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仍是 市场担当 300亿背后

据国家电影专资办数据,8月10日,2024七夕档总票房3.64亿元,超去年七夕档票房成绩,其中《白蛇:浮生》为七夕档票房冠军,《抓娃娃》《逆行人生》票房居第二、三位。今年七夕档爱情片没能成为观众首选,年轻观众选择“追光动画”,中年观众则偏好喜剧和现实题材。据网络平台数据显示,《白蛇:浮生》的受众更为年轻,其中近六成年龄在30岁以下,《抓娃娃》近八成都是24岁以上的观众,《逆行人生》则吸引了超过五成的30岁以上观众。

值得注意的,7月16日上映的喜剧电影《抓娃娃》依旧是观众的“首选”。该片在众多新片中依旧占据着不错的市场,七夕当日票房9294.42万,仅次于当日上映的《白蛇:浮生》9428.34万,上座率达25.7%,为同期在映影片最高。

今年,喜剧在电影市场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截至8月5日,2024年中国电影年度票房突破300亿大关(含预售)。其中,《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抓娃娃》暂居年度票房三甲。从头部影片表现看,女性喜剧题材的《热辣滚烫》至今仍保持年度冠军;“硬核赛车与硬核喜剧”结合的《飞驰人生2》暂列年度第二;“沈马组合”的喜剧电影《抓娃娃》既暂列暑期档第一位,也是年度票房第三位。此外,《第二十条》《年会不能停!》《末路狂花钱》等喜剧电影也都有着亮眼的表现。

业界人士表示,今年的喜剧电影展现出独特的特性,创作者们正致力于将喜剧元素与现实生活相融合,通过深入洞察现实,以嬉笑呈现人间百态,展现出了与时代精神、观众情绪同频共振的可能。同时,今年其他类型电影创作也展现了新气息、新风向,在肯定票房成绩时,更重要的是肯定创作者勇于创新的能力和决心。

喜剧仍是观众的最大公约数

据灯塔研究院联合新华网发布的《2023中国电影市场年度盘点报告》显示,在2019—2023年票房贡献前五类型中,喜剧始终牢牢占据着一席之位。结合艺恩2022年发布的《国产喜剧电影类型研究》来看,近年来喜剧电影年票房产出基本在100亿元左右,市场占有率均值为22%。虽然这几年喜剧电影口碑浮沉,但在口碑合格的基础上,大部分都能收获不错的票房。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认为,在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喜剧电影“受宠”程度与日俱增,走进影院开心一笑成为许多市民的生活消遣方式。如果说去年,电影市场中的宣传词是“反转”“尺度”“真实”等,那么今年,电影市场中的宣传词则变成了“高燃喜剧”“笑哈哈”“嬉笑怒骂”等。可以说,喜剧这种能够让观众感受到轻松愉快的类型电影受到了市场的青睐。这种转变趋势从《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抓娃娃》《年会不能停!》等影片所取得的票房成绩得到了印证。

自新年伊始,《年会不能停!》这部喜剧电影便开始上演昂扬之势。该片于去年岁末上映,进入1月份后,仅在《临时劫案》上映的那一天未能占据单日票房榜首。其单日票房冠军的宝座一直保持至春节档期的首日,累计票房接近13亿元。

在五一假期档期中,两部国产影片表现出色,逆势上扬,分别是《末路狂花钱》和《九龙城寨之围城》。其中,喜剧电影《末路狂花钱》在该档期内收获了3.91亿元的票房,位居档期第二名。然而,该片以7.25亿元的票房成绩位列5月单片票房排行榜首位,累计总票房达到7.81亿元。

随着暑期的到来,《抓娃娃》以欢笑反思教育的意义,为暑期档添柴加火。截至发稿前,该片以超30亿元的票房领跑暑期档,与第二名《默杀》拉开了近17亿的差距。

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副研究员孙佳山表示,《抓娃娃》能够取得现在的成绩,与其所触及的社会议题密切相关。影片中的幽默元素并非脱离现实,而是具有浓厚的现实气息,并一定程度触及了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并与现实题材融合。这一点同样也反映在今年多部喜剧电影的创作上,算是一个阶段性的小趋势。

