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题总的原则——掌握基础知识是前提+审题(圈关键词)
1.在不特殊指明的情况下:
(1)回答成因或因素类问题都要往两个大的方面去想,一是自然原因,二是人为原因。
自然因素包括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气候(光热水)、河流、土壤、水源、洋流、植被、资源(原料)、能源(燃料)、土地、气压带和风带、大气环流等;
人为因素包括人口、市场、交通、劳力、技术、政策、资金、工农业基础、历史等。
(2)回答意义影响类问题时,应当注意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作答。
(3)回答条件分析类问题时,注意应答出有利条件以及不利条件。
2.作答地理综合题,应注意回答的有序性:学会采用分点作答;作答特征描述问题时,学会分阶段描述特征。
3.作答地理综合题,应注意回答的逻辑性:弄清各点作答的先后顺序;不出现答案中自相矛盾的地方。
4.学会看分值,多角度答题
答题时尽量结合题目所给的图上信息或资料作答。
要熟记的地图——做题的基础。
1、经纬网,各大洲和各主要国家和各主要地形区的经纬网图,
2、世界地形图——主要地形区的地形剖面图。
3、世界气候分布图。
4、世界海陆轮廓图——河流、湖泊、海洋、海峡、岛屿、半岛分布图。
5、世界洋流分布图。
6、世界自然带分布图。
7、板块构造图。
8、世界各地主要城市及其气候类型。
9、世界主要工业区、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农作物分布图。
10、中国各地形区的经纬度。(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河西走廊,秦岭,台湾岛,海南岛,北回归线、25°N、30°N、40°N、45°N、90°E、105°E、110°E、115°E、120°E、125°E穿过的地形区)。
11、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
12、中国地形三个阶梯的分界线、季风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温度带、干湿地区的分界线。
13、各种等值线图的判读方法——等温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等高线等
一、地理特征的描述
(一)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
1、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
从地形、气候、植被、河流、土壤和资源几方面入手。
例:简述井岗山旅游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答:低山丘陵;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小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土壤类型为红壤为主。
2、对地理位置的描述
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战略位置
3、对地形特征的描述
地势( 高 低(方位))及起伏大小状况;主要地形区分布;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重要地形特征。
例:描述我国横断山区的地形特征:
山高谷深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喀斯特地地貌发育。
4、对气候特征的描述
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入手。
气温特征:气温的高低及季节或年际变化,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光照情况。
降水特征:年降水量、降水的季节或年际变化、雨季长短,雨季在什么季节。雨热是否同期。
气温高低的影响因素:纬度、地势、洋流、海陆位置(受海洋、冬季风的影响程度)
降水量多少的影响因素:气候(大气环流)、地形雨、洋流、海陆位置
5、气候类型的判断重点方法
以温定带:先判断最冷月均温
以水定型:
青藏高原比我国同纬度平原、盆地比较气温
年较差小,
日较差大,
6、对河流特征的描述
(1)河流的水文特征:
包括水量大小、水位高低及季节变化大小、汛期长短、含沙量的大小、有无结冰期、有无凌汛现象、水能。
(2)内流河水文特征:
A、水源补给: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汛期在夏季,影响因素主要是气温B、季节性河流:夏季为丰水期,其它季节水量少,甚至断流C、流程不长
(3)水系特征:
河流长度、流向、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和形态、河网密度、落差和峡谷的分布。
(4)分析河流的凌汛条件:
温带河流有结冰期,河流自较低纬向较高纬度流动的河段。秋末冬初和冬末春初,入冬后较高纬度河段的河水开始封冻;春季较低纬度河段的河水先开始解冻。这样上游为水,下游为冰,水流不畅,极易冲溃堤坝,形成凌汛。
(5)分析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1.河流落差大;2.水量大。
例:三峡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处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地势落差大;位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
(6)河流航运条件评价:
自然:流量及季节变化;流速;冰期;含沙量,流域面积,有没有形成水运网络;
社会经济:与其他交通方式相联系;经济水平,人口疏密程度等。
(7)河流的补给形式:
大气降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往往形成春汛)、永久性冰雪融水(往往有夏汛)、地下水补给和湖泊水补给
例:亚马孙河流量大的原因
① 地处赤道附近,受赤道低压影响,多上升气流,降水丰沛
② 平原地形及北、西、南三面高、向东敞开的地形地势,利于大西洋水汽进入
③ 水汽进入内陆后,受高原、山地的抬升,多地形雨
④ 流域面积广,地表水从三面向亚马孙河汇集;暖流的增温增湿
莱茵河航运价值高的原因
自然:
①温带海洋性气候→河流多,水量充沛,季节变化小,
②气候温暖→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
③平原地形→河道宽阔,水流缓
④森林覆盖率较高→河流含沙量小
⑤河流出海口地处英吉利海峡附近,交通位置重要
社会经济:
⑤人工运河沟通,河海联运,通航里程长
⑥流经地区人口城市多,经济发达
二、地理特征分析要点
1、分析太阳辐射高低(考虑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
(1)地形高低和南北坡(阴坡、阳坡)(2)日照时间:天气和气候状况 ;白昼长短(3)太阳高度(即纬度)
2、分析我国沙尘暴现象产生的原因
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优质内容值得传播
推荐转发评论留言
转载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气候干旱,降水少;春季大风日数多;地表植被稀少等。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
治理措施: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
控制载畜量;
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
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3、分析洪涝灾害的原因
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台风的影响;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地势低洼(海河、珠江);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厄尔尼诺现象等。(2)人为原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围湖造田;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
治理措施: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湖;修建水利工程;裁弯取直,加固大堤;开挖入海河道(淮河);修建分洪区;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
例:孟加拉国涝灾严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 西南季风强盛,多暴雨,降水丰沛;② 夏秋多飓风;③地势低洼,排水不畅;④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在此交汇且同时进入汛期;⑤天文大潮时海水的顶托作用,使河水下泄不畅;
人为原因:①人口密度大;②上游植被破坏多,水土流失严重。
4、分析有关地形地貌
地形成因分析:运用地质作用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板块
外力作用——流水、风、海浪、冰川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等
2组断层:华山&渭河平原、庐山&鄱阳湖平原
5、分析有关地质灾害
(1)板块(火山、地震、变质)或地质是否破碎(2)坡度 (3)降雨(4)植被 (5)人为因素
例:分析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原因
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山区面积广大,地形坡度大 ;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2)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
(2)分析地震产生的原因
我国典型地区:东部沿海;西南地区
形成原因: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
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
震级大,破坏性大;浅源地震;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诱发其他灾害等。
减轻灾害的措施:
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
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
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
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等。
6、有关渔场的形成
(1)洋流(寒暖流,上升流) (2)大陆架
(3)河流入海口 (4)温带海区
例:我国舟山渔场的成因是什么?
地处温带大陆架上,阳光可以入射海底,光合作用较强,藻类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寒暖流交汇处;河流入海口,带来了丰富的饵料。
7、分析某盐场的成因
蒸发量大(气温,背风坡,光照强,风力大);
地形平坦是否适合建盐场;沿海。
8、大潮发生的原因(如钱江潮)
喇叭口的形状,外面大里面小,海水上涌潮位抬升;夏季风力大时,抬升潮位;天文大潮时,日地月在一条直线上,引力大,出现大潮。
9、沼泽广布的原因
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②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③底下冻土广布,下渗能力差
④河流形成凌汛,洪涝泛滥
10、死海、咸海面积缩小的原因
自然原因:
① 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社会经济原因:
② 工农业引用约旦河水(棉田面积扩大,引阿姆河、锡尔河灌溉),使汇入死(咸)海的河流径流量减少.
