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初期的制造只有最基本的工艺和操作,用马克笔画在白板上,工人在生产线上做简单的重复性劳动,今天我们看到了领益智造的生产线上有自动引导车、自动化手臂、机器人换料,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进步。”7月25日,苹果首席运营官杰夫·威廉姆斯(Jeff Williams)在观察完供应链公司领益智造位于广东东莞的工厂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感叹中国制造30年来的巨大进步。
威廉姆斯可谓是中国制造的一位见证者,其职业生涯一度花很多时间待在深圳。30年前苹果在深圳布局供应链,他就经常来深圳出差拜访工厂,2007年苹果推出第一款iPhone时,也是他来深圳协调落实初代iPhone的生产。“从30年前的初级制造,到现在如此先进的工艺,这一过程中我也深受鼓舞。”威廉姆斯这次再次来到深圳探访工厂,带有很深的感情和情结。
他告诉记者,截至2023年,占苹果全球98%供应链支出的187家供应商中,有157家在中国有工厂生产苹果产品,其中七十多家在广东有工厂生产苹果产品。
苹果 COO Jeff Williams 与领益智造董事长兼总经理曾芳勤参观领益智造工厂的智能产线
领益智造则是一家典型的苹果供应链企业。据介绍,领益智造在2009年开始为苹果供应Mac零部件而成为供应商。如今,它已成为苹果供应链发展的一位重要伙伴,为苹果所有的产品提供几千种模组件和零部件,包括Mac, iPhone, iPad, Apple Watch, Apple Vision Pro, AirPods 等。
威廉姆斯参观了领益智造的模切冲压连续流车间、CNC数控加工车间、阳极氧化生产车间,以及领益智造研发中心展示区。
在模切生产线上,可以看到运用套切技术和特殊排布,将原本生产大尺寸产品所产生的废料,用来制作小尺寸产品,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材料利用率。冲压连续流生产线则利用连续模料带连接所有的制程,包括冲压,清洗,焊接,检验和包装。循环清洗系统和模块化焊接设备是这条产线上的创新技术。为了实现绿色制造,苹果与领益科技共同开发了循环清洗系统,这套循环清洗系统可以帮助节约70%的水,60%的清洗液以及有效地节约30%设备占地面积。模块化焊接设备则帮助提升了自动化设备的通用性,经过模块化设计的设备,在产线切换中只需替换一部分的装置,这样可以缩短30%以上的线体切换时间,提高了线体稼动率的同时,也减少了设备投资。CNC智能车间也配备了自动引导车与机器人,它们有序地管理生产节奏。
威廉姆斯表示,领益智造提供的几千个零部件,对苹果的技术都能提供很好的支持,消费者看到苹果产品的技术变化,但看不到背后的细节,这些供应链伙伴都隐藏在背后对产品提供技术支持,“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的成功”。
苹果表示,在华的三十多年里, 持续投资中国的供应链,与广大中国供应商合作,创造了全新的材料、工艺和产品。
前一天,威廉姆斯探访了即将投运的深圳应用研究实验室。这一全新的实验室将增强对iPhone、iPad、Apple Vision Pro等产品的测试和研究能力,为整个区域的员工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并深化与本地供应商的合作。 该实验室紧邻生产和组装基地,工程师们可以与供应商密切合作,分享高科技生产流程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实现实时调整,并帮助供应商提高效率并节省宝贵的时间。
据介绍,深圳全新的实验室将与于今年3月扩建的上海应用研究实验室一起,共同为产品的可靠性、质量和材料分析提供支持。
当然,苹果也在供应商员工发展与人才培养做出自己的努力。自2008年以来,苹果一直提供各种技能培训项目,为供应链上的工人们提供学习新技术和管理技能的机会。在2022年,苹果在全球投资5000万美元启动供应链员工发展基金,进一步扩展为供应链及其周边社区提供的培训,以帮助他们发展未来工作所需的必要技能。
稀土是做什么用的
最重要的是武器系统电子夜视仪很多举个例子吧如果高端武器系统里没有稀土成分的话就像咱们炒菜没放盐或者作料是一样的再好的菜没有盐和作料都不好吃以下是参考资料稀土的英文是RareEarth,意即“稀少的土”。 其实这不过是18世纪遗留给人们的误会。 1787年后人们相继发现了若干种稀土元素,但相应的矿物发现却很少。 由于当时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人们只能制得一些不纯净的、像土一样的氧化物,故人们便给这组元素留下了这么一个别致有趣的名字。
根据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对稀土元素的定义,稀土类元素是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第三副族中原子序数从57至71的15个镧系元素,即镧(57)、铈(58)、镨(59)、钕(60)、钷(61)、钐(62)、铕(63)、钆(64)、铽(65)、镝(66)、钬(67)、铒(68)、铥(69)、镱(70)、镥(71),再加上与其电子结构和化学性质相近的钪(21)和钇(39),共计17个元素。 除钪与钷外,其余15个元素往往共生。
根据稀土元素间物理化学性质和地球化学性质的某些差异和分离工艺的要求,学者们往往把稀土类元素分为轻、重两组或者轻、中、重三组。 两组的分法以钆为界,钆以前的镧、镝、铈、镨、钕、钷、钐、铕7个元素为轻稀土元素,亦称铈组稀土元素;钆及钆以后的铽、镝、钬、铒、铥、镱、镥和钇等9个元素称为重稀土元素,亦称钇组稀土元素。 尽管钇的原子量仅为89,但由于其离子半径在其它重稀土元素的离子半径链环之中,其化学性质更接近重稀土元素。 在自然界也与其它重稀土元素共生。 故它被归为重稀土组。 轻中重三组稀土的分类法没有一定之规,如按稀土硫酸复盐溶解度大小可分为:难溶性铈组即轻稀土组,包括镧、铈、镨、钕、钐;微溶性铽组即中稀土组,包括铕、钆、铽、镝;较易溶性的钇组即重稀土组,包括钇、钬、铒、铥、镱、镥。 然而各组之间相邻元素间的溶解度差别很小,用这种方法是分不净的。 现在多用萃取法分组,例如用二(2)乙基已基(磷酸)即P204可在钕/钐间分组,然后再在钆/铽间分组等。 这们,镧、铈、镨、钕称为轻稀土,钐、铕、钆称为中稀土,铽、镝、钬、铒、铥、镱、镥再加上钇称为重稀土。
稀土在地壳中的含量并不稀少,这组元素的克拉克值达0.0236%,其中铈组元素为0.%,钇组元素为0.0077%;比常见元素铜(0.01%),锌(0.005%),锡(0.004%),铅(0.0016%),镍(0.008%),钴(0.003%)等都多。 这组元素更不是土,而是一组典型的金属元素,其活泼性仅次于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表1-1稀土元素在地壳中的丰度
