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支持子女事业,越来越多的老人背井离乡成为“老漂族”,帮助养育第三代。这些老人一边承担着带孙辈的重任,一边面临着陌生的生活环境、边缘化的社交以及新式教育理念等挑战。
三代同堂,不仅教育理念或有冲突,在日常相处上,各方也容易产生微妙的情绪。需要给帮忙带孩子的老人报酬吗?如何避免将老人当成带娃“工具人”?澎湃问吧邀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怡,一起聊聊老漂族与隔代教育。
隔代教育中的微妙情绪
@平安一生是幸福:父母带孩子,子女在家装监控方便随时遥控看娃,但老人感觉很不舒服,怎么办?
在隔代教育家庭中,养育者之间的充分沟通与信任十分重要,父母想要通过监控来观察孩子在家的情况,也是出于对孩子的爱,与此同时也伴随着那份牵挂。祖辈可以多理解一下,但如果觉得不被信任,被摄像头监控不舒服的话,也不妨和子女提出,与其自己揣测原因,还不如把这个情况聊开,也算是解开了自己的心结。当然,在隔代教育的过程中,祖辈可以试着记录下孩子的成长,尤其是重大的成长事件,并定期给孩子的父母传递相关的信息。
对于祖辈自身来说,他们需要学习用现代的记录工具,如照相机、DV等,多为父母记录下孩子的成长变化,以帮助父母感性地了解孩子、相对完整地看到孩子的成长足迹。
@山有木兮卿无意:是否该给带娃的老人酬劳呢?一方面觉得生分了,怕老人觉得我们像在请保姆,一方面又不想让老人白白辛苦。
金钱有价,老人的付出无价,老人帮忙带孩子,很难用金钱来衡量。是否要贴补老人,这和每个家庭的现实状况有很大关系,最重要的是与老人进行良好的沟通,确保双方都满意。
对于老人来说,日常对孩子的照顾都需要花销,子女能主动贴补老人,也是帮老人减轻经济压力,在情感上也得到了宽慰。很多时候,不管贴补多少,都是一份心意,老人们或许不在乎给的钱多钱少,只是在乎这份心意。
除了在物质上的考虑外,在情绪情感上,作为子女也需要给予老人充分的“补给”,尊重、肯定并感恩他们的默默付出,这些对老人来说也同样重要。
@神的鱼儿:孩子更依赖祖父母,而不是父母,遇事会搬出祖辈来压我们,怎么办呀?
在隔代教育中,孩子依赖祖父母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在父母工作繁忙的情况下,表现更明显。建议父母应尽可能多地与孩子共处,参与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加强亲子关系的建立。比如通过共同参加游戏或者活动、亲子阅读等方式,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其次,家庭成员之间应明确各自的角色和责任,确保父母在孩子的教育和成长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老人作为辅助角色,提供支持和帮助,但不应取代父母的位置。
家长还需要多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安全感。当孩子表现出对祖父母的依赖时,不要简单地责备或批评,而是尝试理解他们的感受,并引导他们逐渐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如果孩子的依赖问题较为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和成长,可以考虑寻求专业帮助。
当育儿观念有分歧
@代码再敲也看不懂:请问老人太迁就孩子怎么办?
隔代教育中容易出现隔代亲、老人迁就孩子等情况,发生此类情况后,年轻父母应与家里的老人进行充分的沟通,解释过度迁就孩子的负面影响,并寻求理解与支持。通过沟通,可以化解两代人在育儿方面的差异与矛盾,达成一些妥协与让步,确保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另外,在家庭教育中,家庭所有成员应达成统一思想,避免老人干涉父母的教育方式。同时教育孩子明白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和理解。
@西瓜可乐味:婆婆笃信孩子不能受冷。夏天还会坚持给娃穿袜子,不能脱衣服进空调房。我知道她是为孩子好,但孩子其实没那么脆弱,这方面是不是让老公和婆婆沟通比较好?
