大环境治理的力度,大幅度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另一方面要通过举办一系列重大活动来提高北京的国际影响和声誉。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国家和地区经济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举办奥运会几乎可以说是唯一的、最佳的一箭双雕的办法。 它既可以引入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要的巨额资金,又可以大幅度地提升北京的国际影响力。 所以,北京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也就获得了推动首都经济在新世纪持续高速增长的“核动力”。 承办奥运会为什么能给首都经济增长提供“核动力”呢?这是因为奥运会能有效地带动主办城市和地区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 当前在拉动我国GDP增长的资金、技术和劳动力三要素中,资金的贡献率是最大的。 这就是说分析北京地区未来经济增长的可能性,关键是看该地区在未来的投资规模,尤其是从北京地区之外流入的资金总量的大小。 北京主办2008年奥运会预计总投资额将达到160亿美元左右,约合人民币1323亿元,其中组委会预算支出约为16-18亿美元,非组委会预算支出(与承办有关的基本建设支出)约为142-144亿美元。 从资金来源看,国际奥委会市场开发收入给组委会的分成约为10-13亿美元(悉尼组委会为11亿美元),组委会市场开发收入约为6-8亿美元(悉尼为7亿美元),基本建设投入的140多亿美元,主要由中央财政、市财政和国内外企业投入,如果把基本建设投入的50%算作是北京市财政的投入,那么承办2008年奥运会将给北京带来90亿美元的新增投资(从北京地区之外流入的资金),约合人民币745亿元。 这笔巨额的新增投资,再加上该投资所产生的乘数效应,将成为牵引首都经济高速增长的助推器。 从刺激消费需求看,奥运会的拉动作用也十分显著。 首先745亿元的新增投资将主要用于购买北京地区的产品和服务。 这种大规模的集团购买将对北京地区很多行业的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消费形成刺激,其中对建筑、交通、邮电、通讯、旅游、餐饮等行业的拉动作用会更大。 其次奥运会是一个动态的、极具号召力的“人文旅游品牌”,承办国和地区可以利用这一“品牌”使该国和地区10年左右的时间内成为国际和国内旅游的热点,尤其是像北京这样一个本身就具有独特文化魅力的城市,承办可以使两种魅力有机融合,从而对旅游消费形成巨大的拉动作用。 据澳大利亚学者的测算,悉尼奥运会对扩大该国的国际旅游发挥了重要作用,仅2001年去悉尼旅游的外国游客就将达到34万人。 当数以千万的国内外游客因奥运会而来北京观光,他们在拉动北京地区的消费需求方面将释放出巨大能量,从而能推动首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 最后申办和承办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提高和强化市民体育意识,引导大众体育消费的过程。 北京举办奥运会将极大地带动北京市民的体育消费,尤其是参与性体育消费、观赏性体育消费和体育用品消费,从而能在拓展消费领域和形成新的消费热点等方面服务和拉动首都经济。 总之,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在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方面所形成的合力,在未来的10年内至少每年能拉动北京GDP增长1个百分点以上,在举办奥运会的前后两年内可能还会更高。 2、主办奥运会将带动首都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使首都经济更具活力和竞争力 首都经济从产业结构上看,是一个以高新技术产业、都市型工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效生态农业为骨架的复合型结构。 这种产业结构既区别于上海、江苏,又不同于广东、深圳,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和鲜明的地域特色。 但是,目前这种产业结构还没有完全成形,还需要政府运用多种政策杠杆来引导和调整。 北京主办2008年奥运会将给首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提供千载难逢的机遇。 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申办理念与首都产业结构调整的价值取向相契合。 绿色奥运将带动环保产业和生态农业的快速发展,科技奥运将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人文奥运则能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形成与发展。 而这三种申办理念所带动的产业又恰恰是新世纪首都经济要优先发展的行业。 二是主办奥运会将加速北京市“退二进三”的步伐。 “退二进三”是首都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必然选择。 但这一战略措施能否有效实施,关键在于“退有理由,进有空间”。 北京市的一些高能耗、重污染的企业逐步从第二产业中退出来,是既定方针,是历史必然,办不办奥运会最终的结果都一样。 但是办与不办会影响退的进程。 现在北京拿到了主办权,政府就会毫不犹豫加大管制的力度,企业也难以讨价还价,从而就会退的坚决,退的顺畅。 然而更重要的是,主办奥运会能有效地拓展“进三”的空间。 现代奥运会对承办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影响突出表现在拉动该地区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方面。 奥运会要求举办城市在交通、邮电、通讯、旅馆、餐饮等方面提供一流的硬件和优质的服务,同时还对银行、保险、医院、中介机构和文化设施有相当高的要求。 