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今年6月向欧盟出口量同比下降约三成

欧盟的反补贴调查已对中国汽车出口产生了显著影响。

据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6月,包括纯电和插电混动车在内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较5月份下降15.2%,但同比仍增长12.3%。

2024年7月16日,江苏省连云港港待出口的上汽新能源车。

一般来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率近年在30%-40%的区间,而现在已经放缓至仅10%以上。不过,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面临的压力是暂时的。然而,不可忽视的是欧盟的反补贴调查确实对出口产生了显著影响。

6月,欧盟确认将从7月5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最高达37.6%的关税,包括在中国生产的特斯拉及一些欧洲汽车品牌。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6月中国向欧盟出口电动汽车的数量为27180辆,较5月份的36217辆减少了约25%,与去年同期相比更是下降了约31%。

另据乘联会报告,中国制造的特斯拉对欧盟的出口降至2022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

据悉,欧盟是中国制造的特斯拉电动车的最大出口市场。数据显示,特斯拉在欧洲的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约18%下滑至约15.5%。


中国电动车让欧洲害怕了?欧盟启动反补贴调查意欲何为?

欧洲作为现代汽车的诞生地,一个多世纪以来,欧洲一直都在引领全球汽车的发展,虽然期间也受到了来自美系、日系、韩系车企的挑战,但从未像如今的新能源汽车这样,令欧洲车企无可奈何。

在汽车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以欧洲车企为代表的传统汽车巨头,都面临着转型困难的局面。 尽管欧盟已经出台了很多政策,让本土车企不得不加快转型,但成效微乎其微,看到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飞速发展后,也让欧洲人开始反思,是不是在这场变革中掉队。

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秀肌肉

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在世界的实力早就有目共睹,除了特斯拉外,几乎没有哪个汽车品牌能与中国新能源车企抗衡。 在4月份的上海车展上,一众外国人包机漂洋过海来中国取经新能源汽车技术,真正让外界看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与海外的差距。

如果说4月份的上海车展让外国人看到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差距,那么前段时间举行的德国慕尼黑车展,则是中国新能源车企在人家眼皮底下秀肌肉,深深刺痛了欧洲人的“神经”。

毕竟中国造车工艺在很多欧洲人看来,都还是停留在抄袭、模仿阶段,仅过去了十多年时间,中国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实力就站在了世界之巅,任谁也难以转变如此悬殊的角色关系。

虽然对于欧洲人来说,中国新能源车企目前还尚未威胁到本土车企在欧洲的生存,但随着更多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海外,在应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带来的威胁前,欧盟也开始针对起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其表现就是欧盟拟对中国电动汽车启动反补贴调查,或提高关税限制进口。

制裁的背后是不自信的体现

近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补贴展开调查。 在欧盟看来,全球电动车市场充斥着低价的中国电动汽车,它们之所以价格低,是因为获得了巨额的国家补贴,而这正在扭曲欧洲电动车市场。

另外,冯德莱恩还表示,电动车在欧洲有着巨大的潜力,欧洲对电动车竞争持开放态度,但不接受“向下竞争”。 值得一提的是,欧盟对中国电动车的反补贴调查最快将在4个月内实施。

从欧盟的态度来看,主要就是认为中国电动车太便宜,从而影响了电动车在欧洲的生态,而中国电动车便宜的关键,是因为有着国家补贴。 客观来讲,国家补贴一定程度上的确拉低了电动车的价值门槛,但这并不是决定性因素。

中国电动车为何便宜?国家补贴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和布局,中国有着全球最完善的电动车产业链,这才让电动车的制造成本给降了下来。 而欧洲本土车企呢?且不说欧洲没有完善的电动汽车产业链,高昂的人工成本就注定欧洲产的电动车在价格上不会便宜。 这也就是为何大众ID.3在欧洲卖30万元左右,国产后的ID.3已经打折到了12万元出头的原因。

更何况,中国电动车在欧洲卖得真的便宜吗?事实好像并非如此,就以比亚迪为例,去年比亚迪在欧洲市场就推出了汉、唐、ATTO 3(元PLUS)三款电动车,其中比亚迪汉和唐在欧洲的售价均为欧元,ATTO 3的售价为欧元。

按照去年的汇率来算,比亚迪汉和唐在欧洲的价格已经超过了50万元,是国内售价的两倍有余,即便是相对便宜的ATTO 3,在欧洲的售价也高达25万元。比亚迪汉同样的价格,在欧洲已经实现和宝马5系售价相当,任凭欧洲人再怎么有钱,宝马5系总不可能是所谓的低价车吧?