喜剧之外也有很多可能

面对喜剧电影似乎即将主导暑期档的局面,孙佳山认为,8月份的电影市场极有可能出现与去年《孤注一掷》相似的逆转现象,《白蛇:浮生》等或许能够改变暑期档冠军电影类型的归属。《白蛇:浮生》七夕档上映,以9428.49万元的成绩位列七夕档票房榜冠军,截至8月13日,累计票房已达1.97(最后这里可以更新一下数据)亿元。美国肯塔基大学中国研究教授罗靓表示, 追光动画《白蛇》系列中的白蛇,更接近观众心中的白蛇形象,也更符合当下年轻人的想象和对美的期待。

喜剧之外,还有不少其他类型的影片满足着观众的观影需求。如悬疑剧情《默杀》、动作科幻《哥斯拉大战金刚2:帝国崛起》、奇幻动画《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动作剧情《维和防暴队》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从今年上映的影片来看,《周处除三害》《九龙城寨之围城》《从21世纪撤离》《异人之下》《解密》《白蛇:浮生》《负负得正》等影片都各有其特色,并且都在不断地进行突破和创新。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艺术创新都能够为观众所接受,正如影评人谭飞所言,“我们还是要坚定地为那些好电影喝彩,市场结果是一回事,艺术质量是另一回事。一个行业没有勇气创新,不冒风险,那就更没有未来。”

近期,多部类型影片定档也赋予了市场更多可能。如顾长卫执导的家庭剧情电影《刺猬》、沈腾主演的罪案电影《逆鳞》等。同样,已在国庆档定档的影片也令人期待,截至目前,有刘德华主演的动作灾难电影《危机航线》、刘江江执导的家庭灾难电影《出入平安》、葛优主演的喜剧电影《爆款好人》进驻。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傅若清今年3月时透露,《志愿军2》已经杀青,第二部的故事性更强、人物也更丰富,将在国庆档推出。

多位影城从业者认为,一个健全且繁荣的电影市场,绝非单一类型影片独占鳌头。正如在百货商场中选购商品,观众期望的是多样化的影片类型,以满足他们多样的观影需求。在对喜剧电影创作的融合创新及其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的同时,也期望观众能够对其他类型电影的创新创作予以赞赏和支持,构建一个繁荣的电影百花园,有赖于多种类型电影的共同努力。

文 / 李佳蕾

编辑 白晨

责编 杜思梦

转载授权 | 3117342843(微信)

© 中国电影报原创稿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极致赛制、扎根生活,《欢乐喜剧人5》如何捍卫喜剧综艺第一IP地位?

《欢乐喜剧人》第五季以“用喜剧解压,让生活闪光”为宗旨,注重喜剧与生活更加紧密的结合度,为观众提供舒解压力的有效路径,同时在形态与内容层面大胆创新,完成了节目的全新改版,赓续这档长寿型喜剧综艺的生命力,也力图捍卫中国喜剧综艺第一IP的市场地位。

文 | 叶实

喜剧节目是时代刚需,已在内容行业形成共识,这也是近几年各平台重点发力该类型的原因。 高速运转的 社会 进程中,弥漫在各个群体的焦虑情绪,都需要喜剧综艺作为润滑剂和解压阀。

在大视频行业林林总总的喜剧综艺版图中,《欢乐喜剧人》无疑是其中最具品牌标识度与市场号召力的节目。 自2015年《欢乐喜剧人》首播以来,该节目稳扎稳打,高位进击,通过一场场喜剧人的盛宴,为国人输送了无尽欢笑,也成就了中国喜剧综艺第一IP的美誉。

