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布局 外商独资公募宏利基金迎新总经理 未来将围绕 养老金融

红星资本局8月13日消息,8月12日晚间,宏利基金发布高管变更公告称,任命丁闻聪(DING WEN CONG)为宏利基金总经理、法定代表人和财务负责人。原宏利基金总经理高贵鑫因工作安排卸任宏利基金总经理、法定代表人及财务负责人,但仍保留首席信息官职务。

资料显示,丁闻聪于2010年加入宏利金融集团,曾任集团战略企划部总监、宏利大中华区业务发展助理副总裁、宏利亚洲养老金业务战略及业务开发董事总经理等职位。2023年起担任宏利投资(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法定代表人。

8月13日,红星资本局从宏利基金了解到,丁闻聪拥有全球化背景并熟悉宏利集团,具有深厚的养老金融经验,与本土团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本次任命体现了宏利集团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和持续投入。

宏利基金表示,自2022年11月转型为外资公募近两年后,宏利基金坚持在国际化和本土化双向交融方面努力。未来,将坚持紧密围绕“全球资产配置”“养老金融”等主题积极布局。

宏利基金是国内第四家外商独资公募基金公司。资料显示,宏利基金成立于2002年6月,2022年11月,宏利金融成为宏利基金的实际控制人,由宏利金融在亚洲的子公司宏利投资管理(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和宏利投资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分别持股51%和49%。

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宏利基金旗下63只公募基金,管理规模为839.94亿元,在全市场公募机构中排名第66位。其中,非货管理规模约为625.71亿元,全市场排名第63位。在产品创新方面,今年上半年,宏利中债绿色普惠金融债券优选指数基金正式成立,募集规模79.9亿元,是市场上首批绿债基金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上半年主动权益基金前十榜单中,宏利基金基金经理王鹏管理的宏利景气领航两年持有以30.19%的收益拿下“半程”冠军。此外,王鹏旗下在管的另外5只产品也均位列前十榜单。

红星新闻记者 蒋紫雯

编辑 邓凌瑶


泰达宏利基金公司怎么样

泰达宏利基金公司是一家中国境内的基金管理公司,成立于2002年,总部位于北京。 该公司在2003年获得了中国证监会颁发的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成为了中国较早的一批基金管理公司之一。 泰达宏利基金公司的主要业务领域包括公募基金、养老金业务、专户业务和海外投资业务等。 该公司致力于为投资者提供专业化、多元化的资产管理服务,帮助投资者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在评价一家基金公司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投资业绩:泰达宏利基金公司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较为稳定的投资业绩,旗下部分基金产品的表现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然而,投资业绩会受到市场环境、投资策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投资者在挑选基金产品时,还需要关注基金的具体投资策略和风险收益特征。 2.管理团队:泰达宏利基金公司拥有一支经验丰富、专业素质高的投资研究团队,团队成员在金融、经济等领域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3.产品线:泰达宏利基金公司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基金产品线,涵盖了股票型、债券型、混合型、货币型等多种基金类型,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 4.服务质量:作为一家知名的基金公司,泰达宏利基金公司具有较高的服务质量,为投资者提供便捷的基金交易、信息查询等服务。 5.合规经营:泰达宏利基金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未出现重大违规行为。 总的来说,泰达宏利基金公司是一家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实力的基金管理公司,为投资者提供了多元化的资产管理服务。 然而,投资有风险,投资者在挑选基金产品时,还需要结合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和资金状况等因素,做出审慎的决策。

个人养老金基金布局竞赛启幕?

个人养老金基金布局竞赛启幕?

从去年11月28日首批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开售算起,个人养老金基金已正式走过了三个月的时间。 下面小编带来个人养老金基金布局竞赛启幕,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希望能带来参考。

个人养老金基金布局竞赛启幕

未来可期的政策导向配合产品自身的稳健收益表现,让个人养老金基金吸引了大量头部公募前来“抢滩”,纷纷为旗下养老目标FOF基金申报个人养老金Y份额。

但仔细统计不难发现,这份热闹其实仍只属于少数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观察到,当前在成立一年以上的养老目标基金产品中,因规模未达标准线并未入围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单的情形并不罕见。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目前市场上发行了个人养老金基金Y份额的公募机构为43家,占公募机构总数比例仅为27.7%。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基金公司在养老目标基金上的缺席尤为明显,譬如在公募“老十家”中,长盛基金甚至迄今未发行任何养老目标基金产品。

