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话题:
你如何评价《负负得正》?
作者|森屿
在七夕上这样一部片子,说不上是好是坏。
恰当的是,《负负得正》的确描写了一些爱情;不够恰当的是,商业爱情片也着实是一个极具误导性的定位。这绝对不是一部适合置于常规评判框架下去审视的爱情电影,它在某种程度上放弃了讨好一个传统的内容市场,尽管在宣发上你能看到它在大众话题上的努力。
事实是赤裸裸的。
影片穿插着各种抽象的叙述方式,不断加码怪诞元素。男女主似爱非爱,爱在限制的时空、混乱的秩序中。对于追求强逻辑、强剧情的观众来说,大概率这会是一场观影灾难。而爱它的人,会爱到疯狂爱到流泪,在《负负得正》中找到一片精神圣地。
我们不去谈论所谓观影的审美门槛。当一部电影决定在这样一个时刻面世,决定用商业爱情的操作手段将观众吸引到电影院中,就需要接受一切类型的阅读和审判。
《负负得正》的「精神出逃」,究竟吸引到了谁?
破碎的逻辑?性、爱、与孤独的三角命题
爱是什么?
人人都能触碰到爱,人人都对此有发言权。而《负负得正》在这个议题上,用了很多现象去拆解定义的唯一性。
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社畜黄振开(朱一龙 饰),日复一日重复着生活。尽管顶着一头叛逆的蓝发,却不是人群中能够惹人注目的角色。神秘莫测的李小乐(邱天 饰),似乎过着与黄振开截然相反的生活。两个人合租在一个房子里,偶尔碰面,相安无事。
后来他们相聚在同样一张沙发,看着电视里的蛋炒饭厨艺教学,两个人的分屏人生,开始走向同一幕。再后来,就是年轻人恋爱又分离的故事。
单从「爱情」的视角来看,《负负得正》并没有那么难以理解。用平铺直叙的方式来讲,就是一对有童年创伤的合租男女,从身体的相互吸引,到精神的相互补充。然后女生对于深入的爱产生回避从而逃离,男生一路追寻,最后回到老家收获一个HE的结局。
让传统的「双向救赎」变得天马行空的,是导演在以上每个环节嵌入的关于「爱」以及延伸命题的讨论。
父亲出轨深刻在黄振开小时候的回忆中,母亲捉奸、出轨对象的原配捅了父亲一刀。当问到这几位当事人「什么是爱」,他们说「爱是地狱、爱是一种束缚、爱是一种精神疾病」。
李小乐的故事里,道明寺(蒋奇明 饰)偷偷爱着她,却只能用一支雪糕维护自己与她的特殊,「自己都顾不了谈什么恋爱」。拉利法(朱珠 饰)心甘情愿沉浸在李小乐制造的骗局里,说「人怎么才可以一直孤独地活着,但又不孤单呢」。
回到黄振开和李小乐的关系上,爱情的诞生可以是 「不需要他们是一样的人,只需要他们有爱的需求」 ;从不在同一个房间过夜的规则,是两个人选择不去定义这层关系的共识;最后李小乐选择离开,除了被追债,也是黄振开一步步想要更了解她而导致的结果。
黄振开身上的纹身有一个三角形,朱一龙对它的解读是代表着稳定。 人类关系的稳定性,实则来自于性、爱与孤独构成的三角形。 以上种种的人类行为,都出自于对这三者的需求。不同的人在掂量着这三个筹码的重量,小心翼翼地维持着三者的轻重。 一旦有一个角落坍塌,人类与他者的关系就面临失衡。
所以《负负得正》不只是用黄振开与李小乐两个人如何相爱来回答「爱是什么」的问题。它从这个三角形出发,告诉世人爱并不能被定义束缚。影片中关于两个人爱情叙事简约而寥寥,反而是用大量的旁白去刻画千奇百怪的爱。
盯着男女主爱情去的观众自然会感觉整个故事破碎而奇怪,对《负负得正》逻辑跳跃的指控,来自于它包裹了太多不是爱情的表达。这是导演的选择, 尝试这样的模式必须牺牲掉正常的讲述,这是必定的代价。所谓先锋,看的也是导演是否觉得值得。
值得,就是现在的《负负得正》;不值,或许就是黄振开与李小乐在另一个时空里的,浓墨重彩的爱情故事。
拼接的抽象?麻木与伪装的殊途同归
事实上,拆碎「爱情」的根本,还在于《负负得正》想说的不只是「爱」,而是「麻木的人」与「伪装的人」如何通过爱来重建自我。
在《负负得正》中,爱情是起点,爱情也是终局;但过程却不是单一的爱情。 一会儿是外星人导演组,一会儿是童年的穿越,一会儿是大闹制片厂,一会儿是漫画的结局可以逆天改命。
世界乱七八糟,抽象缝缝补补。而所有抽象的组合,都是为了给黄振开和李小乐掀翻自己的人生剧本递一把合理的钥匙。
「外星人」的设定是十足的无厘头,手忙脚乱对准黄振开的无聊生活。用各种道具为他制造爱情的氛围,对他的情绪起伏推进特写镜头。「外星人」是「人生剧本」的导演,象征着一种外力对于黄振开人生的掌控。
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个视角,它涉及到了很多对于黄振开角色的解读。黄振开的麻木是外星人操控的切入点,也是调动他的生活的前提条件。他不喜欢自己拿到的「人生剧本」,但没关系,他可以就这样活着,接受一切命运的安排。