近期,由东方卫视与欢乐传媒共同出品,悦虎传媒联合出品的第五季《欢乐喜剧人》回归,于1月20日21点档在东方卫视播出,并在优酷全网独播, 本季节目以“用喜剧解压,让生活闪光”为宗旨,注重喜剧与生活更加紧密的结合度,为观众提供舒解压力的有效路径,与此同时,节目在赛制设计、嘉宾阵容、难度系数、喜剧元素配置等方面,均形成了全面升级。

第五季《欢乐喜剧人》敢于自我革命,“走出舒适区”,在形态与内容层面大胆创新,完成了节目的全新改版,赓续这档长寿型喜剧综艺的生命力,也力图捍卫中国喜剧综艺第一IP的市场地位。 周日节目首播后,获得了不俗的市场反馈,以CSM55城1.29的收视率,位居同时段第一。

全面升级极致赛制:

首发17组团队、

新老喜剧人“正面刚”

对于一档竞演类综艺来说,赛制如同节目骨架,塑形着节目的基本结构,甚至推动着内容的情绪节奏。 相比前四季节目,第五季《欢乐喜剧人》在赛制设计上有了很大的变动,迎来了节目形态的巨大改变。

本季节目首发就有17组团队,是五季以来首发阵容最强大的一季,其中,17组团队中有6组是往届优秀喜剧人,11组新晋喜剧人,在首发比赛中,新老选手进行正面对决。

除了新老对决, 后续还将有战队PK、魔王挑战、冠军排位赛段,节目意图以四大赛段残酷高压的竞争机制,最大化激发喜剧人的内在潜能 ,让喜剧演员回归作品,为观众带来新鲜观感。

艺高人胆大,即便对抗性如此之强的竞演赛制,依旧吸引了众多优秀喜剧演员的加盟。 包括往届喜剧人德云社张云雷、杨九郎,冷面笑匠方清平,人气选手王宁,喜剧兄弟郭阳和郭亮,“中国默剧第一人”叶逢春。

新晋喜剧人则包括来自中国台湾的喜剧人陈汉典;德云社张鹤伦和郎鹤炎,开心麻花王成思,辽宁民间艺术团的周云鹏和王龙,大碗 娱乐 泰维和朱天福,金霏和陈曦,爱笑兄弟张维威和张学恒,喜剧老炮儿肖剑、来喜,小沈龙,喜剧新秀金靖、刘胜瑛,吴彼等。

新老喜剧人的正面迎战,强化了节目自身的戏剧张力和视觉冲击力。 在第一期节目中,来自德云社的张鹤伦和郎鹤炎首发出征,表现出彩,结果无人挑战,直接晋级;随后周云鹏表演,尽管他自认表现不佳,但依旧没有往届喜剧人迎战。

到第三位小沈龙表演时,六组往届喜剧人仍然是按兵不动,令观众着实费解;直到最后一组陈汉典表演完毕,返场喜剧人才终于打破沉默。 从首期结束时,老将们才开始摩拳擦掌起身应战来看,下一期的对决一触即发,战局或将迎来拐点。

可以说,从赛制创新来看,《欢乐喜剧人5》不是第四季到第五季的渐进式微调,而是以大刀阔斧的力度,推动节目从1.0到2.0的质变,创新幅度之大为五季之最。 正是这种快人一步的创新精神,才构成了《欢乐喜剧人》旺盛生命力的强大引擎。

“用喜剧解压,让生活闪光”

《欢乐喜剧人》突出 社会 积极意义

当下 社会 发展迅猛,在快节奏之中,焦虑构成了时代的精神症候,会心一笑甚至成为很多人的侈求。 在这种背景下,以《欢乐喜剧人》为代表的喜剧节目,承载着为观众纾解重压的 社会 功能。

第五季《欢乐喜剧人》更加注重喜剧综艺的文化自觉与 社会 担当,强化喜剧与生活的结合密度。 节目从选题策划与创作角度入手,注重作品的贴地和对 社会 的观照,引导喜剧创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自觉承担起书写时代的使命,从而创作出能够引发观众情绪共振的优质内容。