元素名称
地壳丰度,ppm
元素名称
地壳丰度,ppm
稀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十分特殊,17个元素同处在第ⅢB族,钪、钇、镧、分别为第四、五、六、长周期中过渡元素系列的第一个元素。 镧与其后的14个元素性质十分相似,化学家们只能把它们放入一个格子内,难怪有人把它们当成“同位素”对待,然而由于其原子序数不同,还不能算作真正的同位素。 就是说,它们性质十分相似,又不完全一样,这就造成了这组元素分离的困难,但也表明只要利用其微小的差别,分离又是可能的;另一方面,它们的电子结构有一个没有完全充满的内电子层,即4f电子层。 由于4f层电子数的不同,这组元素的每一个元素又具有很特别的个性,特别是光学和磁学性质,就像是一架键盘齐全、音域宽广的钢琴一样。
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空间和海洋被当代科学家推为六大新科技群,人们之所以重视稀土、研究稀土、开发稀土、就是为稀土元素在这六大科技群中都有其施展本领的天地。然而稀土元素毕竟还是一组尚不被人们完全认识的元素,这就需要下大力气去研究、认识它们,从而去撑握它们,使它们对人类有更大的贡献
稀土不是指的某一种矿物,而是一类稀有的矿物。 稀土元素包括17种,它们分别是镧、铈、镨、钕、钷、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镥、钪、钇,其中只有钷是放射性元素。 早在1787年,化学家就相继发现了若干种稀土元素,但相应的矿物发现却很少,因此化学家把这些物质叫稀土。 当然,稀土元素的稀有性是相对的。 近年来的地质勘察结果表明,稀土元素在地壳中储量相当丰富,例如铈的储量高于钴,钇的储量高于铅,镥和铥的储量与锑、汞、银相当。
但是,由于稀土元素通常在地壳中聚集出现,而它们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比较接近,这使得对这些稀土元素的分离非常困难。 因此,稀土元素的提纯是化学研究中一个巨大的难点。 从1794年芬兰人加多林分离出钇,到1947年美国人马林斯基等人制得钷,17种稀土元素的完全提纯经历了150多年。 徐光宪院士的重要贡献也是在稀土提取领域,他提出了串级萃取理论,把我国稀土萃取分离工艺提高到国际先进水平。
我国稀土资源世界第一
我国拥有丰富的稀土矿产资源,成矿条件优越,堪称得天独厚,探明的储量居世界之首,为发展我国稀土工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世界上已经发现的稀土矿物约有250种,但是具有工业价值的稀土矿物只有50~60种,目前具有开采价值的只有10种左右。 世界稀土资源拥有国除中国外,还有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
中国的稀土资源占世界的41.36%,分布也极其合理,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稀土资源大国。 我国的主要稀土矿有白云鄂博稀土矿、山东微山稀土矿、冕宁稀土矿、江西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湖南褐钇铌矿和漫长海岸线上的海滨砂矿等等。 现在,中国生产的高纯度稀土已占世界产量的80%以上。
稀土在生活中用途广泛
我们每天都会与稀土材料打交道,因为我们经常使用的电脑和电视机就含有稀土材料。 由于稀土元素具有特殊的电子层结构,可以将吸收到的能量转换为光的形式发出,因此可用稀土元素来制造电器显像管中的荧光粉。 显像管荧光粉含稀土元素钇和铕,这种荧光粉的使用效果,远远比以前使用的非稀土硫化物红色荧光粉要好。 目前,各种稀土荧光粉的用途颇广,如雷达显像管、荧光灯、高压水银灯等。
稀土氧化物还可以用于制造特种玻璃。 比如,含稀土元素镧的玻璃是一种具有优良光学性质的玻璃,这种玻璃具有高的折射率、低的色散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可用于制造高级照相机的镜头和潜望镜的镜头。 稀土氧化物还可以用于制造彩色玻璃,加入稀土元素钕可使玻璃变成酒红色,加入稀土元素镨可使玻璃变成绿色,加入稀土元素铒可使玻璃变成粉红色。 这些彩色玻璃色泽变幻莫测,可以用来制造装饰品。
稀土元素在保障我们的健康方面也能起到重要作用。 稀土化合物可以用于止血,而且止血作用迅速,并且可持续一天左右。 使用稀土药物对皮肤炎、过敏性皮肤炎、牙龈炎、鼻炎和静脉炎等多种炎症都有不错的疗效,比如使用含铈盐的稀土药物能使烧伤患者创面炎症减轻,加速愈合。 稀土元素的抗癌作用更是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稀土元素除了可以清除机体内的有害自由基外,还可使癌细胞内的钙调素水平下降,抑癌基因的水平上升。
除了以上三种用途外,稀土元素在我们生活中的用途还十分广泛。 只要在一些传统产品中加入适量的稀土元素,就会产生一些神奇的效果。 目前,稀土已广泛应用于冶金、石油、化工、轻纺、医药、农业等数十个行业。 比如,稀土钢能显著提高钢的耐磨性、耐磨蚀性和韧性;稀土铝盘条在缩小铝线细度的同时可提高强度和导电率;将稀土农药喷洒在果树上,既能消灭病虫害,又能提高挂果率;稀土复合肥既能改善土壤结构,又能提高农产品产量;稀土石油裂化催化剂用于我国炼油业,成本不足1亿元,却可使汽油等轻质油的产出效率提高许多倍。
而且就是大家可能都知道是液晶和弹头,以及中国储量最多。
其实美国和**没有把他们真正的用途告诉大家:新兴能源!
稀土和能源根本不可能?不信,那你就看我说的。
我猜测:稀土的稀有金属合金材料是耐高温高压的不变形超硬度材料,是制造半固体能源发动机缸体及配件的重要原料。 这是美国的秘密,他们把这种发动机叫“爆震发动机,是美国的最高机密技术,大家都羡慕飞碟的高速度,它就是瞬间高动力的保障。 飞机在被导弹追上的刹那间,可以启动薄喷发动机瞬间加速脱离导弹杀伤范围,在超高空缺氧环境下,是近太空技术的近地应用技术,无氧非火箭飞行技术,而稀土就是这个技术的关键原材料。
相生相办在稀土中体现的淋漓尽致,稀土中的某些稀有元素合金,除了永恒不变的还有敏感善变的东西伴生,对温度的敏感超过想象,细微的温差都能改变他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质,这是**的发现,**现在已经公开一部分温差技术,实际最核心的温差技术根本没有提,那就是温差发电机技术:1.液体技术,就是把含有稀有金属的液体介质作为温差发电机的主要载体,通俗的讲,就是实现冰箱制冷机的反操作机理。 2.将这种技术固化,和温度记忆技术想结合,利用温差产生变形,产生动力。 使发电机做工发电或发动机运转。 这样只要太阳升降,**就永远不会缺乏动力能源,不是永动机不是核裂变却是真正的未来新能源技术,可惜这个原材料只有中国大量拥有,还叫”土“。 所以不能告诉你稀土的真正用途。 其实它的战略价值不下于核矿!