超详细的高考备考自然地理笔记
第一单元 从宇宙中看地球
第一讲地球与地图
一、地球与地图
1、赤道上经度相差1°实地距离大约为111千米,其他纬线上经度相差1°实地距离大约为111×千米。经线上纬度相差1°实地距离大约为111千米。
2、东半球的范围从20°W向东到160°E。
3、球面两点的最短距离为两点之间的“大圆劣弧”,常见大圆为赤道、经线圈和晨昏圈。北半球同一纬线上的最短距离向北偏,南半球同一纬线上的最短距离向南偏。
4、该地看北极星的仰角就是该地的纬度。
5、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东西方向是相对的,要根据劣弧进行判断。(劣弧即两点经度差小于180°)
二、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读数值范围,判断地貌类型:海拔在200m以下,等高线稀疏的是平原; 海拔在200m~500m,等高线较稀疏的是丘陵; 海拔大于500m,等高线密集的是山地; 海拔在1000m以上,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稀疏的是高原; 四周等高线密集且数值大,中间等高线稀疏且数值小的是盆地。
(2)读疏密程度,判断坡度: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高密低疏,为凹坡,可通视;高疏低密,为凸坡,易挡住人们的视线。
(3)读弯曲状况:等高线凸向高处的是山谷,凸向低处的是山脊(凸高为谷、凸低为脊)。
(4)读局部闭合等高线:等高线闭合,中高周低的地形类型是山峰;中低周高的地形类型为盆地;特殊情况,规律判读为“大于大的”为山坡上的小山丘或“小于小的”为山坡上的小洼地。
(5)基本特征:同线等高;同图等距;相邻两条等高线数值可以相等,如河谷两侧相邻的等高线,也可以递变;任意两条等高线一般不会相交,若相交或重叠则为陡崖。
2、等高线地形图中的有关计算:
(1)计算两点的相对高度:
先算出最大值和最小值的范围,再进行相减或(n-1)×d△H(n+1)×d
(2)进行陡崖高度的计算:
其相对高度(n-1)×d△H(n+1)×d(n为陡崖处重叠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
(3)计算陡崖的绝对高度:
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大H顶H大+d;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小-dH底H小
3、根据等高线判断区域自然地理特征:
(1)河流流向的判断:
①山谷常有河流发育,由海拔高处流向低处;②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2)结合地形特征判断气候特征及差异: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每上升1000m,气温下降6°C;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海拔高,大气稀薄,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4、根据等高线判断区域人文地理特征:
(1)选点:水库大坝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出口最窄处,库区多选在“口袋型”的洼地或小盆地区;露营地应在等高线较稀疏的坡地或高地,避免靠近河流,避开谷地和陡崖,以避免洪水、泥石流和滑坡。
(2)选线:公路、铁路修建多沿等高线延伸,即与等高线平行,尽量少穿越等高线。“之”字形道路是为了降低坡度。引水线应尽可能从地势高处引向地势低处,使水自流。
(3)选面: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宜发展林业和畜牧业。
三、地形特征的表述
地形特征:一般从地形类型、地势高低、地形区分布三方面表述。
满分术语:地形以××为主;主要分布在××;地势××高××低;地形崎岖或平坦;特殊地貌如喀斯特地貌广布等。(地势高低可根据等高线数值大小判断或根据河流流向判断)。
第二讲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地球的特殊性——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体
1、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2、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液态水的存在。
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适中,使地球有适宜的温度;
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使地球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二、航天基地的区位条件分析: (评价时注意从有利和不利角度分析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1、气象条件: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有利于发射和跟踪,如我国西北地区的酒泉发射基地。
2、纬度因素: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如海南文昌发射基地。
3、地势因素:地势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大。
4、地形因素: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
5、海陆位置: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
6、交通条件: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航天装备运输。
7、安全因素: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在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建在地广人稀处。
三、太阳辐射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1、描述太阳辐射的空间分布规律
(1)全球的太阳辐射空间分布: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2)我国的太阳辐射空间分布: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增。我国太阳辐射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
2、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 包括纬度、昼长、地势和天气四大因素
①纬度因素: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获得的太阳辐射多。
②昼长因素:白昼越长,则日照时数越多,获得太阳辐射越多;
③地势因素:海拔越高,大气越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获得太阳辐射多;
④天气因素:晴天,云层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获得太阳辐射多。
四、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直接提供光热资源;维持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等)。
五、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讯;扰动磁场,产生“磁暴”现象;极地高空出现“极光”现象;影响气候(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第三讲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一、 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方向: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东经度数增大或西经度数减小的方向就是地球的自转方向)。
2、速度:
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角速度除两极外,其余都相等,约为15°/小时。
②影响线速度大小的因素:纬度和海拔
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海拔越低,线速度越小;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赤道线速度为1670km/h,南北纬30°为1447km/h,南北纬600是赤道的一半,为837 km/h,由此可判断高、中、低纬。
二、区时的计算
1、地方时:
(1)同经度同地方时,不同经度不同地方时。经度每隔15°地方时差1小时,1°差4分钟。
(2)光照图中已知地方时的确定:
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或0时;
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
2、区时的计算
(1)时区计算:某地所在时区数=该地经度÷15°(余数若小于7.5,则直接舍去;余数若大于7.5,则在结果上加一个时区)。
(2)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即120°E的地方时。
(3)世界时:即0(中)时区的区时,也是0°经线的地方时,又叫国际标准时。
找° 经线 和 0时 经线 ,从0时经线向东到180°经线为新的一天,其余为旧的一天。
三、 晨昏线的判读与应用
1、晨昏线的判读 :顺着自转方向,由昼进入夜的是昏线,由夜进入昼的是晨线。
2、晨昏线的主要特征:
(1)晨昏线平分地球,是一个过地心的大圆。
(2)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
(3)晨昏线所在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4)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为春分(3月21日)或秋分(9月23日);与极圈相切,为夏至或冬至。
夏至(6月22日)的判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或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
冬至(12月22日)的判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或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
(5)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
● 解题时知道晨昏线,一定要绘出夜半球。
四、沿 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偏转(即地转偏向力)
(1)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北右南左)
(2)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河流向右偏,则右岸侵蚀严重,左岸堆积明显。南半球反之。河流向哪岸偏,则哪岸侵蚀。
第四讲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
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
2、速度(角速度和线速度):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1近快,7远慢)
3、黄赤交角
①大小:黄道面和赤道面的夹角,大小为23°26,。
②意义: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运动、引起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划分等一系列地理现象。
③ 若黄赤交角变大,则热带、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交角变小,则热带、寒带变小,温带变大。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 :
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纬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①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 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③ 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变化规律:
(1)太阳高度日变化: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地方时为12时。
(2)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 太阳直射点向某地所在纬线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
①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南半球达一年中最小。
②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北半球达一年中最小。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上,每年有一次太阳直射,受太阳直射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
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公式:H=90°-两点纬度差(两点是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
两点纬度差的计算遵循“同减异加”原则,即两点同在北半球,则纬度差为大数减小数;两点分属不同半球,则纬度差为两点纬度相加。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① 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② 确定房屋的朝向和楼间距: 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房屋朝北。
