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穿越秦岭鳌太线失联的马某圆遗体被发现引起舆论关注,也再次引发了外界对这条徒步穿越线路的关注。近日,旅游博主郑先生(化名)称,有人穿越鳌太线被管理部门开出了3000元罚单,希望广大驴友遵纪守法,安全为重、理性徒步。
上游新闻记者发现,这张罚单由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以下简称:太保局)在今年8月23日开出,内容是某驴友于2024年8月20日-23日期间,擅自从二十三公里上山,经过水窝子营地、2800营地、东园等地走鳌太线,其所经路线已进入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其行为已构成未经批准进入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违法行为,结果太保局处以罚款3000元、劝离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处罚。
郑先生(化名)发文称有人穿越鳌太线被罚
郑先生告诉上游新闻记者,该罚单不是他本人收到的,而是一位驴友收到后发给他的,他发出来的目的是提醒广大驴友不要冒险穿越鳌太线。
9月5日,上游新闻记者就此事采访了太保局保护科,工作人员李先生透露:“这是我们局开出的处罚决定书,该驴友走的线路都是在核心保护区内,按规定会处以最低3000元最高5000元的处罚。”
记者查询了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微信公众号,发现早在2020年9月太保局就曾重申“鳌太穿越”全面禁止、违者重罚。今年2月,太保局还通报了一起非法穿越鳌太线的事件,高某、王某、郭某在穿越过程中遭遇暴风雪求救,获救后三人一共罚款10500元。
就穿越鳌太线会被罚款一事,李先生表示:“鳌太线罚款已经执行很多年了,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区保护条例》第三十四条,未经批准进入自然保护区或者在自然保护区内不服从管理机构管理的,可处以100-5000元罚款。我们实际执行的是非法进入核心区罚3000-5000元。从2020年至今至少已经处罚了30多人了,这些罚金我们都上缴国库了。”
核心区到底在哪儿?李先生回应:“按照陕西省出台的《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秦岭海拔2000米以上就列为核心区了,所以范围挺广的。你从鳌山上去基本都是海拔3000米以上了,驴友经常提到的2800营地、水窝子等地点,都是在保护区的核心区内。”
9月3日,穿越鳌太线失联的马某圆遗体被发现引发舆论关注,李先生坦言:“几乎每年都有驴友死亡,到目前为止有名有姓去世的驴友都有30多人了,所以绝对不建议驴友来鳌太线!”
据李先生介绍,鳌太线之所以危险,主要还是因为海拔和气候:整个鳌山最高海拔在3500米左右,从海拔1500米的山脚到山顶,有近2000米的落差,一旦遇到危险基本都下不来;同时海拔3000米以上气候无常,可能山下是小雨,到了山顶就是大风大雨,很容易造成失温。此外鳌山上没有手机基站,因此手机几乎没有信号,一旦遇到危险之后很难求救。
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景区设立的警示牌
李先生告诉记者:“为什么有人穿越鳌太线走失了以后发现不了,就是因为没手机信号。即便运气好求救成功,我们去救援也不知道行进路线,山上的岔路太多了,而且救援资金很难落实。现在我们最大的工作就是堵截、劝返驴友。一到五一节、国庆等长假,我们都没法休息。今年五一节我们在网上看到了一个穿越鳌太线招募驴友的信息,我们只能挨个打电话过去,让他们取消行动。有的驴友不听,我们只能在路口设防,真的很累!”