实际上,一只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的落地并非易事。 作为创新型基金产品,养老FOF顺利入围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录,背后离不开公募机构在投研团队、产品设计、信息技术、渠道销售、客户服务等能力上的全面投入与支撑。

也有受访机构指出,在机构自身的经验与能力之外,我国投资者个人养老财富管理意识的薄弱,以及养老基金自身投资特性所带来的理解门槛,则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需要市场多方平台共同面对与化解的挑战。

头部公募领跑

个人养老金基金开局3个月来,我国“第三支柱”养老体系逐步走进全面发展完善的新阶段。

Choice数据显示,当前入围的个人养老金基金已扩展至137只。 产品的成绩单也可圈可点,2023年以来,Y份额总规模超20亿元,绝大部分基金均实现了正收益。

已落地产品背后的公募管理人则达到43家。 具体来看,华夏基金以9只数量领跑,汇添富、南方基金各有8只,嘉实基金、易方达基金各有7只,华安基金和广发基金并列拥有6只,工银瑞信、银华基金并列拥有5只。 此外,发行了4只-1只的公募机构分别有6家、8家、8家和12家。

不难看出,个人养老金基金头部效应明显,规模较大的机构大多冲在一线。 以2022年末非货币基金规模排名来看,前十大公募机构均入围了2只或以上的个人养老金基金,拥有4只或以上个人养老金基金的机构,其规模排名则均在前30名以内。

西部证券在2月的一篇个人养老金跟踪报告中提到,当前我国公募个人养老金基金市场集中度高,而头部公司“具有较强的推动意愿、渠道能力及产品能力”。 多家头部基金设立了专门服务于养老金管理的业务板块,并针对个人养老金业务建立了专门的管理制度和流程。

“我们始终将养老金业务定位为公司的战略基石业务,设立了专门服务于养老金管理的业务板块。 ”嘉实基金FOF投资部基金经理唐棠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在FOF的管理方面,嘉实基金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与多家海外机构形成战略合作,引进了海外先进的FOF管理理念。 ”

无独有偶,借鉴海外养老金先进的资产配置理念,布局完善的养老FOF产品体系也是大多数头部基金机构发力的重要方式。 例如从官网介绍来看,个人养老金基金“一哥”华夏基金在充分发挥本土投研优势同时,也结合了富达国际、罗素投资等海外机构的养老金投资经验。

产品布局之外,建信基金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公司也在销售推广与客户陪伴方面持续发力。

“在与银行或三方平台等渠道的对接上,我们会整体考虑渠道养老目标基金客户的风险偏好,为不同风险偏好的客户群体提供不同策略、与其目标相匹配的养老基金产品。 ”建信基金相关负责人士表示,公司还在多渠道开展养老投教与客户陪伴工作,并对客户经理进行深入的养老规划培训。

值得一提的是,在43家已经顺利发行了个人养老金基金的公募管理人中,目前仅有15家机构实现了旗下养老目标基金产品的全部入围,占比不足35%。 具体来看,即便是华夏、南方、嘉实等头部公募,也分别手握几只未开设Y份额的养老FOF。

此外,还有安信基金、永赢基金、中信保诚基金、信达澳亚基金、创金合信基金、泰达宏利基金、海富通基金等10家基金公司,虽已有养老目标基金发行,但仍未能从零到一实现入围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录的突破。

发行了养老目标基金,却缺席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单,原因何在?

记者梳理当前市面上368只(分份额计算)养老FOF基金2022年四个季度的净值表现发现,阻碍公募养老目标基金入围最大的拦路石,还在于产品规模。

2022年11月,证监会发布《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对基金管理人、产品设计、产品管理和销售管理等公募基金发行个人养老金产品的环境给出了指导和规定。

其中在产品管理方面,《暂行规定》强调,个人养老金基金最近4个季度末规模不低于5000万元或者上一季度末规模不低于2亿元。

在这一规模要求下,养老FOF们的悲喜并不相通。

事实上,根据产品收益风格和标的不同,养老目标基金之间的规模差异也分化显著。

交银安享稳健养老一年期FOF是当前市场上唯一一只百亿级别的养老FOF,其A份额2022年的规模最高一度超过200亿元,其Y份额在四季度末成立不足两个月,独立规模也已接近3000万元。 但再向下梳理,超过10亿元的养老FOF已是凤毛麟角。