③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阳。
④ 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与正午太阳高度角互余。
三、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
①春分日(3月21日)、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于赤道处,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②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在23.5°N,该日全球昼夜长短分布特点有: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从北极圈到南极圈昼逐渐变短夜逐渐变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赤道昼夜等长。
③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在23.5°S,该日全球昼夜长短分布特点有: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从北极圈到南极圈昼逐渐变长夜逐渐变短;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赤道昼夜等长。
④赤道上永远昼夜平分。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
①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则北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则南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往南,昼越长夜越短。
②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则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向南移动,则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3、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 赤道与极圈之间,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4、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日出、日落方位的对应关系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则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则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则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5、昼夜长短的计算:
常规计算:根据昼弧或夜弧所占比例计算或根据日出、日落时间计算。
规律计算:同一纬线上各地昼长相等;北半球某度数纬线上的昼长=南半球同度数纬线上的夜长。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一讲地球的圈层与地壳物质循环
一、地球的圈层结构
内部圈层: 包括地壳、地幔、地核。
① 莫霍面以上为地壳,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为地幔,古登堡面以下为地核。
② 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莫霍面,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加快;古登堡面,横波消失,纵波减慢。
③地壳的特点:厚度不均 (陆地平均33KM,海洋平均6KM) ;硅铝层不连续分布,在海洋上缺失。
④ 软流层(400KM) :位于上地幔,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⑤岩石圈: 位于软流层以上,包括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⑥地核中的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
●内部圈层判读方法:先找莫霍面和古登堡面(2900KM),区分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大圈层。在地幔中找出软流层(400KM),确定出岩石圈(软流层以上),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二、地壳物质循环
三大类岩石及其特征
岩浆岩 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分为喷出岩(玄武岩,表面有气孔)和侵入岩(花岗岩)。
沉积岩 经外力作用形成,代表岩石有砾岩、砂岩、页岩和石灰岩。
其特征是具有层理构造(上新下老)和含有化石(常见沉积矿床,如煤、石油、天然气等)。
石灰岩广泛分布地区形成喀斯特地貌,我国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地区,地下溶洞广布,导致地表水下渗严重。
变质岩 经变质作用(高温、高压)形成,如石灰岩变质形成大理岩。
岩层的形成顺序: 沉积岩层,老的在下,新的在上;岩浆岩层,岩浆侵入晚于被侵入地层;变质岩层,晚于相应岩浆岩地层。
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
岩浆:“三进一出”或“一进一出”,一进是变质岩,一出是岩浆岩。
岩浆岩:一进三出。
沉积物指向一定是沉积岩,岩浆如果出来的是两个箭头,一个是喷出岩,另一个则是侵入岩。
第二讲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它们共同塑造地表形态。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内部,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的太阳辐射能,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使地表趋于平坦。
二、内力作用与地形
(一)褶皱( 岩层受水平挤压而弯曲变形,由背斜和向斜组成)
1、判断依据:
①看岩层形态: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是向斜;
②看岩层新老关系:岩层中间老、两侧新的是背斜,中间新、两侧老的是向斜。
2、对地形的影响:
①正态地形(内力挤压):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形成山岭;向斜岩层向下凹陷,形成谷地。
②倒置地形(外力侵蚀):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反而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
3、应用:背斜储油气;宜建隧道(原因是拱形构造,结构稳定,且不易储水);向斜储水。
(二)断层
成因:岩层受地壳运动产生的压力或张力而断裂、位移。
在相邻的两断层间的岩块,相对下沉的为 地堑,常形成谷地,如汾河谷地; 相对上升的为 地垒,常形成块状山,如庐山、华山、泰山 。
应用:工程建设应避开断层,因为断层处地壳不稳定;断层处易于找泉水,原因是地下水易沿断层线出露;断层处易发育成沟谷(因为断层处岩石破碎,易被侵蚀)
(三)板块运动
1、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
2、板块的内部地壳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3、板块运动与地貌:
①板块碰撞挤压(消亡边界):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挤压: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大陆板块被抬升,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如亚洲东部岛弧链、南美安第斯山脉)。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挤压:常形成高原和山脉,如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
②板块分离张裂(生长边界):常形成裂谷和海洋,如东非大裂谷、红海和大西洋。
4、澳大利亚、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位于印度洋板块。
三、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①流水侵蚀:瀑布、峡谷(V形谷)、沟谷,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喀斯特地貌
②流水沉积:山麓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③风力侵蚀:风蚀蘑菇
④风力沉积:沙丘、黄土高原
⑤冰川侵蚀:冰斗、角峰、U形谷,如挪威峡湾、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
⑥海浪侵蚀:海蚀地貌(海蚀柱、海蚀崖)
注1: 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力作用显著,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多冰川作用,,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如海蚀崖、海蚀柱等。
注2: 河流上游高山峡谷,表现为流水侵蚀;中游河道变宽,为流水搬运;下游平原地形,为流水沉积,颗粒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
四、河岸与流水作用:
河道比较平直时,一般考虑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南半球左岸侵蚀,右岸堆积。
河道比较弯曲时,不论哪个半球,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五、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方法:
有褶皱,说明经历了水平运动;有断层,说明经历了垂直运动;先地壳下降,后沉积作用;先地壳上升,后外力侵蚀。
第三讲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基本原理
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
大部分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后增温。地面增温后形成地面辐射,大部分 地面辐射的热量被大 气吸收 ,使大气增温。大气增温后形成大气辐射,其中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它把热量还给地面。(即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2、两种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二) 原理应用
白天气温高低用削弱作用解释,晚上气温高低用保温作用解释;比较温差大小既要讲白天的削弱作用,又要讲晚上的保温作用。
不分白天黑夜的,则用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多少来解释,如: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越高,大气稀薄,吸收的地面辐射越少,气温低);CO2增多,全球变暖(CO2增多,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增强)。
解释农业生产中的一些技术措施: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深秋利用烟雾防霜冻;华北地区早春农民利用地膜覆盖进行农作物种植;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糖分积累。
二、热力环流
(一)热力环流的形成
1.热力环流是由于 地面冷热不均 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 最简单 的形式。
2.形成过程:地面冷热不均引起大气的垂直运动,造成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导致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
3.两个方向:垂直方向(与冷热有关,热上升冷下沉);水平方向(与气压差异有关,从高压流向低压)。
4.等压面的凹凸关系:在同一高度上,气压高,等压面向上凸;气压低,等压面向下凹。
(二)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
1.海陆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白天陆地增温快,气压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夜晚,陆地降温快,气压高,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
2.山谷风: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白天山顶升温快,气流上升,形成谷风;夜晚,山顶降温快,气流下沉,形成山风。
3.城市风:城市热岛效应是关键。
三、大气水平运动——风
1. 风向的判断:
首先明确高低气压;其次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垂直于等压线,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 ;确定南北半球后,画出风向( 北右南左, 近地面风向偏转300-450,高空风偏转900);读出风向( 风的来向 )。
2. 风力的判断:同一幅气压形势图中, 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强 。
3. 判读天气状况:低压中心和低压槽控制区多阴雨天气;高压中心和高压脊控制区多晴朗天气。锋面多出现在低压槽,无论是南北半球,一定是左冷右暖。
4. 判断季节:大陆上形成低压,说明陆地比海洋气温高,为夏季(北半球7月,南半球1月);大陆上形成高压,说明陆地比海洋气温低,为冬季(北半球1月,南半球7月).