所以说,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实行反补贴调查的背后,本质上还是对中国电动车的崛起感到担忧,毕竟欧洲本土车企很多都还停留在油改电阶段,在硬实力上完全无法与中国电动车抗衡,只能靠不公平的制裁来限制中国电动车在欧洲的影响力,从而保护本土品牌在电动车市场的生存空间。

写在最后:

三十年前,因中国汽车工业薄弱,不得已用市场换技术,最终让中国汽车工业在新能源赛道实现了弯道超车。 反观欧洲应对中国电动车的做法,不仅不正视差距,反倒还给中国电动车“穿小鞋”,只能理解为对自身技术的不自信。

我国成最大新能源车市场

我国成最大新能源车市场的证据信息如下:

日前,据央视报道,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2021年,中国电动汽车全球出口量约55万辆,其中约40%销往欧洲市场。 目前,中国电动汽车已经占到欧洲电动汽车总销量的10%。

2022年1-5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超200万辆,同比增长约111%。 今年5月,特斯拉上海工厂复工,有超过2.2万辆中国制造的特斯拉汽车销往欧洲、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家及地区。

乘联会5月数据显示,乘用车市场零售135.4万辆,同比下降16.9%,环比增长29.7%;1-5月累计零售731.5万辆,同比下降12.8%,同比减少107万辆,其中4-5月受疫情影响较大,同比下降86万辆。

5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42.1万辆,同比增长111.5%,环比增长49.8%;1-5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189.2万辆,同比增长117.4%。

5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36.0万辆,同比增长91.2%,环比增长26.9%;1-5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171.2万辆,同比增长119.5%。

与此同时,中国车企也在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车,多家车企决定陆续停产旗下多款燃油车。 截至目前,中国有超过53万家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近三年(2019-2021)来被注销的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约3.6万家。 这也说明国内车企正在不断洗牌和调整,进入良好发展的生态体系。

出口量跃居第一,新能源发展强势,离汽车强国还有多远

时值70周年的中国汽车工业,在过去的2023年交出了一份十分亮眼的成绩单——全年汽车出口量首次位列世界第一。 其中,还有一个看点非常值得关注:新能源汽车的出口量增长势头十足,在今年 1-10 月接近百万辆。 可以看到,自主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推动我国“汽车强国”建设的“重要引擎”。 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已经成为汽车制造与销售大国。 那么,新能源是否已经走向海外,我国离汽车强国还有多远?

超越日本,出口量首居第一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文简称为“中汽协”)公布的数据,今年1-11月,中国汽车出口总量达441.2万辆,同比增长58%。 海关总署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汽车出口量达522.1万辆,同比增长57.4%。 而近几年占据出口量榜首的日本,在今年前11个月的汽车出口总量仅为399万辆,虽然同比增长15%,但预计2023年全年的最终成绩仅为430万辆。 也就是说,自上半年汽车出口量超越日本后,我国今年的汽车出口量将正式跃居世界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我国汽车出口量首次位列头名,对我国汽车产业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图源自NHK新闻

同时,中汽协的统计数据还显示,较2022 年的67.9 万辆,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全年出口总量有着大幅提升。 在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振新能源汽车成为一个工作重点。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汽车产业被视为工业经济稳增长的“压舱石”。 而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正成长为新的经济引擎。 2023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零售渗透率和市场份额等都有了可观的增长。 但与此同时,我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并非“遥遥领先”,在出口方面还有着较大的进步空间。 尽管如此,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逐渐成为助力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汽车强国”建设的主要支柱。

“稳中求进”——2023新能源发展关键词

“稳中有进”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在2023年发展的主要特征。 销量方面,中汽协公布的的数据显示:今年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首次各破百万大关,分别达成107.4万辆和102.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9.2%和30%。 截至11月,新能源汽车全年产销分别完成842.6万辆和830.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5%和36.7%,市场占有率达到30.8%。

具体来看,11月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92.9万辆,环比增长11.7%,同比增长33.9%;而出口有所放缓,达9.7万辆,环比下降21.8%,同比增长1.6%。 2023年1-11月,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721.2万辆,同比增长31.7%;出口109.1万辆,同比增长83.5%。 总体来说,我国新能源汽车仍维持较高速度的发展。

回顾2023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呈现低开逐步回暖的态势,但总体依然呈现不错的上升态势,属于“稳重有进”的良性发展。 在今年前二季度,受到今年1、2月销量透支、补贴政策退出等因素影响,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相对去年下半年的月销量有明显下滑。 同时,随着特斯拉以及燃油车的大幅降价,国内多家新能源车企跟进了降价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行业的“内卷”。 尽管这样,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依然承受住了市场压力,保持着不错的增长势头。 值得肯定的是,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和销量始终保持在合理区间,并没有出现较为悬殊的供求差异,总体维持安全稳定。