关于孩子穿衣多少的问题,它其实背后折射出来的是两代人对于育儿理念的分歧。在和老人的沟通上很需要年轻爸妈花点心思,比如需要年轻父母能够换位思考,理解尊重长辈对于孙辈的关心,很多时候,长辈的一些做法也是基于他们成长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经验,因此他们也深信不疑,如果在言语上直接反对,也就意味着对他们过往经验的否定,老人可能很难接受。
在与长辈讨论这个问题时,子女可以先表达对他们关心孩子健康的感激之情,这样可以为后面的沟通创造一个轻松的氛围。之后,可以为长辈分享科学的育儿知识,解释过多穿衣的风险,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引入专业医师的建议增强说服力,最终找到一个合适的折中点。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多耐心,改变长辈几十年来形成的观念和习惯需要时间。同时,年轻父母也需要坚持自己的育儿原则,实际行动和积极育儿的成效可能更具有说服力。
如何处理隔代教儿的产生的矛盾?
先举个例子,孩子被板凳绊倒了,老人扶起孩子之后把板凳拉过来就是一顿拍打,嘴里还念念有词:让你绊倒我孙子,看我不打死你。 这种现象很常见,也体现出了老人带孩子问题。
老人带孩子的弊端主要有两个:
1、容易忽略孩子的成长需求
很多老年人带孙子的认识还停留在吃饱、穿暖、玩好的三大件上,但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仅仅是物质条件上的满足甚至是奢侈,成长是最重要的,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就会和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女儿方式产生一定的矛盾。
2、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影响
祖辈对于孩子事事迁就,甚至放纵、溺爱,容易使孩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我们从诸多儿童心理咨询个案中发现,某些隔代抚养方式可能会导致一些心理问题,如心理老年化、社交恐惧、性格孤僻、心理脆弱等。
有不少的少年儿童在溺爱的环境下成长,家中小皇帝出门胆小鬼,对于孩子和家庭来说,这都是一件可悲的事情。
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呢?
1、借助权威、媒体的帮助去引导老人转变观念
这时不妨借助报刊、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体,通过专家传达新的和正确的教育理念,让他们接受更多的信息。
2、感谢老人的付出,让她感到被尊重每个人都需要被肯定
平时要多感谢老人的付出。 比如借着教育孩子的机会对孩子说:“奶奶今天辛苦了”。 遇到一些问题时,也可以向她请教:“妈,你看我这么做对吗?”平时多给老人一些关心和交流。
3、冷处理
有时候分歧过大时,可以不与老人争论,按照自己的方法教育孩子,对于老人的指责可以选择性忽视,既可以坚持你的立场,也避免因争执伤害到彼此的感情。 当老人在看到你的做法更有效时,她可能也会转变自己的态度。
对于老人们来说,他们并没有教育孩子的义务,只是出于爱和关心,才会帮忙照顾孩子。 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你都要认识到这一点:你是孩子的父母,没有谁能够取代你养育和教育的责任和义务。
让父母带娃应该吗?你怎么想的?
让父母带娃不是天经地义,但是就中国的 社会 ,父母也乐意带着自己的孙子! 很高兴,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这要看需要。 如今年轻人虽成家,但还属打拼阶段,没有精力照顾孩子,父母就应该帮助带孩子。 毕竟父母不是外人,给孩子以亲人般的照顾,比起雇别人强得多。 至于父母娇惯啊!还是无知啊!那都是片面看问题。 各有利弊。 毕竟父母是过来人,一定有经验可取的,再加上血缘的关系,孩子会 健康 成长的。 所以如果父母有空,带娃最合适不过。 当然,带娃不容易啊!那就希望儿女能和父母沟通好,互相理解,互相切磋,绝不可出现“一方必须命令,一方必须听从”的现象,谁对听谁的,谁都是为了娃好,千万要和睦相处。 希望大家的娃,聪明伶俐, 健康 幸福!希望父母的付出能得到儿女的认可。 