由此,“用喜剧解压,让生活闪光”的创作宗旨,就内化为《欢乐喜剧人》每一个作品的精神底色和理念支点,让观众的开怀大笑中,获得温暖明朗的审美体验。

在首期节目中,4组出演嘉宾均贡献了上佳的表演,德云社张鹤伦、郎鹤炎欢乐开场,包袱层出不穷,迅速带热了现场气氛。 随后出场的周云鹏和王龙,一个化身为中二版的柯南,一个cos毛利小五郎,将一场生日宴变成惊险“炸弹案”,他们冲破次元壁的表演令人眼前一亮,欢笑之余,作品中柯南勇敢无畏的精神也颇有正向价值。

小沈龙的脱口秀表演金句频出,凭独树一帜的表演拿下439票的最高分值,他的一句“不要因为世俗的眼光,而遮住了原本闪光的灵魂”更是极具鼓舞人心的力量;

最后出演的中国台湾艺人陈汉典,用模仿秀和舞台“打歌”解锁喜剧表演,表面是在讽刺演艺圈的不正之风,实际更像是将自己的境遇改编到作品中,小品中,“小角色”陈汉典在要求奇葩的导演和金主之间委屈求全,扮吉娃娃谈恋爱、跳钢管舞充满喜感却也直击泪点,极大扩容了喜剧的丰富性和感染力。

看得出,第五季《欢乐喜剧人》“用喜剧解压,让生活闪光”的创作宗旨并非一句空洞的口号,而真正构成了喜剧人的创作标尺,每个作品都对生活做了精微的传神写照,对具体的 情感 经验和 社会 经验高度“提纯”,挖掘出了大量生动有趣又意义深远的喜剧段落,彰显出现实主义创作态度的“在场”。

持续推陈出新

《欢乐喜剧人》的“长寿”秘诀

在中国的综艺内容行业,播放平台星罗棋布,节目体量更如恒河沙数,在这海量内容中,《欢乐喜剧人》能够成功走过五季,并且依旧保持着动力不竭的上升曲线,其创新经验值得被梳理。

2015年,东方卫视与欢乐传媒打造第一季《欢乐喜剧人》,与彼时盛行的素人喜剧节目不同,《欢乐喜剧人》首创明星竞演的喜剧真人秀,功成名就的艺人将过往成绩归零,以普通选手的身份参加节目,着实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兴趣。

首季节目一炮打响,让《欢乐喜剧人》收割了较高流量。 在随后的第二季节目中,《欢乐喜剧人》于首季赛制基础上,创新加入了踢馆赛、复活赛和大咖主演环节,新赛制为节目注入了全新活力。 而在第三季节目中,节目组又大胆融入了复活踢馆赛、总决赛车轮战的环节。

2018年第四季《欢乐喜剧人》由“魔王挑战赛”和“踢馆淘汰赛”交替进行,每一期获胜者登上最后的总决赛舞台,同时这一季节目在选手资源、喜剧形态和评审机制也都进行全面升级,自我革命再度消解了观众潜在的审美疲劳。

而再至今年第五季节目,《欢乐喜剧人》延续一贯推陈出新的精神,从赛程设置到内容定位,再到真人秀命运感与仪式感的建构,都进行了与时俱进的突围,对比初始内容,《欢乐喜剧人》第五季近乎完成了形态再造,在自我突破中释放出更大发展动力。

全新启程的第五季《欢乐喜剧人》,能否保持节节攀升的市场态势,随着新一季节目的播出,答案也即将揭晓。

东方卫视称霸一季度背后的“成功学”