而大部分养老目标基金在过去的一年内,规模始终在1000万-3000万元左右徘徊。

合并份额后,规模最小的一只养老FOF产品则是银河悦宁稳健养老目标一年持有混合发起FOF。 这只成立于2021年8月的基金近一年回报率为-0.61%,除去年二季度规模达1002万元以外,其余季度规模均未突破千万级。

还有一些成立更久的养老目标基金,未能等到入围个人养老金基金的那一天,便已因规模不达标而被迫进入清算程序。

2月27日,泰达宏利养老目标日期2040三年持有期混合型FOF发布了关于基金合同终止及财产清算的公告。 公告显示,该基金的合同生效日为2020年2月27日,而截至2023年2月27日终,基金规模低于2亿元人民币,触发基金合同约定的前述终止条件。

此外记者注意到,还存在少数产品符合投资性质与基金规模条件,却仍未纳入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录的情况。

有投资人士向记者推测,考虑到基金公司在发行个人养老金基金前需与中登公司进行系统对接,并完成行业平台测试,旗下产品可能仍处于系统搭建或报送流程中。 因证监会的入围名单披露为定期而非实时进行,也可能存在相关产品已纳入平台、但并未向社会公开的情形。

“老十家”中的缺席者

比起单一产品是否入围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录,机构本身的“缺席”则更值得注意。 据统计,有102家公募机构迄今仍未有养老目标基金发行,占比超72.3%。

其中在老牌公募梯队中,长盛基金似乎在养老目标基金的配置上掉了队,成为了唯一没有任何养老目标基金产品的“老十家”公募机构。

截至2022年末,长盛基金管理规模为634.95亿元,同比增长约15%,不过仍只排在第69位。 在最辉煌的时候,长盛基金也曾进入过千亿的队伍,但如今多位昔日并肩的老朋友都向着万亿奔去,自己却跌落腰部,其间分化难免令人唏嘘。

在养老产品的布局上,长盛基金也迟迟未显出发力动向。 记者查询官网和三方销售平台发现,长盛基金并没有开设个人养老专区,仅在对其他产品的宣传中,曾建议投资者以定投形式对未来养老、子女教育等长期规划进行安排。

至于旗下基金,唯一和养老“沾边”的大概是一只名为“长盛养老健康灵活配置混合”的产品,去年规模在7900万元至8600万元之间浮动。 不过,这一名称主要在于产品配置了创新药、原料药、白酒、医疗设备等与养老健康产业相关的个股。

“公司其实一直在酝酿、研究这个事。 ”一位接近长盛基金的知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但在特别短期的时间内,比方说半年之内,未必会有具体产品被推出来。 ”

据该知情人士称,前两年长盛基金未参与养老目标基金相关产品布局,主要还是和公司内部对时点的判断、综合的考量,乃至公司董事会对公司的考核有关。 长盛基金也曾组建过相关人才团队,但后来则流失了一部分。

“长盛基金过去其实也曾拿到过养老产品的批文,如果未来相关产品发行,可随时激活。 ”该人士进一步告诉记者。 不过在其看来,养老目标基金的发行是个“需要养的项目”,如公司短期盈利压力较大,“即便上了产品,一时半会也不一定容易获得收益”。

事实上,2021年是长盛基金人事变动骤起的一年。 2021年6月,公司总经理林培富离任,这一职位改由董事长周兵兼任。 而一个月后的7月21日,周兵则将董事长之位交给了高民和,其转而担任总经理。 同月,公司研究部总监郭_则升任公司副总经理。

2022年以来,长盛基金的高管变动趋于安定,但旗下多只基金的基金经理仍频繁“换帅”。 人员留存困难和明星基金经理的相对缺位,都让长盛基金追回行业地位变得道阻且长。

在经历了一轮人事变革后,长盛基金还曾确定了“以权益为先导,固收为侧翼保障”的发展方针。 但从眼下规模来看,固收类产品依然是撑起其规模增长的主力。

当前,长盛基金共发行基金产品110只(分份额计算),其中包含10只股票基金、63只混合型基金、32只债券基金、4只货币基金和1只QDII。 从基金规模来看,债基增速一马当先,2022年年末规模达315.95亿元,同比增72.8%。 权益类产品规模在2020年初至2021年末则小幅提升,并在2021年4季度规模突破了200亿元,但2022年以来却持续缩水,目前回落至135.03亿元左右。