中国拥有自然资源却浪费资源,没有人力资源的浪费哪来技术资源的浪费,没有技术资源的浪费拿来祖先遗留资源的浪费!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 ”这是**1992年南巡到达江西时的“名言”。 然而,从1990年到2005年,中国稀土的出口量增长了近10倍,平均价却被压低到当初6成。 2010年国家狂减稀土出口
以下是稀土的军事用途:为什么“爱国者”导弹能比较轻易地击落“飞毛腿”?为什么尽管美制M1和苏制T-72坦克的主炮直射距离差距并不大,但前者却总是能更早开火,而且打得更准?为什么F-22战斗机可以超音速巡航?……
这些“为什么”勾勒出当今军事科技的巨大进步,也同时勾勒出了近20年世界的动荡与冲突。 针对每一个“为什么”,都有其具体而明确的答案。 不过,从材料科学的角度,“稀土”能够一次性解决上述所有问题。
稀土的开发应用近几十年来为军事科技提供了推力强劲的引擎。
海湾战争中那些匪夷所思的军事奇迹,美军在冷战后局部战争中所表现出的对战争进程的非对称性控制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说,正是稀土成就了这一切。
正因如此,稀土的开发利用也孕育了巨大的危险。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国家、军事势力为了获得对对手的非对称性控制能力,而参与稀土争夺与研发,孕育了军备竞赛的风险;另一方面,获得这种能力的国家更倾向于以威胁或战争解决争端。 对此,中国作为稀土储量世界第一的大国,有必要从源头上为这种军备竞赛降温,严格限制稀土开采,立刻禁止稀土出口。
事实上,中国政府对稀土开发不可谓不重视。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周恩来总理就把稀土开发列入中国第一个科技发展规划。 1975年,中国便成立了稀土领导小组,即便国务院机构几多调整,但专门的稀土行业管理机构却一直得以保留。 1991年,稀土被列入国家保护矿种。 从稀土保护的政策面来看,专门的机构,稳定的行业政策,国家一以贯之的总体控制,即便中国石油也没有这样的待遇。 但是,稀土产业几十年发展的成果,基本上还停留在低水平卖资源的水平。 对于稀土生产的现状,国土资源部从1999年以来进行过无数次的清理工作,针对的问题包括滥挖滥采、产能过剩、秩序混乱,采取的措施包括总量控制、炸毁非法矿井、没收生产设备、司法介入、许可证、与基层政府签订责任状、与矿山签订合同书……2005年,商务部开始用税收控制稀土出口。 这些措施力度之强,持续时间之长,几乎达到了管理部门的权力极限。
然而乱象依旧。 有人曾总结中国稀土有七大难解之谜:1.以产业政策为导向的宏观调控始终难以奏效;2.调整产业结构和控制生产总量的政策一败再败;3.可持续发展开采无法实行;4.以统一规划为方针的加强管理措施难以实施;5.通过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升级的愿望永远只是愿望;6.依靠联合重组实现行业自律的对策无从下手;7.强化推广应用从而提高产品附加值的目标至今达不到。
就在这样的乱象之中,中国稀土可开采储量从十多年前的占世界80%,降到了如今的52%。 若继续现有的生产经营模式,也许20到50年后,中国就将变成稀土小国。 如果有一天,中国认识到稀土的价值,而希望从世界购买,那么等待中国的就将是天价。
稀土
令武器更冷血
稀土是关系到世界和平与国家安全的战略性金属。 为什么“爱国者”导弹能比较轻易击毁“飞毛腿”导弹?这得益于前者精确制导系统的出色工作。 其制导系统中使用了大约4公斤的钐钴磁体和钕铁硼磁体用于电子束聚焦,钐、钕是稀土元素。 为什么M1坦克能做到先敌发现?因为该坦克所装备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测距机,在晴朗的白天可以达到近4000米的观瞄距离,而T-72的激光测距机能看到2000米就算不错。 而在夜间,加入稀土元素镧的夜视仪又成为伊拉克军队的梦魇。
至于F-22超音速巡航的功能,则拜其强大的发动机以及轻而坚固的机身所赐,它们都大量使用稀土科技造就的特种材料。 比如F119发动机叶片以及燃烧室使用了阻燃钛合金,这种钛合金的制造据说是使用了铼;而F-22的机身就更加是用稀土强化的镁钛合金武装。 否则,超音速巡航中,F119强大的动力足以摧毁它自己。
上述种种还只是窥豹一斑。 事实上,凡称得上高技术的兵器几乎无一没有稀土的身影;更致命的是,稀土往往集中在使这些武器化腐朽为神奇的最关键部位。 比如“爱国者”除了制导系统,弹体控制翼面等关键部位也是用稀土合金;一些先进坦克的装甲用稀土材料后,防弹性能更好;还有美国那些掌控战场形势的“千里眼”、“顺风耳”中用稀土科技造就的大功率行波管,这使得其工作更可靠,抗干扰性更强……
简单说,相比传统兵器,高技术兵器的优点在于其更方便、更灵敏、更准确、更容易操纵。 这些提起来容易,但却集中体现了当今材料科学、电子科学以及工程制造的诸多最高成就。 而这些成就的获得,往往是源于稀土的某些特殊功能的发现和应用。
稀土有工业“维生素”之称,由于其具有优良的光电磁等物理特性,能与其他材料组成性能各异、品种繁多的新型材料,其最显著的功能就是大幅度提高其他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比如大幅度提高用于制造坦克、飞机、导弹的钢材、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的战术性能。 而且,稀土同样是电子、激光、核工业、超导等诸多高科技的润滑剂。 稀土科技一旦用于军事,必然带来军事科技的跃升。 从一定意义上说,美军在冷战后几次局部战争中压倒性控制,以及能够对敌人肆无忌惮地公开杀戮,正缘于稀土科技领域的超人一等。
百度公司内部控制的成功哲学哪里有
一、知人善任——用人的三“最”原则1、请最优秀的人才永远找最优秀的人才,这是李彦宏最重要的用人原则。 在创业初期,他找了刘建国等一批顶尖的技术专家,上市前又找来了最优秀的财务管理专家王湛生。 当刘建国、王湛生等一批高管因为各种原因离任,没有找到最优秀的人才前,李彦宏宁愿让这些重要岗位空置着,而不愿降低标准。 直到空置了数月后才找到了新的CFO,空置近两年后,才找到了新的COO和CTO,而无论此时网络的现有管理团队,还是这些新的继任者,无一例外都是业内顶尖人士。 李彦宏对作者说:“我的理念一直是找比我厉害的人,找业界最强的人。 每一个位置空出来,我马上就想,如果说全世界的人随便我挑,我会让谁来做这个位置?想好后,我就去找这个人,看他能不能来。 如果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来,我就再去找下一个,直到找到合适的人为止。 所以,网络能够发展到今天,找对了人是一大重要保证。 ”对于如何发现这些顶尖级人才的,李彦宏有自己的秘密武器,既网络发现人才的五大法则。 首先是多角面试。 网络引进任何人才,都会安排多个同事对候选人进行多角度评估,然后根据汇总结果进行最终决策。 一般情况下,对于中层以上的职位,网络会安排8个人左右进行面试,对于高管岗位,则至少安排4人进行面试。 第二,背景调查。 这是管理规范的企业普遍使用的——通过候选人的直接上级或同事,多方面了解其德与才是否符合网络的要求。 第三,降级录用。 这是网络与很多企业不同的地方,一般情况下,别的企业的VP(Vice President的英文缩写 ,泛指所有高层副级人物)到网络以后只能担任总监职位;别的企业的总监到网络只能担任高级经理的职位。 第四,证明自己。 任何人来到网络,只有用实践结果证明能力以后才能获得提升。 很多公司为了让员工出去谈业务的时候有个好的身份,随便给员工某个很好听的职务名称。 而网络对于给予某人什么样的职务头衔十分苛刻和慎重。 第五,循序渐进。 职位不但代表着权利,更代表着责任。 