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至18日,交通运输部所属福建海事局、东海救助局共同实施2024年台湾海峡海上巡航执法行动。
谭主了解到,此次行动历时30.5小时,巡航总里程413海里,到达了台湾海峡中部以东2海里的范围内,最南端已经到达了台湾浅滩,巡航覆盖面积,比往年范围更广。
||2024年台湾海峡海上巡航执法行动
专业人士告诉谭主:
这次行动增强了海事管理机构对台湾海峡的海上交通管控和应急救援能力。此前,涉海部门已经在金门附近海域实现了常态化执法巡查,现在这样的“常态化”已经进一步延伸。
什么是对台湾海峡的管控能力?可以从执行这次任务的船只细节来看。
大连海洋大学法学教研室副主任邢政告诉谭主:
海事部门主要履行海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航海保障、船舶的检验登记等行政管理和执法职能,还会承担水上搜救以及相关组织协调、海上船舶事故调查等工作。
执行这次任务的三艘公务船,分别是“海巡06”“海巡0802”“东海救115”。
||“海巡06”
“海巡06”谭主此前曾详细介绍过,是台湾海峡首艘大型巡航救助船,也是目前台湾海峡体量最大、性能最优的公务船艇。
“海巡06”“海巡0802”搭载了最先进的监测设备,能够做到全天候、全方位的观察、监测、搜索、取证。具备强大的“陆海空天”一体化数据交互、通信协调和联动指挥能力。
||“海巡0802”
这就相当于拥有了一个能够实时收集和分析海上状况的现代化移动指挥中枢。
参与此次巡航执法任务的,还有一艘远洋救助船——“东海救115”。
之所以被冠以“远洋”,是因为它的续航力达10000海里,几乎能够抵达世界上任何一个港口。
||“东海救115”可起降救助直升机
“东海救115”能够顶着12级台风出海,完全能够适应台湾海峡全域常年受大雾、台风、寒潮叠加影响的复杂海况。作为我国东海上救助能力最强的“排头兵”,“东海救115”现在已经参与过109次救援,救助过700多人,挽回财产损失50多亿元。
从船只配备可以发现,不管是监管执法,还是应急救援,海事部门在台湾海峡都已经完全具备了全面管理的硬实力。
为什么增强对台湾海峡的管理能力和水平至关重要?
这就要说到这次航行线路中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此次巡航执法行动的范围,覆盖到了台湾海峡中部以东2海里的地方,最南端已经到达了台湾浅滩。
长期以来,作为世界最繁忙的航道之一,台湾海峡内部船舶流量大,航行线路十分密集。
以本次巡航的起点平潭为例,作为两岸往来的重要港区,今年上半年,港区外贸进出口货物达26.73万吨,同比增长了57.47%。而这还只是台湾海峡船舶流量的一小部分。整个福建沿海地区,2023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7.5亿吨。其中,跻身吞吐量全球前30的港口,就有两个。这些船,绝大部分需要经过台湾海峡。
除了连接东西两岸,台湾海峡还有诸多南北向航路。由于东西、南北不同方向的航线错综复杂,海峡中至少形成了五大航路交叉点。而大型船舶的航线,大多位于海峡中部,离岸较远。在这些交叉点水域,船舶发生碰撞的风险大,格外需要交通秩序的管理。
||台湾海峡部分航路示意
这些航线,很多都是客货到达台湾的必经之路。数据显示,位于台湾岛西侧和北侧海岸的高雄港、台中港和基隆港承载了台湾地区八成以上的货物吞吐量,其中光高雄港就占了接近一半的比重。
从图上可以看到,要到达台湾岛西岸,大多数船只都需要穿过台湾海峡中部海域。
因此,保障船只在台湾海峡中部海域的航行安全,对于保障台湾本岛人员、经贸和物资通道畅通,极为重要。