公司官网数据显示,长盛基金的3只非LOF股票基金近一年来表现尚可,平均实现了5%-10%左右的正收益,但混合型产品却大半飘绿,其中8只混合型产品近一年跌幅超20%。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被长盛基金主推、占据官网和APP“主展位”的权益基金是长盛同盛成长优选混合LOF,该基金由郭_担任基金经理。 资料显示,郭_累计从业时长已近7年,加入长盛也已三年有余,管理基金总规模为41.79亿元。

记者注意到,近半年来郭_旗下产品的整体业绩走势与沪深300形成了“剪刀差”:2022年股市下行时呈现出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开年以来权益市场回升后,却反而被指数表现甩在了身后。 不过长盛同盛成长优选混合在公司同类产品中相对优异,今年以来重启增长态势,开年两月的回报率为1.52%。

周兵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他对长盛基金制定了两个阶段的发展规划:从2021-2023年补上固收类业务短板,实现行业排名的恢复性提升;2024-2025年以权益类基金为突破口实现超越,坚持股债均衡发展。

而前述知情人士进一步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当前长盛基金正按照这一发展规划稳步推进。 “公司这两年在权益方面主要是做深做精,深入贯彻‘研究驱动投资’的理念。 目前看来也是在正确的道路上推进,只是事情发展并不是那么立竿见影。 ”

“公司下一步就是均衡发展,在固收业务强化后,也会对未来养老产品的布局就有比较大的优势。 ”该人士告诉记者。

一场全方位的考验

实际上,一只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的落地并非易事。 作为创新型基金产品,养老FOF顺利入围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录,背后离不开公募机构在投研团队、产品设计、信息技术、渠道销售、客户服务能力上的全面支撑。

东方证券曾在近期研报中指出,个人养老金基金作为FOF型基金,投资范围通常包含股票、债券、基金、ETF多类资产。 从FOF基金的特征来看,一揽子基金的组合起到了“减震器”的效果,多资产类别的配置,也能起到避雷针的效果。

而正因如此,公募FOF对投资人员所拥有的大类资产配置能力、基金选择能力均提出了新的要求,也让打造一支专业养老投资团队的成本变得高昂起来。

“组建管理老百姓养老钱的投资团队是一项系统工程。 ”唐棠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针对个人养老金业务,嘉实基金专设了FOF投资部、FOF研究部、风险管理部,背后是公司超100人的投研支持。 ”

在人员配备上,据《基金中基金审核指引》,基金管理人申请注册FOF,应当配备至少3名以上专职从事投资或者研究的人员,且除ETF联接基金外,FOF基金经理不得同时兼任其他基金的基金经理。

在信息技术能力上,拥有大数据、人工智能平台支持的公募机构,也更容易在产品开发上如虎添翼,为不同风险偏好、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养老投资群体提供不同策略区分度的个人养老基金产品。

建信基金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进一步指出,基金管理人申报和发行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也需要在信息技术层面做好多方面、全方位的筹备工作。 “比如开发适配系统与相关平台进行对接测试,基于个人养老金业务需求和产品特点,不断完善内部运营管理系统等等。 ”

同时,由于居民的个人养老账户有且唯一,得居民养老账户越多的财富管理机构,在未来的财富管理市场具有明显的先发优势。 因此,与第三方渠道合作促进个人养老账户开设,并跟进后续产品的营销推广,亦成为每一家个人养老金基金管理人要做的“硬功课”。

“第三方互联网平台是基金公司挖掘互联网客户价值的重要战略伙伴。 ”唐棠指出,当前公司不仅拥有自有移动理财APP,还在互联网业务方面覆盖蚂蚁、腾讯、京东金融、天天等第三方平台。 通过为这些平台提供专业的投研、产品、投顾以及互联网运营等服务,可打造基金公司、互联网平台、投资人之间的良性生态圈。

但即便是上述条件均领先的公募,在个人养老金基金的推广中也并非一顺百顺。 受访机构提到,我国个人养老金发展尚处初期,中国民众对个人养老财富管理的重视程度正在逐步提高,但提前规划的意识尚显不足,个人养老投资规划和个人养老财富管理的理念尚待进一步普及。

