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备受瞩目的“大地壮歌——鲁慕迅画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举办。此次画展的主角是已近百岁的著名艺术家鲁慕迅先生,将展出其数十年艺术生涯中的诗书画力作及珍贵手稿、艺术资料等60余件。
展览现场主视觉
此次展览的策划人柳之升表示,鲁慕迅先生的作品是朴实无华的自然之歌,是心灵之声。他的画作中,无论是描绘春花、秋菊,还是取景果蔬、瓦壶,都充满了泥土的芬芳和生活的气息。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鲁慕迅先生高超的绘画技艺,更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同时,鲁慕迅先生也是一位勇于创新的艺术家。他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艺术表现手法,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这种孜孜以求的创新精神,正是当代艺术家所应追求的品质。
大地壮歌 68x68cm
搜狐文化也在中国美术馆的展览现场与鲁慕迅先生就他对自然、艺术与创作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漫步在展厅中,我们能真切感受到鲁慕迅先生的作品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每一幅画作都仿佛是一首赞美自然的诗篇。这种情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源于他自幼成长在民间艺术氛围浓郁的环境中,对自然的情感在心底悄然萌芽。随着岁月的流逝,无论生活多么艰辛,他都坚持到乡村采风、写生,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这种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让他的作品充满了生命力和美感,也让他成为了一位真正的自然之子。
鲁慕迅先生在现场为观众讲解作品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在现场进行展览交流
除了对自然的热爱,鲁慕迅先生对于如何保持艺术创作的活力和创新性也有着独到的见解。他对搜狐文化表示,画家在长期的艺术创作中可能会面临“老化、僵化乃至退化”的风险,但关键在于持续不断地回归自然、汲取灵感,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和技艺水平,并勇于自我挑战和创新。
搜狐文化记者与鲁慕迅先生进行交流
《子夜静悄悄》是鲁慕迅先生通过对民间艺术的观察,将民间叙事以及剪纸工艺融合于画面中,从材料,造型规律到艺术趣味都是颇为不同的两种艺术形式,其创造方法是打破两种艺术形式的疆界的一种尝试。这种对艺术的执着和创新,让他的作品始终保持着新鲜感和活力,也让他在艺术道路上不断前行。
子夜静悄悄 69x69cm
鲁慕迅先生谈到《秋水》这幅作品,对角线构图,简括的塑造,虚实相生,作品大量的留白为观者创造出发散、想象的空间。留白不仅中国美学的精髓,也是中国绘画意境营造的方式。
秋水 69x69cm
鲁慕迅先生的作品中常常体现出的“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意境,更是让人陶醉其中。他深刻理解并热爱着中国文人画的传统,在接受搜狐文化专访中谈到:一幅好的画作不仅仅是对物象的再现,更是画家情感的抒发和意境的营造。因此,他在创作时总是力求将诗书画融为一体,通过笔墨的浓淡干湿、构图的疏密聚散来传达诗意和画境。同时,他也注重在画中留白,留给观者无限的想象空间。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让他的作品具有了更加深远的艺术魅力,也让人在欣赏中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现场观众发表观看感受
