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是选择,更是责任。
孩子的成长就是一瞬间,最好的富养,就是童年给足陪伴和爱。
作者 | 豆爸
我人生的高光时刻,是儿子高考出分的那天。
637分,稳稳过了本科线!
亲戚朋友无不羡慕,纷纷夸我养了个有出息的好儿子,还有不少人特意跑来向我“取经”。
但很少有人知道,如今让我引以为傲的学霸儿子,曾经也是个叛逆的“问题孩子”。
回过头再看,我庆幸自己当年醒悟得还不算太晚。
儿子9岁那年,是我们关系最恶劣的一年。
每天晚上只要我一到家,他就立马关上房门,啥也不和我说。
我要是先开口了,无论说什么,他要么装没听见,要么就是“你少管”。
那段时间,他真的是动不动就炸毛,动不动就瞪眼,动不动就和我们对着干。
他妈妈每天哄着、顺着、忍着。
我的想法就是:我好好赚钱,他努力学习,其他的一概不管。
那时我的重心都在工作上,也没什么时间和精力去想那些细碎的事。
后来,儿子很少主动喊我,只有需要钱的时候,才会给我发条信息,我俨然成了他的“提款机”。
但我转念一想,自己这么拼命挣钱,不就是为了给孩子花的吗?
后来,不知何时儿子竟迷上了游戏,成绩一塌糊涂,老师接二连三来投诉。
那天妻子也实在气不过,打电话让我回家治治孩子。
那段时间我在工作上也遇到了瓶颈,感觉诸事不顺,心里本就不爽。
身心俱疲的我一到家,碰巧看到儿子正低头捧着手机。
我顿时火冒三丈,大声吼道:“你看看你像什么样子!天天就知道玩手机!”
儿子不甘示弱地回怼:“你不也天天抽烟喝酒,半夜才回家?”
我一听更来气了,三步并作两步冲到他跟前,夺过手机狠狠砸在了地上:
“你还有脸说,老子天天累死累活为了谁啊?还不是为了多挣点钱,你以为你天天吃好的穿好的哪来的?”
看我把手机摔了,儿子腾地一下站了起来,恶狠狠地瞪着我:
那一刻,我懵了。
我被儿子怼到说不出话来。
他眼神里的憎恨和鄙夷,让我怀疑自己这些年拼命工作的意义。
我给他上最好的学校,吃穿用度全都是高配,可到头来呢?
我视他为“心头肉”,他待我却似仇人。
那次争吵过后,我和儿子的关系直接降到了冰点。
才不到10岁的孩子,犟了半个月硬是没和我说一句话,甚至连吃饭都不想与我同桌,宁可把碗端到房间去吃。
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什么叫“半大小子,气死老子”。
直到有一天,我无意间跟朋友吐槽了几句:“养个儿子就是来讨债的。”
朋友一句话点醒了我:“是你欠的债太多了吧?”
那一晚我思考了很久,才发现作为父亲,这些年我真的不够格。
儿子1岁时,我将他扔给了老人。
原本的想法是,趁着孩子还小,我再多打拼几年,小学再接他到身边也不迟。
逢年过节,我和妻子就回去看他,给他买一堆东西,以为能弥补陪伴的缺失。
4岁时,他从农村来到了城市,却始终和我们不亲。
我心怀愧疚,对他有求必应,以为这样能缓和父子关系。
这些年,我自认为掏心掏肺,却从没真正关心过他了解过他。
他喜欢吃什么,爱好是什么,有没有朋友,这些我都一无所知......
