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台记者探访丨匈塞铁路有序建设见证中欧合作开花结果

匈塞铁路连接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和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也是中国铁路技术装备与欧盟铁路互联互通技术规范对接的首个项目。日前总台记者对匈塞铁路分属塞尔维亚和匈牙利两地的建设进展进行了实地采访。

从90分钟到36分钟

匈塞铁路贝诺段开通带来革命性变化

匈塞铁路起自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终至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全长341.7公里,其中塞尔维亚段境内长183.1公里,最高设计时速200公里。

首都贝尔格莱德至第二大城市诺维萨德段已于2022年3月开通运营,两地旅行时间已由90分钟大幅缩短至36分钟。塞尔维亚工程师米兰·巴诺维奇参与了这段铁路的建设,现在他每天搭乘这段铁路列车上下班。既是建设者,又是体验者,巴诺维奇有着更深切的感受。

匈塞铁路项目塞尔维亚工程师 米兰·巴诺维奇:可以说匈塞铁路贝诺段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时速200公里高速铁路开通,与以往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市民满意、使用率高,人流量也在不断增多。

匈塞铁路贝诺段开通两年多来,累计发送旅客超过700万人次,在巴尔干地区树立起了"中国铁路"的品牌形象。从2018年6月正式动工到现在,中塞双方克服了一系列技术及事务性难题,实现多次工程攻坚,在新建的铁路上再添"钢铁情谊"。

中国铁路国际-中交股份匈塞铁路塞尔维亚段联营体项目部负责人 齐丰然:我们现在全力调配建设资源,科学合理地来组织施工安排。

匈塞铁路项目塞尔维亚工程师 亚历桑德拉·米洛萨夫列维奇:中国工程师带来了新技术,比如中国的铺轨技术。观察这个过程,从中学习,并成为其中一分子十分有意义。

匈塞铁路项目塞尔维亚工程师 斯洛博丹·科斯蒂克:我希望共建"一带一路"项目越来越多。因为这些项目,各民族及个人连接在了一起。

4月下旬,中塞两国工人在巴奇卡托波拉站施工现场共同铺设最后一组钢轨,诺维萨德至苏博蒂察至边境高速铁路——也就是"匈塞铁路诺苏段"实现铺轨贯通。

践行绿色生态环保理念

打造合作共赢之路

总台记者 顾鑫:在位于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以南20多公里的匈塞铁路匈牙利段中国中铁建设段上,我们可以看到紧张有序的施工正在火热进行。到今年年底,接触网、通信信号、电力变电,这些体现电气化铁路特色的专业设备的施工安装将接近尾声。

由于项目在匈境内的施工范围涉及匈牙利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等7个不连续区段,落实环保方面的要求成为巨大挑战。

中铁匈塞铁路九局项目分部总工程师陈仲亮说,2020年项目启动之初,项目团队就耗时10个月编制了1300多页详实的环境评估报告。凭借在国内生态保护方面积累的成熟经验,团队最终落实了欧盟和匈牙利的各项环保要求。

中铁匈塞铁路九局项目分部总工程师 陈仲亮:这些环保方面的要求,实际上也和我们国内的尊重自然、顺从自然、保护自然,实际上理念是一致的。

作为中铁匈塞铁路电气化局项目分部的首席翻译,乔治参与了工程的方方面面。中国同事精益求精的专业态度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中铁匈塞铁路电气化局项目分部首席翻译 乔治:其实刚开始的时候肯定有障碍,但是因为他们都比较理解,比较了解这项工作,也都是熟练的工人,所以他们知道怎么做,然后慢慢地就熟悉了。现在到了什么程度呢,已经不用说话了,一个眼神他就知道下一步需要做什么。

专家表示,匈塞铁路未来建成通车后,将有效缓解匈牙利南北走向铁路交通的缺失。

马蒂亚斯·科维努斯学院国际关系学院院长 莫尔迪茨:匈塞铁路的建成,将有助于增强这种南北交通联系,我认为这非常重要。匈中双方还将继续发展更多的经济合作,这也是我认为中匈合作前景广阔的原因,因为一切都是建立在双赢的前提之上。

总台记者 顾鑫:匈牙利有句谚语叫"好友赛过金"。未来,这条铁路将有助于增强匈牙利在中东欧地区交通、物流枢纽地位,实现中国铁路技术和装备与欧盟铁路互联互通技术规范的对接。匈塞铁路项目已经成了中欧之间的务实合作关系的典范。