展览现场,众多观众纷纷到来一睹鲁慕迅先生作品的风采,并表示通过此次展览,可以真切的感受到作品传递的独特艺术趣味和深远的艺术魅力。
据悉,此次画展展期为两周,将于8月24日结束。
画家简介:
鲁慕迅,名鲁立,先后任《长江日报》美术组组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四届理事、湖北省美术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湖北省水墨画院院长,湖北书画院名誉院长等。其数十年间,致力于中国画创作与理论研究,兼攻书法、诗词。他对中国画探索创新的成果,推动了中国画的发展。鲁慕迅曾在深圳、北京、西安、武汉、郑州等地举办过个人作品展览,其创作的作品《马蹄莲》被人民大会堂陈列与收藏;《荷叶小鱼》参加“百年中国画展”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2005年鲁慕迅出席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并参加科学与艺术专项活动,被授予“优秀人民艺术家”称号,同年10月作品《高风图》搭载“神舟六号”宇宙飞船遨游太空。
袁晓岑的其他相关
袁晓岑:当代中国花鸟画的铺路者一部近现代中国绘画史就是一条艺术探索之路,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傅抱石就是如雷贯耳的铺路者。 著名美术评论家鲁慕迅1995年在《中国当代著名花鸟画作品展》画集代序中总结道:以齐白石、林风眠、潘天寿同期或稍后活动于中国花鸟画坛的还有郭味蕖、李苦禅、朱屺瞻、吴作人、王雪涛、田世光、袁晓岑、郑乃珖等名家,代表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及以后中国花鸟画的不同画风和画派,他们也是当代中国花鸟画的铺路者。 人民美术出版社为彰显我国近现代绘画艺术成就,为海内外这些绘画大师陆续出版专集。 当代写意孔雀画创始人、当代中国花鸟画铺路者袁晓岑专集《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袁晓岑》也问世了。 最初那一掬土取自故乡关于故乡那个偏僻的独家村,年届90的袁先生这样深情描述:“予1915年生于贵州普定县半耕半读之家,家有房屋数间,薄田数丘,自耕自食,但山林广阔,环境幽深,其时山花野卉四时不绝,飞禽走兽出没其间,喜鹊、画眉时到檐边篱下,山鸡野猪不时亦可捕到,景色优美,得天独厚。 白日听坠石之声,便见岩羊于山顶格斗;夜间见有犬夺门而入,便听到豹子在林间吼叫,住家周围地名有蟒蛇洞、老熊洞、老虎咬牛、豹槛丫口,顾名思义,其神奇当可知也。 家中又养着牛、马,予时用木炭画飞禽走兽,用粘土捏小牛、小马,自得其乐,宛如童话世界。 ”9岁入沙家马场小学的袁晓岑,一边学习,一边帮父亲放牛放马,还一边为同学画窗心纸,逢年过节将自己的绘画作品送给老师和同学。 校长特别钟爱这个天资聪慧的学生。 1930年,袁晓岑在贵阳省立师范学校接受正规教育之余,因了崇拜当时活跃于贵阳画坛的名画家景小楠,跨出校门,结识了“选文斋”裱画店的老板梁选文。 利用这个机会,他反复临摹景小楠先生的作品,画技如黔灵山上的春笋节节升高。 在此基础上,他研读了许多美术理论书籍,潜入中国画的渊源脉络。 这种研习痴迷到用省下的伙食钱,换来一本本《芥子园画谱》时,饥肠辘辘的他竟兴奋得如获至宝。 