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爆乌军袭击库尔斯克导致俄乌针对停止袭击能源基础设施的谈判中断 扎哈罗娃否认 没谈过

【环球网报道 记者 李梓瑜】据路透社报道,《华盛顿邮报》17日爆料称,乌克兰袭击俄罗斯库尔斯克地区,导致俄乌就停止袭击能源基础设施进行的间接谈判被迫中断。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当地时间18日否认了上述报道,称俄罗斯并未与乌克兰就能源基础设施安全问题进行谈判。

《华盛顿邮报》17日报道称,乌克兰和俄罗斯原定于本月派代表团前往卡塔尔,就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协议进行谈判,以停止袭击对方的能源基础设施。《华盛顿邮报》称,该协议本应达成部分停火,但由于乌克兰攻击俄罗斯主权领土,谈判被迫中断。

路透社称,当地时间18日,扎哈罗娃否认了《华盛顿邮报》上述报道。她说,“没有人中断任何事情,因为根本就没有什么可中断的”。扎哈罗娃补充说,“俄罗斯与基辅政权间没有就民用关键基础设施安全问题进行过直接或间接谈判”。

报道称,扎哈罗娃随后援引俄罗斯总统普京12日的发言,后者当时质疑在乌对俄发动地面攻击并袭击俄民用基础设施后,还能与乌克兰进行什么谈判。扎哈罗娃说,“与制造这种事情的人没什么好谈的”。

路透社提到,乌克兰政府没有立即回应该媒体置评请求。

据新华社此前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18日晚发表视频讲话说,乌方袭击俄罗斯库尔斯克州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俄境内设立缓冲区。目前乌军总体防御行动的首要任务是尽可能多地削弱俄方战斗能力,并开展最大限度的反攻行动,包括通过在库尔斯克地区的行动在俄领土上建立缓冲区。

另据新华社报道,乌克兰军队本月6日起对俄罗斯库尔斯克州发动袭击,随后双方在该州爆发激烈冲突。俄罗斯总统普京12日就俄南部边境局势召开会议时表示,俄方将坚决回应乌方在边境地区的一系列挑衅。普京在会议上强调,俄方将评估俄乌边境地区情况,将乌方赶出俄领土并有效防守边境地区是当前首要任务。


美方称“最终认为俄应对波兰事件负责”,扎哈罗娃摆出4个“为什么”