网络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人才,不断给予其新的职责,根据其履行的情况检验其能力,职位由低到高,职责由小到大,循序渐进地培养人才。 2、给最自由的空间找到了最优秀的人才组建成管理团队后,还必须能够让这些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否则,公司依旧只是总裁一个人做,而不是整个团队在推动。 这就需要充分信任高管团队,充分放权。 李彦宏就属于非常放权的管理者:“多数情况下,直接向我汇报的人,他们每天在哪儿我根本就不知道。 他们一天到晚忙各自的事情,有事情来找我,没有事情就各干各的。 ”网络的核心文化是简单,可依赖,没有什么钩心斗角,没有公司政治,每个人都可以放心地把精力花在自己的工作上。 不会出现你在前线冲锋陷阵,有人在背后说你的坏话。 简单的关系,简单的文化,使得网络内部的人际关系非常简单,对于李彦宏来说,管理难度就大大降低了。 李彦宏说:“所以,我虽然是一个技术人员,但到现在还能坐在CEO这个位置上。 这并非是我个人管理能力有多强,而是因为公司内部关系简单。 ”3、看最终结果对于高管,网络是有一些年度考核指标的,年终奖金主要是依据这些指标发放。 但是,这些指标对于高管来说并不重要,网络高管的经济回报主要是通过股票或期权体现的,网络的业绩好,股票稍微涨一点,这些高管的收益就会大很多,相对来说,那点奖金可谓微不足道。 当然,所有高管都很重视李彦宏对他的评价,每到年底进行绩效评估的时候,高管们也都会非常重视工作汇报,但李彦宏对高管一般并没有太明确的要求。 对于高管,李彦宏采取的方式是:“基本上不监督不考核。 ”在他看来,只要他找到的是最优秀的人,大家目标一致,就能够达到目标。 实际上,这种近乎无为而治的管理背后,是严格的结果导向,李彦宏不太关注阶段性结果,但他一定关注最终的结果,而且根据最终结果进行严格赏罚。 二、组建最优秀的高管团队在外界看来,2006年以后,网络高管团队的变化很大。 对此,李彦宏在采访时表示:“其实当时我并没有料到高管团队的那些大的变动。 ”无论是因为意外事件,还是由于高管主动离职,客观上使网络又有了重新挑选高管团队人选的机会。 高管团队接连发生变动后,李彦宏一开始是不理解的。 但他后来发现,其实其他的互联网公司,甚至是其他行业的公司,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基本上都发生过这样的现象,有的公司高管换过好几茬。 李彦宏由此认为,也许这是高速发展的公司的共性。 在中国这样一个快速变化的市场里,在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高管团队组合才能做得更好,才能够发展得更健康。 所以他后来也是接受了这个事实。 上市后,无论影响力还是资金实力等各方面,网络都与创业初期以及上市前不可同日而语了。 此时,网络对高管团队的选择范围比以前大了很多,开始在全球范围内选择高管团队。 李彦宏选择高管人才有自己的标准。 李彦宏认为判断力是人的重要能力,他认为专业判断力最重要,其次,能否就所负责领域的各种问题做出准确的判断,进而做出正确的决策也是判断力的重要评价标准,而一个人能够判断的领域越广,就越有前途。 除了判断力,李彦宏认为品德、激情、判断力、管理技巧和相关经验,都是一个优秀的人才不可或缺的。 李彦宏用这样的标准逐步组建起了网络的高水平的高管团队。 2007年6月,沈皓瑜被任命为网络商业运营副总裁。 沈皓瑜1992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金融系,于1997年获得美国衣阿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此后,沈皓瑜担任全球最大的信用卡公司——美国运通公司个人卡发行部副总裁。 曾历任中国化工进出口公司项目经理、麦肯锡公司咨询顾问和项目经理、美国运通公司战略规划和业务发展部项目经理及美国运通公司全球预付卡部副总裁,拥有深厚的国际化及跨行业管理经验。 此后,网络又先后引入了好几个具有海归背景的高管以及多个部门总监。 2008年3月21日通用前高管李昕晢出任网络CFO,4月2日,前苹果公司中国区总经理叶朋出任网络COO。 2008年10月6日,随着李一男的加入,网络的高管团队首次齐备了。 “我觉得目前的高管团队质量非常高,他们的加入,使得我对网络的未来更有信心了。 ”李彦宏说。 值得注意的是,网络高管团队里,有海外工作背景的人所占比例很高。 但是,李彦宏认为,这并非高管的必备条件。 但CFO除外,CFO必须有海外工作的背景,因为CFO的主要工作职责是跟投资者打交道,而网络是一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CFO与海外投资者的交流频繁,因此,一定要有海外工作的背景。 而对于高管团队的其他成员,并没有这个特别要求。 李彦宏之所以选择叶朋作为网络的COO,其实并非是看重了他的海外工作背景。 叶朋本身是学工程出身的,有很强的技术背景。 工作后,一开始是在北电做工程师,后来转做销售;进入摩托罗拉公司后,带领这销售团队,将摩托手机的市场占有率提高到了比较大的份额;叶朋后来又在非常有创新精神的苹果公司工作。 因此,叶朋有很强的技术背景、管理过大规模的销售团队,有创新精神,种种因素结合在一起,使他成为网络COO的最佳选择。 找到最优秀的人是不容易的,因此,李彦宏大概有1/3时间找人;1/3的时间应酬;剩余的时间则用于他最喜欢和擅长的产品与技术上。 找到最优秀的人,这样的用人原则在网络管理层达成了共识,并根植于了网络的管理基因。 2006年9月底,任旭阳正式接手兼管公关部。 但他认为自己是个外行,深受李彦宏用人三原则影响的任旭阳决定去请一个中国最优秀、最专业的公关总监来。 经过一番调查,他把目标瞄向了国内IT业第一品牌联想。 2006年10月中旬,通过当时联想亚信副总裁韩志勇,任旭阳约请到了联想集团高级公关总监朱光一起吃饭,就是这样短短的一场饭局,任旭阳发现,朱光果然名不虚传,对企业品牌和公关传播的见解非常深刻。 任旭阳觉得,此人做网络的公关总监最为合适,但由于是初次见面,并没有提出这个想法。 一个月后,任旭阳再次请朱光吃饭,这次,他开门见山地邀请朱光加盟网络,并详细讲了网络的发展历史和企业文化,但遭到了明确的拒绝。 2006年11月17日,李彦宏邀请网络所有总监去家里开生日party,唯独任旭阳没有出席原来,他又去找朱光了,有了前几次见面的铺垫,此次两人把酒相谈甚欢。 席间,任旭阳再次提出邀请朱光加盟,朱光又一次拒绝了。 此时,距离朱光被提拔为高级总监才一年时间。 身负众望、对联想已有很深感情的朱光不能说走就走,拒绝邀请合乎情理。 再次被拒绝的任旭阳只有先放弃挖朱光的念头,转而去找其他人选,虽然暂时放弃了,但并没有中断接触,在接下去的两年内,任旭阳每两三个月就约见朱光一次。 朱光在内地企业公关与品牌传播领域有很高的声誉,他已经在这个位置上工作了9年,为联想的品牌传播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带领的联想公关团队曾经连续两年被香港的权威机构评为全亚洲最佳公关团队第一名。 对于朱光的背景以及自己与朱光谈的经过,任旭阳都向李彦宏进行了汇报,李彦宏也开始对朱光比较认可。 2008年7月,任旭阳与朱光已经成为了高度信任的好朋友。 这个时候,任旭阳再次对朱光发出邀请。 但朱光认为,网络的品牌已走出了2006年的阴影,进入了良性上升的轨道,他过去后也没有太多事情可做,对于缺乏挑战性的工作,他不太感兴趣。 任旭阳认为,与传统产业品牌运作只有一个纬度不同,网络本质上是媒体产业,品牌定位和传播需要在用户、客户、公司品牌三个纬度之间进行综合平衡。 虽然网络此时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都还不错,但随着国际化的展开,Marketing领域还面临巨大挑战。 朱光认同这个看法。 接下来,朱光对再三邀请拒绝得不那么坚决了。 