他从此师法南齐谢赫的“六法”理论,由传统工笔走墨,苦练中国画笔墨功,为后来的写意花鸟画打下了坚实的技法基础。 其间,偶有卖画收入,便于假日与梁选文结伴而行,足迹遍及贵阳的灵山秀水、古寺名刹。 至今他还记得黄果树瀑布观瀑亭那副楹联:“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红岩似火何须薪助焰自高。 ”名匾、名联、名碑词滋润了他古典文学的素养。 云南的红土地给了他另一掬土1935年,20岁的袁晓岑只身来昆明,考取了国立云南大学,却因入学条件过严,尚无高中文凭的袁晓岑毅然插班昆华中学。 因为他深知“才如湖海文始状,腹有读书气自华”,绘画要成大器,必须深厚自己的文学、史学、哲学、美学素养。 在一个名叫黄禅侠的画店店主那里,他认识了由高剑父、高奇峰兄弟和陈树人等20世纪革新中国画的先驱所创立的岭南画派。 当抗日烽火烧遍大江南北,北大、清华等大学纷纷南迁至昆明,大批名人志士云集春城时,袁晓岑获得高中文凭,再度考入国立云南大学文史系。 云南大学汇集的一批著名学者教授,以自己广博的知识和先进的思想引导着袁晓岑。 袁晓岑在学习岭南派画风和中国传统的“六法”中的“气韵生动”上身体力行。 在画作中注重表现形神、表现灵性,使自己的画艺得以突飞猛进,所以1938年首次在昆明举办个人画展,便赢得书画界前辈及社会名流的称赞,百余件作品销售一空。 这次成功不仅使23岁的袁晓岑享誉云南画坛,也坚定了他师承并光大岭南画派的决心。 大师为他添一掬土1941年,海外漫游归来的徐悲鸿先生来到云南大学映秋院,爱才如子的熊庆来校长将袁晓岑引荐给大师。 年长袁晓岑20岁的大师指着他的水墨画马幽默地说:“你画的是中国马,我画的是西洋马。 ”大师给他许多速写,要求他多画速写,注意实物写生,把握轮廓线条与光影关系,画出马的雕塑感。 大师的谆谆教导,使年轻的袁晓岑受益匪浅,决心像大师一样特立独行,辟一代画风。 之后,他创作的每一幅作品,大师都亲自点评,并在点评中介绍了罗丹、巴里、蓬蓬、鲁德等法国著名艺术家的雕塑作品。 在大师加深他对岭南画派的理解中,他亦加重研习法国雕塑作品,反复揣摩中西雕塑艺术的异同,为他日后的雕塑创作夯下了坚实基础。 抗战8年,袁晓岑在昆明以卖画为生,一边求学,一边进行绘画和雕塑创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历史给了他一片沃土1949年10月,新中国诞生了,袁晓岑也迎来了一个艺术创作的春天。 1951年,袁晓岑创作的国画《孔雀》和《小鸭》在全国第一届画展获得好评。 1954年,他的雕塑《母女学文化》、《牧羊女》、《庆丰收》入选第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各大报刊相继发表评论。 1959年,《母女学文化》入选前苏联主办的《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期间,他与中央美院一批著名雕塑家合作完成了北京民族文化宫的民族团结大型浮雕。 1964年,著名美学家、美术评论家王朝闻盛赞袁晓岑的雕塑,并推荐给中国美术家协会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袁晓岑个人雕塑展,几十件极富个人风格和民族地域特色的作品,引起了艺术界的广泛关注,《光明日报》等大报交口赞誉这位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举办个人作品展的雕塑家。 “十年浩劫”中,视艺术为生命的袁晓岑,以惊人的毅力投入花鸟画创作。 其写意孔雀独树一帜,确立了写意孔雀画的代表地位。 1973年经周恩来总理倡议,中国画研究院调集黄永玉等国画家为北京饭店作画,袁晓岑名列其中。 在改革开放的春天,袁晓岑的100余件国画、雕塑精品相继问世。 1993年《袁晓岑国画雕塑集》出版时,回顾接触岭南画派以来的半个多世纪,包括以较多精力投入雕塑的20年,他终于在70年代走出了岭南画派,形成了独特画风,在中国画坛自成一家。 