第四讲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锋面系统与天气
冷锋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
(1)天气:过境前:(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
过境时:阴天、大风、降温、雨雪天气。
过境后:(受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2)降水位置:冷锋锋后雨。
(3)实例: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冬春季的沙尘暴、一场秋雨一场寒。
2 . 暖锋: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
(1)天气:过境前:(受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
过境时:连续性降水。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过境后:(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2)降水位置:暖锋锋前雨。
●锋面过境前后,气温下降,气压升高的是冷锋;气温升高,气压降低的是暖锋。
3. 准静止锋 :6、7月份江淮地区的梅雨;冬半年贵阳多阴雨冷湿天气。(降水特征:阴雨连绵)
二、低压、高压系统
1. 气旋(低压系统) :
水平方向由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垂直方向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
实例:夏秋季节东南沿海的台风(热带气旋)。
2. 反气旋(高压系统)
水平方向由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垂直方向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
实例:7、8月份长江中下游的伏旱(副高);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亚洲高压)。
● 过境前后,气压先降低后升高的是气旋;先升高后降低的是反气旋。
第五讲全球气压带、风带
一、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季节移动
1、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2、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赤道低气压带高温多雨;副热带高气压带炎热干燥;副极地低气压带温和湿润;极地高气压带寒冷干燥;低纬信风带炎热干燥;中纬西风带温和湿润;极地东风带寒冷干燥。
● 绘制气压带风带简图。
二、季风环流
1.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对气压带的影响:
7月份,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压)所切断,仅在大洋中存在着高压区域。
1月份,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所切断,仅在大洋中存在着低压区域。
2.东亚季风: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盛行东南风,高温多雨;冬季盛行西北风,寒冷干燥。
分布在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
气候类型有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我国东部季风区,秦岭—淮河以南(南方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秦岭—淮河以北主要是温带季风气候。
3.南亚季风: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夏季)。
夏季盛行西南风,高温多雨;冬季盛行东北风,温暖干燥。
分布: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和我国西南地区。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
● 1月份,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左偏转,因此澳大利亚的西北部形成西北风。
● 7月份,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形成南亚地区夏季的西南风。
● 季风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多旱涝、寒潮等灾害(不利)。
第六讲气候类型
一 气候类型的判读:
根据 分布 判断气候类型:
根据 气候特征 判断气候类型:
①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高温多雨。
②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年降水量750—1000mm)
③热带季风气候: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年降水量1500—2000mm),自然带为热带季雨林带。
④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全年炎热干燥。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
⑤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⑥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夏季高温多雨,冬季 低温少雨 。
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⑦温带季风气候: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夏季高温多雨,冬季 寒冷干燥 。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⑧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全年温和多雨。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⑨温带大陆性气候: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全年降水稀少。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
● 6、7、8月,气温最高,为北半球;12、1、2月,气温最高,为南半球。
最冷月均温﹥150C, 为热带;最冷月均温00C-150C,为亚热带气候;最冷月均温<00C,为温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均温在00以上,但最热月均温在200C以下,气温年较差小。月均降水量﹥50mm为多雨,<50mm为少雨。
3、特殊地区气候类型的判断:
① 4处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且沿岸暖流的影响);和中美洲东北部(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且沿岸暖流的影响)。
② 非洲赤道地区东部的热带草原气候:东非高原地势较高,上升气流弱,降水较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二 气候类型的成因分析: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洋流。
1、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 影响 正午太阳高度 的大小、 白昼的长短 等,获得太阳辐射的多少。
纬度低,气温高;纬度高,气温低。
(2)地形(高度、地势):
海拔高,气温低;海拔低,气温高。阳坡温度高,阴坡气温低。
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温度高。高大山地对冬季风的阻挡,温度高。
背风坡,焚风效应,温度高。
(3)海陆位置:
距海近 ,海洋性越强,与同纬度陆地相比,夏季凉爽,冬季温和, 气温年较差小 ;
深居内陆 ,距海远, 大陆性强 ,与同纬度海洋相比,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气温年较差大 。
(4)洋流: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2、影响降水的因素
(1)大气环流(包括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
低气压带、西风带、夏季风影响降水多;高气压带、信风带、冬季风影响降水少。
(2)地形: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3)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4)洋流
三 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的比较:
1、先比较两地的气温差异: 包括 气温高低(1月均温、7月均温、年均温)、气温年较差大小 ;
2、再比较两地的降水差异: 包括 年降水量的多少、降水季节变化大小 。
第七讲水体运动
一、水循环
1、环节:蒸发(包括植物蒸腾)、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2、类型:海陆间大循环、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
3、意义:塑造地表形态;促进物质迁移、能量交换;维持全球水量动态平衡;促进陆地淡水资源的更新和补充。
4、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①人类影响最显著的环节是地表径流,如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
②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减少洪涝灾害;
同时使蒸发增加,降水增多,调节气候。
③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蓄洪能力下降;减弱湖泊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④城市路面硬化:下渗减少,减少地下径流,增加地表径流,造成城市内涝。
⑤用水不当:河流上游地区过度饮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
二、河流补给和特征
1、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
① 雨水补给: 径流量与降雨量的变化大体一致。如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
② 积雪融水补给: 春季气温升高,冬季的积雪融化常形成春汛。如我国东北地区的河流。
③ 冰川融水补给: 径流量与气温变化相一致。如我国西北和青藏地区的河流。
④ 湖泊水补给: 湖泊对 下游 河流径流起调节作用,使下游径流量季节变化小于上游河段。
⑤ 地下水补给: 地下水补给具有普遍性。
2、河流的水文特征: 主要包括径流量的大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小、汛期的时间及汛期长短、含沙量的大小、有无结冰期及结冰期长短、流速的快慢及是否含有水能资源等。
三、流域综合开发
1、流域开发的条件: 水能资源(径流量大、落差大);地形、地质条件;市场条件;工程条件。
例:水能资源丰富;市场需求量大;移民少;淹没土地少;地形崎岖,地质条件复杂,不利于工程建设;生态环境脆弱,易破环。
2、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
先分析流域的水资源开发(防洪、发电、航运、灌溉、供水、旅游、养殖等),再结合流域其他资源状况、环境问题来分析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发展方向和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以长江中游的湖南、江西为例: 开发水能资源;发展旅游业;多丘陵地形,发展立体农业;利用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植树造林,保护植被;防治污染。
3、河流发展航运有利条件:
① 自然条件:地形平坦,水流平稳;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降水均匀,径流季节变化小;无结冰期(或结冰期短),通航时间长;河道宽阔平直,水深。
② 社会经济条件:流域内经济发达,人口、城市密集,运输量大。
以长江为例:
有利:中下游江阔水深,地形平坦,水流平稳;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流程长,通航里程长;流域内人口密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运输量大;与铁路、海港相连,便于水陆联运。 不利:水位季节变化大。
四、洋流及其地理意义
1、洋流的分类:
暖流:较流经海区水温高,由低纬流向高纬。寒流:较流经海区水温低,由高纬流向低纬。
暖流经过水温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寒流经过水温低,等温线向低纬凸(高高低低)。
洋流流经海区等温线凸出的方向为洋流的流向。
2、影响因素 :盛行风是主要动力,其次还受地转偏向力、陆地轮廓等因素影响。
洋流 分布规律:
●绘制模式图,结合模式图理解记忆,在模式图中找出哪些是风海流。
(1)副热带环流:中低纬海区、以副热带为中心、“北顺南逆、东寒西暖”。
(2)副极地环流:中高纬海区,以副极地为中心、“北逆南无、东暖西寒”。
(3)西风漂流:南纬40°—60°,自西向东,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4) 北印度洋 季风环流:夏顺冬逆(原因:北印度洋夏季盛行西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常用北印度洋季风洋流来判断季节,请务必记牢!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影响沿岸 气候 :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维持全球水热平衡。
暖流增温增湿: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有重要影响。
寒流降温减湿: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与沿岸寒流有关。
(2)影响 海洋生物 :寒、暖流交汇处形成渔场,如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日本的北海道渔场和英国的北海渔场;上升补偿流形成渔场,如秘鲁渔场。