而李小乐不一样。她同样也不喜欢自己的设定,既然不喜欢,那么为什么还要「做自己」呢?小时候一直被欺骗,永远得不到的阿根廷的巧克力,至少教会了她如何用欺骗来获得自己有那么一点想要的生活。
就这样,一个麻木不仁,一个依赖谎言而活。碰撞到一起,互相看到了另一种人生存在的状态。
当李小乐消失以后,外星人的狗血剧本并不想让他找到她。于是安排了一个车祸而亡的结局,更进一步刺激了黄振开自我意识的觉醒。他开始奋起反抗,砸了外星人的摄制机器,来到制片总部,用小时候的李小乐教给他的「飞龙螺旋踢档腿」赢得了自己人生的掌控权。
再后来,黄振开选择去旅行。从寻找李小乐,变成了寻找褪去麻木的那个自己,去建立感受的能力。当钱花光了,黄振开回到家乡,开了一个餐厅,和黑豆一起守候在海边。在这里,他和成为了明星造型师的李小乐重逢、拥抱。李小乐似乎也从五彩斑斓的伪装中获得了着陆的勇气,开始成为自己,成为真正的李小乐。
两个人都依赖着对方对自己的影响,获得新生。
在这一个镜头里,关于「爱情」与「自我」的故事结局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这是导演处理故事处理得最好的地方。 就像黄振开身上的另一处圆形纹身所代表的那样,是个人的无限自由,也是恋人重逢的轨迹。黄振开改掉了李小乐纵情人生的狗血结尾,实则也是推翻既定人生剧本的一部分。这意味着,你能对人生做出主动的安排,你能选择自己的爱情,甚至爱情的结局,你是命运本身。
「剧本」的概念在《负负得正》中占据着绝妙的位置。「打破剧本」不仅是男女主的任务,也似乎是导演的任务。想象力只有在表达有意义时才具有浪漫的魔法,抽象只有在被理解时才能够激活具体的情绪。
「剧本」,是《负负得正》向观影者发出互动的邀请函。
风象天菜?infj的人生电影?
不可否认的是,《负负得正》是有可能让部分观影者「如坐针毡」的。
大量的氛围感台词代替剧情,被认为是想要描写现代人的情绪症候却流于表面。致敬经典电影的痕迹明显,「东施效颦」的批判也不在少数。戏中戏的反转让不少观众摸不着头脑,布宜诺斯艾利斯这玩意儿是不是有点太做作和刻意?
是一个经典的电影选择受众的问题。 除了「剧本」,「同频」与否也是《负负得正》在电影内外的共同主题。
回到电影的内容里,外星人说爱不需要他们是一样的人,只需要他们有爱的需求。然而这个结论在影片中被推翻了。黄振开的母亲带着一个相亲女孩儿来到医院的时候,粉色泡泡的启动失去了效果。这意味着有爱的需求并不足够,产生爱的需求的两个人需要「同频」。
就像在黄振开和李小乐坐在沙发上的时候,李小乐是能够看到外星人的存在的。在戏外,有的人质疑其合理性,有的人为此心跳漏一拍,这就是电影选择受众的直观结果。
同样一部喜剧电影,有的观众觉得好笑,有的观众觉得不够好笑,但都在认可其是一部喜剧片的共识上,差异在感知程度的深浅。同理,同样一部爱情电影,有的观众觉得男女主感情动人,有的观众对此无感,但不会否认一部专门讲述男女情感的片子不是爱情片。
这么来看,就很容易明白《负负得正》为什么不是一部有意面向大众的电影,为什么不是典型的爱情类型片。
无论是从《负负得正》的宣发口径,还是自来水的影评来看, 「风象」「i人」「回避型依恋人格」「高敏人群」 的关键词越来越频繁地出现。电影的受众逐渐标签化,就是一个电影筛选受众的过程。
当然,也并不是说所有归属于这个标签的受众都会接受这部影片。只是《负负得正》企图通过差异化受众,来更直接地调动起目标群体的同频共振。这是一部描写人的电影,它选择和主角相似的戏外之人来塑造某些默契的合意,更容易获得它理想中的反馈。
浪漫的、自由的;平静发疯的、理智出逃的;会为拉利法与被家暴而反抗的女性握手而落泪的,会因黑豆一次一次重复救起向大海求死之人而深呼吸的, 才是《负负得正》想要的受众 。
这与所谓七夕、所谓商业爱情,确实相去甚远。《负负得正》闯入的是一个大众市场,因而需要去接受来自不同频的受众的差评。但它确实会是一些群体热爱的剧本,能够达到这一点,就算得上是「合理的先锋」。
毕竟选择受众带来的后果是必须承担的,而在被选择的受众中拿到肯定是《负负得正》想要的。接受狂热的批评与狂热的追捧,也许就是《负负得正》的宿命。
为什么负数乘负数等于正数,举实际例子解释