思来想去,我决定第二天主动去找儿子破冰。
我跟他说:“儿子,今天爸爸是来听你批评的。一直以来,都是我在批评你,爸爸也想听听你的想法。”
他可能感受到了我的诚恳,噙着泪说出了自己一直耿耿于怀的几件事:
第一,他在学校足球比赛得了二等奖,迫不及待想跟我分享喜悦。
可还没等他说完就被我打断了,我只顾着手头上的工作,根本没耐心听他讲完,那之后他再也没碰过足球。
第二,我只参加过一次他的家长会,并且全程都没关注他,老师夸他进步了,我也并没有听到。
我只顾着与其他同学家长以及学校领导寒暄,生怕错过每一个结交的机会。
第三,有一次,他在学校打架,被老师惩罚了,其实他是替同学出头。
可我赶到之后,不分青红皂白打了他一巴掌,那一刻的委屈和羞辱,他说自己一辈子都没法忘记。
虽然在找他之前,我已经做足了心理准备。
可没想到,我在儿子心里竟是如此的不负责任、不讲道理。
直到那时我才明白,儿子的问题是果,我对他的长期忽略和成长缺席才是真正的因。
网络上曾流传这么一段话:
我在前期欠儿子的,陪伴的债、情感的债,管教的债,都需要一点点花更多的时间和心思去还。
也是从那之后,我决心重新学习做一个父亲。
看过霍启刚的采访,他每天早上坚持早起,只为了陪孩子吃一顿早饭。
晚上只要没有应酬,他都会按时回家吃饭。
哪怕很忙,但凡中间能有一个小时的时间,也会抽空回家一趟看看孩子。
就是怕回来太晚,孩子已经睡着了。
平日里,也总是看到他带着孩子干农活、做公益、参观博物馆等等。
陪孩子这件事,连大富豪都是亲力亲为。
因为他们知道, 对孩子的陪伴,错过就没了,缺席孩子的教育,以后出问题想改就难了。
而我犯的最大的错,就是把日子过反了。我事事以工作为先,却错过了孩子的成长。
明白了这一点,我将自己的重心放回到了家庭和孩子身上。
我推掉了所有不必要的饭局,摒弃了那些无用的社交,用更多的时间去陪儿子游戏、运动、聊天、接送他上下学。
在他的每一个重要时刻,生日、比赛、运动会......我都会尽力去陪他。
钱可以慢慢赚,但能和孩子朝夕相处的日子,过一天就会少一天,我不想以后再有更多的遗憾和后悔了。
以前我一直认为,当父亲要保持严肃,要有权威感,这样儿子才能惧我怕我。
于是我习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去压制他:
“我是大人,你听我的就行了!”
“你个小孩子懂什么?”
我希望能靠一个警告的眼神,亦或是几句呵斥的话语,就让他屈服和顺从。
可结果呢,儿子没有变得懂事听话,反而厌烦我、抵触我,视我如仇敌。
我学着放下父亲的架子和面具,好好说话,平等沟通。
记得有一次,儿子悻悻地拿着一张试卷找我签字,看着那惨不忍睹的分数,我知道他肯定又逃课去网吧了。
放在以前,我肯定是当场发飙臭骂他一顿,但这次我忍住了,我打趣地说:
“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逃过课,每次逃完课又怕自己成绩下降了,只能到家偷偷补,哎呀,你爷爷奶奶到现在都不知道这事呢,你可别说漏了嘴......”
我知道, 没有好的亲子关系,再怎么教育都是徒劳。
我始终抱着和善、坚定、尊重的态度,从情感上去理解和接纳他。
有一天,当我突然发现他半夜在偷偷补作业,我就知道,他的心离我越来越近了。
以前儿子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凭什么”。
孩子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的缺陷和不足。
他的叛逆、厌学、不上进,是在提醒我这个当父亲的要反思和改变了。
他的不当行为,恰恰是我修正自己,重新成长的机会。
我学着不去唠叨和逼迫,而是把精力放到了自己身上。
以前说了很多年,要精进自己的专业技能,可买的那些书都在墙角落了灰。
后来我每天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关掉手机,拿起书本。
我的心态和行为改变之后,儿子在潜移默化中,也慢慢有了很多积极的转变。
我努力考上二建的时候,儿子成绩也开始有了起色。
我拼命考完一建的时候,儿子也发愤图强考上了重点高中。
拯救一个孩子,真的没有什么灵丹妙药,也没有什么立竿见影,靠的就是付出自己的真情厚意和切实行动。
这些年,看过太多类似的故事了:
父母辛苦打拼,孩子出手阔绰,打赏主播就是几万十几万;
爸妈事业有成,孩子躺着啃老,甘愿堕落,毫无上进之心......