一季度成绩单出炉,几家欢喜几家愁。 据CSM35城数据显示,2018年一季度的一线卫视格局,已然发生了巨大变化:东方卫视攀升至全天时段与黄金时段的双料第一,北京卫视与湖南卫视在全天时段与黄金时段处于二、三席位的胶着之状,而浙江卫视与江苏卫视则在四、五之席交替身位。 显然,一季度最耀眼的明星,是东方卫视。 如果只是单一指标的“称霸”,或许底座与营盘仍不够扎实。 我们不妨看看,一季度东方卫视交出的完整的成绩单:第一卫视:全天收视、黄金收视双料第一 东方卫视分别以全天收视0.280%与黄金收视0.659%的成绩,成为了一季度全平台收视效果最好的第一卫视。 第一忠诚:东方卫视观众忠诚度最高 在由CSM35城出具的频道忠诚度分析中,东方卫视以12.1的忠诚度指数排名第一,其次分别是湖南卫视(11.5)、北京卫视(10.2)、江苏卫视(10.1)、浙江卫视(9.4)。 第一剧场:东方剧场是一季度唯一收视破1%、排名第一的剧场 在一季度中,东方剧场收视表现兼顾了高水准与稳定性,以平均收视率1.26%的成绩雄踞榜首,高出第二名0.3%的平均收视率,与其他卫视的剧场平均水平明显拉开身位,已然聚集了品牌效应。 第一综艺:《欢乐喜剧人4》登顶一季度卫视综艺榜首 在一季度Top10的综艺中,前7位皆为综N代。 部分综N代出现下行,却亦有综N代保持坚挺。 例如,东方卫视的《欢乐喜剧人4》仍以1.36%的CSM35城收视率,成为一季度最具市场价值、品牌价值的头部综艺。 第一创新:《中国新相亲》问鼎一季度卫视新综艺新科状元 当综N代渐显疲软,哪家卫视能及时造血、不断推新,保持高度灵敏抢位市场空间,它将获得的便是市场更迭中释放的增量。 在一季度中,东方卫视的《中国新相亲》则是这场卫视抢位战中的胜出者,以0.98%的平均收视率问鼎新科状元。 第一春节:东方卫视2018春节7天收视登顶 在一季度中,春节档是卫视较量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由下图可知,2018春节档的较量,几乎可以分为两大梯队,第一梯队是东方卫视、北京卫视、湖南卫视的三强之争,彼此差距不大,但东方卫视仍以平均收视率0.392%的成绩在春节档拿下了开门红,第二梯队则从浙江卫视、江苏卫视开始,逐步向后依次递减,但与第一梯队拉开较大距离。 第一担当:东方卫视是一季度新闻播出量、收看时长最多的平台 一季度,东方卫视平均每周新闻栏目播出时长高达1684分钟,平均每周新闻栏目收看时长高达86.7分钟,双双创下卫视最高水平。 其次,皆为北京卫视。 东方卫视与北京卫视的双双崛起与其新闻担当的双双重视,也让我们不得不反思,当下的中国电视观众,实则已然越来越重视频道的社会担当。 新闻立台,一个有公信力的频道,方有忠诚度、品牌度。 第一增速:东方卫视收视成长性第一 2011年至2018年一季度,东方卫视全天收视排名从第七位稳步攀升至第一位,黄金时段收视从第六位逐步攀升至第一位,是近年来成长性最高、最快的平台。 尤其是近四年来的飞速发展,2015年排名第三、超过江苏卫视、2016-2017年排名第二、超过浙江卫视,2018年一季度排名第一、超过湖南卫视,迅速确立了新的卫视标杆。 