也就是说,北京要想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就必须把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服务业作为战略重点。 而能否在10年左右的时间里建立和完善首都的现代服务业关键取决于投资和需求,举办奥运会恰恰能解决持续需求和巨额投资这一对瓶颈制约。 所以,举办奥运会在拉动首都现代服务业高速成长的同时,也将客观上为“进三”的企业提供必要的生存空间和后续发展的可能。 三是承办奥运会将使旅游业和文化体育产业成为首都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并同时带动会展业和中介业的高速发展。 奥运会是全球各民族共同的节日。 中国是有着悠久文明史的东方古国,而北京作为奥运会的主办城市是一座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和800年建都史,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精髓的历史名城。 北京市已经把旅游业列为重点发展的行业,并希望十五期间成为支柱性行业。 奥运会历来对主办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北京举办奥运会这种作用会更大。 这是因为,一方面全球各大媒体从申办到承办全过程的报导,客观上为北京旅游业做了一个长时间的免费广告,从而能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北京,产生潜在的和实际的旅游需求;另一方面北京奥运会将凸现传统与现代巧妙融合、西方文化与东方文明交相辉映的独特魅力,而这种魅力对激发外国人来京旅游的需求将起到重要作用。 对拓展国内旅游业务来说,举办奥运会将给北京旅游企业提供一个长效题材,它们可以根据这一题材设计一系列有卖点的新项目、新产品,从而使进京旅游成为时尚、成为热点。 毫无疑问,北京申奥成功,首都旅游业就获得了长达10年的持续发展的推动力,而只有持续的高速增长才能使北京旅游业成为真正的支柱产业。 同时奥林匹克是典型的全球文化,奥运会是这种文化的集中体现,承办奥运会能极大地带动主办城市的文化体育产业的发展。 北京市根据城市功能的定位在“八五”期间就把文化体育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行业。 但是要想把它培育成首都经济的支柱性行业,除了文化产业和体育产业在各自领域内的自我发展之外,还必须加强两个产业之间的互动、互补和互助。 奥运会不仅能有效地扩大主办城市文化产业和体育产业各自的需求,而且能提供一系列重大活动使两项产业互动和耦合,实现产业联动和利润倍增。 另外,为举办奥运会而新建和改建的37个现代化的体育场馆(新建22个)也将为首都文化体育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奥运会结束之后,北京将成为全国、全亚洲,乃至全世界文化体育产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最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奥运会是一个以跨国公司为主角的世界经贸舞台,北京拿到主办权也就得到了在10年左右的时间内利用这一舞台“唱戏”的机会,首都的会展业和中介业因此将获得众多的商业机会和按国际惯例运作的商务经验,从而为带动和繁荣会展经济,使之成为首都经济新的增长点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3、主办奥运会将在扩大北京地区就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筹办奥运会一般需要8年左右的时间,要兴建大量的体育设施和配套的城市基础设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 历届奥运会在带动主办城市就业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创造了2.5万人的就业机会;1988年汉城奥运会给3.4万人带来了就业;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在1987-1992年的筹办周期内每年新增就业人数5.9万人;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带动了7.7万人的就业;2000年悉尼奥运会创造了10万人的就业机会。 新世纪北京仍将面临很大的就业压力,承办奥运会将能有效地化解这种压力。 由于北京市整体的劳动生产率、资本和技术的密集程度以及劳动力价格都低于发达国家的奥运会主办城市,因此承办奥运会在带动北京地区就业方面的作用会更大。 如果按北京承办奥运会能新增投资745亿元,且每10万元投资能新增一个就业机会算,那么这届奥运会将产生74.5万个就业机会。 根据奥申委申办报告中所列的现金流量表来分析,带动就业的年份主要集中在2004-2009的六年间,其中2006年和2008年是高峰。 4、承办奥运会将极大提升北京的城市魅力 城市魅力是一座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体现,它包括自然风貌、历史文化积淀、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的素质等多个方面。 首都经济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形象经济”,它的发展需要城市魅力的不断提升与张扬,承办奥运会能快速而有效地做到这一点。 首先为举办奥运会而进行的大规模环境治理以及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新建和改建工程将使北京“天更蓝、水更清、行更畅、居更宜”,古都风貌将更具神韵,北京城市魅力中原有的特色会更具影响力。 其次在传媒强权盛行的现代社会,城市魅力不仅取决于魅力的本原,还与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推介有直接的关系。 举办奥运会将使北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全球主要媒体追踪报导的一个热点,且这种效应在奥运会举办期间会达到极至。 以2000年悉尼奥运会电视转播为例,这届奥运会全球有220个国家和地区收看了电视转播,收看人数达到37亿,占全球可以收看电视总人数(39亿)的95%,并且有8个国家的电视转播超过400个小时,它们分别是澳大利亚1207小时,加拿大1039小时,南非930小时,中国740小时,日本558小时,希腊452小时,美国442小时,阿根廷435小时。 可以说只有奥运会才能使主办国和主办城市得到全球媒体如此广泛、如此深入和系统的报导。 而这样的强势宣传在提升主办城市的形象和魅力方面所取得的效应,恐怕是无论出多少广告费都无法办到的。 最后承办奥运会是一个十分庞杂的系统工程,是对主办城市综合能力的全方位考验。 应对这一挑战的过程会使政府更有效率、企业更有实力、人民更具热情、社会更加民主、开放和有活力,而这一切恰恰是城市魅力的灵魂。
