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 弘扬中阿友好精神

阿盟 关系

今年是中阿合作论坛成立20周年。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将于5月30日在北京举行。这是首届中阿峰会后中阿合作论坛举办的首次部长级会议,具有重要意义。双方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传统友谊,拓展务实合作,为中阿关系开辟新前景、注入新动力。

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友好交往源远流长,在丝绸古道中相知相交,在民族解放斗争中患难与共,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合作共赢,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坚守道义。新世纪新阶段,中阿友好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都实现了新的历史性跨越,成为南南合作的典范。特别是2022年首届中阿峰会举行,双方一致同意全力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一道推进务实合作“八大共同行动”,引领中阿关系进入历史最好时期。守望相助是中阿友好的鲜明特征,平等互利是中阿友好的不竭动力,包容互鉴是中阿友好的价值取向。

中阿是战略互信的真朋友

中国已同14个阿拉伯国家及阿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或战略伙伴关系。中阿始终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相互坚定支持。近年来,中国提出关于实现中东安全稳定的五点倡议、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的四点主张、落实巴勒斯坦问题“两国方案”的三点思路,为中东地区和平稳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方案。2023年,中国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推动沙特与伊朗和解,带来了中东“和解潮”。阿方则在反病毒溯源问题政治化,在台湾、新疆、香港、人权等涉及中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的问题上,始终给予中方坚定有力的支持。自2006年3月第125届外长会起,绝大多数外长会涉华决议均写入支持一个中国原则。自2018年3月第149届外长会起,历届外长会涉华决议均提及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今年5月第33届阿盟首脑理事会会议将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写入决议。

中国

中阿都主张尊重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都反对外部干涉,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主张尊重和支持各国根据其国情和国力自主选择发展道路。今年,阿盟国家埃及、沙特、阿联酋正式成为金砖大家庭成员,进一步壮大“全球南方”力量,推动世界向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方向发展。

中阿是互利合作的好伙伴

阿拉伯国家身处“一带一路”交汇地带,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科威特是最早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阿拉伯国家,阿盟是首个同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地区组织,目前,已实现22个阿盟国家“全覆盖”。中阿双方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实施200多个大型合作项目,打造了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中国沙特延布炼厂、阿布扎比哈利法港二期集装箱码头、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等一批基建项目,合作成果惠及了双方近20亿人民,为阿拉伯国家实现各自发展愿景注入新动力。中国稳居阿拉伯国家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中阿贸易额从2004年的367亿美元增至2023年的3980亿美元,中阿双向直接投资存量超过300亿美元。双方能源合作日趋深化,高新合作向上突破。

中阿是文明互鉴的成功典范

阿盟是首个同中国共同发表数据安全合作倡议、首个发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联合声明、首个签署关于建设智库联盟合作文件的地区组织。中阿合作论坛框架内已建立起涵盖各领域的19项机制,共发布各类成果文件85份,成为推进中阿关系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国际上树立了跨区域交流合作的成功典范。近年来,中阿在青年、宗教、政党、新闻、教育、文化、卫生和广播影视等领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合作,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已成为双方交流改革开放、治国理政经验的思想平台;中阿新闻交流中心、中阿智库联盟、中阿文化出版中心成为两大文明相知相亲的媒介。2013年以来,中国已为阿拉伯国家培训各类人才2.5万,向阿拉伯国家提供约1.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派出医疗队80批次,医疗队员近1700人次。截至2022年10月,已有4个阿拉伯国家宣布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15个阿拉伯国家在当地开设中文院系,13个阿拉伯国家建有20所孔子学院。首届中阿青年发展论坛和首届中阿人权交流成功举办更是有力推进了双方文明交流与对话。

自首届中阿峰会以来,中国和阿拉伯国家政治互信不断深化,务实合作生机勃发,人文交流丰富多彩,各领域合作取得丰硕成果。期待双方以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为契机,继续弘扬中阿友好精神,推动中阿战略伙伴关系持续焕发新活力,全力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要做到什么心?