“在产品推广过程中,我们发现社会养老为主的国家,个人养老的意识反而是比较薄弱的。 这也是我们相对比较担心的,就是个人对自己、对家庭的养老规划意识并不充分。 ”唐棠指出,“我们发现绝大部分购买嘉实养老目标基金的客户都是50岁以上的客户,说明中国的年轻人在为未来做养老规划时,并没有太多的准备。 ”

而至于如何走出这一困境,在建信基金看来,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基金公司还需要与银行、三方平台等触客渠道持续进行养老投教的支持。

“养老目标基金、特别是目标日期基金不同于传统的公募基金,往往随着临近退休年龄,权益仓位比例会持续下降,所以不同退休年龄和风险偏好的客户需要选择与自己适配的产品。 对于零售投资者来说,具有一定的理解门槛,这就需要各类机构持续做好养老投教,为投资者匹配到真正合适的长期养老产品。 ”建信基金向记者表示。

不过整体来看,随着投资者个人养老理念的变化与政策的支持跟进,无论是头部还是中小型公募机构,在未来都依然有望挖掘出更多的市场机遇。

今年以来,多家已布局个人养老金基金的公募机构陆续在公开平台中称,下一步希望在现有基础上开发出更有创新型和辨识度的策略,并在养老目标基金上实现对各类风险偏好投资者的全覆盖。

而缺席的公募机构,也正向个人养老金基金的队伍跑来。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已有中信建投基金等中小型公募机构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未来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将养老FOF等产品的设计与发行纳入后续规划。

分析一只股票的盘口

据悉,盘口上包括了股票当天的走势状况,分析一只股票的盘口大小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分别是委托比;五档买卖挂单;开盘价收盘价、涨跌幅、最低最高价、量比、内外盘、总成交量;换手率、总股本流通股本、净资产、收益、动态市盈率;买卖成交单。

在股票是市场中股票的盘口是指在交易过程中实时盘面数据窗口。 盘口数据中通常在由委托比例、交易买卖五档挂单数据、股票开盘价、股票收盘价、股票涨跌幅、股票最高价、股票最低价、股票最新价、股票的量比、股票的内外盘数据、股票的总成交量、股票的换手率、股票的总股本、股票的流通股本、股票的净资产、股票的市盈率、预期收益、股票的净流入额、股票的大宗流入、股票所属板块概念等组合而成的综合数据。

2022公募维新!基金业年度盘点:而今“破万”从头越高质量发展正当时

2022年是中国公募基金行业发展的第24个年头。

这一年里公募行业精彩依然,呈现出了蓬勃发展态势,但与往年相比多了一条新的发展主线——高质量发展。 以这一政策定调为起点,公募基金行业在2022年再次扬帆起航,迈出了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步。 正所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这一年里,基金行业启动了有史以来最大的薪酬改革。 绩效薪酬递延40%以上、高管等人应将绩效20%以上投资于本公司基金、基金经理应将30%以上绩效投资基金等系列规定,无不指向了要建立一个公平、透明、规范的基金行业;个人养老金制度在期盼中落地,公募行业以129只养老目标基金践行普惠金融,成为养老第三支柱的有力建设者;在银行系、券商系、个人系和外资四大势力助推下,公募行业还在2022年迎来了大扩容。

这一年里,公募基金数量突破只,全市场管理规模一度达到了创纪录的27.29万亿元。 底层资产持续多元化的公募REITs和同业存单基金,是今年最具创新特色的基金产品。 在持牌机构突破60家之后,基金投顾在2022年里业态进一步多样化,“三分投七分顾”逐渐成为行业发展共识。

壬寅虎年五行属金,肃杀之气贯穿到了全年的权益、债券、汇率等领域,押注热门赛道的明星基金经理纷纷跌落神坛,“固收+”折戟,债基出现罕见暴跌。 但如尼采所言“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更强大”,公募行业在2022年发起了三波底部自购潮,公司高管和基金经理纷纷出手,拿出了史上规模最大的真金白银。

高规格定调“高质量发展”

今年4月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围绕积极培育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全面强化专业能力建设、着力打造行业良好发展生态、不断提升监管转型效能等工作提出了16条意见,为加快构建基金行业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开出了“良方”。