希望父母有空能多帮帮儿女。 最后,希望我的回答能有所认可,谢谢! 我是两个孩子的宝妈,孩子都是我自己带的,让父母带孩子,应不应该这个问题?我感觉是父母帮着带孩子是情分,不帮着带孩子,是本分,没有什么应该不应该的,现大部分年轻人都在外地工作,可能工作忙,没时间,自己带孩子,只能让自己的父母跟着带孩子,让他们离开自己生活了五六十年的家乡,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对父母也是一种煎熬,老了又成为了老漂族,对他们的心理也会造成一种伤害,所以我的感觉是,如果自己有能力,还是尽量自己带孩子,毕竟教育之类的,还是父母来管理的好,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您,谢谢您,谢谢! 让父母带娃我有以下分享 1.带是情分,不带还是本分 站在父母角度,从法律层面出发,肯定是没有义务去替你带孩子的,没有隔代带娃这一说,如果是出于父母自身的意愿,想帮助年轻人去分担,那么我们应该常怀感恩之情。 但放眼现实生活,出于中国人传统家庭观念--“隔代亲”,基本上双方父母都在补贴年轻人,年轻人也会觉得这是理所应当,如果哪家父母没有帮着带娃,更会被冠以薄情的罪名。 2.自己的孩子最好是自己带 带娃除了考验体力,还是个技术活, 社会 变化得太快,带娃的方式方法也需要与时俱进,父母带娃,更多还是沿用老一辈的传统,放到现在是否已经不合时宜;况且,与父母相比,年轻人无论是学识、 社会 见识都会优于父母,为什么不言传身教,做孩子最好的老师呢? 3.你准备好为人父母了吗 现在大部分的80、90后基本上是只生不养,没错, 社会 压力是很大,每天回到家基本上是已无力去应对任何问题。 但是作为一个成年人,在决定要孩子之前,你有没有去考虑过将来要面临的问题,有没有为这个小生命的降临做好准备?还是说抱着侥幸的心态,“先生了再说,总会有办法的,大不了扔给父母带”,笔者只能说,你们能长点心吗? 4.谁也别催,路自己走过才算 现在的父母也都比较急,一退休就想着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即使子女婉言拒绝,也会喋喋不休“你现在不生,以后想生都生不出来”、“你看别人家都二胎了,你还不准备要个”、“我现在还年轻,刚退休,正好可以帮你带”、“你没钱养没关系,我们帮你带”……在这种狂轰乱炸,循序利诱下,也就只能就范了。 结婚也罢,生孩子也好,本该是年轻人的自主决定,父母已经帮忙谋划了前半生,孩子们未来的路就让他们自己选择,帮得了一时你还帮得了一辈子吗? 父母没有义务说一定要帮子女带小孩,他愿意帮你带他就带呀,如果愿意帮你带,你要感恩给予一定的辛苦费。 如果不愿意帮你带,也不能够说去怨她,毕竟他们养的你,小孩是自己的,最好还是自己带。 不同的环境就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只要能家庭和睦、科学的教育孩子,都可以的。 我有一个3岁大的儿子和3个月大的女儿。 父母帮我们一起带孩子,我们住一起,儿子跟父母睡,我们主要带女儿。 其实父母带孩子没有应该不应该之说。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却不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 将我们养育成人就已经不容易了。 他们已经年过六旬,身体也大不如前,精力不太够用了。 让他们帮着带孩子有几点原因吧:1、我们生活的需要 首先要感谢父母帮我们带孩子,这解决了我们很大的问题。 如果没有父母的协助,我们二胎就是个幻想。 现在好多年轻人都不要孩子,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没有人帮忙照看孩子:有了孩子就要有人全天候的照顾,如果夫妻自己带孩子就要减少一个劳动力,或者请保姆照看,这就需要更强大的经济能力了,现在各方面 社会 成本还是蛮大的,压力山大的情况下,都不敢盲目的要孩子。 我父母帮我带孩子就解决了我这个大问题,我的时间腾出来了,就可以去工作、去学习,将时间放在挣钱的事情上,以改善家庭的条件和孩子成长环境。 2、父母感情的照顾 父母年岁大了,就他们两个在老家怪孤单的,和我们在一起虽说小有矛盾,但大方面上还是能够相互照顾到的。 前几年父亲在老家心梗,去了医院住了一天了才告诉我,这就是因为距离导致我照顾不到,幸好最后没事。 当然不光一方的父母,夫妻双方的父母都应该照顾到,这需要一步一步的来。 孩子出生后,父母帮着照看孩子,他们也有很多乐趣与盼头。 