匈塞铁路为什么不是高铁

匈塞铁路(Hungarian-SerbianRailway)是一条连接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和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的铁路线。 虽然这条铁路在规划和建设之初,曾有过高速铁路的设想,但实际建设时并未采用高速铁路的标准和技术。 原因有以下几点:1.成本考虑:建设高速铁路需要较高的投资成本,包括土地征收、基础建设、车辆采购、技术研发等方面的投入。 对于匈牙利和塞尔维亚这两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建设高速铁路可能会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 2.需求评估:匈塞铁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连接两国首都,方便人员往来和货物运输。 在实际需求评估中,可能认为普通铁路已经能够满足两国之间的运输需求,因此没有必要建设高速铁路。 3.技术制约:建设高速铁路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包括轨道铺设、信号控制系统、车辆制造等方面的技术。 匈牙利和塞尔维亚在相关技术领域可能存在不足,导致难以独立完成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营。 4.国际合作:建设高速铁路通常需要国际合作,包括技术转让、资金支持和建设管理等。 匈塞铁路在建设过程中,可能并未得到足够的国际支持,导致高速铁路方案未能实施。 总之,尽管匈塞铁路在建设之初曾有过高速铁路的设想,但由于成本、需求、技术和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原因,最终并未采用高速铁路的标准和技术。 不过,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国际合作的加强,未来匈塞铁路有可能会升级改造成高速铁路。

国铁集团规划:2035年建成约20万公里全国铁路网

近日,中国国家铁路集团出台《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中国铁路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到2035年率先建成现代化铁路网,到2050年建成更加发达完善的现代化铁路网。 《规划纲要》由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保障措施三部分组成,具体包括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总目标,11大板块39项重点任务及4方面的保障措施。 国铁集团发展和改革部副主任丁亮指出,制定《规划纲要》,鲜明地提出铁路先行的目标和方向,是要铁路在新时代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等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保障。 丁亮强调,到2035年,将率先建成现代化铁路网,铁路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 运输服务供给品质一流,形成全国1、2、3小时高铁出行圈和全国1、2、3天快货物流圈。 铁路运输安全持续稳定,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安全保障体系健全有力。 经营管理水平、现代治理能力位居世界前列,铁路绿色骨干作用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全面增强。 丁亮表示,到2050年,将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现代化铁路强国,全面服务和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为实现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发展目标,《规划纲要》细化工作措施。 明确建设发达完善的现代化铁路网,发展自主先进的技术装备体系,创新优质高效的运输服务供给,提升经营实力及持续可靠的安全发展水平,强化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能力,发挥节能环保的绿色铁路优势,拓展互利共赢的开放合作空间,突出高水平科研人才、高技能产业大军、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等11个方面工作任务。 丁亮介绍,《规划纲要》同时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实施保障措施,一是坚持党对铁路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铁路事业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二是积极落实支持政策,创造良好环境;三是深化路地合作,形成强大合力;四是强化组织实施,确保落地见效。 我国铁路网规模和质量、技术装备水平、运输安全水平等重要指标进入世界前列,具备了进一步当好先行和由大迈向强的内在条件和现实基础。 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划所副所长梁栋介绍,我国路网规模持续扩大,路网结构不断优化,截至今年7月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已达14.14万公里,居世界第二;高铁里程3.6万公里,居世界第一。 先后建成了700多座高铁客站、126个一、二级铁路物流基地,形成了以铁路客站为中心的综合客运枢纽和以铁路物流基地为中心的综合货运枢纽。 随着铁路特别是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铁路运输服务品质不断提升。 2019年铁路客、货运发送量分别达到36.6亿人次、43.2亿吨,开发“丝路快车”“熊猫专列”等主题旅游列车产品,组织开行81对公益性“慢火车”。 同时,推出并完善网络购票、自主取票、在线选座、站车Wi-Fi等便民利民服务,互联网售票比例超过80%。 高铁+共享汽车、高铁+旅游、空铁联程联运等新业态模式涌现,“高铁极速达”、高铁“顺手寄”等高铁快运服务推出。 梁栋介绍,在自主创新能力上,我国已成功研制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动车组。 时速350公里长、短及17辆扩大编组动车组、高寒动车组和时速160公里动力集中动车组投入运营。 2019年底正式开通的京张高铁成功应用线桥隧和客站智能化施工技术,实现了基于BIM的工程施工信息共享和建设全过程管理。 梁栋表示,目前我国在世界5大洲的数十个国家有铁路合作项目,其中中老铁路、雅万高铁、中泰铁路、匈塞铁路等已开工建设。 中欧班列快速增长,可由我国70个城市到达欧洲21个国家的70个城市,第23次铁盟亚太区全体大会、2017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高铁分会等重大活动成功举办。 在铁路安全保障和绿色发展水平上,我国铁路运输安全持续稳定,事故率和交通死亡率均处于较低水平,2018年,我国铁路交通事故死亡率为0.199人/10亿换算吨公里,远低于美国、德国、法国和日本。 铁路绿色取得成效,2012~2019年,电力消耗占总能耗的比例从34.1%上升至65.5%,油类消耗占比从38.1%下降至23%,煤炭消耗占比从24.4%下降至2.5%,污染物排放量逐年降低。 到2035年,现代化铁路网率先建成,到2050年,建成更加发达完善的现代化铁路网。 丁亮表示,围绕《规划纲要》这个战略目标,国铁集团将以构建现代高效的高速铁路网,形成覆盖广泛的普速铁路网,发展快捷融合的城际市域(郊)铁路网,构筑一体衔接的现代综合枢纽为重点,打造世界一流的铁路设施网络。 随着北斗卫星导航技术、5G通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成熟应用,国铁集团正在依托青藏铁路组织研发新型列控系统。 国铁集团工电部通信信号处主管莫志松提出,该列控系统通过采用北斗定位替代传统的轨道电路,利用5G技术研究实现列车与列车间的直接通信。 新型列控系统实现一批车出站加速、另一批车到站减速,电能内部循环利用,理论上人均百公里能耗可降低30%左右。 国铁集团客运部客运营销处主管强丽霞提到,依据《规划纲要》运输服务供给品质一流的目标,国铁集团将依托现代化铁路网,提高客运服务供给品质,形成全国1、2、3小时通达的高铁出行圈。 主要城区市域(郊)1小时通达,如京津冀区域北京到天津、雄安间,长三角区域上海到苏锡常间。 城市群内主要城市间2小时通达,如京津冀区域北京到石家庄间,长三角区域上海到南京、杭州间。 相邻城市群及省会城市间3小时通达,在各城市群中心城市与其它省会城市间,打造城市群综合交通网主骨干。 针对《规划纲要》提出“到2035年,智能高铁率先建成”这一目标,国铁集团科技和信息化部网信安全总监张伯驹表示,未来,中国铁路将朝着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发展方向不断前进。 在工程建造领域,突破BIM+GIS关键技术,实现全线、全专业、全过程工程建设精细化管控,铁路工程管理平台广泛应用。 在技术装备领域,研制智能型复兴号动车组,实现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功能。 在运营服务领域,全面推广电子客票技术,实施刷脸核验、候补车票等多样化服务,努力打造管理高效、绿色节能的智能客站。