《意见》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坚持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切实提高公募基金行业服务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服务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服务实体经济与国家战略的能力,正确处理好规模与质量、发展与稳定、效率与公平、高增长与可持续的关系,切实做到行业发展与投资者利益同提升、共进步。

经过多年高速蓬勃发展,公募基金作为资管行业“排头兵”,已成为大众理财的重要选择,更是资本市场的“压舱石”和“稳定器”,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公募基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站在了新的发展阶段,基金行业要立足“国之大者”,不断增强服务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能力,切实做到行业发展与投资者利益同提升,共进步。 公募基金将从“服务居民财富管理”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这两大路径发力,促进高质量发展转型。

“高质量发展”定调之后,公募行业一系列变革,次第落子。

薪酬体系改革落地

2022年基金行业启动了有史以来最大的薪酬改革。 6月10日,中基协发布《基金管理公司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指引》(下称《指引》),鼓励基金管理公司采用股权、期权、限制性股权、分红权等与公司长期发展、持有人长期利益相绑定的多样化激励约束措施。 绩效薪酬的递延支付期限、递延支付额度应与基金份额持有人长期利益、业务风险情况保持一致,递延支付期限不少于3年。

概括而言,本轮薪酬体系改革主要有五方面亮点:一是明确了基金行业薪酬基本原则:以持有人利益优先与基金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二是强调既要能有效激励行业人才,也要有利于防范风险和提高合规水平,未规定行业最高薪酬;三是督促降低短期考核,对基金公司高管、业务部门负责人、基金经理、子公司负责人,核心人员等要求:绩效薪酬递延40%以上;四是督促基金公司建立严格问责机制;五是高管、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应将绩效20%以上投资于本公司基金,基金经理应将30%以上绩效投资基金。

《指引》出台剑指“薪酬过高、增长过快”等报酬分化现状,有利于建立可持续的薪酬体制,在制度上将基金经理与投资者的长期利益进一步绑定,提升基金投资者的长期投资获得感。 新规之下,基金公司将在基金持有人利益、公司利益、员工利益、股东利益等各方利益之间寻找新的平衡点。

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

历时三十余载,个人养老金制度终于落地。

11月初,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五大部门联合发布《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 同日证监会也发布了《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管理暂行规定》。 11月18日,证监会公布了最新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录,共40家基金公司旗下129只养老目标基金产品纳入配置,规模共计890.59亿元,以适配“养老”属性、助力个人养老。

公募基金是普惠金融理念的重要践行者,也是养老第三支柱的有力建设者。 从制度层面来说,补齐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短板,构建功能更加完备的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推动实现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于个人而言,增加一份养老积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养老保险需求,让更多人的老年生活更有保障和质量。

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2021年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第三支柱研究报告》,在未来5年至10年时间,我国将有8万亿元至10万亿元的养老金缺口。 庞大的养老金规模,有望为股市带来更多稳定的增量资金,进而促进资本市场与公募基金行业的高质量健康发展。

四派系助力公募大扩容

12月中旬,财信证券提交公募基金公司设立申请。 继今年7月提交设立公募基金申请后,开源证券于11月收到证监会反馈意见。 截至目前券商系公募机构数量超过了60家,是数量最多的一类基金公司,既拥有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南方基金、广发基金、鹏华基金、银华基金等头部公募,也有创金合信基金、华商基金、长城基金、安信基金等中小型公募。

据晨星此前发布的《中国公募基金管理人发展分析报告(1998-2022)》统计,截至2022年6月底券商系公募合计管理规模达14.24万亿元,占公募基金规模的55%,较2017年提升了14个百分点。

今年11月,苏州银行持有56%股份的苏新基金获准设立,银行系公募基金时隔6年后再添新军。 包括苏新基金在内,截至目前银行系公募数量达到15家,是公募行业的中坚力量。 早在2002年至2006年前后,国有大行设立公募基金公司,如招商银行旗下的招商基金、建设银行旗下的建信基金、中国银行旗下的中银基金、工商银行旗下的工银瑞信基金等。 在这之后,浦发银行、民生银行等股份制银行入局,分别成立了浦银安盛基金、民生加银基金等公募。 大约从2013年开始,南京银行、上海银行、宁波银行等城商行发力,分别成立了鑫元基金、上银基金、永赢基金等公募。