多少父母,赚了钱却赔了孩子。
心理学上有个“破窗效应”,意思就是,窗户裂了个缝,没人修补,只会越来越破。
养育孩子孩子亦是如此。
穷只是一阵子,孩子成人成才后,自会加倍回报。
废却是一辈子,一个不成器的孩子,只会让我们晚景凄凉。
儿子收到通知书的那天,我欣喜的好几个晚上没睡着。
走过一些弯路之后我才明白,做一个好父母的成本真的很低。
这世上任何投资都有风险,只有对孩子的投资是一本万利。
把孩子教育好,把家庭经营好,就是在挣钱。
与所有父母共勉。
我和我的儿子 作文600字
思路:根据题目我和我的儿子展开,并结合自己的观点加以说明。
生命源于感悟,我的工作看似平淡细碎,但若能细细思索,娓娓道来,那小小的琐事也能编成一串串的故事,给人思索,令人回味。
晨晨是个特别的孩子,别看他长的高高大大的,但是却特别的害羞,早晨来园他总是跟在妈妈的身后,低着头用只有他自己才能听到的声音跟老师打招呼,平时惜字如金,跟男孩子玩时奔来跑去,呼朋引伴神气的很。
为此他妈妈苦恼的很,有一次,晨晨和男孩子拿着纸棒,边耍边大声唱着《西游记》里的歌,声音响亮的很,于是在集体活动时我请晨晨上来唱歌,刚开始他很不习惯,我就让两三个孩子陪他一起唱。
有了同伴助阵,他显得自在多了,脸上有了笑容,声音也大了,我交给他一个话筒,当其他的孩子耍起猴拳时,他也终于忍不住,大声的唱着,还加上了动作,我适时捕捉了这样的一瞬,用照片告诉他和他妈妈,晨晨很勇敢,晨晨唱起歌来真神气。
然后在遇到晨晨害羞,不敢开口的时候,我总是微笑着做个“咔嚓”的动作来提醒他鼓励他。 慢慢的晨晨能在集体面前大声的朗诵儿歌了,我和他妈妈都为他的进步感到高兴。 孩子稚嫩的心需要百般呵护,有些孩子喜欢和老师交流谈心,有的却不善言谈,不太会表达自己。
这就需要老师因材施教,细心观察孩子的言语行动,启发诱导孩子多讲,给他一个表现的舞台,送他一个鼓励的眼神,使他变的自信。 但是,就是这个看似内向、胆小的晨晨有一天却完成了一个“壮举”,让我乘坐了一趟“云霄飞车”似的,心情起伏跌宕。
那一天,我们带孩子去湖边秋游,参观完了几个景点后,孩子们在湖边边找了个地方,迫不及待的开始吃了起来。 晨晨背着他的包包,在男孩中间走来走去的,今天是他父母一起送他来的,他显得特别的高兴,因为他从小跟在外婆身边,父母平时都在宁波,只有周三才来看他一次。
户外活动时,我把呼啦圈提的高高的做篮筐,让他来练习投篮,渐渐的晨晨看到我时脸上多了一丝笑容,有时还会故意逛到我的身边,来跟我聊天,我感觉到这个孩子正在渐渐的向人打开心门,沟通使我和孩子的心靠的更近,孩子的笑厣在我眼中绽放成世上最美的花。
就是这样,我和孩子的故事串连成了一条成长的轨迹,一边盛载着孩子的童年,一边流逝着我的岁月,就象两条紧紧跟随的平行线伴着我们共同成长,在我的岁月里我庆幸着拥有孩子的童年,正是孩子的纯真涤荡着我的灵魂,也是孩子笑脸让我感受到了希望和欢乐。
为什么有些婆婆,不喜欢自家儿媳?
自古以来婆媳矛盾就是婚姻中最难处理的问题,小则情绪不好,大则夫妻失和。
所以说正确处理好婆媳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表明了女人多的地方矛盾越多,自然争吵也就越多。
而婆婆和儿媳会时时存在矛盾,其中,也不乏有这个原因的存在。
那就是有些婆婆不喜欢自家儿媳,那么为什么婆婆会讨厌自家儿媳呢?