通心

“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而以文化交流为中心的民心相通是其他“四通”的基础。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参与国在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民间交往等各领域广泛开展合作,促进了民心相通,为“一带一路”建设夯实了民意基础,筑牢了社会根基。其中,文化交流发挥着特殊重要的作用。通过文化交流,推动了国与国的交往、地区与地区的往来,促进了人们的相互了解与信任,增强了心灵之间的对话,从而搭建起一个友谊之桥和合作之桥。 两千年前的古丝绸之路既是一条通商互信之路、经济合作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交流之路、文明对话之路,它所展现的开放、包容的文化交流心态为世人树立了光辉典范,它所蕴含的丝路精神在沿线国家有着广泛共识,加强文化交流合作建设具有天然的基础和条件。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此后,“一带一路”建设进入更全面、更深入发展阶段。与此同时,文化领域也应适应形势,进行更加广泛深入而有效的交流,以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 1.文化差异是“一带一路”深入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文化的影响力超越时空,跨越国界,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文化交流合作可以为经贸合作共赢奠定基础。但文化差异则会影响国家间的认知差异,从而增加“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交易成本,抑制跨境投资与合作扩大;会带来很多信息壁垒和信息摩擦,导致合作双方对未来不确定性风险预期增大,抑制相互投资与合作;会影响国家间和个体间的相互交流,给跨国投资和贸易合作带来风险。 为量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的水平与进展,有关单位联合开展相关研究,推出“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指数。该指数结合各国的基本现状与发展态势,对比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与中国的联通情况。测算结果显示,“五通”中,民心相通的分数相对较高。该研究也说明,作为一项沟通多元文明、众多族群和国家的合作倡议,“一带一路”能否获得成功,从根本上取决于能否跨越各种藩篱,搭建起民心相通的桥梁和纽带,特别是能否建立起纵横交织的文化融合和社会交流网络,以互联互通的社会网络替代界限分明的民族国家支撑起“一带一路”的区域合作架构。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认识理念、文化价值、法律制度都有所不同,只有通过文化交流合作,才能让各国人民增强相互信任,从而更好地加强经贸合作。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要立足现有基础,充分发挥文化的桥梁作用和引领作用,加强各国、各领域、各阶层、各宗教信仰的交流交往,消除偏见、化解歧见、增进共识,夯实经贸乃至社会等各领域交流与合作的人文基础。

2.文化交流搭建起友谊之桥。跨文化交流的本质就是通心工程。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推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在已经发布的《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中,政府统筹、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整体发展机制和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文化交流合作协调发展态势正在形成,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文化交流合作形式越来越新、内容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广,一座“民心相通之桥”正在中国与各国之间搭建起来。 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各类艺术节、博览会、交易会、论坛、公共信息服务等平台建设逐步规范化和常态化,包括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在内的5个联盟正在建立;“一带一路”文化活动品牌效应逐渐增强。“欢乐春节”、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丝绸之路文化之旅、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2016中埃文化年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文化活动相继举行,沿线各国共同分享中国文化艺术盛宴。 人文交流是丝路精神的核心要义,是互联互通的社会根基,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驱动力,只有深化人文交流,才能推动实现包容和可持续发展,才能在相互理解、友好相待中构建命运共同体。 与此同时,为了实现更有效的交流传播,在推动文化交流的同时,还应着力拓展对外传播平台和载体,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的方方面面。要长期、耐心地做好大众文化、流行文化的传播与铺垫,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中华文化精神弘扬开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彰显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文化交流是读心、暖心、通心的工程,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互动要从物理反应上升到化学反应——不仅要实现硬联通,更要实现软联通。要深度挖掘沿线各国的人文资源、弘扬人文传统,除文艺展演、影视交流、文物博览等传统文化领域交流外,还要拓展科教、学术交流,知识产权保护等文化交流合作新领域,创新交流合作的形式,搭建新的交流合作平台。要注重利用网络等新媒体手段,通过影视、图书、音乐、动漫、网游等业态传承“一带一路”历史渊源、文化精神,让丝绸之路精神薪火相传,成为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总之,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要文化先行,通过促进不同文化和民族之间的相互尊重和价值认同,共同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

3.文化贸易为“一带一路”注入活力。2017年,中国与沙特阿拉伯联合制作的首部动画片《孔小西与哈基姆》登上沙特电视荧屏,实现了中国动漫在沙特从无到有的突破。该片共26集,以中沙儿童友谊为主题,融入了中国美食、服饰、功夫等元素,版权已成功转让给22个阿拉伯国家的发行商。通过文化贸易,中国文化走进了沙特普通民众的生活中,使更多人了解到中国的传统与现代。文化贸易,将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无限活力,为民心相通点亮一盏文化的灯塔。 随着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贸易的增长以及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这些国家对中国文化的好奇心持续增强、对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兴趣会持续提升,对中国图书、电影、电视节目、演艺、动漫、网络游戏、创意设计等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将呈现爆发性增长。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对外贸易将迎来优化升级和提质增效的新机遇。目前,我国面向“一带一路”国际文化市场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文化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文化贸易渠道持续拓展,服务体系建设初见成效。今后政府还将围绕多个领域开拓完善国际合作渠道,鼓励企业、社会资本参与“一带一路”文化贸易。 在此基础上,我国要不断增强文化资源产业化与国际化的能力。中国的文化资源很丰富,关键是要通过资源的整合与转化,严丝合缝地对接国际需求。不仅知道自己有什么,还得通晓对方需要什么,用国际话语包装中国文化,才能使之在国际社会广泛流行。要注重“一带一路”走出去的对象国国情,要研究对象国的风土人情和风俗文化,因地制宜地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创意设计。 总之,要实现民心相通,必须把文化合作和交流放在重要位置,“一带一路”不仅与经济发展有关,其文化价值和意义更为深远。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要文化同行甚至是先行,通过促进不同文化和民族之间的相互尊重和价值认同,为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强大的文脉支撑。

践行多边主义中国采取了哪些行动?