最近中秋、国庆假期临近,李先生提醒广大驴友:“鳌太线穿越不仅危险,野外用火易引发森林火灾,还会干扰野生动物栖息环境、破坏自然资源、产生大量废品。所以真诚呼吁各位驴友不要在太白山开展非法穿越活动,让秦岭一个山清水秀。”
相关新闻
近日,短视频博主“猛蛇过江”发布视频称,其在单车挑战陕西秦岭山脉“鳌太线”时发现一顶帐篷, 帐篷内有一男子,已失去生命体征。
据了解, 遇难者是今年7月初穿越“鳌太线”失联的25岁男子马某圆。
9月3日,媒体记者从陕西省森林公安局第二分局黄柏塬派出所了解到,马某圆确实已经被找到,遗憾的是人已经身亡, 警方已排除刑事案件的可能。
骑行博主在鳌太线发现遗体
耗时5小时报警,主动放弃悬赏
博主“猛蛇过江”告诉记者,8月12日,自己骑行至鳌太线2800营地下撤到核桃坪第4公里位置时发现路边有一顶帐篷,帐篷中有一具遗体,他当天下山报了警。该博主称,通过帐篷、背包、帽子、外套,他推测遗体为7月7日在鳌太线失联的河南驴友马某圆。
博主“猛蛇过江”发现马某圆帐篷时的视频截图
记者查询发现,今年7月中旬,网上流传一名25岁男子马某圆的寻人启事。启事中称,马某圆7月5日早晨开始穿越鳌太线(塘口-羊皮沟),7月6日和7日突发极端恶劣天气, 7月7日正式确认失联,疑似失联地点在鳌山。
博主“猛蛇过江”孟先生提到,在发现遗体帐篷的地方,没有手机信号。为了将发现的情况反馈给当地警方,孟先生穿越了一段废弃的林场路,中间还扛着单车蹚水过河。
他的视频中介绍在这段路途中,甚至遇到了黑熊和野猪。最终,耗时4个小时左右,走过约20公里的山路,孟先生才抵达有手机信号的地方。
“我又骑了一个小时左右抵达派出所,把遇难者的照片、视频以及发现地点一同交给了警方。”孟先生说,虽然他进山时看到马某圆的寻人启事上写着悬赏10万元,可基于各种原因 他还是主动选择放弃了悬赏。
9月3日,记者致电宝鸡市太白县黄柏塬派出所,工作人员回复称,8月12日警方接到了网友发现帐篷中遗体的报警,随后有关部门上山把遗体运下来了。因为死者去世的时间较长,遗体表面高度腐烂,有关部门已经采集毛发和牙齿找专业部门进行了DNA鉴定。
这具遗体是不是马某圆?上述工作人员没有正面回应,只是称马某圆失联一案已经完结,“现在马某圆已经找着了,我们已经跟家属联系过了,家属过来确认是他。具体情况不方便透露。”
据中国新闻网、红星新闻等媒体报道,骑行博主发现的遇难者是今年7月初穿越“鳌太线”失联的25岁男子马某圆。记者从陕西省森林公安局第二分局黄柏塬派出所了解到, 马某圆确实已经被找到,已经身亡,警方已排除刑事案件的可能。
马某圆7月初独自进入鳌太线
7月6日起失联
据此前报道,7月5日早上,马某圆背着帐篷、睡袋、两双登山鞋和自热米饭,独自出发进入鳌太线(纵贯秦岭两个主峰鳌山与太白山拔仙台之间的一条主脉线路)。然而,6日、7日,山上突发极端恶劣天气。6日中午,马某圆在发最后一条朋友圈后,与外界失联。
7月10日,朋友发现多日无法联系上马某圆,开始报警并与家属联系,同时向民间救援队寻求帮助。救援队随即展开紧急搜救。
7月11日晚,宝鸡高新雷霆应急救援中心的救援人员在山上搜救
寻人启事上附有马某圆的照片和家属联系方式,照片中,他戴着黑色的帽子,身背橘色的登山包在山上自拍,背景是禁止非法穿越太白山的公告板。
此前家属发布的相关寻人启事
马某圆的家属李先生介绍,马某圆去年大学本科毕业,一直喜爱户外骑行和徒步。大学毕业后,马某圆曾独自骑行去西藏和青海游玩。
鳌太线曾发生多起驴友遇难事件
2018年已禁止穿越
据公开资料, 鳌太线是一条国内知名的高难度徒步路线, 该路线纵贯秦岭鳌山与太白山之间。虽然鳌太线两点间的直线距离仅四十余公里,但实际距离超过170公里,且其中30%为巨石区、40%是刀脊横切区、剩余30%则是高山草甸和石块区。因其海拔高、攀登难度大,气候变化无常,气候环境恶劣,昼夜温差较大,无人区较长,该路线也被称为中国五大最艰难的徒步线路之一。