【环球网报道】据俄罗斯塔斯社17日报道,针对美方有关“美国认为俄罗斯最终应对导弹事件负责”的表态,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表示,华盛顿对波兰导弹事件的调查结果根本不在乎,总是要追究所谓的“责任”。 报道回应报道称,扎哈罗娃是当地时间16日在社交平台Telegram上发表的上述言论,她回应的是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阿德里安娜·沃森的说法。 后者声称,美国认为俄罗斯方面最终应对导弹事件负责,尽管该国“没有掌握任何与总统杜达的初步评估相矛盾的信息”,即这次爆炸很可能是由乌克兰防空导弹造成的。 “现在美国人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刺杀总统约翰·肯尼迪的凶手仍然没有被找到,为什么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袭击未能被阻止,为什么政客和有关美国官员总是能从肮脏事务中脱身,为什么有成千上万个备受关注的案件没有被解决,”扎哈罗娃称,“美国政府对调查结果根本不在乎。 白宫从未这么明目张胆地表现出这一点。 美国政府总是因政治原因而要找人‘负责’。 ”据波兰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当地时间11月15日,导弹击中了波兰与乌克兰边境附近的一个农场,造成两人死亡。 此次事件迅速触发了一波西方媒体对“俄罗斯恐怖主义”的声讨和“战争升级”的警告。 不过,美国总统拜登在晚些时候称,“从轨迹来看,它不太可能是从俄罗斯发射的。 不过我们还得看。 ”随后美联社率先援引美国官员的话发出快讯:落入波兰境内的导弹是乌克兰军队向来袭的俄罗斯导弹发射的。 延伸阅读波兰导弹乌龙,不太好收场了当地时间11月15日夜间,波兰东部靠近乌克兰边境地区突然遭遇导弹爆炸,造成2人死亡。 落在波兰境内的导弹,是否来自俄罗斯?这是北约各国最为关心的问题。 要知道,作为北约成员国,如果这一袭击为俄罗斯有预谋的行动,可能就此引发北约和俄方的更大规模冲突。 波兰警方在现场调查根据《北大西洋公约》第四条款,北约成员国在领土完整、政治独立或安全受到威胁时,在任何一个成员国的提议下,北约各成员国将进行紧急磋商。 为此,就在事件发生后不久,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即宣布召开紧急会议。 然而,会还没来得及开,“反转”就来了。 美国和北约一开始语焉不详,之后则通过匿名官员释放初步调查结果,称导弹“可能来自乌克兰”;俄方则在否认后进一步甩出证据——导弹残骸是乌克兰S-300防空系统导弹的一部分。 导弹究竟谁发射的?导弹爆炸刚一发生,波兰媒体和官员就表示,可能是“俄罗斯的导弹”坠入波兰领土。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也迅速发文,将责任归咎于俄罗斯。 乌外交部长库列巴更进一步否认导弹是由乌克兰防空系统发射,称这是俄罗斯宣扬的“阴谋论”。 俄国防部紧随其后发布声明否认,称俄军没有使用杀伤性武器对乌波交界地区的目标发动打击。 部分波兰媒体的报道是“蓄意挑衅”。 相较之下,北约的对外表态则一反常态地谨慎,仅仅表达了“关切”,并没有推测原因。 几个小时后,远在印尼参加G20峰会的美国总统拜登就“打脸”了乌克兰方面的表态,称“从弹道轨迹来看,它不太可能是从俄罗斯发射的”。 