父母年纪大了生怕自己没有价值,在他们心中,能够发挥作用、帮我们照顾孩子就是他们每天最大的动力。 不过有时候难受的是,将我们养育成人后还要照顾我们的孩子,哎,一辈子逃不出去的牢笼。 同时这个过程伴随着天伦之乐,也是很幸福的。 3、家乡习俗的惯性 我们家乡的习俗就是父母帮子女带孩子,家家户户这样,甚至如果不去帮忙带孩子都有些心理不舒服。 这个现象也正常,现在好多年轻人都是由农村进入城市,在城市无依无靠,有了孩子只能是依靠家里的父母,区别只是孩子在老家带还是在城市带,这个就因家庭而异了。 当然,在老家带孩子会导致孩子与父母隔离,不利于孩子的 健康 成长,但这也是好多家庭的无奈之举。 并不是所有的家庭中父母都能帮忙带孩子的,我一个表妹,她夫妻双方父母都不能帮忙带孩子,不但不能帮忙带孩子,甚至都不够重视这一家子,言语之中还有贬低的意思。 生活中也不乏这种情况,这种情况有以下几种原因:1、伤心的父母 当父母不帮我们带孩子时我们首先要考虑一个问题,是不是我们一直处于索取的状态,从来没体谅过父母,我们多次的无理要求、嚣张跋扈很可能让父母寒心了,伤心的父母也是受害者。 当我们自己成为父母的时候应该更能体会父母的不容易,以更加成熟的心态和同理心去理解父母,更多的用父母的视角看待一些问题,所有事情需要从改变自己开始。 2、观念不同 父母可能由于观念问题不愿意帮我们带孩子。 从我们出生到上学再到长大成人,最后结婚生子,他们觉得自己的任务终于是完成了,终于可以放松一下为自己而活了,所以这会儿他们不太愿意被我们的孩子牢牢的拴住。 想要过自己的生活:这是多么正常的一个诉求,我们需要理解。 我们孩子的养育问题并不是我们父母的责任和义务。 这是最根本的认识。 3、身体原因 父母的岁数都大了,小的50多岁,大的甚至有70的了,对于照顾孩子这种既费力又费脑的事情确实力不从心。 我们千万不能将这个任务强加到父母身上,要用同理心去体谅父母,现在父母更需要我们的照顾。 4、自私的父母 不排除有比较自私的父母,他们接触了太多的不孝孩子的例子,对此他们顾虑重重,他们认为这就是填不满的窟窿,从根本上就是不能体谅自己的孩子,他们还是存量思维,觉得我对你付出并不会有什么好处,这也是多年的经历导致的。 ①享受经历并感恩 让我们自己带孩子也确实能够锻炼我们的能力、耐心,而且孩子越是自己带越是喜欢。 比如我看过的电影,我知道里面好多的细节,但是我给你讲的时候你却没那么大的触动,这就是经历的问题。 照顾孩子也是如此,我们自己照顾孩子,熬过多少个夜晚,换过多少次尿布,有多少次又气又爱,孩子第一次微笑、开口说话、学会走路等等,我们知道各种的细节,我们切身的感受过,这就是幸福的由来,有共同的经历,才有共同的感情。 感恩孩子,孩子是我们上天给我们最好的礼物,这是我们学的更多技能、完善自己的最好机会,也是增加自己幸福感的最好时光。 ②尊重孩子的独立性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性格,他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信念和技能,我们要尊重他们的独立性,让他们去尽可能的 探索 ,完成自己的拼图,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规避一些危险。 随着孩子的长大,可以告诉他们怎样规避风险。 切忌,孩子是独立生命体,不是我们的附属物品。 ③引导、 健康 的培养孩子基本感知力和能力 成长和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我们不能越俎代庖,我们管得了一时却管不了一世,唯有让他们了解、体验生活, 探索 未知世界,自发的拥有好奇心和兴趣,这样才能让孩子一辈子 健康 的成长。 这里我们需要做的是以培养孩子基本的感知力和能力为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自我感知力: 有自我的认识,能感觉到我能行重要关系中的价值感知力: 我创造了价值,他们需要我生活中的影响力感知力: 我有力量,我能够改变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我能对其发会影响自省能力 :我理解情绪,并能通过这种理解达到自律和自我控制交际沟通能力: 能够与别人合作,在协商、讨论、同理、感受、倾听的过程中建立友情整体把控能力: 以良好的心理、态度、责任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限制以及行为后果评判能力: 利用智慧,根据事宜的价值观来评估当前的情况2、感恩父母养儿方知父母恩,我们自己带过孩子之后才能体会到当年父母对我们的付出,所以我们要时刻心存感激之心。 