专业人士告诉谭主:
为了对台湾海峡进行更加精准、高效、全面地管理,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建立了大数据系统。可以对过往台湾海峡的船只进行大数据实时监测、分析。这些信息具体包括:船名、船号、航速、吨位,以及航行状况等。来自台湾地区的船只同样也在监测分析的范围内。
||台湾海峡航行船舶实时分布情况(绿点代表正在台湾海峡航行的船只)
而海事、海警、海监以及渔政等涉海部门都可以共享数据,这些数据也会进一步成为海上巡航执法活动的重要考量和指标。
在信息化手段的支撑下,今年以来,从海警巡航执法的“金门模式”到“东引岛、乌丘屿模式”,再到不固定路线的新模式,涉海部门在台湾海峡的海上巡航执法行动,实现了多部门配合、军警协同,并向着全天候转变的升级和强化。
也就是说,海事、海警、海监、渔政等多部门,已经逐渐在台湾海峡织起了一张全面覆盖式的“安全网”。
这样一张“网”的背后,是涉海法律、制度和规范的不断完善,而这张“网”的目的,是让台湾海峡每一条来往的船只、台湾地区民众的权益得到更充分地保障。
就拿伏季休渔来说,对于保护台湾海峡海域的生态环境非常重要。两岸渔民都在这片海域捕捞,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使捕鱼的生计长长久久。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警法》颁布后,就明确了对非法捕捞问题的处置方式。
而包括台湾地区的渔民在内的所有船只,在台湾海峡捕鱼的活动都在法律的约束范围内。
最近,福建海警就依法登检查扣了一艘涉嫌违反休渔规定、进行非法捕捞的台湾省籍渔船。这样做,维护的是两岸共同的利益。
除了约束性的措施,在涉及台湾地区的规定上,涉海部门还在创造更多的联通与融合。
去年6月起,福建海事局试点开展大陆首批两岸联合培养国际邮轮船员项目,到目前为止,共有146名台胞获得大陆发放的船员证书。今年福建海事局又再度推出了“为台胞在闽参加多种类船员培训、申办大陆船员证书提供便利”等措施。
获得船员证书,就意味着可以到邮轮上实习,去邮轮求职就业。中国是全球第二大邮轮市场,来自台湾地区的同胞,完全可以共享祖国发展的空间和机遇。
实际上,两岸统一的图景,就在这样一个又一个前进的步伐中,变得越来越清晰可见。而对于台湾地区民众而言,这意味着身后强大的后盾,永远不会动摇。
最近,有台湾时评人发表评论,未来如果海上有事,台湾地区的渔民可以直接呼叫大陆。
不过,不用等到未来,现在、随时,祖国的电话永远可以拨通。
国际形势的变化对中国的国际环境产生了哪些影响?
第一个因素是国际经济因素。 当前国际政治出现的一些新变化,是同国际经济最近以来的不平衡发展密切相关的。 第二个因素是大国关系因素。 当前的大国关系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个是力量对比失衡,一个是美国单极霸权膨胀,而且这两者又是紧密关联的。 第三个因素是民族分裂主义因素。 冷战后在前苏联周边和东欧地区出现了一股民族分裂主义的浪潮,这股浪潮受到苏联和南斯拉夫解体的鼓舞,正在向世界其他地区蔓延。 第四个因素是涉及我国的热点问题。 今后十年,涉及我国的热点问题,如南海、西南、西北边疆地区,大的局面可以稳住,但发生小的局部冲突和动乱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至于重大的局部冲突,在某些焦点地区如台湾海峡也可能发生。 第五个因素就是军事安全因素。 冷战结束后,虽然经济的因素上升,经济安全的问题突出,但军事在国际政治和国家安全中的重要性并没有减弱。
谁可以给我台湾省和珠江三角洲的地理知识?