奥运会花费
代奥运具有多元价值,它对主办国,尤其是主办城市的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拉动作用。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给南加利福尼亚地区带来了32.9亿美元的收益;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给加泰罗尼亚地区带来了260.48亿美元的经济效益;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为乔治亚州带来了51亿美元的总效益;2000年悉尼奥运给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斯州带来了63亿美元的收益。 据著名投资机构高盛证券的分析,北京申办成功后,从2002年起到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每年将额外增加0.3%。 中国经济的发展将大大提速。 一、2008年奥运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新世纪的前10年中国经济仍将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奥运会作为工业化时代最有效的营销媒介,它对加速主办国工业化进程,促进该国经济由工业化向后工业化时代的转变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很有代表性地说明了奥运会对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的国家经济所具有的特殊价值。 北京主办2008年奥运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有形和无形两个方面。 有形影响是指奥运会在拉动举办国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需求以及在扩大就业等方面的作用,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主办地区的经济总量和结构变化中。 无形影响是指奥运会对主办国经济发展环境、开放度、国家声誉、形象和信誉度等方面的影响。 从主办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来说,无形的影响往往比有形的影响更重要、更有价值。 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新世纪前10年我国经济将处在以结构调整为主导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不仅要继续扩大经济总量,更要解决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与发展问题,如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与完善、劳动力增长与就业困难的矛盾以及“入世”、经济全球化对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度的要求等。 解决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都需要提升社会向心力和凝聚力,而主办奥运会是最佳、最典型的方式。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从申办开始到奥运会结束,至少能在10年的时间内让全民普遍关注。 以北京为例,从1999年北京奥申委正式成立到2008年奥运会圆满结束,这10年将会出现前期的“人人盼奥运”和后期的“人人都是东道主,全民支持办奥运”的祥和局面,而这10年正是我国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主办奥运会无疑将为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2、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开放,使中国经济能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进程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最基本的成功经验。 改革开放的20多年我们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这一体制还不成熟,还需要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度,在主动参与全球经济竞争中不断完善。 扩大市场开放度除了市场主体在成长过程中的自我推动之外,政府利用重大事件来有意识地推动这一进程尤为重要。 主办奥运会即是一个国家扩大市场开放度,加速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媒介。 首先奥运会是当今世界上最具国际化的事件。 主办国的政府、组织和企业要与多个国际组织和众多跨国公司进行业务往来和商业谈判,因此从申办到实际运作的全过程都必须按照国际惯例来操作。 这样的操作要求该国政府、组织和企业都必须调整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管理和运作方式,而这样的调整过程无疑就是扩大开放,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过程。 