此后,美国匿名官员进一步释放消息说,初步调查结果显示,波兰境内的导弹是乌军发射的,目的是应对俄军打击乌克兰电力基础设施的导弹。 事发现场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在16日的紧急会议后发表讲话。 他说,对波兰导弹袭击的调查正在“进行中”,但“没有迹象表明这是蓄意袭击的结果”;北约没有看到俄罗斯计划对北约盟国采取进攻性军事行动的迹象。 他还表示,“我们的初步分析表明,这一事件很可能是由乌克兰防空导弹造成的,该导弹是为了保护乌克兰领土免受俄罗斯巡航导弹的袭击而发射的。 ”俄罗斯国防部则援引了波兰媒体公布的“乌克兰导弹残骸”图片,称专家分析指出残骸是乌克兰S-300防空系统导弹的一部分。 截至目前,乌克兰方面对此既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 到底尴尬了谁?事件发生后,波兰外交部当即召见俄罗斯驻波兰大使,要求对此“立即给出详细解释”。 这第一反应,自然令俄罗斯不悦。 波兰外长拉乌与俄驻波兰大使安德烈耶夫的会面仅持续了四分钟,两人没有任何交流,甚至没有握手,安德烈耶夫在听完波兰方面的照会后就离开了。 而对于美国和北约,这一爆炸事件仅仅在“关切”和“调查”之后再无水花。 此前,美国总统拜登和其他北约官员们多次誓言会捍卫北约成员国每一寸领土。 但由于导弹来源被认定于来自乌克兰,美国和北约纷纷陷入沉默,除了表达对波兰的“慰问”以外再无表态,就连初步调查结果也是由匿名官员对外公布的。 斯托尔滕贝格在发布会上则用“这不是乌克兰的错,俄罗斯对继续对乌克兰发动非法战争负有最终责任”的表态来为盟友“挽尊”。 事情到了这一步,正在经历战火之痛并寻求更多国际支持的乌克兰无疑陷入了尴尬。 一直以来,北约试图在不直接卷入冲突的情况下向乌克兰方面提供协助,而乌方则一直在多个公开场合要求西方加大援助,尤其在这个冬季,乌克兰多处供电设施遭受打击,尽管俄军撤出赫尔松,乌方的后续行动也并未更加顺利,而是举步维艰。 这回,一直自诩为“反俄急先锋”的波兰,也吃了个哑巴亏。 乌克兰危机以来,波兰几乎成为北约援助乌的“大本营”和“中转站”,也在对俄制裁上表现得最为激进。 一系列行为令俄罗斯相当愤怒,以至于早在今年4月,俄罗斯就率先对波兰“断气”。 最后,北约自己也有些进退维谷。 乌克兰危机持续近九个月,若北约成员国真受到波及出现擦枪走火,就可能导致局势进一步升级。 而这是北约方面最不乐见的。 英国媒体分析指出,引爆与莫斯科的全面战争是北约最不希望看到的,尽管北约盟国可能会寻求以某种方式应对此次事件,但由于发现只是“乌龙”,他们想向普京传递什么样的信息还需好好斟酌。 美国则早已将自己“高高挂起”。 一位美国众议院军事委员会成员表示,虽然“不必怀疑美国会根据北约宪章第五条保护北约成员国”,但如果这一事件是偶然发生的,则需要确保“尽一切努力缓和事态”。 事件该如何收场?初步调查结果的出炉,令紧绷的国际社会暂时松了一口气。 还在G20峰会上的法国总统马克龙赶紧“灭火”,称有责任就波兰导弹事件释放非常明确的信息,以避免局势升级。 乌克兰政府虽未表态,但依然有乌议员在社交平台上“嘴硬”——“就算这是乌克兰的导弹,它也是我们努力保护自己生命的结果”。 对于波兰而言,这次事件只好变成“哑巴吃黄连”——在初步调查结果出炉后,波兰总统杜达一改口径,称这是一次“不幸的意外”,没有理由相信是一次“袭击”。 如果最终认定是乌克兰“打”了波兰,那么问题来了,北约会不会当和事佬?波兰会独吞被误伤的苦果吗?此事对俄乌局势有何影响?乌龙事件该如何收场?恐怕这回,受伤的只有波兰了