珠江三角洲 1)地理位置: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中南部,毗邻香港、澳门。 北回归线穿过其北部,濒临南海,为珠江出口处。 (2)自然特征:珠江三角洲是由北江、西江三角洲和东江三角洲合成的复合三角洲,海拔50米左右,面积约为1.1万平方千米。 其间山丘散布,河道纵横,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灌溉便利。 这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生长季长,可一年三熟。 春季阴雨连绵,夏季高温湿热,夏秋季台风入侵频繁,冬季很少严寒,四季变化明显。 河流汛期在4~9月。 (3)经济发展:珠江三角洲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工业基地之一,与长江三角洲并称中国经济两大发动机。 目前,整个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增长方式由外延式向内涵式、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传统工业向现代化工业、城乡分离向城乡一体化转型,形成了高起点的知识、技术密集型工业体系,高标准、大规模的第三产业以及竞争力较强的主体产业群。 此外,在交通、通讯、金融、信息咨询、高科技、旅游、文化和对外交流等方面,也形成了综合优势。 就地理区位优势而言,概括起来主要有:①独特的地理优势:这里有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毗邻港澳,面向东南亚,有天然海道良港,对外贸易方便。 ②优越的人缘优势:这里是全国著名的侨乡之一,有利于招商引资。 ③较强的互补性优势: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资本、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丰富,但劳动力成本过高,市场容量小;澳门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但发展空间狭小;珠江三角洲的自然、人力资源丰富,其经济的快速发展又吸引了内地大量廉价劳动力和技术人员,加上其经济的辐射作用,从而形成了巨大的消费市场。 ④特有的经济后续发展优势:与港澳和发达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属于后发展地区。 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而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⑤雄厚的人才和技术优势:由于珠江三角洲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较高的经济待遇,吸引了内地大批各式各样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形成了它特有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 (4)生态环境与自然灾害:除了近些年由于工业生产发展导致的废水、废气、废渣排放引起的环境污染外,由于交通及石油开采引发的珠江口的石油污染,以及珠江口的赤潮、咸潮引人注目。 夏秋季台风登陆造成的狂风、暴雨与风暴潮危害极大。 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三角洲河道的快速改变,洪水威胁也越来越大。 (5)基塘农业:①生态循环的过程:桑、蚕、鱼三者结合,可节省饲料及肥料费用。 A.利用低洼地,挖地成塘,堆泥成基。 B.塘中养鱼,基堤以塘泥为肥料种植作物。 C.作物又可作为饲料,塘基互养,形成良性“水陆互养”。 ②分类:以基堤栽种的作物不同而分:桑基鱼塘,蔗基鱼塘及果基鱼塘。 ③农业:土地利用精密,可生产稻米,蚕丝,甘蔗,水果,花卉,鱼虾。 ④工业:因上述原料供应,故农产加工业发达。 ⑤景观的变迁:因经济特区的设立和工业、小城镇的发展,许多鱼塘已填土作为工厂及住宅,土地利用正在转型中。 (6)城镇化和民工流: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工业化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很快,城镇化水平已达73%,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已形成了连片的城市群,人口和产业高度聚集,经济辐射能力极强,形成“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包括广东、福建、江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及港、澳(共9个省,两个特别行政区)。 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构成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外来人口多,经济的高速发展不仅吸引了全国许多地区的优秀人才来此工作和定居,还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成为全国民工流的主要流向地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加上外来务工人员,广东省的人口已超过一亿人,已成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 TW省绝对位置:120E~122E, 22N~25N 相对位置:亚洲大陆东南沿海,太平洋西岸,菲律宾北方,琉球群岛西南方 时区:GMT+8:00 Taipei 台湾岛位于西太平洋上,形状似蕃薯,东岸为太平洋,与日本石垣岛距离约75公里. 西岸隔台湾海峡与中国大陆相望,距离约150公里.南滨巴士海峡,与菲律宾距离约300公里. 北接东中国海。 全岛面积为35,798平方公里,南北狭长,东西窄。 地势东高西低,地形主要以山地、丘陵、盆地、台地、平原为主体。 山地、丘陵约占全岛总面积的三分之二。 台湾岛因位于欧亚大陆板块和菲律宾板块交界处,地壳被挤压抬升而形成的山脉,南北纵贯全台,其中以中央山脉为主体,地势高峻陡峭。 由此向东西两侧,逐渐降为较低且平缓的丘陵或台地,最后由河流冲积为低平的平原。 盆地则散布于山地、丘陵或台地之间。 其中平原、丘陵、台地主要分布于西部。 由于台湾岛位于东亚岛弧的中央位置,加上地扼台湾海峡这个国际重要航道,因此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地形 全岛共有5条震旦走向的山脉,分为中央山地与东部海岸山脉。 中央山地自北而南分别由雪山山脉、中央山脉、玉山山脉、阿里山山脉所组成。 台湾地形以山地最为广大,许多高山均超过三千米,其中又有一百座山峰被选为台湾百岳。 中央山脉北起苏澳,南至鹅銮鼻,为台湾岛脊梁,也是东、西部河川分水岭。 玉山山脉的玉山主峰高度3,952米,为全岛第一高峰。 也是东北亚第一高峰。 丘陵分布于山地与平原之间,主要分布在桃竹苗、恒春半岛地带;平原则分布于西南海岸及东部山脉谷地,占总面积的30%,西南部的嘉南平原最大,另有彰化平原、兰阳平原、屏东平原、台东(花东)纵谷(欧亚大陆板块与菲律宾海板块的交界);地形如平原平坦,而地势较高的台地,有林口台地、桃园台地、大肚台地、八卦台地等;至于盆地地形,则以台北盆地、台中盆地、埔里盆地较为典型。 由于台湾位于环太平洋的火山地震带,有若干火山地形,主要有北部的基隆大屯火山群、东部的海岸山脉火山群(含绿岛、兰屿)和离岛的澎湖火山群。 但目前本岛并无明显活跃的火山活动。 海拔极限: 最低点:南中国海 0米 最高点:玉山 3,952 米 水文 大、小河川共129条,超过100公里只有六条,分别是浊水溪、高屏溪、淡水河、大甲溪、曾文溪、大肚溪。 中部的浊水溪为台湾最长的河川,而南部的高屏溪流域面积最广。 其他主要河流有基隆河、凤山溪、大安溪、大肚溪、八掌溪、秀姑峦溪、兰阳溪等。 平均年降雨量2,500mm(为世界陆地平均降雨量的3.5倍,但平均每人每年所分配的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值的一半),位于台北县平溪乡的火烧寮是台湾也是东亚年降雨量最多之地。 台湾的天然湖泊不多,最大的是日月潭,面积仅4平方公里。 其余大多是由人工所修筑的埤塘、水库居多,如虎头埤、曾文水库、乌山头水库、石门水库。 岛屿 台湾的附属离岛包括兰屿、绿岛、小琉球、龟山岛及基隆东北方的棉花屿、彭佳屿、钓鱼台列屿,总共22个。 火山岛:台湾周围离岛绝大部分属于火山岛。 其中澎湖群岛的岩石构成较特殊为玄武岩,此乃因南海曾短期海底扩张所造成,其余皆属安山岩。 