2008年7月底,任旭阳安排李彦宏与朱光吃了一次饭,李彦宏对朱光非常满意。 8月底,朱光正式回复,愿意加盟网络。 网络很快安排了人力资源部与朱光接洽,一周后,朱光提出的所有条件网络全部接受了。 但是,朱光提出,要为老东家负责到底,在自己负责的联想奥运项目全部完成后才能正式加盟网络。 2008年10月31日,朱光正式签约网络。 此时,距离任旭阳第一次去见朱光,已经过去了整整两年。 对于朱光的请辞,联想高层显然非常惊讶,在一番努力挽留无效后批准他开始交接工作。 2008年12月30日,朱光正式就任网络市场与公关高级总监。 历时两年,无数次被拒绝,无数次沟通、说服,只为请到业界优秀的人才,回忆起这段经历时,任旭阳说,之所以这么做,多年前李彦宏的一句话对自己影响巨大:“一定要去请你能找到的全世界这个领域里最优秀并且最适合网络的人,因为优秀的人才是无价的。 ”三、killidea李彦宏认为,CEO的首要职责是否定提议。 作为掌管着公司各种资源的CEO,必须具备识别各种发展计划优劣的能力,将最要紧、最重要的发展计划排到最前面,集中资源专注于发展与核心竞争力相关的业务。 由于公司内部,各个部门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各个部门从自身的利益角度出发,都希望公司能够给予更多资源,发展本部门的业务,因此,会不断提交发展规划。 但是,作为CEO,一定要从公司全局出发考虑问题,要善于对部门提议说不,保证公司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 在网络的发展初期,李彦宏发现,企业软件业务与网络的核心优势——搜索业务距离比较远,网络必须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到搜索业务上,于是将企业软件部果断地裁撤了。 2008年,网络又先后将自己不擅长的财经频道、影视频道剥离出去,也是体现了李彦宏的这个思路。 当然,这些都是对已经执行的项目的否定。 事实上,网络每个季度、每年都请各个部门提交新的发展计划,但这些计划有九成都被李彦宏否定了。 剩余的一成,李彦宏将按照如下步骤进行筛选和执行:广泛调研:在作出某项决定前,李彦宏会进行细致、深入的调查研究。 比如,在决定进军日本市场前,李彦宏亲自到日本、越南等地实地考察,还咨询了专业分析师的意见,以及公司内部的各种意见。 深思熟虑:在搜集了各方意见后,李彦宏并不为那些意见所左右,无论支持还是反对。 李彦宏要进行独立思考,最终作出一个决定。 敏锐直觉:需要指出的是,除了上述环节外,还有一个重要环节是直觉。 这个环节不是李彦宏进行战略选择和决策的显性步骤,但却是存在的潜在环节。 这既是李彦宏拥有优秀商业判断力的天分,又是后天不断经验积累的过程。 开始试错:作出决定后,接下来就是执行。 在执行的时候,李彦宏一般采取的是试探性前进的做法,不会贸然进行大规模投入,只有在看到比较好的发展前景的时候才会进行大规模作战。 上述原则,实际上就是李彦宏奉行的领导者的决策形成机制:“听大数人的意见,和少数人商量,自己做决定。 ”良好的氛围,造就了网络内部高效的决策效率,而决策一旦形成,也能得到很好的执行。 四、高效率执行任何优秀的战略、杰出的方案都需要最终实现,才能发挥作用。 因此,执行是公司发展过程中最后也是最关键的环节。 要有高效率的执行,首先要有清晰的愿景,这是任何一家有抱负的公司必须具备的,是支撑一家公司持久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 创业之初,李彦宏就给网络制定了宏大但清晰的愿景——让用户快捷方便地找到所需。 这是全体网络人努力工作的出发点。 组织机构大了以后,需要科学的流程,以保证高层决策能够准确无误地传导到各个层面,实现预期目标。 创业初期,网络只有十几个人,公司的组织机构简单,人员数量少,高层的思想可以直接到达所有员工那里。 但是上市后,随着网络发展迅猛,员工数量激增,过去3年,网络的员工膨胀了10倍以上。 2008年10月,网络总部员工已经达到了7 000人。 管理层次复杂了,环节多了,如果没有科学、高效的流程,高层的想法很难直接传达到基层,即使传达到了,也很难保证不走样。 另外,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流程,也就谈不上高效执行了。 流程化的实质是制度化、规范化,是摆脱对个人依赖的最终途径。 网络很早就形成了产品发布流程,规定重大产品必须经过产品委员会讨论通过才能执行。 产品委员会的主席是副总裁俞军,而李彦宏仅仅是成员之一。 这种制度设计意味着,任何新产品上线,都必须经过产品委员会的集体讨论,包括李彦宏在内,都不能擅自决定某个新产品的发布。 产品委员会的集体讨论时,经常会有不同的意见,组员们又一个个特别能坚持自己的意见,所以,争得面红耳赤是经常的事,甚至激动起来大牛人会“拍案而起”。 然而,一旦形成最终决议后,大家又会抛弃自己的分歧,分头去高效率的落实执行。 五、新生儿总是丑的这是李彦宏最重要的管理理念之一。 在他看来,公司迈出第一步最为重要,新产品出来时总是不完美的,不要期望完美了再推出,可以在推出后一点点发现问题,一点点改进,在无数点滴细节的完善中,逐步趋于完美。 网络从零开始,一步步成长到今天,其实就是从不完美到完美的过程。 网络推出的第一个版本的搜索引擎,其实存在很多缺陷。 对于这样的产品,到底推还是不推?网络创始人之间存在不同的看法,李彦宏最终拍板——先上线再说。 在上线的同时,网络集中技术力量进行攻关,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持续优化。 目前,网络的搜索系统每天都有很多改进,每隔几个月就有一次大的升级。 网络就是在这样不断的优化、升级中,迅速从竞争对手的手里抢过了市场份额,成为世界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 如果秉承完美之后再推出的心态,网络可能丧失了市场先机。 俗话说,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借鉴别人的经验是少走弯路的重要办法。 网络在遇到任何棘手问题的时候,总是要看看国际上最优秀的企业遇到类似问题是如何处理的,有了这样的参考,网络在处理的时候就容易多了。 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管理上,网络都以非常开放的心态向国际企业学习,既学习它们的领先做法,也借鉴它们的某些教训。 这与华为的拿来主义有异曲同工之妙。 六、商业模式要不断调整作为一个商业机构,好的商业模式是企业成功的前提,但商业模式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网络初创的时候,将自己定位为门户网站的技术提供商。 此时,网络的商业模式就是,通过给门户网站提供搜索技术,获服务费用。 这个模式一直延续到2002年。 当发现给门户网站提供技术服务难以有较大发展的时候,网络对自己的商业模式进行了修正,开始尝试另外一种商业模式——给企业提供软件,通过出售应用软件与服务获得经济回报。 这个商业模式帮助网络度过了艰难的创业期。 但是,这个模式同样很难让网络有巨大发展,于是在找到另外一个更有发展潜力的商业模式后,给企业提供软件的商业模式在2006年最终终止了。 2001年9月,网络找到了一直持续到现在的商业模式——基于竞价排名的网络推广方式。 再后来,网络又先后发展了另外一些包括品牌专区在内的新的商业模式。 网络的商业模式是随着李彦宏等人对互联网认识的加深而不断优化的。 商业模式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而更好的商业模式是那些基于公司核心优势、适合公司发展的,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赢利方式。 七、容忍失败,追求卓越小M是网络NS部门的优秀工程师,但他还是实习生的时候,出过一个事故。 