通过以上盘点,1号认为,东方卫视在一季度的问鼎,绝非偶然: 一方面,它实现了各类内容的平均发展,剧场、综艺、新闻这三驾马车齐头并进,非但没有短板、反而都是冠军;另一方面,它实现了从优质内容输出、社会责任担当到频道品牌忠诚的优质观众养成,观众因其内容的品质感、公信力、责任感,转化为对频道的忠诚度、关注度与信任度。 这,才是一个频道是否能持续性地称霸的群众基础。 然而,虽然东方卫视在收视效果、社会影响的成绩几乎路人皆知、不言而喻,但最近网络上一直发酵着东方卫视徒有收视、未有效益的言论,甚至一篇叫做《东方卫视亏损启示录》的文章,在行业间广为流传。 然而,1号认为,这是一个极其短视的论调: 首先,在立论上不成立。 只要客厅场景仍存在独特的、无法取代的、份额仍不可忽视的广告效用与广告价值,收视率+口碑度换算的频道盈利能力便不会失灵。 市场可能存在一定时间的滞后、偏差,但市场始终存在无限趋近利益最大化的本能。 因此,收视差了会亏,收视好了还会亏,是不符合市场规律的短视结论。 合乎市场规律的、具有长线眼光的判断是——收视差了会亏,收视由好转差的即使一时不亏也离亏不远,收视由差转好的即使一时不赚也离赚不远。 其次,在数据上不支持。 据最新数据显示,东方卫视2018年2月、3月广告收入均创历史新高,其中Q1剧场收入较去年同期涨幅超50%。 这也从数据向印证了上一观点中的结论,显然短期失灵、滞后、偏移的市场行为,已经迅速地导向了正确的轨道。 那么,东方卫视为什么能够实现一季度“称霸”? 1号分析,有三个不容忽视的前提。 其一,有策略。 1号连续出席东方卫视的两届开放大会,在深入了解频道经营策略之时注意到东方卫视近年来在频道经营之上的策略之深—— 1号总结为:大矩阵思维套叠小矩阵思维的策略性经营。 大矩阵思维,是指全平台层面上的内容大分工,共分为了大剧、大片、大文娱三个版块 ,分别对应了国内最一流的电视剧、国际化水准的纪录片、频道品牌化的独家综艺。 这三块重点内容,形成了东方卫视具备收视保障与收视增量的立体化内容结构——大剧,稳定性、平台性稍低,但流量巨大;大片,收视现存量稍低,但潜力巨大;大文娱,创新难度、成本虽高,但平台性、国民性、收视率较高。 因此,有大剧撑着收视率,有大片探索增长量,有大文娱巩固品牌性,各司其职亦互利互补。 同时,注重版块与版块间的资源打通,例如,大剧资源与大文娱资源之间的打通,例如,《中国新相亲》张国立担任“月老”,电视剧《好久不见》里亦有张国立的情感纠葛,双向联动以实现综艺与电视剧的并驾齐驱。 小矩阵思维,是指在各个内容板块中,又有更细化一级的矩阵架构。 在大剧中,东方卫视制定了六套“四大剧集”,分别为四大古装、四大燃情、四大话题、四大“美”剧、四大“名”作、四大悬疑; 在大片中,东方卫视规划了五大类型。 它们分别为——跨国大片、文化大片、政经大片、自然大片、人文大片。 在大文娱中,东方卫视在自制综艺的象限内,规划了六大版块。 它们分别是音乐类(《天籁之战》)、文化类(《诗书中华》、《喝彩中华》、《唱响中华》)、喜剧类(《欢乐喜剧人》、《笑傲江湖》)、公益类(《我们在行动》)、生活服务类(《中国新相亲》、《梦想改造家》)、户外综艺类(《极限挑战》《花样姐姐》)。 其二,有创新。 一方面,是机制创新。 东方卫视在这几年中,不断强化“多元”“开放”“包容”“合作”的办台理念,对内,加强同融媒体中心、影视剧中心、互联网中心、真实传媒等兄弟部门之间的深度协同合作,通过“新闻立台、综艺发力、剧场支柱、纪实添彩”,实现多轮驱动、平衡发展、开放共赢;对外,以更灵活、更互惠、更具吸引力的合作模式,吸引全球、全国最优质的综艺、影视、文化资源和品牌节目落户东方卫视平台。 