龟山岛最近一次喷发距今约7000年, 目前仍有火山活动。 珊瑚礁岛:多分布于南部海域。 特例:金门与马祖则是因为沿海丘陵受到海水面相对上升的影响,没入水中形成岛屿。 气候 台湾以北回归线为界,以南为热带季风气候,以北为副热带季风气候(夏吹西南风,冬吹东北风)。 冬季温暖(山地低于平地、北部低于南部)、夏季炎热(除山地外,其余皆在20℃以上)、雨量多(山地多于平地、东岸多于西岸、北部多于南部)。 五、六月为梅雨季, 六至九月为台风季。 台湾的天然灾害 台风:平均每年三至四个。 台风是影响台湾气候的主要因素,除了强风造成的屋舍毁损,热带性低气压所带来的瞬间雨量也容易造成豪雨,由于降雨空间和时间分布十分不均,容易引发水灾以及土石流。 另一方面,由于热带岛屿地形若缺少夏季台风所带来的雨水,到了冬季就容易出现干旱。 地震: 由于台湾地处板块交界处,因此地震频繁,平均每年发生的有感地震超过百次,灾害性的强震约5-10年一次,最近一次的大地震是1999年在南投县发生芮氏规模7.3的九二一大地震。 寒害:台湾冬季虽温暖,但偶尔大陆冷气团来袭,气温骤降至10℃以下,造成农渔作物损失。 海岸 西部海岸(沙岸)--多沙滩、沙洲、潟湖,海岸平直单调、海水较浅。 东部海岸(岩岸)--高山与深海相邻,沿岸平原狭窄,海水较深。 北部海岸(岩岸)--岩石岬角与海湾相间,为台湾海岸最曲折的一段。 南部海岸(岩岸)--以珊瑚礁地形为主。 区域地形 山脉 中央山脉 —为台湾最长最大之山脉,北起苏澳,南止鹅銮鼻。 呈北北东,南南西走向,纵贯全岛,长达330公里。 有台湾屋脊之称。 雪山山脉 —位于台湾西北部,北起三貂角,南止浊水溪,长180公里。 呈东北,西南走向。 玉山山脉 —位于中央山脉西侧,北以浊水溪与雪山山脉为界,南达高雄县旗山。 阿里山山脉 —位于玉山山脉西侧,北起于浊水溪上游,南达曾文溪上游,长135公里,呈南北走向。 山脉较低已无3000米以上的高峰。 海岸山脉 —北起花莲溪出海口之南,南止于台东之北,呈南北走向,长148公里。 北段较低,南段较高可达1,500米。 丘陵 桃竹苗丘陵 恒春丘陵 盆地 台北盆地 台中盆地 埔里盆地 泰源盆地 平原 彰化平原 嘉南平原 屏东平原 兰阳平原 台东纵谷平原 台地 林口台地 桃园台地 大肚台地 八卦台地 河川 浊水溪 (最长) 高屏溪 (最广) 淡水河 (人口最多) 湖泊 日月潭 鲤鱼潭 (花莲) 莲池潭 澄清湖 海域 太平洋 台湾海峡 东中国海 巴士海峡 离岛与外岛 兰屿 绿岛 龟山岛 小琉球 基隆屿 棉花屿 彭佳屿 东沙岛 太平岛 中洲岛 澎湖群岛 澎湖群岛由64个小岛屿所组成。 钓鱼台列屿 钓鱼台列屿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大南小岛、大北小岛、飞濑岛等11个岛屿所组成。 金门群岛 由金门岛、烈屿等12岛屿组成。 马祖列岛 由南竿、北竿等36个小岛屿组成马祖列岛。 面积 总计:35,980 平方公里 陆地:32,260 平方公里 水域:3,720 平方公里 注意:数字包含 澎湖列岛、马祖和金门 陆地边界线: 0公里 海岸线长: 1,566.3 公里 海事请求: 领海:12海哩 专属经济海域:200 海哩 自然资源 只有储量不多的煤、黄金、硫磺、天然气、石灰石、大理石和石棉。 土地利用: 耕地:24% 长期作物:1% 其他: 75% (2001年) 环境问题 空气污染 来自于工业废弃物和未处理污水的水污染 饮用水供应的污染 保育动物的买卖 水土保持问题 河川地砂石盗采问题 地层下陷问题 外来种生物问题 低放射性核废料处理问题
石油钻井数字孪生
一年一度的纵览基础设施大会(YII)暨基础设施数字化光辉大奖赛颁奖大会在2021年12月初如约而来。 在共计31个奖项中——19个光辉大奖类别奖、22个创始人荣耀奖,中国共斩获10个大奖,可谓十全十美。 对这场由Bentley搭台、由16个独立评委评选而出的大奖赛,我通常从两个维度来观察:一是全球数字化的新趋势,二是中国获奖项目的数量与数字化创新维度的变化。 在57个决赛入围项目中,绝大多数采用了数字孪生技术。 从与中外勘测设计院和业主单位的交流中,所有人都告诉我,数字孪生已是他们所有人必然的选择。 这批数字化开拓者不就是在开创传说中的元宇宙吗?普遍认知里的“元宇宙”是一个平行且独立于现实世界的虚拟空间,给人一种重生于第二世界的感觉,而这个空间的存在关键就是数据。 从中国西北到华中的高铁到英国的轨道交通,从南海的海上风电场到新加坡的国家城市,从*的大型水利枢纽到纽约的高速公路......一个个现实工程合并着数字孪生模型正由设计者与建设者创建着,在不久投入运营后,传感器、摄像头等导入的人、物和场数据很快将让这些孪生体更加丰满、更加鲜活起来。 