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智元报道
编辑:乔杨 好困
【新智元导读】 初创公司MultiOn最近发布了号称「目前最强」的Agent Q,在真实的预订任务中可以达到95.4%的成功率。网友纷纷猜测其背后有OpenAI神秘的Q*项目加持。
没有等来OpenAI的Q*/草莓项目的发布,一家名为MultiOn初创公司却抢先发布了名为Q的智能体。
更引起关注的是,MultiOn联创/CEO Div Garg在推特上提及Agent Q时,总不忘带上这个显眼的。
这引来了各路吃瓜群众的持续围观,有人猜测,Agent Q背后的大boss正是OpenAI的Q*项目。
不仅如此,MultiOn还给Agent Q开设了独立的推特账号,经常输出各种奇怪言论且「人机难辨」。
账号的背景图片以及基本信息更是处处碰瓷草莓,还直接粘贴了奥特曼之前发的自家花园草莓照片。
但神奇的是,这个神秘账号的关注者不乏各路大佬和KOL,包括Y-Combinator CEO Garry Tan、Quora CEO Adam D'Angelo、《纽约时报》专栏作家Kevin Roose、沃顿商学院AI教授Ethan Mollick,以及多名OpenAI职员。
甚至,奥特曼最近也主动开始和这个神秘账号互动,评论了它玩梗「AGI达到二级」的帖子。
MultiOn的这波操作究竟是纯粹炒作,还是配合OpenAI对Q*的宣传预热,就见仁见智了。
撇开种种争议不谈,我们先来看看这个Agent Q究竟有多少技术含量。
根据CEO Div Garg的说法,Agent Q不仅有规划、推理能力,还有自我修复功能。他们仅用了一天的训练时间,就将Llama 3的零样本性能提升了340%,在真实世界的预订任务中由95.4%的成功率。
这是自主AI智能体在现实环境中做出复杂而可靠的决策的一大进步。
在官方发布的demo视频中,Agent Q可以执行的任务包括预订餐厅、会议、机票,其中都涉及多步的规划、推理、决策,以及与各种应用程序的交互。
虽然MultiOn的研究团队已经在官网上传了论文,但Agent Q还未开放试用,需要在等待名单中注册以申请内测机会。
论文地址:https://multion-research.s3.us-east-2.amazonaws.com/AgentQ.pdf
官网宣称,Agent Q今年晚些时候向MultiOn的开发者和用户开放。
技术解读
近年来,虽然LLM已经彻底颠覆了NLP领域并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在交互环境中仍面临重大挑战,尤其多步推理任务,比如网页导航。
当前依赖静态语言数据集的训练方法,不足以使这些模型适应动态的现实世界互动。
Agent Q的出现是AI智能体领域的一个重大里程碑,它结合了搜索、自我反思和强化学习,能够进行规划和自我修复。
通过引入一种新的学习和推理框架,Agent Q解决了之前LLM训练技术的局限性,使其能够实现自主网页导航。
Agent Q在执行预订任务时的步骤拆解
当前方法的问题
当前的方法,如在精心策划的专家展示上进行监督微调,通常在智能体多步任务上表现不佳,其原因在于累积错误和有限的探索数据,因此在动态环境中需要复杂决策和自适应学习时,就会产生次优策略。
Agent Q方法与构件
Agent Q结合了引导式蒙特卡洛树搜索(MCTS)和AI自我反思与迭代微调方法,同时利用直接偏好优化(DPO)等RLHF算法,使LLM智能体从成功和失败的轨迹中学习,提高多步推理任务中的泛化能力。
Agent Q的关键组件包括:
1. 基于MCTS的引导式搜索:通过探索不同的行为和网页自主生成数据,并在探索(exploration)和利用(exploitation)之间取得平衡。
MCTS使用较高的采样温度和多样化提示词来扩展行为空间,确保能收集到多样化且最优的轨迹。
2. AI自我批评:每个步骤中,基于AI的自我批评都能提供有价值的反馈,从而优化智能体的决策。这种步骤级反馈对于长周期任务至关重要,因为稀疏信号往往导致学习困难。
3. 直接偏好优化:DPO算法通过构建由MCTS生成数据的偏好对来微调模型。这种off-policy的训练方法允许模型从聚合数据集中有效学习,包括搜索过程中探索的次优分支,从而提高复杂环境中的成功率。
评估实验
基于xLAM-v0.1-r模型构建的用于模拟网上商店的任务中,agent需要进行搜索以找到特定商品。
虽然RFT、DPO和集束搜索等方法也能实现一定提升,但幅度不及AgentQ。
如果同时使用Agent Q和MCTS方法,任务成功率即可从28.6%提升至50.5%,相当于平均人类水平50%。
这个复杂度比Webshop明显上了一个台阶。根据实验后的统计,完成Webshop任务的平均步骤为6.8,Open Table则翻了一倍,达到13.9。
由于Open Table并非模拟数据集,而是真实的在线环境,很难进行自动化评估,因此论文使用了GPT-4-V作为评估者,根据预先定义的指标对agent每个步骤的操作给予奖励值,并标记任务是否完成。
Agent Q将LLaMa-3的零样本成功率从18.6%提升至81.7%,分数提高比例达340%,而且仅经过了一天的自主数据收集。
加入在线的蒙特卡罗树搜索后,成功率还能进一步提高到95.4%。
虽然Agent Q在上述的评估实验中都表现出了强大的网页导航、搜索、推理和规划能力,但目前所用的方法仍存在许多讨论和改进的空间:
- 推理算法的设计:目前Agent Q的核心挑战在于较弱的推理能力,因此限制了探索和搜索的策略;此外,目前在训练agent策略时,批评模型(critic)处于冻结状态,对其引入额外的微调或许有性能增益。
- 由于MCTS之前在数学和编码任务上的成功经验,Agent Q首选MCTS用于搜索,但在真实环境中可能引起相当数量的有风险的交互行为。更改搜索策略可能是较为合适的选择。
- 在线安全与交互:目前Agent Q的实际允许很大程度上的自主探索、自我评估,人类干预的程度有限。但agent的操作仍可能出现不少错误,尤其是在电子邮件、支付、存档等关键任务中。
如果不解决安全问题,就会大大限制Agent Q实际可部署的任务场景,未来可能需要额外的安全性批评模型以及human-in-the-loop的训练设置。
参考资料:
https://x.com/rm_rafailov/status/1823462897751875701
https://x.com/ai_for_success/status/1823447309008490730
https://www.multion.ai/blog/introducing-agent-q-research-breakthrough-for-the-next-generation-of-ai-agents-with-planning-and-self-healing-capabil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