简单总结起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具有相当规模,且富有韧性和弹性,具备一定的抗风险和承压能力。

新能源发展迅速,自主品牌渐成市场主流

市场细分销量方面,根据中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下文简称为“乘联会”)的数据,在 2023 年 1-11 月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前十名中,有 9 家为自主品牌。 其中,比亚迪以 35.3%的绝对优势位居榜首。 进入新能源时代,我国汽车产业已逐渐从“跟随者”转变为“引领者”。

今年,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也与新能源车销量一同攀升。 据中汽协统计,2023 年 1-11 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 1297.8 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 55.8%,占有率较去年同期提升 6.6%。 需要注意的是,这也是自 2006 年以来的最高值。

而乘联会国别销售比例数据显示,自主品牌已经成为我国车主的首选,较德系、日系等燃油车时代的热门派别有着较大幅度的领先。 2023年全年,中国品牌占据52%的市场份额,超越一众外资品牌成为我国市场的主流。 其中,自主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另外,同样根据乘联会的统计,2023 年 11 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新能源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首次突破 40%,达到了 40.4%。 这意味着我国每卖出 10 辆车,就有 4 辆是新能源汽车。 而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的统计,2022 年欧洲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22.9%。 因此,我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已经处于全球前列,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规模还在不断扩大。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的销量增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也在不断上升。 尽管在 2020 年出现过一次下降,从 2019 年的 52.4%降至当年的40.8%,但 2021 年回升到 52%,并于第二年突破 60%大关,达到 62.5%。 2023 年1-10 月,中国占世界份额为 62%,四季度更是来到 67.6%。 中国已经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还需冷静与踏实——自主新能源出海尚有差距

需要注意的是,我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在出海方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首先,燃油车仍是中国汽车出口的主力。 出口量虽大,但必须要看到的是,燃油车影响力和产品力更强的仍是合资或国际品牌。 数据显示,我国出口汽车中,合资品牌占据较大比例,我国完全自主品牌燃油车的出口表现并不那么强势。 国外车企产品代工,仍是目前我国汽车出口的主要现状之一。

特斯拉作为当前世界电动车头部车企,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量和乘用车总出口量中,特斯拉占了相当份额。 2022 年中国出口欧盟的电动汽车多为在中国生产的美系及欧系汽车,而中国本土品牌汽车仅占四成。 其中特斯拉中国 2022 年出口了 30 万辆电动汽车,相当于其年产量的四成以上,且多数销往欧洲市场。 此外,宝马和雷诺分别通过其在华合资企业生产 iX3、Dacia Spring 等车型出口欧洲市场。

但值得肯定的是,自主品牌在出海道路上仍迈着踏实的步伐。 2023年,霍尔果斯口岸通关商品车已超30万辆。 其中的很大一部分为红旗、比亚迪、吉利、理想等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车型。 据海关总署的消息,当前中国每出口3辆汽车就有1辆是电动载人汽车。

去年,比亚迪、哪吒汽车、长安汽车等自主车企纷纷表示在泰国建设海外工厂。 此前,上汽集团、长城汽车已分别通过泰国工厂,进军东南亚市场。

除车企外,像宁德时代等动力电池企业,以及均胜电子、拓普集团等汽车零部件企业,都不断加速出海。 中国的汽车工业已从“输入”正式转变为“输出”。 尽管目前整体规模尚有欠缺,但发展势头强劲。

这表明了我国汽车出口的一个现状,即国外车企产品代工仍占我国汽车出口量的“半壁江山”,我国自主品牌尚处于追赶阶段。 但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突破发展,自主品牌的出海速度将会不断提升。 目前最重要的,是既积极肯定已有的成就,也要保持冷静与耐心。

三个司机观点

总体来说,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超越日本首次成为世界第一,是一件值得庆祝但不能以此自满的里程碑事件。 一方面,无论去年产销量均破3000万辆大关,还是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已过半,都能充分反映我国汽车工业的长足进步;另一方面,国产出口量占比较小,新能源车多为零散出口的困境尚存。 但这都体现出我国汽车产业,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正经历着从“走量”到“重质”的发展转型。 离汽车强国已经不远,在自豪之前,还请各位沉下心来踏实进步。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15760.html
再看不懂PCB真要落伍了 AI大航海时代
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力量 央视快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