让我们来看看正在发生的一切,从荣获YII 2021创始人荣耀奖的四大中国项目开始。 在第一天的 2021线上纵览基础设施大会和基础设施数字化光辉大奖赛系列活动中,22 个创始人荣耀奖获奖者得到表彰,他们代表了对基础设施进步和/或环境、社会发展目标做出了显著贡献的组织或个人。 四大中国项目因为数字孪生技术的杰出应用以及对于双碳目标等环境和社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而荣膺大奖。 谈到中国,Bentley CEO Greg说,中国是一个致力于基础设施工业化、数字化的好地方,中国用户在这两方面都创建了众多杰出的数字孪生案例。 谈及中国荣耀奖获奖项目,创始人兼CTO Keith Bentley不惜赞誉之词,也道出了中国数字化成功的底层逻辑:“2018年,我去了西安,从那次旅行回来,我为整个中国各项发展的规模之巨大而感到震撼。 很多时候,我们很难说服别人采用新的方式开展工作。 但是,中国人热衷于采用先进的技术来完成伟大的工程,而令人惊叹的是,他们总能顺利完成。 ”一、海油平台的运营数字孪生:以更高效的投入,办成原来办不到的事许多人会问,如何走向数字化,如何做数字孪生,很艰难吗?关键在于路径和技术的选择。 目前,我国近海区域分布着不少于200个石油钻井平台,不少于18个海上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平台,这些平台集生产、储油、卸油为一体,其远程维护工作任务重,仅运维人员乘坐直升机前往运维地点就很费时费力费钱。 中海油能源发展装备技术有限公司三维可视化应用室石主任介绍,在服务海油集输平台FPSO项目中,如果能够建立所有平台的实景三维室内外一体化三维模型数据,构建一个“所见即所得”的场景,即使远隔千里也能身临其境,不仅可以降低人员出海密度,还将大大提高整个海油系统各个平台的运行效率,极大增强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保障。 此前的许多尝试都未能如愿,要么是工程模型,要么是逆向建模,整体体验到的与真实场景出入较大。 采用了Bentley的实景建模等技术后问题得以高效解决。 此次使用无人机高分辨率多角度航空遥感技术、静态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高分辨率视频环绕拍摄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采集数据,使用Bentley ContextCapture软件对多源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形成了活生生的数字孪生模型。 石主任认为,数字孪生模型不止在于信息的传递,也在于直观的三维可视化数字表达,这个项目将数字孪生技术、海油平台与船舶工业结合,开展基于数字孪生的船舶设计、制造、运维、使用等全生命周期一体化管控,是解决目前船舶行业瓶颈问题的有效手段。 二、西十高铁的综合项目数字孪生:全程数字化,树立行业标杆在走向长大段落铁路工程数字化之旅的开始阶段,在国内外尚无成熟先例的情况下,并不是所有人都信心十足,但办法总比困难多。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是西安至十堰高速铁路的设计单位,是第一次在长达250km以上的铁路工程项目中全面采用Bentley平台开展施工图正向设计实践,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中国铁建BIM工程实验室(中铁一院)总工程师兼技术负责人许兴旺作为西十高铁BIM设计总体给笔者介绍,面对工程复杂(山区铁路地形复杂多变、过渡衔接多)、特殊结构形式多(10公里以上隧道5座、车站设计桥梁4个、特殊桥梁5座)、BIM标准多(铁路BIM联盟共颁布13本标准)、站前站后19个专业需同步开展全部工程设计等种种挑战,铁一院领导和员工全院上下齐心,最终用了6个月时间完成全线BIM正向设计,实现了国内铁路工程BIM设计新的突破。 怎么办?第一步是制定策略:设计始终贯彻标准是支撑、模型是基础、协同是关键和数据是核心的设计理念。 第二步是练好内功,自2017年开始,以Bentley平台为基础,系统研究铁路工程BIM正向设计技术,包括建模、出图、数量计算、计算分析、设计协同、文件交付等方面,根据需要研发了66个软件模块。 开展了13期Bentley软件培训,使设计人员能够通过Bentley平台开展项目设计。 