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块钱的困惑
儿子有次远程跟我要钱没给,然后他就记仇啦
在儿子大概10岁的时候,时代的发展还停留在游戏碟和游戏盘的单机阶段,网络游戏尚未普及到县城这一层次。当时的我远在两千里外的异地打工,孩子的妈妈陪他在家乡生活和读书,主要是照顾他的起居;换句话说,我们夫妻分居,孩子大约在读小学三年级吧。
那时的通讯还不太发达,没有免费的微信聊天工具,通话只能打长途,用手机还要交漫游费;我每隔一周附近给家里问候一下平安,儿子一般不会给我打电话。
有一次,记不清上午还是下午了,忽然接到了儿子的电话,我有点惊奇。
几句闲聊后,儿子声音低沉地恳切地说:
“老爸,你给我寄20块钱来吧?”
他说话的时候,周围似乎有同学喘气的声音。
我立即警觉起来,脑子里出现了两种可能的画面,一个是他会用这个去买游戏碟或者游戏盘,然后就会沉迷其中,荒废学业;第2种可能是遇到高年级的品行不好的学生强行勒索钱财,这是在电视上面偶尔会看到的镜头。
接电话之前的一次回家的时候,当了二十几年中小学教师的父母还劝过我不要多给孩子零花钱,以免分心和养成不好的习惯。事实上,在我本人的成长阶段,恰逢国家百废待兴、民众艰苦奋斗的年代,绝大多数的基层儿童都严重缺乏零用钱,由此在我的心目中,没有零花钱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尽管在儿子打电话的时候,我已经初步具备了给孩子一些零花钱的能力,我的内心自然地那样想。
于是,我问他,“儿子,你要钱干什么?”
他不说,仍然恳切地希望我直接夹在信封里把钱寄给他。
我耐心地讲起道理来,诸如信封里夹钱容易寄丢、不符合邮局规定等等;儿子半天没有反应,当然也没哭,但他的失望似乎仍能从千里外飘过来。
挂线后我立即给妻子打了电话,让她去关注和处理此事------也许是妻子管他太严了吧;至于妻子是如何处理的,我却没有挂念,或者没有重视。
时光继续走着,迅速远离了彼时和彼地;我以为我会忘了这件小事情。
谁知多年以后,这一幕却顽强地不时地跃进我的脑海里,又迅速地离去,只留下丝丝的自责和愧疚。
当时的儿子只有10岁,他拿到那区区20块钱,也不至于去做什么违法乱纪的事情,为什么我就近似无情地坚决地粉碎了一个孩子、同时也是一个求助者的希望呢?
对于我担心的游戏软件方面,他终于在高中阶段积累了将近两个中型纸箱的游戏光碟,用于在繁忙的学业间隙里释放压力,结果并没有明显地耽误他的学习,高考也上了比较理想的大学。
倘若果真遇到了高年级的坏学生的勒索,相信当教师多年的父母也会有足够的能力和经验来帮忙处理的,他们也住在同一座小城里。
问题是,我的愧疚来自哪里呢?
我做错了什么吗?我不由地感到疑惑。
15年后,儿子已经从研究生毕业并找到了比较理想的工作。有一次,我、妻子和他一块走在他上班的城市的路上,觉得气氛不错,我忍不住提起这个话头,尽量轻松地问他:
“爷们,你当年跟我要20块钱,到底要干什么用呢?”
儿子已经超过我的身高10厘米了,他没有惊讶,也没有躲闪,显然他记得这件事情,儿子平淡地说:
“不用问当时想要钱干什么用了,反正你没有给我就是了。”
我不由地内心叫苦:“为父当年确实没有满足你的20块钱的奢望,但你后来读大学、读研的费用中,老爸我也出了不少力,难道不可以抵掉你那次的失望吗?”
我只能默然地岔开话题。
在他心里显然是不能抵的------后来供他读书的费用是我主动给的,而他需要的20块钱,则可能是他昼思夜想、鼓足了多少勇气才开口争取,当然附带了很多的期望值,说不定还准备给同学们炫耀他有个能帮他的老爸呢;那时的20块钱,在当时当地一个10岁孩子的眼里也许就是一笔大款子吧。
令人不堪的是,我没有满足孩子这次极其偶尔的求助;之后他再也没有类似的请求。
那件通话之后的15年里,我继续在外地打工,偶然会意气风发,大部分时间平平庸庸,当然也免不了有时以弱者的身份态度谦恭地向有权势的人求助------明明对方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施以援手,可是最终的结果往往却是灰头土脸。
这就是我时常记起20块钱的理由吗?
当年10岁的孩子,个头不大,世界也不大,那么地渴望得到20块钱来满足一个孩童的虚荣心------他知道远方有个每年只能回家一到两次的老爸,但这个老爸却不肯帮他,这是怎样的一种纯粹的挫败感啊!
当时的我,一定可以找到另外一种更加完善和妥当的方法来处理;然而,那时年轻的我却忽略了,或者省略了,在心中以大爱和长远关心的名义。
这就是传说中的报应吗?
神说; “事有发生,必有恩典。”
恩典在哪里呢?
也许在人的心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