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兽早知道 iponews
|资讯撬动新资本|
7月26日,深圳市绿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挂牌上市,公司证券代码为301606,发行价格21.21元/股,发行市盈率为24.0倍,由华泰证券保荐。本次在创业板上市,绿联科技公开发行股票4,150万股,募集资金总额约8.8亿元。所募集资金将用于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智能仓储物流建设项目、总部运营中心及品牌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等四大用途。
截至26日收盘,绿联科技涨144.76%,报45.55元/股,市值188.99亿元。
综合 | 招股书 上海证券报编辑 | Echo
本文仅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交易建议
据悉,绿联科技成立于2012年,注册地位于深圳市龙华区,其前身为绿联有限,是一家科技消费电子知名品牌企业,主要从事3C消费电子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全方位数码解决方案。
绿联科技自成立以来,始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瞄准行业发展趋势,持续推动产品和技术创新。同时,积极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不断增强和巩固在3C消费电子产品领域的竞争优势和市场地位,积极拓展应用领域,已经成长为全球科技消费电子知名企业。
随着消费电子加速变革与升级,用户体验有望获得重新定义,消费电子第四轮周期已然揭开序幕。根据Statista数据,预计至2027年,我国消费电子行业将上升至2760亿美元。
绿联科技以强劲的增长潜力吸引了资本市场的关注,获得高瓴、深圳世横、远大方略和坚果资本等投资者融资6亿元。
上市仪式上,绿联科技董事长张清森表示:“绿联科技上市后,将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上市规则,诚实守信、规范运作,严格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和相关承诺,切实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以优异的经营业绩回报投资人、回馈社会。”
2023年,绿联科技营业收入超过48亿元,2021年至2023年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速达到18.05%,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在过去三年中,绿联科技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实现17.41%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公司推出的私有云存储、无线耳机、充电续航等新产品均取得卓有成效的销售业绩,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品牌的市场地位和知名度。
目前,绿联科技实现了对天猫、京东、亚马逊、速卖通、Shopee、Lazada等国内外主流电商平台的覆盖,布局中、美、英、德、日等多个地区,经营品类囊括传输、音视频、充电、移动周边和存储五大系列。
作为3C电子赛道上的头部玩家,相对于其他友商,绿联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均衡的渠道配置:在保证线上渠道健康发展的同时,稳步扩大着线下销售的份额;境内、境外市场的收入相对平衡,在面对特定地区的市场变动时能够有效分散风险。
据招股书显示,经过多年的发展后,绿联构建了一个横跨境内与境外市场,兼具电商与实体销售渠道的全球化销售模式:在境内市场,其销售渠道包括线上B2C模式(如天猫、京东POP等)、线上B2B模式(京东自营店铺)以及经销/直销两种线下销售模式;境外市场与之类似,包括线上B2C模式以及线下经销与直销。
