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单 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交上优异

科创中心

全国六成以上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齐聚北京;北京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居全国首位,专利授权量和发明专利授权量稳居全国前列……一组组数据汇集成的优异“成绩单”,反映出北京市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主要目标的科技创新发展取得显著成效。7月25日,《数说北京科技创新2023》发布。

科技人才总量反映一个区域的科技人才资源储备状况,是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核心资源。当前,北京地区科技人才总量呈现增长态势,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的投入强度不断提高,且始终居于全国首位。集聚全国半数以上两院院士,汇集三成以上国家“杰青”人才,高被引科学家数量居全球城市首位……报告分析认为,北京地区科技人才储备丰富,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科技人才层次持续提升。

“北京的R&D经费占全国总量近十分之一,也就是全国10元的研发投入中,就有1元来自北京。”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张振伟介绍,北京地区的R&D经费投入保持稳定增长,科研机构和企业是R&D经费支出的两大执行主体。截至2022年,北京地区的研究与开发机构共有405家,科研院所、高等学校、高新技术企业等多元主体,协同推动科技创新高水平发展。

北京市

其中,近十年来,北京市的工业规模加快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精尖产业转变,高技术产业企业规模保持稳定增长势头。张振伟特别提到,北京市高新企业技术收入逐年增长,2022年达2.4万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42%。有四成以上的工业企业开展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研究与试验发展资源主要分布在高端制造业的“双发动机”——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产业。技术交易对北京市经济发展带动效应显著,技术交易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接近10%。

中关村是我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总体来看,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对北京的经济增长贡献率在30%以上,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统计显示,示范区企业总收入稳步增长,年均增速达14.5%。随着各园区持续发展,示范区千亿级的分园数量在十年间翻番,2022年达到10个。

《数说北京科技创新2023》从创新资源、创新主体、产业发展、创新生态四个方面,对北京科技创新发展进行了全方位统计监测,全面展现了北京科技创新发展概貌,客观反映了科学技术活动趋势。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雄安六周年承接疏解取得标志性突破轨道交通将24小时运营

春分过后,雄安新区容城县平王乡郭村的农田已经泛绿。 就在不远处,雄安新区R1线一标段四分部项目现场正加紧施工。 未来,这里将形成一条最高时速200公里、24小时全天候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联通雄安新区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雄安新区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快线(R1线)是《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中“四纵两横”区域高速铁路交通网络中的“一纵”。 雄安新区设立六周年,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已取得标志性突破,R1线、京雄城际、商务服务中心、央企总部等重大建设有序推进,综合承载能力、要素集聚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全面增强,为疏解对象、高端高新企业、各类创新创业人才落户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一座“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未来之城、典范之城,正崛起于京津冀大地。 雄安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快线(R1线)——地铁R1线盾构工程施工现场。 今年新区将全面落实中央疏解清单位于容东片区的雄安商务服务中心是雄安新区第一座标志性城市综合体,也是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北京企业先期入驻的职住一体化综合园区,已于去年年底全业态开业运营,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奇安信、东风悦享、中交建设、中铁建设等40余家企业入驻。 据了解,2023年,雄安新区将全面落实中央疏解清单,推动4家央企总部、4所高校、2所医院加快建设,争取一批符合新区产业定位的央企二三级子公司落户新区。 3月26日,在仍是一片塔吊林立、热火朝天建设场面的雄安新区启动区,随着最后一罐混凝土浇筑,中国中化在雄安新区的总部大楼001大厦顺利完成地下部分施工,即将全面进入地上施工阶段,预计今年年底前主体结构封顶,明年12月31日前竣工。 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雄安新区地标性建筑。 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李凡荣近日在雄安新区考察调研时表示,中国中化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整体产业布局研究,推动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产业项目落地雄安新区,努力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贡献更大力量。 “首批疏解的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科技大学和北京林业大学四所北京高校集中落位起步区第五组团北部,区位优势明显。 ”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相关业务部门向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介绍,四所高校联合发展、协同创新,将引领新区科创、科研、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新区建设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助力雄安打造高水平、开放式、国际化的高等教育高地。 据介绍,雄安新区已在建设科技创新、科研成果转化等平台,为高校提供相关保障。 位于昝岗组团的雄安新区科创中心中试基地(一期)先行示范区已建成投用,位于启动区的科创综合服务中心(一期)将于今年完工。 为吸引人才,新区还将向院士、长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给予科研经费补贴和安家费等。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疏解央企和高校职工已赴雄安实地了解过新区建设发展情况,其中既有单位组织也有自行前往的。 经过实地探访,疏解转移人员对雄安新区的了解更加充分,对雄安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良好环境留下了积极印象。 雄安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快线(R1线)——地铁R1线盾构隧道。 未来雄安将成华北重要交通枢纽千年大计,交通先行。 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是雄安新区开工建设的第一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从空中俯瞰,雄安站巨大的椭圆形屋顶宛如荷叶上的一滴露珠。 雄安站投用后,至北京西站最快50分钟可达,至大兴机场站最快19分钟可达,进一步完善了京津冀区域铁路网布局,密切了雄安与北京、天津等京津冀中心城市的联系,提高雄安新区的辐射能力,有力推动了雄安新区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 全长约86公里的R1线共设8站,包括雄安航站楼站、金融岛站、第五组团站、昝岗站、雄州站、雄安站、霸州开发区站和永清临空站。 R1线全线包含了近20公里的地下段,“雄安1号”到“雄安4号”盾构机正全速向前掘进助力R1线建设,这也是盾构机在雄安新区的首次应用。 中国雄安集团轨道快线公司副总经理李向涛告诉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作为国内首条采用CBTC信号系统、最高运行时速200公里的城轨交通线路,R1线在设计之初就定为公交化运营,以满足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带来的大批人员通勤需求,未来将与北京地铁大兴机场线贯通运营。 R1线设站更多、班次更密。 雄安新区建设与交通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1线与京雄城际同为“四纵两横”区域高速铁路交通网络的“两纵”,R1线建成通车后将实现半小时直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1小时直达北京丽泽商务区。 R1线24小时全天候运营,不仅可满足大兴国际机场乘客需求,还使京雄同城化特征更加明显,为人才流动提供便利。 《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提出建设“四纵两横”区域高速铁路交通网络。 目前,雄安新区R1线、雄忻高铁、雄商高铁、雄忻高铁雄安新区地下段(东西轴线)等工程均在热火朝天建设中。 上述负责人表示,“四纵两横”高铁交通网络正加速形成,未来,雄安新区将在华北地区发挥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 雄安中交未来科创城“未来源点”,一台自动扫地机器人正在进行清扫工作。 市场化项目:非首都功能疏解重要载体雄安新区现阶段的规划建设格局为“一主五辅多片区”,其中“一主”即为规划面积38平方公里的启动区,“五辅”为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和昝岗、寨里两个组团。 雄安站所在的昝岗组团规划用地面积约35.5平方公里,定位为站产城融合的非首都功能重要承载区、国际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区和绿色智能的创新发展示范区。 在产业布局方面,昝岗组团将围绕雄安站打造高铁经济区。 雄安站不但是雄安新区对外的门户,也将成为建设发展中的重要引擎。 与雄安站一街之隔,总投资172亿元的雄安新区首批市场化项目中交未来科创城已初现雏形。 项目位于昝岗组团3号地块,步入项目展示中心,一座清新的阶梯式书吧令访客流连。 登上展示中心顶层的观景台,建设中的项目全景以及不远处的雄安站尽收眼底。 中心一侧的一座酒店已经封顶,未来可就近满足来雄安旅客的住宿需求。 中心还将具备候车功能,为更多旅客提供服务。 “中交未来科创城是产城融合项目,将集聚智慧交通、高端现代服务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产业集群。 除建设中交集团雄安总部外,还将落地央企三级子公司,目前已有多家企业达成入驻意向。 ”中交雄安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向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介绍,科创城内的住宅70%为商品房,30%为项目自持,将用作长租公寓,供北京疏解人员使用。 市场化项目是近两年雄安新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载体。 以中交未来科创城为例,项目满足企业办公、人员居住需求的同时,还规划了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一座“未来之窗”艺术展示中心,以及一所36个班的小学和两所幼儿园等配套设施。 高空俯瞰雄安中交未来科创城项目建设工地。 据了解,昝岗组团的市场化项目还包括同样为产城融合项目、位于2号地块的雄安铁建中心,以科研用地为主、位于1号铁块的中国能建新能源生态城等。 在雄安新区容东片区,首批市场化项目之一的雄安·电建智汇城已在去年年底开园运营。