我们接触到的所有人中,无条件对我们付出的只有父母,深深地认识到这一点后,我们更要表达出我们对父母的爱。 少一些职责,多一些沟通和倾听。 3、兼顾父母的 情感 需要 父母上岁数以后接触的事情越来越少,能操的心也越来越少,能够享受的东西也越来越少,这就更加需要我们的 情感 关怀。 我们可以无形之中让他们帮忙做一些事情,多跟他们聊天、吃饭,照顾一下父母的感情需要。 4、家和万事兴 有了孩子以后我们的身份就改变了,上有父母、中有伴侣、下有孩子,我们也做了父母,成为了家庭的顶梁柱,所以只有让家庭和睦才能没有顾虑的去工作、干事业,家和万事兴。 我们往往在自己的安全区内撒娇、放纵,父母就是我们多年以来的安全区,他们给了我们无条件的爱。 随着父母年纪变大,我们更需要去倾听、关爱他们,而不是一味的索取。 如果父母有能力帮我们照看孩子,那自然最好不过了。 如果父母不能帮助我们,也不能怨恨,我们要更多的站在父母的角度考虑问题,人都有难处,做更好的自己! 这个问题有人觉得理所应当,有人觉得无所谓,有人觉得没必要 我只能说,任何事情,都是要根据各人不同的情况是恒定的,没有一刀切的理论,这也不适用于所有人。 对于这个观点,我的想法是:不做道德绑架! 说实话,父母没有帮忙带孩子的义务。 但是我们有爱,正因为是爱,所以很多年迈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放弃了自己的自由生活,来帮助有需要的子女。 他们付出的是爱,同样希望收获的也是爱,和尊重! 很多年轻人觉得理所应当,觉得每个月只要给予经济上的补偿即可,却忽视了老人家更加需要的爱、尊重与陪伴。 相比钱,老人家可能更希望你可以多回家吃饭、多陪他们走走公园、多带他们出去见见世面,一家人在一起,就是快乐! 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一直都是一家人和谐的基本条件! 个人觉得父母没有义务一定要帮我们带娃 ,帮是情分,不帮是本分 。 很多父母愿意帮子女带孩子,出发点除了隔代亲之外,主要是心疼自己的孩子,因为他们是你的爸妈,心疼你而已,如果双方一方爸妈愿意帮你带孩子,你要注意以下几点:1. 相互理解,父母的 育儿 观跟我们的 育儿 观肯定会不一样,产生冲突的时候,可以委婉的表达一下,好好跟大头沟通,我可能比较幸运,公婆都是老师,所以在 育儿 方面他们比我还超前,除了在尿不湿问题上跟我产生过冲突之外,其他 育儿 理念还是比较一致的。 2. 当看到孩子受伤时,先弄清楚原因,不要不分青红皂白的就指责老人,因为他们比你更心疼孩子,他们心里也不好受,我更相信他们比你更不愿意伤害事情发生。 3. 学会感激,带孩子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既然有人原因帮你带孩子,一定要学会感激,人心都是肉长的,多学会换位思考,就会减少很多家庭矛盾。 我运气很好,碰到了好的公婆,我妈去世的早,孩子我全职带了三年,每年暑假都是公婆帮忙带孩子的。 他们把孩子带的很好,我很感激他们,每年他们生日和过年,我都会给他们准备礼物。 我始终觉得,孩子是我跟我先生的,不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他们帮你们带是情分,不帮你们带是本分。 父母带娃应该吗?最近有快到预产期的年青同事问到这个问题。 作为一个经历过年青时带娃困境、现在已经只知天命并准备带孙辈的人,家事会的意见很干脆,那就是:父母应该带娃! 重要的事说三遍:父母应该带娃!父母应该带娃!父母应该带娃! 具体来说, 父母应该带娃 的要点有如下五个: 1.坚决要求双方父母至少安排一个人来带娃,这是底线。 2.如果双方父母中的一对父母一起来带娃,那就最好了,这是理想。 3.父母身体允许又没有全职工作,且儿(媳)女(胥)都是全职工作,这是前提。 4.父母是带娃的协助者、辅助者、平衡者,带娃的第一责任人、第一监护人和最终承担者,永远是儿女们自己。 5.父母应该带娃,并不意味着父母不可以要求回报,做儿女的还是要心怀感恩,给他们解决后顾之忧,不致因带娃失去生活来源。 听家事会这样一说,这个年青同事大吃一惊。 他说: 按照你的看法,给儿女带娃是父母的义务或者责任,这不符合法律规定。 父母已经养大了我们,尽到了他们的义务或责任,我们做儿女的生娃后,带娃就是我们自己的义务或责任。 看来,法治理念深入人心,人人都知道权利义务了,家事会迅即回应: 你说的父母没有义务或责任给儿女带娃,这个从法律上来讲没有错,很正确。 但是,但是,但是,请注意!请注意!请注意! 把法律引入家庭生活,只能说明这个家庭面临分崩离析,本质是错!