数据显示,亚马逊平台是该公司最主要的销售渠道之一。绿联在该平台上的销售收入在报告期内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2022年,其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高达30.25%。此外,天猫、京东等国内平台销售收入也在不断增长。2022年,其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37.07%。
从其营收的地域性分布来看,绿联科技的主营业务收入在境内外销售区域的构成较为均衡。2022年度,境内和境外占比分别为55.09%和44.91%,境内收入占比略高于境外。相较于主要的可比企业,绿联科技在境内外营收的平衡性上具有显著的优势。
具体来说,目前绿联的境外客户主要来自欧洲、北美洲等经济发达的市场和地区,两个地区占境外收入的比重超过60%。得益于疫情时期的特殊环境,欧美市场在线办公、线上教育、视频会议、居家娱乐等需求增长旺盛,人们对电子设备及其周边配件的需求也随之增加,为绿联科技带来了较快的增长趋势。
本次募投项目中,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建设是关键一项。该项目旨在深化绿联科技的研发体系,通过扩大研发团队,加强产品配置、架构设计以及软件适配的创新力度。这将显著提升公司的技术研究与开发能力,增强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巩固并扩大公司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绿联科技此次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资本的强力推动下,绿联科技将进一步加强对研发实力、人才储备、品牌建设、运营管理的投入,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产品创造、设计创意,巩固和提升市场地位和核心竞争力,实现公司的高质量发展。
注:本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公开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内容所述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作为指导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公司回顾】
干掉华强北档口的绿联要上市了丨IPO观察
文 | 周有辉
编辑 | 彭孝秋
深圳又一3C品牌冲上市了。
近日,绿联科技向深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创业板IPO,并计划募资15.04亿元。 递表前夕,绿联科技两度引入外部资本,其中高瓴资本连投两轮,共出手5.5亿元。
从天猫、京东起家的绿联科技不仅在国内3C配件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还因在2014年抓住了亚马逊出海风口,在海外也广为市场所知。
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绿联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20.45亿元、27.38亿元、34.46亿元,对应毛利率为35.71%、38.10%、37.21%。 境内和境外市场的营收占比差不多各占一半。 扣非后净利分别为2.2亿元、2.87亿元、2.76亿元。
图:绿联科技2019年-2021年的营收变化
从财报可以发现,2021年的绿联科技已经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困局,营收虽然保持增长,增长率达25.88%;但扣非后的利润增速没有保住上一年的超30%增长,反而直接由正转负,下滑了3.82%。 下滑原因在于研发投入和股权激励费用大幅增加,两项费用合计相比去年增加了8552.87万元。
另外绿联同样受到上游采购成本的影响,其采购的芯片、线材以及代工厂成品的价格都普遍上涨。
从具体的产品端来看,绿联科技的拳头产品是传输类3C配件,营收占比超过了三分之一,这也是其品牌形象的最深烙印。 传输类产品包括扩展坞、集线器、网卡、网线等,主要用于不同智能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数据传输需求。
图:绿联主要产品
其余两类主要产品为音视频类和充电类,包括TWS耳机、快充充电头、移动电源,都属于这两年竞争最为激烈的3C细分品类,多家创业公司和上市公司都在此争相角逐。
于境内境外的电商红海中拼杀10年,靠一条数据线起家的绿联科技能否成功冲击创业板?