英媒:北约官员称,泽连斯基“公开撒谎”破坏了信任

参考消息网11月18日报道据英国《金融时报》11月17日援引目前在乌克兰的北约某国一名匿名外交人员的话报道称,因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称乌克兰未参与波兰导弹事件,破坏了北约对乌克兰的信任。 报道称,在泽连斯基说乌克兰未参与波兰的事件后,这名外交官说:“这很荒谬可笑。 乌克兰人破坏了我们对他们的信任。 谁也不会指责乌克兰,而他们公开撒谎。 这比导弹更有破坏性。 ”波兰媒体11月15日晚上报道称,两枚导弹落到波兰境内致两人死亡。 最初猜测是俄罗斯发射的导弹。 但是晚些时候波兰总统杜达称,他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落下的导弹是俄罗斯军队发射的。 他说,导弹“很有可能”属于乌克兰防空系统。 北约也发出了类似消息。 另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俄罗斯国防部称,那天没有对乌克兰与波兰边境附近的目标进行任何打击。 俄罗斯外交部在“导弹事件”的声明中表示,公正调查以及宣布调查结果将揭露这一“挑衅”。 另据环球网早前报道,波兰境内15日遭导弹袭击事件持续引发关注。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17日报道了更多细节:事件发生后,美国总统拜登和国务卿布林肯被助手叫醒;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打电话给泽连斯基办公室敦促乌克兰“谨慎行事”“助手半夜把拜登叫醒,告诉他一个紧急消息:一枚导弹袭击了波兰,造成两人死亡。 ”CNN在文中如此报道称,与拜登共同出行的国务卿布林肯也在凌晨4点被敲门叫醒并得知消息。 当地时间5点半,拜登与波兰总统通了电话。 CNN称,消息人士表示,波兰官员首次听到可能发生爆炸的消息是在美国东部时间15日上午10点左右,也就是巴厘岛当地时间晚上23点左右。 信息开始逐渐公开,并在美国东部时间下午1点左右,也就是巴厘岛时间凌晨2点左右向盟友通报。 报道称,这起事件的消息传出一小时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发表讲话表示,“俄罗斯的导弹击中了波兰”“是一次非常严重的升级,我们必须采取行动”。 CNN称,随后沙利文迅速给泽连斯基办公室打电话,敦促乌克兰官员们在谈论此事时要“谨慎行事”。 报道还提到,当地时间15日夜里,尽管泽连斯基要求安排一次通话,但拜登并没有和他通话。 CNN还提到,截至当地时间16日下午,拜登一直未与泽连斯基交谈。 “这一事件也给西方与乌克兰的联盟造成了一些裂痕。 ”CNN称,拜登和波兰总统都公开表态称,导弹似乎来自乌克兰的防御系统,而泽连斯基对于“导弹可能来自乌克兰”的说法坚决否认。 消息人士说,这让波兰官员感到失望。 波兰境内15日遭导弹袭击事件持续引发关注,美国和北约称袭击波兰的导弹或许来自乌克兰,但仍把责任推给俄罗斯。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7日报道,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涅边贾警告,乌克兰和波兰试图挑起俄罗斯与北约的冲突。 美联社16日下午发表的一则更正中说,在2022年11月15日发表的早先版本报道中,“错误地报道了俄罗斯导弹进入波兰并导致两人丧生的消息。 ”该导弹很可能是乌克兰为防御俄罗斯的进攻而发射的。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对于“导弹可能来自乌克兰”的说法表示反对。 法新社17日称,泽连斯基说,已经从乌军方得到保证,“这不是我们的导弹”。 拜登17日对泽连斯基的说法表示异议,他说“这不是证据”。 延伸阅读波兰导弹事件反转北约给了台阶泽连斯基不下来?当地时间11月15日,波兰境内与乌克兰接壤的地区发生了导弹爆炸,导致两名平民死亡。 随后,波兰部分军事单位提高了战备等级。 波兰是北约成员国,根据北约条款,针对一个成员国的袭击将被视为对所有成员国的袭击。 导弹来自哪里?