鳌太线是一条国内知名的高难度徒步路线 图为线路示意图
据《中国鳌太穿越事故调查报告》显示, 近年来,鳌太线穿越事故的发生率,正在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12年至2017年夏季,已累计失踪、死亡驴友多达46人,其中14人死亡、4人失踪、28人获救幸存。
2018年4月16日,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陕西省森林公安局第二分局联合发布《禁止“鳌太穿越”的公告》,全面禁止“鳌太穿越”非法活动。
2018年10月18日,陕西眉县人民政府和太白县人民政府联合发布《关于禁止非法穿越“鳌太线”的公告》。
然而,由于鳌太线并非封闭景区,徒步者仍可通过各种途径绕道进入。因此,禁令发布后,穿越行为未能杜绝,山难事故仍时有发生——
2020年9月,一名四川籍的19岁男子独自进行鳌太穿越过程中死亡;
2021年2月,95后才女诗人、户外爱好者“星芽”鳌太穿越遇难;
2021年5月,2名驴友非法穿越“鳌太线”遇难,遇难者为一名男性和一名女性,分别来自包头和北京;
2023年11月,鳌太线“2800营地”附近发现一具男性尸体,疑因非法穿越遇难。
再次提醒:
任何探险活动均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禁止任何形式的非法穿越 户外运动、户外探险并非冒险, 请理性、科学参与!
鳌太线,为何会变成秦岭禁地?50多人死亡:三大主要诱因
禁止“鳌太穿越”!
应该没几个人会不知道,中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山脉,就是大名鼎鼎的秦岭山脉!在古代中国,秦岭更被视为华夏文明的“龙脉”。 在秦岭山脉上,有一段特殊的线路,它被驴友们称作“鳌太线”!自2012年以来,在穿越“鳌太线”时,意外死亡的徒步者就超过50人,而且,这还是不完全统计数据。
也就是说,虽然不像珠峰登顶路线那么难攀登,但要想穿越秦岭山脉上的“鳌太线”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正是因为“鳌太线”事故频发,所以早在2018年的时候,陕西相关部门就公开发布了禁止“鳌太穿越”公告,说得简单点,任何人不经批准私自闯入“鳌太线”,不仅是置个人生命于不顾,而且是违法行为!
鳌太线是秦岭山脉的哪一段?
秦岭山脉的长度超过1600千米,与其他山脉一样,秦岭同样也有一个海拔最高的主峰,也就是太白山,太白山上最高处的拔仙台,便是民间传说里面给姜子牙封神点仙的地儿!
在太白山的西边还有另一个制高点,那就是有“西太白”之称的鳌山,前者最高海拔3771.2米,后者最高点海拔3520米,两者相差两百多米海拔高度。
前面说的“鳌太线”,其实就是鳌山和太白山之间的这段路线,所以,在驴友们眼中,穿越“鳌太线”就好比是行走在“中华龙脊”上。别看鳌山到太白山的直线距离不过40多公里,但穿越“鳌太线”却要走上170多公里的路,所以,即便中国的名山大川有很多,但要论徒步路线的艰险程度,“鳌太线”可以排到前十!
“鳌太线”到底是驴友的圣地,还是墓地?
可能你还不知道,不到五年时间(从2012年到2017年夏天),在“鳌太线”上死亡的穿越者就有46人,从趋势来看是遇难者人数一年比一年多。
而且,在2018年陕西发布禁止“鳌太穿越”以后,依然有人私自闯入禁区,这些人似乎根本没把“3000元行政处罚”放在眼里,而且屡禁不止!
