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上市公司发布了股东违规减持相关公告。7月24日,恩捷股份(002812.SZ)连发四份公告,表示公司实控人及其一致行动人就违规减持行为向投资者致歉,同时承诺回购;此前一天,福达合金(603045.SH)也发布公告称,实际控制人的一致行动人陈松扬因误操作导致违规减持公司股票。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仅13家上市公司披露了股东违规减持的公告,去年则有47家。从数据来看,在减持新规的影响下,上市公司股东违规减持的行为受到了一定的遏制。
13家公司股东违规减持
今年以来,已披露违规减持公告的上市公司达到13家。其中包括恩捷股份、中国能建(601868.SH)等知名企业。在发布的违规减持致歉公告中,所有公司的违规人员均承诺购回。
其中最为恶劣的当属恩捷股份,该公司自上市以来,实控人及其一致行动人在7年间频繁违规减持,而且是高抛低吸“秀操作”。
据了解,恩捷股份的董事长Paul Xiaoming Lee(即李晓明,美国国籍),实际控制人为李晓明家族(家族成员为Paul Xiaoming Lee、Yan Ma、Sherry Lee、李晓华、Yanyang Hui、Jerry Yang Li)。玉溪合益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合益投资”)、玉溪合力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合力投资”,2021年9月27日前)都是实控人控制的企业,构成一致行动人关系。
恩捷股份于2016年9月上市,当时李晓明家族直接持股20.58%、合益投资持股27.58%、合力投资持股3.73%,实控人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约51.9%。
此后,实控人及其一致行动人进行了减持股份的操作,叠加恩捷股份定向增发、可转债转股等事项,截至2021年3月底,实控人及其一致行动人累计权益变动比例达到5.01%。根据相关规定,实控人及其一致行动人需要及时履行公告义务,停止买卖上市公司股票的行为,但其并没有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反而继续进行减持,随后实控人及其一致行动人累计权益变动比例达到6.13%
更加令人气愤的是,恩捷股份的实控人及其一致行动人不仅仅是减持,还通过高抛低吸“秀”了一把操作。2022年第二季度,恩捷股份在利好消息的刺激下涨价一路上涨至60%左右,期间实控人及其一致行动人进行了减持,合计卖出公司0.9%的股份。随后,恩捷股份开始大跌,至2023年7月累计下跌超60%,此时实控人及其一致行动人又在低位增持了公司0.21%的股份。
针对恩捷股份实控人及其一致行动人的一系列违规行为,云南监管局于7月24日发布《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对李晓明家族、合益投资、合力投资采取责令改正并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同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上市公司董事,炒自家股票亏2万多
在众多案例中,还有一个比较荒唐的公司是兰卫医学(301060.SZ),该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毛志森涉嫌短线交易、违规减持而收到上海监管局出具的《警示函》。
根据《警示函》,毛志森在2024年3月21日买入公司股票16300股,成交金额23.71万元,并在2024年3月26日卖出公司股票9000股,成交金额10.63万元,并且其未按相关规定进行披露,以上行为涉嫌短线交易且构成违规减持。
更加讽刺的是,按照先进先出原则进行计算,兰卫医学的毛志森此次短线交易的收益为-23616元。换句话说,堂堂上市公司的董事、副总经理,炒自家股票竟然亏了2万多元。
兰卫医学的自查结果显示,毛志森此次买卖股份不处于窗口期,也不存在利用内幕信息交易获利等情形。
新规之下,违规减持行为遭约束
事实上,违规减持是资本市场的一大顽疾。受利益驱使,总有上市公司大股东按捺不住,假借大宗交易、转融通出借,以及技术性离婚等方式,变换花样绕道减持,不仅侵害了投资者利益,还扰乱了市场的交易秩序。
一直以来,监管部门不断加大对违规减持行为的打击力度。2023年8月,证监会进一步规范股份减持行为,从破发、破净和分红等方面对重要股东减持进行严格限制。2024年3月,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严格规范大股东的减持行为,有效防范绕道减持。今年5月,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股份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对违规减持可以采取责令购回并向上市公司上缴价差的措施。
上述措施无疑将给上市公司的部分股东戴上“紧箍咒”,让他们的违规减持行为有所收敛,市场环境得以净化。
iFinD数据显示,2023年共有47家上市公司股东违规减持股份。从数据可以看出,今年的违规减持公司数量已明显下降。
在新规之下,上市公司大股东违规减持的行为将会遭到遏制。责令减持方购回相应股份,可以增加市场买方力量,扭转市场供求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修复股价,减轻对中小投资者的侵害。
不过,作为一项创新举措,责令购回还处于摸索阶段,后续仍然需要不断进行修补和完善。比如目前暂未对减持方购回期限、购回方式等作出更细化的约束,如何杜绝承诺积极购回但却一拖再拖的现象;如何防范减持方购回股票时故意绕开集中竞价交易,转而借助协议受让等方式进行“暗箱操作”,损害市场公平。其中不足之处仍需不断完善,尽快打“补丁”。
最严减持新规解读,对A股有哪些影响?