(3)影响 航海 :顺流航速快、省燃料,逆流航速慢、耗燃料;寒、暖流相遇常形成海雾;洋流从高纬度地区带来冰山,不利航运。
(4)影响 海洋污染 :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气候、植被、水文、土壤、地形地貌等。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若综合题中出现要求“描述该地的自然地理特征”,请从以上这几个方面进行描述。
以我国西北为例:深居内陆,距海遥远,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少;河流欠发育,多内流河;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地貌多荒漠戈壁。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一 )从赤道 到 两极 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
以热量为基础,在低纬、高纬最为明显。自然带大体上南北更替,东西延伸。
(二) 从沿海 向 内陆 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
以水分为基础,在中纬度最为明显。自然带大体上东西更替,南北延伸。从沿海向内陆往往表现为森林—草原—荒漠的景观变化。
(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成因: 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先增加后减少。因此基础条件是水热状况的变化,自然带大体上垂直更替,水平延伸。
山麓的自然带(基带)与山地所在地的水平自然带一致,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更替与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相似。
一般来说,海拔每上升1000m,气温下降60C.所以从山麓到山顶垂直自然带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雨林带、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针叶林带、灌木林带、草甸带、高寒荒漠带、冰川带。
2.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即山地物种丰富的原因): 纬度与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纬度越低,山地自然带数量愈多,垂直带谱越复杂。
3.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的影响因素:
① 不同山体的比较:纬度越低,热量条件越好,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越高。
② 同一山体的比较:阳坡,热量条件好,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背风坡,受焚风效应影响,同一海拔气温要高于迎风坡,自然带分布海拔高。
4.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① 温度因素——低纬温度高雪线高,高纬温度低雪线低;阳坡温度高雪线高,阴坡温度低雪线低;夏季气温高雪线高,冬季气温低雪线低。因此,雪线高度与气温成正比。
② 降水因素——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
③ 地形因素——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
影响林线高度的因素:
① 温度——温度高,热量充足,山地林线分布高;温度低,热量不足,山地林线分布低。
② 降水——降水多,山地林线分布高;降水少,山地林线分布低。
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第一讲自然资源
一、风能
1、特点:
优:可再生、清洁无污染、发电成本低; 缺:能量密度低、受季节影响,风速不稳定、贮存输送困难。
开发条件:
自然: 风力资源丰富; 社会经济: 市场需求量、资金技术状况、风电优点、风电用地、政策条件。
例:江苏发展风力发电的优势条件:地处沿海,夏秋季节夏季风影响大,风力资源丰富;地形平坦;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经济发达,资金雄厚,技术力量强;国家政策支持;风电清洁无污染,有利于改善大气质量。
例:西北地区建设风力发电场的区位条件:
有利:风能资源丰富;可供建设风电场的土地广阔,地形平坦。
不利: 当地经济落后,人口稀少电能需求少;离东部(用户)较远,需长距离输电;当地基础设施(如电网等)不足;建设成本高(投资大),当地资金不足,技术落后。
二、太阳能
1、特点:
优:可再生;清洁无污染;能量巨大; 缺:能量密度低,利用困难;受天气影响大;占地广,投资大。
开发有利条件:
自然: 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形平坦;
社会经济: 能源需求量大;经济发达,资金充足,技术发达;光伏产业基础好;政策支持。
三、自然资源分布特征的描述:
资源的种类、资源的数量(储量)、资源的分布(分布广或者分布集中,集中在哪里?)等。
我国南方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为例: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分布广。
第二讲自然灾害
一、自然灾害的分类:
①气象灾害:干旱、暴雨、洪涝、台风(飓风)、寒潮、低温冻害、沙尘暴等。
②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
③海洋灾害:热带气旋、风暴潮、海啸等。
二、气象灾害
1.洪涝: 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河流的中下游。
(1)成因:
自然: 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在夏季;流域面积大,支流众多,且河道弯曲;下游地势低平,泄洪不畅; 人为: 上游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严重;中下游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能力下降。
(2)防御措施
工程措施:上游:植树造林;修建水库;中游:退田还湖;修建分洪区;下游:疏浚河道;加固大堤;开挖入海河道。非工程措施(通用):加强监测和预报;加强宣传,提高防灾抗灾意识;建立紧急撤离计划和应急机制。
2.干旱
(1)分布:华北地区春旱3-5月,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7-8月
(2)危害:粮食减产,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
(3)措施:加强监测和预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培育耐旱作物;发展节水农业;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3.台风
(1)分布:东南沿海的夏秋季节(2)成因:热带气旋
(3)危害:狂风暴雨、风暴潮(有利:可缓解南方夏季高温酷暑和干旱)
(4)措施:加强监测和预报;提高防灾抗灾意识;建立紧急撤离计划和应急机制;营造防护林等。
4.寒潮
(1)时间:冬半年(春秋季危害大),分布在中国大部分地区。
(2)成因:冷锋带来的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
(3)危害:农作物冻害、交通受阻、通信中断、不利于人们出行。
(4)措施:加强监测和预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培育耐寒作物;发展大棚农业;提前做好防寒工作。
三、地质灾害
1.地震
(1) 分布: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2) 危害:诱发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摧毁建筑物;危及财产及生命安全;影响交通与通信。
●地震震源深度一般发生在岩石圈。
2.滑坡、泥石流
(1)分布:我国西南地区
(2)成因:地质条件复杂、地形崎岖;不合理人类活动。
(3)危害:摧毁建筑物;危及财产及生命安全;影响交通与通信。
3.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加强监测和预报;提高防灾抗灾意识;建立紧急撤离计划和应急机制;加固建筑物,避开危险区。
第三讲全球气候变暖
一、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近百年来,全球气温呈波动上升的趋势,自然原因是目前正处于温暖期,人为原因主要是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和毁林,尤其是热带雨林遭破坏,导致二氧化碳增多,吸收的 地面辐射 增多,温室效应增强,全球变暖。
二、全球变暖的影响:
(1)引起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海水入侵、海岸侵蚀加强;地下水位上升,土壤盐渍化;海岸线缩短;影响沿海水产养殖;破坏港口建设等。
(2)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3)增加极端天气的发生频率,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事件的增加;
(4)影响农业生产,中低纬度地区气候变干,作物减产;高纬度地区热量增加,作物增产;但世界粮食总产量减少。
(5)影响工业生产,减少高纬度地区供暖的能源消耗,增加低纬度地区制冷的能源消耗,总体上能源消耗增加。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6)扩大疫病的流行,危害人体健康。
三、应对全球变暖策略:
(1)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
(2)增加温室气体吸收:植树造林,减少森林植被的破坏。
(3)适应气候变化:培育新品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4)加强国际合作。
第四讲地貌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平原是聚落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平原地区的聚落相对集中,山区聚落相对分散,山区聚落多位于山间盆地或谷地。
2、我国北方平原地区,聚落规模较大,多呈团聚型 、棋盘式格局;南方平原地区,聚落多沿河道延伸(取水方便、水运便利),呈条带状。
3、我国西北地区,聚落多分布在绿洲上,主要呈带状分布于山麓冲积扇地区(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地形平坦)。
4、青藏高原,聚落多分布在河谷地区(地势相对较低,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如雅鲁藏布江大河谷。
5、山区和平原聚落分布特征比较: 从规模、密度、分布形态三方面比较。
与平原比较,山区聚落规模小,密度小,沿河流(河谷)分布,呈带状。(平原聚落规模大,密度大,大多呈团聚型。)
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交通线路尽量选择平原和河谷地形,避开陡坡、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尽可能多的经过居民点,避免占用耕地。在山地地区,人们通常会把线路地址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河谷地带,线路呈“之”字形,尽量与等高线平行,降低道路坡度。
2、在山地地区,人们通常首先建造成本低、难度较小的公路,其次才是铁路。
3、山区和平原交通分布特征比较: 从交通运输方式、交通线路密度、线路形态三方面分析。与山区相比,平原地区交通运输方式多样,交通线路密度大,呈网状。(山区交通运输方式单一、以公路为主,交通线路少,呈条带状。)
1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 文中水印 等,在此 一并致谢 !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 文末留言 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点击 阅读原文 ,获取更多内容。
顺手点击文末四符
分享收藏在看点赞
这是我们坚持不断
持续不停更新动力
地理答题技巧十大问答
特约特级教师学而思培优文综女神红飞老师针对性的回答了同学们提出关于地理学习的问题。我在这里整理了相关知识,快来看看吧!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总结
一、前提:熟悉区域地理,掌握双基和主干知识。
二、基础:明确高考地理常见简答题的答题思路。
三、关键:熟悉近几年地理考题常见的答题模式
◇近几年地理考题常见答案的组织模式之归纳:
1) 原因(自然、人为) 2) 条件(有利、不利) 3) 影响(正面、负面) 4) 区位(自然、社会、经济)
5) 效益(经济、社会、环境) 6) 措施(生物、工程、技术)
7) 重大工程意义(两端、中间)或(政治、经济、民族、国防) 8) 要素(总量、结构) 9) 评价( 积极、消积)
◇近几年考题常见的地理特征描述答案组织模式之归纳:
1) 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生物、矿产或其它资源)
2) 位置特征(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相邻位置)
3) 水系特征(支流、流程、流域、流向)
4) 水文特征(流量、水位变化、流速、含沙量、结冰期)
5) 降水特征(降水总量、雨季长短、季节变化)
6) 气候特征(气温、降水、季节组合)
7) 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地势起伏、主要地形区、海拔状况)
8) 农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种植历史经验和单位面积产量、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专门化水平等方面概括)
9) 工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工业的发达程度、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方面概括)
10)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和分布规律(主要从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规律)和时间分配(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大小)两方面概括)
◇分布规律问题:
从总体上看是把握点线面是哪种分布趋势?