是意外事件还是蓄意打击?事件引发强烈关注。 随着美国、波兰、北约等先后表态,导弹由“来自俄罗斯”向“来自乌克兰”发生反转,然而就在北约“定调”之际,乌克兰方面却罕见提出了不同意见。 “企图挑起俄罗斯与北约直接冲突”当地时间15日晚,波兰政府发言人彼得·米勒在国家安全委员会紧急会议后对媒体表示,已确认在波兰东部与乌克兰接壤的赫鲁别舒夫地区发生了爆炸,造成2人死亡。 波兰总统杜达向记者表示,“很可能是俄罗斯制造的导弹”。 15日夜间,波兰外交部长拉乌就此事召见俄罗斯驻波兰大使,“要求立即作出详细解释”。 杜达资料图西方媒体随即以“俄罗斯导弹落入波兰”为题渲染紧张气氛。 美国政客新闻网称“这一刻可能成为战争的转折点”。 乌克兰方面反应迅速。 乌总统泽连斯基发推称,他已与波兰总统通电话,指责爆炸事件是“俄导弹恐怖袭击”。 欧美一些政客纷纷表态,一口咬定是俄罗斯发射了导弹。 美国政客也赶来表态,参议员克里斯·库恩斯称:“俄罗斯人必须及时认识到这是一个悲惨的错误,否则这将很快成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15日晚,俄国防部在社交媒体上回应称,从未对该地区进行打击。 俄罗斯常驻联合国第一副代表波利扬斯基在社交媒体评论称,这是一次企图挑起俄罗斯与北约之间直接冲突的尝试,从而“让世界承担一切后果”。 拜登表态后事件降温事情很快有了转折。 美联社16日援引美国官员的消息说,初步调查显示,落入波兰境内的导弹系乌克兰军队发射,用于拦截一枚俄罗斯导弹。 美国总统拜登16日称,涉事导弹“不太可能”从俄罗斯发射。 当天晚些时候,他对七国集团和北约盟友表示,爆炸是由乌克兰防空导弹造成的。 值得注意的是,美方的表态还引来克宫发言人佩斯科夫“点赞”。 佩斯科夫16日对媒体表示:“美方表现出了克制和专业,这与波兰方面以及一些国家的歇斯底里形成鲜明对比。 ”佩斯科夫资料图俄国防部16日进一步回应称,在波兰发现的导弹残骸是乌克兰S-300导弹的部分。 俄外交部同日发表声明称,该事件中部分北约国家和西方媒体对俄罗斯的指控是“毫无根据的谎言”。 俄军事专家阿列克谢·列昂科夫表示:“非正常启动的乌克兰S-300系统防空导弹可能飞进波兰领土。 我们以前见过这样的例子,包括乌克兰用防空导弹击中己方住房。 ”列昂科夫还称,俄罗斯巡航导弹是高精度武器,是在对敌电子战和防空系统强力对抗条件下使用,不可能让其偏离航向。 乌克兰不承认,事情还没完?北约16日在布鲁塞尔举行紧急会议商讨波兰东部边境地区爆炸事件。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在会后记者会上说,我们正对事件进行调查,目前没有迹象表明这是蓄意攻击,也无迹象显示俄罗斯正准备对北约采取进攻性军事行动。 他表示,北约初步分析认为,这起事件很可能是乌克兰为保卫其领土免受俄巡航导弹袭击而发射的防空导弹引起的。 俄罗斯应承担该事件的最终责任。 网络图片不过,在北约“定调”之后,俄乌均有新动作。 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16日发表声明称,当天俄罗斯外交部召见了波兰驻俄罗斯临时代办。 俄方表示,波兰方面因15日两枚导弹坠落事件而产生的反俄情绪是不可接受的。 俄方希望波兰停止一切与此事件有关的反俄猜测。 俄罗斯国防部已对俄罗斯武装力量与此事无关的问题给出了所有详尽的解释。 另一方面,北约及波兰回应的措辞,被外界认为已是给乌克兰“台阶”,但乌方却不“下来”,提出不同意见,坚决否认落在波兰的导弹属于乌克兰。 据乌克兰媒体16日报道,乌国家安全与国防委员会秘书丹尼洛夫在其社交媒体账户上发文称,乌克兰主张对导弹落入波兰事件展开联合调查,乌克兰已准备提交乌方所拥有的显示该事件是俄罗斯所为的证据。 乌克兰同时也期待合作伙伴能够就“根据何种信息得出结论,认为这是乌克兰的防空导弹”提供信息。 泽连斯基资料图据乌克兰国际文传通讯社16日报道,泽连斯基当天表示,落入波兰境内的导弹毫无疑问不属于乌克兰。 泽连斯基称,他已经收到了来自乌军和空军指挥部的报告,应当相信军方的结论。 他还认为,乌克兰应该被允许前往导弹坠落地点参与调查。 一边是北约努力“降温”,一边是乌方提出异议,局势将向何方发展,有待观察。 延伸阅读拜登再度质疑后,泽连斯基软化措辞:我也不是100%确定