同是11月,路博迈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的公募业务资格获批;泰达宏利基金股权转让暨5%以上股东、实际控制人变更的申请核准通过,成为宏利金融有限公司100%控股公司,是继贝莱德基金、富达基金、路博迈基金后的第四家外商独资公募基金公司。 此外,2022年还有两家个人系公募诞生,分别是泉果基金和汇百川基金。

基金数量突破万只

尽管今年A股表现不尽如人意,但公募基金规模和数量依然在创造新高度。 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全市场公募基金数量合计只,突破万只“大关”。 截至今年8月底,154家基金管理人的管理规模达到了创纪录的27.29万亿元,产品数量达到只。

从1998年蹒跚起步到基金数量突破万只,24年间“从0到”这一大步,无不展示着“资管排头兵”的蓬勃发展态势。 纵观历年发展历程,我国基金产品从1998年底的5只增长至2003年的100只用了5年时间,从100只增长至2012年6月底的1000只用了近9年时间,从1000只再到今年的只,则用了10年时间。

不过从产品结构来看,当前基金产品同质化现象依然较为严重,权益类基金规模占比仍较小,上万只基金中约有1000只为规模不足5000万元的迷你基金,市场结构仍需不断优化。 随着公募基金行业不断强化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的营销理念,行业“重首发、轻持营”的现象有所改变。

从目前情况来看新基金发行速度远高于清盘速度,这意味着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市场基金的数量仍会持续增加。 在这一趋势下,投资者愿意申购的依然是能创造长期业绩的基金,这在全市场中是少数的。 而短期业绩好但长期业绩跟不上的基金,就很难经得住市场考验。 这意味着,优化基金产品结构需要对以下问题做出解答:基金市场究竟需要多少基金产品?在已超万只的存量基金中,有多少是能真正满足需求的有效产品?有多少是无谓的资源浪费?公募基金市场未来将会如何出清?

公募REITs与同业存单基金齐舞

2022年新发基金有所降温,但依然不乏创新和爆款产品。

在2021年首批试点基础上,公募REITs于2022年加速扩容,年内成立的产品有13只。 截至2022年末全市场公募REITs数量达到了24只,底层资产从最初的高速路、产业园扩展到了能源、保障性租赁住房等领域。

2022年公募REITs引来券商、保险、信托、私募等投资者参与其中,配售比例不断走低,其中不乏发行规模破百亿元的产品。 华夏基金华润有巢REIT网下发售累计吸引资金721.55亿元,拟认购总数量298.53亿份,为初始网下发售份额1.4亿份的213.24倍,刷新当时公募REITs的网下询价纪录。

另外,在稳健收益投资诉求下,同业存单基金成为2022年出爆款最多的创新产品。 截至12月20日全市场同业存单基金数量为43只,其中有37只成立于2022年。 37只基金平均发行份额为58.26亿份,中位数为55.08亿份,有12只基金发行份额超80亿份,华夏、广发、工银瑞信、嘉实、汇添富、招商等公募旗下产品发行规模均达到100亿份。

明星基金经理走下神坛

始于2019年的结构化行情,让公募基金实现了新一轮蓬勃发展,并走出了一批赛道风格鲜明的明星基金经理。 他们管理着规模大几百亿的大基金,并受到了广大基民热情追捧。 但在大消费、科技新能源等赛道遭遇杀估值的2022年,他们“船大难掉头”,从神坛上走了下来。

根据Wind数据,截至12月20日,以初始基金为统计口径,全市场规模在百亿元以上、成立于2022年之前的权益基金大约有90只,管理这些基金的基金经理,大多是耳熟能详的“顶流”明星,且有着医药、白酒、半导体、新能源等赛道标签。 今年以来90只基金平均收益率为-20.56%,10只基金亏损幅度超过30%,最大亏损幅度逼近40%。

股市中没有“常胜”将军,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适时也。 基金经理的业绩并不完全代表经理的真实能力。 因此,基金公司应避免利用过去的亮丽业绩打造基金经理能力超群的“人设”,以防被均值回归的力量反噬,进而损害公司及个人的长期信誉;基金投资者应避免因受到某位基金经理一时亮丽业绩的吸引而自动沦为其“铁粉”,盲目投资。