在践行多边主义方面,中国采取的行动有:积极加入各种国际多边组织、推进建立多边外交机制、积极参与多边议程、积极开展多边合作。

什么是多边主义呢?美国学者约翰·鲁杰曾经有一个经典的定义,即多边主义是一种在广义的行动原则基础上协调三个或者更多国家之间关系的制度。他同时强调:这一术语的定义意味着合作。因此,通俗地说,多边主义就是协商一致、合作治理、互利共赢;“真正的多边主义”,其最终目的就是走团结合作之路。

那么,在践行多边主义方面,中国采取了哪些行动呢?

一、积极加入各种国际多边组织

中国非常重视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二十国集团等多边组织,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国家,至今已加入了几乎所有政府间国际组织和500多项国际公约,而且从不退群毁约,也不要求别国选边站队,更从不拖欠联合国等任何国际组织会费。

2021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20周年。20年来,中国全面履行入世承诺,已成为世界上开放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和第一大外资吸收国。

此外,1986年加入亚洲开发银行;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1999年加入20国集团(G20)。200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简称上合组织)在上海成立,这是第一个中国作为创始国参与、并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2021年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20周年。20年来,上合组织已发展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

阿峰会

二、推进建立多边外交机制

比如,组织推进了朝核六方会谈,会谈于2003年8月27日开始,到2007年9月30日为止,共举行过六轮会谈;举办上合会议(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理事会);举办金砖会议(金砖国家峰会,由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和中国五个国家召开的会议);2012年,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16+1合作”)正式启动,2019年,希腊作为正式成员加入了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16+1合作”升级为“17+1合作”,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不断加深。2012年,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十国共15方成员制定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

中阿关系 合作

三、积极参与多边议程

在事关全球发展与和平的行动,中国都成为不可或缺的参与方和贡献方。比如,在经济恢复、解决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推进多边抗疫合作、联合国维和行动等方面,中国一直在贡献力量。中国已经成为联合国第二大会费与维和摊款国,也是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常任理事国。

四、积极开展多边合作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简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2015年,中国倡导建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此外,在新冠疫情防控广泛开展多边合作;在气候变化领域承诺力争2030年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实现碳中和等。

多边主义的精髓就在于尊重多样性。每个国家都有自己与他国不同的独特文化,都要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同时也都需要平等的权利、平等的机会、平等的规则。

联合国有193个成员国,其实就是同一条船上的193个水手,必须和衷共济,通力协作,共同团结在多边主义的旗帜下,真正树立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和平与发展。

一带一路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利益分配如何

“一带一路”涵盖了哪里地域具体从地理区域上来看,“一带一路”涵盖了哪里地域呢?“丝绸之路经济带”覆盖了中国中西部9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则包括5条线路,辐射亚非欧。 “一带一路”比古“丝绸之路”的范围更广。 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畅通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 与此同时,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等。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 中巴、孟中印缅两个经济走廊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关联紧密,要进一步推动合作,取得更大进展。 在国内,“一带一路”分西北、东北、西南、内陆、沿海和港澳台等地区板块,几乎涵盖全国。 根据各个地区的地理、经济特点,发挥各自的优势,全国一盘棋,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一带一路”的内涵归纳起来,主要是“五通三同”。 “五通”就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这“五通”是统一体、缺一不可。 “三同”就是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三者也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就是共赢。 政策沟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保证。 “一带一路”建设与国内建设最大的不同之处是,每个国家在相关问题上都可能有不同的政策,甚至技术标准质量标准等各异,这就首先要通过沟通,达成相关项目的政策共识。 在沟通中,既要利用好积极因素,又要设法化解消极因素,以便形成合作的最大公约数,求同存异,为项目建设开启政策绿灯。 设施联通是共建“一带一路”优先领域。 这里所说的设施指的是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指交通设施,还包括油气管道、输电网、跨境光缆建设等。 但重点是交通设施建设。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或者“先修路、后致富”。 因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交通设施领域普遍欠发达,并且高山、沙漠、河流不时阻隔交通,给货物和人员交流带来不便。 贸易畅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内容。 近年来,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有了长足发展,但各种贸易壁垒仍不便于扩大交往,因此,需要使贸易、投资和人员往来便利化,加强信息交换、海关、认证等方面的合作来拓宽贸易和投资。 资金融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 “一带一路”建设需要上千亿甚至上万亿美元的资金,任何一国都无力承担这样的巨额费用,只能通过市场运作来筹集资金。 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设立的丝路基金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各国融资的作用。 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各国民间资本进入,引导商业股权投资基金和社会资金参与共建“一带一路”。 各国可通过本币互换等方式来降低成本。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 不言而喻,跨越各国的“世纪工程”若能获得沿线国家民众的广泛支持,将会顺利得多,反之,则寸步难行。 所以,必须通过传承和弘扬古“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开展广泛的人文交流,加强媒体合作、旅游合作等多种方式,来增进彼此合作和理解,以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通过实行以上“五通”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最终打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互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这样,在亚欧非广袤大陆就将出现一个新生的巨大经济活跃地区。 古“丝绸之路”精神将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芒,将对世界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14035.html
稳中有增 行业景气保持回升 数说经济 物流整体运行态势良好
性感套装了解一下 犯规 犯懒又想精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