俄国防部称乌士兵蓄意射杀逾10名俄战俘,梅德韦杰夫和扎哈罗娃发声!

媒体报道声明接着称,在基辅政权似乎全面遵守战俘权利的背景下,没有人能想到“悲惨的例外情况”——乌克兰武装部队的士兵蓄意向逾10名俄罗斯士兵的头部开枪,将其射杀。 而俄方则根据《关于战俘待遇之日内瓦公约》对待本周投降的乌克兰战俘。 “泽连斯基及其跟随者必须为所有受折磨和被杀害的俘虏,接受历史和俄乌人民的审判。 ”声明说。 同日,扎哈罗娃也发表声明称,社交媒体上流传的视频显示,乌克兰士兵残酷地射杀俄罗斯战俘。 她还称,这段“令人震惊”的视频是“乌克兰新纳粹分子所犯罪行和乌克兰违反国际人道法的证据”。 扎哈罗娃扎哈罗娃在声明中称,“要求国际组织谴责这一令人发指的罪行并对此进行彻底调查。 乌克兰武装部队的每一个残暴行为都应受到惩罚”。 梅德韦杰夫梅德韦杰夫当时时间18日也在社交平台Telegram上发文称,那些射杀俄罗斯战俘的乌克兰士兵应该受到惩罚。 此前报道:乌被俘军官透露一个细节俄接下来或面临艰难的战略抉择直新闻:吴先生,国际外交舞台迎来了“亚洲时刻”。 此时,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外长同在柬埔寨出席东亚峰会。 你如何展望两国外长的互动?俄乌双方会在“亚洲时刻”打开和谈的话匣子吗?特约评论员吴蔚:无论是柬埔寨的东亚峰会,还是即将在印尼召开的G20峰会,国际舆论都热切盼望俄乌冲突能够借此机会迎来和谈契机。 俄乌双方国家元首先后就是否出席G20峰会展开了一轮激烈博弈,最终结果是普京与泽连斯基谁都不来了。 一把手不露面,聚光灯自然就照向了“代君出使”的外长身上。 但是我个人不太看好俄乌双方会在“亚洲时刻”迎来什么破冰之举,即便双方外长见面了,和谈也不会有太多实质性进展,我的理由有三。 首先,俄乌冲突的战场局势并未迎来全局性的变动。 俄军几天前宣布从赫尔松市撤军,看似为俄乌双方谈判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但在我看来,这个战术退却动作却非常可能导致基辅方面产生得陇望蜀的战略错觉。 若换位思考,何不乘胜追击顺势收复了东乌全部领土呢?泽连斯基前几天在推特上与马克龙互动时就明确提出“要让乌克兰的旗帜飘扬在每一个乌克兰城镇和村庄上空”。 也就是说,即便俄罗斯方面摆出了“想要谈,可以谈”的姿态,基辅方面也不会轻易接茬。 其次,俄乌冲突的谈判主导权,起码是乌方一侧的主导权并不完全在基辅政权手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西方势力的战略抉择。 事实上,从今年2月开始,无论战事顺利还是不顺利,俄罗斯就多次表露出过谈判的意向,甚至俄乌双方外交人员都在白俄罗斯进行过数轮接洽。 但最终的结果是怎样大家也都看到了,美西方以断供相要挟,遥控基辅政权死战到底,参与谈判的乌方高层命丧基辅街头,此事发出的信号足以震慑那些对和谈心存妄念的基辅势力。 从此双方谈判的大门紧闭,一转眼就是大半年。 再者,对于俄乌双方来说,此刻谈判双方抛出的条件恐怕是一个很难取得共识的夹生饭。 这很大程度上源于俄乌双方对这场局部冲突的性质在判断上存在很大分歧。 在基辅方面看来,这是一场退无可退的卫国战争,倘若在谈判桌上承认东乌四州的政治现状,凝聚起来的抵抗意志会土崩瓦解。 在莫斯科方面看来,这是一场为帝国门户清扫出缓冲区的触底反弹,倘若将收入囊中的东乌四州拱手相让,此前付出的一切代价都会变成竹篮打水一场空。 某种意义上看,战场上进攻受挫带来的反对声浪远没有放弃赫尔松那般巨大,莫斯科方面断然不会轻易松口。 因此,我认为俄乌双方和谈的真正契机远没有到来。 一方面,俄乌战场动能远没有消耗殆尽,交战双方一刻未停地为下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积蓄力量。 