在穿越者眼中,秦岭穿越的顶级路线就是“鳌太线”,大部分都是无人区、平均海拔超过三千五百米,海拔三千米以上的山就有17座,这些普通人眼里的“危险因素”,刚好对穿越者有致命吸引力,因为穿越这条路线不仅有强度,还有难度,不是谁都可以全身而退的,在有的驴友心中,“鳌太线”的位置甚至就只排在珠峰后面。
就像“潘多拉魔盒”被打开了一样,一天之内可能见到天堂和地狱的场景,深深地吸引了无数人,再加上“幸存者偏差”,大家在网上可以看到不少成功穿越“鳌太线”的攻略,甚至包括如何躲避工作人员私自闯入禁区,“鳌太线”就这样成为了幸存者的圣地,遇难者的墓地!
三大主要诱因,导致“鳌太线”事故频发!
其实,还真有专人对“鳌太线”事故频发进行了原因调查,结果显示有三大主要诱因,除了气候多变和线路强度大以外,不少驴友自身的准备也十分不充分。 这条线路上的山峰,虽然最高只有三千多米,但一百多公里的路途,地形还十分复杂,对一般登山运动爱好者来说还是太强。
太白山的景色是好,但路线蔓延,鳌山沿途完全没有补给点,而且,鳌山的坡度更陡,爬升起来更难,交替的第四纪冰川更不用多说。 “鳌太线”上有一个事故中心地带,如果穿越者不能在这个区域得到足够补充,一旦遭遇恶劣气候,便很可能因为身体达到透支极限距离而发生事故。
另外,还有穿越者缺乏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没有准确评估自己的身体状况,甚至没有携带齐全的装备和补给品。 还真有人自己一个人去穿越“鳌太线”,甚至没有带防寒服或其他保暖装备,更别说其他专业的徒步装备了,这样的状态想要“鳌太线”当然很可能危及自己的生命。
除了事故频发,“中华龙脊”上的鳌太线为何会变成秦岭禁地?
这里就要说到环境问题了!大家都知道,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和趋势下,世界各地近年来都遭遇了更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虽然其中有自然因素,但也有人类活动的因素,所以,让地球气候变坏的速度慢下来,可以说全世界所有人共同的目标。
这些年攀登珠峰的人变多了,随之也增添了不少废品,比如氧气罐和零食袋等,当然,还包括在登山路上死亡的尸体。 而驴友们热衷的“鳌太线”,同样也遭遇了环境被破坏的现实情况,可以看到被随处乱丢的泡面桶和废品袋,甚至连营地的水源都被扔进了鞋垫子这样的东西。
2017年,当专家登山队在当地做调研的时候发现,一年四季都有驴友去穿越“鳌太线”,只不过在节假日的时候可能人数要多一点罢了,所以,在这条穿越路线上的烟头和饮料瓶就不少,还有一些被随意丢弃的氧气罐,营地的废品压力就更大了。
所以,“中华龙脊”上的鳌太线,之所以会变成秦岭禁地,除了考虑到大家的生命安全以外,也是为了保护秦岭的生态环境不被进一步破坏!
驴友遇险后高额的救援费谁来承担?