那时,他实习不久,便作为主力工程师参与某一产品重要新功能的开发,负责其中多项技术点攻关。 经历多次试验,反复测试评估,终于完成了这项新功能的开发。 谁知当项目上线,切换后不到半小时,突然发现来自用户的访问压力非常大,导致服务器负载过高,系统不能负荷,只好“回滚”。 第一次上线失败了。 当晚,大家很有默契地想到的第一件事是定位问题,并讨论改进方案直到凌晨。 再经过一周加班加点的苦干,项目终于成功上线!事后,详细分析事故原因:正是小M设计的漂亮页面惹的祸,因为页面中众多图片的请求,在原产品巨大流量的基础上产生了数倍的放大,骤增了服务器的压力。 网络的一些产品日流量是上亿次,一次多余访问的增加就可能导致增加数十亿的流量。 令小M感到奇怪的是,事故原因是出在自己身上,却并没有任何人批评他,大家的讨论都集中于:对这一增加的新功能可能带来这样的影响为何没有及时发现,以后该如何尽早发现和预防,以及对类似问题该如何优化。 不久,小M顺利拿到了网络正式聘用的offer。 这一失败的案例,现在进了新员工培训的教材。 面对这一事件,没有谁会认为这是小M的“污点”,而只是一个对所有网络工程师而言的教训。 这就是网络眼中的卓越:容忍失败,但所追求的恰恰是最大的进步。 李彦宏在实践中一直奉行他的“试错理论”。 互联网是一个全新的行业,搜索又是一个新行业中的新事物。 很多时候,网络的发展是没有太多的成功先例参考的,尤其是在中文搜索领域,网络本身就是这个行业的领先者。 作为跑在最前面的企业,网络在很多时候其实是看不清楚某项业务的发展前景的。 这时候,李彦宏主张,要勇于试错,要在摸索、实践中不断调整和提高,直至找到一个完美模式,然后全力以赴。 网络做贴吧、MP3搜索等系列产品,其实就是试错的过程。 尽管,大量搜索数据已经显示,用户对这些产品有强烈的需求,但是,事实究竟是什么样的?只有实践后才知道。 为此,网络先推出了贴吧、MP3搜索等产品,然后根据用户的反馈迅速调整,不断改善。 这些产品最终都取得了巨大成功。 八,追求细节完美用户体验是网络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网络出色的用户体验为其带来了强劲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创始人,李彦宏在用户体验理念的提出和推广过程中功不可没。 网络创立时,李彦宏就把搜索行业的特性描述为新的、高度人际互动的,在这个抄袭严重的行业中,最重要、最可贵的因素就是用户体验。 李彦宏不仅在思想上向公司灌输理念,并且在工作中亲力亲为,站在第一线推广用户体验的核心理念。 在刚刚收购hao123网站时,李彦宏就注意到网站首页有个细节问题处理的不好——hao123只有一个比较小的搜索条,很不利于用户检索。 李彦宏亲自调整了hao123的首页设计,把搜索框加大,放在更加明显的位置,然后在左边放上一个网络的Logo,另外,还增加了网络知道、百科等快速链接的窗口。 经过一系列改版,hao123用起来更方便了,流量增加了许多。 网络如此大的用户规模,使得任何一个细微改变,对用户的影响都很大。 用户体验其实就是在大量细节上体现的。 随着网络成为全球第一大中文搜索引擎,作为CEO的李彦宏主要职责是负责整个公司的发展方向和战略,不会像刚创业的时候,事无巨细地管理着公司的大小事务。 但这并不意味着李彦宏只把心思放在了宏观层面上,相反,他只要一有时间,就更加关注一些细节问题,因为只有把这些细节问题处理好,才符合网络“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理念。 一开始,网络搜索首页上的标题是“设网络为首页”,六个字虽然简洁,但让人感到有些生硬。 后来,李彦宏把它改成“把网络设为首页”,使用户感到亲切许多,这个小改动带来的体验效果非常明显。 网络界面上搜索链接页面,本来的设计规格是12像素,但李彦宏觉得看起来比较小,用起来不太方便,坚持要做得更大一点,最终像素被调成了14。 这一细微改变,使网络用户流量上升了7.5%。 网络目前的首页只有3kb(千字节)。 不过,它曾经是 4kb,一位工程师的一个建议,使它成为网络的一件大事,最终“瘦身”成3kb。 最初,发现网络首页可以“瘦身”的是一位工程师,这个建议被产品部门确认,又转到页面设计,很快就变成设计师门讨论的话题。 在讨论如何执行这一建议时,一位刚来页面设计工作不久的工程师有些不解:1kb太小了,值得如此大动干戈吗?但这个观点立即遭到大家的反驳,一种意见说,在网络,这个每天访问量数以亿计的首页,每次点击节省1kb的带宽,一天能节省的带宽资源就是个天文数字。 那么一年呢?从4kb到3kb,虽然只有1kb的小改动,却大大节省了公司资源;第二种意见说,更重要的是,1kb的改变提高了网友的访问速度,优化了用户体验;但第三种意见最终成了共识:同样道理,用户每点击一次,即使节约的是0.0000几秒的时间,但对于网络,每天乘以数十亿,就可以节约用户非常多的时间。 类似这样的小改动每天都在网络的各个产品上发生。 这些要改动的地方主要是靠长期积累和思考才发现的。 当然,还要有数据分析做支持。 为此,网络成立了用户体验部,专门做用户体验。 同时,网络还建立了用户反馈机制,收集用户的产品体验心得,用户在网络的首页可以找到一个有反馈意见的链接,这里的留言都由人工汇总、分析,作为改进产品的重要依据。 中西合璧的思想渊源从纯粹的技术工程师,到现在的企业经营管理者,李彦宏的管理思想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体系。 这些思想当然并非被凭空产生的,而是有着深厚的思想渊源。 这些思想首先来自北京大学。 在北大求学期间,有一本书对李彦宏的影响非常深远,这本书叫《精神的魅力》,出版于北大90周年校庆之际(1988年)。 这是一本北大校友的散文集,作者中既有名家学者,也有年轻学子,最年长者95岁,最年轻的才17岁。 书中记录了北大校友在母校的经历和感悟。 大师季羡林在此书的序言中写道:“一个大学的历史存在于什么地方呢?……它同样也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而且这个存在更具体,更生动,更动人心魄”。 就是这本记录了北大历史、北大魅力的书,使北大精神深深根植于李彦宏的心。 若干年后,当李彦宏作为杰出校友回到母校开座谈会的时候,他给时任北大校长许智宏写了一封信,谈到北大精神对他的影响。 “在北大我不仅仅收获了知识的一面,更重要的是感悟到了贯穿在北大,笼罩在北大每一个人的精神力量。 北大兼容并蓄的学风让每一个北大学子都能够得以成长为更全面的人。 当我能够从北大毕业的时候,一路走来,从出国到回国,从构建网络到向每一个中国人提供搜索服务,越是在成长的过程当中,我们越感受到北大给我们的哺育是何等的重要。 不断的发现是人对自由的追求,对平等的渴望,推动着时代的进步。 网络的使命也是希望一直致力于向人们提供更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而让人变得更平等,也让人更自由。 ”对于李彦宏来说,北大不仅是母校,不仅是知识,不仅是创业初期的办公地点,更是精神的归宿。 正如季羡林在《精神的魅力》序言中引用泰戈尔的诗句,“你无论走得多么远,也不会走出我的心,黄昏时的树杈影拖得再长也离不开树根”。 尽管经历诸多曲折,自由、平等、兼容并包,已经深深根植于北大人的内心。 从这样的环境走出去的李彦宏自然被这样的环境潜移默化。 到了美国硅谷以后,平等、创新、民主、多元的硅谷文化又深刻地影响了他。 加上李彦宏骨子里面的儒雅、涵养、自信,以及老子无为而治、以柔克刚等中国传统文化,三种气质在网络交汇,构成了中西合璧的网络文化的根基,也构成了李彦宏管理思想的基础。
与花过上百亿的5个人聊完,我们找出了汽车圈值得投资的方向
撰文?/温??莎
编辑?/?牛跟尚
设计?/赵昊然
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关键是,风口在哪?