特别是雕塑绘画的并举和相得益彰,大有裨益于绘画的结构准确、造型优美、高度凝炼;写意孔雀的成功正是得益于坚实的雕塑基础。 所以王朝闻先生为他题辞:“画家、雕塑家袁晓岑的作品,不只创造性地体现了两种艺术形式的差别与联系,更可贵的是诗意与民族性与地域性的统一。 ”由陈毅元帅倡导、荣宝斋出版的《荣宝斋画谱》第42册袁晓岑专辑,至今已印刷5次。 2003年驰名中外的天津杨柳青画社的《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丛书亦为袁晓岑出版了花鸟画专辑。 已作品等身的大家袁晓岑自己,仍始终以“此时,此地,我心”为创作原则。 此时,乃时代精神;此地,乃地域特色;我心,乃真情实感。 添土铺路:一锹一锹又一锹正如人们说“虾”就想起齐白石,说“马”就想起徐悲鸿,而一说到“孔雀”和“仙鹤”就想起袁晓岑。 对“孔雀”和“仙鹤”情有独钟的袁晓岑,将孔雀和仙鹤的美描绘得淋漓尽致、仪态万千,以至其写意孔雀成为中国画坛一绝,所以湖南人民美术出版社将画册《袁晓岑画孔雀》,与《齐白石画虾》、《李可染画牛》、《李苦禅画鹰》、《关山月画梅》并列出版。 袁晓岑认为人与自然、与动物的和谐,是画好孔雀的前提。 早在1953年袁晓岑就随边疆工作队,“与傣族老乡同吃、同住、同劳动。 清晨与傣族农民入山寻猪草,见孔雀成群出没于林际草坪,金瓴翠羽闪烁于薄雾晨纱,使我如置身仙境,领略了大自然里的孔雀的清新、野逸、幽雅、出尘,远非配以牡丹、桃花、杏花等庭园孔雀可以比拟。 且自然环境中的形象具有矫健、潇洒、自然之美,所处环境的简洁又非工笔所能奏效,使予在意境处理及表现形式上受大启发。 ”历经半个世纪不倦追求的袁晓岑总结说:“在西方艺术写实基础上把中国艺术的‘意想’加上去,将美强化、突出、夸张;将美中不足之处减弱”。 美术不是丑术,他追求以美烘托神韵的美学观,所以他夸张了的孔雀美才成为当代画坛的一绝。 1988年,他应邀为人民大会堂创作的5米长、3米高的《瑞鸟图》,集中展示了他写意孔雀画的艺术天才。 袁晓岑笔下的仙鹤亦为一绝,并成为国家领导人出访的国礼。 经过对鹤的长期观察,他对鹤的形体的秀逸、仪态的傲岸了如指掌,一弃前人程式化描绘和狭窄意境传达,以写意写实结合表现“芦塘之闲适,沼泽之争逐,雪源之起舞,九皋之和鸣,自有一种苍茫辽阔野逸出尘之感。 ”“在写意中注意体感和动感,在环境构图中重意境,仙鹤本身就丰富了。 ”1993年完成的《百鹤图》长卷中,他为突出主题,在无背景处理中展现100只鹤的觅食、悠闲梳羽、相依为伴、嬉戏追逐、行颈长鸣、展翅冲霄……构图恢宏,自然连贯,节奏鲜明,如长江大河奔腾澎湃。 袁晓岑自幼爱马成癖。 他笔下的马之所以不同于他人,也得益于雕塑。 “我的马在造型上以中国马为基调,综合伊犁马、蒙古马、阿拉伯马、英纯种马的美,在对美的强化中弱化不美,以东方重精神的审美,抓住阿拉伯马和中国伊犁马的灵性和精灵”。 结构的处理也由单一的线条而与雕塑的线面结合,形成独特风格,所以《群马图》入选2003年全国画院双年展。 艺术还要有厚实的文化学养。 中国文学学养深厚的袁晓岑,追求诗意中蕴藏韵味的东方审美精神。 《举杯邀月》、《伯乐相马》等古人物雕塑及反映少数民族风情的《牧归》、《纳西人家》等作品,都是于情景交融中别具一格地再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抒发内心的真实情感。 《母女学文化》、《祖国颂》、《金沙水暖》、《茶马古道》等重大题材作品,坚持提炼生活中的真实形象,通过自然含蓄的表达,生发强烈的艺术震撼力。 1999年,袁晓岑为昆明世博园创作的青铜雕塑《孔雀》,构图、造型都别具匠心。 2001年,86岁的袁晓岑以昆明金马碧鸡传说为题材,由孙冉翁“长联”获灵感,倾心创作了青铜雕塑《金碧腾辉》,立于昆明东风广场,作品构思巧妙,气势轩昂,再次展示了袁晓岑雕塑艺术的魅力。 他创作的雕塑《纳西人家》和《茶马古道系列》,也将立于古城丽江。 第二故乡的近70个春秋滋养了一个大师的艺术精灵,而《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袁晓岑》卷的出版正是大师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回报。 袁先生已于2008年6月9日晚在昆明去世。 享年93岁。