“固收+”折戟债基暴跌

2022年市场出现了罕见的股债市场双向波动,主打“稳健收益”的“固收+”基金(以偏债混合型基金、二级债基为主)遭遇滑铁卢。 根据Wind数据,截至12月20日近1600只固收+基金中有近1100只年内录得负收益,亏损比例接近70%。 其中最高亏损幅度超过45%,亏损幅度超过10%的基金数量则超过70只。

“固收+”变“固收-”,主要在于组合的权益类资产配比过高(个别基金权益比例达到了50%),在股市全面回调行情下难以独善其身。 但也有“固收+”通过较低的权益仓位和灵活操作实现正收益。 今年9月监管部门对固收+产品进行窗口指导,明确了权益资产投资比例超过30%的基金不能以固收+基金的名义进行新产品申报和宣传,符合二级债基与权益资产比例在10%-30%范围内的持有期偏债混合型新基金,才能称为“固收+”。

此外,在美联储大幅加息等因素下,11月来债市持续回调引发债基出现罕见大跌。 以11月14日为例,根据Wind数据,3000多只纯债基金(不同份额分开计算)中有近2400只单日收益为负,占比达近80%,多只纯债基金单日净值跌幅逼近1%。 从业内分析来看,债市下跌虽与资金情绪共振、银行表内、银行理财等方面操作因素相关,但主要原因在于利率变动。

基金自购规模创历史新高

虽然2022年市场行情一波三折,但公募基金自掏腰包,拿出了史上最大的真金白银。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2月20日,2022年公募基金行业自购净申购规模超64亿元,超过去年全年,创下历史新高水平。

公募基金先后于今年1月、3月和10月的市场调整之际,发起三波自购潮。

1月开春之际,市场接连阴跌,南方基金、招商基金、汇添富基金、工银瑞信基金、瑞远基金等一批公募积极出手自购,金额在5000万元至2亿元不等。 3月中旬到4月期间,易方达基金、南方基金、宝盈基金等公募出手自购。 南方基金2022年以来自购旗下权益基金的资金超2.5亿元,易方达当时运用固有资金2亿元投资旗下权益类基金及FOF产品。 10月中旬,广发基金、华夏基金、嘉实基金等公司出手自购,不少公司投资旗下权益基金的金额在1亿元以上。

2022年的公募自购还有基金经理参与其中。 3月时,2021年“双料冠军”崔宸龙出资150万元申购管理的三只基金产品;丘栋荣申购中庚价值品质基金不低于1500万元;宝盈基金的基金经理张仲维出资100万元申购旗下两只基金;6月时,基金经理林乐峰出资100万元自购南方宝嘉混合基金;随后,基金经理邓彬彬出资200万元自购鹏扬产业智选一年持有混合,鹏扬基金总经理杨爱斌出资100万元跟投。

基金投顾三年迎“蜕变”

从2019年首批基金投顾业务试点落地以来,基金投顾于2022年迎来了发展三周年。 包括银华基金、富国基金、国泰基金、光大证券、平安证券、兴业证券等年内上线基金投顾业务的机构在内,截至2022年基金投顾持牌机构突破60家,形成基金公司、券商、银行、基金独立销售机构“四方逐鹿”,业态趋于丰富多样化。

“三分投七分顾”逐渐成为行业发展共识。 具体看,市场对基金投顾的关注已从最初的规模和用户数延展到了用户持有时长、复投、留存等指标上来。 同时,投顾机构也开始吸引更多大V加盟,广泛吸收民间力量,更加关注线上与线下模式融合以及金融科技的运用。

实践方面,中欧财富在2022年进行了投顾策略和投顾服务升级,推送投资决策、背后逻辑等陪伴内容,为客户提供匹配当前市场的买入方案。 华夏财富确立了“懂投资·更懂你”的买方投顾理念,通过线上和线下方式为投资者提供全方位的陪伴服务,其中针对特定偏好投资者举办了“懂读书”“懂养生”“懂生活”“懂艺术”等多元化系列活动。

短短三年间基金投顾业务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规模、机构管理人和服务模式创新等方面,都稳步向前推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财富管理转型加速和公募基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可兼顾“投”的专业性和“顾”投后陪伴的基金投顾业务,或将成为财富管理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14066.html
2米内摔不烂 巴黎奖牌已开始掉漆!北京奖牌含金量再升 火烧不
装修不要太用力 不是误导是经验之谈 这6个地方没必要投入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