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顶山景区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是世界茶文化发源地、川藏茶马古道的起点、全国首批省级自然与文化遗产、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景区内古树名木荟萃,森林覆盖率达98%。片片茶园,堆青叠翠,绿浪翻涌,苍翠宜人,蔚为壮观。
晴天观日出,雨后看云海,在千年古银杏树下品茗,在千亩茶田里拍照打卡。入秋的蒙顶山,有着不会让人失望的美景。
关联文章 >>
关闭本页
关于茶的诗句古诗四句
1. 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李白《将进酒》2. 勿谓河山不相逢,玉泉山下白开茶。 ——陆游《茶山行》3. 秋蕊香气百千寻,南山太守煮新茶。 ——李商隐《茶诗第一》4. 千里送鹅毛,五更启太行。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旅声。 夜船携素月,横吹度清秋。 忽然百卉松,雪里带青柏。 ——王之涣《辛集南园十三首》(此诗中提到了“夜船携素月”,既引申为喝茶,也为诗中对于时光流转的比喻。 )
茶山行:朝圣之山景迈古茶山
过去,我多次途径景迈山下的小镇,但从未深入停留,因其街道环境令人堪忧,污水横流、蚊蝇乱舞、环境卫生不佳,连餐馆也因此得名“邋遢”。 著名主持人敬一丹的评论曾引起公众对这里环境改善的关注,她质疑当地政府的作为。 尽管景迈山在普洱茶的知名度上不如古六大茶山和南糯山,但它近年来迅速崛起,主要得益于其世界茶树原生地的地理位置,以及优良的茶叶品质。 这里的生态环境得以精心保护,古朴的多元民族茶文化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吸引了全球游客,被誉为茶人的“朝圣之地”。 七年前,我与朋友造访景迈山,眼前的景象令人惊叹。 古茶林与原始森林交织,千年古茶树上寄生着丰富的植物,鸟儿歌唱,松鼠跳跃,形成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画卷。 这片两万多亩的混生古茶林中,布朗族和傣族村落与自然融为一体,古老的竹楼在丛林中若隐若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然而,这种原始生态的背后,也映射出由于发展滞后导致的贫困和环境问题。 人们意识到,尊重自然至关重要。 政府调整了开发策略,停止了可能破坏生态的矿产开采,茶农们将过去砍伐的台地茶恢复为有机茶林,践行生态种植。 景迈山的茶叶因此价值倍增,成为了绿色生态茶的代表。 企业家夫妇的介入,更是推动了茶庄园的建设,将这片美丽的土地转变为集种植、生产、旅游为一体的综合项目。 在这个过程中,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传统的珍视被看作是长远发展的关键。 传统如龙应台所说,是连接我们的纽带,让我们与自然、历史紧密相连。 对于每个人而言,保持这种敬畏和珍爱,将孕育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景迈山的故事,不仅是旅行者眼中的美景,更是开拓者们经历艰辛后留下的宝贵记忆。
茶山行,我们为了什么而出发?
春天来临,茶树在春风中孕育新生,茶人们怀揣着对春茶的向往,踏上新一轮的茶山之旅。 无论飞机、高铁还是摩托车,他们都以各种方式追寻那隐藏在深山中的茶树,仿佛那棵不开花的树是他们虔诚祈求的象征,尽管不知是否祈求了500年,但面对嫩芽的生机,所有的跋山涉水都显得值得。 他们在朋友圈分享旅程点滴,但茶山行的意义是否仅限于此?茶山行,更像是对茶的修行之路的深化,是对茶知识的不断积累和提升。 它不仅仅是朋友圈的展示,而是一次次构建自我茶山知识体系的过程。 在行走中,我们应关注看山、看树、看风土和看茶做茶的四个核心点。 看山,理解高山孕育好茶的奥秘,研究海拔、生态、气候等因素如何影响茶叶品质。 看树,则需深入了解不同品种的特性,比如龙井和勐海大叶种的区别。 看风土,探寻茶与地方文化、信仰的联系,理解茶的根源。 而看茶做茶,则是深入理解制茶工艺,从采摘到制作的每个环节,都需要用心观察并思考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每一次茶山行,都是一次寻找真实茶山之旅,不仅是地理上的探索,更是对茶文化的深入理解。 愿所有的茶山行都能收获满满,无论路途遥远,只要有决心和方法,都能在茶的道路上找到真谛。 但请记住,出发的初衷,是为了遇见真实的茶山,而非仅仅为了朋友圈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