一、国内电商、跨境电商“两条腿”
总结绿联科技取得商业成功的因素,可以分为两个, 一是搭上电商红利,二是倾注资源做品牌 。 创始人张清森就曾表示,“我们的成功在于不贪心,找准了一个细分行业,花足够的精力去做重度垂直,同时搭上了电商迅速发展。 ”
渠道布局是各家3C数码配件品牌竞争策略的重要区别,例如安克创新两年前上市时超过80%的营收来自于亚马逊欧美市场,品胜电子更看重国内线下经销商和加盟商渠道,还有更大一部分的市场份额被头部手机品牌如小米、华为、OV自身所把控。
绿联科技的主要营收基本都来源于电商销售 ,覆盖了京东、天猫、亚马逊、速卖通等主流平台。 张清森入驻电商平台的初衷也是为了做出一个品牌,拿到高溢价,而入局的时间点恰逢了电商平台重推品牌战略的起点,从而吃到了平台给予的流量红利。
图:绿联科技2019年-2021年的线上线下营收结构
2009年,刚从大学毕业两年的张清森看到了深圳电子制造市场如火如荼,一头扎进创业大军。 得益于其在港资公司积累的外贸经验,为国外客户做代工生产数据线成为绿联科技主要的利润来源,昂贵的原厂数据线也在当时养活了绿联在内的一票创业公司。
但是刚创业一年,张清森就厌恶了同行恶意的价格竞争,随即放弃代工业务,内部组成三人小团队转向天猫商城。
当时天猫商城的3C配件品类挤满了深圳赛格电子的档口老板,因为后者的大部分收入仍然来自于线下柜台,使得他们的天猫店基本谈不上服务体验和所谓品牌。
张清森在团队中担任客服后,看到了远没有被满足的消费者需求,以及国产品牌在这一庞大市场中的缺失。 因此,绿联选择自己开发模具做自有产品(山寨品牌为降成本多用“公模”),并且将客服作为重要部门去提升客户体验。
以高清电视的数据线为例,当时的货品大多以1.8米,即6英尺的出口用数据线为主,绿联做出了0.5米,1米,1.5米,2米,3米,5米等等长度,这套做法如同一股清流,一下在国内市场做出了知名度。 用张清森的话比喻,就是 “用五星级酒店的实力去开沙县小吃” 。
2014年,嗅到商机的绿联又通过亚马逊加入了出海的阵列。 彼时在国内电商战争前节节败退的亚马逊中国,转而重注中国卖家的出口业务,将跨境电商提到重要的战略地位。
不过,转向出海更是绿联的一个无奈之举。 这一年的互联网一线公司看到首次展出物联网设备的CES展后,纷纷布局智能硬件,美名曰”打造生态系统“,最具代表性的产品就是移动电源、智能手环和电子秤。
互联网公司在智能硬件的“肉搏”也波及了3C配件市场,为了对抗内卷,张清森试图在亚马逊复制国内电商的成功。 入驻半年,绿联亚马逊单日销售超过了2万美金。
随后一年,绿联开始整合供应链,将模具厂、贴片厂和组装厂等上游供应商引入自身的工业区内,大幅降低了产品成本。 绿联科技前五大供应商中的三个——深圳湘凡科技(占比13.93%)、菲炫电子科技(占比6.19%)、协源科技实业(占比4.10%)就和其同处在深圳龙华区的龙城工业区。
图:绿联科技与主要供应商的地理距离
经过10年电商战场上的竞争,绿联科技在国内国外市场都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力。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绿联科技的线上收入分别为16.82亿元、22.49亿元、22.86亿元,占总营收比例分别达到了82.42%、82.35%、78.14%。
因为国内3C数码配件品牌大多还未上市,无法精确看到绿联的竞争力。 一个可供参考的数据是,2019年绿联在国内市场的线上收入为8.63亿元,而Wind数据显示,彼时我国3C数码配件的整体线上销售额为406.89亿元,所以粗略估算2019年绿联在国内线上市场的占有率约为2.1%。
图:国内3C数码配件的线上销售情况
二、缺乏核心技术,依赖外协成品
对比安克创新在多个3C品类都推出不同的品牌,绿联的品牌矩阵相对单一,在下游消费市场的认知中仍然是“卖数据线网线的3C品牌”。
并且,即便是传输类产品为业务现金牛,绿联这一核心产品的生产模式仍然是采购外协成品,自有产能非常薄弱。 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1年,绿联科技外协生产金额占比一直高达75%。
图:绿联科技产品2019年-2021年的产能、产量和销量
最近三年绿联科技一直试图自建工厂,提升产能。 但是因为3C产品迭代周期快,难以保证工厂的质量和价格,其自有产能占比不升反降,反而喂饱了强大的上游供应商。
具体而言,以绿联上游的第一大供应商湘凡科技为例,从最早的传输类产品开始,湘凡科技跟随绿联的快速发展,接连为其生产音视频类、充电类和存储类产品。 湘凡科技工厂的月出货量达30万个,产值近5000万元人民币。 绿联每年向其采购的金额均超过了2.6亿元。