证监会于8月27日晚发布的《证监会进一步规范股份减持行为》,简称减持新规,新规从破发、破净和分红这三个维度对股东减持进行了严格限制,也被市场称为最严的减持新规,根据要求:1、上市公司存在破发、破净情形,或者最近三年未进行现金分红、累计现金分红金额低于最近三年年均净利润30%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一致行动人比照上述要求执行;2、上市公司披露为无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第一大股东及其实际控制人比照上述要求执行。 最严减持新规出台,对A股市场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1. 增加了减持的限制:之前我们经常看到上市公司大股东,特别是多年一毛不拔不分红的“铁公鸡”利用减持规则套利,这一次减持新规出台意味着不分红另还想股价炒作、高位减持套现的大股东不再有割韭菜的机会,将增加大股东减持的难度和成本。 2. 增强了市场稳定性:减持新规带来的资金增量不可小觑。 据华泰证券测算,年初至今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共减持3468亿元,而新规下只能减持2057亿元,减少约40%的量,相当于引入年化增量资金约2500亿元,这将减少大股东减持对市场的影响,增强市场的稳定性。 3、防止股价大幅波动:对于上市公司大股东们来说,把目光从讲故事、蹭概念、割韭菜式的炒作,真正回到公司主业运营本身,做大做深公司价值,让所处公司成为优质标的,未来才能够在资本市场获得更多的关注和资金支持,减少股价的大幅波动。 总的来说,最严减持新规将提高市场的稳定性,对保护投资者的权益和维护市场秩序具有积极的影响
证监会发布减持新规是真的吗
是的,证监会确实发布了减持新规。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和壮大,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行为也日益频繁。 为了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利益,证监会针对这一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最终出台了减持新规。 这些新规定旨在通过更加严格、透明的制度设计,来约束上市公司重要股东的减持行为,防止其利用信息优势进行不当套现,从而维护市场的公平与公正。 减持新规中明确规定了上市公司股东减持的预披露要求。 例如,重要股东在计划减持前需提前公告,向市场明确其减持意向和具体安排。 这样一来,投资者能够提前知晓相关股东的减持计划,从而做出更为理性的投资决策。 同时,新规还设置了减持的数量和比例限制,确保股东减持不会对市场造成过大的冲击。 新规的出台是证监会响应市场呼声、加强监管的重要举措。 它不仅有助于提升资本市场的透明度和规范性,更能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一个更加公平、健康的投资环境。 当然,任何规定的实施都需要一个过程,证监会也将根据实际情况对新规进行不断的完善和调整,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综上所述,证监会发布减持新规是确凿无疑的,这一举措对于促进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通过减持新规的落实,我们期待看到一个更加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资本市场。
上市公司减持新规解读
上市公司减持新规详解</:新的减持规则为大股东和特定股东的股份减持行为设定了清晰的界限,旨在维护市场稳定和公平交易。以下是关键要点的解读:
首先,减持适用于所有大股东和特定股东,包括因司法强制等原因持有股份者,其减持方法基于股份总数计算,遵循严格的规定。
集中竞价减持</方面,持有股份在90天内不得超过总股份的1%(除非股份是通过非竞价方式获得的),而对于非公开发行的股份,12个月内减持限制为不超过50%。大宗交易减持则有其特殊性,90天内限制在2%以内,且受让方在接下来的6个月内不得再次转让。
协议转让减持</要求单次转让比例不得低于5%,交易价格需参照大宗交易规则,出让方和受让方都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对于董监高,他们离职后的6个月内不得转让股份,每年的转让份额限制在25%以内,确保了公司管理层的稳定性。
合并计算原则</表明,多个账户持有的股份和一致行动人的持股将合并计算减持限额,确保市场透明度。信息披露</至关重要,任何减持计划都必须提前报告并公告,减持过程的进展也需定期向公众披露,以维护投资者权益。减持受到一系列限制,如股权质押、重大事项期间、股份冻结等特殊情况下,禁止进行减持。 上市公司及董监高在受到证监会调查、交易所谴责等敏感时期,减持股份更是严格受限。 一旦违规,将面临书面警示、通报批评等监管措施,严重违规者将由证监会介入调查。
以分众传媒和口子窖为例</,其股东在解禁后,制定了明确的减持计划,以0.41亿股(占6.82%)为限,分别通过集中竞价、大宗交易和协议转让方式执行,确保减持价格不低于每股净资产,以遵守规则并维护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