1) 点状分布一般有沿某个方向区域较稀或较密;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
2) 线状分布应说明其沿哪个方向的走势及其稀密特点。
3) 面状分布应说明该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即东南西北的界限;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及大致的面积。
4) 点、线、面综合考虑解答。
四、提升:明确题中常见行为动词的答题要领
简述--简单扼要叙述,须把握要点;
简析--简单分析,提出论点即可;
描述--对事物的外部特征予以描述;
综述--对事物的总体特征予以概括叙述;
说明--对原理、成因、规律进行说明;
写出--对图像或事实的主要内容予以呈现;
分析--对地理事物或现象予以剖析、分解,分析原因、分析局部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如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分析事物间的联系等;
对比(比较)--列表比较相同、相异、相反、相似的地理事物,可先后对比或并列对比;分析相同事物间的差别、不同事物间的联系;
评价--对地理环境、措施、对策、布局进行实施可行性评价或优势与不足评价,这需要平时树立科学的观点,具备正确的地理思想;
概括--对文字材料或图像内容予以概括要点等。
五、实践----主观性试题的答案要求 “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切中要点”是文综规范化答题的宗旨。
1.注意从图中和材料中提取全面、准确、有效的信息,并能够适当地迁移知识
2.规范用语,回归教材;
3.有多少问,分多少(段)答题,分段分点答题,每个要点尽量序号化。 有条理,分点答题,形成“知识链”,做问答题首先要了解答题的步骤,问什么就回答什么,问几个问题就分几节写。 可根学题目的给分来组织答案,一般一个要点是2分或3分.这样如果是8分的题至少就得答出四个要点。
4.要点不自相矛盾、不重复;
5.在指定试卷区内作答,书写整洁,字迹工整,反映思维的逻辑性,卷面整洁,从形式上达到卷面的完美。 因为清晰的卷面能赢得阅卷者好感,也许会给你带来意外的收获。 (符合“网阅”要求)
答题技巧十大问答
问题1:老师,地理大题怎么分析?不会做答,求帮忙!!!谢谢了
学而思培优文综女神红飞老师:大题的分析通常分两种方式,一是心里的模板。 咱们地理大题很多题目具有固定的分析方式,比如农业区位因素就是需要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考虑,自然就是要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最少要包括市场、交通、政策、技术、劳动力等等。 这种固定分析角度在上课的时候老师基本都讲过的,如果没有,网上也有很多,可以搜搜看看,不过要结合具体省份的具体情况。 这是提前做到心里有底。 第二就是对于材料和题干的仔细研读,关键词寻找。 首先模板是要在具体题目中根据重点强调的。 其次通常题干和材料给出的关键词通常会是答案的来源。 一定要仔细重视每一个词!比如说到政府补贴或者政府号召,就是要考虑政策;说到山区或平原就要考虑到地形。 当然除了这两点,最基础的是要对于基础知识点有良好的把握,这样才能够对于问题足够敏感,心里足够有数。 道和术相结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题目问题,获得高分!
问题2:地理大题得分不高不知道如何答题感觉无从下手
学而思培优文综女神红飞老师:其实咱们地理大题相比于文综其他科目大题来讲算是比较好得分的,一方面分析的难度不是很高,通常答案要点都可以从材料描述中寻找到关键词,进而丰富成答案。 这要求我们关注材料每一句话,并努力从中挖掘关键信息,和已有知识匹配,形成答案。 另一方面其实每一类型的大题思路比较固定,这种类似于模板的东西在地理大题思考的时候很有用,能过帮助我们形成思路并减少遗漏要点的的可能。 比如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重点一共只有五个方面:流量、流速、水位汛期、含沙量、结冰期。 那么如果我们记住了,以后再遇见类似的题目,就可以按照这个思路依次比对,筛选这道题材料和题干中涉及到了五条中的哪一点或者哪几点,然后重点展开。 总的来说,第一步都是要先对课本知识点有一定的掌握,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材料,并积累大题模板,以后遇见大题就会有思路的多。 有经验的老师一般会整理答题套路,如果学校老师没有给出,网上也有很多可以参考的,不过最好和本省题目相结合,具体考试的到时候根据具体题目再进行具体重点展开,积累多的一定会有所提高的!
问题3:老师,关于大问题的技巧和模板是怎样的
学而思培优文综女神红飞老师:大题的技巧一共无非就三个方面,一是前提对于知识的把握,这样看到题目能够第一时间联系并定位到所学知识点,提高对于知识点的敏感性;二如果算是技巧的话,那就是仔细读材料和题干,一个字都不要放过!每一个字都有可能成为答案的来源,尤其是有些时候题目比较新颖,通过研究题目和材料会提供大多数的答案信息。 比如题干涉及补贴,那答案基本就要涉及到政策支持;比如题干强调喜温凉,那答案就要强调这地方气候特征,比如纬度高,光照弱,或者全年温和等等。 第三就是积累答题思路和模板,比如答农业区位就是要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自然需要涉及气候、地形、土壤、水几方面;社会最少要涉及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技术几个方面。 这样做题的时候就能提前心里有数也不慌了。 这种模板大部分老师都会总结,如果没有的话上网搜搜会发现特别多~不过一定要结合具体省份考试情况哈。 有了基础模板之后再做题的时候还要自己总结,将模板具体化,并且结合材料进行具体分析才行,这样模板才能给咱们帮助~加油!
问题4:老师,最后三十天如何提高地理选择题?对于涉及农业的常识性选择题如何才能不失误?
学而思培优文综女神红飞老师:首先,选择题不好最主要的原因很可能是基础知识点的漏洞。 现在咱们高考的时候很可能每一个选项都涉及了不同的知识点,其中一到两个知识点如果有漏洞就很可能选错答案。 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讲回归课本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都知道知识具有遗忘性,因此这些天我们可以每天花半个小时时间好好过一个章节的知识点,一共章节也不多,剩下的时间肯定够了。 基础知识过一轮就会发现好多原来选不出来的选择题,其实根本没有干扰项,知识清楚了就能够选出来,这对于做选择题会有特别大的帮助。 常识的内容更是如此,最好的办法就是背了,因为不涉及太多理解的内容,比如季风水田农业、大牧场放牧业等等,就叫这个名字那没办法了,咱们只能去记。 不过在记背的时候也可以想一些办法,进行理解记忆逻辑记忆。 比如通过大气环流能够知道不同经纬度海陆位置是什么气候以及大概的地理位置,然后能够了解气候特征进而就知道了植被,对应记住的具体类型就可以了。 第二点,当然只看书也是不行的,平时跟住老师的复习,一模二模题保持手热,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每做一道题要把每一个选项都弄清楚,不明白的要想方设法弄懂。 就像你要给别人讲,要讲明白一样的要求,这样虽然一晚上可能只能做几道题,但是也会有真正的的收获!最后的阶段放平心态,我们解决了一个问题,考场就会少遇见一个,我们就会多的几分。 越到最后,除了知识,越考察大家的心里素质。 加油!
问题5:老师感觉自己知识点背的很熟了但是做题没有分尤其是地理选择题错很多不知道原因出在哪
学而思培优文综女神红飞老师:文综选择题分数很高,两道选择题差不多就等于一道大题了,所以常说得选择者的天下。 而选择题其实是我们文综最好提分的部分,比大题快得多,因为大题对于学科素养的要求会更高。 选择题丢分多一般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知识点不扎实,不系统。 很多时候我们每个知识点都努力的的背了,但是对于知识和知识之间的联系关注到不够,这样在进行综合考察的是后就不知道怎么应对了。 比如农业区位因素就算我们背下来了,我们知道这道题应该答气候因素,但是对于相应气候知识无法迁移过来,更不知道海陆位置和地形都对气候有影响,可能就无法更全面回答这道题。 所以如果咱们基础知识掌握的不错,下一步就是要自己画画逻辑思维图,将知识点进行串联,尤其是自然地理,内在关联想很强的。 第二个原因是读题不够仔细。 很多题目我们一对答案就豁然开朗,但是自己做的时候就是选不出正确答案。 比如问我们洪涝灾害空间分布的特点,人家说夏天严重,就是不对的,因为夏天是时间概念。 所以很多同学会在这部分丢分,就是对于题干理解的不够。 当然还有就是每年都会有些题目思维真的很难,所以错两道以内一般我们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最好不要多错,累加起来很可怕的。 对于我们就是从今天开始每天一个章节知识点,先扎实自己基础,同时对本省市近年来的题目进行练习(新课标全国就做全国),而且要每道题吃透后再做下一道,不会的翻书问老师同学,否则自己默默刷题完全没有意义。 平常练习时候注意图解法、因果联系法、排除法、代入法、优选法五种大方法的灵活运用要注意选择题的提升不会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点点的提升,错题数量会逐渐减少,但是要做到全对也是非常难的,因此一般学生每科错一道题到两道是可以原谅的,再多就要特别加强了。 坚持就是胜利,加油!