鲁慕迅的人物评价
丁芒:读他的题画诗,一边根据诗中提供的形象,联想其画面,简直是一种艺术的双重享受。 因此爱不释手,一气读完。 总体感觉是:字字句句从心臆中流露,那么真诚、醇厚和灵动。 加之音韵合律,结构合乎旧诗章法,语言流畅。 我对诗书画三位一体、互补互彰,有了更深的体味,鲁慕迅先生的经验,很值得当代书画界重视。 (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主席、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世界汉诗总会顾问.)吴丈蜀:我与鲁慕迅同志相识有年。 在此以前,就读过他作的许多格调清新的花鸟画,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所以,当时的慕迅在我的心目中只是一位优秀的画家。 及至和他认识并逐渐加深了友情,交往渐多,并读了他的一些美术评论文章,我才知道他也是一位有高深素养的美术理论家,并且也有相当的文学修养,不同与一般只从事美术创作而不旁及其他美术门类的画界人士。 但是,我却没有想到,慕迅不仅是一位画家、美术理论家,还是一位才华出众的诗人。 我读了慕迅的诗,首先感到作者情真意切,质朴自然,不加雕饰;而且多用白描手法,语言明白如话,读之令人倍感亲切。 诗也可概见作者用词谴字、驾驭文字的功力。 当前的画家中能诗者并不多见。 (作者系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徐本一:慕迅先生书如其画,气清格迥,自有一种磊落的意趣。 慕迅先生书如其诗,风骨桌立,细细吟咏总有一股宁折勿曲,宁丑勿妍的心志支撑其间。 当我们说书者,如也的时候,不是将其他的事物来作简单的类比,而是强调书,作为人类艺术的普遍性格总有与其人格相联系相依附的一面。 慕迅先生自言于书专研甚少.幼时习唐揩魏碑,继而上溯秦篆汉隶,多在力劲气厚一路上求索。 又因画画题诗,信笔为之、不计工拙,心态放旷。 而正是他无意于书的心境,造就了他的书画合一,诗书相彰的境界。 书,艺之馀也,这是评价的书作的注脚。 古往今来,书有繁简两途。 繁趋密,趋动,趋浓;简趋疏,趋静,趋淡。 两者相化相生,流变衍息,演成两大审美畛域。 繁,因素多易于创变;简,因素少,难于大成,繁简递进,又不仅仅在形学上,而是更求精神上一种澡雪。 在简的书风中,我们看到了巨子们也总有一种不同常人的气格境遇隐隐地铺垫着他们的心路历程。 我相识慕迅先生已经有三十余年了,当我感受起他的形象时,他的书,无疑也是个中介——沉静之书,沉毅之人,沉厚之心,沉渊之思——使我在无言中很快得到了充实的回忆。 (作者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李尔重:遵法有度而自化—— 读鲁慕迅的书法我对慕迅同志的书法,印象深刻。 其书法不拘一格,自成一体。 平质而典雅,朴素而舒畅。 源自章草而不泥,兼篆隶而不滞,特艺之作,略收甲骨。 遵法有度而自化,化而愈新不离其宗。 既不依样葫芦以自毙,又不放荡无缰而失衡。 持规矩以变方圆,守六律以定五音,方圆变化无穷,五音跌宕万状,斯谓之有法幻于无法,赖有法与无法之统一,取得艺术创新之自由。 长跑健将始于扶墙学步,身体健壮必须注意饮食营养,艺术大师都出自涂鸦学字。 写意之功出于刻苦磨炼之基本功,不下苦功,任意创新,在字必是胡乱潦草,在画必是灭形灭神。 在文必是胡言乱语,郑燮说:“必极功然后能写意,非不工而遂能写意也。 ”“横涂竖抹,要自笔笔在法中,未能一笔逾于法外。 甚矣,石公(涛)功夫之不可及也。 功夫气候,潜差一点不得。 ”艺术上的无法幻化皆出于有法之功底。 章草乃行草之本源,行草之构造与神韵,皆出自章草之洗练,张旭怀素之狂草未有逾于此者,二王之行书未有逾于此者。 慕迅书法之变化,亦未有逾于此者。 今之书界之为行草者。 未习章草,误于任意行笔者多。 慕迅的书法,可为书家一鉴。 此意不知慕迅以为如何。 (作者系原中共河北省委书记兼省长;被毛泽东同志誉为“我们的作家和才子”)刘蒙天:鲁慕迅先生画展在我院展出,实际上是一次重要的,不可多得的传经送宝.鲁慕迅先生画出那么多创新作品出来,这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推敲的.他的新作,就新在构思上,独创性上.他把诗书理论统一和结合起来.他把古今中外的优秀成果融合起来.他的作品极可贵之处是自然的流露,是画家对现实生活丰富感情的流露.而不像一般人那样去追求雕琢.我看他画的向日葵,那样大胆泼辣,苍劲有力,显出葵花之雄强,健美.又如两朵菊花头摆满画面,枣树挂满累累硕果,画得那样生动自然.他的画还大量吸收新的构成概念,几条枝杆,几朵花画得那样生动.燕子飞过千亩麦田,也有构成的因素.鸡冠花画得那样逼真生动,是用色构成的,说明他用色的独创之处.总之,鲁慕迅先生的画展是丰富的矿藏,读一二次是不能深入的,必须多读几次才能领略其奥秘.我也希望全院师生都能来多次学习,其收益是无穷的。 大画家李可染先生说过:可贵者胆,所要者魂.鲁慕迅先生的全部作品都体现了可染先生名句的精神.十分可贵,做到这点十分难得.学习鲁慕迅的画作,常说形神皆备,而他的画突出的是神.做到形似比较容易,而达到神,则不是常人所能为也.他画的向日葵不仅形似,更画出神韵.他画的古松苍劲高洁.他画的荷花池塘表现?逍露谰?耐人寻味.他画作的独创性更令我钦佩.如画仙桃,紫藤,我自己就脱不开吴昌硕大师的框框程式.而他则另辟新径.走自己的路,有创新的面貌.这是很不容易的. 鲁慕迅先生画作达到这样高的水平,核心在于他有高于别人的悟性.这是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多学科丰富知识的和丰富社会生活的综合表现.由于此,他看到了,发现了别人不曾注意的景物.路边小屋他发现了几颗南瓜藤爬上小屋,结出硕果.旁边是几丛修竹,构成一幅精彩的画面.而平常人则视而不见.他的字写得非常精彩,如脱俗两字,独到精彩耐看,他写的诗同样深刻清新.一句话,他的诗,字,画统一,和谐,照应,有机结合,这是十分难得的.丰富的感情,精到的笔墨,画出常人所难以达到的高水平,是使人为之倾倒的. 谢谢鲁慕迅先生这次展出,使我终生难忘. (作者为西安美术学院老院长)周韶华:当我欣赏他的作品时,有时好像在听他歌唱,有时好像在听他朗诵诗词,有时在品味他的书法艺术。 他的作品的最大优点是能让人静下心来去欣赏。 有人说“静观则万物皆能自得”,也有人说“动观则能超越时空”,但这一切都离不开人对自然的态度。 我之所以能从慕迅兄的作品中感悟出人自身对于养育自己的那些东西的真诚,这是对人生本质的觉醒,因而引起我深深的共鸣,燃烧起对人生本真的感动,从而不会迷失自身最重要的东西。 这些都是鲁慕迅的艺术的生命之所在。 中国画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也是一个画家文化信息量的集装箱。 它不但要求画家的作品具有高超的技巧,而且要求有诗词、书法与之合力互动,使国画这门艺术拥有饱和的文化含金量。 慕迅兄不但擅长格律诗,也善作古体,诗词格调清新,节奏跌宕起伏,做到了“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画是无声诗,诗是有形画”,并与书法和谐一体。 当今画坛,善画、善诗、善书者寥寥无几,唯慕迅兄的成就尤其值得敬重。 (作者系湖北文学联合会主席)
中国十大国画之首是哪一个?