其次,现代奥运会投资巨大,一般来说,主办夏季奥运会用于赛事的直接投资和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间接投资加起来会超过几百亿美元,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办奥运会投资会更大。 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总投资将会达到1323亿元。 这样大的投资规模对国内外企业都有巨大的吸引力,特别是奥运工程都要求有一流的设计水平、一流的工艺和施工水平以及很高的科技含量,因此在工程的招投标管理中绝不能搞地方保护主义,只有扩大市场开放度,按国际惯例操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外资、保证工程的质量和投资的效益。 最后,承办奥运会会使主办国在整体上获得一个开放、民主和有活力的形象,这种形象对吸引外资以及国内企业拓展海外市场都有实际意义。 所以,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开放。 3、有利于在国际上打造“中国品牌”,能更好地带动国内企业由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的转变现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除了企业自身要有雄厚的实力和一流的产品,还需要企业所属国在国际上有美誉度和影响力。 也就是说,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竞争实际上是需要国家这一大品牌支撑的。 主办奥运会是一个国家在国际上打造“国家品牌”,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冷战结束以后,中国成为西方阵营竭力遏制和打压的对象,在以美英为首的西方主流媒体中,对中国的正面报导并不多,中国通过申办和主办奥运会,将使西方媒体不得不在10年左右的时间里持续关注中国,并给予更多正面和客观的报导。 这种长周期、高频率的报导,对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树立“国家品牌”都有重要作用。 国家盛,企业兴。 国家这一大品牌打响了,企业的小品牌才更容易进入国际市场,才会更具国际影响力。 另外,承办奥运会还能使本国企业借助奥林匹克市场营销计划宣传、推广企业形象和品牌,以悉尼奥运会为例,本届奥运会共有106家企业成为各类赞助商,其中TOP赞助商24家�澳大利亚公司13家 ,支持商18家。 一般产品供应商40家,体育产品供应商24家,其中绝大部分为本国公司。 这些企业借助奥运会的巨大传播力使自己的企业和产品品牌具有了国际影响。 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国内的众多企业就可以借助奥运会来推进企业由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的跃升。 二、2008年奥运会对首都经济的影响承办奥运会的经济价值集中反映在主办城市和地区的经济总量和结构变化上。 2008年奥运会对首都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主办奥运会将给首都经济在新世纪初叶高速增长提供“核动力”近年来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柱的首都经济已初步成形,并表现出较大的增长潜力。 但是,由于首都经济特殊的产业结构,它的持续高速增长对环境、基础设施以及城市所具有的国际形象、声誉和影响力有非常高的要求,也就是说,首都经济越发展它就越会遇到基础条件和软环境的硬约束。 而要消除这种制约,一方面要加大环境治理的力度,大幅度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另一方面要通过举办一系列重大活动来提高北京的国际影响和声誉。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国家和地区经济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举办奥运会几乎可以说是唯一的、最佳的一箭双雕的办法。 它既可以引入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要的巨额资金,又可以大幅度地提升北京的国际影响力。 所以,北京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也就获得了推动首都经济在新世纪持续高速增长的“核动力”。 承办奥运会为什么能给首都经济增长提供“核动力”呢?这是因为奥运会能有效地带动主办城市和地区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 当前在拉动我国GDP增长的资金、技术和劳动力三要素中,资金的贡献率是最大的。 这就是说分析北京地区未来经济增长的可能性,关键是看该地区在未来的投资规模,尤其是从北京地区之外流入的资金总量的大小。 北京主办2008年奥运会预计总投资额将达到160亿美元左右,约合人民币1323亿元,其中组委会预算支出约为16-18亿美元,非组委会预算支出(与承办有关的基本建设支出)约为142-144亿美元。 从资金来源看,国际奥委会市场开发收入给组委会的分成约为10-13亿美元(悉尼组委会为11亿美元),组委会市场开发收入约为6-8亿美元(悉尼为7亿美元),基本建设投入的140多亿美元,主要由中央财政、市财政和国内外企业投入,如果把基本建设投入的50%算作是北京市财政的投入,那么承办2008年奥运会将给北京带来90亿美元的新增投资(从北京地区之外流入的资金),约合人民币745亿元。 这笔巨额的新增投资,再加上该投资所产生的乘数效应,将成为牵引首都经济高速增长的助推器。 从刺激消费需求看,奥运会的拉动作用也十分显著。 首先745亿元的新增投资将主要用于购买北京地区的产品和服务。 这种大规模的集团购买将对北京地区很多行业的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消费形成刺激,其中对建筑、交通、邮电、通讯、旅游、餐饮等行业的拉动作用会更大。 