第三步是制定标准,到了2019年3月开始依据铁路BIM联盟标准编制了企业标准、项目标准以及19个专业实施指导书,对西十高铁BIM设计进行了系统的规划和研究。 第四步是组织实施,2020年4月至2020年10月间,组织生产人员近200人,开展了全线BIM设计。 这次数字化实践取得了多方面的突破:一体化正向设计,所见即所得;站前站后工程同步设计,大大提升了效率;完成满足施工图LOD3.5精度的BIM设计成果,并基于BIM设计成果的出图、算量和模型文件交付等技术应用,建立与完善铁路工程全专业BIM技术应用技术体系与设计能力;验证了中国铁路BIM联盟颁布的BIM设计标准,验证了Bentley设计平台能够支撑长大干线铁路BIM设计。 三、大丰海上风电的数字孪生平台研发:设计已经不是事,智慧运维在走来在每一波历史大潮中,弄潮儿总是先行一步,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当网络上还在热烈争论着元宇宙的是是非非,三峡集团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作为江苏大丰H8-2#300兆瓦海上风电项目的EPC总承包单位,已经在海上风电数字孪生做出了成功的探索。 2021年11月28日20时48分,随着24号风机叶轮与发电机精准对接,三峡能源投资、三峡上海院总承包建设的江苏大丰H8-2#300兆瓦海上风电项目完成全部风机安装,迈入全容量并网发电冲刺阶段。 该项目位于江苏大丰区毛竹沙北侧海域,场址中心离岸距离72千米,是国内离岸距离最远的海上风电场,共布置38台4.5兆瓦风机及20台6.45兆瓦风机。 该院利用Bentley的iTwin数字孪生技术,通过建立全风场BIM信息模型,关联建设期档案、属性,形成虚拟风场竣工电子资产,通过开发全生命周期海上风电数字孪生平台1.0,实现风电场资产的系统、优化管理。 该院智慧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滕彦对笔者说,数字孪生技术在这个项目的应用有三大亮点。 第一,数字化技术为复杂项目的设计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这个项目大部分结构是装配式,传统的钢结构设计比较复杂,钢节点要一个一个的描,而采用三维数字化设计,这样复杂的钢节点可以通过参数化设计自动生成。 利用三维模型生成二维图可以很快很好地出图,材料报表数据也很详细。 第二,数字孪生技术提升了设计效率。 比如做海上升压站,以前用SACS做分析还要再建一次模型,现在结合了iTwin数字孪生技术,三维模型可以直接导入SACS做分析,对于整个设计流程的打通有极大的帮助。 第三,数字孪生技术可以帮助打通整个产业链。 例如,建设单位特别希望设计院提供设计模型,他们以此为基础再进一步做深化,便利了设计施工一体化。 在大丰项目,上海院将BIM技术做了延伸,搭建了以BIM模型为核心的工程建设管理平台,借助可视化技术进行施工进度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物料管理、资金管理等等。 未来,数字孪生将会延伸到运维阶段,届时可以通过物联网等方式搜集动态的运营数据,和之前的工程数据进行融合,为不同的业务场景提供数据支撑。 当我问滕彦副院长做数字孪生有哪些难点时,她谈到数字化设计给我的感觉已是云淡风清,在她脑海中盘旋的更多在于运营阶段数据的接入、融合和服务。 四、长乐外海海上风电场的数字化攻坚:技术创新成就环境、社会和治理责任正如我们许多人都会追问生命的高远意义一样,数字化不仅带来业务层面的价值,也带来贡献于行业与社会的意义。 在狂风劲吹、海浪狂涌的台湾海峡建设海上风电场,困难有多大?可想而知!福建长乐外海海上风电场C区项目位于福州长乐以东海域,水深范围41~47m,场址中心离岸距离约45km,项目地处外海,没有通讯信号,无法采用常规 RTK 测绘手段,给测绘、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带来巨大的挑战。 福建永福电力设计股份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研究,决定采用吸力筒导管架基础结构形式这一创新技术来建设这个风电场。 吸力筒导管架基础结构形式价值很高,比如使用的钢材量更少,节省施工时间,而且易于拆除,对环境友好。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精确地模拟吸力筒与土体的交互作用,同时也要求将上部导管架与下部大尺寸吸力筒的设计进行协同考虑。 