中国六大科创中心城市的特点是什么

中国六大科创中心城市的特点如下:北京以科技部与北京市共同建设的重点项目为目标,计划到2025年建立一个立足世界科学前沿、引领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世界级创新源头和全球创新要素的汇集地。 北京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科技服务业两个领域已经形成了万亿级产业集群,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2.82万家,体现了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全面布局和强大活力。 上海在全球科创中心城市排名中稳居前列,上海致力于构建完善的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尤其是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三大战略性新兴科技产业上取得了突出进展。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按国家战略构想设立的跨地域、跨领域、跨学科、跨产业的综合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成为国家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布设的关键战略科技力量和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柱。 该中心在通信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无人机产业、机器人产业等方面形成产业集群,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在全球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原有四川区域基础上崛起为科技创新高地,拥有2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316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 该区域在高端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航天航空、核工业等领域产业集群发展成效显著。 武汉在2022年4月被批准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城市,依托其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国家级创新平台,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家,特别是光电子科创产业集群有望成长为万亿级规模。 西安获批建设综合性的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城市,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基地和西部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西安拥有众多顶尖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产业集群。 西安以其深厚的基础科研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中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1�3

1、在北京、上海加快推进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建设的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方案近期也落地实施。

至此,我国3大科创中心建设布局已全面完成,3大中心优势互补又各有侧重,成为我国东部地区乃至全国创新驱动发展的有力支撑。

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交上优异 张振伟

2、与科技创新的“硬核”相比,东部地区在“软环境”上的制度创新同样走在前列。

无论是浙江的“最多跑一次”、江苏的“不见面审批”,还是广东的“粤省事”移动政务服务平台,东部地区不断探索在最优制度供给上的创新突破,努力通过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升,强化东部地区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新优势。

新质生产力

3、东部地区处在开放前沿,是诸多领域改革的“试验田”和“示范区”。

仅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设立以来,就有包括负面清单、商事登记、证照分离、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12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为市场主体营造了法制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扩展资料:

坚持中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

成绩单

东部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要在全国经济转型升级中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有效化解产能过剩,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努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进一步强化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大力支持科技型企业和优秀人才创新创造创业;

要着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以治理群众反映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为切入点,完善机制,综合施策,狠抓落实,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1493.html
生意暴涨一个亿 他们造出爆款裙子 单款狂卖10万条
与辉同行被贱卖 价值不大 董宇辉ip 答案来了 7658万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