其次奥运会是一个动态的、极具号召力的“人文旅游品牌”,承办国和地区可以利用这一“品牌”使该国和地区10年左右的时间内成为国际和国内旅游的热点,尤其是像北京这样一个本身就具有独特文化魅力的城市,承办可以使两种魅力有机融合,从而对旅游消费形成巨大的拉动作用。 据澳大利亚学者的测算,悉尼奥运会对扩大该国的国际旅游发挥了重要作用,仅2001年去悉尼旅游的外国游客就将达到34万人。 当数以千万的国内外游客因奥运会而来北京观光,他们在拉动北京地区的消费需求方面将释放出巨大能量,从而能推动首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 最后申办和承办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提高和强化市民体育意识,引导大众体育消费的过程。 北京举办奥运会将极大地带动北京市民的体育消费,尤其是参与性体育消费、观赏性体育消费和体育用品消费,从而能在拓展消费领域和形成新的消费热点等方面服务和拉动首都经济。 总之,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在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方面所形成的合力,在未来的10年内至少每年能拉动北京GDP增长1个百分点以上,在举办奥运会的前后两年内可能还会更高。 2、主办奥运会将带动首都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使首都经济更具活力和竞争力首都经济从产业结构上看,是一个以高新技术产业、都市型工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效生态农业为骨架的复合型结构。 这种产业结构既区别于上海、江苏,又不同于广东、深圳,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和鲜明的地域特色。 但是,目前这种产业结构还没有完全成形,还需要政府运用多种政策杠杆来引导和调整。 北京主办2008年奥运会将给首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提供千载难逢的机遇。 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申办理念与首都产业结构调整的价值取向相契合。 绿色奥运将带动环保产业和生态农业的快速发展,科技奥运将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人文奥运则能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形成与发展。 而这三种申办理念所带动的产业又恰恰是新世纪首都经济要优先发展的行业。 二是主办奥运会将加速北京市“退二进三”的步伐。 “退二进三”是首都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必然选择。 但这一战略措施能否有效实施,关键在于“退有理由,进有空间”。 北京市的一些高能耗、重污染的企业逐步从第二产业中退出来,是既定方针,是历史必然,办不办奥运会最终的结果都一样。 但是办与不办会影响退的进程。 现在北京拿到了主办权,政府就会毫不犹豫加大管制的力度,企业也难以讨价还价,从而就会退的坚决,退的顺畅。 然而更重要的是,主办奥运会能有效地拓展“进三”的空间。 现代奥运会对承办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影响突出表现在拉动该地区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方面。 奥运会要求举办城市在交通、邮电、通讯、旅馆、餐饮等方面提供一流的硬件和优质的服务,同时还对银行、保险、医院、中介机构和文化设施有相当高的要求。 也就是说,北京要想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就必须把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服务业作为战略重点。 而能否在10年左右的时间里建立和完善首都的现代服务业关键取决于投资和需求,举办奥运会恰恰能解决持续需求和巨额投资这一对瓶颈制约。 所以,举办奥运会在拉动首都现代服务业高速成长的同时,也将客观上为“进三”的企业提供必要的生存空间和后续发展的可能。 三是承办奥运会将使旅游业和文化体育产业成为首都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并同时带动会展业和中介业的高速发展。 奥运会是全球各民族共同的节日。 中国是有着悠久文明史的东方古国,而北京作为奥运会的主办城市是一座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和800年建都史,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精髓的历史名城。 北京市已经把旅游业列为重点发展的行业,并希望十五期间成为支柱性行业。 奥运会历来对主办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北京举办奥运会这种作用会更大。 这是因为,一方面全球各大媒体从申办到承办全过程的报导,客观上为北京旅游业做了一个长时间的免费广告,从而能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北京,产生潜在的和实际的旅游需求;另一方面北京奥运会将凸现传统与现代巧妙融合、西方文化与东方文明交相辉映的独特魅力,而这种魅力对激发外国人来京旅游的需求将起到重要作用。 对拓展国内旅游业务来说,举办奥运会将给北京旅游企业提供一个长效题材,它们可以根据这一题材设计一系列有卖点的新项目、新产品,从而使进京旅游成为时尚、成为热点。 毫无疑问,北京申奥成功,首都旅游业就获得了长达10年的持续发展的推动力,而只有持续的高速增长才能使北京旅游业成为真正的支柱产业。 同时奥林匹克是典型的全球文化,奥运会是这种文化的集中体现,承办奥运会能极大地带动主办城市的文化体育产业的发展。 北京市根据城市功能的定位在“八五”期间就把文化体育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行业。 但是要想把它培育成首都经济的支柱性行业,除了文化产业和体育产业在各自领域内的自我发展之外,还必须加强两个产业之间的互动、互补和互助。 