问题6:老师大题如何分点合适
学而思培优文综女神红飞老师:大题从考官阅卷角度上来看,考官当然最喜欢清晰明了一眼能够看清你有几条,能够顺利找出关键点的答案了。 至于具体如何分点,第一最普遍的就是标记清楚。 具体题目的话还要根据题目来针对性处理。 比如问条件,我们可以用自然人文的思路,或者有利不利的思路来进行大点划分;问原因也可以从主观客观两方面也就是人为自然两方面;问影响自然就是积极消极。 如果问的更加细致,比如问某地种植某种作物的自然原因,那就要从气候、地形、水源、土壤四方面来答。 大的角度划分是靠咱们平常的积累,小的角度的划分通常上课的时候老师都会讲过如何分析这一问题~按照先分大点,每个大点按照具体指示分成小点,每个点标记序号,考官看起来赏心悦目,咱们的分数得起来也就会越容易的~
问题7:老师我选择题老错一大堆,人家蒙的都比我对的多,但我也看书的,就是不会应用。 。
学而思培优文综女神红飞老师:地理的选择题还是挺难的,一部分考察的比较基础,但是通常涉及的知识点比较细致也比较多。 而且咱们地理的一个问题是教考分离,就是考试的知识点相比于书上的知识点要多的多也要深入的多。 所以如果光是看书的话确实很难应对考试,上课的时候老师针对于知识点进行的发散展开思路拓展等等对于大题特别重要,因此复习不光是看书,也要看笔记,如果老师讲的也比较少,建议可以考虑参考教辅书,比如五三之类的都还比较好用,参考对于知识点的展开和细化,以及不同的角度,这样才算是真正的掌握了知识点~出了知识点本身之外,咱们不要纠结于自己错了很多,咱们更多要去考虑自己这道题为什么错了。 比如拿出自己做的一套卷子,来分析,画个饼图,因为知识错的有哪些,因为读题不仔细的有哪些,因为思路不理解的有哪些,每一道题每一个选项都要想明白,这样我们就知道自己到底为什么错了,也就知道该如何针对性联系了!
问题8:怎么找全答题点
学而思培优文综女神红飞老师:这个问题和刚刚同学提高的大题怎么分析其实是有共同点的。 怎么找全答题点,一是心里的模板。 咱们地理大题很多题目具有固定的分析方式,比如农业区位因素就是需要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考虑,自然就是要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最少要包括市场、交通、政策、技术、劳动力等等。 这是提前做到心里有底。 这个知识点的每个题都在这框框里,每一个依次考虑就行了。 第二就是对于材料和题干的仔细研读,关键词寻找。 首先模板是要在具体题目中根据重点强调的,材料涉及多的要重点展开,没涉及的可以考虑少说甚至不说。 其次通常题干和材料给出的关键词通常会是答案的来源。 一定要仔细重视每一个词!比如说到政府补贴或者政府号召,就是要考虑政策;说到山区或平原就要考虑到地形。 筛选好基础答案。 有时会一些具体题目角度比较新颖可能也会涉及一些具体当地的因素是咱们课上没有讲过的,这种通常材料中会有描述,进行提炼放入筛选好的答案中就行了。 这样通过联系基本是能够答到绝大部分的采分点的。 不过咱们文科的答题给满分也不太容易,先做到点找全,每点丰富好,就离高分很近了!
问题9:地理感觉该背的都背了就是成绩低尤其是选择题很差怎么办呢
学而思培优文综女神红飞老师:咱们地理的情况是光是背可能还不行,出了记背知识点之外,还需要搞清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因为考察时候通常是很多关系性知识点一起考察。 搞清楚了联系在做题的时候能够更快的迁移串联,正确率也会更高。 二,就技巧来讲的:图解法、因果联系法、排除法、代入法、优选法都可以练习用一用。 图解法最重要,主要意思分为多种,如果要是无图材料考题,可以通过简单绘图方法得出。 简图材料考题也可以自己画上辅助线,特别是有等值线的题目。 图片比较详细,但是看不出来的,可以采用图图转换法,用在局部整体中替换,找到切入点。 我们地理就是要看明白图,弄明白图中的要素,等温线、等高线、经纬度等等,并且结合各个答题要素就可以迎刃而解。 因果联系法,就是这种联系将地理事物的本质和现象联系起来,既有自然地理事物之间和人文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有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 通过根据地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由因导果或由果溯因来判断。 应注意两点:一是确定因果联系类型,是以因求果,还是以果溯因;是一因一果、一因多果,还是多因一果、多因多果。 二是获取图文信息,并条用知识行进思维链接,确定四选项与题干的因果关系是否成立。 排除法一般用来解决文字性材料,一般有两个明显错选,一个迷惑选项,需要我们找出反例。 代入法的意思就是把选项内容带入题感,一般计算类和关联类比较实用,这种题少,但是很难。 对于优选法,我们要注意仔细审题,有的时候涉及知识面会比较广,这时候我们要看最主导根本等等关键词,排除相对不符题意的答案,与排除法经常结合使用。 好好练习就可以灵活运用了~加油!