据媒体报道,今年“五一”小长假前后,多支户外队伍试图徒步穿越秦岭第一高峰鳌山和第二高峰太白山。 然而,5月2日,40名户外穿行者在穿越“鳌太线”时遭遇暴风雪被困。 截至目前,已有3人不幸遇难。
一方面,我们为驴友的不幸离去表示惋惜;但另一方面,驴友在缺乏专业安全保障和未在相关部门办理备案登记的情况下,在禁止登山期擅自进入“无人区”,造成人员伤亡并消耗大量公共管理资源的行为引起网友广泛讨论。 户外探险为何事故频发?谁应当为高额的救援费用埋单?驴友“有偿”获救是否合理?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专家。
处罚数额低助长违规探险
近年来,驴友户外遇险事件频见报端。 据中国登山协会统计,2016年发生登山户外运动事故总人数1268人,受伤事故114起,受伤人数146人,死亡事故54起,死亡人数64人,失踪事故3起,失踪人数3人,无人员伤亡事故140起。 其中群体性死亡事故(3人以上死亡)2起,死亡12人。 与2015年相比有大幅增长。
“造成旅游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参与户外探险活动的驴友自身安全意识不高、准备不足、户外遇险自救能力不足的原因;也有户外探险救援机构成立时间不长,救援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等原因。 ”旅游法起草组成员、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法学院副教授王天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旅游者自发组织的户外探险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无法做到全面监管,目前的主要做法还是责任自负。 “通过责任自负的方式,警示旅游者要对自身的户外生存能力有正确的判断和认知,从而对是否参加户外探险活动作出理智的决策。 ”王天星说。
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喇明清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户外活动起步晚,发展不足,相应的法律法规配套还有待完善,相应的专门险制度也没有配套。 “目前我国对驴友探险活动的规范及监管尚无法律层面的保障,多是通过地方政府规章、行业自律规则加以引导和约束。 而发生事故后,驴友的违规成本也比较低,从目前已有的处罚案例来看,罚款金额也仅为几千元,这些都在无形中助长了驴友私自违规探险。 ”喇明清说,一些地方性法规或旅游管理办法中对驴友违规探险的处罚已经作出了明确规定,例如2016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四川省登山管理办法》。
记者查阅《四川省登山管理办法》,该办法第30条规定,未经批准,擅自开展海拔3500米以上山峰登山活动或者擅自变更攀登季节、路线或者山峰的,由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对登山团队予以警告、责令停止登山活动、成绩不予认定;并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处以1000元罚款,对个人处以200元罚款。 显然,200元至1000元的罚款并不足以折抵动辄数万元的高额救援费用。
救援费用分担各地可因地制宜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2013年10月1日正式施行,该法第82条规定,旅游者接受相关组织或者机构的救助后,应当支付应由个人承担的费用。 但法条对哪些费用属于应由个人承担的并未作出明确规定。
“旅游法作为旅游领域的基本法,对于户外探险并未作出专门规范。 ”王天星认为,作为国家层面的旅游法,无法对探险旅游这种小众旅游活动作出专门规范,但适合户外探险活动区域所在地的人大常委会、政府,例如西藏、新疆、陕西、四川等地,可以根据本地探险资源特色,在本地的旅游条例中作出一些引导性、指引性的规定,在本地的突发事件应对法规或实施条例中对户外救援费用的分担比例作出规定。
喇明清介绍,《四川省登山管理办法》规定,未经批准擅自开展海拔3500米以上山峰登山活动,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及安全警示规定从事登山活动等遇到危险接受救助的,应当支付由个人承担部分的费用。 然而究竟哪些费用属于个人承担部分?救援费用的分担比例应该如何?这些问题仍然没有明确说明。
驴友存在过错应承担补偿责任
2015年10月5日,17名驴友在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长滩河自然保护区露营遇险获救。 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有关规定,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对17名“驴友”每人处以1000元罚款。 据了解,此次救援当地相关部门紧急出动100余名民警、消防员,派出了200余名干部群众、40余名医护人员及300余名后勤增援人员,出动80多台各种车辆、冲锋舟,跋山涉水51个小时,直接经济支出10万余元。 此后,陆续有网友表示,除了对“驴友”进行处罚,还应当对他们收取救援费用。