人们总是在思考赚钱的机会在哪里。 说来也简单,把握住了正确的趋势,就拥有了通向未来财富的密码。
2018年汽车市场走入拐点,几年前如火如荼的新势力正在完成一轮淘汰,新冠疫情又加剧冲击了社会经济,这些不确定性对投资人的智力和勇气都提出巨大挑战,但危与机从来如影随形。
2020年,能源革命、信息革命、交通革命和智慧城市等新词汇频繁出现在汽车领域。 产业变迁的背后是消费者需求,技术进步,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和国家经济政策的变革。
今年5月,“新基建”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以5G、特高压/电力物联网、高铁/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云计算/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为主的七大核心领域,成为数字经济的重要支柱,承担起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任。
政策导向下,产业界和资本市场对新经济的关注度也持续升温,全国各省陆续推出了总额超50万亿元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计划。
与此同时,随着智能化、网联化的深入推进,自动驾驶技术的日趋成熟,汽车成为继个人电脑、手机之后的下一个最具前景的智能终端设备。 今年,汽车行业跑步进入了智能化落地的元年。
汽车从A点到B点的简单交通工具摇身一变成为大号移动终端,在四个轮子加一个沙发的基础上又加入了一个电脑。 虽然外形没有多大变化,但内在的升级却让汽车变得愈加聪慧,而智能汽车的普及,更需要全产业链的支持,这其中就蕴藏了无限的商机。
事实上,从汽车产业发展的历史来看,每一次汽车技术的进步和产品的重要突破,都是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密切配合的结果。 整车企业在技术集成上功不可没,但是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大都出自零部件公司,如汽油喷射、增压器、防抱死刹车、安全气囊、子午线轮胎等等。
智能汽车新加入的“这台电脑”也遵循这一路线。 芯片、传感器、电驱系统……“电脑”复杂的构造带来了一条新兴的产业链,上面正在也即将衍生出了数不清的企业。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就曾指出,“智能汽车底层是智能零部件”。 而从方向上看,智能汽车领域自动驾驶和车联网是两条主线。
值得一提的是,新技术正在将汽车改造成一个新物种的同时,汽车的使用方式和应用场景也发生着巨大变化。 新能源汽车产品之外,新出行,新零售,新科技,新应用等诸多领域都开始出现新的投资机会。
未来正在以超乎寻常的速度驶来,在任何领域,资本都是推动技术变革和行业进步最不可或缺的部分。 而这些站在风口浪尖处,从大时代中寻找机会的投资人,他们的观点和意见值得参考和借鉴。
第十二届汽车蓝皮书论坛第一天,在“自动驾驶”分会场,黑芝麻智能科技联合创始人、COO刘卫红,蔚来资本管理合伙人余宁,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李轶梵,一点资讯高级副总裁金治,在汽车商业评论主编刘宝华的主持下,以“汽车业现在值得投资的方向”为题进行了一场圆桌讨论。
他们从整个国际局势、经济走向、政府政策、产业发展的趋势中,找出了自己认为最值得投资的方向。
余宁认为,汽车业最值得投资的方向是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和服务的场。 “在50万亿元的投资规模面前,这里面有一多半都和车、路、场等智慧交通紧密相关”。 他相信,当新基建碰撞新四化,当智慧交通遇上自动驾驶,当车、路、场相互叠加,就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会。
在余凯看来,新企业PK主机厂的能力就是在于软件能力,把下面的芯片、模组打造成一个软硬结合的方案,提供给主机厂。 未来在智能座舱域、智能驾驶域,会出现一系列新型的以软件基因典型差异化特征这样的一级供应商。
参与过吉利多项重大投资的李轶梵希望能够为行业的进步贡献力量,要在产业链上通过上下游的关系,能力去打通一些通道,虽然不知道这个世界明天是什么样,但他希望吉利汽车可以在里面,跟随世界的变化而变化。
“虽然从基金的角度我们定位在一个非控制型财务的投资者的角色,但是和传统财务投资者不同的是,我们希望利用产业的力量,利用主机厂的资源去搭台,让创业者唱戏。 ”李轶梵说。
刘卫红则站在更高的角度给出了方向,他说,汽车产业是很大的,现在都是往“新四化”方向发展,一句话,顺势而为,谋势而动。 从电池、能源管理、共享,从汽车本身、汽车电子、芯片,一定要顺着一个大势去做决定,时间窗口也非常重要。
“在将来的发展趋势里面,除了智慧的大脑以外,还需要更多的摄像头,更多的感知,做更多的融合,需要更多算力。 ”刘卫红说,尽管汽车领域的软件开发是确定的大势所趋,“但软的跟硬的一定要结合好,光软不硬不行。 ”
金治则从自身的平台出发,表示从古到今最具有生命力的有一件东西就是内容,无论科技如何发展,我们的大脑对于审美,对于好的内容都是有需求的。
以下是汽车商业评论整理的此次讨论内容,此处略有删节。
两年已经有12、13倍左右的回报
刘宝华(汽车商业评论主编):这是今天的最后一场,有可能是最最关键的一场,这一场的主题是投资,今天有很多公司的领导讲得很开心,但如果把他们的投资抽掉、融资抽掉也开心不起来,投资这个东西像人的血液,可能比工业中的石油还要重要,这是一个关键的话题。
这场人物搭配也非常奇妙,非常有意思。 中国汽车业历史上最牛的并购投资项目,大部分是由几位嘉宾中的两位完成的,像吉利投资戴姆勒,美国飞行汽车公司;另外几位也有非常深的资历和资本。
下面按我们话题的逻辑来,首先资本方,然后主机厂,然后科技公司,然后内容公司的顺序。
余宁总,我们先把最主要的问题打个底,现在什么是汽车业?汽车业值得投资的方向在哪?您先给我们列一下,看后面的嘉宾能不能突破你的范畴?
在投资上坚持几个大的赛道和方向,然后寻找最聪明、最能干的团队,一定会有比较好的回报。
——蔚来资本管理合伙人余宁
余宁(蔚来资本管理合伙人):我刚刚演讲过,一个是聪明的车,一个是智慧的路,一个是服务的场。 聪明的车最最重要的还是自动驾驶,包括L3级的卡车,好多人谈论的L4,最终可能会到L5,还有自动驾驶的芯片,都是非常大的万亿级的投资市场。
另一个智慧的车,包括里面的智能座舱;智慧的路,这里面政府应该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主要对标准的统一会加速进程。
特斯拉作为单车智慧是发展得非常快,中国实际上有一个不同于美国的非常大的优势,也就是制度的优势,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在这上面通过车路协同更容易实现L4或者L5的自动驾驶。
最后一个就是服务的场,这是我提出来的。 围绕服务的场,包括摄像头,换电这些东西。
在投资上坚持几个大的赛道和方向,然后寻找最聪明、最能干的团队,一定会有比较好的回报。 现在投资的业绩,最好的投资两年已经有12、13倍左右的回报。
赚了还是赔了
刘宝华:第二个到主机厂代表。现在讲投资大多是对初创企业的投资,你们吉利为什么18年的时候投了一个老爷爷的企业,130岁的戴姆勒,你们的逻辑在哪?
李轶梵(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我负责吉利的产业投资基金,从生态的角度可能会更关注初创型、技术型,代表着未来趋势的企业。 另外从行业的角度,从主机厂的角度,从资源协同发展的角度,这也是我们当初投资戴姆勒的一个出发点。
130多年前,奔驰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之后,汽车的形态基本没有发生过改变,这就是我们李书福董事长说的,造车不就是四个轮子和两套沙发嘛。 但是在未来10年、15年,整个车的业态会发生巨大的变化,逐渐逐渐人就没了,驾驶员就没了,或者会出现一些新的东西,这些会改变出行方式,出行方式又是生活方式的一部分,都有一些革命性的变化。
在这个过程里面,主机厂之间的协同性就非常重要。 因为现在很多新兴的技术也好,商业模式也好,光靠以前一家主机厂、一家公司包打天下是不可能的,没有是一个人能做的。
我回忆一下,我们收购戴姆勒后面的两天,我陪李书福董事长在德国进行了路演,不是商业路演,是政治路演,见了德国所有的政府,包括联邦政府,州政府,从执政党、反对党、工会一系列都见了,我们反复阐述我们的理念,我们认为我们不是在竞争,也不在消灭竞争,我们是在协同。
当时我记得很清楚,那还是两年半以前,当时苹果的市值是6000多亿美金,谷歌的市值是8000多亿美金,现在苹果都已经奔2万亿美金走了。
当时我们说,要面对的是这些新兴势力,我开玩笑的说他们是门口的野蛮人,以后可能会呈现降维打击,等他们掌握了操作系统、算法等等的时候,现在所有的汽车厂,就像现在所有的手机厂一样,说到底就是一个代工厂。
我们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发生,所以要联手起来共同做一些事情。 回答您的问题,这就是我们成为戴姆勒最大股东的出发点,我们现在处在一个协同的时代。
刘宝华:那赚了还是赔了?
