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学者走进西藏寄宿学校 眼见为实

寄宿学校

中国日报5月31日电(记者 赵满丰)西藏高海拔、多山的地理环境,造成一些地区的孩子上学交通不便,而且很难通过就近办学解决,于是寄宿制学校成为一大选择。但西方一些国家对西藏寄宿制教育恶意抹黑,造成了误解。近日,来自法国、瑞典、印度和南非等各国的学者和媒体人士走进拉萨八中,实地走访参观了这里的教室、宿舍和餐厅。他们有什么发现?孩子们在学校里的学习生活如何?西藏寄宿制教育究竟有什么特点?看视频!


西藏

诗歌的传统表现手法有什么?

走进西藏

1.借景抒情古代诗歌中的“景语皆情语”,可以说景物中都包含着诗人的感情,都是诗人情感的委婉流露。 景物的色调尤其值得注意,一般暖色预示着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奋发;冷色代表着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 “客舍青青柳色新”中“青青”给人一种因离别而产生的凝重之情;“万紫千红总是春”中大红大紫却给人盎然的春意。 相应的术语还有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等。 2.托物言志有些情感,诗人总是不愿或不能直接倾诉,于是诗人就将这些情感寄托在外物上。 象征手法也属于这一类。 如明朝于谦的《石灰吟》,借对石灰的赞美来表达自己“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情怀;宋朝周敦颐的《爱莲说》,借对莲花的赞颂表达了自己要保持高尚节操的君子之风。 3.借古讽今这在咏史、怀古诗中是最常见的。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借对历史上人、事的评价来讽喻时事,表达情感。 杜牧的咏史诗很有名,特色也是托古讽今,向当权者提出忠告。 脍炙人口的《过华清宫三绝句》,写的是唐玄宗,针对的是唐敬宗和唐文宗。 而《赤壁》的“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三乔”,语面对赤壁之战怀古,实则预感到唐朝将亡,发出慨叹。 诗中含一哲理:兴盛与衰亡,有着历史的必然,但是谁成谁败,何时成何时败,也有偶然性。

使用修辞手法的诗句

1.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晴天。 (对偶)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喻) 3.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比喻) 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比喻) 5.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夸张)

描写虚拟的词语有哪些?

外国学者走进西藏寄宿学校 眼见为实 学校

飘渺,亦幻亦真似有似无虚幻谢谢采纳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16430.html
科创板首家企业IPO过会 三大重点看联芸科技过会 新国九条后
8845HS版分别为6199 155H和R7 机械革命无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