错!错! 要知道,法律可以管天管地,但不太管中间过程。 对于家庭来说,法律只管一头(结婚)一尾(离婚)。 至于中间过程(具体的家庭生活),法律只是设定边界(如禁止虐待、遗弃),其他的一概不管,实际上根本也没法管。 举几个栗子,夫妻之间平平淡淡还是如胶似漆,每周性生活多少次,法律是管不了的。 养育小孩或者赡养父母,没条件的每天咸菜稀饭,有条件的顿顿山珍海味,法律也是管不了的。 这些东西只能靠各家自行去调整、磨合。 这个年青同事一听,觉得蛮有道理的,在家庭生活中确实不要随便去讲法律,等到要用法律来判断是非的时候,家庭生活一定是支离破碎了。 新的疑问又产生了:不要讲法律,那要父母帮助带娃的根据、理由又是什么呢? 家事会认为,家庭生活的中间过程,不是、也不能靠刚性的法律来联结、维系和推动,而是靠柔性的爱心、良心、 情感 来联结、维系和推动。 回到帮儿女带娃的问题,家事会的看法是: 首先,帮儿女带娃不是法律上的义务或责任,而是我们对儿女、孙辈持之以恒的爱,是老人享受天伦之乐,是生命本能的世代延续,是家庭文化的血脉传承。 唯此,人类才能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其次,带娃不仅仅是帮儿女,其实也在帮自己。 试想,如果儿女因为要独自带娃而耽误了工作,影响了小家庭的发展壮大,那做父母的也会良心不安,更有可能影响以后的老年生活品质。 我觉得,让父带娃,不应该,父母会帮忙带,那是很好,父母不帮忙带,也没有错,但从我身边,就类似于我发现一个很奇怪的问题,那就是,有的父母想要孩子带,而子女有的不愿意给父母带,而有的子女想要父母带孩子,父母却不愿意帮忙带孩子,有的子女不愿意给父母带,我想大多是觉得自己和父母带教育方法,方式不一样,而且,每个年代不一样,可能觉得父母带不好吧,这就很容易产生矛盾,有的也不想错过孩子的成长,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子女想让父母带孩子,可父母不愿意,我想,他们应该也有自己的原因吧,我身边有看到不愿意带的原因就有自己的事业,或者是觉得自己养大自己孩子都很不容易了,还要带孙子,自己想好好享享福,总之都是有自己的原因,但是无论什么原因,我觉得都应该尊重父母的想法
为了帮忙带孙子,背井离乡来到大城市,那些“老漂族”近况如何?
媒体称那些本应该在家乡度过晚年的老人为了帮助子女看孩子不得不背井离乡的人为“老漂族”。 此前由国家卫生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现在有近1800万老年人跟子女随迁,占全国2.47亿流动人口的7.2%,其中43%是专门来照顾年轻一代的。
调查发现,这些随他们一起搬家的老人都来自其他省市,其中农村和城镇占一半,70%是来照顾年轻一代。 他们对北京的良好印象主要集中在家庭团聚、交通便利和“老漂族”上。 他们的不适应主要集中在环境气候、语言交流、风俗习惯、人际交往等方面。
缺乏社会交流是许多“老漂族”想起家乡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些老人抱怨说这里每个家庭的门都关着,没有人关心他们。 这不像我们的家乡,我们住在自己的房子里,我们的邻居经常互相拜访。 ”
列夫·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 每个不幸的家庭都有自己的不幸。 ”这句话非常适合描述“老漂族”的生活状况。 一方面,与子女一起生活可以有效整合家庭资源,共同应对赡养老人和抚养子女的双重挑战。 另一方面,当和他一起生活的老年人面临新的生活“被连根拔起”时,家庭成员之间的摩擦和冲突可能会加剧。
更令人不安的是,许多“老漂族”可能会因社会行为障碍和融入困难而患上精神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一些数据显示,在患有抑郁症的老年人中,与他们一起生活的老年人占大多数。
“对于‘老漂族’,离开家乡的最大风险是脱离社会支持系统,包括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社会交往和熟人,导致养老风险无形的扩大。 ”穆光宗说,到了老年,老年人会坚持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坚持“熟人圈”,抵制“陌生人圈”。 由此产生的消极心理感受,如压力、疏远和边缘会影响他们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