至于说财务是赔了还是赚了,我想我可以负责的说,戴姆勒如果今天破产了,明天世界上就没有戴姆勒整个公司了,我们基本上还是全身而退。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李轶梵
李轶梵:在这个项目上,我们是一个战略投资,不管赚和赔,我们一直会是戴姆勒的长期股东,我不能用永远的股东,在每年的股东会上也这样表态。 事实上,在过去三年也是这么说的。 至于说财务是赔了还是赚了,我想我可以负责的说,戴姆勒如果今天破产了,明天世界上就没有戴姆勒整个公司了,我们基本上还是全身而退。
我买了两支股票
刘宝华:投资老贵族是没错的,现在的新贵族也非常厉害,比如特斯拉。 我们逻辑再往回转,先转到余凯总这边,去年和您交流,特斯拉,日本人不是拆了一辆Model3吗,感觉和丰田差距是6年,您说对这个事印象特别深。 您觉得,这件事对中国汽车有多大影响吗?
四个轮子上面的超级计算机,我认为这是一个必然趋势,这件事情大概率跑不掉的,一定是比智能手机更大的产业。
——?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
余凯(地平线创始人兼CEO):特斯拉,尤其是Model3的横空出世,其实可以对标当年苹果在2007年推出第一代iPhone对整个产业的影响。 在智能手机出现前,功能手机对芯片、对操作系统都是无所谓的,这里面都是单独的厂家垂直写个软件而已,并没有软件和硬件分离,并且还有一个开放的生态,这么多APP。
过去的汽车很像一个功能汽车,芯片都是小芯片,大概100多个ECU,高度耦合在一起,不能够升级换代,功能也非常单一。 软件跟硬件没有分离,所以也不能持续更新软件,提升用户体验,定义新的的能。
但现在不一样了,中央电子电气架构、芯片、操作系统,特斯拉完整的把这个东西端到端的展现到了业界面前,无论是丰田还是大众看到了才觉得,哇,原来是这样!
德国博世在好多年前就讲了电子电气架构的演进,大的道理大家都知道了,只不过那个时候大家认为一直到2025年都不会大规模的实现,包括软件定义汽车,他们认为这是很遥远的事情,但特斯拉在2019年把这件事完整、完美地做成了。 况且,这里面,芯片是他们自研的,操作系统也是自研的,这很像苹果。 从硬件、软件再现了苹果的打法,对所有人是一个启示。
我们要思考的事情就是,这是偶然现象还是必然的趋势?我们的产品定义,组织、文化,人才是不是要跟上,我个人认为这是革命性的变化,包括我自己创业的时候。 我是(20)15年的时候从网络离职,创立了地平线,因为我预见了这样一个未来,所以我们做车载智能芯片。
之前在网络的时候,我负责整个的自动驾驶,那个时候打开车后备箱一看,里面各种机器,线密密麻麻的,车开一段时间就得停到某树荫里去散热,这是完全不可想象的,真正的智能汽车往前推进一定要从软件到硬件,为车载打造芯片。
今天的话题是投资,我在想跟投资有什么关系?5年前我创业的时候,就买了两支股票,一个是英伟达,一个是特斯拉,那时候特斯拉大概200多亿美元,现在已经是2600亿、2700多亿美元的样子了。 包括我第一轮的投资人,也是因为听了我的故事,自己也去买,他后来跟我讲,幸亏当时买了。
四个轮子上面的超级计算机,我认为这是一个必然趋势,这件事情大概率跑不掉的,一定是比智能手机更大的产业。 今天这么晚,为什么大家还聚在这个地方,是因为大家都认同这个方向。 特斯拉还是很了不起的,真的是汽车行业的苹果。
内容是最有生命力的
刘宝华:让余凯总分析来分析去分析到自己的公司上了。 现在卫红总继续谈特斯拉,刚刚说芯片很厉害,还有一个电子电气架构,跟原来比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您原来是从整车做起的,现在又做科技公司,这方面应该是了解特别深的,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在将来的发展趋势里,芯片除了智慧的大脑以外,还需要更多的摄像头,更多的融合,更多的定位,还有决策,需要把控,需要一些算力的支持,还要低功耗。
——黑芝麻智能科技
联合创始人、COO刘卫红
刘卫红(黑芝麻智能科技联合创始人、COO):我应该是一个老的汽车人,之前工作过两家汽车公司通用汽车和博世,在博世工作的时间比较长,经历了一个很大的变化,行业也在发生很大的变化,往“四化”的方向去发展。
聊之前我顺便说一下,4年前我离开博世,创立了黑芝麻智能科技,公司可以贴上的标签是人工智能+芯片+自动驾驶,四年期间我们推出了两个芯片,目前在行业里面是一个比较领先的地位。
非常幸运的是,我们的芯片与两家头部的主机厂进入了落地合作阶段,另外跟一家全球顶尖的零部件供应商,在车路方面也有一个全方位的合作,拓展一个芯片的新领域。
我们觉得在将来的发展趋势里,芯片除了智慧的大脑以外,还需要更多的摄像头,更多的融合,更多的定位,还有决策,需要把控,需要一些算力的支持,还要低功耗。
刘宝华:哪些领域有更好的成长前景和更好的发展,更好的空间,除了刚刚讲到的比较硬的技术之外,其实我们每个人接触到的不光是硬的这些技术、装备,还会接触到比较软的,比如说内容,这个内容往往跟汽车、跟硬件一结合会产生出来新的领域。金冶总,能不能分享一下,我知道你们在做这些?
我们可以不让你自己去选,根据个人轨迹的数据,根据时间环境在开车的时候会推送这样的内容,这是是我们的愿景。
——一点资讯高级副总裁金治
金冶(一点资讯高级副总裁):在做的都是汽车界的大咖,我一做内容的公司在这掺和什么的?先说一下,我来自一点资讯,简单的说是一个内容分发平台,通过算法将用户喜欢看的这些内容,无论是图文、音频、视频推送到他们手中。
我接一下上位嘉宾的话,汽车就是四个轮子再加两个沙发,大概十几年前是这样的说法,现在我再给智能车加一台电脑。 电脑产生之前,我们是如何获得内容的,以前通过报纸、杂志,后来通过电脑,之后是手机。
在车已经如此智能的情况下,我们希望车上的用户也可以享受到好的图文、音频、视频。 刚才有人提到特斯拉,为什么体验好?就是软件和硬件的结合。 从古到今最具生命力的一件东西就是内容,无论科技如何发展,我们的大脑对于审美,对于好的内容都是有需求的。
一点资讯想做什么事情呢?除了芯片,汽车设计之外,我们认为汽车里面用户能够想到的内容分发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领域。 我们除了有自己的APP之外,还给中国占有率达90%市场份额的四大手机厂商提供内容,我们可以用同样的原理,同样的算法给汽车厂商提供这样的内容。
通过算法,你在早上开车的时候想听郭德纲的相声,晚上在接孩子放学的时候可能要放个动画片或者教育的东西,我们可以不让你自己去选,根据个人轨迹的数据,根据时间环境在开车的时候会推送这样的内容,这是是我们的愿景。
汽车的业态在变化
缝隙市场
投人,投技术护城河
更多精彩内容
详见《汽车商业评论》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