举一个例子。 水文站记录水位,现在水位是0,水位上升为正,下降为负;时间以现在为起点,现在以后的为正,以前的为负。 水位以每小时0.5米的速度下降,3小时以前的水位应该比现在高1.5米,用这一例说明有理数乘法“负负得正”的合理性。 水位以每小时0.5米的速度下降,记着 -0.5米/小时;3小时以前,记着 -3小时;(-0.5)×(-3)=+1.5,3小时以前的水位比现在高,高1.5米。 在乘法运算中规定“负负得正”,合理。 --------------------------------------------负数乘负数得到正数,这是一个规定。 既然是规定,就没有深奥的道理,也不用(实际上也不能)进行证明。 当然,规定要合理,楼上大师说的就是这规定的合理性。 有人说,我好不好规定“负数乘负数得到负数”呢?你可以规定,但这个规定不合理。 这也只能通过举例来说明:我们知道(-2)*(+3)=-6,如果规定负数乘负数得到负数,那么(-2)*(-3)=-6问:(-2)*?=-6呢?答案就不唯一了,所以这规定不合理,规定“负数...若有用,望采纳,谢谢。
负负得正,正正得正,正负得什么?
“正正得正、负负得正、正负得负”是指正负数的乘法口诀,两个正数相乘的积是正数,两个负数相乘的积是正数,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相乘的积是负数。
正数前面常有一个符号“+”,通常可以省略。 在数轴线上,正数都在0的右侧。 负数在数轴线上,负数都在0的左侧。
去除正数前的正号等于这个正数的绝对值,也等于这个正数本身。 去除负数前的负号等于这个负数的绝对值。
扩展资料
正负数的由来
据史料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就有了正负数的概念。
三国时期的学者刘徽在建立负数的概念上有重大贡献。 刘徽首先给出了正负数的定义,他说:“今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 ”意思是说,在计算过程中遇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要用正数和负数来区分它们。
刘徽第一次给出了区分正负数的方法。 他说:“两算得失相反,要另正负以名之;正算赤,负算黑;否则以斜正为异”。 意思是说,用红色的小棍摆出的数表示正数,用黑色的小棍摆出的数表示负数;也可以用斜摆的小棍表示负数,用正摆的小棍表示正数。
在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成书于公元一世纪)中,最早提出了正负数加减法的法则:“正负数曰:同名相除,异名相益,正无入负之,负无入正之;其异名相除,同名相益,正无入正之,负无入负之”。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正负数的加减法则是:同符号两数相减,等于其绝对值相减,异号两数相减,等于其绝对值相加。 零减正数得负数,零减负数得正数。 异号两数相加,等于其绝对值相减,同号两数相加,等于其绝对值相加。 零加正数等于正数,零加负数等于负数。
正负得正,负负得正吗?
正负得负。
口诀:正正得正、负负得正、正负得负。 该口诀是指有理数乘法法则,表示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其实,这个口诀是根据乘法运算规则改编出来的,利于记忆和运用。
负负得正:两个负数相乘,负号和负号抵消掉,所得数为正数;正负得负: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相乘,负号不会被抵消掉,所得数为负数;正正得正:两个正数相乘,由于没有负号的影响,所得数为正数。
正数与负数
正数和负数是数学术语,比0大的数叫正数,比0小的数叫做负数,负数与正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 0本身不算正数。 正数与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 正数前面常有一个符号“+”,通常可以省略不写,负数用负号“-”和一个正数标记,如2,代表的就是2的相反数。
一个负数是其绝对值的相反数。 在数轴线上,负数都在0的左侧,最早记载负数的是我国古代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 在算筹中规定“正算赤,负算黑”,就是用红色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的表示负数。 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