对此,我采访了四位婆婆,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她们是怎么说的吧。
第一位,周女士,儿子结婚2年,媳妇不做家务,不赚钱,全靠儿子养活
儿子已经结婚两年了,可是这个儿媳却让我喜欢不起来。
结婚前,女方娘家对彩礼钱狮子大张口,我本来不同意,可儿子坚持道,“这婚还得结。”
结婚后,刚开始,儿媳还会吃完饭洗洗碗,扫扫地,可渐渐的,她碗不洗了,地也不扫了,早上要睡到10点才会起床,还得我做好饭叫她起床。
此后,我对儿媳有些不满,但我还是忍下来了,毕竟儿子才刚结婚。
我对儿媳的态度有些冷淡,我本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让她明白,可是她却无动于衷。
随着她和儿子外出打工赚钱,这件事也就过去了。
可是两年后,也就是今年过完年后,她居然在饭桌上提出要待在家,要让儿子一个人赚钱养她,我积累许久的怒火到了极点,在桌上就跟她翻了脸,大吵了一架。
至此之后,她还是和儿子外出打工了,却没有在往家里打过一个电话,我也对她喜欢不起来。
第二位,黄女士,儿子结婚8年,儿媳终归不是女儿
儿媳和儿子总共结婚了8年,有5年待在家照顾孩子和我。
别人都说,“儿媳终归不是亲女儿。 ”儿子们结婚的时候不知道,结了婚才明白这个道理。
儿子结婚的第二年媳妇就怀孕了,儿子说,“大城市不适合养胎。 ”就带着儿媳回了农村老家。
孩子出生后,儿媳就没有工作了,专心在家带孩子和照顾我,这也是儿子的意思。
儿媳嫁过来之后心却向着娘家我一直都知道,可是儿媳过度的倾向娘家,不顾及我和我爱人,让我对儿媳心生厌恶。
我身体一直不太好,时常感冒,儿媳每次都是表面说一下,后面再也不会问你,也不会管你到底吃药没,更不要说陪你看病。
可是每次只要她娘家那边有人生病了,天天送鸡汤,送医药费。
儿媳这种行为让我和我老伴着实喜欢不起来。
第三位,吴女士,儿子结婚5年,却和儿媳争吵不断
我一开始就不喜欢儿媳,因为结婚不久,两人就因为各种事情开始吵架,而在我看来,都是儿媳的无理取闹。
儿媳说:“想吃对面街上的蟹黄包,老公你去给我买。 ”已经是晚上10点了,儿子自然也没有去,儿媳就开始闹,说儿子不爱她。
我曾经劝过儿子要不就离了吧,再找一个,毕竟我儿子还年轻,我不想他耗在这样一个女人身上,可儿子死活不同意,这件事也就此作罢。
儿子可能因为我的话慢慢开始忍让,可是换来的不是媳妇的理解,反而有越演越烈的趋势,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已经是家常便饭。
有时候,我和我老伴都受不了儿媳,说了两句,她就不高兴了,说我们护着儿子,欺负她一个人,然后她就收拾了点东西跑回了娘家。
就因为儿媳的不懂事,导致整个家都不得安宁,不少街坊邻居都在背后偷偷讨论,我和老伴心里都很不是滋味。
第四位,姜女士,儿子结婚4年, 儿媳在家当米虫
媳妇的家境不如我们家,我一开始就知道,所以媳妇刚进我们家的时候,家里人对她的态度都不好,而我,始终觉得是她高攀了我们家,直到后来,我才真的不喜欢儿媳。
我们家算是比较富裕,因为儿子创业成功,我们一家过上了好日子。
儿媳在嫁过来之后就跟儿子说了不上班,在家照顾我们,儿子同意了,但我却不高兴。
事实上就是,家里大大小小的事物都是我在操持,儿媳却连厨房都没进过几次,天天在房间玩手机,外出购物,直接过上了米虫生活。
我教训了她一顿之后,她还是老样子,屡教不改。
我跟儿子说了这件事,并且坚决要他离婚,但儿子却告诉我,现在离婚就要分一半的财产给儿媳。
婚自然没离成,儿媳就是仗着这一点,依然过着米虫样的生活,可我却越来越讨厌儿媳。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婆媳关系的处理直接就关系到了家庭的和睦与否。
大多数时候,婆媳关系的处理中,不仅丈夫是关键人物,而且媳妇自身的问题也是婆婆是否会接纳你,喜欢你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不仅要借助丈夫的力量处理婆媳关系,更要提升自己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习惯。
真诚的对待每一个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那么,你就会发现,其实,所谓的婆媳矛盾,也不是什么问题。
你在哪一个瞬间,突然感受到了父母的重男轻女?
我是90后,在我小时候我没有感觉到重男轻女,总觉得还是很公平的,其实仔细想想,还是存在重男轻女的,在父母眼里,做家务就该是女孩子做。 长大后,重男轻女更明显了,总觉得我是女孩子要嫁出去的,父母总是希望我能多补贴家里,包括我嫁人的对象他们都希望是能帮到我哥的。
但是我都能理解,毕竟在父母这一代眼里,儿子就像是他们的门面,仿佛儿子混得好才能让他们扬眉吐气。
只要不是很过分,应该要理解父母,不要只看到父母的不好,多想想他们对咋们的好才是,也要想想家里的哥哥弟弟对咋们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