另一方面,则是内容创新。 2018年,东方卫视的内容版图上,创新节目的比例高达82%。 不但如此,东方卫视还提出了内容创新上的三驾马车:第一,模式交叉型创新。 这一观念由东方卫视中心总监王磊卿总监提出:起初,综艺拼的是明星阵容,接着,综艺进行跨界创新,现在,东方卫视首创模式交叉创新。 例如,今年即将上档的《同学会》交叉了慢综艺与棚内综艺;《我有好家风》既有真人秀又有朗读家书表演。 正如前文所说,当综N代出现疲软下行之时,便是新晋机会到来之刻,哪家平台能在2018年抓住综艺新老更替的机会和脉搏,就将进一步改变卫视竞争的当下格局。 第二,星素结合2.0版本综艺。 即将在4月22日上线的《极限挑战4》将进一步放大“亲民暖综”的定位标签,把素人变为建构节目的核心主体,展现素人的人性、性格与命运。 而在歌舞竞演类节目《你的故事我的歌》中,亦将聚焦现实生活,打造中国真情故事音乐辑,用现代音乐演绎多层次的素人故事。 第三,实现综艺品牌2.0、3.0版本的迭代。 综N代,是一个大台的优质存量,它的有效更新将会事半功倍地为平台造血、输血,这便是为什么东方卫视在2018年非常重视包括《极限挑战》《欢乐喜剧人》《新舞林大会》等在内的一系列IP重新包装、模式升级的原因。 其三,有担当。 在中国,电视平台是兼具政治功能与市场属性的复合型媒体。 这也便意味着,在中国,一个频道想要做大做强,是必须兼顾政策导向与社会公益的。 东方卫视在这一准则上的领悟非常明了,对内对外反复强调—— 主动站位、强化舆论导向把关,做到“重大宣传节点主题报道不缺位,有作为”,做到进一步加大公益类、文化清流类节目的创新力度。 而在这样一个频道总方针之下,你看到了东方卫视“中华系列”文化节目成第25届电视文艺星光奖大赢家!《喝彩中华》喜获电视戏曲节目大奖,《诗书中华》喜获电视文艺栏目大奖提名,《本草中华》喜获电视纪录片大奖提名;你看到了近年来东方卫视受广电总局表扬的数量逐年攀升,从2014年的3个,到2015年的6个,到2016年的7个,再到2017年的12个;你看到了在2018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东方卫视推出了“五个一”工程——一个大型主题纪念音乐活动(《唱响新时代》)、一部大剧(王凯、杨烁、董子健《大江大河》)、一部大片(吴晓波《激荡40年》)、一场形式多样全方位大直播(《全天大直播》)、一台主题歌会(《歌声飘过40年》)。 在收视效果、经济效益逐步攀升之际,选择更关注导向、更重视社会效益,是东方卫视的频道智慧。 一季度,各大卫视都交出了开年的第一份重要的成绩单。 在数据变化、排位浮沉的背后,其实我们更需要去关注的,是厚积薄发的蓄势而起或者聚沙成塔的积重难返。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于由弱变强的媒体如是,对于由强转危的频道亦如是。 而东方卫视之所以能在一季度交出这样一份光鲜的成绩单,是数年如一日对梦想有坚持、对开放有信念、对创新有鼓励、对运营有策略的综合的结果。 这,便是属于东方卫视的“成功学”。