问题10:我经常答非所问,这该怎么解决呢
试题调研·高考状元纠错笔记·地理目录
在高考地理复习中,针对易错点,我们整理了详细的笔记内容,分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三大板块。
自然地理方面,学生需注意:1正确判断方向,掌握比例尺的缩放;2理解等值线弯曲的含义和经纬网的运用;3准确判读等高线地形图;4认识天体和天体系统,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5掌握太阳视运动和时间计算;6运用日界线解题,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特点;7阅读光照图和等太阳高度线图;8理解大气热力作用及逆温现象;9掌握风的形成、气压带风带和锋面气旋等概念;10气候类型判断,理解地形对气候的影响;11掌握地壳物质循环和岩层关系;12分析河流地貌与地表形态形成原因;13了解六大板块分布及其对环境影响;14理解陆地水体和洋流的分布及其影响。
人文地理部分,关键点包括:14人口数量、增长模式和迁移分析;15解读人口结构图和问题曲线;16分析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7理解城市等级体系和发展阶段;18农作物空间分布及其主导区位;19工业区位因素和地域类型分析;20交通运输方式选择和评价。
最后,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务必注意:21空间定位的准确性;22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23掌握“3S”技术的应用;24了解荒漠化防治、水土流失问题;25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重要性;26区域整治与发展的核心概念;27正确分析和应对地理探究性试题。
高一地理大题答题技巧
地理,这门课程在与高中其他的课程相比,它有着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文理交融。 理科的严谨性与文科的灵活性,它都包含其中。 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地理大题答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地理大题答题技巧1.设问形式
描述事物即表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高考中特征描述类试题,设问形式一般有“说明”图中沙尘暴多发区的地表环境“特点”,“描述”图示地区年降水量或地形区“分布状况”,“简述”图中某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从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水流速度、流量季节变化等方面
“归纳”河流的“主要特征”等。
2.答题模板
解答特征描述类试题的基本思路如下:
区域空间定位(经纬网定位法和区域特征定位法相结合)
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和图文信息
特征分析(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包括区域内地形、土壤、气候、河流、湖泊、自然带、自然资源等地理要素的基本特征;区域人类活动的主要特征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游业等经济活动的基本特征及其主要成因等)
梳理、组织语言,把握关键词
简洁、准确描述
3.解答特征描述类试题应注意以下两点
(1)要正确解答特征描述类试题,就要掌握描述的方向和角
度,即从哪些方面去分析
①地形特征:地形类型(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地形起伏状况,主要地形区名称及分布。
②地势特征:地势起伏状况(如西北高、东南低),地势高低(如青藏高原地势较高)。
③地表环境特征:气候(湿、热、冷、干)、植被状况、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河流发育程度等。
④河流的水文特征:水量、汛期(长短、次数)、结冰期、凌汛、含沙量、水能蕴藏量等。
⑤河流的水系特征:发源地、流向与注入海洋,长度与流域面积,支流(多少、对称与否)及河网形状,上、中、下游的划分,流经的省区、重要城市、主要地形区。
⑥气候特征:气温(季节变化、积温、生长期)——热量条件,降水(季节变化、干湿变化)——水分条件,气温和降水的组合状况(如雨热同期)。
⑦农业生产特征: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农作物种类及分布、农业部门结构、生产水平(商品率、机械化水平、生产经营方式、集约化程度、专业化水平)。
⑧工业生产特征:地域分布、发达程度、主要部门及结构、技术水平。
⑨区域特征: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自然环境特征(地形、气候、水文)、社会经济特征(农业、工业、贸易、旅游、交通、城市、人口等)。
⑩等值线特征:等值线数值高低、延伸方向、弯曲趋势、疏密变化等。
(2)描述语言的组织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明确要描述什么,即描述的方向,主要是将地理问题和地理原理相对接,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②描述的全面性,即描述的角度和层次是否完整。
③描述的专业性,关键词不能丢而且要准确,尽量使用学科术语而不能口语化等。
高一地理五类试题解题技巧根据变化要素,预测未知
区位分析既要说明某地理事物的位置,又要说明其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
联系即是影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三大因素。 其中自然条件是基础,技术条件是保障,而社会经济因素是决定性因素。
答区位分析坚持四个原则:
一要点全,如分析影响因素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对比分析既要找出两者的相同也要找出不同。
二是主导因素突出,避免蜻蜓点水,面面俱到。
三是回答问题要具体,有针对性。
四是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区位因素。 注意根据变化的要素,推知变化的方向。 分析区位因素的思路一般是:在何处(即经纬度位置或相对邻位置)→有什么(即有哪些地理事物)→为什么(即影响地理事物的因素有哪些,主导因素是什么)→怎么样(即怎么变,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把握因与果的联系
成因分析类试题,通常的设问形式有:“试分析_地理现象的(自然或社会)原因”,“分析_地理事物的成因”,指出_形成的影响因素,简述理由,说明_原因等。
答题的基本思路是:在哪里(位置)——为什么——形成_结果。 即第一步说明位置,以明确讲述的是哪里,第二步根据要回答的内容解释原因,第三步得出结果。
在回答原因类试题时,要清楚重要地理要素的组成因子,并理解“因子”与相关“地理要素”之间“因”与“果”的联系。
高一地理记忆能力训练的途径1.形成地理知识结构
不同层次的结构组成了地理学科的整体。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认为:(1)如果懂得了基本结构中的基本原理,有助于理解其它类似的事物;(2)把一件事物放进构造好的模式里,就不易忘记。 地理科学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而“结构”则是系统的基本特征。 从某种角度看,学生的学习实际上主要是对地理知识结构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地理知识结构,促进地理知识的系统化,以达到最终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的目的。
2.重视地理图像
图像是地理信息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 教师应充分应用地理图像,努力在学生大脑中建立一定的地理知识表象,以加强学生的记忆效果。
3.利用地理技巧
大量的研究实践证明,按照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规律归纳总结出来的科学记忆 方法 在地理学习中会产生巨大的作用。 就像训练其它技能一样,记忆能力也可以经过训练而达到快速、准确、持久的目的。 在地理教学中,许多教师也先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许多可贵的记忆方法,例如口诀、歌谣、谐音等记忆法,都是些很成功的记忆方法。 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可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训练,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4.重视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自信心、愿望和兴趣等。 对于生理健康的人,都有记忆能力,而且潜力巨大,但善于利用它的人很少。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利用不同的地理教学手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只要学生愿意学,主动去学,那么记忆地理知识的潜能就能够得到充分挖掘。
5.及时复习和练习
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总是先快后慢。 这就要求教师及时组织复习,利用课前提问、阶段测验等方式反复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
知识只有在运用以后,才可能加深理解,而理解是记忆的前提。 教师在地理教学中,适时、适当地设计些适应性练习,让学生在地理练习中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强化记忆,不断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
提高学习的效率方法经验一:
1、不妨给自己定一些时间限制。 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自己产生厌烦情绪,这时可以把所有的功课分成若干个部分,把每一部分限定时间,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效率,还不会产生疲劳感。 如果可能的话,逐步缩短所用的时间,不久你就会发现,以前一小时都完不成的作业,四十分钟就可以完成了。
2、不要在学习的同时干其他事或想其他事。 一心不能二用的道理谁都明白,可还是有许多同学在边学习边听音乐。 或许你会说听音乐是放松神经的好办法,那么你尽可以专心的学习一小时后全身放松地听一刻钟音乐,这样比带着耳机做功课的效果好多了。
3、不要整个晚上都复习同一门功课。 这样做非但容易疲劳,而且效果也很差。 每晚安排复习两三门功课,情况要好多了。
经验二:
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呢?
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劳逸结合。 学习效率的提高最需要的是清醒敏捷的头脑,所以适当的休息,不仅仅是有好处的,更是必要的,是提高各项学习效率的基础。
那么上课时的听课效率如何提高呢?
课前要有一定的预习,这是必要的,不过预习比较粗略,无非是走马观花地看一下课本,这样课本上讲的内容、重点大致在心里有个谱了,听起课来就比较有针对性。 预习时,不必搞得太细,如果过细一是浪费时间,二是上课时未免会有些松懈,有时反而忽略了最有用的东西。
上课期间还有一个时间分配的问题,老师讲有些很熟悉的东西时,可以适当地放松一下。
另外,记笔记有时也会妨碍课堂听课效率,有时一节课就忙着抄笔记了,这样做,有时会忽略一些很重要的东西,但这并不等于说可以不抄笔记,不抄笔记是不行的,人人都会遗忘,有了笔记,复习时才有基础,有时老师讲得很多,在黑板上记得也很多,但并不需要全记,要记一些书上没有的定理定律,典型例题与典型解法,这些才是真正有价值去记的东西。 否则见啥记啥,势必影响课上听课的效率,得不偿失。 除了十分重要的内容以外,课堂上不必记很详细的笔记。 如果课堂上忙于记笔记,听课的效率一定不高,况且你也不能保证课后一定会去看笔记。 课堂上所做的主要工作应当是把老师的讲课消化吸收,适当做一些简要的笔记。
经验三:
学习效率是决定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如何提高自己学习效率呢?
一、要自信。 很多的科学研究都证明,人的潜力是很大的,但大多数人并没有有效地开发这种潜力,这其中,人的自信力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无论何时何地,你做任何事情,有了这种自信力,你就有了一种必胜的信念,而且能使你很快就摆脱失败的阴影。 相反,一个人如果失掉了自信,那他就会一事无成,而且很容易陷入永远的自卑之中。
二、学会用心。 要自信。 选“好题”,时间限制。 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自己产生厌烦情绪,这时可以把功课分成若干个部分,分门别类。
★高中地理大题选择题答题技巧
★高中地理答题解题技巧方法
★高中地理答题技巧和解题方法
★高中地理考试答题技巧有哪些
★高中地理主观题答题技巧及方法
★高中地理题答题技巧及解题方法
★高一地理的答题思路
★高中地理万能答题技巧
★高中地理选择题答题技巧及解题方法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script); =var s = (script)[0];(hm,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