王天星表示,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政府组织对驴友的应急救援应当是免费的。 “政府的职责之一就是保护公民的安全,对处于危难状态的驴友实施救援理应属于政府的安全保障职责。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朱虎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政府在驴友遇险时提供救助是国家责任的表现。 “国家责任包括对受害者和弱势群体的国家救助责任以及保障公民基本生存的社会保障责任。 对遇险驴友进行救助,是国家责任中的救助责任的表现,不取决于个体是否因自己的原因遇险或受害。 ”
但王天星同时认为,对少数人的救援费用由多数纳税人承担也存在着不公平的地方。 “因此,美国的一些州采取差别化费用分摊方式。 ”具体而言,对未成年人的救援,政府承担全部费用;对成年人的救援,如其购买了意外保险则由保险公司承担,没有购买意外保险的,由政府与遇险者依据遇险者自身的过失责任程度分担,一般来说,政府分担的比例不超过60%。
对此,喇明清表示赞同。 “我国目前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应急预案体系,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本着尊重生命的原则实施救援是政府和景区的职责。 但在游客存在主观过错,违规游览、探险,发生紧急情况后,应当对于救援费用承担一定的补偿责任。 ”喇明清说。
朱虎也认为,应当建立一套相互配合的费用承担机制和多元化的资金来源。 “我国是分税制,很多补偿和救助费用是从地方财政支出,各地财政收入差异较大,如果完全由政府财政负担,可能会导致救助水平的降低,同时不利于避免公民的盲目冒险行为。 ”朱虎建议,可以建立国家、社会、个人联合的多元救助机制,如果个人通过公共财政获得了特别受益,个人也要进行费用的分担;社会层面可通过保险机制实现风险共担;对于私人实施的救助,救助人有权依据无因管理等规定向被救助者请求给予补偿费用。
采访的最后,喇明清表示,旅游法规定旅游者接受相关组织或者机构的救助后,应当支付应由个人承担的费用,这是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旅游者接受救助后应当支付救援费用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应当对具体救援费用分担比例和内容进行细化。 对此,朱虎也表示,应当明确费用的支出是否必要和有效,具体承担比例也应当更加明晰,而对于具体分担标准、比例等这些非法律保留事项,可以由地方立法灵活处理。
鳌太线是秦岭的一处禁地,该禁地到底有多恐怖?为何会禁止他人进入?
秦岭,这座位于中国腹地的山脉,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生态环境和多样化的自然景观。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有一条被称为“鳌太线”的路线,它连接着秦岭两大主峰——鳌山和太白山,被誉为“中华龙脊”。 然而,这条路线并未被开发为旅游区,反而被划为禁区,禁止人们随意进入。 那么,鳌太线究竟有何特殊之处,为何会被严格禁止穿越呢?首先,鳌太线所处的海拔高度均在3000米左右,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显著下降。 这样的气候条件使得鳌太线上的天气变化无常,风雪交加,极大的温差给穿越者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此外,秦岭的山顶常常成为风口,狂风能够撕裂衣物和帐篷,迅速带走人体的热量,导致失温事故。 其次,山区天气的变幻莫测增加了穿越的风险。 晴朗的天空可能瞬间变得风雨交加,能见度极低,这不仅增加了行进的难度,还可能导致体温迅速流失。 雨雪天气还会使路面变得湿滑,增加了滑倒和摔伤的风险。 再者,秦岭保护区内栖息着众多珍稀动植物,如大熊猫、金丝猴等,这些生物的生存环境受到干扰。 为了保护这些珍稀物种和生态环境,避免人类活动对它们的负面影响,鳌太线被划为禁区。 据统计,2012年至2017年间,已有46人在穿越鳌太线时发生走失、失踪甚至死亡的事故。 这些悲剧的发生,充分证明了鳌太线作为“死亡线”的名副其实。 尽管如此,仍有一些探险者不顾禁令,私自穿越鳌太线,导致失踪和死亡事件的发生。 鳌太线并非封闭区域,周围居民的日常活动以及地理位置的便利性,使得严格管控变得困难。 但一旦被发现违规穿越,相关人员将面临警方调查和处罚,甚至需要承担搜救费用。 需要强调的是,国家将鳌太线列为禁区,并非反对探险精神,而是出于对参与者安全的考虑。 因此,提醒广大驴友,不要擅自穿越禁区,尊重自然,珍惜生命。