同为喜剧人,为何贾玲的电影票房大卖,郭德纲的电影票房却很惨淡?

今年春节档的最大赢家,毫无悬念就是贾玲了,她导演的《你好,李焕英》,不仅票房目前突破54亿,暂时位列中国电影票房总榜的第二名,她还成为了全球票房最高的女导演。 这两项荣誉,很多导演可能终其一生,都很难达到这个成绩,但是贾玲却凭借自己执导的第一部电影,就获得了成功。 这也可能是喜剧人里,跨界拍电影最成功的导演之一。

郭德纲在相声界的影响力

同样是喜剧人,郭德纲在相声界的影响力,也是不可估量的。 郭德纲创办的德云社,影响力几乎是覆盖了全国,说到相声很多人都会联想到郭德纲。 郭德纲推广相声的本事也是一绝,要知道以前相声,基本上都是过年过节在春晚看得比较多。 自从有了“德云社”,不仅可以在电视机上看到相声,还可以去到现场看相声,“德云社”还培养了一大票的忠实粉丝,粉丝对德云社的热情,丝毫不输给“粉圈”的人。

但是,术业有专攻,虽然郭德纲在相声领域混得风生水起,但是他这么多年以来,一直试图跨界影视圈,甚至拉上德云社的徒弟们一起演电影。 可是, 几乎每一次的票房和口碑,都不是很理想。 郭德纲主演的电影《欢乐喜剧人》,不仅拉上了岳云鹏、艾伦、潘斌龙、张小斐、张泰维、孙越等一班喜剧人,还请来了国外著名的喜剧人“憨豆先生”,也就是罗温·艾金森本人。 结果,这部电影在豆瓣上只获得了2.6分,近8成的人打出了一星评价。

郭德纲首部执导的电影

郭德纲对电影还是挺执着的,虽然失败了几次,但是他依旧是屡败屡战。 最后,他已经不满足于演电影了,还开始当起了导演。 郭德纲第一部导演的电影是《祖宗十九代》,他让岳云鹏担任男主角,还请来了女神林志玲、吴秀波、吴京、王宝强等大牌明星。 可是,尽管阵容十分强大,最后这部电影的豆瓣评分还是很低,连及格线都没有,截止发文时间,豆瓣评分仅有4.3分。 郭德纲导演的第一部作品,票房也仅获得了1.69亿。

郭德纲票房惨淡的原因,并不是演员的问题,因为他请的演员,在别的电影里,往往都可以取得不错的票房成绩。 郭德纲的老搭档于谦,就证明了一切。 于谦跟着郭德纲拍电影的时候,票房一直不理想。 但是,于谦主演的电影《老师·好》,就获得了成功,豆瓣评分高达6.7分,远超郭德纲以往的电影作品。 票房上,《老师·好》的票房也有3.55亿,远超《祖宗十九代》。 2019年, 第11届澳门国际电影节上,于谦还凭借《老师·好》,获得了最佳男主角奖,成为德云社的第一个“影帝”。

票房惨淡的原因

所以说,郭德纲票房惨淡的原因,说来说去还是因为郭德纲不了解电影市场,他在题材的选择上,高度同质化,拍来拍去总是少不了相声的影子。 大荧幕和相声舞台的区别还是蛮大的,相声可以随机应变,可以和现场观众有互动,但是电影先预先拍好的,所以相声演员发挥不出那种随机应变的强项,也没有办法根据观众的反应及时调整状态。

贾玲的实力和运气

贾玲之所以能大获成功,除了她走心的剧情,选角也特别的精准,她让张小斐担任女主角,就是成功了一半。 张小斐虽然之前是小品演员,但是实际上她可是北电毕业的高材生,大荧幕反而更符合她的专业。 当然,贾玲的运气也不错,春节档《唐人街探案3》口碑下滑,这才让《你好,李焕英》有了“逆袭”的机会。

《你好,李焕英》在春节档上映,喜剧题材优势就很加分,再加上贾玲这么多年积累下来的人气,电影主人公的原型又是贾玲的母亲,让观众感觉故事的真实感十足,也更容易代入到电影角色中。 还有,贾玲这次重点谈的主题是“母爱”,更容易引起共鸣。 郭德纲的电影,太过用力去制造笑点,反而让人觉得内容空洞,没有吸引力。 所以说,同样是喜剧人,贾玲能大获成功,靠的是内容,而不是演员阵容。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16201.html
7月珀莱雅GMV同比增长83.6% 资生堂等外资品牌业绩承压
付娟离任 年内所管基金全部负收益 申万菱信权益类 老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