另一方面,俄乌两国的政治氛围、舆论生态也不允许外交妥协的出现。 更主要的方面在于,俄乌冲突的本质是俄罗斯与整个西方阵营的对抗,当有人在往火堆里添柴的时候,怎么可能认为这把火烧不久了呢?很遗憾,事实就是如此。 在炸毁第聂伯河上的船闸后,俄军从第聂伯河东岸全部撤出,一场隔河对峙正在形成。 直新闻:你刚刚提到“俄乌冲突的战场局势并未迎来全局性的变动”,吴先生,即便在俄军撤出赫尔松市之后你也坚持这个判断吗?那么在你看来怎样的变动才会造成俄乌战场上出现重大战略转变呢?特约评论员吴蔚:是的,这个问题还是很关键的,它直接决定俄乌双方谈判的大门什么时候重开,朝着什么方向开启。 我之所以敢于坚持这个判断,源于此前普京换帅,苏罗维金走上俄军总指挥的位子。 当时我预测,俄军将会更加务实,一改此前碍于政治因素频频作出军事冒险的冒进风格。 事实上俄军撤出赫尔松市是一个再务实不过的军事决策,它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莫斯科方面在政治上的失分,但俄军撤出第聂伯河东岸,离开这个背水一战的险地,反而是有利于东乌战场整条战线均衡的。 苏罗维金接过指挥棒之后曾接受过俄媒专访,在那次谈话中他已经对赫尔松的撤军作出过预期管理。 在此前的节目中我曾对赫尔松市的地理位置与战场条件有过详细描述,一言以蔽之,俄军仅仅依靠第聂伯河上三座桥提供补给,试图坚守赫尔松这座城市。 但是在过去几个月的战斗中,三座桥已断其二,仅剩上游的一座船闸苦苦支撑。 脆弱的补给线导致俄军无法投入重兵集团到河东岸协防,无法投入重兵集团就意味着俄军不得不被迫放弃赫尔松外围阵地收缩防御,收缩防御又导致俄军要想投入重兵防御单位根本无法在狭小地带中展开,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军事悖论,是一个恶性循环。 因此,从军事的角度上看,俄军撤出这个险地是当下唯一正确的选择。 那么俄军撤出赫尔松之后会给整个战线带来什么变化呢?最直观的改变我认为是战场南线将会进入一个较长时间的静坐状态,俄乌双方各自沿着第聂伯河展开防御,谁都没有能力越过去。 与此同时,俄军在丢掉这个战略包袱之后得以重新将机动力量调往中线与北线方向,不排除未来一段时间这两个战场方向会酝酿出新一轮大规模的进攻。 与之相对应的是,乌军同样也能够从赫尔松抽身,将更多部队调往上述两个方向,与俄军展开对垒。 那么怎样才能算作是造成战局转向的重大变动呢?我认为起码是冲突一方在某个较大宽度的战场正面实现了新的纵深突破,逼迫对方出于反包围的战术考量将整条接触线后移。 这种战场态势在俄乌战场上曾经多次出现,无论是俄军早期的进攻阶段,还是几个月前乌军在战线的南北两端同时发起的反攻,都导致了接触线的变化。 但是现在双方在接触线上长期处于一个僵持对峙的状态,恐怕很难真正在哪一点形成突破。 但是一个细节引起了我的注意。 据俄媒报道,一位近期被俘的乌军第53独立机械化旅的军官向俄军透露:基辅方面正在酝酿在这个冬天对俄罗斯的别尔哥罗德州和库尔斯克州发起进攻。 这个消息乍一听非常像是一次典型的战略误导,但从军事逻辑上看是存在可行性的。 别尔哥罗德与库尔斯克位于俄乌接壤的北线,在这个方向上俄军的兵力相对空虚,如果乌军真的摆出了在这个战役方向上寻求突破的态势,那么俄军真的会面临一个艰难的战略抉择。 这个战略抉择非常可能导致整条东乌战线出现重大转变。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18759.html
甘当文物守望者 胡赞松
搬进新家第一晚 该注意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