中国高铁为走出去有何安排?

要在三个方面更好地“走出去”:

一是推动中国高铁标准“走出去”。近年来,中国铁路总公司主动参与国际标准修订工作,截至去年底,共主持参与ISO、UIC重要国际标准55项,已经成为国际铁路标准制修订的重要力量。目前,中国高铁标准在印尼雅万、中泰铁路等项目中得到积极应用。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健全铁路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章体系;深化铁路标准国际化工作,扩大中国标准的国际影响力;以“复兴号”动车组为重点,加强重要知识产权运营管理和海外布局。

二是推动中欧班列物流品牌“走出去”。不断扩大中欧班列开行范围,截至今年2月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数量已突破7200列,开行线路达61条,国内开行城市38个,可到达欧洲13个国家、36个城市,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标志性成果。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七国中欧班列运输联合工作组和中欧班列运输协调委员会国际国内两个平台作用,突出抓好提高品质、降低成本、保证时效三项重点工作,推动中欧班列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与“一带一路”建设相适应的铁路国际物流体系。

三是推动铁路建设项目“走出去”。2017年,中国铁路总公司充分发挥在企业层面的牵头作用,加大境外铁路项目组织实施力度,印尼雅万高铁已有十多处工点先行开工建设,中老铁路已实现全线开工,匈塞铁路塞尔维亚境内段、中泰铁路合作项目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巴基斯坦拉合尔橙线轻轨工程项目务实推进。下一步,我们全力推进印尼雅万高铁、匈塞铁路全线开工建设,做好马新高铁投标和莫喀高铁前期合作相关工作,落实境外项目风险防控机制,更好地服务国家外交大局和“一带一路”建设。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1860.html
福建舰海试为啥要悬挂 日本国旗
上海楼市!大利好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