在更早的发展阶段,绿联还通过“类小米模式”,寻找头部品牌供应商来生产高性价比产品,拓展新品类。 例如绿联科技前五大供应商之一深圳显盈科技,其客户有Belkin、大疆创新。 Belkin和绿联的核心传输类产品几乎一致,前者在2018年被富士康以8.66亿元的价格收购。
因此,过于依赖供应商生产的模式或将是绿联未来发展的掣肘。 如果进一步分析其研发投入,就能更清晰地看到这一迹象。
2019年至2021年,绿联研发投入分别为0.64亿元、0.95亿元和1.5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17%、3.47%和4.54%。 虽然这一数值低于行业均值,但如果对比深圳传统3C跨境大卖1%~2%的研发费用率,绿联的投入也相对可观。
图:绿联科技2019年-2021年的研发费用率与同行对比
不过绿联的问题在于研发人员占比相对较少,2503名员工中仅565名为研发人员,总员工数较少的安克2019年拥有822名研发人员,占比超过了53%。
为什么这是一个关键点?因为3C品类分支众多,涉及的核心技术各异,市场规模却都相对较小,整体的市场规模在2019年为406亿元。 与此同时,3C配件公司要横跨多个品类,并且都拿到品牌的高溢价,必然要有大量的研发投入,这包括了人员和资金。 但是从人员构成来看,绿联的研发和营销投入权重大体相当。
研发投入较少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品牌难以突破“性价比魔咒”。 招股书显示,安克创新同类产品的销售单价基本是绿联科技的2-3倍,当然不可否认安克充电宝所塑造的品牌形象更具技术感。
同时,绿联横向拓展新品类时,仍然选择沿用“UGREEN绿联主品牌,而处于中低端价格带的3C产品恰恰是大厂和创业公司的必争之地。 尤其是在上游成本普涨的情况下,其品牌在下游可控的利润空间也被急剧压缩。 2021年就是颇具镜鉴意义的一年。
如下图所示,2021年,绿联科技的外协成品和主要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基本都面临了15%以上的价格上涨,个别项目的成本涨幅超过了50%。 但是在下游市场,绿联产品销售价格的涨幅平均值仅为2.19%。 可以说这是其利润大幅下滑的重要原因。
图:绿联科技2019年-2021年的产品采购成本变化
三、高瓴连投两轮,创始团队套现3亿元
绿联科技的上市信号最早显露于去年6月,高瓴资本出手3亿元入股绿联,随后又吸引了深圳世横、远大方略、坚果核力等机构投资者入股,这也是绿联仅有的两次外部投资引入。
2021年5月,创始人张清森、联合创始人陈俊灵将原有的3.7%股份、1.85%股份分别作价2亿元、1亿元转让给高瓴资本,这一轮估值达到了54亿元。
结合现金流量表显示的筹资活动吸收资金变化,这轮的3亿元属于两个创始人私人套现,并未用作公司运营。 招股书还显示,三年时间绿联科技共实行了6次现金分红,总金额达3.4亿元。
图:绿联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分析
2021年6月,绿联科技引入新一轮融资。 高瓴资本再次投资2.5亿元,深圳世横、远大方略、坚果资本分别投资2000万元、1500万元、1500万元,这一轮的投前估值上升至57亿元。 如果算上拟募集资金,本次上市将共计吸引21亿元的外部资金。
不过有趣的是,高瓴在第一次入股时曾安排顾劼翔作为董事,但在绿联上市前夕的4月2日,顾劼翔出具辞任函,称因个人身体原因辞去公司董事职位。 后来补选的董事陈艳为绿联科技自身的创始团队高管之一。
在15亿元的拟募集资金中,绿联计划将5.51亿元投入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对存储类产品研发实验室、音视频类产品研发实验室、充电类产品研发实验室等事业部进行优化整合。 此外,3.9亿元用作建设总部运营中心,4.5亿元用作补充流动资金。
IPO上市后,张清森持股为45.27%,陈俊灵持股为17.36%,员工持股平台绿联咨询持股为12.82%,高瓴锡恒持股为8.44%,员工持股平台绿联和顺持股为4.22%。 高瓴资本为第一大外部股东。
图:发行前后的股权结构变化
董事方面,绿联科技的持股高管也有错综复杂的家族背景。 绿联高级售后服务主管张碧娟为张清森的妹妹,仓储经理李庆珍为张碧娟的配偶,外贸运营主管曾秋洋为绿联监事雷淑斌的配偶。 可以看到,这些人员把持了绿联相当重要的供应链、售后及海外业务几大板块。
在国内国外电商环境屡屡遭遇“黑天鹅”的情况下,绿联科技作为一线的互联网3C品牌,在吃下一众主流电商平台的发展红利后,显然还需要在产品力和品类扩展上再次证明自己。
作者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