永福股份发电事业部海上风电中心主任游先辉说:“我们的要求是要高精度的结合和计算,这是我们项目最具特色的一点。 而且要实现结构技术一体化设计、设计施工一体化。 ”许多尝试都未能成功,直到Bentley的三维分析建模软件给永福股份找到了突破点。 Bentley在海上风电行业同时提供海工结构设计标准软件SACS以及岩土有限元分析软件Plaxis,彻底解决了大直径单桩以及吸力筒等风电行业中常见的大尺寸桩基的设计难题,即桩土相互作用模拟以及结构岩土集成化设计。 接下来,永福股份着手于设计与施工一体化和智慧运维,这些都是数字孪生技术的事。 该项目获得的是创始人ES(D)G荣耀奖,奖励永福股份以数字化创新赋能可持续发展目标。 这个海上风电场项目总装机容量500兆瓦,每年将助力减少150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并为一系列环境与社会目标而贡献。 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风向,驱动着数字化的未来向好在与Bentley CEO Greg Bentley的对话中,行业观察家、AEC ADVISORS LLC总裁Andrej Avelini说道,数字孪生不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 四大行业趋势将带来行业羽翼下的长期风向。 第一大趋势,基础设施需要修复和强化,以加强应对气候变化所需要的适应力。 第二大趋势,ESG即环境、社会和治理理念将大行其道,环境处于核心,这对电力水利、市政交通、数字工厂还是所有行业都适用。 第三大趋势,能源转型和各行各业的可再生和电气化以及经济的脱碳同样将重塑社会与经济。 第四大趋势,数字化已来,向数据驱动的数字化技术快速地转型已经成为现实。 Greg Bentley说,基础设施的施工和运营,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70%,我们的基础设施资产需要做出非同寻常的适应和改造,才能帮助减少碳排放。 对于Bentley,我创造了一个新词ES(D)G,D即数字化,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数字孪生解决方案赋予这一改变,助力打造面向未来的基础设施资产和组织。 Bentley全球高级副总裁、北亚区总裁刘德盛谈到,我们要在内部加强新型的科技化文化,在外部通过Bentley的产品组合和服务,继续助力我们的用户推进和传播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和理念。 西门子智能基础设施首席执行官Matthias Rebellius在和Greg Bentley前瞻未来的谈话中,分享了双方在欧洲合作推进数字化的成功案例,既带来了业务的增长,也打造了系列造福于环境、社会和治理的项目,包括英国的轨道交通、瑞士的食品厂、德国的公用事业单位和智慧园区。 同样地,数字化技术在中国造福于越来越多的环境与社会项目。 今年入围光辉大奖的七台河桃山湖生态水利治理工程由七台河市建河投资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和黑龙江省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设计与建设,项目全长约800公里,涉及水利、市政公路桥梁和园林绿化,有四家设计单位和几十个施工队伍参与,采用统一底层数据环境进行协同设计与同步建模,实施了数字化征地拆迁、数字化梁场制造、数字化智慧建造,优化了现场施工布局,提升了项目管理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同时保证了绿色施工,保护了环境,成功入选国家“山水田林湖草” 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库。 负责该工程BIM总体设计的黑龙江省建设技术发展中心总经理梁旭源和他的伙伴们连续四次以不同领域项目入围纵览基础设施光辉大赛,并两次荣获大奖,如今又已着手新项目的数字化创新,为2022年数字化光辉大赛热身了。 每一个行业的创新成就,都源于一群数字化先锋砥砺前行的探索。 一年一度的纵览基础设施大会,都因为一项又一项的数字化创新而益发精彩。 而数字化的普及应用,将给机构带来效率的提升,给产业带来商业模式的创新,给我们每一个人带来科技赋能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