奥运会不仅能有效地扩大主办城市文化产业和体育产业各自的需求,而且能提供一系列重大活动使两项产业互动和耦合,实现产业联动和利润倍增。 另外,为举办奥运会而新建和改建的37个现代化的体育场馆(新建22个)也将为首都文化体育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奥运会结束之后,北京将成为全国、全亚洲,乃至全世界文化体育产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最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奥运会是一个以跨国公司为主角的世界经贸舞台,北京拿到主办权也就得到了在10年左右的时间内利用这一舞台“唱戏”的机会,首都的会展业和中介业因此将获得众多的商业机会和按国际惯例运作的商务经验,从而为带动和繁荣会展经济,使之成为首都经济新的增长点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3、主办奥运会将在扩大北京地区就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筹办奥运会一般需要8年左右的时间,要兴建大量的体育设施和配套的城市基础设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 历届奥运会在带动主办城市就业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创造了2.5万人的就业机会;1988年汉城奥运会给3.4万人带来了就业;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在1987-1992年的筹办周期内每年新增就业人数5.9万人;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带动了7.7万人的就业;2000年悉尼奥运会创造了10万人的就业机会。 新世纪北京仍将面临很大的就业压力,承办奥运会将能有效地化解这种压力。 由于北京市整体的劳动生产率、资本和技术的密集程度以及劳动力价格都低于发达国家的奥运会主办城市,因此承办奥运会在带动北京地区就业方面的作用会更大。 如果按北京承办奥运会能新增投资745亿元,且每10万元投资能新增一个就业机会算,那么这届奥运会将产生74.5万个就业机会。 根据奥申委申办报告中所列的现金流量表来分析,带动就业的年份主要集中在2004-2009的六年间,其中2006年和2008年是高峰。 4、承办奥运会将极大提升北京的城市魅力城市魅力是一座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体现,它包括自然风貌、历史文化积淀、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的素质等多个方面。 首都经济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形象经济”,它的发展需要城市魅力的不断提升与张扬,承办奥运会能快速而有效地做到这一点。 首先为举办奥运会而进行的大规模环境治理以及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新建和改建工程将使北京“天更蓝、水更清、行更畅、居更宜”,古都风貌将更具神韵,北京城市魅力中原有的特色会更具影响力。 其次在传媒强权盛行的现代社会,城市魅力不仅取决于魅力的本原,还与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推介有直接的关系。 举办奥运会将使北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全球主要媒体追踪报导的一个热点,且这种效应在奥运会举办期间会达到极至。 以2000年悉尼奥运会电视转播为例,这届奥运会全球有220个国家和地区收看了电视转播,收看人数达到37亿,占全球可以收看电视总人数(39亿)的95%,并且有8个国家的电视转播超过400个小时,它们分别是澳大利亚1207小时,加拿大1039小时,南非930小时,中国740小时,日本558小时,希腊452小时,美国442小时,阿根廷435小时。 可以说只有奥运会才能使主办国和主办城市得到全球媒体如此广泛、如此深入和系统的报导。 而这样的强势宣传在提升主办城市的形象和魅力方面所取得的效应,恐怕是无论出多少广告费都无法办到的。 最后承办奥运会是一个十分庞杂的系统工程,是对主办城市综合能力的全方位考验。 应对这一挑战的过程会使政府更有效率、企业更有实力、人民更具热情、社会更加民主、开放和有活力,而这一切恰恰是城市魅力的灵魂。
举办奥运会到底能给主办国带来多少利益?
一、奥运会对主办国经济的影响1、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2、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开放,使主办国经济能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进程 ;3、有利于在国际上打造“品牌”,能更好地带动国内企业由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的转变。 二、2008年奥运会对首都经济的影响1、主办奥运会将给主办城市经济在新世纪初叶高速增长提供“核动力” ;2、主办奥运会将带动主办城市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使主办城市经济更具活力和竞争力 “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申办理念与首都产业结构调整的价值取向相契合。 主办奥运会将加速城市“退二进三”的步伐。 “退二进三”是主办城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必然选择.承办奥运会将使旅游业和文化体育产业成为城市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并同时带动会展业和中介业的高速发展;3、主办奥运会将在扩大主办城市就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4、承办奥运会将极大提升主办城市的城市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