丁 峰丁宁原丁申阳于士瀛于太昌于希宁于建华于帮贤马 达马 晋马占魁孔令君孔庆森孔维克孔德懋尹彦报尹晓彦毛云芝王 刚王 河王 喜王一琴王小晖王之海王天一王天胜王开选王世栋王永平王汉金王玉振王光明王兴华王同仁王旭东王西京王志平王砚欣王建民王松余王肃芬王金岭王鸣放王峻峰王振坤王绪阳王遐举车承礼邓干熙邓元昌邓开杞丛云子冯秀梅冯钱钧冯增木史如源史树青叶春阳田 零田 镛田文虎田保江白 丁白 墨白崇然石 宾乔 木亚 明任 政全太安刘 汉刘 海刘 敏刘 德刘历侠刘天纪刘文西刘文梁刘以忠刘北平刘永耀刘汉良刘玉泉刘玉惠刘生展刘向仁刘志钰刘宝纯刘明海刘茂林刘树杞刘炳森刘荣彦刘荫祥刘振清刘增基刘淮昕刘湘雪刘频华向 东吕云所吕同杰吕学勤吕培明孙 光孙 楼孙 鑫孙泳新孙茂祥孙菊生孙墨龙朱全增朱关田朱学达江子令江福礼池颖新汤 立汤文选汤晶荣牟善春纪 平纪玉生许鸿宾许德方邢少巨邬鸿恩邬景涛齐辛民何水法冷 溶启 功吴 荣吴三大吴光平吴树强吴善潮宋秉民张 凡张 权张汉阳张 岱张 海张 辉张子正张化州张天翔张引夫张业法张正吟张玉华张旭明张百成张孝勇张国钧张苑丽张俊芝张昭基张逊三张桂铭张道光张德友张德育李 一李 力李 才李 俊李 铎李乃宙李力生李万柱李小勇李云涛李文亮李文新李永年李仲耘李则正李守诚李学明李学彦李松涛李俊昌李彦鹏李春海李树勤李悌南李敬斋李智纲李增善杜起文杨万青杨再春杨列章杨志忠杨坤衡杨昌峰杨顺禾杨殿生杨嘉栋沈 鹏沈柔坚沈晓春苏局仙邵 戈邵佩英邹为瑞邹振亚闵荫南陆福林陈 祥陈 斌陈金言 陈凤玉陈天然陈伯萍陈寿荣陈宝璐陈秉智陈维仁陈雄立陈雅丹周 到周同嵘周而复周志义周韶华孟多昕孟宪江林百石欧阳中石炎 耐牧 青绍 平罗金宝苗德志茅 林郁三阳郑 正郑生祥郑生路郑向侬郑坚石郑灿义郑叔方金 荣金泊兴金鸿钧修 军姜百瑞柳 倩段谷风禹 人秋 光胡 旻胡开艳胡玉朴胡爽盦胡嘉梁赵 普赵子忠赵半须赵宁安赵幼华赵先忠赵朴初赵彦良赵思温赵贵德赵梅生郝启祯凌 军唐 云唐风岐唐爱国徐 政徐子明徐发仓徐叶翎徐昌铭徐若鸿晏 霁班智奇秦 征耿 杰袁玉森贾世玉贾平凹贾平西贾克德贾宝珉郭兴华郭雪石陶佛锡顾亚龙顾志新高 洁高 峰高 爽高 博高 植高 群高天祥高晓虎高润森高鸿源崔复昌曹天舒曹德兆梁 崎梦 白雪 东黄允升黄庆斌龚继先焦可群程允贤程德华舒 安葛永超蒋开征谢 忠谢少文谢其云谢富强韩 羽韩文来鲁 平鲁慕迅黑伯龙廉金发溥 佐溥松窗腾 飞虞小勇解安宁路仁茂雷金池靳振远熊伯齐裴玉林谭英林墨 痴樊运琪潘絷兹颜 泉颜 萌颜井涛颜世举颜宝瑧颜振卿冀 磊冀香岚薛小虎霍 岩霍 峰霍春阳戴小京戴丕昌藏敬儒魏玉廷魏启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